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池口村發展花椒醬產業的經驗

池口村發展花椒醬產業的經驗

發布時間:2021-03-13 13:08:21

1. 脫貧產業如何更興旺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同樣,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也離不開產業帶動。貧困地區通常自然條件不佳、農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通常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現實起點低與現代農業產業的高要求存在矛盾。在貧困地區如何尋找適合的產業,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組織形式,如何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本報記者深入貧困地區,近距離觀察實現產業興旺的實踐與探索。

因地制宜推進產業脫貧,產業收入占脫貧家庭收入超50%

雲南有447萬多貧困人口和88個貧困縣,都在全國排第一位;有深度貧困縣27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貧困發生率高達三成左右。雲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達1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自我發展能力和動力可想而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合作經濟吸引貧困戶參與脫貧,又降低了他們的市場風險,正大有可為。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雲南省委、省政府醞釀出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把創新幫扶模式、發展合作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在貧困人口佔全省1/4的昭通市,把產業發展和強化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合作社結合,下大力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組織化實現標准化,以標准化支撐品牌化。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在昭通市魯甸縣,20多萬畝花椒樹實現產值7億多元。魯甸地震的震中龍頭山鎮,近15%的貧困人口都與花椒產業有關。鎮里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爭取資金300多萬元扶持加工龍頭企業,解決了銷售難。「小花椒」不但為災後重建「撐了腰」,還帶動貧困戶共增收500多萬元,戶均增收1萬多元。

大理紙廠村陸解三一家5口人,是2013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山嵛菜合作社後,2015年脫貧。去年以來,大理州注入產業扶貧資金60多億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產業幫扶項目,產業收入平均佔到脫貧戶家庭收入的55%,帶動30多萬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720元。這其中,都有合作經濟的影子。

如今,每天早上8點多,會澤縣駕車鄉貧困戶杭久芝老兩口都會到合作社「上班」,一天倆人能賺200多元。和杭久芝一起幹活的高菊珍,也摘了貧困戶帽。她把家裡40多畝靠天吃飯的山地租給合作社,再加上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入股合作社分紅,最近全家在商量蓋新房了。

2. 脂溢性脫發能治好嗎(有經歷的朋友告訴下,謝謝)

您好脂溢性皮炎系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脂溢性皮炎建議外用純中草葯提取物 乳膏治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或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皮脂大量的溢出在皮膚表面和毛囊處積累就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3. 中國烹飪的主要發展時期什麼

中國飲食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個時期。

先秦時期
這是指秦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即從烹飪誕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共約7800年。此乃中國烹飪的草創時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約6000年)、夏商周(約1300年)、春秋戰國(約500年)三個各有特色的發展階段。

新石器時代的烹飪
新石器時代由於沒有文字,烹飪演變的概況,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漁獵的水鮮和野獸,間有馴化的禽畜、採集的草果的試種的五穀,不很充裕。調味品主要是粗鹽,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磚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還有粗製的缽、碗、盤、盆作為食具,烹調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並重,較為粗放。至於菜品,也相當簡陋,最好的美味也不過是傳說中的彭祖(彭鏗)為堯帝燒制的"雉羹"(野雞湯)。
3、此時先民進行烹調,僅僅出自求生需要;關於食飲和健康的關系,他們的認識是朦朧的。但是,從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築房、伏羲氏教民馴獸、神農氏教民務農、軒轅氏教民文化等神話傳說來看,先民烹飪活動具有文明啟迪的性質。
4、在食禮方面,祭祀頻繁,常常以飲食取悅於鬼神,求其蔭庇。開始有了原始的飲食審美意識,如食器的美化,歡宴時的歌呼跳躍等。這是後世筵宴的前驅,也是他們社交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新石器時代的烹飪好似初出娘胎的嬰兒,既虛弱、幼稚,又充滿生命活力,為夏商周三代飲食文明的興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
夏商周在社會發展史中屬於奴隸制社會,也系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對後世影響深遠。
1、烹調原料顯著增加,習慣於以"五"命名。如"五穀"(稷、黍、麥、菽、麻籽), "五菜"(葵、藿、頭、蔥、韭), "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姜、鹽)之類。"五穀"有時又寫成"六穀"、"百穀"、總之,原料能夠以"五"命名,說明了當時食物資源已比較豐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體,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選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台。我國現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餘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不僅抻於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
3、菜品質量飛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於原料充實和炊具改進,這時的烹調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一方面,飯、粥、糕、點等飯食品種初具雛型,肉醬製品和羹湯菜品多達百種,花色品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較好運用烘、煨、烤、燒、煮、蒸、漬糟等10多種方法,烹出熊掌、乳豬、大龜、天鵝之類高檔菜式。
產生影響深遠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專為周天子准備的宴飲美食。它由2飯6菜組成,具體名稱是:"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裡脊肉)、"漬 "(酒糟牛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 "(燒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後,歷代爭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廚八珍",明清的"參翅八珍"和"燒烤八珍",還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貴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珍"、"瓊林八珍"(科舉考試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來。
4、在飲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樹。如從夏朝起,宮中首設食官,配置御廚,邁出食醫結合的第一步,重視帝後的飲食保健,這一制度一直沿續到清末。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級劃類。此外,在民間,屠宰、釀造、炊制相結合的早期飲食業也應運而生,大粱、燕城、邯鄣、咸陽、臨淄、郢都等都邑的酒肆興盛。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國烹飪史上開了一個好頭,後人有"百世相傳三代藝,烹壇奠基開新篇"的評語。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動盪時期。連年征戰,群雄並立。戰爭造成人口頻繁遷徒,刺激農業生產技術迅速發展,學術思想異常活躍。此時烹飪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因素,為後世所矚目。
1、以人工培育的農產品為主要食源。這時由於大量墾荒,興修水利,使用牛耕和鐵制農具,農產品的數量增多,質量也提高了。不僅家畜野味共登盤餐,蔬果五穀俱列食譜,而且注意水產資源的開發,在南方的許多地區魚蝦龜蚌與豬狗牛羊同處於重要的位置,這是前所未有的。
2、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鐵質鍋釜(古炊具,斂口圜底帶二耳,置於灶上,上放蒸籠,用於蒸或煮)嶄露頭角。它較之青銅炊具更為先進,為油烹法的問世准備了條件。與此同時,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羊油、狗油、雞油、魚油等)和調味品,(主要是肉醬和米醋)也日風增多,花椒、生薑、桂皮、小蒜運用普遍,菜餚製法和味型也有新的變化,並且出現了簡單的冷飲製品和蜜漬、油炸點心。
3、繼周天子食單之後,又推出新穎的楚宮筵席,形成南北爭輝的局面。據《楚辭》中的記載,楚宮宴包括主食(4-7種),餚(8-18種)、點心(2-4種)、飲料(3-4種)四大類別。其中的煨牛筋、燒羊羔、燜大龜、燴天鵝、烹野鴨、油鹵雞、燉甲魚和蒸青魚,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且在原料組配、上菜程序、接待禮儀上均有創新,為後世酒筵提供了藍本。
4、出現南北風味的分野,地方菜種初露苗頭。其中的北菜,以現今的豫、秦、晉、魯一帶為中心,活躍在黃河流域,它以豬犬牛羊為主料,注重燒烤煮燴,崇尚鮮咸,湯汁醇濃。其中的南菜,以現今的鄂、湘、吳、越一帶為中心,遍及長江中下游,它是淡水魚鮮輔以野味,鮮蔬拼配佳果,注重蒸釀煨燉,酸辣中調以滑甘,還喜愛冷食。這一分野到漢魏六朝時繼續演進,由二變四,逐步顯示出四大菜系的雛型。
5、烹飪理論初有建樹,推出《呂覽本味》和《黃帝內經》。《呂覽本味》被後世尊?quot;廚藝界的聖經",戰國未年秦國相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著。其貢獻主要是:正確指出動物原料的性味與其生活環境和食源相關;強調火候和調味在制菜中的作用,並介紹人了一些方法,歸納出菜占質量檢測的8條標准,並主張"適口者珍",開列出當時各地著名的土特原料,以供廚師擇用,《黃帝內經》是這時期的醫家總結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託名黃帝與歧伯臣之間的對話而陸續寫成的。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共18卷,162篇。該書除了系統闡述中醫學術理論,從陰陽五行、臟腑(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的總稱),經絡(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幹和分支)、病因、病機(疾病發生和變化的機理)、預防、治則(治病的基本法則)等方面論述人體生理活動以及病理變化規律外,地食養食治方面還依據自然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提出了"六淫"(中醫指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氣候太過,使人致病)、"七情"(中醫指喜、怒、憂、悲、恐、驚等七種情志)、飲食不當、勞倦內傷等病因說,告誡人們注意飲膳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調適。這兩部著述的起點均高、在2200年前可以列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它們為先秦時期的烹飪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魏晉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上止於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南北,共810年。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早期,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鎮都有較大的發展。民族之間的溝通與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裡,烹飪文化不斷出現新的特色。這一時期的後半段,戰爭頻繁,諸候割據,改朝換代快,統治階級醉生夢死,奢侈腐化,在飲食中尋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飪就在這種社會大變革中演化,博採各地區各民族飲饌的精華,蓄勢待變,煥發出新的生機。

