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美國宗教文化產業

美國宗教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1-03-12 14:19:23

⑴ 美國的宗教與文化如何

美國是一個沒有國教的多宗教國家,宗教信仰極為普遍。信奉宗教的人約占總人口65%,根據統計,目前美國共有250多個不同的宗教派別,222萬多個地方性教會團體,新教、羅馬天主教和猶太教是美國最主要的三大教派。其中,新教成員總共約有7200萬人,幾乎占基督教會員的58%,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羅馬天主教占總數的24%,為第二大宗教,約有6000萬信徒,大多是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和波蘭人後裔,主要集中在美國東部大城市,在美國宗教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猶太教,第三大宗教,約有550 萬成員,主要是東歐和俄國的猶太移民後裔。此外還有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等。另外,美國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教派,如魔鬼派、耶穌頹廢派和人民聖殿教等。
英語(美式英語)為通用語。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地理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美英兩國語言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美國人通常講話較慢,語調較平緩,整個句子的語調、重音也不同。美國人在講話時也不過份遵守語法,例如常把介詞省略,或把名詞變成動詞使用,使整個句子顯得簡練、隨便。此外,在一些習慣用法、片語甚至詞的構成與拼寫都與英語不同,這就演變出了具有美國特色的美式英語。此外,有些地區和民族還使用其它語言,如法語、墨西哥人講西班牙語,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來自各國移民及其後裔也多使用本民族的語言。
美國的文化起源於盎格魯——撒克遜傳統(古英格蘭),但並不完全等同於盎格魯——撤克遜文化。在美國文化二百餘年的發展與演化中,它像一座大磁石不斷吸收著世界其他文明的精髓,並逐步形成一個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獨立和開放性的文化體系。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歷史淵源並不深厚,在文化傳統上,因為沒有任何約束,可塑性就極強。開放性和多元化是美國文化的最大特點,由於眾多移民共同生存於這片土地上,全世界各種文化都能在這片國土上相互交融,人們對於各種文化的容忍和尊重,對各種文化的交流和盛行,都充滿著極高的熱情,而美國對於本國文化的輸出,更是態度積極,使美國這個開放、開明的年輕國家,形成了以開放、獨立、多元為特點的文化。
美國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1.美國倫理道德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經過數次世俗化改革的美國基督教,為美國中產階級長期的、寂寞的個人奮斗提供了有終極希望光環的精神支持。其中,被美國人普遍接受的主要宗教信條有「合理或理性」、「禁慾」、「終生」和「天職觀」,這些信條通過世代演化和發展,最終形成了美國人共同信仰的某些倫理模式,如對邏輯性強、以數據分析為主的理性研究方法的認同,對機械的、制度化的科層機制的信賴,強調個人的自我奮斗,崇尚個性的張揚等。這些社會共同體的倫理模式,也使美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更趨向於採用邏輯嚴謹、條理明晰的定量分析方法,喜歡運用自然科學。
2.美國政治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美國宗教團體的選舉採取的是將其關注的焦點問題徵求所有候選人的觀點,之後再通過各種途徑公示於眾,通過徵求意見方式,以期了解候選人是否能與其保持一致的立場,是否符合其心意,候選人對選民關注的焦點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將會直接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結果。各種宗教團體或個人會為某個候選人助選,通過各種媒體,如報刊、電視、通訊、廣播、網路等多種途徑為這位候選人造聲勢、做宣傳,以贏得選民投票予這位候選人。宗教組織或個人的這種最為直接和顯著的行為,在總統和國會選舉中最為突出。1980年,華盛頓就設有80餘個宗教團體辦事處,專門從事游說選舉活動。辦事處的職責與美國其他利益集團的游說組織機構一樣,採取各種方法,如通過民意測試、明察暗訪、與政府或立法部門進行協調溝通、監督政府行為、收集事實依據、採集相關數據等,以期來影響政府決策部門制定的公共政策。但也有的宗教團體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採取非法行為包括放火、綁架、暗殺等。
3.美國教育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美國的所有教派都處於基督教的大一統之中,美國的宗教派別眾多,且各種教派對他們所崇敬的創世主的禮拜儀式也各異,這是因為基督教道德各不相同。「原罪說」是基督教教義的核心思想,其認為,亞當和夏娃作為人類始祖被上帝逐出伊甸園,是因為他們無視上帝的教誨而偷食智慧果的結果,因此,人生而有罪。世人要成為上帝的選民,就必須拯救自己的靈魂,減輕自己的罪孽,要虔誠地向上帝懺悔,真心誠意地皈依上帝,並發揚人類的奉獻精神。所以,各教派都宣稱「上帝恩寵的證據是一個人的樂善好施」,都宣講「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的基督教「愛」的教義。
從一定程度上說,沒有宗教信仰就沒有美國的文化。宗教信仰是美國文化的發源地,它給美國人民的精神上帶來原動力,同時又帶來凝聚力,同時這種動力和凝聚力又反過來推進物質社會的發展,雖然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講,美國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僅僅是一種形而上學或唯心論,但它通過強調精神、心靈的重要性而把物質放在次要地位的方式,對美國人民乃至社會起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宗教仍然是美國文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⑵ 美國宗教對美國政治(美國大選等)、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響。用於寫論文。急急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210/10/17758_362436.shtml 對大選的影響

