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著力培育文化產業

著力培育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1-03-12 15:45:43

① 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才能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

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1、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 2、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行業和項目對文化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以資本為紐帶推進文化企業兼並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產值超百億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3、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創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廣泛運用,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4、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城鄉文化市場進一步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逐步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 5、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一批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對外文化貿易渠道和網路進一步拓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貿易逆差明顯縮小,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重點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印刷復制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術先進的印刷復制基地。演藝業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藝集團,加強演出網路建設。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繼續推進國產動漫振興工程、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多媒體資料庫和經濟信息平台、「中華字型檔」工程、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選擇一批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三)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五)擴大文化消費。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原創性作品的創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六)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重點建設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渠道。發展文藝演出院線,推動主要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支持全國文化票務網路建設。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鼓勵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進行廣電網路的區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推進電影院線、數字電影院線的跨地區整合以及數字影院的建設和改造。支持國有出版發行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兼並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動漫等領域。支持優先選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水平高的文化設備及產品。 (七)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路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廣播電視,開發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為各種便攜顯示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字化進程。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發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等網路基礎設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網路標准,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三網融合。積極發展紙質有聲讀物、電子書、手機報和網路出版物等新興出版發行業態。發展高新技術印刷。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和舞台技術,鼓勵文化設備提供商研發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娛樂設備、攜帶型音響系統、流動演出系統及多功能集成化音響產品。加強數字技術、數字內容、網路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 (八)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形成鼓勵、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長效機制。重點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展覽、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網路游戲、出版物、民族音樂舞蹈和雜技等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抓好國際營銷網路建設。支持動漫、網路游戲、電子出版物等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在國外興辦文化實體,建立文化產品營銷網點,實現落地經營。辦好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會展,通過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現場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外圖書展、影視展、藝術節等國際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

② 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與意義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有這樣幾方面意義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運作得法的話,效益還相當顯著。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影視劇的發行、放映和貼片廣告;再比如雜技、魔術、話劇、歌舞等的商業演出;還有圖書的出版發行(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參展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當天就簽訂了10項原創圖書的版權輸出合同,金額達到100萬美元);還有動漫作品的發行上映和品牌運作(這方面比如三辰集團在製作發行《藍貓淘氣3000問》的基礎上,弘揚「藍貓」品牌,開展衍生品生產,每年盈利數千萬元),等等。文化產業屬於無煙工業,同樣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稅源,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烈,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也越來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廣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進行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對各種文化服務項目進行細分和充分挖掘,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日益進入家庭,相關的服務項目開發與生產也日益跟進,就使得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權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揚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越能夠得到弘揚,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觀念都有差異,通過文化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互信、合作、和平。從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創新、發展。要更好地實現這些,單靠發展文化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日益廣泛地進入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美國通過把多部「大片」輸入到中國,我們就了解到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到美國人那種前瞻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日本的《聰明的一休》、《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在中國的放映,也是我們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風情。新時期,各國、各地區對通過文化產品輸出來弘揚本國文化的認識越來越堅定。在中美關於恢復中國世貿組織締約國地位的談判中,美國就要求中國承諾,允許每年以分賬形式進口20部電影,此外還要求中國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從事圖書、報紙和雜志的批發、零售業務等逐步開放市場。據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國內票房前十名中,美國片和國產片數量各為五個,就在前不久,美國還向世貿組織投訴中國限制其音像光碟等文化製品進口,這幾年韓劇和韓國的歌星、演員也紛紛搶灘中國大陸。這都反映出各國注重拓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他們的文化產品輸出過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揚了他們本國的文化。我國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辦的「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俗藝術品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收藏、購買的意願強烈,這也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所在,我國近年來大量原創圖書版權的輸出、民俗藝術品的出口等,也都發揮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發展文化產業主要有以上幾方面意義和作用。肯定還不乏更多種的、更深入的積極意義。明確了其意義和作用,我們各有關方面的行動,就加快跟上吧。

要求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我們要抓住機遇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附加價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綠色產業」,相對於傳統產業具有較強的拉動性和「溢出效應」,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特別是上個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催生了人類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促進了全球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衛星電視、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技術、新媒體更是直接拉動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08年至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文化產業逆勢上揚。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8400億元,比2008年增長10%。隨著網路、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拓寬了文化產業的領域,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種類,文化產業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從質量到數量均處於弱勢地位。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趨勢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既讓我們看到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廣闊空間和有利條件,也讓我們看到當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緊迫性。我們必須下更大力氣,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產業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審視、去培育,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乘勢而上,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重要著力點。

