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主導產業的選擇過程及其發展對策

主導產業的選擇過程及其發展對策

發布時間:2021-03-13 15:24:26

A. 現階段如何選擇主導產業

21世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能否正確選擇這一階級的主導產業,將成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這些產業不僅符合選擇標准,而且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適合我國產業技術狀況的特殊要求。 【關鍵詞】 產業 主導產業 主導部門 產業結構 產業政策 根據人們目前對主導產業的認識,一般認為主導產業或主導部門是指在一國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強的技術進步能力,對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性作用,代表了產業結構的演變方向或趨勢的產業(或部門)。這類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特殊作用。如果一國能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正確選擇主導產業,加以重點扶植、優先發展,將會極大地促進該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於人均收入、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存在著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順序,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主導產業。所選擇的主導產業只有與該國經濟發展階段相吻合,其積極效應才能得以發揮。21世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按照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屆時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將達800~1000美元(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從低水平轉向中等水平。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在這種轉變過程中,產業結構變化幅度最大,出現各種結構偏差的可能性較大,因而各國發展速度的差異也較大。因此,正確地選擇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的關鍵。 一、21世紀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制約因素 選擇主導產業部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一國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條件是社會經濟系統的狀態是既定的。也就是說一國只能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現實地選擇某個階段的主導產業部門。我國選擇21世紀的主導產業部門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因素的制約: 1.需求約束。需求約束主要是我國過去幾十年中長期的積累率過高形成的需求結構偏差。與其它國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時需求結構相比較,我國2008年需求結構有較大偏差,主要是居民消費中食品消費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費(消費性製品和消費性服務)過小。世界銀行的預測認為,到2008年中國家庭消費中食品支出所佔比重為44%~49%,我國在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時不應忽視這一重要差別。 2。供給約束。我國供給方面的主要約束是能源基礎原材料和基礎設施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正花大氣力發展基礎產業,但從可運用資源(主要是資金)與未來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來看,無論90年代怎樣提高投資比例,基礎產業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緩解。到2008年,與其他國家相同發展水平人均能源佔有量相比,我國人均能源佔有量相當低,原材料產品供給不足問題也很突出。 3.就業約束。我國就業約束主要在於勞動力供給量大,從而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根據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到本世紀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比世界所有發達國家年齡人口之和還要多2000萬。另外,農村勞動力迅速向非農業產業轉移,進一步增大了就業壓力。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在選擇主導產業時不得不把安置勞動力就業問題擺到重要位置上。 4.科技、教育水平約束。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不斷沖擊著各國已有的產業結構,它對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影響的主要方面是鋼鐵、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衰落,而電子計算機、宇航、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時,也應當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同時還應看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全面發展新興產業應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而且發展不平衡,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我國科技發展又受到國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約。據統計,在我國目前全部就業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只佔1%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現期水平。 以上情況說明,到2008年,我國不可能發生以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及其相關產業佔主導地位的變化。當然,我國也具有開發某些高技術的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某些新興產業,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當代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單純將高技術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就勢必造成我國工業體系中新、舊結構斷層和技術斷層,破壞經濟的正常發展。總之,我國科技、教育水平的狀況決定了我國主導產業群不可能完全高技術化,而必然是一種多層次的格局。 二、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標准 借鑒國外主導產業選擇的經驗,同時充分考慮我國的各種制約因素,我國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應主要依據以下幾條標准: 1.需求潛力大。主導產業的產品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較大量、長期、穩定的需求。當然首先是針對國內市場。市場需求是所選擇的主導產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拉動,主導產業很快就會衰落。 2.技術進步快且適用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作用,所選擇的主導部門應當能夠集中地體現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我國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約,整個產業技術水平還很低,不能過分追求高技術。我國技術與經濟發展本來就有多層次的特點,技術進步也具有不同層次的內涵,並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國選擇主導產業,必須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多層次性和協調性,選擇具有啟動關聯作用的「適用技術 」。 3.部門帶動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它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它應具有較大的前、後向聯系和影響,通過這種關聯產生對一系列部門的帶動與推進作用,並使這些部門派生出對其它部門的進一步促進作用,從而產生經濟發展中的連鎖反應和加速效應。 4.就業效果好。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相對過剩,這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我們選擇的主導產業應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樣可以既緩解就業壓力,又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比較利益優勢。 5.有進口替代或出口創匯能力。雖然我國主導產業應以國內市場作為主體市場,但在開放條件下,還必須具有國際競爭意識,重視國際貿易的作用。主導產業應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有外向發展潛力,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從而既增加有效供給時間,又可為國家換取外匯。在選擇主導產業時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一定技術基礎,但產品長期大量依賴進口的產業加以重點扶植,盡快實現產品的進口替代,並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闖出一條「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道路。 三、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的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不僅因為這些產業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選擇標准,而且它們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使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術得以協調和銜接,符合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多層次的特點。具體來說: (一)食品工業 1.有巨大的需求潛力。