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產業集群在某一特定領域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產業群體。遠景設計研究院產業集群規劃專家道:規劃提高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具體可從創造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環境、整合形成產業鏈接和產業配套、實現「集群創新」到「創新集群」的轉變、樹立區域特色產業品牌等方面進行。
② 徐州有哪些產業集群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特徵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並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有機整體。其競爭力是群內企業通過競爭與合作機制,在市場競爭中為集群整體帶來持續性競爭優勢。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因此,各區域經濟競爭力演變為各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通過對順德家電、溫州火機、嵊州領帶、諸暨大唐襪子、紹興紡織集群等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進行研究,發現其有以下共同特徵: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產業鏈式較長。這些集群是眾多相互關聯企業圍繞某一特定領域集聚發展的,主導產業定位清晰,因此,集群的發展方向始終是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拓展。企業會進行有效地分工,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從而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當集群區域規模進一步擴大,打開了區域內的市場需求空間,集群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也相應增加,產業鏈也隨之擴張。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充分,企業能持續不斷的創新。這些集群產業鏈節點多,每個節點有數十甚至數百個企業經營,例如浙江紹興全縣有5.66萬家紡織單位分布在不同節點。這樣有利於企業專而精,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技術創新。因為所處的環境都一樣,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比眾多本地同行的產品成本更低,質量更好,花色品種更有特色,就需要動更多的腦筋,就要有更好的創意。而一個好的創意又很難長期獨享。通過人員的流動,用戶之間的串連,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當地的同行學會。企業要想求得長期的領先,就需要不斷地創新。於是,整個產業集群區域內的創新壓力不斷升高。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高。服務業逐步從生產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從而派生出一批服務型企業,包括包裝、運輸、倉儲、物流、信息、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企業生態群不斷得到完善,增強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園區總體規劃。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園區建設這個載體,園區科學規劃包括產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交通、水電、信息等基礎環境優良;產業發展、法規、金融、財政、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公共政策配套;園區企業共享低成本的公共資源,增強產業鏈發展的合力和張力。
有很強品牌影響力。例如紹興紡織業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其影響力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全球,由業內擴展到整個社會。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紹興的紡織業集群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徐州市已經崛起多個特色縣域產業集群,集群經濟優勢日益顯現,有力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集群經濟在縣市工業經濟中占據主導的地位,成為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縣域產業集群有16個,集群企業數1000多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編、輕工等行業;2007年實現的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徐州縣域有代表性集群狀況如表1所列。
