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全球海洋產業發展情況

全球海洋產業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3-13 13:10:23

1. 如何分析海洋產業增長要素的分析

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

2. 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海洋生物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種生物活性物質是陸生生物不可比較的。由於海洋生物含有人類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從而提高了人體內的天然氧化系統。因此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促進細胞代謝、抗癌防癌、保護體內細胞的正常功能、延緩腦的衰老,都有很好的作用。
自20世紀60年代初,海洋生物資源便成為醫葯界關注的新熱點,海洋葯物研發引起了各國關注。進入20世紀90年代,許多沿海國家都加緊開發海洋,把利用海洋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美、日、英、法、俄等國家分別推出包括開發海洋微生物葯物在內的「海洋生物技術計劃」「海洋藍寶石計劃」「海洋生物開發計劃」等,投入巨資發展海洋葯物及海洋生物技術。
2006年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18408億元,增加值8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與上年持平。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14∶42∶44。2006年海洋生物醫葯業總產值94億元,增加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浙江省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佔全國海洋生物醫葯業產值的38.3%,居全國首位。2006年,沿海地區繼續加強對近海漁業資源的保護,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和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全年實現總產值4533億元,增加值1902億元,比上年減少6.1%。
2007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24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達10.11%。我國約有50%以上的大城市,4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聚集在沿海地區。全國涉海就業人員達到3151萬人。
2008年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13241.63億元,同比增長14.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14%。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7840.36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5401.27億元。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5∶46∶49。
中國「十一五」規劃已將海洋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設置立項,並設置了海洋安全環境監測保障技術、海底資源的開發技術、海洋生物技術三大板塊。單獨立項將對國內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發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國內海洋生物產品生產廠家進一步擴大規模。
未來20年,中國將以深海和遠洋捕撈為重點,突破捕撈與養殖的技術瓶頸,加速海洋產業的發展,大幅度提高海洋生產能力,同時從海洋生物中克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未來20年,中國還將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形成新的產業。隨著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中國海洋葯物已由技術積累進入產品開發階段,未來20年將形成一批海洋葯物與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腫瘤、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海洋生物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3. 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

我國海洋開發歷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8408億元,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為8286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4%,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隨著陸地資源逐步緊缺,人類活動進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經濟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近年來的最高點10%;之後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經濟地位得到鞏固。預計後期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21.08%。海洋產業結構方面,第一產業比重不斷縮小,第二產業比重有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產業佔比超過4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加速,第一產業佔比下降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產業佔比維持在5%-6%,第二、三產業佔比則維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為38439億元,同比增長12.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已經相繼提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產業將會有跨越式發展。 海洋經濟產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別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 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內的國內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並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將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首。
盡管增速有所放緩,海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較強勁的發展勢頭。據國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27303億元,同比增長6.94%。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8億元,同比增長2.8%;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11690億元,同比增長5.3%;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14455億元,同比增長8.8%。 海洋產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產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 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於成長階段。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於0.3,低於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里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范圍內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