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到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比重仍占第一位。僅國內需求就可構成一個巨大、長期、穩定的市場。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已是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的大行業,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2.促進傳統產業技術進步。食品工業是典型傳統產業,屬低等技術水平的產業。將食品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扶持,通過技術更新改造和吸收引進先進技術,不僅可以加速食品工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易於滲透擴散到其它傳統產業,因而可以推動整個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低層次技術的提高。 3.可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食品工業的發展首先可以帶動為其提供原料的農業的發展。隨著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檔次的提高,對食品製造機械、食用色素、添加劑、酶制劑、營養強化劑、保鮮、貯存設備、各種食品包裝材料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可以帶動輕工機械、化工、造紙、玻璃、塑料、金屬製品等產業的發展。 4.可安置大量勞動力就業。食品工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安置新增勞動力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要場所。另外,食品工業要求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符合我國勞動力素質低的特點,可吸收大量文化層次低的勞動力。 5.具有優越的出口創匯條件。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主要農作物產量均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我國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特有、稀有物產,是許多國家無可比擬的,這就為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我國食品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許多名揚四海的傳統產品,另外我國勞動力豐富,產品成本低,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參於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 (二)汽車工業 1.需求量大,供不應求。只要限制進口整車,我國國內汽車需求大大超過供給。從長遠看,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都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著眼於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和社會運轉節奏加快,轎車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我國轎車市場已由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我們再也不能依靠大量進口轎車來滿足這種需求,加速發展我國自己的轎車工業勢在必行。 2.技術進步快且有利於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雖然目前汽車工業在西方國家已淪為「夕陽產業」,但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不能跨越這一階段。而且它們屬中等技術水平的產業,高新技術比較容易被它們吸收利用,它們的先進技術又較容易傳遞、滲透到傳統產業,易被傳統產業消化和接受。因此它們可以成為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過渡的中介技術,彌合高、低技術之間的斷層,確保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 3.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強。汽車工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在國民經濟諸部門中,汽車工業屬於帶動面大,波及范圍廣的產業之一。可以帶動鋼鐵、石油、橡膠、玻璃、電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業的發展。 4.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汽車工業可提供較多的勞動就業機會。由於汽車的使用面廣、流動性大,其吸收間接就業人員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不能比擬的。 5.有能力實現「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目標。我國汽車一直屬於大宗進口商品之一,在過去30年中,中國花在進口汽車上的資金達260億元,相當於30年投給整個汽車工業資金的4.3倍。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具有一定的物資技術基礎,具備了實現進口替代的能力。在擋住進口車的基礎上,我國汽車行業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汽車出口創匯逐年遞增,另外西方發達國家現已轉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工業正逐步走向衰落,這為我國汽車業打進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並盡可能多地佔領這一市場。 (三)建築業 1.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建築業有長期不衰的穩定的市場。我國長期形成的需求結構的偏差,造成了建築業的低收入彈性。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一狀況將根本扭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生產用房和公共設施不斷增加,第三產業也將發展起來,將產生對各種樓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高級現代設施的建設任務,看來有可能使建築業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業部門。 2.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建築業也屬於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它和汽車工業一樣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 3.與其它產業聯系廣泛。建築業的相關產業也是極廣的,我國建築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築材料共近80大類,2000個品種,3萬多個規格。它可帶動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部門,而室內裝修、傢俱陳設等也是它的「前瞻」產業。 4.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築業屬勞動密集型和非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發展這樣的部門投資少而就業量大。從而可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避開資金短缺的劣勢。 5.具有打入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國建築業人力資源雄厚、工人工資低、吃苦耐勞,並有獨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打入國際市場是一個有優勢的產業。建築業打入國際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而且可以帶動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 (四)電子工業 1.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電子工業是個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我國電子工業已有10多個大門類,主要品種有1500多種。電子技術和電子產品與技術裝備,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社會需求面廣、量大,而且符合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從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2.體現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子工業是高技術產業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最活躍的新興產業,凝結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所有的部門提供現代的生產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響現代工業的發展。 3.部門帶動作用強。電子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機械工業提供各種大型、重型加工設備和進行超微、超細、超薄加工的精密設備,而且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品種繁多、型號復雜的材料。因此,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很多部門的較大發展。 4.相對就業效果好。電子工業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的就業效果不如前三個產業,但它涉及面廣,在新興產業中是吸收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可安置大量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就業。而且許多行業對就業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並不高,就我國的科技教育水平來說,是不難達到的。 5.有實現進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創匯潛力。我國電子工業進口依賴度也很大,不僅成套設備大量進口,而且國產產品的關鍵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進口。目前我國已採取措施,有計劃地組織國產化以替代進口,通過採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實現進口替代的。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增長也很快而且潛力很大。雖然近幾年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如果加以重點扶植,出口額和出口品種都將大幅度增長。