1.烹調原料的擴充
在先秦五、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礎上,漢魏六朝的食料進一步擴充。張賽通四域後,相繼從阿拉伯等到地引進了茄子、大蒜、西瓜、黃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種,《鹽鐵論》說,西漢時的冬季,市場上仍有葵菜、韭黃、簟菜、紫蘇(又稱蘇子,種子可榨汕,嫩葉可吃,還可入葯,能鎮咳、健胃、利尿)、木子耳、辛菜等供應,而且貨源充足。《齊民要術》記載了黃河流域的31種蔬菜,以及小盆溫室育功苗,韭菜捉子發芽和韭菜挑根復土等生產技術。楊雄的《蜀都賦》中還介紹了天府之國出產的菱根、茱萸、竹筍、蓮藕、瓜、瓠、椒、茄,以及果品中的枇杷、櫻梅、甜柿與榛仁。有"植物肉"之譽的豆腐,相傳也出自漢代,是淮南王劉安的方士發明的,不久,豆腐乾、腐竹、千張、豆腐乳等也相繼問世。
這時的調味品生產規模擴大,《史記》記述了漢代大商人第年釀制酒、醋、豆腐各1000多缸的盛況。《齊民要術》還匯集了白餳糖、黑飴糖稀、琥珀餳、煮脯、作飴等糖製品的生產方法。特別重要的是,從西域引進芝麻後,人們學會了用它榨油。從此,植物油(包括稍後出現的豆油、菜油等),便登上中國烹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誕生。當時植物油的產量很大,不僅供食用,還作為軍需口。有文章介紹說,在赤壁之戰中,芝麻油曾發揮出神威。
在動物原料方面,這時豬的飼料量已佔世界首們,取代牛、羊、狗的位置而成為肉食品中的主角。其他肉食品利用率也在提高,如牛奶,就可提煉出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從酥酪中提制的奶油)。漢武帝在長安挖昆明池養魚,周長達20公里,水產品上市量很多。再如嶺南的蛇蟲、江浙的蝦蟹、西南的山雞、東北的熊鹿,都搖籃上餐桌。《齊民要術》記載的肉醬品,就分別是用牛、羊、獐、兔、魚、蝦、蚌、蟹等10多種原料製成的。
此外,在主食中,由於水稻躍居糧食作物的首位,米製品開始於面製品。菌耳、花卉、葯材、香料、蜜餞等,也都引起廚師的重視。

2.筵席格局的變化
漢魏六朝,筵宴昌盛。《史記》踢的鴻門宴,《漢書》中的游獵宴,都寫得有聲有色。特別是枚乘在《七發》中為"生病的楚太子"設計的一桌精美的宴席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煮熟小牛腹部的嫩肉,加上筍蒲;用肥狗肉燒羹,蓋上石花菜;熊掌燉得爛爛的,調點芍葯醬;鹿的裡脊肉切得薄薄的,用小火烤著吃,取鮮活的鯉魚制魚片,配上紫蘇和鮮菜;蘭花酒上席,再加上野雞和豹胎。"它與戰國時的《楚宮宴》相比,在原料選配,烹調技法與上菜程序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至於漢高祖劉邦的《大風宴》、漢武帝劉徹的《析梁宴》、東漢大臣李膺的《龍門宴》、吳王孫權的《釣台宴》、魏王曹*的《求賢宴》、詩人曹植的《平樂宴》、名士阮籍的《竹林宴》、大將軍桓溫的《龍山宴》、梁元帝蕭繹的《明月宴》梁簡文帝蕭綱的《曲水宴》、鄉老的《籍野宴》等,在格局和編排上都不無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是,突出筵席主旨,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設,重視環境氣氛的烘托。這些後來都成為中國筵宴的指導思想,並被發揚光大。

3.炊飲器皿的鼎新
炊飲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現是,鍋釜由厚重趨向輕薄。戰國以來,鐵的開采和冶煉技術逐步推廣,鐵制工具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西漢實行鹽鐵專賣,說明鹽與鐵同國計民生關系密切。鐵比銅價賤,耐燒,傳熱快,更便函於制菜,因此,鐵制鍋釜此時推廣開來,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種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寬腹的銅,以及"造飯少傾即熟"的"諸葛亮鍋"(類似後來的行軍灶,相傳是諸葛亮發明的),都系鍋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評。與此同時,還廣泛使用鋒利輕巧的鐵質刀具,改進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趨美觀。
漢魏的爐灶我系台灶,煙囪已由垂直向上改為"深曲(即煙道曲長)通火"。並逐步使用煤炭窯,有得利於掌握火候。河南唐縣石灰窯畫像石墓中的陶灶,河南洛陽烘溝出土的"鐵炭爐",以及內蒙古新店子漢墓壁畫中的6 個廚灶,都有較大改進,有"一灶五突,分煙者眾,烹飪十倍"(意思是一台爐灶有5 個火眼和許多排煙孔,可以提高烹飪工效十倍的褒詞。
這時的廚師還有緊身的"禳衣","犢鼻 "式的圍裙(即現今廚師所用的圍裙,因形似牛鼻而得名),以及名為"青 "的護袖,勞動保護觀念增強了。

4.飲食市場的活躍
西漢經過"文景之治",經濟發展,府庫充盈,民間較為富足,為飲食市場注入了活力,形成了"熟食遍列,餚旅城市"的紅火景象,並開始呈現三個特色:
1、 網點設置有相對集中的趨勢。如北魏的洛陽大市分為八里,東市的"通商"、"達貨"二里, "里內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西市的"延酤"、治觴"二里"里內之人,多釀酒為業"。長安、邯鄲、臨淄、成都、江陵、合肥、番禺的情況也類似。
2、公務人員的食宿多由驛館(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和來往官吏中途更換馬匹或吃飯、住宿的地方)提供。像雲夢睡地虎出土的秦簡上規定,御史的從卒出差,每叔餐供應半升稗米(糙米)和四分之一升醬料,還有菜羹和韭蔥;大夫等官吏了差,則按爵位高低分別提高標准。漢魏仍承此制。所以驛館實際上是官辦的伙食服務待業起了補充作用。
3、出現了一些專為權貴報務的特供店。像北魏都城洛陽永橋以南的"四夷(古代對外國人的泛稱)區",專住"外賓"。這一帶的餐館主營精美的魚菜,有"洛(河)鯉伊(水)魴,貴於牛羊"之說。漢代長安城外的"五陵區"(先皇的墓葬區),專住王公大臣,這里有許多胡人*辦的"胡姬(西域的少女)酒店",以"異域情調"吸引白馬金冠的"公子王孫"。

4、由於飲食市場的興盛,地方風味也得以發展,隨著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的更移,先秦時的"北菜"轉以秦、豫為主,並充實進"胡食"(西域一帶的飯菜)。"南菜"逐步一分為三,西南和中南以荊、湘、巴、蜀為主導;華東一帶淮揚菜和金陵菜有較大影響;嶺南地區則是粵、閩菜品漸占優越。至此,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餚饌差異已經很明顯了,它說明魯、蘇、川、粵四大菜系正在醞釀發育之中。