第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

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第二,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要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第三,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要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要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第四,不斷加大文化領域各類人才培養力度。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頸,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

③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則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國家文化安全;堅持勇於實踐、大膽創新,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要根據現有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和功能,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明確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鼓勵捐贈和贊助等各項政策,拓寬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加強文物保護,扶持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和改造文化服務網路。要改進和完善國家扶持方式,堅持和完善有關文化領域的重點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項目投入為手段,以激發活力為目標,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要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轉變經營方式。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推進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不得相互混崗。深化文化企業改革,要規范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轉制。轉制企業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產權歸屬,做好資產評估和產權登記等工作。確認出資人身份,明確出資人權利,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要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轉制企業自工商登記之日起,實行企業財政、稅收、社會保障、勞動人事制度,重視職工權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內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切實做好勞動人事、社會保障的政策銜接,妥善安排富餘人員。要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推進國有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著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創新對外文化交流體制和機制。實行政府推動和企業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成為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主體。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點培育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市場。加強和改進文化領域宏觀管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責,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要切實加強對改革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支持、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文化體制改革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④ 為什麼說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

趙啟正主張:制定國家文化發展戰略 對外輸出文化

中國網 | 時間: 2006-03-09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的文化產品貿易遠遠不像商品貿易是出超,而是嚴重入超。多年來,我們的圖書版權貿易一直在10:1左右的逆差水平上徘徊」。「兩會」期間,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政協委員趙啟正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是政治、經濟、文化三強的國家,因此,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特別加強文化的振興,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我們是世界第一的電視機輸出國,卻不是一個能夠輸出電視內容的國家

趙啟正委員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為全世界的文明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還曾經有四大發明,對推動人類進步起了巨大作用。但這都是祖先的貢獻和祖先的光榮,四大發明之後幾百年來我們沒有更重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我國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對世界文化貢獻作用開始加強,但必須冷靜地看到,如今中國對外的文化影響遠不如外界對中國的文化影響。

他介紹說,我國的文化產品貿易遠遠不像商品貿易是「出超」,而是嚴重「入超」。以圖書為例,多年來我們的版權貿易一直在10:1左右的逆差水平上徘徊,其中90%又是出口到亞洲國家和我國的港澳台地區。如果單看對西方的貿易,這種逆差大約在100:1,也就是說,我們買人家100個版權,人家只買我們1個。2004年從美國引進版權4000多種,我們只輸出14種;從英國引進2000多種,輸出16種;從日本引進近700種,輸出22種,這種逆差是顯然的。

趙啟正委員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決不是一個圖書貿易機構或政府部門的問題,是我們整個文化軟實力不夠,還有一個漢字不流行的問題。他說,「外文的小說為什麼能翻譯到中國,特別是英語?這是由於英語的流通,中國學英語的人有多少?大學生2000多萬,如果算上從小學開始學的,就是上億的人,而外國學習中文的人很少,美國中學生學中文的不到3萬,不足中國的千分之一」 。

「我們現在輸入了很多外國文化,也因此同時輸入了外國的某些價值觀。中國輸出了大量的電視機,卻沒有輸出電視機里的表演——輸出的電影很少,音樂很少,電視劇很少……我們是世界第一的電視機輸出國,卻不是一個能夠輸出電視機內容的國家。」

對此,趙啟正委員表示,一個強國必然是政治、經濟、文化三強的國家,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持,單靠經濟的發展是不行的,因此,作為政協委員,我希望盡快地制定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對外輸出文化是這一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通過這個戰略使世界了解中國,認同中國,支持中國的主張,所以,中國要對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貢獻,不能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

向世界介紹中國最大的難題就是文化差異

在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時,趙啟正委員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向世界說明中國,在他看來,向世界說明中國是中國外宣的內容,要說明的是中國的社會進步,中國的政策,中國人民的生活現狀,以及中國的明天,回答外國人對中國的不解之處。向世界說明中國是建立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所必需的,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目的是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有一個好的輿論環境,就是使中國有一個好的「國緣」。

他指出,在國際輿論環境中,由於誤解,由於利益矛盾,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就會有誤解、歪曲和攻擊,相比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地位是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向世界說明中國就更有糾正偏差的作用。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去掉他們頭腦中有偏差的地方。我們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渠道和辦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應該考慮到我們想要告訴別人的,和他們不知道的,他們想要知道的。