B. 什麼是主導產業其形成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主導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在區域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的產業,它是指那些產值佔有一定比重,採用了先進技術,增長率高,產業關聯度強,對其它產業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有較強帶動作用的產業。主導產業從量的方面看,應是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佔有較大比重或者將來有可能佔有較大比重的產業部門;從質的方面看,應是在整個國民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夠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其較小的發展變化足以帶動其它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變化,從而引起經濟高漲的產業部門。

主導產業形成的條件:
主導產業是具有一定規模,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技術優勢,以技術優勢改變生產函數並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演進有強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它一般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的特徵:第一,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獲得與新技術相關聯的新的生產函數,能夠實現「產業突破」。第二,具有持續的部門增長率,並高於整個經濟增長率。第三,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能廣泛的採取多種手段帶動或啟動其他產業的增長;對其他產業的增長產生廣泛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第四,具有顯著的產業規模和良好的發展潛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導。第五,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不斷轉換。基於主導產業的上述五個特徵,政府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主導產業必須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應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市場潛力大,輸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第四,產業關聯效應強。

C. 主導產業的選擇的方法有哪些

根據人們目前對主導產業的認識,一般認為主導產業或主導部門是指在一國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強的技術進步能力,對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性作用,代表了產業結構的演變方向或趨勢的產業(或部門)。這類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特殊作用。如果一國能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正確選擇主導產業,加以重點扶植、優先發展,將會極大地促進該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於人均收入、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存在著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順序,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主導產業。所選擇的主導產業只有與該國經濟發展階段相吻合,其積極效應才能得以發揮。21世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按照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屆時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將達800~1000美元(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從低水平轉向中等水平。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在這種轉變過程中,產業結構變化幅度最大,出現各種結構偏差的可能性較大,因而各國發展速度的差異也較大。因此,正確地選擇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的關鍵。 一、21世紀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制約因素 選擇主導產業部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一國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條件是社會經濟系統的狀態是既定的。也就是說一國只能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現實地選擇某個階段的主導產業部門。我國選擇21世紀的主導產業部門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因素的制約: 1.需求約束。需求約束主要是我國過去幾十年中長期的積累率過高形成的需求結構偏差。與其它國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時需求結構相比較,我國2008年需求結構有較大偏差,主要是居民消費中食品消費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費(消費性製品和消費性服務)過小。世界銀行的預測認為,到2008年中國家庭消費中食品支出所佔比重為44%~49%,我國在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時不應忽視這一重要差別。 2。供給約束。我國供給方面的主要約束是能源基礎原材料和基礎設施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正花大氣力發展基礎產業,但從可運用資源(主要是資金)與未來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來看,無論90年代怎樣提高投資比例,基礎產業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緩解。到2008年,與其他國家相同發展水平人均能源佔有量相比,我國人均能源佔有量相當低,原材料產品供給不足問題也很突出。 3.就業約束。我國就業約束主要在於勞動力供給量大,從而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根據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到本世紀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比世界所有發達國家年齡人口之和還要多2000萬。另外,農村勞動力迅速向非農業產業轉移,進一步增大了就業壓力。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在選擇主導產業時不得不把安置勞動力就業問題擺到重要位置上。 4.科技、教育水平約束。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不斷沖擊著各國已有的產業結構,它對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影響的主要方面是鋼鐵、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衰落,而電子計算機、宇航、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時,也應當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同時還應看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全面發展新興產業應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而且發展不平衡,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我國科技發展又受到國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約。據統計,在我國目前全部就業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只佔1%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現期水平。 以上情況說明,到2008年,我國不可能發生以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及其相關產業佔主導地位的變化。當然,我國也具有開發某些高技術的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某些新興產業,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當代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單純將高技術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就勢必造成我國工業體系中新、舊結構斷層和技術斷層,破壞經濟的正常發展。總之,我國科技、教育水平的狀況決定了我國主導產業群不可能完全高技術化,而必然是一種多層次的格局。 二、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標准 借鑒國外主導產業選擇的經驗,同時充分考慮我國的各種制約因素,我國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應主要依據以下幾條標准: 1.需求潛力大。主導產業的產品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較大量、長期、穩定的需求。當然首先是針對國內市場。市場需求是所選擇的主導產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拉動,主導產業很快就會衰落。 2.技術進步快且適用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作用,所選擇的主導部門應當能夠集中地體現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我國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約,整個產業技術水平還很低,不能過分追求高技術。我國技術與經濟發展本來就有多層次的特點,技術進步也具有不同層次的內涵,並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國選擇主導產業,必須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多層次性和協調性,選擇具有啟動關聯作用的「適用技術 」。 3.部門帶動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它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它應具有較大的前、後向聯系和影響,通過這種關聯產生對一系列部門的帶動與推進作用,並使這些部門派生出對其它部門的進一步促進作用,從而產生經濟發展中的連鎖反應和加速效應。 4.就業效果好。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相對過剩,這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我們選擇的主導產業應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樣可以既緩解就業壓力,又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比較利益優勢。 5.有進口替代或出口創匯能力。雖然我國主導產業應以國內市場作為主體市場,但在開放條件下,還必須具有國際競爭意識,重視國際貿易的作用。主導產業應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有外向發展潛力,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從而既增加有效供給時間,又可為國家換取外匯。