5.烹調技法的長進
秦漢時期出現了兩次廚務大分工,首先是紅白兩案的分工,接著是爐與案的分工。這有利於廚師集中精力專攻一行,提高技術。
在烹調技法上,也比先秦精細。據《齊民要術》記載,當時的烹調有齏(用醬攔拌和細切的菜肉),鰒(用鹽與米粉俺魚),脯臘(腌熏臘禽畜肉),羹膚膚(將肉製成羹),蒸(蒸與煮)煎消(燒燴煎炒之類),菹綠(泡酸菜),炙(烤),奧糟苞(翁腌、酒醉或用泥封腌),餳脯(熬糖與做甜菜)等大類;每大類又有若干小類,合計近百種,這是一大進步。特別是在鐵刀、鐵鍋、大爐灶、優質煤、眾多植物油等五大要素激活下,油烹法穎脫而出,制出不少名菜、使中國烹飪更上層樓。現今常用的30多種烹調法中,油烹法約佔60%以上;從中不難看出,漢魏六朝發明油烹,其影響是何等深遠。
尤為可取的是,這時興用梔子花和蘇木汁染色,用棗、桂添香,用蜂蜜助味,用牛奶與芝麻油和面,用蛋黃上漿掛糊,用蛋雕及酥雕造型,菜品的色、香、味、形,都躍上了新的高度。
我國自古就有素食的傳統,但未形成專門的菜品毓。漢魏六朝佛、道兩教大興,風姿特異的素菜這時才應運而生。素菜的基地是寺觀,早期以羹湯為主,輔以面點,是款待施主小吃,後來充實菜品,才形成陣容。《齊民要術》有"素食",一章,介紹過11個品種,但不少仍雜有葷腥料物,屬於"花素",乃素菜的早期形式。到梁武帝時, "南朝四百八十寺",素菜更為活躍,有關記載增多。此時的面點工藝,亦是成就巨大。其表現是:面點品種增多,技法迅速發展,出現專門著作。如《急就篇》、《餅賦》對面點都有生動的描述。我國的市食麵點、年節面點、民族面點、筵會面點、饋贈面點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初奠基石的。特別是"胡餅 "(即今燒餅),流傳千載仍有活力。

6.烹飪理論的收獲

1.食療肇始。這時出現了張仲淳於意、華佗、王叔和等名醫,推出《神農本草經》、《傷寒病雜論》、《脈經》等新著,總結出臟腑經絡學說,奠定了辯證論治(中醫指根據病因、症狀、脈向等全面分析,判斷病情,進行治療)的理論基礎,傳統醫學體系初步形成。在葯物運用上,強調"君臣佐使"(中醫方劑的比擬詞,"君"指起主要作用的葯,"臣"指發揮功效的葯,"佐"指輔佐作用的葯,"使"指直達病區的主葯和輔葯)、"七情和合"和"四性五味",並且試圖用陰陽五行觀解釋食飲與健康的關系,既有儀器入葯,又用葯物制菜,使"貿醫同源"的理論進一步得到驗證。像淳於意的"火劑粥",華佗用蔥姜醬醋合劑治療寄生蟲病,都可視作食療的開端。

2.系統食書部世。如《淮南王食經》、《太官食方》、《食珍錄》、《四時食利》、《安平公食學》、《食論》等,它們為後世菜譜的編寫提供了借鑒。尤其是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烹飪理論演進史上一座豐碑。該書10卷、92篇、12萬言,涉獵面甚寬,容量遠遠超過前代的農書和食書。它是公元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經驗和食品加工技術的全面總結,其主要貢獻是:較多地介紹了主要農作物的品種、性能、產地和養殖方法,初具烹飪原料學的雛型;廣泛收集調味品生產的傳統工藝,對食品釀造技術進行了總結,並有發展;匯集了眾多菜譜,分析了不少技法,保留了珍貴的飲饌資料,堪稱我國最早的菜品大全。這本書上起夏禹,下及六朝,思路貫通10多個朝代,健筆縱述2000餘年。引用了古籍150餘種,包容百川。對橫向知識也很重視,雖然主要介紹齊魯燕趙,但對荊湘吳越和秦隴(指甘肅一帶)川粵亦有反映。作者力爭列全主食、副食、葷菜、素菜和外域菜,以及原料、異饌、炊具、儲藏知識等,因此它素有"便民的方法、治皰之良方"的美譽。
總之,漢魏六朝上承先秦,下啟唐宋,是中國烹飪發展史上重要的過渡時期。引進了眾多外來原料,提高了農副產品的養殖技術,食源進一步擴大,改進了爐灶和炊具,以漆器為代表的餐具輕盈秀美;調味品顯著增加,開始使用植物油,油煎法問世;菜餚花色品種增多,質量有所提高,素菜發展較快,"胡風烹飪"(西域一帶的烹飪技藝)獨樹一幟;出現不少面點小吃新品種,節令食品與鄉風民俗逐步融合;筵宴升級,重視情味;飲水思源食市場興隆,菜系正在孕育之中;醫學理論逐步形成,膳補食療漸受重視;出現了一批食書,《齊民要術》貢獻卓著。

4. 誰知道些蔡宏柱的創業故事

蔡宏柱:締造傳奇「稻花香」
【人物檔案】
蔡宏柱,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曾榮獲中國經濟百名傑出人物、中國八大最具價值民營企業家、改革開放30年中國酒業之經典人物、湖北省2008年度經濟人物等榮譽稱號。
文/劉末 (中國@聯@合@商@報@駐@湖@北@首@席@記@者)
肖成厚 (湖北省酒@業@公@司@廣#告#部@部長)

從最初的3個人、3口缸、3000元起價,到如今年產值50億元的現代化大型白酒生產企業,蔡宏柱為我們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20多年來,商海搏擊,潮起潮落,他准確地把握著去特運行的脈搏,以創新的精神推進企業發展,其產品先後沖出湖北,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300多個大中城市,並一躍成為「中南最大優質白酒 」、「全國白酒十強」、「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白手之作:「稻花香」橫空出世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鎮一戶普通農民家裡。小時候吃不飽飯,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樣嚼過野菜、花椒樹葉。
高中畢業後,蔡宏柱先後當過生產隊會計、小學教員,之後打過鐵,拉過板車,趕過驢車,干過林場炊事員、供貨員、技術員,還販過柑橘,養過蜂。十幾年的草間求活,使他認准一個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農民一旦離開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兒,絕非長久活路。於是,當同伴們紛紛背井離鄉尋找 新生活時,他毅然將腳跟穩穩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龍山村。
18歲那年,生產隊交給他50元錢,說:這是隊里一半的家當,你拿去做本錢,想辦法賺點錢回來分給大家過年。
他在一家騾馬店住下,靠一輛板車一頭牛,起五更,睡半夜,連個月給生產隊掙回了1700元。蔡宏柱說,他忘不了鄉親們分到錢時的笑臉,這讓他自豪,也讓他沉重。
蟄伏於心底的熱情與智慧一旦覺醒,就會迸發無限可能。
3個人,3口缸。1982年冬天,31歲的蔡宏柱帶上「全部家當」,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辦起了當地第一家企業——青龍醬油廠。
醬油從水缸中透出,沒人知道這股香味會帶來什麼,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輩輩未離開過田地的他,知識隱約覺得:泥腿子要改變命運,就不能總守著一畝三分地。
蔡宏柱甩開膀子,拚命地干,醬油廠很快就能賺錢了。
1986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國家「關、停、並、轉」政策下,一些規模小、效益不好的企業,紛紛改弦易轍,另謀生路。這時,已經有了5年辦廠經驗的蔡宏柱,慧眼獨具,再次做出大膽決定:整合小廠,擴大規模。
在龍泉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下,蔡宏柱以宜昌縣小溪塔廠為主體,將雙龍飲料廠、土門酒廠兩家村協辦企業與醬油廠合並,並將企業更名為「宜昌縣柏臨酒廠」,既做醬油,又釀酒,還生產香檳、汽水。三廠合一,四馬歸槽,不僅企業規模擴大了,從醬油廠到「老字型大小」掌門人,對於一直渴望實現更大夢想的蔡宏柱來說,無疑有了一個更大的舞台。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選擇:關閉醬油廠,轉戰白酒業。當年9月,帶著峽江山野額芬芳,帶著鄉間農民的夢想,第一股酒香飄過古老的龍泉鎮。
蔡宏柱嘴裡嘗著酒,眼角噙著淚。他第一次覺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該給自己釀出的美酒起個響亮的名字,他把這事交給尊敬的老師姜秉彝。姜老師翻了一夜的書,給蔡宏柱寫下了三個字——「稻花香」。蔡宏柱輕輕吟罷,連聲叫好。這三個字,從此扎進了企業的根。
東方風來滿眼春。從此,「稻花香」挺進了大江南北。1994年年產值2142萬元、1996年2.15億元、2003年6億元、2006年18億元、2009年50億元……18年間,稻花香以每年賺一個廠的速度跳躍式發展,當年的小酒廠最終「破繭成蝶」,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優質白酒生產基地。