宗教對美國青年高等教育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政教分離的政策的實施,當今的教會已經失去了對高等教育的控制權,但它並沒有從大學校園里退出,也從未放棄過在大學校園中擴大影響的任何機會,它仍然主導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高等教育的部分內容,只是影響高等教育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首先,宗教組織在高等院校工作的重點從對高等教育領導權的爭奪變為對學生個人信仰的轉變上。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大量的學生宗教組織,方興未艾的學生宗教祈禱小組和聖經學習小組,在私立學校和某些公立學校中顯示出了異乎尋常的生命力。

其次,宗教組織在高等院校中保持存在和影響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是在經濟上對大學教育、科研經費的巨額資助和對學生提供的獎學金。這種對學校和學生的資助是宗教機構開展社會服務與慈善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會的傳統,也是宗教從根本上維護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礎上的社會規范,保持對社會的影響和自身價值的長期戰略投資。

此外,在20世紀30年代之後,宗教機構與大學之間呈現出微妙的關系。每當高等教育因為落伍於時代需要進行改革時,宗教便作為影響進步的消極因素之一,被激進的自由派拉出來批判;而當高校學生因酗酒、打架、吸毒、性丑聞和暴力事件等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增多時,宗教傳統與道德規范又往往成為校方維護紀律的工具被加以倡導。
美國開國的確是上帝透過清教徒禱告,一路用神跡開路建立起來

美國並沒有國教,總統以基督徒自稱,56位總統有53位是加入拜魔鬼的組織 ------ 共濟會

* 基督教的思想----聖經的確為美國帶來立法、立憲,可是共濟會的滲透使得美國的總統選舉都處於被控制的范圍
* 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發行權在共濟會私人銀行美聯儲手裡
肯尼迪想幫助美國政府奪回貨幣發行權,就被刺殺
* 石油、糧食、媒體、軍火商背後的老闆都是共濟會