總的來看,目前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呈現以下特點: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但產業鏈式較短。徐州市產業集群仍基本處於「自下而上」的初期發育階段,即使規模較大邳州市官湖鎮的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也僅限於對木材進行簡單的加工和生產,產業鏈式短且不完整,群內缺乏細致的專業化分工,還沒有形成網路化分工優勢,「產業鏈的企業化傾向」比較嚴重,即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生產全過程都是在一個企業集團內完成的,企業習慣「單打獨斗」和「小而全」的經營方式,造成分工協作意識較差,上下游企業關聯度較低,導致在集群缺乏凝聚力,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這些現象不利於產業集群整體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不充分,企業創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鎮大蒜集群區域內,同種產品是由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競爭不充分而使其創新動力不足。也很難出現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企業。使得全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多數產品處於產業鏈的末端,附加值低。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低。如賈汪傢具集群在園區內缺乏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信息、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配套企業,降低企業效率。專業市場建設滯後,中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集群的自律組織機制難以形成或發揮作用。
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產業集聚發展緊密聯系的公共服務體系比較薄弱,特別是公共技術服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業建設相對滯後;部分集群園區建設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統一規劃,集群產品研發體系、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教育和培訓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電子商務和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不完整,區域配套功能不完備,處於無序狀態,不同產業犬牙交錯,特色不明顯。
品牌影響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現有產業集群在品牌建設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集群自身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較低,集群內企業品牌意識不強,除官湖鎮的木工板是國家級名牌外,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較少,集群缺乏強有力品牌支持。另外,集群內大多企業的規模小,科研創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撐不夠有力,科技服務企業缺乏,使得徐州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
提升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策略
(一)科學規劃以促進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過程也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有利於系統地分析集群發展的條件、前景,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措施。目前徐州縣域集群正處在大發展的前期,有些正在形成集群的雛形,若規劃到位,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規劃內容包括:
主導產業規劃。根據徐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產業發展現狀、產業鏈形成規律,結合小城鎮建設、江蘇省振興蘇北和重點發展徐連經濟產業帶及長三角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選擇最具有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重點培育一、二個特色主導產業,科學編制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集群主導產業,把培植壯大集群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有目標地吸引那些具備產業帶動優勢以及有產業關聯效應、配套協作功能的項目進入產業集群,把引進的外來技術和品種與集群的優勢條件相融合,融入到集群的文化建設之中,使引進的項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專業分區與協作完善的網路體系。
③ 蓋世汽車網發布了我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未來發展規劃,不知道大家如何感想
The key to develop is innovation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④ 山西永濟機電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是哪裡做的,急求具體內容
這個是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做的,具體內容如下:
項目背景
近年來,永濟市重點依託新時速電機電器公司核心競爭優勢,按照「園區化發展、集群化招商」的大思路,重點加快機電製造產業園區建設和集聚化發展。園區總體規劃面積5000畝。
項目思路
根據永濟市 「一城、兩帶、三圈、四片、五園、七鎮」的城市發展布局,及「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集聚發展」的原則,認為要緊緊抓住制約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內生、外引」關鍵環節企業,有計劃、有步驟地構建「一主、三副」產業鏈體系,最終形成橫向跨接、縱向深耕的全產業鏈發展
橫向一主:從電機到整車的軌道交通大產業鏈;
縱向三副:電機產業鏈、電傳動設備產業鏈、整車組裝產業鏈,最終實現橫向、縱向全產業鏈發展。
項目效果
該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新時速電機電器公司各級領導對我院項目組的專業能力、研究能力和規劃能力表示了充分肯定。