驚人之舉:一座酒城崛起
蔡宏柱深知,要打造「中國白酒航母」、帶領企業順利完成升級蛻變,決不能只滿足於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年初,大病初癒的蔡宏柱左手握筆,在紙上歪歪斜斜寫下了一串數字:15555511111。他的解讀是:抓好一個主業(白酒)、新增5萬噸商品酒,做大做強五個品牌,帶動一批配套企業發展;『十一五』期間集團人員工達到1萬人,實現年銷售100億元、利稅10億元,帶動城鄉100萬人致富……
此言一出,業界震驚。新增5萬噸商品酒,意味著年增銷售收入15億元。對一個剛從市場陣痛中復甦、年銷售收入不過10億元的酒廠而言,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這么想。曾造訪過茅台酒廠、五糧液酒廠的他,心底還存有一個夢想:讓稻花香躋身中國白酒前五強,把龍泉鎮建成中國的酒城。
他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白酒行業,如果不選擇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將遲早面臨「大浪淘沙」的困境。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理性地逐一分析,蔡宏柱的膽略與眼光得到了集團董事會的認可。
為了這個夢想,他要加快步伐。擊鼓三通,笙磬同聲。當年,這個被稱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項目大盤敲定:總投資4.19億元,建成稻花香工業園區。
2006年5月,「151:」工程首期項目全面竣工投產,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基地在龍泉鎮誕生。同月,工程二期項目建設啟動,關公坊百畝萬噸基酒項目正式奠基;隨後,昭君醬香型百畝萬噸釀造車間項目立項……
短短一年間,這個年產3萬噸白酒的酒廠,就變成了一個年產8萬噸、銷售收入18億元的大型酒業集團。旗下品牌稻花香、關公坊、楚瓶貢、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綻放。
酒廠變成了酒城。在這個佔地3000畝、總資產18億元的園區里,有食品工業區、住宅小區、酒店、廣場,1萬多常住及流動人口、500多輛運輸車、1000多個體工商戶穿梭其間,每年帶來的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就高達3億多元。

長效之路:產業鏈條在拉長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會騎著摩托車,與妻子陳必芬一道,駛進稻花香的大門。老朱是釀酒車間的工人,陳必芬在包裝車間上班。幾年前,兩口子告別耕作了幾十年的田地,雙雙成為稻花香員工,收入也由去年不足5000元,增至3萬多元。
在龍泉鎮,有成千上萬個朱德生。在稻花香不斷拉長的產業鏈中,他們離開土地,當上了工人、職員,甚至老闆,從貧窮走向富裕。
回報這片土地,就是要把農民帶出土地。
蔡宏柱甚至提出,農民進廠,哪怕年齡大一點,身體弱一點,只要能為企業做點事,就歡迎他來。
數字最具有說服力。7年前,圍繞發展8萬噸白酒,鎮上涌現出19家配套企業,形成了以白酒生產為龍頭,紙品包裝、彩色印刷、金塑製品、玻璃製品、陶土產業、太陽能及種養殖等為一體的產業鏈。
眼下,在這個產業鏈上,8000多農民直接或間接成了稻花香的員工。他們享受著企業提供的醫療、失業、和養老保險,不少農民「洗腳」上岸,住進了廠區的樓房。每年,稻花香為周邊農民提供工資性收入8000多萬元。
20多年來,稻花香累計上繳稅收6億多元,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用於集鎮建設。2006年,稻花香為周邊4萬多農民和三峽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萬元,所在龍泉鎮的年財政收入由過去幾百萬元猛增到近億元……
面對這些成就,蔡宏柱說:「其實,無論最初創業,還是當前的新一輪大發展,成就我們輝煌之路的,始終是三大基石:全面、和諧、可持續。稻花香人的發展觀是經濟,我們的收益是訴求,是在又好又快速地發展企業的同事,繁榮地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

百億之夢:打造循環經濟鏈
2006年,稻花香投資1.9億元啟動甜玉米產業化種植項目,並同夷陵區7個鄉鎮的2萬農戶簽訂了6.4萬畝甜玉米種植合同;投資1.3億元新建5萬噸橘汁開發項目;生產15萬噸的利民生化項目也緊鑼密鼓地籌劃開工。
2007年,蔡宏柱又有大動作——發展非糧燃料乙醇項目,為當地農民和三峽庫區移民增收。目前,該項目正式納入湖北省「十一五」發展規劃。
這些人並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條全新的循化產業鏈,讓白酒業與生態農業對接,農民不離地,也能致富。蔡宏柱向我們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糧食釀酒,玉米釀漿,下腳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產飼料,用飼料發展養豬、養牛。豬牛的糞便經過發酵,是最好的有機肥。用這種有機肥種出的糧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釀酒、生產茶飲料、玉米漿和橘汁的上好原料。「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綠色循環鏈。」他的興奮溢於言表。
這條綠色循環產業鏈,會給農民帶來什麼?
蔡宏柱舉例說明:6.4萬畝地,生產甜玉米5億噸(含棒芯),稻花香酒業以高於市場5%的價格收購,通過深加工,獲玉米漿1.5萬噸、玉米青飼料2..1萬噸,年產值5億元,利稅5000萬元,為農民增收3840萬元。
還有養殖基地,計劃5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9500萬元,帶動3000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兩年後資產的有機肥料,年產值預計4億元,惠及農民6萬戶……圍繞循環產業鏈,一個更大的戰略構想正在蔡宏柱腦海里鋪開:以白酒為龍頭,以農業產業化的循環經濟為方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載體,向飲料產業延伸、向飼料產業拓展、向有養殖和有機肥料產業擴大、向生物化工產業推進;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10億元、帶動100萬人致富。
「百億」之路,究竟該怎麼走?蔡宏柱有自己的想法:「總體講就是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創新思維、提升品牌,走的是一條一主多鋪式產業發展的路子。當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樹立『敢冒風險,自我加壓,創造機遇,超常發展』的精神。」
蔡宏柱對稻花香「十六字」精神的詮釋是:敢冒風險,是指任何時候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膽識;自我加壓,是指自2004年以來,稻花香每年都以50%以上的增幅在發展著,保持這個速度,百億元目標很快就能達到;而創造機遇,是指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審時度勢,有機遇及時抓牢,沒機遇創造機遇上,處處搶佔先機,時時主動出擊,絕不可坐在公司里等著機遇來叩門;超常發展,就是說2007年稻花香集團銷售收入要要確保25億元,力爭達到30億元;2008年確保35億元,力爭達到45億元;2009確保50億元,力爭達到65億元;2010年稻花香集團銷售收入確保75億元,力爭達到85億元;2011年企業總產值達到100個億。利稅10個億。
此外,稻花香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即「天時、地利、人和」。稻花香崛起於改革開放,振興於世紀之交,發展壯大於新千年,跨越騰飛於新農村建設,可謂天時;植根於三峽沃土,立足於城鎮鄉村,致力於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可謂得地利;省、市、區各級領導多次專題辦公,地方各職能部門鼎力支持,人名群眾深情厚愛,可謂得人和。
面對「百億」之夢,蔡宏柱充滿了信心:「『百億』實際上還只是我們的一個五年規劃,一個階段性任務。即便是這個『階段性任務』,我們的目標也不僅僅是『百億』,實際上我們是『確保100億,力爭140億』。因為從我們現有的基礎和實力說,實現『確保』與『力爭』兩個目標都是有把握的。」
隨後,蔡宏柱又對稻花香的「百億目標」進行了完善和擴充,提出新的奮斗目標——「三百」工程,即打造百億企業、創立百年品牌、帶動百萬農民致富。
萬事具備,東風強勁。
稻花香打造百億企業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5. 甜面醬和花椒醬可以混加嗎