⑶ 簡述美國文化軟實力的主要特點

美國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提升了文化軟實力。在美國早期,它是通過宗教文化傳播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如在世界各地建立教堂,派傳教士進行傳教,在傳播宗教理念的同時輸出美國的價值觀。之後美國又開拓了通過教育方式提升美國文化影響力的渠道,如設置跨國美式英語培訓機構等。而在現代,美國更主要是以發展文化產業來擴大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具體來說便是向外輸出美國的音樂、游戲、影視作品等。這一過程看似是平等互利的文化市場自由交易,而實際上這些文化產品卻成為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承載體,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國受眾接受和認同美國的價值理念,嚮往美國的生活方式,從而促使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鞏固了文化軟實力。
美國強大的傳播力量推動了美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美國時代華納、迪士尼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媒體娛樂公司,在全球超級媒體前10位排名中,美國占據了8位,由此可見美國傳媒力量的強大。這些強大的超級媒體幾乎擁有覆蓋全球的傳播渠道,美國藉此可以向世界各地傳播美國文化,塑造美國大國形象,提升其文化軟實力。
美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其文化軟實力提升奠定了經濟基礎,強大的傳播力量為其文化傳播提供了載體,但美國在文化傳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曾遭到一些國家的抵制。
美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過程中片面強調美國的價值觀具有普世性。人類在普世價值追求上,一般都希望能夠獲得經濟獨立與心靈自由,能夠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具體到現實中,這種普世價值是受到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在不同時期,人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標準是有所不同的,而在不同的地域,人們所追求的幸福也有不同內容。因此,美國所倡導的普世價值也僅僅適合美國人民,對於其他國家卻並不一定適用。而且美國在強行灌輸其價值觀的過程中,一些行為凸顯了它所傳播的價值觀的虛偽性。如2010年海地發生7.0級大地震,許多國家紛紛在第一時間向震區運送救災物資,並派遣救災隊伍。海地太子港機場是由美國政府開發補助的,美國為了救援海地的美國公民而獨霸機場跑道,不顧其他國家需要救援的傷員,這種行為顯然不符合其所宣傳的普世價值觀。
美國文化交流具有單向推銷性。盡管美國在對外傳播文化中強調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但自二戰以來,美國的文化傳播就具有極大的單向性,它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之中。美國在戰後希望在亞洲塑造民主形象,希望亞洲在文化上親美,而對歐洲,它希望歐洲能夠接受美國文化。在文化交流方式上,美國單向的向歐洲和亞洲輸出其文化價值觀念。這種單向強硬的推銷並不利於一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如美國在中東地區一直單向灌輸美國文化,這並沒有讓中東地區的穆斯林群體更認同美國文化,反而是引起反感,甚至爆發大量反美事件。由此可見,美國單向強硬的文化輸出策略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美國提升文化軟實力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應遵循文化發展規律,不斷完善有關文化發展的各項政策,為文化產業建設創造良好環境。與物質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往往有較高的附加價值,而且它往往與現代科技密切相關,也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因此我國要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制定相關法律政策,為文化建設提供保障。目前,我國已出台《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的政策,但總體來說並沒有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在文化產業准入、導向、戰略布局等政策方面存在體制性障礙。因此,在未來的文化政策建設中,可以提升現有文化政策的效力層級,讓文化產業從業者感受到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文化產業建設中。此外,我國可以成立統一的文化管理機構,解決當前的文化管理體制存在的權利分散、銜接不協調等問題,對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源運用進行統一調度,提高工作效率與文化資源的使用效率。
以文化產業為載體提升文化軟實力,發揮產業規模效應與范圍經濟效益。我國在文化軟實力提升上長期使用公益性文化交流策略,如在海外建設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組織中國文藝團體到海外演出等,這種免費方式在向外國介紹中國文化、使之了解中國文化方面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此外,以文化產業為載體來傳播中國文化也有利於提升我國文化的影響力。而且發展文化產業不僅能夠提升文化軟實力,還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而國民經濟的發展又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物質支撐,這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另外,文化產品的特性使得文化產業可以發展范圍經濟,即將文化產品多樣化,利用廣播、電視、電影等實現資源共享和交叉宣傳,提高彼此的影響力。此外,將文化產品以極低的成品包裝成不同的形式,擴大了文化產品的受眾面,也讓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重視國內外媒體平台的使用,注重文化的雙向交流,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在未來發展中,全球化必然更加深入和廣泛,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再局限於政治、軍事、經濟,而更多的是需要在國際上塑造國家形象。國家形象塑造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一方面我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品質,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各種媒介平台進行對外傳播,讓國外民眾認識和了解中國,對中國的發展形成認同感。在利用國外媒體宣傳的過程中,我國可以選擇私有媒體企業,這些企業並沒有強烈的為國家意識形態服務的特徵,可以通過營銷事件、播出廣告宣傳片、引導網站輿論等方式來塑造我們的國家形象,而且大量國外媒體正面報道宣傳中國還能在國外營造出親華的氛圍,這也能夠影響國外民眾對中國的態度。但在傳播過程中,我國應吸取美國單方面灌輸價值觀的教訓,注重文化的雙向交流,這樣外國民眾更能理解和支持中國文化的傳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⑷ 誰能概括一下美國的新教的宗教文化(歷史發展、社會貢獻等方面)

