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產權交易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

文化產權交易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3-13 00:14:37

A.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什麼關系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區別和聯系):
一、在主體及行業劃分上,文化產業的主體更多的是企業或者法人,它更多的傾向於將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而文化事業的主體更多的是政府部門,它們在行業劃分上更偏向於公益性、無償性、非營利性的服務,走的是非產業化道路。
二、從目標取向上來看,文化產業更多的是通過企業或市場個體的投資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文化事業則側重於國民的教育感化和公益性文化服務。
三、在資金來源上,文化產業多是從社會募集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文化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多依靠政府財政撥款。
四、在運作方式上,文化產業偏向於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由市場來優化配置資源;文化事業則偏向於行政化運作、政府規劃管理。
五、組織形式上:文化產業組織形式比較靈活,多以企業組織形式為主,以國有、集體及私營等經濟實體為單位;文化事業則多為事業部門或單位團體組織形式。
它們的聯系:它們作為文化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是中國文化建設過程中既相互交叉滲透,又相互獨立的不同形態。
僅供參考~

B.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

1、生產目的

文化事業部門是生產公共產品,以國家需要為轉移。文化產業部門是為市場生產商品,以市場需要為轉移。

2、資本來源

生產文化產品也必須有資本。文化事業的生產資本由國家或社會提供。而生產文化商品的資本來源則因社會制度而異。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生產資本需從不同經濟成分中獲取。廣泛吸收民營經濟進入文化產業經營領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戰略。

3、機構性質

文化事業機構是政府部門的附屬單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產業機構是企業單位,以企業法人進行經營活動。

(2)文化產權交易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根據以上定義,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事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產業

C. 為什麼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支柱性產業

首先,要探尋和堅守中國文化的遺傳基因。中國文化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世代傳承、不斷延續,靠的就是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具有內在聯系的遺傳基因。發展繁榮中國文化,必須找到可以永遠傳承和堅守的中國文化因子,它是在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並同中國特定的優秀文化傳統結合在一起的基本元素。否則,中國文化就不會有生命力和競爭力,也很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同全球文化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
其次,建構文化本土性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通過建構具有本土文化遺傳密碼、本體性狀特色的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全球性文化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選擇性接受、合己性理解、顛覆性解釋、破壞性重構和創造性發展,從而不僅可以避免被同化的命運,而且還可以在改變、逆轉和瓦解文化全球性敵意的基礎上找到中國文化重現輝煌、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的路徑。
第三,要盡快消除和打破跨文化交流的隔閡與疏離。最主要的是大力加強文化本土性的自信心、輻射力和影響力,採用靈活多樣的策略、手段和技巧,消除和打破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防範與敵意,通過各種途徑將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從而不僅改變全球文化的語境、轉移世界傳播的重心,而且能夠以本土性文化匡正全球性文化,以異質性文化稀釋同質性文化,在交流合作中逐步將本土性文化上升到全球性文化。
第四,掌握和把度好中國文化與全球文化互動的合理張力。對抗和消解全球性的同質文化,必須站在文化平等的立場上,使本土性與全球性之間的互動關系保持著一種科學、合理的張力,站在本土性與全球性相結合的文化多元的立場上進行權利平等的文化交流,進而促進人類的相互理解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第五,要立足於科學繼承傳統文化,從容應對全球化挑戰。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一種根基,應該說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應該看到追究傳統文化應該是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漫長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個精華與糟粕並存的龐雜的文化積累的過程。我覺得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完全清除封建文化消極的影響。比如說像宗法觀念、特權思想、專製作風、人身依附關系,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加以批判,要予以摒棄。

D. 如何正確理解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想要正確的理解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他們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必須通過有效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達到發展效果。

E. 為什麼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支柱性產業如果你打算將來投身文化產業領域會從哪方面做准備

送給汕職的同學們。
化藝術產品的升溫,也撬動了資本的流向,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文化產權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遍地開花,「權益拆分」的全新藝術品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文化藝術產品市場,然而由於機制的不成熟、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監管主體不明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產權交易所的前景顯得不那麼明朗了。

日前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在政策助力下,中國文化藝術市場迎來了規范發展的大好時機。

文交所遍地開花 藝術品市場滋生泡沫

專家稱,要實現市場規范須健全法制,加強監管,並建立退出機制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躍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文化產業,引來了眾多資金追捧與炒作,藝術品投資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迎面撲來。然而,從遍地開花到瘋狂爆炒,現實中亂象叢生文交所的發展令人堪憂。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秩序混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法制建設滯後,政策管理缺位。只有健全法制,加強監管,營造環境,並建立退出機制,才會出現不斷壯大的中國藝術品市場。