「現在顯然中國人對外國了解得多,外國人對中國了解得少,是很不對稱的。一個中國孩子可以說出美國電影的名字,美國球星的名字,一個大學生能說出很多美國政治家的名字,但反過來情況就不同了。這對中國是不利的,人家不了解你,對中國有誤解,造謠的人就有機可乘」,趙啟正委員表示,改革開放之前外國人對中國所知甚少,改革開放後迅速改善,但由於起點低,所以需要很長的時間扭轉這一狀況。何況中國作者不能貼近或者說不太了解外國人的思想方法,文化差異很大。所以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難點在於如何克服文化上的價值觀差異障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如今,被海外媒體稱為「中國內閣發言人」的趙啟正委員,受聘擔任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他說,我作了將近8年的新聞工作,對於我們新聞人才的優勢和劣勢有很多體驗,一個重要的感觸是新聞人才的培養和實際需求之間還不夠緊密,因此我願意在新聞教育的教學方案上、課程設置上、以及和社會的溝通上應該做些工作,使學生德才兼備,更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徐雅平)

王永安簡介 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主任、教授,京華傳媒網顧問。

1964年7月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新聞系,同年8月被分配到人民日報,長期從事編輯、記者、評論員和部門領導及新聞教育管理工作;有新聞學、法制學、社會學等方面的論著,被司法部聘為全國法制報刊評審員。

1998年以來從事網路傳媒的教學和IT研究,在中國高等院校中,依託人民網,首先設立電子傳媒專業;2000年在考察美國矽谷有關網站和多媒體教學中,提出把東方文化溶進西方科技的辦網構想得到了嘗試,受到加州大學海烏爾分校多媒體研究生院的重視,指導設計的北美琴社網站被「國際網站管理人與設計師協會」評為「2001-2002年度國際網站金獎」。

文化輸出己成必然趨勢

中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產品,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炎黃子孫的也是全人類的。當中國進入一個新階段,朝氣蓬勃前進時,我們有責任、有需要、有本錢做好文化輸出工作。

輸出,其實是讓外界了解中國、迷戀中國、信任中國,形成文化經濟的全球互動。申奧申博成功、加入WTO,增加了我們對文化輸出的深刻認識。文化輸出有物質產品;有意識形態、倫理道德諸方面的精神產品,這些均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我們的產品、以及人文方面的東西怎麼對外宣傳,打開市場,產生良好的國際效應和可觀的經濟效應己不僅是認識問題,而是每時每刻碰到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國外重視中國市場,比如最近歐洲為了打開中國的旅遊市場,他們也展開競爭。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這個形勢。黎園女土利用自身的優勢,主動張羅大家來談此類重大課題,很及時,我全力支持!

輸出必須藉助傳媒

談到輸出,自然要涉及傳播和傳播手段。中國人很講究傳播,老祖宗有精闢論述。

(一)「傳授」這個詞,韓愈《師說》解釋為傳道授業解惑。特別這個「解惑」,猶如三寸不爛之舌功。我們和西方打交道就要善於解惑。我比較欣賞這個觀點。

(二)「傳布」,這是《禮記》里所說的: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這第二句的意思是祖先的恩德知道了不說,不仁義啊!

(三)傳遞、傳達,講傳播手段。

比如,在發現兵馬俑的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傳播問題。(編者註:在發現兵馬俑的過程中,王老師策劃用內參破弗傳,結果引起中央重視,使世界八大奇跡公布後轟動中外。)

對此事寫得比較准確的是新華社記者楊兆麟2000年6月在《僑報》發表的內幕文章。我順便說說。引子就是知而弗傳。1974年農民打井時從井下挖到了兵馬俑,不知何寶,拉到當地縣文化館後,管理人員慧眼識真金,又擔心陝西博物館知道了肯定會上調,乾脆對外密而不宣,也這是「知而弗傳」。剛好我有個同學探親,知道了這情況,他覺得這么好的東西,怎麼能不被眾人知曉?他回京後急匆匆找我。當時正在批林批孔,我在報社評論部工作,知道中央的宣傳精神(但更深的內幕不清楚)。我說這武土俑對研究秦始皇、研究秦末漢初的文化非常有幫助。我讓同學立馬寫出來報中央。他第二天就寫好了,在稿子中點了當地的本位主義。為了能登內參引起上邊重視,我在導語部分又特別加了這個發現有什麼重要意義的話。姚文元先審閱,改了兩個字同意發內參。內參上去後,江青有批示,李先念副總理借江青很重視的話題批給國家文物局。那時誰都知道江青一句話的份量。國務院秘書長問情況,國家文物局不知道,就問省文物局,省里也不知道,一問縣文化館才知道了。國家很快組織力量挖掘,同年公布於世,引起轟動。「知而弗傳」,有時會誤國誤民,古人稱不仁義是有道理的。