樓主你好!
本人是基督徒,憑神的愛心向你說誠實話,建議你親自閱讀《聖經》來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以使你自己和你全家的靈魂得蒙神的拯救,阿們。
美國的主流宗教文化是歐洲的清教徒移民(英、德、法、荷、比、西等國)帶來的,他們的初衷就是建立純粹的基督教國家,讓上帝的愛彰顯在世界上(那時猶太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以色列也還沒有復國),——他們的心意是好的,但卻忘記了人是全然敗壞的,一代一代的總會墮落,所以現在美國也很墮落,很多年輕人並不信仰上帝;他們也忘記了,若不是上帝建立的必站立不住。
不信耶穌上帝的人將基督教看為一種文化,但實際上基督教是超越文化的!一種文化一般是長期的生活方式形成的,然而基督教卻是首先的,是先於文化的。
基督教在美國得到了最大的尊崇,國家制度依此而建立,講究公平、自由、人權和愛,出於來自上帝的愛,促進了美國社會文明的高度發達,這些方面為世界做出了榜樣。
但由於人本身的全然敗壞,根本不可能全然遵行上帝的律法,美國也做了很多相對糟糕的事情。

⑸ 宗教對美國文化有那些影響

宗教對美國的抄影響很大襲,尤其是基督教。 美國雖然才建國不到300年,但是美國人大多數都是歐洲的移民,他們受基督教的影響很深(不是天主教)。美國的立國之本和美國的憲法,都是以聖經為基礎的。 我們表面上看到美國的電影里好像覺得美國人很開放很沒有傳統,但實際上美國普通老百姓非常朴實,特別是在美國的中,南部。他們每周去教堂,行為准則都像聖經看齊。生活也非常平淡,以我們中國人的標准來看都會覺得他們的生活太單調了。呵呵,舉例說明吧,美國總統布希發表完演講後總要說一句:上帝保佑美國! 美國國歌里也有上帝保佑美國! 所以說宗教,基督教對美國的影響太大了。

⑹ 美國宗教對美國政治文化的影響

美國雖然是一個所謂的自由國家,每個人都擁有宗教選擇的自由,但是基督教依然是其主要的宗教。當然,要說基督教對美國政治文化的影響,基本上可以寫成一本書了,而且是磚頭厚的一本書。但是在這里我們還是可以簡單的討論下基督教對美國政治文化的一些影響的。不過在開始前,我們可先看一看基督教的特性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要了解基督教的特點,要從基督教發展的原點上來看。基督教的原點是猶太教。古時候猶太人是埃及人的奴隸,所以猶太教的特點是「種族保護」。猶太人那個時候需要的是一個能夠保護其種族生存的「真神」,雖然現在基督教的「主」不再是保護任何一個種族的神祇,但是依然繼承了其中的保護性與排他性。回教與基督教可以說是同宗同源,性質相近,所以現在世界上的宗教里頭,打得最凶的就是他們兩家。當然,西方文化的源頭——希臘文化,對基督教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今天我無法討論太過詳細的東西,甚至不打算討論關於哲學層面的事情。所以我們就單從一些美國政治與民生的普遍現象上來說說就好。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說下去,比如說基督教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對外交態度的影響等等。然而如果認清基督教對美國人民根本的思想上的影響,以及對美國法律的影響之後,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為什麼美國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了。

⑺ 美國宗教簡介有什麼

美國人最信仰的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美國是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猶太教、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宗教亦有一定信眾,信仰宗教的公民在總人口中約佔91%。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在美國已有300多年歷史。1776年美國獨立前,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派別均已傳入美國,其後迅速發展成為最有影響的宗教。在美國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約有1.56億人,佔美國總人口的57%。主要有浸禮宗、衛斯理宗、信義宗、加爾文宗、聖公會、聖潔教會等,此外還有數十個較小的教派組織和跨教派的國際性的組織。各宗派創辦有400多所大專院校。基督教已深入社會各領域。