⑤ 鹽城鄉鎮經濟排行
本報訊(記者姜振軍通訊員徐衛平楊濱)7月26日,鹽城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鄉鎮加快發展培植財源工作會議,分析當前鄉鎮財源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確立經濟跨越發展新目標,確保全市鄉鎮財政收入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今後三年實現鄉鎮財政收入再翻番、力爭五年翻兩番。
近年來,鹽城市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目標,重抓鄉鎮財政建設,鄉鎮財政收入實現了三年翻一番。面對成績,鹽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當前全市鄉鎮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關口,面臨著農業稅免徵、鄉鎮機構改革、鄉財縣管、鄉鎮換屆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鄉鎮加快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挑戰多任務重困難大,必須適時引導,大力推動。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鹽城全市將以加快發展工業、促進全民創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鄉鎮經濟,積極培植壯大財源,全力推進鄉鎮財政建設的新突破。大力發展工業主體經濟,培植壯大支柱財源。做大做強現有規模工業企業,對鄉鎮現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逐一排隊,幫助研究制定規模翻番、效益倍增發展規劃,完善縣鄉領導掛鉤服務鄉鎮重點企業制度,針對企業的個性特點幫助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產業集群的鄉鎮,不斷拉長產業鏈,加快形成有區域競爭優勢的板塊經濟,其他鄉鎮圍繞現有產業基礎,放大有本地特色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和發展;不斷提升工業集中區建設水平,突出抓好現有縣級和重點鄉鎮工業園區的建設,不斷增強項目落戶的承載能力,鼓勵和引導大項目向現有園區集中;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持之以恆抓好招商引資,在招商引資中要付出成本、又不能不計成本,要算大帳、又不能不算帳,避免競相壓價、惡性競爭。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增強財源建設的活力和後勁。大力培植各類創業主體,深入開展「農民投資創業年」活動,鼓勵和支持鄉鎮幹部、農技農經人員走向市場,領辦創辦參辦引辦各類實體,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動員和吸引外出人員回鄉投資興業;努力搭建全民創業平台,積極培育本地特色產業、提供政策扶持;進一步優化全民創業的服務環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把資源優勢變為財源優勢。不斷增加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稅收對財政的貢獻份額,積極實施「強龍行動計劃」,培大育強現有龍頭企業;大力引進「三資」新辦農業龍頭企業,繼續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今年每個鄉鎮都要新辦一個以上規模龍頭企業;圍繞打造棉花、水產、生豬、林業、家禽、蔬菜「六大百億產業」的目標,加快建設具有地區特色和優勢的龍頭企業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拓寬財源建設路子。加快推進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建設的規模、質量和特色,城關鎮、中心鎮、國道和省道沿線鄉鎮要進一步發揮優勢,率先突破;大力培育區域性市場,進一步把現有的市場做大,有針對性地培育特色專業市場;積極發展服務業,積極培植壯大有特色和基礎的建築、運輸等行業,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生產服務業,培育新興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對鄉鎮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
⑥ 江蘇省鹽城市有什麼好的地方,從歷史,人文等方面說。留在鹽城發展好嗎
縣境大部分為明以後逐步成陸。明清時,境內多為煎鹽地,隸屬於兩淮鹽運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改隸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以前,今射陽河北,蘇北灌溉總渠以南地區,屬山陽縣;今射陽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區屬鹽城縣。1731年阜寧建縣後,潮通港以北地區,歸阜寧縣所轄;潮通港以南地區,歸鹽城縣所轄,但均屬淮安府統管。1916年至1931年,北洋軍閥副總統、代總統馮國璋和清末狀元張謇等人,在境內先後創立29個農、鹽墾公司,隸屬國民政府農商部,行政上先隸屬於淮揚道,後隸屬於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民國22年(1933), 屬江蘇省行政督察區第七區專員公署;民國25年(1936),隸屬於江蘇省第六行政區。 1942年4月,射陽縣建立後, 相繼隸屬於鹽阜區行政公署、鹽阜分區專員公署,蘇皖邊區第五和第十一分區;1949年3月,隸屬於蘇中鹽城地區專員公署, 江蘇省鹽城專員公署;1950年8月以後, 先後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蘇中人民行政公署鹽城專員公署、江蘇省鹽城地區革命委員會,鹽城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後, 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邁進新世紀以來,射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團結、奉獻、實干、爭先」的新射陽精神,大力實施「項目立縣、港海興縣、特色強縣、創業富縣」四大戰略,加快推進「沿海開發、重大項目、基礎設施、特色園區、高效農業」五大突破。