傳播與輸出互動

當代新聞傳媒業發展很快,手段更科技化,運作更市場化,理念不斷潮流化。近代有新聞學,現代又引進了傳播學。就傳播與輸出互動而言,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有交往就有傳播,有傳播就有輸入或輸出的效應。關鍵是怎麼使用。其實輸出不是那麼神秘的,只要和它多打交道,就能多體會。

第二、中華民族的包容性決定了在輸出和輸入問題上的不排斥性。比如北京的飲食,不僅有陝西涼皮、河澗驢肉燒餅,還有四川的麻辣燙、杭州的小籠包,顯示了北京的包容性、開放性。凡排斥他方之長的地方、領域、行業,以老大自居,坐井觀天,肯定缺乏朝氣。

第三、一個國家越開放,經濟越發展,則越需要輸入。越是這樣越覺得自己不適應了。因為已經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而不是計劃經濟了。體制不一樣,看問題角度就不一樣。輸入,最大的條件是:越開放就越發展,就越需要吸收新的東西。要資金、要創意、要產品,最後乾脆直接請洋人參與管理。越需要往外走越需要輸入東西。盛唐為何盛,其中在文化教育中,包容了儒、釋、道思想,讓文人開闊了眼界,在創作中大膽吸收外來的佛學經典,講理論,講意境,講主觀能動,所以才能產生大量千古名篇。

第四、鎖國導致落後,這個大家都知道。近現代發生的洋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全盤西化運動、學習蘇俄運動等等,都在探索輸入的強國妙方。我們可以對這些思潮評頭論足,但不容否認的是這些思潮開啟了國人的思想。

第五、文革中解放全人類、世界一片紅的理念,輸出的是無政府主義、造反有理「主義」,造成了紅衛兵輸出、革命輸出的惡果。

第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強調輸入多於輸出,是因為長期以來閉關鎖國的需要。經過多年發展,現在要把文化輸出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

文化產業大有作為

在國外,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還存在誤區,處在一個有限的理解狀態中。看完中國的武打片,就以為中國人是不是都是留著長辮?還有些發達國家的人也會問:中國有電視機嗎?甚至還有國外朋友來我家裡表演他們的手提電腦。因為他們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你怎麼宣傳他們都可能相信!這個文化和文化的輸出,要談的點不少。

第一,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廣義文化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隨歷史發展,越久就越具有民族性,形成民族的傳統。

第二,文化形態記錄了社會文明的進程,是人民聰明才智的佐證。

第三,為什麼要強調文化輸出?A、西方對中國的了解是有限的。B、我們的國際聲音是微弱的。C、我們優秀的文化不被認為是主流。D、我們不善於溝通,習慣於僵硬的交往;不善於宣傳,宣傳中套假話、空話,令人望而生厭。

有人才、有創意、有目標

我們現在具體做的工作有哪些呢?

第一、傳統文化的推介。

第二、重要在於工作:推陳出新,創意改革,市場運作(我舉一例,今年春節,雕石之鄉的河北曲陽縣洪昌雕塑石材有限公司經理董孟書,送來一件月亮女神石雕,栩栩如生。我出了個主意,讓石雕象照片一樣,進入社區家庭,可給自己家人雕塑,基座可寫生平、豪言壯浯,做生意的可寫廣告詞,肯定市場火熱)。