浸禮宗是美國基督教(新教)中最大的教派,其內部又分150個派系。17世紀初,第一批浸禮宗信徒從英國來到美國。1639年創美國第一個浸禮派教會。1707年,費城地區的5個浸禮教會聯合成立了費城浸禮宗聯合會。此後又有多個組織成立。南方浸禮聯會為浸禮宗最大的教會之一,在50個州教都有組織,地方教會3.8萬余個,教徒人數1500多萬人。

衛斯理宗最初由愛爾蘭移民傳入。1784年成立衛斯理宗教會。此後50年,衛斯理宗在新墾區迅速發展。南北戰爭時,教會因廢奴問題分裂為美以美會和監理公會。1939年兩派及較小的美普會聯合成立衛理公會。1968年衛理公會又與福音聯合弟兄會合並組成聯合衛理公會。衛斯理宗信徒大多數都屬於聯合衛理公會(內有5個附屬聯合會及81個年會,45個教區)。

信義宗1623年始由德國傳到紐約,1649年組成教會。有信徒850多萬人。信徒集中在達科他、明尼蘇達、威斯康星、衣阿華和內布拉斯加州。主要教派組織有美國信義宗福音會,信義宗—密蘇里大會,威斯康星州福音信義會聯會。信義宗教派間組織有美利堅合眾國信義協進會和信義會聯合會。

加爾文宗加爾文宗又稱長老宗、改革宗或歸正宗,該宗是美國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美國長老會和歸正會都屬於加爾文宗體系。1611年在費吉尼亞組織了第一個會眾,繼而建立了長老會。1837年,受廢奴問題影響分裂為兩大陣營。1958年,聯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聯合長老會。1983年美利堅合眾國聯合長老會又與合眾國長老會聯合,成立了合眾國長老會教會。加爾文宗的組織還有正統長老會教會、美國長老會、美國歸正會、北美洲基督教歸正會等。

美國聖公會是基督教安立甘宗在美國的自主教會。17世紀初,美國最早的移民中就有該宗信徒。後在費吉尼亞、馬里蘭建立了教會組織。1776年美國獨立後,美國聖公宗信徒脫離英國教會,建立美國聖公會。1789年全國代表大會後實現完全獨立。1919年成立全國委員會。1974年,組成了9個大主教區、92個主教區,信徒300餘萬人。

聖潔會是美國基督教一部分教派總稱,至少有20個教派組織屬於這一類,信徒人數為100多萬。其中,五旬聖潔會成立於1911年;北美洲自由循道會成立於1860年;救世軍1880年正式開展工作,其組織已遍布美國。

天主教

天主教於1526年傳入印第安人居住區。1565年成立第一個團體。1789年成立第一個主教區。到19世紀中葉,有教徒300餘萬人,1914年增至1700萬人。目前為5800萬人。教會組織比較統一。全國有34個大主教區,164個教區,18.5萬所教堂,神父和修道士20萬名,教徒76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8%。並有大專院校250餘所。

由於教徒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更具有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潛在優勢。美國天主教會發展趨勢和西歐諸國有許多類似之處,趨向自由化、多元化和世俗化,其和教廷的矛盾也與西歐類似。20世紀下半葉以來,美國的天主教會逐漸介入社會,關心現實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天主教徒在總統選舉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美國天主教會的學校有一整套教育網,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其中,教會大學有500餘所(內含神學院300餘所),中學1600多所,小學8500多所,學生總數多達400萬人。

猶太教

猶太教是美國第三大宗教,有教堂5000餘座,大專院校20所。猶太教信奉者多為猶太人。猶太人於1654年開始定居美國。到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時,約有2500名猶太人定居在紐約等沿東海岸城市。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猶太移民再次從歐洲湧入美國,到1880年,已達到25萬人。從19世紀80年代起的40年裡,又有300萬猶太人湧入美國,到20世紀20年代已達350萬。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發動反猶運動,又有20多萬猶太難民進入美國。二戰後,美國猶太人的數量繼續穩步增長,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猶太人總數已超過了600萬,約佔全世界猶太人口總數的50%。猶太教內有正統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三個派別。組織有美國希伯來會眾協進會,聖約之子會和美國猶太教協會等。