自製甜面醬

做法:郫縣豆瓣100克,四季寶幼滑花生醬100克,甜面醬200克,蚝油一勺,胡椒粉、冰糖少許,薑末、蒜末、蔥末,30克干紅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把豆瓣剁成茸,與花生醬、甜面醬、蚝油一起裝入盆中,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燒熱鍋,倒油,油要多,油熱,先下薑末、蒜末、蔥末、辣椒末炒香,再將混合料倒入鍋中,然後用小火,用鍋鏟慢慢推勻即可。

貼士:做醬時,不能攪拌或翻炒,而是慢慢地推勻。等鍋中冒出均勻小泡,香氣四溢時,放入胡椒粉、冰糖拌勻即可。醬紅亮、味醇厚,等自然冷卻後,裝入瓶罐中,注意密封。辣椒醬的製作方法

將成熟的紅辣椒用清水洗凈晾乾後,放在洗凈無油污的案板上剁成碎末,越細越好。辣椒剁細後把辣椒末放入大盆里,按0.5公斤辣椒、200克大蒜仁、50克食鹽、50-100克三花酒的比例配料。將大蒜剁碎,和辣椒末、食鹽、三花酒放在一起,攪拌均勻。放在陽光下曬1—2天,使它自然醬汁化,然後裝入干凈的大口玻璃甁內。在醬面上再放入少量三花酒、蓋嚴甁口。在陽光好的天氣,可打開甁蓋曬太陽,切忌攪拌,以免造成酸性變味。平時將加工好的醬汁放在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制出清香質優的辣椒醬。
2,正宗韓國辣椒醬的製作方法

材料及用量:糯米粉4小斗,豆豉粉4小斗,辣椒粉5小斗,食鹽4小斗,麥芽酵母粉1杯

製作方法:
1.將糯米粉用開水和面,製成圓餅狀,中間穿孔後在熱水中煮熟撈出。此時,煮糕的水不要倒掉, 將其保管好。
2.煮熟撈出的糯米糕,放在銅盆中,在其溫熱時,打至其出現水泡。
3.如果覺得有點稠硬, 可以倒入煮糕的水,做成糊狀。
4.煮糕的水,挪到別的碗中,稍涼後,放入麥芽酵母勾芡的水,將其發酵。此時,麥芽酵母勾芡的水要在製作辣椒醬之前夜調制。每一杯麥芽酵母粉倒入4杯水,第二天使用上面的水。
5.將發酵的糕水,用篩子篩好,重新煮後冷卻,將湖狀糕放入盆中。這樣糕會變得柔軟,鬆懈。
6.完全冷卻後,放入辣椒粉充分調勻。
7.其上撒些豆豉粉,將其攪拌均勻。
8.將辣椒醬放入缸中,並放到太陽下,其表面乾的硬邦邦時,在上面撒些食鹽。大部分在辣椒醬表面還未乾時,就撒上食鹽,這樣食鹽會滲入辣椒醬中,對味道有影響。
3,四川辣椒醬
配料:
郫縣豆辨100克(剁細)、粗辣椒面150克、食鹽25克、味精25、植物油400克、白糖25克、花椒面50克、13香少量、水發香菇50克(濕重)剁細、白芝麻50克、鹽炒花生米75克(剁碎)
製作:炒鍋將油燒至高熱後再涼至4成熱,將所有料(食鹽、味精除外)放入鍋中,加水兩小勺,小火慢熬,並用鏟不斷的操動,大約10分鍾後水蒸氣變小了,放鹽、味精便可出鍋。
如果加點肉鬆或海米茸味更佳。

4,北京蒜蓉辣椒醬
辣椒、蒜、鹽、高度酒、瓶子
注意:整個製作過程中一定不能用有水或者油的東西,而且材料也不能帶有水。

將辣椒和蒜洗干凈,晾乾水!(一定要晾乾!)菜刀和砧板也洗干凈,晾乾,然後將辣椒和蒜分別剁碎,本來計劃用用菜刀搞掂的,後來嫌麻煩,乾脆把攪拌機給派上了. 將打碎的蒜和辣椒拌一下,然後撒鹽。 鹽的多少,可以用舌尖嘗一點點,味道就象是比平時做菜的鹽味還咸一點就可以了.
加高度酒,不用放太多,(放多了辣椒醬的汁就比較多一點。適量放一點就可以了.)
好啦,把東東全部拌勻就OK啦!

5,香辣椒醬
主料:朝天椒、番茄
輔料:姜、大蒜、鹽巴、糖 、米醋

做法:
取新鮮的朝天椒,500克番茄,一塊姜,兩頭大蒜。分別放進攪拌機打成糊狀;
炒鍋放水一小碗,用中火煮,各種糊下鍋中,熬醬(蒜蓉留一半最後放)邊熬邊加糖
(少許)、鹽巴、米醋小半瓶;
切記要不停地用勺攪拌以防粘鍋,由稀轉稠就可以關火了;
再把剩下的蒜茸倒進去,涼後裝瓶。

操作注意:
不擅吃濃辣口味的朋友可在其中配幾只紅尖椒,另外多加一些番茄及白糖都會起到緩
減辛辣感的作用;
加調味料也有一定的順序,要按一放糖,二放鹽巴、醋、醬油的順序放下去。這是因
為,先放鹽巴再加糖,糖的滲透力減少,加糖量要增多。醋太早放了,酸味易消散。
最後才加醬油。如果喜歡也可在最後環節加入一些味精。

6,豆瓣辣椒醬

一、生瓣水燙法:先將干法或濕法去皮後的豆瓣片裝於籮筐然後在桶口鍋上沿橫置一木棒,待水燒到沸騰時,把豆瓣連筐放入鍋內,筐繩系在桶口橫置的木棒上。此時注意不使豆瓣浮起散落在鍋底部。豆瓣入水後要用鐵鏟在筐內不斷攪拌,使之受沮均勻,浸燙1~2分鍾,達到二成熟程度即可迅速取出,用冷水沖淋浸泡降溫,然後瀝去水分,倒入拌曲合。

二、製作豆瓣曲:將浸燙無明顯水分,用手指捏斷豆瓣而可見白跡的豆瓣拌入原料重0.03%的翠微醬曲與 20%的標准麵粉,充分混勻後裝於曲室的竹編盤內,厚度以2~3厘米為宜,維持室溫28~30℃,待品溫升至36℃時翻曲1次,並將結餅的曲塊搓散,再攤子。以後使品溫最高不超過30℃。並上下、左右互換曲盤位置以調節品溫,2~3天即可成豆瓣醬曲。

、豆瓣醬曲發酵:按每10公斤豆瓣醬曲,加水10公斤,食鹽2.5公斤的比例配製發酵鹽水,先將鹽水燒開,再放入裝有少量花椒、胡椒、八角、干婪;三奈、小茴、桂皮、陳皮等香料的布袋煮沸,3~5分鍾後取出布袋,將煮沸的溶液倒入配製熔解食鹽水的缸或桶里,把豆瓣醬曲倒入發酵缸或桶里,讓其發酵。醬曲料入缸後很快會升溫至40℃左右。此時要注意每隔2小時左右用雙手將面層與缸底層的豆瓣醬攪翻均勻,待自然曬露發酵1天後,改為每周掀醬2~3次。掀醬時要將經過日曬,較干,色澤較深的醬醅集中,再用力往下壓入醬醪內深處發酵,醬的顏色隨著發酵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成紅褐色,日曬夜露2~3個月後成為甜味豆瓣醬。