4. 海洋產業的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現狀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海洋大國,有著18000公里的大陸岸線、14000公里的島嶼岸線,6500多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和近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
據國土資源部統計,「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洋經濟年均增長13.5%,持續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速。2011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4.557萬億元,與「十一五」期初(2006年的2.1592萬億元)相比翻了一番多;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和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9.7%和15.9%;涉海就業人員3420萬人。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有力引擎。
數據顯示,海洋經濟業已成為帶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強有力支撐,特別是進入「十二五」以來,海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海浦東新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江蘇沿海地區、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開發試驗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等沿海區域開發布局的形成,更使海洋經濟的發展如虎添翼,方興未艾。
中國海洋傳統產業不斷提升。海運能力不斷提高,超過億噸的港口20個,貨物吞吐量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海洋油氣生產跨入大國行列,2010年海洋油氣產量首次超過5000萬噸油當量,這相當於一個「海上大慶」;造船能力全面提升,2011年造船工業的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新承接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船舶出口覆蓋全球169個國家和地區;海水工廠化養殖和遠洋漁業捕撈能力顯著提升,海洋水產品加工和出口能力不斷提高。
海洋新興產業快速起步,正在成為「十二五」中國海洋經濟乃至中國經濟轉型的最大看點。目前中國海上風能發電技術進入商業化運行階段,潮流能、波浪能發電技術進入示範運行階段;海水提鉀、溴、鎂技術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以海洋高技術為支撐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20%。2011年,海水利用業增加值近10億元,與「十一五」期初相比翻了一番;海洋可再生能源業增加值近49億元,是「十一五」期初的10倍多。同時郵輪、遊艇、休閑漁業、海洋文化、涉海金融及航運服務業等一批新型服務業態加快發展。
2008年,我國主要海洋產業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實現增加值12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海洋礦業。2008年,我國繼續加強對海砂開採的管理力度,非金屬礦的開採得到有效控制,金屬礦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海洋礦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實現增加值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
——海洋鹽業。2008年,海洋鹽業生產努力克服年初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以及生產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生產經營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增加值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海洋漁業。2008年,各沿海地區控制漁業捕撈強度,大力調整海洋漁業產業結構,海洋漁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2216億元,比上年增加3.3%。山東省海洋漁業增加值佔全國海洋漁業增加值的33.8%,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海洋油氣業。2008年,受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海洋油氣業產值上半年增長較快,下半年增幅回落。全年實現增加值874億元,比上年減少1.1%。