東正教

美國的東正教徒有300萬教徒,主要分布在東部、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亞。

東正教在美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67年,這一年希臘正教會成立。1794年,10名俄羅斯正教會修士到阿拉斯加傳教。1867年,美國買下阿拉斯加,教徒遂向阿拉斯加以外的地方遷移。1872年,東正教會把教區從阿拉斯加遷到舊金山。1905年又遷到紐約。1922年希臘正教會設立總主教區(總部在紐約)。教會有4所神學院。

除俄羅斯正教會之外,美國還有希臘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阿爾巴尼亞正教會、保加利亞正教會和烏克蘭正教會。

佛 教

美國約有300多萬佛教徒,多數是日本移民和他們的後裔。但在美國受佛教影響的人數遠大於佛教徒數。其中日蓮正宗教徒有25萬人,其餘為大乘北傳、藏傳、南傳上座部佛教徒。有500多個佛教組織(其中全國性組織有40餘個)、近百座寺廟和數以千計的佛教寺院和習禪中心,

佛教傳入美國已有百餘年的歷史。19世紀下半葉,日本向太平洋地區擴張,佛教隨著日本移民進入夏威夷群島。後又傳入舊金山等地。同時中國佛教亦開始傳入。當時的信徒主要是日本人、華人和亞洲僑民。1875年神智學會在紐約成立,出版書刊,舉辦演講會,宣傳佛教。1893年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大會」後,摩訶菩提美國分會成立。1899年日本凈土宗在美國成立中心寺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的唐人街出現儒、釋、道合一的寺廟,供中國移民焚香禮拜。到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的凈土真宗、凈土宗、日蓮宗、真言宗等都已在美國建立了寺院。美國的許多大城市均有僧人和信徒,連白人也有參加習禪者。二戰中,日本佛教在美國的傳教活動被勒令停止。1945年後,日本佛教在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地區得到發展,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佛教也開始影響美國。20世紀60年代藏傳佛教在美國建立寺院及慈善、學術等機構。為適應美國的社會習慣,佛教寺院建築風格、祈禱形式、活動內容等逐漸美國化。有些寺院的會議大廳比寺院本身還大,青年人可以在裡面打籃球、開宴會、看電影。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於19世紀下半葉傳入美國。目前有穆斯林約有700萬人(也有人認為是200萬或10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 3.5%。清真寺約有1000餘座。美國穆斯林分別來自80個國家。阿拉伯裔穆斯林、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移民和非洲裔穆斯林(即美國黑人穆斯林)各佔三之一。白人穆斯林相對較少,約7.5萬人。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60年代中東穆斯林移民4次大規模進人美國。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後,大約有100萬伊朗人移居美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敘利亞、埃及、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和其他數十個穆斯林國家的大批穆斯林移居美國,美國穆斯林總人口迅速地增加,每年都要新建一批清真寺。

美國穆斯林主要聚居在紐約市及加利福尼亞、密執安、新澤西、得克薩斯和伊利諾斯等12個州,但在美國各地都可以看見穆斯林。

美國有4個較大的穆斯林政治組織:美國穆斯林協會、美國———伊斯蘭教關系協會、穆斯林公共事務委員會、美國穆斯林同盟。此外,還有由4個組織代表組成的美國穆斯林政治協調會。

道教

道教創立於中國。自唐代起逐步傳入朝鮮、日本、越南和東南亞一帶,後又傳入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等國家。除華裔教徒外,本土居民也有信奉道教者。

在美國紐約、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夏威夷、休斯頓均有道觀。紐約有天皇宮、應道宮,亞利桑那州有中孚道院,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有紫銀閣,夏威夷有太玄道觀。休斯頓有一座規模較大的關帝廟,為中國古典式建築,飛檐翹角,古香古色。香港青松觀主持侯寶垣在美國建立了「道教美洲青松觀」和「道教美洲總會」,擴大了中國道教在海外的影響。