按辣椒重量的18%比例加入食鹽,混勻打碎,連汁水一井盛放於發酵缸(或池中),再撒上10%的食鹽於缸面。然後鋪上聚乙烯薄膜,再加鹽封面,嚴禁浸汁漏氣,密封厭氧發酵3個月後成為成熟辣椒醬。
五、成品香辣豆瓣醬:在10公斤發酵成熟的甜味豆瓣醬中加入10公斤熟辣椒醬、0.2公斤米酒充分攪勻,裝入已滅菌冷卻的消毒瓶內,裝至瓶口3~5厘米高度止,隨即注入精製植物油至瓶口2~3厘米,然後排氣加蓋旋緊(蓋內墊一層蠟紙板,以免封面油滲出),檢驗、貼商標、裝箱後即為成品。

第一步:准備配料,2大匙番茄醬,蒜8瓣兒切丁,姜一小塊兒,切碎丁。要是不喜歡吃到薑末蒜末的話,可以切成薑片蒜片啥的,等炒好了醬以後,揀出扔掉。

第二步:准備主要的材料,黑豆豉,干辣椒碎,和瘦肉末。我大概目測了一下比例,大概是1:1:1.2,其實可以隨意啦,差不多就行。若是不大能吃辣的,建議用做韓國泡菜的那種干辣椒碎,紅紅的,這種辣椒碎,在我這個嗜辣一族的眼裡,根本就沒有什麼辣味。肉末呢,建議用瘦肉末(我用的是火雞肉末,很瘦的,幾乎沒有一點肥肉),一個是健康一點,再一個,也省得炒的時候肥肉出油,等冷卻後會有白色的凝油。

第三步:鍋熱油,要多放一些油,大概是平時炒菜的3-4倍。先把肉末倒進去,炒到變白色,加料酒,老抽醬油繼續炒,炒到水分差不多都幹了的時候,倒入豆豉和辣椒碎,炒一會兒,加入切好的姜蒜,番茄醬,加點白糖,轉小一點的火力,不停地翻炒到鍋里沒有什麼水分,撒一點香油,就出鍋啦。晾涼以後,裝瓶保存。註:用老抽醬油,給肉末上色,另外,豆豉本身比較咸了,所以,沒有再加鹽。