200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8億元,實際完成財政總收入17.66億元。連續四年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前十強。 農副產品資源優勢突出,棉花總產連續7年奪得全國第一,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高品質棉生產基地。並先後獲得全國果菜十強縣、糧食、水產百強縣,中國蒜薹之鄉,中國葯材之鄉、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縣等稱號。 射陽港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55萬千瓦,三期2×60萬千瓦項目已通過環評。射陽風能資源極其豐富,投資15億元的沿海風力發電項目,已經完成測風等准備工作。境內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陸上最大的油氣田。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國家級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國家級中心漁港黃沙港、蘇中規模最大的佛寺—息心寺、國際高爾夫球場、射陽河口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洋馬百葯園等,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射陽工業產業集群明顯。紡織業是射陽的支柱行業,有棉紡錠70多萬枚、麻紡錠近5萬枚,初步形成了棉紡、毛紡、麻紡、印染、服裝、紡機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大紡織體系。是「江蘇省紡織產業基地縣」,國家紡機生產基地之一,國家紡織產品中心針織人造毛皮產品開發基地。全縣擁有鹽城市前10強振陽集團、中國棉紡織行業前50強雙山集團等一批銷售近10億元的規模企業。 化學工業是射陽的又一支柱產業,有基礎化工、農用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6大類52個系列近300個產品,聚氨酯樹脂、對苯二酚、牛磺酸、氟苯、氟化氫等5個產品國內稱雄。 機電及其他輕工業發展也較為迅速,智能斷路器、系列隔離開關及配電自動化系統,被列為國家級新產品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大米、蔬菜、水產品等農產品加工業迅猛發展。大宏集團和華宏集團、愛民米業分別躋身國家級龍頭企業和省級龍頭企業行列。射陽園區功能齊全。擁有兩個省級開發區、一個化工集中地和多個省級鄉鎮工業示範小區。 由台灣統一能源集團投資2億元的環保熱電項目已經投產,日處理能力達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年內投入運營。目前,區內有紡織、服裝、精細化工、機械、電子等企業180多個。今年園區業務總收入將達到70億元。 射陽縣臨港工業區,總面積88平方公里,距縣城中心區15公里。區內港口、電廠、高爾夫球場、無公害種養基地等初具規模。項目用地拆遷少、成本低,發展加工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港口物流業、旅遊休閑及高效農業等,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臨港加工製造業一期工程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目前基礎設施基本到位。 射陽化學工業集中地,位於縣城北部,一期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排污管道和氧化塘等設施配套齊全,入海排污口獲得省有關部門批准;水陸交通便捷,緊臨沿海高速公路、204國道,距蘇北灌溉總渠僅3公里,目前已有浙江、無錫等地多家化工企業進園。此外,鹽城東南工業園、海通工業園、合德中小企業創業園、盤灣外資工業園等鎮級園區也初具規模。
編輯本段地理
位置
射陽縣位於鹽城市中東部,北緯33°24′— 34°07′ 東經119°59′─ 120°33′;東臨黃海,南抵西潮河與大豐市、鹽城市區接壤,西同建湖、阜寧縣毗鄰,北至蘇北灌溉總渠與濱海縣隔河相望。
地貌地質
[地貌]該縣屬里下河沿海墾區。地勢平坦,射陽河南為江蘇中部海積平原,射陽河北屬廢黃河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廢黃河口基面)在0.6~2.2米之間,屬低平原區。縣境略呈東高西低,南北高、中間低的狀態。陸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從微地形看,由於在陸地形成過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異,形成局部小起伏。 [地質]該縣地下水主要賦存在第三紀和第四紀鬆散沉積物中。含水層受古沂沭河和古淮河兩大水系共同作用而形成,含水介質顆粒較細,富水性相對較差。其具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岩組為第Ⅱ、Ⅲ、Ⅳ承壓含水岩組。 第Ⅱ承壓含水岩組:由3-6層砂層組成,單層厚度均不超過10米,含水層總厚度10-50米,其中千秋──省臨海農場以北,通洋──合興──洋馬以東的大部分地區,單井涌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礦化度介於0.5-1.5克/升,為淡水和微鹹水;水型由HCO3-Na型、HCO3.C L-Na型和CL.HCO3-Na型組成。 第Ⅲ承壓含水岩組:頂板埋深170-230米,底板埋深190-280米,西淺東深。該層組由4-6層薄砂層組成,總厚度10-40米,自北向南逐漸增厚,黃尖、新洋一帶超過30米。單井涌水量介於500-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 第Ⅳ承壓含水岩組:岩性以中細砂、中砂、細砂為主,頂板埋深220-300米,含水砂層厚5-30米,洋河、黃尖附近達30-33米。單井涌水量可達1000-2000立方米/日,該層水均為礦化度小於1.0克/升的淡水。
氣候類型
射陽位於蘇中平原的東部,蘇北灌溉總渠的南側,東臨黃海,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季風氣候區,季風環流支配本地區主要氣候要素的變化。總的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季風盛行,夏季炎熱,冬季較冷,四季分明,熱量充裕,光照充足,受季風早遲和強弱年際變化的影響,旱澇、低溫、陰雨、大風、冰雹等災害時有發生。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土壤河流