美國的道教研究的興起,是推進道教在美國傳播的一個因素。美國的道教研究始於19世紀,最早是由基督教傳教士以社會調查報告的形式向美國公眾介紹。其後又有一些美國學者研究中國道教的專著(如《中國煉丹術考》),道教經典譯著(如《抱朴子內篇》)等在美國出版。不少華裔學者亦以專著、論文及譯著等方式,向美國民眾宣揚道家思想和道教知識。

除以上這些主要宗教外,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宗教幾乎在美國都有信徒。

⑻ 宗教文化的產業有哪些呢

多了去了。
1、旅遊業很好,能帶動一大批產業。
2、佛教有素食文化,道教有葯膳文化。
3、求簽算命這個佛道都有。
4、再搞個某某高僧紀念館、或道教的某某法師紀念館。
5、修個寺廟或者道觀,邀請某某知名法師主持。

⑼ 美國宗教三大特點是什麼,請論述並解釋

當我們提到美國時,許多人往往想到的是美國經濟上的富有,科技、教育上的發達,軍事上的強大,也有人可能會想到美國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困擾美國的各種社會問題。的確,這些都是反映美國社會的重要方面,但這還不足以勾畫一個完整的美國。要說明美國,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這就是美國的宗教。這一點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難以理解的。在一個當今世界上物質文明最發達的國家,宗教能有什麼樣的地位呢?但如果我們了解到今天的美國,每10個人中就有9個人自稱相信上帝,有8個人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個人屬於某個宗教組織,有大約6個人每天祈禱,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上帝是美國民主的道德引導力量,有4個人每周去教堂,以及有30多萬座教堂寺廟遍及美國城鄉這一事實時,我們也許就沒有理由懷疑存在於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背後的美國宗教在美國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

此外,人們也許並不了解講求實際、講究金錢、喜歡新奇、刺激和追求物質享樂的美國人,每年觀看橄欖球、棒球、籃球、網球、賽車等各項體育比賽的人數總和約有4億人次,而參加宗教活動的高達52億人次。美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每年奉獻給宗教事業的捐款約為500億美元,而花在棒球、籃球、橄欖球上的費用不到50億美元。

事實上,如果稍微對美國社會和美國人的生活做一點觀察,就會發現宗教深深地植根於美國社會之中並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美國的鈔票上,赫然印著「我們信仰上帝」。美國的國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國」的歌詞。美國總統就職,要手按聖經進行宣誓。國會參眾兩院的每一屆會議都是以國會牧師主持的祈禱開始。美國的軍隊里有牧師,神甫等各種不同宗教的隨軍神職人員,身穿軍官制服,在軍中提供宗教服務。美國的大學校園里,活動著大量的學生宗教團體。美國的醫院、監獄、機場及其他許多公共與民間機構中也都有專職或兼職的宗教職業人員提供宗教服務。美國85%以上私立中小學校的學生就讀於教會學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學最初都是由教會創辦的。今天,美國有1200多家宗教廣播電台播放宗教節目,每12家電視台中就有一家是宗教電視台,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裡,美國的宗教節目增加了75%。美國的宗教報刊雜志有5000多種,《新約聖經》在美國的印數超過了1億冊,宗教音樂的音像製品銷售量遠遠超過了爵士樂、古典音樂及其他各種流行音樂。一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參加過宗教組織的慈善服務活動或做過志願者,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費城等大城市中提供社區服務的主要力量是宗教團體。大多數美國人的婚禮是在教堂舉行的,而他們的喪禮要由牧師、神甫主持。可以說,美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和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如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爾說的那樣,美國「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國家,也是宗教性最強的國家。」