第三、提高整個民族的鑒賞力。就象歷代傳播唐詩那樣:一選二品三述。要會選,盛唐選精品,晚唐選綜合;開展評論 ;記述要事。搞輸出工作最需要人才,善創意 ,會公關,會說話。要有規劃 。這次對話先溝通,務點虛。話題太多,留給大家。下次要談,針對網民所提,乾脆務點實。謝謝。
任何一種交易或交流,應當具備一定的公正的大環境,另外還需要彼此了解對方的文化觀念和習慣,這種交流才能體現出平等。
據4月23日《無錫日報》報道,宜興紫砂在美國受到熱捧,美國人對中國文化所表現出的熱情,以至於讓應邀前往該國講課的一對陶藝夫婦深深驚嘆。
這對一般中國人來說恐怕已不算什麼搶眼的新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來為世界所公認,以至於她對世界文化產生的巨大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璀璨的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包羅萬象,足以讓世界為之傾心,足以讓中國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風光無限。不過,這則新聞所透露的信息,讓我產生了與文化輸出相關的更多聯想。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熱情好客,樂善好施,有喜愛之物與別人同享,卻常常不圖回報。還記得,我們曾毫無保留地向日本食客詳細介紹過滿漢全席的配方和製作過程;我們曾免費向外國遊客傳授過泥人的手捏工藝;我們曾毫無防備地帶領洋專家參觀景泰藍製作的全部過程。可是我們一連串友好的姿態換來的是什麼回報呢?肯德基、麥當勞漂洋過海來到我們身邊已有二十年,除了賺走大把的銀子,有誰告知我們他們的配方和製作工藝?國人有沒有看過免費的好萊塢大片?出於好奇,曾有國人用手指觸摸一下某大國的隱形戰斗機機翼,卻被該國士兵厲聲喝止。我們當然沒有理由責備別人不夠交情,倒是這些洋人提醒了我們,文化是有經濟價值的,更代表著一種高貴和尊嚴,吝嗇何嘗不是維護尊嚴的妙方?任何一種交易或交流,應當具備一定的公正的大環境,另外還需要彼此了解對方的文化觀念和習慣,這種交流才能體現出平等。比如我們中國人常常喜歡免費奉送以示友好,而人家則習慣有償轉讓按規則辦事,在這種觀念差異面前,我們的慷慨和好意有時也可能會被理解為阿諛與軟弱。在這種交流過程中,是我們自己在無意中丟失了應有的利益和尊嚴。
一種文化的產生,一般都不是短時間內的心智,在大多數情形下也不是少數人的一時創造就能形成永久的積淀,而是傾注了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民族的集體智慧和探索,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乃至生命。比如中國的青銅器、四大發明、瓷器、景泰藍、蘇綉、湘綉、紫砂等等文化的誕生,誰能估量出人們曾經為這些精美的東西做出過多大的犧牲?而在當代世界高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國人用數千年心血創造的傳統文化,別人可以在超短的時間內克隆,並且常常出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局面。
一種文化的產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件普通產品的出現,它所蘊藏的文化信息往往是多元的,比如青銅器,它至少能傳遞出這個國家的礦藏、冶煉技術、科技程度、藝術品位、情趣愛好、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等等信息,而這些信息又屬於這個國家或民族所獨有,輕易輸出則會給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甚至嚴重的後果。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首先被西方人用於航海;中國人發明的炸葯,又首先被西方人製成堅船利炮「回饋」中國。類似的文化悲劇性輸出還可舉出不少例子。文化輸出的意義,首先在於她應該能夠展示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提高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其次在於她應該能夠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另外還在於她應該能夠促進各國文化互融,並且在這互融的過程當中,也使我們能夠接受到別國的先進的文明和文化,從而促進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新的創造。對比這三條原則,我們的文化輸出,很有點文化孵坊的味道,但有時換來的卻是「鐵公雞」,甚或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無情。

⑤ 國家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有哪些現實意義(4分)

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就業,帶動經濟發展,同時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最高標准將帶來文化出口,藝術產品出口的效益,比如影視,藝術品,游戲,軟體,在社會產業的比重越來越普及,並發展壯大。

⑥ 怎樣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文化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和當前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切實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推動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將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積極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堅持內外並舉,積極開拓國內國際文化市場,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三)規劃目標。
1、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活力進一步增強。
2、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資本為紐帶推進文化企業兼並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產值超百億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3、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初步形成。
4、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文化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
5、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貿易逆差明顯縮小,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三、重點任務
(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三)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四)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
(五)擴大文化消費。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原創性作品的創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六)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
(七)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八)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門檻。落實國家關於非公有資本、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有關規定,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支持
(三)落實稅收政策。貫徹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研究確定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的具體范圍,加大稅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五、保障條件
(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和責任制度,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建立統一高效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三)培養文化產業人才。
(四)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依法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范管理。完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