[土壤]境內土壤分為水稻土、鹽土兩大類。水稻土面積約15萬畝,主要分布在射陽河沿岸的海河、阜余、四明等鄉鎮,宜植水稻、三麥等;鹽土類面積約141.68萬畝,宜種棉花及特種經濟作物等。 [河流]該縣境內河流縱橫,共有大小溝河2800餘條,骨幹河道多為東西向,里
下河腹部地區排水走廊三大港(射陽河、黃沙河、新洋港)橫穿縣境。主要骨幹河道中,市管的除三大港以外還有西潮河、小洋河、海河、廖家溝等河道;縣管的有六子河、潭洋河、利民河、運棉河、新民河、運糧河、八丈河、串通河、通洋港、戰備河、誇套河、新洋干河。
⑦ 產業集群地區分布和空間分布有什麼區別
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特徵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內,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並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有機整體。其競爭力是群內企業通過競爭與合作機制,在市場競爭中為集群整體帶來持續性競爭優勢。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因此,各區域經濟競爭力演變為各區域產業集群競爭力。通過對順德家電、溫州火機、嵊州領帶、諸暨大唐襪子、紹興紡織集群等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進行研究,發現其有以下共同特徵: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產業鏈式較長。這些集群是眾多相互關聯企業圍繞某一特定領域集聚發展的,主導產業定位清晰,因此,集群的發展方向始終是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拓展。企業會進行有效地分工,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從而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當集群區域規模進一步擴大,打開了區域內的市場需求空間,集群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也相應增加,產業鏈也隨之擴張。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充分,企業能持續不斷的創新。這些集群產業鏈節點多,每個節點有數十甚至數百個企業經營,例如浙江紹興全縣有5.66萬家紡織單位分布在不同節點。這樣有利於企業專而精,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技術創新。因為所處的環境都一樣,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比眾多本地同行的產品成本更低,質量更好,花色品種更有特色,就需要動更多的腦筋,就要有更好的創意。而一個好的創意又很難長期獨享。通過人員的流動,用戶之間的串連,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當地的同行學會。企業要想求得長期的領先,就需要不斷地創新。於是,整個產業集群區域內的創新壓力不斷升高。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高。服務業逐步從生產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從而派生出一批服務型企業,包括包裝、運輸、倉儲、物流、信息、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企業生態群不斷得到完善,增強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園區總體規劃。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園區建設這個載體,園區科學規劃包括產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交通、水電、信息等基礎環境優良;產業發展、法規、金融、財政、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公共政策配套;園區企業共享低成本的公共資源,增強產業鏈發展的合力和張力。
有很強品牌影響力。例如紹興紡織業作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其影響力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全球,由業內擴展到整個社會。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紹興的紡織業集群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徐州市已經崛起多個特色縣域產業集群,集群經濟優勢日益顯現,有力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集群經濟在縣市工業經濟中占據主導的地位,成為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州市具有一定規模的縣域產業集群有16個,集群企業數1000多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編、輕工等行業;2007年實現的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徐州縣域有代表性集群狀況如表1所列。
總的來看,目前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呈現以下特點:
主導產業定位清晰,但產業鏈式較短。徐州市產業集群仍基本處於「自下而上」的初期發育階段,即使規模較大邳州市官湖鎮的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也僅限於對木材進行簡單的加工和生產,產業鏈式短且不完整,群內缺乏細致的專業化分工,還沒有形成網路化分工優勢,「產業鏈的企業化傾向」比較嚴重,即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生產全過程都是在一個企業集團內完成的,企業習慣「單打獨斗」和「小而全」的經營方式,造成分工協作意識較差,上下游企業關聯度較低,導致在集群缺乏凝聚力,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這些現象不利於產業集群整體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