文交所「遍地開花」

我國的文化產業和藝術品投資市場前景廣闊。2008年,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額不足200億元,而到了2010年我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金額已超過了500億元,佔全球藝術品拍賣額的33%。有專家預測,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會持續向好,中國藝術品市場總規模將達到3600億元人民幣,而全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會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規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著藝術品市場交易的快速增長,全國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急切地想在這個市場中分食一杯羹。

文交所快速擴張得益於2010年3月文化部等九部門聯合簽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明確指出,鼓勵國內文化企業積極藉助資本市場平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嘗試文化產權交易,促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指導意見》下發後,由於資本大量湧入文化產業領域進行投資,各地文化藝術品交易平台便應運而生。

2009年6月,上海市政府批准設立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

2009年9月,天津市金融辦批准設立了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

2009年11月,深圳市政府批准由深圳廣電集團、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深圳報業集團和文博會公司等聯合發起設立了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交所在經營模式上分為整體權益交易平台和份額權益交易平台。

2010年5月,成都市政府批准由成都博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等股東聯合發起設立了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

進入2011年,文交所更是迎來了一波井噴式的發展。2011年4月,河南省金融辦批准由兩個自然人出資5000萬元成立了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交易規則的設計與天津文交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引入了做市商制度,採取投資者預約登記的方式,委託銀行代為發售。6月,湖南省文化廳批准由湖南省文化藝術基金會、湖南高登藝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5000萬元,組建了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7月,廣東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成立。江蘇、陝西、大連、廈門等地也紛紛籌備成立文交所。

統計顯示,截至7月31日,全國各地開業及籌備中的文交所總數已達36家,其中已掛牌開業的文交所達21家。進入8月後,漢唐藝術品交易所、福建海峽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江西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等又相繼開業或成立。目前國內各地還有很多文交所正在籌備當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家銀行向深圳文交所提供了總額達到500億元的授信;廣東省南方文交所也獲得銀行授信共630億元;工商、農業、中信、招商四大銀行為山東文交所授信額度總計180億元等等。

爆炒滋生藝術品市場泡沫

在藝術品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市場投資出現過熱現象,尤其是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火爆和瘋狂炒作令人堪憂。

10月10日,香港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首隻藝術品份額「春華秋實」(「春華秋實」漆工藝品組合為上海當代漆畫藝術家畢國勤的經典作品之一,共包括5件磨漆類立體漆藝品)上市,五個交易日皆以漲停價報收。10月21日,鄭州文交所第二批份額產品《藍田泥塑》和《中國名人》開盤漲停。

而天津文交所尤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為控制價格暴漲局面,天津文交所屢次修改規則。2011年初開戶門檻是5萬元,但3月份起門檻直接提高到50萬元。7月1日天津文交所「二次開張」,但在進入門檻、申購政策、調整價格漲幅和增加特殊處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新的規定。投資門檻提高至100萬元;在申購方式上,由過去的定價申購改為競價、定額申購。此外,日漲跌幅限制上也做了較大修改。此前的15%的日漲跌幅大幅調整至5%,還增加了特殊處理制度——藝術品份額在20個交易日內,累計出現6次漲停或跌停就將被特殊處理。特殊處理後,日漲跌幅由5%進一步下調至1%;交易模式也由「T+0」變為「T+1」。天津文交所「朝令夕改」導致交易品種在暴漲、暴跌和交投死寂之間跌宕起伏,飽受輿論質疑。

10月1日前夕,由天津文交所策劃者屠春岸一手操辦的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迎來首個份額產品「黃永玉01」,當天該份額收盤價為2.15元,相比1元的掛牌價上漲115%,再現「暴漲」的態勢。

而10月17日天津文交所新發的兩件天價蘇綉《富春山居圖》與《世紀和平-百鴿圖》。這兩件作品上市當天即遭遇重挫而破發,跌幅高達驚人的10.43%和8.7%,讓諸多投資者措手不及。隨後,天津文交所在網上發布了關於「蘇綉《富春山居圖》與《世紀和平-百鴿圖》」藝術品的交易風險提示。一邊在藝術品份額交易領域內獨領風騷的天津文交所,另一邊卻也同時面臨著訴訟的尷尬境地。

據北京邦道律師事務所主任武紹智表示,受七八位投資者委託將以文交所單方頻繁、隨意變更交易規則,以及格式合同中的交易風險沒有提示到位為由,准備對天津文交所正式提起訴訟。這些投資者來自山東、上海、安徽和澳大利亞,其投資金額多的上百萬元,少的也有四五十萬元,但虧損都超過八成。

另據報道,由於許多文交所倉促上馬,有的只是一個空殼,連網站都照搬「前輩」設計,正式開放業務非常少。此外,各地文交所的交易規則都由自己制定,當中有些條文甚至有欺詐的嫌疑。

針對文化藝術品的暴漲、暴跌和天津文交所的亂象叢生,近日有消息稱,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下發了一個文件,全面暫停了各地准備上馬的文交所的審批工作。一盤「涼水」襲來,「高熱」中的文交所又將何去何從?