波浪能發電原理示意圖
距離澳大利亞西部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海岸線數千公里遠,隱藏在海波之下,也在監視船隻的視野之外的地方,有三個巨大的浮標很快會開始工作,通過捕獲海洋能來發電。這些橘色的浮標寬11米、高5米,看起來有點像巨大的南瓜。每當海波經過,這些被繩子拴住的浮標就會驅動海底的水力泵,將海洋的運動能轉變成720千瓦的電能,為附近的海軍基地供電。
這些浮標由澳大利亞卡內基波能研究所研製而成,這是人們從海洋捕獲能量的最新嘗試,這些浮標將於今年6月「上崗」運行。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具有開創性的海洋能捕獲計劃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反響,帶動海洋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但該領域的有些資深人士對其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從理論上來說,海洋中蘊含的能量足以滿足全球的電力需求,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污染。另外,與風能或太陽能技術相比,盡管海洋能發電技術要落後十幾年,但其具有獨特的優勢:能量密度高,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是風能的4到30倍;與太陽能相比,海洋能不受天氣的影響,更加穩定可靠。此外,海洋能也擁有地理上的優勢:全球有大約44%的人生活在距離海岸線150公里內。盡管潛在的環境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但許多研究者認為,海洋能是比風能更理想的能量來源。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2年8月,澳大利亞澳洲聯邦科工組織發表報告稱,到2050年,利用海浪發電將能提供11%的澳大利亞全國用電量,可以滿足像墨爾本一樣大小的城市用電需求,可能受益於海浪發電的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州第4大城市珀斯、澳大利亞南部海岸以及東部海岸的一部分地區。不過,該報告同時也指出,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方面等因素也會影響海浪發電在澳大利亞未來整個能源構成中所佔的比例。
盡管如此,利用海洋能發電這個研究領域一直進展緩慢:迄今為止,所有已經研製出的龐大設備當中,還沒有一台設備在競爭白熱化的能源市場證明自己物有所值。而且,很少有設備在長期遭受海洋惡劣環境的蹂躪後還能存活並發電。盡管在過去10年,10家大公司對海洋能的總投入已高達7.35億美元,但來自潮汐和波浪的海洋能仍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實際上,海洋能一直「身價」昂貴,堪稱地球上最昂貴的一種能源形式。
不過,對於那些希望利用海洋能的人來說,前景比以前更加明朗。在過去幾年,業界已經有幾家大公司收購了捕獲潮汐能(這是最早的捕獲海洋能的方式,潮汐能是指從海水面晝夜間的漲落中獲得的能量。在漲潮或落潮過程中,海水進出水庫帶動發電機發電)來發電的初創公司。另外,今年3月份,加拿大芬迪灣批准了三個潮汐能項目,芬迪灣每日海水潮汐所達高度為16.2米,比世界任何其他水域的潮汐高出了5到10倍,每日有1000億噸海水兩次流入和流出芬迪灣,其水量超過全球所有淡水河的水流總和。潮漲潮落的過程需要6小時13分鍾,發電潛力巨大。
該地區利用潮水發電的嘗試始於上世紀20年代,但由於工程技術方面的困難,施工費用昂貴,灣內航運活動頻繁和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以及私人電力公司的反對等種種原因,大規模開發利用潮水資源發電的計劃迄今尚未能實現,現在,冰川似乎正在慢慢消融。
而海域波浪能針對的則是一種更強大也更捉摸不透的能量來源,目前,該領域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倒退,上個月通過的按比例縮減俄勒岡海岸線附近的波浪能裝置的決定就是例證。據美國可再生能源世界網站報道,2012年8月20日,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同意位於新澤西州的海洋能技術公司在俄勒岡州近海建造一個1.5兆瓦波浪能入網電站,這是美國境內第一家獲批的波浪能電站。2013年春天,該公司開始在俄勒岡州近海部署其波浪能設施— 一種長達100多英尺的計算機浮標,當波浪經過時浮標會上下快速擺動以捕捉能量。