產業鏈各節點競爭不充分,企業創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鎮大蒜集群區域內,同種產品是由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競爭不充分而使其創新動力不足。也很難出現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企業。使得全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多數產品處於產業鏈的末端,附加值低。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的社會化協作程度低。如賈汪傢具集群在園區內缺乏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信息、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配套企業,降低企業效率。專業市場建設滯後,中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集群的自律組織機制難以形成或發揮作用。
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產業集聚發展緊密聯系的公共服務體系比較薄弱,特別是公共技術服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業建設相對滯後;部分集群園區建設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統一規劃,集群產品研發體系、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教育和培訓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電子商務和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不完整,區域配套功能不完備,處於無序狀態,不同產業犬牙交錯,特色不明顯。
品牌影響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現有產業集群在品牌建設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集群自身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較低,集群內企業品牌意識不強,除官湖鎮的木工板是國家級名牌外,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較少,集群缺乏強有力品牌支持。另外,集群內大多企業的規模小,科研創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撐不夠有力,科技服務企業缺乏,使得徐州市產業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
提升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策略
(一)科學規劃以促進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過程也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有利於系統地分析集群發展的條件、前景,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措施。目前徐州縣域集群正處在大發展的前期,有些正在形成集群的雛形,若規劃到位,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規劃內容包括:
主導產業規劃。根據徐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產業發展現狀、產業鏈形成規律,結合小城鎮建設、江蘇省振興蘇北和重點發展徐連經濟產業帶及長三角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選擇最具有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重點培育一、二個特色主導產業,科學編制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集群主導產業,把培植壯大集群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有目標地吸引那些具備產業帶動優勢以及有產業關聯效應、配套協作功能的項目進入產業集群,把引進的外來技術和品種與集群的優勢條件相融合,融入到集群的文化建設之中,使引進的項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專業分區與協作完善的網路體系
⑧ 鹽城市區自然條件是什麼情況
加快江蘇沿海經濟帶的建設,推動蘇東腹地的隆起,對於構建南北連貫、東西互動的經濟格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省委、省政府已將建設沿海經濟帶列為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議題。對此,鹽城作為江蘇沿海的中心節點,既面臨著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更肩負著領銜破題的重大責任。其工作之要應當是,樹立科學發展觀,以項目求突破,切實又好又快地實施沿海經濟帶建設。