文交所何去何從?

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的一項創新,藝術品交易所在爭議和質疑中遍地生根,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和市場爆炒,風險也在不斷累積。文交所是否應該存在?如何監管?未來將如何發展,成為當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藝術品份額化與證券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藝術品份額類證券化交易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如信用風險、交易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等,比證券更加難以防範。

相對於股票發行而言,藝術品份額發售機制缺乏必要的信用保障體系。藝術品份額發售和交易中,與藝術品份額發行、上市相關的事項均由文交所負責,交易所不但決定藝術品份額能否發行和上市,甚至還決定份額發行上市工作由發行商完成。這種做法不僅有悖於市場的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有損於市場的公信力,也難以抑制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更有可能將藝術品發售演變成為利益輸送的渠道,而淪為滋生腐敗、洗錢犯罪的溫床。

其次,藝術品份額發售的定價機制存在缺陷。藝術品是一種特殊商品,藝術品之間的價格缺乏可比性,其價格通常由買賣雙方依據個人的評估與判斷共同決定。藝術品份額的定價過程中,既沒有一個公認的標准體系,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的鑒定與評估機構,難以對藝術品的價值做出公允的估值。

此外,藝術品份額的投資回報缺乏穩定的基礎。相對於股票而言,藝術品自身並不產生現金流,相反每年必須支付一定的養護、保險費用。藝術品展覽雖然可以獲取一些收入,但成批展出的收入很難在每個藝術品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另外,藝術品實物無法按照份額交割,投資者不可能實現從持有份額中分享對藝術品的欣賞、收藏。因此,藝術品份額化的投資回報更多地只能寄希望於交易價格的不斷升高,低買高賣,獲取價差就成為投資者獲利的主要模式,價格起伏越大、交易越頻繁,越便於短期獲利。這種機制下,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可能將份額價格推高數倍,導致價格失真,狂熱之後出現暴跌,在市場中產生連鎖反應,最終使投資者損失慘重,成為受害者。 文交所上市的藝術品份額,總份額相對較小,且採用「T+0」交易模式,容易被人為操縱,出現市場的劇烈波動,甚至被非法資金炒作,從事短線交易、操縱市場和洗錢等不法活動,聚集市場風險。

目前,我國藝術品交易場所的設立和交易管理等處於無法可依的混亂狀態,各地情況五花八門。除少數地方由省、市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並授權相關部門監管外,有的則由地方政府金融辦審批設立並負責監管,有的則由文化主管部門審批設立並負責監管。另外,監管依據不足也是監管缺失的另一表現。雖然文交所也實行自律監管,但並不能替代行政監管。此外,藝術品份額的發售審核、定價、交易、監督以及與此相關的評估、保管等均由文交所負責完成,各環節之間缺乏必要的制約和監督,不利於防範道德風險,甚至為合謀、操縱市場留下空間。

「中國藝術品市場秩序混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法制建設滯後,政策管理缺位。」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在全國范圍內,文交所的發展已經破題,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具體說就是要正視問題,規范市場,加強監管,營造環境。

他認為,通過梳理並加強地方中國藝術品市場法規工作,對中國藝術品市場條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如對條例的適用范圍、技術交易行為的規范、技術交易的禁止行為、違法行政責任等基本問題明確規定,是立法工作重要的突破口。他建議,我國應盡快制定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藝術品市場法》,使其成為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促進法》基礎上的第一部國家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實施管理的基本法,這將有利於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此外,資本的流動性決定了只有建立機制化、制度化的藝術品資本退出機制市場,才會出現不斷壯大的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退出機制的建設關乎中國藝術品市場能不能進一步做大、做強的信心,更是擴大需求的一個重要的標示。如一個規模化的藝術品市場無法建立起一個系統而又高效的退出機制,這不僅僅是一個障礙問題,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而中國藝術品資本退出機制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創新。

F. 急。論述知識產權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比較文化產業學」的舉旗之作、首部文化產業比較案例圖書《文化產業比較案例》於2009年12月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正式推出。

該書由「比較文化產業學」的提出者、中國最年輕的文化產業博士生導師蔡尚偉教授傾力打造,約30萬字,全書分國際視域、區域比較、文化傳媒、文化體驗四大部分,從最初的100多對案例中精選24對最為鮮活、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的案例加以比較,其中不乏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爭議的案例,如《牆里開「花」牆外香——中、美對「花木蘭」文化資源的開發比較》《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日性文化產業比較》《少林VS武當——武俠文化產業之宗師過招》《藍貓、熊貓闖市場——藍貓動畫、熊貓動畫產業比較》《相似的創意,不同的結局——成都、深圳世界主題公園成敗對比》《「人造景觀」是一宗罪?——「中華祖龍」與「無錫靈山大佛」之比較》等,讓人直面問題,在爭議中深思。