宗教在美國有著如此廣泛的影響並不是偶然的。翻開美國的歷史,早在美國建國之前的17世紀,為了自由地信奉自己的宗教,橫渡大西洋來到北美,建立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們,就滿懷強烈的宗教激情,以「上帝選民」的身份開始了在北美殖民地實現其宗教理想的實驗。美國建國之後,雖然憲法明確規定實行「政教分離」,美國也沒有國教,但宗教始終與美國歷史的進程緊緊地交織在一起,對美國的政治、法律、文化、外交、倫理等各個方面發揮著巨大影響。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理查德•紐豪斯說,「關於美國的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在美國人自己的概念中,他們大多數都是基督徒,他們和許多非基督徒都認為,美國社會的道德基礎是猶太—基督教道德」。這是美國「國情」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於存在著這樣一種強大的宗教道德基礎,美國才得以在由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背景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社會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凝聚力,美國人在看待自己和外部社會時才會有一種特殊的「使命感」,一種基於宗教道德的理想主義,美國社會才可能產生出一種能夠在世俗化進程中保持精神平衡的自我調節機制。美國不是一個以神權為中心的宗教國家,但離開了宗教,很難想像會有今天的美國。宗教對於美國, 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須臾不可或缺。事實上,許多美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並非美國在物質方面的強大,而是他們豐富堅實的精神信仰。盡管在行動上,許多人對自己的信仰並不能認真實踐、身體力行,但作為美國人的精神支柱,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因此,要了解美國,就不能不談美國的宗教。

美國的宗教,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有許多特點,但最主要、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基督教新教為主導。基督教是一個大系統,其中可分為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三大分支。若以宗派數量與信徒人數而論,新教當數第一。但新教內部不存在著像羅馬天主教教會內部那樣統一的教會體制與領導核心,新教的宗派無論大小,都是平等獨立的。新教不是一個單一的教會,而是無數具有新教特點的獨立宗派或教會的總稱。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新教都是美國基督教、乃至美國宗教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過去有人用「WASP」來表示美國主流社會的中堅分子,所謂「WASP」,就是「白人中信仰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美國的總統,除了個別例外,基本上皆為新教教徒,新教的影響可見一斑。

新教之外的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之外的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還有其他各種東方宗教,以及形形色色的新興宗教,也是美國宗教大家庭中各具特色的成員,他們都在美國宗教的景觀中扮演著各自獨特的角色。新教之內,又有浸禮會、衛理公會、長老會、信義會、安息日會等眾多的派別。同一種宗派或教派中,又因種族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教會。因此,美國的宗教又是多元的。近五十年來,隨著美國人口構成的變化,美國宗教的多元化程度日趨增加,這是美國宗教的另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

此外,各個宗教團體,無論背景如何、規模大小,其存在和發展都取決於基層教會。除少數教派外,基層教會決定著宗教團體的面貌。從社會服務到海外宣教,宗教團體的各種豐富資源均源於基層;從宗教觀點到政治立場,宗教團體的大政方針均須得到基層教會的支持和認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教會內部的層次,避免教會的僵化和教會機構的官僚化,宗教團體的機構大多都是越往上越虛。還有許多教會寧可長期保持其獨立的地方教會的特色,也不願隸屬於任何教派團體。教會的活力在基層,沒有眾多的基層教會,不可能有強大的全國性宗教團體;而有無全國性的宗教團體,基層教會並不介意。因此,各級宗教團體都把眼睛瞄準了基層,力爭在宗教市場的競爭中盡可能地代表基層教會的利益。基層教會則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反映教徒的意見、為教徒提供服務、促進教會的發展上。宗教團體的這種層層向下的「草根性」,也是美國宗教的一大特點。

在歷史發展中,美國宗教也在以各種方式發生著變化。從早期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到今日的基督教福音派,從昔日為了確立政教分離而努力到今日為了捍衛家庭價值而論戰,從野外巡迴佈道到電子教會與電視佈道,從清教主義到基要主義,從自由派、保守派到靈恩派、福音派,美國宗教走過了漫長的道路,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美國社會的每一個變化都可以在美國宗教中找到蹤影,而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宗教變化的影響。如同美國社會的發展一樣,美國宗教內部始終充滿著連續不斷而又富有活力的變化。宗教與社會的互動,宗教派別之間力量對比的消長,宗教團體內部主流與非主流、傳統與革新派別的交替更迭,貫穿於美國宗教的歷史。靜中有動、穩中有變、萬變不離其宗,這是美國宗教的第四個特徵。

美國宗教猶如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只要美國存在,這條河就不會消失。

閱讀全文

與美國宗教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