一、堅持工業主導,加快發展特色經濟。領軍沿海經濟帶崛起的只能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立足本地優勢,把握政策導向,搶抓宏觀機遇,迅速做好戰略性產業項目的布點。一是電力產業。我國現階段將大力發展電力工業,應當加快建設鹽城陳家港電廠、射陽港電廠、濱海LNG電廠等大型電源點。同時,積極發展灘塗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項目。二是化工產業。國內經濟正進入重化工業時期,化學工業的產業轉移為欠發達地區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應當有序規劃,重點建設鹽城響水、濱海兩個化工集中區,論證建設石油化工、鹽化工和精細化工項目,切實防止各地隨處上馬化工項目,堅決杜絕引進重污染項目。所有的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都必須實施嚴格的污染集中治理。三是旅遊產業。圍繞建設長三角後花園,挖掘並整合鹽城廢黃河與鹽文化,東方濕地與丹頂鶴、麋鹿觀光,大縱湖及九龍口水鄉風情,紅色之旅等旅遊資源,迅速打響「濕地之都·水綠鹽城」的城市品牌。四是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汽車配套業,加快形成與整車良性互動的產業格局。五是紡織產業。擴大紡機規模,提高印染水平,創造服裝品牌,搶佔新型紡織市場。六是食品輕工。依託長三角大市場,發展特色循環經濟,加快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水平;推廣林木和蘆葦種植,延伸開發林(葦)漿紙板一條龍生產;擴大近海和灘塗種養業,努力做好鹽城農業的大文章。
二、堅持港城聯動,加快構築經濟「走廊」。「通商經濟」具有普遍意義,國際上7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沿海地區,且集中在公路、鐵道特別是港口周圍。為什麼鹽城作為沿海城市,卻沒有青島、連雲港、寧波等沿海城市發達的港口?客觀的是由於鹽城沿海屬淤積性海岸這一特定的自然條件的制約,但根本的是由其輻射區域內貨物吞吐量不足所致。沒有發達的區域經濟就沒有發達的港口。為此,建設沿海經濟帶,潛力在港,根本在城,必須加快實施「以城興港、港城聯動」的策略。一是發展港口群。適度超前地建設鹽城大豐港、濱海港、陳家港、射陽港,提高口岸通關、倉儲、交通集散等服務配套能力,使之成為江蘇重要的海運岸線,打開沿海經濟帶的外向通道。二是發展產業園。瞄準港口、道口大進大出的優勢,以臨港和沿路、沿河為干線,以拉長拉粗產業鏈為目標,以外向化為方向,加快建設加工園區、工業集中區、特色經濟園區以及高新技術園區,做大專業市場,培育產業集群。三是完善交通網。建設連結濱海港、陳家港、射陽港、大豐港的高速公路與鐵路支線,提高港口的集散能力,構建便捷的交通網路。四是發展城市圈。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設鹽城百萬人口大城市,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努力創建江蘇沿海城市群、增長極。發展沿海重點集鎮特別是港口區鎮,改善港區的綜合配套能力,促進鹽城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堅持改善生態,加快建設長三角後花園。就自然條件而言,鹽城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塗遼闊,水網縱橫,農業發達。在全球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類生存環境有所惡化的今天,鹽城的生態優勢彌足珍貴。無數事例告誡我們,由於鹽城淤積性海岸對環境的解釋能力和生態的恢復能力都非常薄弱,所以,如果不緊綳環保這根弦而使得沿海開發失控,其後果必定得不償失,甚至會造成不可恢復的生態損害。展望區位前景,鹽城位居長三角都市圈的邊緣,其沿海經濟帶的發展目標適宜定位為:建設以生態為特色、以製造業基地和海運岸線為支柱的長三角後花園。現在,隨著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與鹽城改善投資環境這兩股力量的共同作用,鹽城具有的「寶地」優勢正在日益凸現,越來越多的項目遵循「溢出效應」和梯度轉移的規律,開始向著鹽城境內加速湧入、快速升檔。基於以上形勢,鹽城沿海經濟帶建設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切實統籌好建設與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那種賤賣土地、環境讓路的「飢不擇食」的工業化老路,迅速步入到產業升級、持續發展的新平台。這就是,一方面,要以建設為主線,按照科學的產業策略的指向,能快則快地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特別是環境污染少、有利於企業集群化、工農一體化、經濟國際化的產業大項目、好項目。另一方面,要以保護為前提,十分愛惜並加快提升濕地生態這一城市魅力,優先建設以射陽丹頂鶴保護區、大豐糜鹿保護區、沿海生態林工程這「二區一帶」為主體的國家生態公園體系,優先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及防治蝗蟲生態災害工程等重點項目,努力把鹽城建設成為生態條件優良、人居環境優美、工農業特色鮮明、對外貿易發達的名符其實的長三角後花園。
建設沿海經濟帶是一項跨地區、多領域、長周期的系統工程。必須牢牢抓住關鍵環節,加速實施沿海經濟帶的戰略項目,努力爭取早見實效。
其一,應堅持規劃先導。鹽城已委託省有關方面研究制定沿海經濟帶的建設規劃,目前正在對初稿作討論修改。制訂好這個規劃,關鍵是要科學論證沿海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地域功能、產業布局以及重點項目,防止區域經濟的雷同化,努力創樹鹽城沿海經濟帶的區位特色和競爭優勢。同時,必須強化政策措施,打破地區和部門的分隔,凡是符合規劃的建設項目積極鼓勵實施,凡是違反規劃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批准,保證規劃的有效執行。
其二,應著力招商引資。建設沿海經濟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現實和經驗來看,鹽城建設沿海經濟帶必須以積極的姿態、開放的思維,走一條凸顯重點、借力突破的捷徑。為此,要圍繞項目,以戰略的眼光,捨得拿土地、經營權和存量資產與客商進行合資合作,吸引國內外客商和本地民間資本投資港口、道路和旅遊、工業等項目建設,加大扶持全民創業的力度,切實解決鹽城沿海經濟帶建設的資金不足。
其三,應注重協同推進。在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的總體規劃之下,各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尤其要落實港區建設項目,電源點、汽車等重大工業項目,環保項目,旅遊項目,出口加工區、開發區、化工集中區,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工作責任,爭取納入國家和省有關建設規劃。要制訂工作計劃,分解工作目標,按年度進行考核,努力把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扎扎實實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