盡管如此,很少有人懷疑,這兩類海洋能最終仍會繁榮昌盛起來。去年,位於倫敦的彭博新能源財經咨詢公司指出,有超過22個潮汐能項目和17個波浪能項目有望在2020年之前安裝成功,這些項目都能提供超過1兆瓦的電能,足以為250個家庭供電。
能源專家希望有一天,海洋能會為沿岸城市提供大量可靠且沒有碳排放的能量。歐洲海洋能中心的執行主管尼爾·柯爾默德表示:「研究顯示,這比人們最初設想得要更加困難,但我們能做到。」歐洲海洋能中心是位於英國奧克尼島上的波浪能和潮汐能設備的主要測試機構。他說:「我們已經證明,我們能夠利用不斷運動的海水發電,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潮汐能:需要更多金錢投入
斯特蘭福德灣是英國北愛爾蘭地區最大的城市貝爾法斯特東南部一個小小的水灣,一天兩次,大約有3.5億升潮水流經一條狹窄的海峽,流進斯特蘭福德灣,隨後又回到海洋中。海灣中有一座高塔,其基座被牢牢地固定在海底,基座上有一對16米長的螺旋槳(推進器)。海水流經高塔產生的力量與風以555千米/小時行進產生的力量相當,會推動螺旋槳以15次/分的速度告訴旋轉,產生的電能高達1.2兆瓦。
其實,除了傳統的螺旋槳,潮汐能公司也嘗試過一些奇妙的裝置,比如螺絲錘、水上飛機和水下風箏等來發電。然而,在效率方面,斯特蘭福德灣使用的設備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台設備由英國布里斯托爾洋流渦輪機公司研製而成,該公司的數據表明,迄今為止,整個潮汐能工業提供的電力,有90%由這一設計產生。
斯特蘭福德灣潮汐能發電項目的高效吸引了工業巨頭—德國慕尼黑市西門子公司的興趣,並於2012年接管了該公司。洋流渦輪機公司目前打算於2016年前,在威爾士的海岸線上鋪設5台2兆瓦的設備陣列,目前,他們正在為首批設備的上馬做准備,每台設備的成本約為1500萬美元。該公司的主席凱·科爾摩爾表示,他們除了增加這台機器的尺寸,也增加了第三片扇葉,這一方面可以減少振動,並使機器更經久耐用。
位於美國波特蘭緬因州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弗·索爾表示,盡管像西門子這樣的大公司正在進入這個產業,但整個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吸引足夠多的資金來製造高效耐用的設備模型。索爾的公司已經研發出了一款獨特的設備,並將其鋪設在緬因州的海岸線附近,這台設備看起來有點像一台聯合收割機不斷旋轉的葉片。該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第二代設備,最早將於2015年完成鋪設工作。
盡管這個領域取得的進步非常大,但人們的疑慮並沒有因此而削減,科爾摩爾說:「我認為有些風險投資公司已經對我們不抱太大希望,但這本身就不是一個能快速賺錢的行業。」
波浪能:經久耐用的機器是「重頭戲」
波浪中蘊含有巨大的能源潛力,但波浪能產業面臨著與潮汐能完全不同的挑戰,那就是:研製出能穩定可靠地提取這種能量並能在海洋的惡劣環境下持續運轉的機器。許多公司已經設計出了各種類型的機器,從自由擺動葉到能將船隻的搖擺轉變成圓周運動從而驅動船上發電機的回轉儀設備等,不一而足。
每款設備都有自己的優勢,但卡內基波能研究所鋪設在澳大利亞的浮標則從水上轉移到了水下,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逃脫海洋表面波浪狂暴的撞擊;另外,也避開設備是否好看、是否符合美學原則等方面的爭論,而風力發電廠就面臨著這樣的爭論。
隨著波浪攜帶者浮標上下游動,海床上的水泵會通過一個密閉的圓環讓液體循環,這個延伸起來大約有3千米長的圓環與海岸上的發電設備緊密相聯。整套設備操作起來像風笛:不斷積累壓力,隨後再緩慢地將壓力釋放出來從而持續不斷地發電。同樣的設備總共有三套,每套設備的發電量都可達到240千瓦。卡內基波能研究所曾於2011年在相同海域對舊型號機器進行測試,其發電量只有新型號的1/3。該公司首席運營官格雷格·艾倫透露,第一款商用型號最早將於2018年面世。
位於英國愛丁堡的海蛇波浪能發電公司則採用了另外一種不同的方法。該公司讓5個漂浮於海面的浮標相互連接,這些浮標會隨著波浪像蛇一樣上下浮動。每個浮標都獨立運動,而且,位於每個節點的液壓泵都能使用波浪的運動來將液體輸送到船上的發電機來發電。
海蛇波浪能發電公司目前正在奧尼克島上測試一套750千瓦的設備。而且,該公司也與蘇格蘭電力可再生能源公司合作,為液壓泵添加能降低內部磨損和撕裂的新元件。另外,該公司還在研究演算法,希望藉此能讓該設備獨立調整其16個水壓泵並使發電量達到最大。
雖然對波浪能的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其吸引的商業投資仍然乏善可陳,彭博新能源財經咨詢公司的主編安格斯·麥克羅恩指出,主要原因在於,就是沒有一套設備能在抵禦惡劣海洋環境的同時穩定供電。
環保和經濟效益將取得雙贏
除了受到資金和技術的制約外,海洋能工業的發展還受到眾多監管部門的制約,主要集中在對魚類的保護方面,這些人擔心風力渦輪機周圍鳥類大批死亡的慘劇可能會在海洋上再次上演,因此,制訂了一些嚴苛的規定,比如,在進行海上測試前,海洋流渦輪機公司必須在其渦輪機上放置海豹檢測設備,一旦海豹靠近渦輪機(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該檢測設備就會按下緊急關閉按鈕。另外,對愛爾蘭OpenHydro公司設計的位於海床上的渦輪機會將虎鯨變成鯨魚壽司的擔憂幾乎扼殺了在皮吉特海峽(美國華盛頓州西北部太平洋一狹窄而形狀不規則的海灣)對這一設備進行測試的提議。