在選擇主導產業時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一定技術基礎,但產品長期大量依賴進口的產業加以重點扶植,盡快實現產品的進口替代,並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闖出一條「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道路。 三、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的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不僅因為這些產業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選擇標准,而且它們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使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術得以協調和銜接,符合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多層次的特點。具體來說: (一)食品工業 1.有巨大的需求潛力。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到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比重仍占第一位。僅國內需求就可構成一個巨大、長期、穩定的市場。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已是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的大行業,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2.促進傳統產業技術進步。食品工業是典型傳統產業,屬低等技術水平的產業。將食品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扶持,通過技術更新改造和吸收引進先進技術,不僅可以加速食品工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易於滲透擴散到其它傳統產業,因而可以推動整個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低層次技術的提高。 3.可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食品工業的發展首先可以帶動為其提供原料的農業的發展。隨著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檔次的提高,對食品製造機械、食用色素、添加劑、酶制劑、營養強化劑、保鮮、貯存設備、各種食品包裝材料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可以帶動輕工機械、化工、造紙、玻璃、塑料、金屬製品等產業的發展。 4.可安置大量勞動力就業。食品工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安置新增勞動力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要場所。另外,食品工業要求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符合我國勞動力素質低的特點,可吸收大量文化層次低的勞動力。 5.具有優越的出口創匯條件。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主要農作物產量均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我國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特有、稀有物產,是許多國家無可比擬的,這就為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我國食品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許多名揚四海的傳統產品,另外我國勞動力豐富,產品成本低,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參於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 (二)汽車工業 1.需求量大,供不應求。只要限制進口整車,我國國內汽車需求大大超過供給。從長遠看,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都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著眼於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和社會運轉節奏加快,轎車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我國轎車市場已由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我們再也不能依靠大量進口轎車來滿足這種需求,加速發展我國自己的轎車工業勢在必行。 2.技術進步快且有利於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雖然目前汽車工業在西方國家已淪為「夕陽產業」,但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不能跨越這一階段。而且它們屬中等技術水平的產業,高新技術比較容易被它們吸收利用,它們的先進技術又較容易傳遞、滲透到傳統產業,易被傳統產業消化和接受。因此它們可以成為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過渡的中介技術,彌合高、低技術之間的斷層,確保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 3.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強。汽車工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在國民經濟諸部門中,汽車工業屬於帶動面大,波及范圍廣的產業之一。可以帶動鋼鐵、石油、橡膠、玻璃、電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業的發展。 4.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汽車工業可提供較多的勞動就業機會。由於汽車的使用面廣、流動性大,其吸收間接就業人員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不能比擬的。 5.有能力實現「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目標。我國汽車一直屬於大宗進口商品之一,在過去30年中,中國花在進口汽車上的資金達260億元,相當於30年投給整個汽車工業資金的4.3倍。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具有一定的物資技術基礎,具備了實現進口替代的能力。在擋住進口車的基礎上,我國汽車行業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汽車出口創匯逐年遞增,另外西方發達國家現已轉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工業正逐步走向衰落,這為我國汽車業打進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並盡可能多地佔領這一市場。 (三)建築業 1.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建築業有長期不衰的穩定的市場。我國長期形成的需求結構的偏差,造成了建築業的低收入彈性。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一狀況將根本扭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生產用房和公共設施不斷增加,第三產業也將發展起來,將產生對各種樓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高級現代設施的建設任務,看來有可能使建築業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業部門。 2.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建築業也屬於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它和汽車工業一樣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 3.與其它產業聯系廣泛。建築業的相關產業也是極廣的,我國建築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築材料共近80大類,2000個品種,3萬多個規格。它可帶動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部門,而室內裝修、傢俱陳設等也是它的「前瞻」產業。 4.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築業屬勞動密集型和非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發展這樣的部門投資少而就業量大。從而可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避開資金短缺的劣勢。 5.具有打入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國建築業人力資源雄厚、工人工資低、吃苦耐勞,並有獨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打入國際市場是一個有優勢的產業。建築業打入國際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而且可以帶動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 (四)電子工業 1.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電子工業是個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我國電子工業已有10多個大門類,主要品種有1500多種。電子技術和電子產品與技術裝備,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社會需求面廣、量大,而且符合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從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2.體現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子工業是高技術產業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最活躍的新興產業,凝結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所有的部門提供現代的生產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響現代工業的發展。 3.部門帶動作用強。電子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機械工業提供各種大型、重型加工設備和進行超微、超細、超薄加工的精密設備,而且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品種繁多、型號復雜的材料。因此,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很多部門的較大發展。 4.相對就業效果好。電子工業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的就業效果不如前三個產業,但它涉及面廣,在新興產業中是吸收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可安置大量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就業。而且許多行業對就業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並不高,就我國的科技教育水平來說,是不難達到的。 5.有實現進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創匯潛力。我國電子工業進口依賴度也很大,不僅成套設備大量進口,而且國產產品的關鍵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進口。目前我國已採取措施,有計劃地組織國產化以替代進口,通過採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實現進口替代的。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增長也很快而且潛力很大。雖然近幾年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如果加以重點扶植,出口額和出口品種都將大幅度增長。