《文化產業比較案例》的出版具有較為重要的學科價值與實踐意義。經過全國文化產業界幾年的努力,文化產業的理論框架已大致搭建起來,而要將其導向深入,則需要做更多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案例研究。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的價值,案例選編、案例庫建設的工作也在推進。而比較案例研究當比孤立的單個案例分析更富揭示性與啟發性,於實踐也更富指導意義,特別是那些大致相似的思路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常常令人感到震撼,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微妙而復雜的因果關系,這樣得出的成果比那些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論更能給人深刻的啟迪。「立足於同,在差異面展開」的比較性研究應當是案例研究的一種較高階段。本書第一次嘗試運用「比較」研究範式來提升文化產業案例研究甚至整個文化產業研究的學理性、深入性,對「比較文化產業學」的建立和發展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交融,對策思路與問題剖析相貫通,反面教訓與正面啟示相互印證,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兼具較強的學理性與可讀性,既可作為文化產業學科教材或教輔資料,又是文化產業管理者、從業者、研究者和對文化產業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G. 如何處理好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不同
我國文化建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區分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各自的屬性,使其各歸其位,各負其責。
首先,從性質上講,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產業則具有經營性、市場性。所謂公益性就是說,公共文化需要來提供,提供的這種文化基本上是的,或者是收費很少帶有性質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點。基本性就像百姓生活中油鹽醬醋茶一樣須臾不可分離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區域、城鄉、貧富、男女、老幼、戶籍都能夠享受到的服務;便利性,就是文化場所的設置、空間的規劃以群眾最方便為目的。
所謂經營性就是說,主體按照市場的要求,發揮市場配置文化資源的積極作用,向社會提供帶有盈利性質的文化產品。經營性文化產業具有分眾性、市場性、盈利性的特點。分眾性,就是經營性文化產品主要滿足一部分公眾的文化需要;市場性,就是文化主要依靠市場來融資、來發展,生產面向市場的文化產品;盈利性,就是經營性文化產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以保證自身的持續發展。
其次,從滿足的對象及內容上看,文化事業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產業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樣性文化需求。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當前,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與權益就是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內容,在農村還包括每月一場電影。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多樣化文化需求就是產業分工、階層分化、文化教育不同、職業差別帶來的文化需要上的多元性。
2、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相互聯系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之間的區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對立的,兩者之間有緊密的聯系。
首先,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都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事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其性質與任務決定的。同樣,文化產業也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始終把社會效益置於優先位置。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一原則上,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一致的,擔負著共同的責任。
其次,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都應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事業應當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群眾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生活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全民化等方面多做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文化產業應當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唱響主旋律。
第三,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費人群,通過不斷參與文化活動,廣大群眾就會感受到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悅,會自覺地去消費更多的文化產品;健康的文化產業也會帶動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很多文化產業方面的產品不斷成為文化事業的內容,其宣傳的價值觀會轉變成為文化事業的價值追求。
3、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樹立文化科學發展的意識,在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的同時,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要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放在同樣的地位來看待,把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放到一起,整體規劃、協同發展。要統籌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要統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產業服務體系的建設,要統籌基本文化需求與多樣化文化需求的滿足,要統籌公益性與市場性的要求,努力做到相互促進。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構建起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機制。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採用市場機制的方式,採取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這樣一來,就會使越來越多的文化在獲得收入的同時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建立面向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共同的文化產品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的最高標准,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准。建立以文化事業發展培育消費能力的機制,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除了要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服務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還應當發揮文化事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實施諸如普及高雅藝術工程,通過補貼或單位贊助,低價向群眾售票,培育群眾的消費意識和習慣。

H.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什麼關系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專化意義本身的創屬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事業是我國特有術語,是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當中存在的文化事業單位的集合名詞。

文化事業單位,是指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文化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

區別

文化事業,可以是盈利或非營利,或個體或團體,不帶政治目的和政治導向,含有個人或團隊創作思想。

文化產業,是盈利目的,帶有市場趨利性。產品創作少許或者帶有政治目的和政治導向,例子,刺殺金XX。

I. 為什麼要將文化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如果你打算將來投身文化產業領域,會從哪幾個方面做准備

文化產業發展為對我國經濟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打算將來投身文化產業領域,從民間手工編織,民間藝術,民間宗教,總之就是民間開始。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權交易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