⑦ 加快培育文化產業,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其有效途徑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首先要樹立一個國際合作的眼光,要積極聯合和依靠國外廣大從事中譯外工作的漢學家、翻譯家,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和合作,摒棄那種以為向世界譯介中國文學和文化「只能靠我們自己」、「不能指望外國人」的偏見。
為了讓中國文學和文化更有效地走出去,我覺得我們有兩件事可以做:一件是設立專項基金,鼓勵、資助國外的漢學家、翻譯家積極投身中國文學、文化的譯介工作。我們可以請相關專家學者開出一批希望翻譯成外文的中國文學、文化典籍的書目,向世界各國的漢學家、中譯外翻譯家招標,中標者不僅要負責翻譯,同時還要負責落實譯作在各自國家的出版,這樣做對促進翻譯成外文的中國文學作品和文化典籍在國外的流通有切實的效果。與此同時,基金也可對主動翻譯中國文學和文化作品的譯者進行資助。盡管這些作品不是我們推薦翻譯的作品,但畢竟也是中國文學和文化的作品,而且因為是他們主動選擇翻譯的,也許更會受到相應國家讀者的歡迎。

另一件事是在國內選擇適當的地方建立一個中譯外的常設基地,這種基地相當於一些國家的翻譯工作坊或「翻譯夏令營」。邀請國外從事中譯外工作的漢學家、翻譯家來基地小住一、兩個月,在他們駐基地期間,我們可組織國內相關專家學者和作家與他們見面,共同切磋他們在翻譯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⑧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1、發展文化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2、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們文化消費的需求。
3、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4、發展文化產業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也是事關民族存續、價值輸出和文化傳承的戰略需要。
5、很多地方發展文化產業也難免陷入一窩蜂、跟風的狀態,有時候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地方施政的噱頭,而這個噱頭很容易引起關注,也有助於地方官員的政績提升,這也是很多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內在心理沖動。

⑨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代表國家形象,現在推行文化立國
文化產業帶動地區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拉動相應產業如旅遊、食品、影視、玩具、服飾等的發展,對經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⑩ 目前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我們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這次全會進一步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一次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以推動,為我們制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宏偉目標。
1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文化產業相對於一般產業所獨有的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最符合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產業之一,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
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其發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特性。同時,文化產業屬於高附加值、高回報產業,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形象可以轉化為出版物、影視作品、動漫遊戲、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費者認可,就能在經濟收益上產生疊加效應,實現一次投入、多次轉化、持續回報。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當前文化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日益加深,普通的物質產品融入特色的文化元素,其內在價值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即商品的文化價值、符號價值逐漸超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人們購買一件商品不僅要得到它的使用價值,而且要得到藝術、文化價值,得到精神享受。文化產業中創意設計等領域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結合尤為密切,對傳統產業文化內涵和內在品質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產業涉及近百個行業,跨度很大,這些行業對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異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適合各種類型的企業、人群和資本的進入,既可以發展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也可以接納個體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產作坊,既可以吸納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滿足具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時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於吸納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提升綜合國力的緊迫需要
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准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指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整體水平。當今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迎接的挑戰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劃分的12類服務項目中,有4類與文化產業相關。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優勢,將大量精神文化產品、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等輸入我國,並力圖佔領我們的文化市場。以美國為例,從電影、運動服裝、飲食等傳統的文化載體,到電腦軟體、網路、衛星傳送等高科技的文化載體,他們的文化標志無處不在,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無不感到美國文化的存在,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文化滲透主要是通過文化產業這個渠道來實現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提高綜合國力必不可少的發展因素,因此要保持中國文化主權的獨立,抵禦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蝕,就必須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文化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的文化資本和文化產品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活躍,不同文化的相互滲透和碰撞更加激烈,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在看到中國文化巨大優勢的同時,還需適應時代潮流,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搭建我們的文化「防火牆」,讓社會主義價值觀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因此文化產業的發展擔負著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獨立和安全的歷史使命。
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來看,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我國五千年文明積淀的豐厚文化資源不相適應。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生產全世界75%的電視節目、60%的廣告節目,發展中國家75%以上的文化產品來自美國,而美國市場上的外來文化產品只佔1%—2%,這種強大的文化實力是美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必須加快文化發展步伐,使我國盡快從文化資源大國轉變為文化發展強國,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渠道,我們要把中國豐富的、獨特的、珍貴的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符合國際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的優秀文化產品,推動中國文化產品順利、持續地進入國際主流市場,讓境外受眾在消費過程中加深對中國文化內涵的理解,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崛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閱讀全文

與著力培育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