6. 關嶺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後發優勢崛起厚重關嶺
——關嶺「大強道」戰略走筆
3年前提「關嶺」兩個字,安順人會很不以為然,它是貧窮、愚昧、落後、偏僻等字眼的代名詞。沒有誰會對落後感興趣。
關嶺人也因此深深的自卑。
而今天提「關嶺」 兩個字,安順人會興奮,會睜大眼睛。因為今天的「關嶺」代表的是發展,是上進,是驕傲與自豪。
盡管目前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還是一個國家級重點扶持縣,但3年來不斷爆出的一條條轟動全國全省的消息,使關嶺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不久前,記者在關嶺采訪,繞縣城轉了一圈,發現投資上百萬元的高檔酒店、賓館在外環路、濱河路等路段竟一下子崛起30多家,而且家家門庭若市;走在街頭,各種高檔品牌時裝店、專賣店一家挨家,令人目不暇接;而大街小巷車輛穿梭人流如織的景象正在改寫幾年前冷冷清清的歷史,它已經不是3年前那個又臟又亂的小集鎮似的縣城了。
「3年來,關嶺已成為一片投資熱土,來自己全國20多個省市的投資商紛紛前往關嶺洽談投資項目;外來投資額已由3年前的不到一千萬元發展到今天的上億萬元。」關嶺自治縣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國志告訴記者。
縣城的變化是一個地方變化的宿影,見證關嶺的人大聲喊出了4個字:今非昔比。
關嶺的變化還體現在數字上。據了解,關嶺自治縣2004年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2377萬元,同比增長14%,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財政總收入達到5190萬元,增長27.8%,首次突破5000萬元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00萬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工業發展迅猛,以電力、煤炭為主的能源工業穩步發展,在建的6戶年產9萬噸和2戶年產15萬噸煤礦將陸續投產;以冶金、水泥為主的原材料工業不斷壯大,香港安誠公司和廣東廣弘等一批大公司為該縣冶金企業的重組、產品調整和提高產業集中度開了個好頭。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75%。2004年共引進項目25個,到位資金1.16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65.7%,同比增長4.7倍。
關嶺何以有今天的變化?
和關嶺自治縣的幹部聊天,無論是誰,他們都總愛把3個字掛在口上——大強道。乍一聽,這幾個字很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所雲。細打聽,原來是「旅遊大縣、綠色經濟強縣、道路交通樞紐和電煤基地重點縣」的簡稱。原來,關嶺的發展就得益於這3個字。
生態之戰開全國先河
關嶺民兵在喀斯特地貌上成功植樹1500多萬株的奇跡驚震動全國。2002年12月,關嶺人武部榮獲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等六部委頒發的「關注森林組織獎」。
關嶺自治縣位於雲貴高原向南傾斜的大斜坡上,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的南坡地帶,由於歷史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越來越嚴重,生態問題已成為制約關嶺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據統計,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9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4.2%,石漠化面積4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2.5%,境內珠江支流的北盤江,不知帶走了多少這里早已少得可憐的泥土,留下了千峰萬壑,山石嶙峋,農民群眾可耕地逐年銳減,而且90%的可耕地在60%的裸露山石與40%的貧脊薄土混合的石縫里。
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關嶺32萬群眾的出路在哪裡?
當「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後,許多地方都搶著爭項目,爭資金,關嶺自治縣自然也不例外,全縣上下都覺得機遇來了,可抓什麼呢?有人說,出台些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興辦企業;有人說,抓幾個大的東西合作項目吹糠見米。但該縣決策層經過對縣情的反復思考和分析,認為只有以生態建設為突破口,才能求得長足發展,才能最終實現富民強縣的目的。只有給關嶺山川穿上綠衣,關嶺人才有生存的希望,關嶺的經濟社會才有發展的空間。
關嶺自治縣在國家、省、市爭取到荒山造林、珠防工程的項目後,如何實施植樹造林成了擺在該縣決策層面前的一道難題。多年來,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見林」,而且,在關嶺這樣的喀斯特地區石質山地,要造活一棵樹談何容易?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縣人民武裝部主動站出來了:把任務交給我們吧!
民兵造林的戰役拉開了帷幕,經過大規模的技術培訓,進行精心挑選以後,全縣1300多名民兵組成的民兵團成立了,並且開赴13個鄉鎮900多平方公里21個荒山造林點,一場造林戰斗激烈打響。為解決技術難題,武裝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推出「打漿浸苗法」和「營養袋帶土移栽」等方式進行植樹工作。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成立質量監理隊伍,對造林工作進行監理,以保證工程質量。
關嶺按團、營、連、排、班建制分別組成民兵隊伍投身植樹造林工作,這在關嶺自治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實現了五個有利於:有利於工程的宣傳發動和組織實施;有利於集中兵力打攻堅戰;有利於造林整地,植苗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工程的後期管護;有利於民兵組織用兵、練兵、強兵。從2002年10月開始半年多時間,全縣民兵已造成林10萬畝,這其間曾創造了7天時間搶播搶種1.2萬畝的記錄。10萬畝新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達到了國家得生態,農民得實惠的目的。
而今,強大的生態效益也在關嶺凸現,5年前才18.6%的森林覆蓋率,在今天已提高到23.1%,平均每年在以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記者在該縣農村看到,當年植下的樹多數已長出3米多高,有的已有碗口粗細,一片片幼林取代了光禿禿的荒山,和藍天下的片片梯田組成了一幅幅和詣優美的圖畫。
幾年來,關嶺造林模式一直被全國全軍推廣,因為造林而使關嶺在全國名噪一時。但在關嶺,生態建設遠不止造林這一項。
「沼氣建設是國家生態建設的有力補充,是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有力支撐點。」這句話是關嶺全縣上下的共識,該縣把沼氣推廣建設和應用作為新的科技手段,作為助農增收與生態建設的重要輔助形式,提到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走進關嶺的山村,許多建設沼氣池的農家,正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帶給他們的歡愉。
在關嶺,產業結構調整也與生態建設緊緊相連。從關嶺縣城乘車去花江大峽谷,一路上觸目皆是生態農業的影子,山坡上,田野里,有黃瓜,大豆,有酸茄,白菜,有花椒,砂仁,有茶葉,西瓜。在號稱「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岸邊,大片大片的土地實現了坡改梯,梯土裡,一株一株的花椒苗有的已有茶杯口粗細,在花椒苗間又有一株一株的砂仁。據介紹,這里過去是「三跑土」,生態極為惡劣,幾屆省委書記和省長來這兒視察,都覺得這地方沒辦法進行生態治理。但歷經幾年時間,這兒的土變成了「三保土」,土中栽種的花椒和砂仁成了全縣的品牌,花椒的青果賣價竟達7元錢一斤。
關嶺還是貴陽市「三線」蔬菜基地縣,早春菜和冬果蔬生產規模已達6萬畝,總產量12萬噸。蔬菜產品除供應貴陽市及省內各地州市外,還遠銷成都、瀘州、自貢、宜賓、內江、重慶和香港等大中城市。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和財稅增稅的主要稅源。該縣的斷橋蔬菜批發市場2000年被命名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專業蔬菜批發市場之一。6萬畝生態作物,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千家萬戶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旅遊大縣啟騰飛之旅
關嶺原名關索嶺,是全國惟一用歷史人物名字命名的縣,曾經是三國古戰場。厚重的歷史文化決定了該縣旅遊文化的品味。
關嶺縣境內河流縱橫,瀑布成群,溶洞眾多,山川秀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緊密集合,截然難分。在該縣,有絢麗多姿的黃果樹瀑布群落風光、巧奪天工的天星橋石林和郎宮、木城高原田園水鄉、重岩疊嶂的滴水灘瀑布、跌瀉十八級的那大關瀑布、粗獷幽深神秘的花江大峽谷等真山秀水令人傾倒。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多年前曾游過關嶺;清康熙皇帝賜題「滇黔鎖鑰」匾額,曾懸掛於關索嶺御書樓上。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古夜郎的馬馬岩壁畫、周西成衣冠墓、頂營司城垣、培鳳閣、霸陵橋、御書樓、靈龜寺、妙明洞石刻等文物古跡遍布境內;2億4千多年前的海百合、龍古生物化石,其形態完善,圖案優美,造型獨特,世間罕見。代代相傳而又不失淳厚古樸的民族風情,無不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
正是由於這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悠遠神秘的歷史文化,加上該縣旅遊資源連片集中組合較好,且聯結著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的區位優勢,所以關嶺被列為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1990年開始至今10多年時間里,國家旅遊局和省旅遊局一直把該縣作為定點扶貧聯系縣,除了對該縣扶貧幫困外還竭力幫助該縣出謀劃策規劃設計發展旅遊。
關嶺早在幾年前就提出:樹立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千方百計做大旅遊產業,讓關嶺自治縣成為全省旅遊大縣、旅遊強縣。為此,制定招商引資辦法,實行經營權優惠轉讓,加大旅遊資源勘察和論證。據旅遊局負責人介紹:關嶺近兩年在旅遊方面作好了幾樣工作,一是推進了景區開發。
關嶺旅遊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該縣發展旅遊的思路是:滴水潭建渡假村,木城河開發泛舟、釣魚休閑游,把新鋪古生物群建設成為世界級品味的國家級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建設成為集旅遊、觀光、探險為一體的風景區。另外,該縣也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採取出讓景區景點經營權等措施,吸引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各類投資進入旅遊領域。去年底,該縣新鋪古生物群已成功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目前,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江大峽谷經營權轉讓和縣級壩陵河風景區開發、滴水潭景區、木城河水上泛舟景區的開發工作正穩步推進。
目前,旅遊招商已使關嶺成為一片投資熱土。深圳視聆通公司看好該縣滴水灘景區的開發與花江大峽谷索道游覽項目,公司目前正在與關嶺自治縣洽談,一旦洽談成功,這兩個項目將很快上馬。董菁電站今年動工後,上關鎮境內的3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將成為一片湖泊,該鎮境內的樂安溫泉與這一湖泊連在一起,貴州大成公司看好這一商機,已從去年年底進駐上關,並已注冊公司,准備投入1億元開發「樂安溫泉度假村」,目前已投入100多萬元進行資源勘探;4月初投入上百萬元啟動的「高原灕江」木城河鄉村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接近尾聲,將於9月5日配合黃果樹瀑布節舉行「木城河畫廊風情游首游式」;
5月27日,經貴州省地質、建築、旅遊等方面專家認真評審,「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實施方案獲得通過;黔嶺賓館申報三星級酒店,新興酒樓、騰達酒店申報二星級酒店,目前已通過評審。此外,全國有10多家大型企業正在與關嶺決策層就該縣滴水灘瀑布、紅岩古跡、花江大峽谷、灞陵河大橋風景區、關索仿古景區、羅拉河景區等10多個旅遊項目開發展開洽談。
交通優勢顯全省之最
關嶺人最有資格談交通這個話題。
去年,橫穿關嶺縣境內的水(城)黃(果樹)公路、關(嶺)興(義)公路、鎮(寧)勝(境關)等3條高等級公路除鎮勝公路還在加緊施工外,另外兩條已全面竣工通車。
道路交通使關嶺凸現了很多亮點:現在已形成省內首屈一指的道路交通樞紐,一條國道,一條省道,3條高等級公路在關嶺縱橫交錯,僅立交互通就有7個之多,成為全省之最,高等級公路總里程高達204公里,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半小時經濟圈」在關嶺已以絕對優勢形成。
除過境的國幹道65號線、關興公路、水黃公路、320國道、214省道這些交通主幹道外,縣鄉公路的通車里程已達到533公里,公路密度37.8公里/100平方公里,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的交通條件。
半小時經濟圈的形成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關嶺已先後建成蔬菜、水果、生薑、砂仁、花椒、中葯材等規模都在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已建成了斷橋、八德5萬畝反季節蔬菜基地;板貴1萬畝花椒砂仁基地;關索、坡貢1萬畝生薑基地;打邦河流域1萬畝經果林基地,沙營、崗烏的1萬畝茶葉基地,新鋪1萬畝碗胡豆基地和「關嶺牛」品改基地等農產品專業生產基地。「綠色經濟強縣」已具雛形。
電煤基地居安順之首
最近兩年,關嶺自治縣喜訊不斷,去年,與晴隆縣交界的國家大型水電站——光照電站全面動工,今年,依然是國家大型電站的馬馬岩電站、董菁電站進入前期施工准備工作,河南永城煤電集團准備投資3.8億元開發該縣崗烏鎮煤礦資源,福建紫金公司也決定投資在該縣紫山建一個百萬噸規模的煤礦。該縣引資對煤炭資源進行風險勘探,目前已探明無煙煤、有煙煤儲量達10多億噸,是貴州為數不多的煤炭大縣之一。
關嶺境內河流眾多,這些河流在形成秀美風光的同時,也蘊藏著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資源,據不完全測算,全縣水能蘊藏量250萬千瓦,現有裝機6.64萬千瓦,在建水電站全部在北盤江上,分別為120萬千瓦的光照電站、48萬千瓦的馬馬崖電站和60萬千瓦的董菁電站。
據悉,關嶺已探明的水能資源和煤資源居安順之首。
後發優勢的啟示
關嶺的幹部和群眾目前最興奮是「政府有錢發工資,有錢為老百姓辦事了」。
「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是關嶺發力的有力支撐。」關嶺縣縣委書記山林說,「3條高等級公路和光照電站的建設讓關嶺人看到了燦爛的希望未來。」而縣長王猛舟則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遭其殃!關嶺自治縣迎來的機遇千載難逢,樹立機遇意識,打造後發優勢,是關嶺發展的必然選擇。」
山林和王猛舟兩位縣領導在談起「大強道」這3字方針時,都說了同樣的話:這3個字是從關嶺的後發優勢里找出來的。
王猛舟在一篇文章中對後發優勢作了清淅的論述。
「所謂後發優勢就是居後的暴發力、前沖力,就是後來居上的「力」的綜合、『智』的聚集。發揮後發優勢,非輕而易舉之事。第一,得設法琢磨和熟悉發達地區,充分認識並看重他們的長處,在借鑒中「揚棄」,在「揚棄」中創新。第二,得有相當的「基本功」,這是發揮後發優勢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左右逢源,靈活應變。發展的基本功就是在熟悉經濟規律基礎上的變通。第三,想方設法打造自己的強項,並用自己的強項帶動『弱項』的發展。「
「縣域經濟作為全省經濟的重要組成單元,能否實現跨越與發展對於全省的歷史性跨越至關重要。雖說全省各縣(區)發展情況各不一樣,但都必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加快發展速度。經濟強縣,由於起步較早,具有先發優勢;經濟欠發達縣,相對發達縣區而言,由於發展較為滯後,有可能會出現「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的現象,但只要趨利避害,是能夠激發出「後發優勢」,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
山林告訴記者:「關嶺自治縣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後縣,全縣經濟總量和人均生產總值都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要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克服劣勢。為此,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