美國緬因州立大學的魚類生物學家蓋爾·茲德爾維斯基表示,她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公司安裝的潮汐電機組附近只能得到魚類活動的有限數據。她說,魚類很可能會主動避讓渦輪機,但她對一件事情很好奇:當在這組渦輪機組附近再鋪設一台機組會發生什麼情況?她的研究小組仍在收集基礎數據,目的是改善其研究模型並弄清楚潛在影響,需要進行多少實地調查工作。
其他人則在實驗室忙得熱火朝天。美國能源部下屬實驗室的生物學家們進行了一些測試實驗,他們讓魚兒通過渦輪機並將魚兒置於與將能源傳到岸上的電纜周圍類似的電磁場中進行觀察。最終得到的數據顯示,這兩項研究結果都表明,魚類並沒有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以在皮吉特海峽生活的虎鯨為例,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能源部門的研究人員對最壞的一種可能性進行了研究分析:假如一頭好奇的虎鯨不小心把頭夾在其中一台渦輪機中了,結果會怎樣?
這兩個研究團隊對多種不同的橡膠材料(主要用於模擬虎鯨的皮膚)進行了測試,並製作出了一個模型,以便了解渦輪機的葉片對虎鯨可能會造成的潛在傷害。去年,有一台死的鯨魚被沖到了位於西雅圖附近的海岸線上,科學家利用計算機,對這頭鯨魚的頭蓋骨進行了電腦斷層掃描,希望能找出鯨魚的脂肪和皮膚的薄弱點,並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進他們的模型。他們也提取了一些鯨魚的皮膚,在實驗室對其強度進行了測試。
研究結果已於今年1月發布。該研究的領導者、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海洋生物學家安德魯·考平表示,結果表明,如果一頭虎鯨迎頭撞上渦輪機的一片扇葉,那麼,它很可能只會受到一點小擦傷。考平說:「當鯨魚撞上船隻,只有額骨斷裂才有導致它死亡,而虎鯨撞上扇葉產生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讓這種事情發生。」基於此,今年3月20日,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批准了該小組在皮吉特海峽進行渦輪機測試的申請。
考平也正領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收集和整合所有與潮汐能和波浪能發展有關的環境研究,目的在於找出最有可能產生的影響,然後集中精力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份報告已於2013年1月發表,其要點專注於以下3個領域:動物的相互作用、渦輪機噪音以及從海洋系統提取能量和降低海水流動速度產生的影響。該研究團隊報告稱,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相關產業的發展會對海洋生物或海水流動產生重大影響,但大型設備的影響目前還難以預測。
這三個領域中,噪音問題相對來說更難解決。研究者已經對單台設備進行了精細測量,結果發現,在被困於設備之內24小時後,魚類除了受到一些皮外傷外,似乎可以忍受這台機器產生的噪音,但成套設備可能會產生的長期而廣泛的影響難以預測。適度的噪音或許有助於驅使動物遠離機器,但如果噪音太大,將對鯨魚以及其他依靠聲音通訊的動物造成影響。考平說:「這些項目中,很多項目或者說所有項目都需要很好地監控,海洋是所有人的後院,因此,在涉及海洋的研究中,我們多麼小心都不為過。」
開發者、研究者和環保主義者都認可的一點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需要在海上布置更多機器。彭博新能源財經咨詢公司的主編麥克羅恩認為,由於缺乏商業利益以及一些項目的終止,波浪能可能無法在他們的下一次評估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他也相信,相關產業必將在經濟效應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獲得雙豐收。
該領域目前的一個熱點是加拿大的芬迪灣,此處很快將有三個項目上馬,包括安裝一套能發電4兆瓦的設備,其中兩台設備來自OpenHydro公司,到2015年,這些設備將能為1000戶家庭供電。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該公司希望對設備進行增加和升級,最終能發電300兆瓦。盡管這僅僅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燃煤發電廠的發電量,但對於海洋能工業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
麥克羅恩說:「最終,海洋能工業將起飛甚至騰飛,海洋中的能量不可勝數。」(劉霞)

