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
一是可以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運作得法的話,效益還相當顯著。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影視劇的發行、放映和貼片廣告;再比如雜技、魔術、話劇、歌舞等的商業演出;還有圖書的出版發行(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參展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當天就簽訂了10項原創圖書的版權輸出合同,金額達到100萬美元);還有動漫作品的發行上映和品牌運作(這方面比如三辰集團在製作發行《藍貓淘氣3000問》的基礎上,弘揚「藍貓」品牌,開展衍生品生產,每年盈利數千萬元),等等。文化產業屬於無煙工業,同樣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稅源,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烈,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也越來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廣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進行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對各種文化服務項目進行細分和充分挖掘,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日益進入家庭,相關的服務項目開發與生產也日益跟進,就使得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權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揚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越能夠得到弘揚,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觀念都有差異,通過文化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互信、合作、和平。從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創新、發展。要更好地實現這些,單靠發展文化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日益廣泛地進入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美國通過把多部「大片」輸入到中國,我們就了解到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到美國人那種前瞻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日本的《聰明的一休》、《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在中國的放映,也是我們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風情。新時期,各國、各地區對通過文化產品輸出來弘揚本國文化的認識越來越堅定。在中美關於恢復中國世貿組織締約國地位的談判中,美國就要求中國承諾,允許每年以分賬形式進口20部電影,此外還要求中國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從事圖書、報紙和雜志的批發、零售業務等逐步開放市場。據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國內票房前十名中,美國片和國產片數量各為五個,就在前不久,美國還向世貿組織投訴中國限制其音像光碟等文化製品進口,這幾年韓劇和韓國的歌星、演員也紛紛搶灘中國大陸。這都反映出各國注重拓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他們的文化產品輸出過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揚了他們本國的文化。我國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辦的「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俗藝術品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收藏、購買的意願強烈,這也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所在,我國近年來大量原創圖書版權的輸出、民俗藝術品的出口等,也都發揮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發展文化產業主要有以上幾方面意義和作用。肯定還不乏更多種的、更深入的積極意義。明確了其意義和作用,我們各有關方面的行動,就加快跟上吧。
要求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我們要抓住機遇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附加價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綠色產業」,相對於傳統產業具有較強的拉動性和「溢出效應」,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特別是上個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催生了人類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促進了全球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衛星電視、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技術、新媒體更是直接拉動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08年至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文化產業逆勢上揚。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8400億元,比2008年增長10%。隨著網路、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拓寬了文化產業的領域,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種類,文化產業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從質量到數量均處於弱勢地位。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趨勢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既讓我們看到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廣闊空間和有利條件,也讓我們看到當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緊迫性。我們必須下更大力氣,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產業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審視、去培育,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乘勢而上,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重要著力點。
第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
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第二,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要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第三,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要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要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第四,不斷加大文化領域各類人才培養力度。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頸,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
㈡ 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與意義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有這樣幾方面意義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運作得法的話,效益還相當顯著。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影視劇的發行、放映和貼片廣告;再比如雜技、魔術、話劇、歌舞等的商業演出;還有圖書的出版發行(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參展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當天就簽訂了10項原創圖書的版權輸出合同,金額達到100萬美元);還有動漫作品的發行上映和品牌運作(這方面比如三辰集團在製作發行《藍貓淘氣3000問》的基礎上,弘揚「藍貓」品牌,開展衍生品生產,每年盈利數千萬元),等等。文化產業屬於無煙工業,同樣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稅源,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烈,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也越來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廣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進行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對各種文化服務項目進行細分和充分挖掘,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日益進入家庭,相關的服務項目開發與生產也日益跟進,就使得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權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揚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越能夠得到弘揚,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觀念都有差異,通過文化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互信、合作、和平。從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創新、發展。要更好地實現這些,單靠發展文化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日益廣泛地進入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美國通過把多部「大片」輸入到中國,我們就了解到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到美國人那種前瞻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日本的《聰明的一休》、《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在中國的放映,也是我們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風情。新時期,各國、各地區對通過文化產品輸出來弘揚本國文化的認識越來越堅定。在中美關於恢復中國世貿組織締約國地位的談判中,美國就要求中國承諾,允許每年以分賬形式進口20部電影,此外還要求中國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從事圖書、報紙和雜志的批發、零售業務等逐步開放市場。據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國內票房前十名中,美國片和國產片數量各為五個,就在前不久,美國還向世貿組織投訴中國限制其音像光碟等文化製品進口,這幾年韓劇和韓國的歌星、演員也紛紛搶灘中國大陸。這都反映出各國注重拓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他們的文化產品輸出過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揚了他們本國的文化。我國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辦的「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俗藝術品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收藏、購買的意願強烈,這也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所在,我國近年來大量原創圖書版權的輸出、民俗藝術品的出口等,也都發揮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發展文化產業主要有以上幾方面意義和作用。肯定還不乏更多種的、更深入的積極意義。明確了其意義和作用,我們各有關方面的行動,就加快跟上吧。