王猛舟認為,關嶺的後發劣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資本劣勢。資本是促進或限制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資本的數量和積累的快慢制約著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關嶺經濟發展落後,經濟規模小,收入水平低,資金短缺,政府和民間的資本積累都嚴重不足,很難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以前,關嶺全年縣級財政收入不到3000萬元,支出的80%依靠上級補助。二是人口劣勢。人口的素質、規模、增長速度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得人均資源佔有量越來越少、人地矛盾越來越尖銳、環境的人口負擔越來越沉重,更多的收入用於新增人口的生活。加之教育不發達,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質低。並且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足,導致人才大量外流,加劇了人才缺乏的問題。三是管理劣勢。經濟管理也是決定經濟效益高低、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發達地區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企業家隊伍,政府擁有長期發展市場經濟的豐富經驗和較強的能力。相反,欠發達地區就缺乏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也較差,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落後,管理手段陳舊,因此管理水平相當低,極不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經濟發展。四是競爭劣勢。競爭劣勢是資本、人口、制度和管理劣勢綜合作用的結果。發達地區資本雄厚、勞動力素質高、管理比較科學,因此勞動生產率高、創新能力強、競爭能力強,處於有利地位。欠發達地區資本短缺、勞動力素質低、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所以競爭能力弱。五是環境劣勢。欠發達地區由於資金短缺、思想觀念落後,在經濟發展環境上多表現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思想觀念落後、保守。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資源不能合理配置,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思想觀念落後、保守導致發展思路不寬、僵化、創新能力弱。
後發劣勢雖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但關嶺決策層認為,後發劣勢不是不可克服的,通過努力,可以逐步加以改變。就關嶺而言,選擇「後發優勢」,著眼點、著力點應放在對全局起主導和統帥作用、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的地方,做到硬體不足資源補、資源缺乏政策補、政策不優服務補,這里的資源、政策、服務都屬於後發優勢。選准了這樣的優勢全力去抓,可收「四兩撥千斤」之效。

2001年,我國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剛剛吹響,關嶺自治縣的決策層就意識到,關嶺的發展機遇來了。如何抓住機遇求得新的發展?是擺在決策者們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關嶺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後發優勢。從資源上,關嶺看到了自己的4大優勢,一是開發潛力巨大的能源資源,二是秀麗雋永的旅遊資源,三是獨具特色的農業資源,四是比較優勢明顯的礦產資源。
後發優勢在於組合、組裝、組織。要想善用資源,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就要按照資源——轉化——市場的組合,並以此為基礎加以更好的循環再組合,就能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激發後發優勢,做到既服本地水土,又合時代潮流。基於上述原因,並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關嶺將本縣的發展目標定為「旅遊大縣,綠色經濟強縣,道路交通樞紐和電煤基地重點縣」,並且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關嶺還按照「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干是關鍵」的工作思路不斷採取措施豐富和發展這一定位。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由於思路清、目標准、措施硬、招數新,關嶺在3年來才不斷爆發出前文所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關嶺經濟才得以釋放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我們相信,假以時日,關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必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經濟強縣之林。
(全文7000字,不算空格)

7. 開一個火鍋店之前,要經歷哪些工作

火鍋市場調查:

一、對火鍋市場的影響因素:

1、經濟發展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括了消費者對火鍋需求的增加、現有火鍋存在著各檔次火鍋店的結構性矛盾、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措施為餐飲行業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客觀環境的變化和消費的不穩定性等幾大方面的因素。

2、傳統因素對火鍋的影響,其中包含了火鍋的歷史性、廣泛性、文化性、獨特性等。

3、周邊環境對火鍋的影響,包括政策環境,如開辦地的治安狀況、職能部門的效率等;基礎設施,如道路交通、停車位置、水電氣供應、通信網路、采購途徑、消費人群、金融、衛生、勞動等與經營密切相關的配套設施;措施優惠,如稅務、各類收費、租金、人才引進等方面是否有優惠政策。

二、客源的調查分析:

1、服務對象分析:

(1)、消費者的職業特點:一般學生、民工、普通工薪階層,與高級白領階層、公務人員,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檔次是不同的;

(2)、消費者的年齡特徵:如老年人喜愛清淡型,年輕人偏好味重味厚型等等;

(3)、消費者的性別特徵:女性和男性往往在對於火鍋的鍋品、口味輕重、菜品類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

(4)、消費者的地區和民族特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對於火鍋的鍋品要求千差萬異,應當加以區別。

當然,由於火鍋的相互滲透性、交雜性,很多火鍋已經被改良、創新,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具有共性了。但是對於消費者的分析必不可少。

2、顧客消費行為分析:消費是一個綜合概念,消費行為包括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等。

(1)、消費水平和顧客的經濟承受能力有直接的關系,體現了顧客的支付力和這種支付力相適宜的需求滿足,直接表現為顧客選擇火鍋店的檔次和類型;

(2)、消費結構是顧客各種消費支出的比例,其開支與職業、年齡、性別、地域民族等因素有密切聯系;

(3)、消費方式有個人、家庭、商務、團體等,不同的消費方式在選擇檔次與品種方面各有不同;

(4)、消費習慣體現在,對就餐環境、氛圍、品牌、風味、經濟等方面形成的習慣。

3、顧客消費特徵分析:

(1)、不確定性:大部分顧客是流動的,小部分是確定的,因此選址要合理。

(2)、隨機性:顧客數量多、差別大,對火鍋的消費具有選擇性,因此要把握火鍋發展動態,及時調整口味,改進創新。

(3)、靈活性:這是由成功的品牌所決定,以顧客就餐的頻率和回頭率為標志。

(4)、引導性:調整經營策略、成功的廣告運作等,都會對顧客的消費產生一定引導。

(7)池口村發展花椒醬產業的經驗擴展閱讀:

火鍋店經營實戰手冊:《火鍋店經營實戰手冊》是2009年9月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布衣餐飲圖書工作室。該書主要講述了火鍋店的開辦和經營。

內容簡介:本書是以「川江號子」火鍋食府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為範例而成的。全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包括火鍋店的開業籌備、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連鎖推廣管理等。對於火鍋店開辦、經營者及廣大火鍋製作愛好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8. 農村第二產業有哪些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經濟活動中,人們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財富,即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一產業。進入工業社會以後,對第一次產業的產品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活動和製造業活動,成了社會再生產的主要經濟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二產業。

1、農村產業結構是指農村經濟結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及其產業內部產品,在經濟產出等指標上的量的比例和構成。農村產業主要包括大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和林業),農村經濟主體興辦的加工業、采礦業、商業服務業、運輸業,以及與農業生產密切聯系的科技文化產業等非農產業。
2、產業結構是產業經濟學提出來的一個科學概念。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經濟活動中,人們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財富,即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一產業。進入工業社會以後,對第一次產業的產品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活動和製造業活動,成了社會再生產的主要經濟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二產業。到了最近幾十年,隨著社會生產的迅速提高,又出現了為第一次產業和第二次產業服務的商業、運輸業、金融業以及信息、科研等新興產業,並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經濟活動部門,產業經濟學把它稱之為第三次產業。
3、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分工分業的縱深發展,除了農業這個基礎產業之外,農村工業、農村建築業、農村運輸業、農村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部門也在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正因如此,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業已成為關繫到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大問題,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閱讀全文

與池口村發展花椒醬產業的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