D. 主導產業如何選擇,如何發揮作用 產業經濟學

基本有兩個要求:
1、有基礎優勢
2、有發展潛力

E. 主導產業確定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主導產業確定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競爭優勢明顯

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主導產業不僅應該具有更強的獲取資源的能力,從而在資源配置中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應該具有更強的價值創造能力,從而不斷將資源轉化為產業競爭力,將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得以發展、壯大。從主導產業發展的過程來看,其壯大是現有產業優勢得以利用並不斷改進、提升並轉變為競爭優勢的過程。主導產業是未來的支柱產業,應該具有預期的產業優勢,主導產業的壯大實質上是支柱產業和產業優勢的動態發展過程:現實的支柱產業是主導產業(即未來支柱產業)發展的基礎,現實的產業優勢是主導產業的優勢(即預期的產業優勢)得以創建、積累的條件。因此,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充分考察備擇產業現有的產業優勢及其發展趨勢,並進一步判斷其是否具有競爭優勢。
(二)、內生增長能力強
主導產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只是其外在表現,而產業的內生增長能力才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以必須選擇內生能力強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邁克爾・波特(2003)從生產要素的角度闡述了內生能力對產業競爭優勢重要性的機理。他將生產要素分為基本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兩類。其中,基本生產要素大都是天然稟賦,是既定的條件,高級生產要素是產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來自後天創造。當產業發展面臨選擇性的劣勢時(如土地昂貴、天然資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就必須通過高級生產要素的作用將基本生產要素帶來的劣勢消化,並創造出產業的競爭優勢。這種創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創新力為主體的產業內生能力。