要求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我們要抓住機遇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附加價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綠色產業」,相對於傳統產業具有較強的拉動性和「溢出效應」,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特別是上個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催生了人類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促進了全球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衛星電視、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技術、新媒體更是直接拉動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據統計,2008年至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文化產業逆勢上揚。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8400億元,比2008年增長10%。隨著網路、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拓寬了文化產業的領域,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種類,文化產業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從質量到數量均處於弱勢地位。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趨勢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既讓我們看到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廣闊空間和有利條件,也讓我們看到當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緊迫性。我們必須下更大力氣,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產業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審視、去培育,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乘勢而上,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重要著力點。
第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
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第二,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要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第三,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要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要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第四,不斷加大文化領域各類人才培養力度。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頸,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
㈢ 簡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
1、1978—1999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預熱期。
這一階段,我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對文化產業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文化可不可以產業化、文化能不能夠產業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是否構成生產力等問題。
2、2000—2005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創期。
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概念提了出來,強調:「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3、2006—201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攻堅期。
這一階段,我國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製作、發行、廣電傳輸、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政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逐步推進。
(3)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的未來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國文化產業來說,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的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
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未來發展藍圖;突出創新、創意、創造性發明和原創知識產權掌控,堅持內容為王;推動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慧等與文化、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跨界運行,創造出一批適應市場化運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費新模式。
㈣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認識
近年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話題非常熱,更多的時候大家的討論都停留在概念層面,到底「文化創意產業」或者「文化產業」是什麼,國內理論界眾多學者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側面提出了各種說法。有人認為文化產業主要是創造出一些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文化產品,如電視節目、影像製品等,因此稱之為「眼球經濟」。有人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主要是圍繞如何爭奪受眾的注意力,並圍繞受眾的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因此稱之為「注意力經濟」。也有人根據伴隨中國汽車數量急遽增長而出現的交通廣播類節目盈利模式提出了「耳朵經濟」的概念,這些說法都不全面,都沒有點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本質。
在發達國家,不管它叫「文化產業」或者叫「創意產業」,這個行業本身發展的歷史已經比較漫長。稱「創意產業」的有英國、韓國。歐洲其他國家有人稱之為「文化產業」。在美國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美國是一個高度法治的國家,一切創造力產生的產品都是有知識產權的,比如繪畫、歌曲、舞蹈、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是有版權的,未經授權其他人不能抄襲。因此他們把相關行業基本叫做「版權產業」。由此看來,在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叫法也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這個產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創造力」。也就是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其實就在於人的創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創意」是產生新事物的能力,這些創意必須是獨特的、原創的以及有意義的。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電視影像這樣的傳統媒介產品,還是數碼動漫等新興產業,所有資本運作的基礎就是優良的產品,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良產品恰恰來源於人的豐富的創造力。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經濟」,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自身的創造力。由原創激發的「差異」和「個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基和生命。
阿特金森(Atkinson)和科特(Court)1998年明確指出,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而創意經濟則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動力。美國人已經發出「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已經來臨」的宣言。
「創意」或者「創造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這個東西是前人和其他人沒有的,完全是自己首創的,比如京劇、崑曲、武術就屬於中國原創。第二就是「創新」,它的意義在於雖然是別人首先創造的,但將它進一步地改造,形成一個新的東西,就可以給人新的感覺。電影《卧虎藏龍》就是一個採用西方化的藝術表達方式來包裝中國內核的故事,屬於一個創新過程而不是原創。對於創造力來說可以有原創也有創新。比如廣州軍區雜技團利用雜技的形式重排西方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老外看後驚嘆不已。西方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為此還特地做了一個一分三十秒的錄像放到《紐約時報》的網站上,造成了很大影響。這樣的形式雖然不是原創的,但是屬於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很好的創造力。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迪斯尼集團,該集團不僅生產發行了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還將這些卡通形象做成玩具、服裝,建造迪斯尼樂園主題公園。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可以實現創造力的途徑也是無限的。迪斯尼的許可產品一年在全球的零售達1120億美元,其中290億來自於娛樂人物形象,不管是玩具、服裝、電影還有電視等等。中國全國廣電系統2004年全年總收入100多億美元,而世界第一大媒介集團美國時代華納2004年年收入440億美元,是我們整個廣電行業的四倍。
㈤ 山東省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晉中之抄窗提醒您:1 對於國外來說,文化產業的崛起,意味著為國家安全增加了一層強筋的保護層,可以抵擋外國文化對本國傳統以及新興文化的侵襲。2 對國內來說,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直接或間接提高國民素養,加強國民的文化保護意識。3對山東而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山東文化藝術產業的振興發展,促進文化強省建設
㈥ 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非常有前景的
㈦ 文化藝術產業是什麼意思
文化產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又是什麼?綠維創景是一家不錯的...四是文化藝術服務,主要包括五個部分:文藝創作、表演及演出場所,文化保護和...
㈧ 文化產業發展的形式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㈨ 如何看待當今的文化藝術產業
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最好的應該叫做文化娛樂產業。以迪斯尼產業為例,能夠屹立不倒還是因為它的普及性和大眾化。國內大部分叫做文化產業園的項目實質上發展的是與文化有關的娛樂,否則就會失去大眾市場。
㈩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望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嗎
文化產業大發展態勢明顯。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質生活質量的逐步改善,城鄉居民越來越重視文化生活,城鄉居民人均文化消費規模逐年增長,文化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僅以電影為例,2015年我國電影票房達到440.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7%;全年城市影院觀眾達12.6億人次,同比增長51.08%。
文化產業成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供重要土壤。比如,以眾籌形式出版圖片、拍攝電影,改變了傳統的文化形態;「網紅」經濟等引領新產業形態。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助力下,不少「80後」、「90後」在文化領域創業創新,掀起了一陣一陣的浪潮,促進了文化領域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到2014年,我國小微文化企業數量占文化企業總數80%,從業人員占文化產業從業人員77%左右,實現增加值約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萬文化類個體創業者、經營者、工作室,文化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還會進一步提高。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