5. 怎樣認識和理解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

1.海洋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我國海域遼闊,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海洋資源種類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可再生能源、濱海旅遊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魚類3000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濱海旅遊景點1500多處;深水岸線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處;灘塗面積380萬公頃,水深0~15米的淺海面積12.4萬平方公里。此外,在國際海底區域我國還擁有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

2.海洋經濟發展的社會條件日趨完善。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把海洋資源開發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振興經濟的重大措施,對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海洋管理和海洋事業的投入逐步加大。為規范海洋開發活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國家先後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全民海洋意識日益增強。沿海一些地區邁出了建設海洋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步伐。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3.海洋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近20年來,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對海洋產業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為海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九五"期間,沿海地區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累計達到1.7萬億元,比"八五"時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16.2%,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據統計,2000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2297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6%,占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內生產總值的4.2%。海水養殖、海洋油氣、濱海旅遊、海洋醫葯、海水利用等新興海洋產業發展迅速,有力地帶動了海洋經濟的發展。我國海洋漁業和鹽業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業世界第三,商船擁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數量及貨物吞吐能力、濱海旅遊業收入居世界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海洋經濟發展缺乏宏觀指導、協調和規劃,海洋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海洋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海洋產業仍處於粗放型發展階段,海洋科技總體水平較低,一些新興海洋產業尚未形成規模;部分海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近海漁業資源破壞嚴重,一些海洋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部分海域和海島開發秩序混亂、用海矛盾突出;海洋調查勘探程度低,可開發的重要資源底數不清;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相對落後。

6. 世界海洋環境的發展現狀是什麼樣的

海洋是各種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各大洲進行往來的天然通道,蘊藏有石油、天然氣、海洋礦物等人類進行生產生活所需的大量資源。然而,人類對海洋的無限開

7.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海洋產業最發達

一、日本首都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東京市的GDP為7848億美元。

二、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紐約市的GDP為4070億美元。

三、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倫敦市的GDP為2847億美元。

四、漢城是韓國的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漢城共有25個區, 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漢城是一座巨大的國際化都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漢城市的GDP為1980億美元。

五、洛杉磯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著名的矽谷就坐落這里。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 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洛杉磯市的GDP為1960億美元。

六、日本大阪府的首府大阪市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它位於本州西南,面臨大阪灣,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阪神(神戶)工業地帶,周圍大約有30衛星城市,如東大阪、大阪吹田等,以及高科技企業集中的大阪經濟園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大阪市的GDP為1910億美元。

七、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 1103平方公里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約68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 300人。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香港市的GDP為1640億美元。

八、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面積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90),其中黑人約佔40%。大市區由庫克等6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衛星城鎮以及印第安納州西北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061.6平方公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48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國近20%的人口。2004年度芝加哥市的GDP為1460億美元。

九、多倫多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會,有人口430多萬,面積632平方公里。作為加拿大經濟中心的多倫多是加第一大城市,位於加拿大心臟地區,接近美國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如底特律、匹茲堡和芝加哥等。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在多倫多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加拿大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設在此地。其高科技產品佔全國的60%。加拿大有名的大銀行總部,如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等全部匯集於此,90%的外國銀行駐加分支機構設在多倫多,按交易額計算,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多倫多市的GDP為1419億美元。

十、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積平原上,海拔2240米。30多年來,市區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一個大都市區,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個城鎮,面積約2018平方公里。墨西哥城的人口為2000萬(含衛星城),居世界之首,增長速度也在世界大城市中占第一位。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生產總值佔全國的48%。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墨西哥城市的GDP為1250億美元。

8.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國務院《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後,我國沿海地區立足區位、海洋資源和科技優勢,相繼制定了符合各地區特點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紛紛提出了大力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及發展目標。如遼寧省、山東省分別要建設「海上遼寧」「海上山東」,浙江省和廣東省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等等。可以說,目前我國的海洋經濟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據初步核算,「十五」期間,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由2001年的9302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8026億元,年均增長速度13.6%,高出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4.2個百分點,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8%。200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再創新高,達2095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10,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18.2%。同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有力地拉動了沿海地區就業的持續增長,2005年我國涉海就業人員2780萬人,比2001年增加了約670萬個就業崗位。因此,總體來說,我國海洋經濟逐漸顯現出增長快速、貢獻突出、輻射力強、新增就業潛力大等特點。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海洋產業發展缺乏宏觀指導、協調和規劃,海洋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不夠完善;二是海洋總體開發不足與局部開發過度矛盾突出,近岸海域開發過度、資源環境損害嚴重,而大片管轄海域開發還遠遠不足;三是傳統海洋產業增長方式粗放,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海洋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產業趨同現象嚴重等。

9.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海洋產業最發達

日本 二、美國 三、英國

10.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

閱讀全文

與全球海洋產業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