Ⅰ 如何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第一,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均GDP已經接近2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這樣的水平,人民群眾的消費結構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會越來越超過物質方面的支出。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城市來說,市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眼界的不斷開闊、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加,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民告別了昔日文化生活相對單調乏味的局面,他們急切盼望「文化下鄉」,希望有更多的好書、好戲、好電影和科技知識進村到戶。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主動參與文化活動,並創造出許多引人注目的具有鄉土氣息的文化產品,以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因此,光是依靠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文化產品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斷提供多樣性多層次的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滿足人民這種不斷高漲的文化需求。
第二,發展文化產業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需要。發展文化產業是解放文化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和知識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文化對於當代經濟生活的推動作用,認識到文化的創造性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未來世界的競爭將是文化生產力的競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已成為本世紀核心的話題之一。文化產業作為高科技、高品位文化相結合的知識經濟中的新型產業形態,代表著先進生產力,承擔著民族文化的創新功能,是應對現實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發達國家都積極主動地把高科技應用於文化產業,以其通過科技在文化產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我國雖然在文化產業方面起步較晚,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然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同等發展水平國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萬億元以上,尚有大量潛在需求沒有得到開發。我們一定要從整個世界大背景的層面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對於解放文化生產力的重要意義,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採取有力舉措,千方百計地將我國的文化產業搞上去。
第三,發展文化產業是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需要。胡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一重要論述對於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不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以其獨特的智慧不斷積淀,並創造出亘古不絕、一脈相承的燦爛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維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將傳統文化中的極其豐富燦爛的文化資源加以弘揚和傳播,讓越來越多的當代中國人了解、感知,進而熱愛中華文化。只有使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只有藉助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技術,才可能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再創造。
第四,文化產業對經濟的全面協調和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起到重要作用。在21世紀知識產業將領導產業經濟的新浪潮,並成為主導產業。我國也不例外,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關鍵時期,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長方式向「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知識經濟轉移。這一轉移為文化產業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文化產業資源消耗少、屬於無煙產業,對於提升我國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人類社會的一切進步都要以人的潛能釋放為主要動力並最終有利於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人類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自身的潛能卻是無限的,是一種比自然資源更為可貴的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文化產業作為智力型、清潔型、增值型的產業,以精神文化生產開發為主,將人類發展轉向自身資源的開發。由於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無限彈性以及人類精神文化資源開發的無限彈性,因此文化產業沒有傳統產業的擴展邊界,這使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變為可能。為什麼文化產業的發展給美國帶來了強大的可持續的競爭力,美國著名記者邁克雷總結得好:」美國的真正優勢是文化與知識財富這兩個非常人性化的資源。
Ⅱ 求文化產業案例分析
三星堆遺址是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的古蜀文化遺址,其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陶器和金器等在中國浩若煙海的文物群體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三星堆博物館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是四川省對外重點推出的五大精品旅遊景區之一,也是世界首家通過「綠色環球21」旅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標准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准認證的博物館,其主要經濟指標和社會效益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位居前列。
城市資源優勢和文物資源優勢為三星堆文化產業園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礎。為全面整合三星堆旅遊資源,帶動相關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廣漢市政府相繼完成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連接城區和產業園的三星堆快速通道、日供水10萬噸的三星堆自來水廠和110萬千伏安的三星堆變電站;完成天然氣管網改造和橫貫文化產業園區的過境公路——青廣什公路的改造。
目前,四川省政府已將三星堆列為自然(九寨溝)、生態(大熊貓)、人文(三星堆)三大旅遊精品之一重點向外推介,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力求資源共享,將三星堆建設成為世界矚目的文化旅遊勝地。
項目帶頭 文化產業鏈初具雛形
三星堆文化產業園預計總投資60 億元,投資主體為民間資本。緊鄰三星堆博物館的瞿上園酒店,由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投資控股,首期投資8000萬元,佔地158畝。目前,產業園計劃投資4億元修建「三星堆夢幻城」大型綜合性文化旅遊設施,開展有三星堆文化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三星堆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具有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的藝術特徵,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四川新概念青銅時代藝術品有限責任公司以此為契機,開發、設計、製作、銷售青銅文物仿製藝術品,其產品風格多樣化,滿足了不同藝術品位的客戶需求。2003年起建設的「三星堆青銅藝術坊」已初具規模,與博物館互為依託共同展示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博物館側重文物方面的陳列,藝術坊則側重於製作工藝的展示。
此外,產業園待建的項目還有四川成都大成順和(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億元修建的佔地2萬平方米的三星堆國際面具文化博覽館、宗教文化館和飛越時空館等。
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有志投資發展三星堆文化旅遊產業的企業和商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切實可行的開發項目促進了文化產業鏈的形成。三星堆文化產業園依託三星堆遺址,以文物為背景、文化為支柱、旅遊為空間、產業為主角、游樂為紐帶,有機融合產業項目和旅遊景點,巧妙整合旅遊景區和市場營銷,形成一個項目、多個市場,一種投資、多種回報的格局。園區將承擔各種重大會務活動,舉行重大民間傳統禮儀活動,再現古蜀王國原始風貌,讓遊客在感受三星堆厚重歷史文化的同時,又能體驗產業園各類休閑娛樂項目,創造中國西部單一型文物景點向綜合型文化產業園開拓發展的先進模式和良好範例,帶動以旅遊、商貿、文化、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四川旅遊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點評:當文化越來越成為旅遊中的活力因素並為人們所重視時,三星堆文化產業園可謂坐擁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制定發展規劃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都為三星堆文化旅遊產業的起跑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進一步吸引了一批資金和項目,實現產業園的「築巢引鳳」,開拓出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市場空間。
Ⅲ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介紹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機構,目標總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60億元,目標規模200億元,其中財政部出資5億元,在將來的運作過程中還將吸納包括VC/PE在內的民間資本的加入。此外,該基金項目投資將封閉運行10年,前5年為投資期,後5年為退出期。
Ⅳ 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基金有哪些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主要應通過市場籌措資金。因此,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和公共財政理念,研究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文化產業特點的財政扶持政策,轉變財政直接投資方式,積極探索通過貸款貼息、設立投資基金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促進實現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和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利用資本市場拓寬渠道,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
Ⅳ 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例子
中國的:華僑城,西安曲江。國外的:迪士尼、好萊塢。
Ⅵ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基金作用
由財政部門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專調動金融屬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等社會資金投入,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按照中央要求,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機構發起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吸收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推動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促進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