早在羅斯托的主導產業理論中,就提出了創新是產業興衰的主要動力,是產業內生能力的集中體現,是主導產業形成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因為有了創新,主導產業的增長率就會大大超過國民經濟總增長率。創新通過多方面的作用來影響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首先,創新氛圍可以培養勞動者對產業發展相關知識的敏感,尤其是對創造性要求高的產業;其次,不斷創新可以通過完善現有生產要素供給狀態、創造或調節現有生產要素供給等方法來改善生產要素供給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第三,創新可以不斷帶來新的投資領域、提升人們的消費水平,進而影響需求結構;最後,對於產出需求彈性較大的產業,創新可以通過創造新的市場需求而吸引生產要素的流入,從而提高產出的數量並有可能獲取較高的收益;而對於產出需求彈性較小的產業,創新通過需求的相對縮小而引起生產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彈性大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形成了對各種產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場需求是主導產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要條件之一。作為區域主導產業,必須擁有長期而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容量。主導產業的產品應在國內甚至是國際市場具有較大的、長期的需求。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拉動,主導產業很快就會衰落。所以,主導產業選擇必須把「需求的收入彈性最大化」作為一個基本原則,也就是說,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至少要大於1。

產業是一個諸要素相互關聯的系統,產業需求結構的任何一點變動都將觸發到產業系統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費需求結構是需求結構變動的主要方面,它可以通過市場引發投資需求結構以及投資與消費比例的變動。只有把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最高或較高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才能促進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提升,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

(四)、技術先進
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它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獲得了新的生產函數。所以,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作用,所選擇的主導產業應當能夠集中地體現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作為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應能夠較快地吸納先進技術,從而提高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增加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眾所周知,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技術進步的作用,這不僅表現在技術進步能夠改變勞動手段、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生產要素的質量,從而影響它們之間的數量比例,導致資源的重新配置,而且還表現在技術進步能開創出新產品、新產業、新部門,逐步替代或改造傳統產品、傳統產業和傳統部門,最終提升整個產業的素質和區域產業結構的水平。

通過對產業革命史的分析,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主導產業更替的動力來源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每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導致新技術的產業化,並導致該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主導產業。因此,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該自覺地將主導產業選擇與技術進步對接起來。當然,並不是技術最先進的產業就能成為主導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必須要有擴散效應。

(五)、關聯強度高
主導產業所具有的帶動性是主導產業的一個重要性質,而主導產業正是通過與相關產業的關聯來帶動其發展的。所謂產業的關聯,在本質上是社會生產中不同部門之間和不同產業之間的技術結構及產品的需求結構,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結構狀態。而產業的關聯度則是產業之間這種技術結構和產品的需求結構的擴散程度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推動的強度。

區域產業系統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復雜的大系統,不同產業由於產品生產方式和技術復雜程度不同,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程度也就不同,從而對區域經濟的推動力和拉動力有相當大的差別。選擇關聯度高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或推動區域內其他產業的發展。(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鄭江綏

F. 產業經濟學中主導產業的選擇標准有哪些

主導產業的合理選擇,必須遵循以下准則:
(1)關聯效應標准
(2)收入彈性標准
(3)生產率標准——————————————————————————————————————
詳細內容:(1)關聯效應標准
也稱赫希曼基準,所謂產業關聯效果是指各產業之間的相關程度,在產業關聯鏈中必然存在一個與其前向產業和後向產業在投入產出關繫上關聯系數最高的產業,這個產業的發展對其前、後向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將這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有利於帶動其他產業的同時發展。
(2)收入彈性標准
需求收入彈性基準是從需求角度看某產業的變化對人均收入變化的反映度 。需求收入彈性是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產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率之比,反映該產業的產品社會需求隨國民收入的增長而增長的趨勢。在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情況下,以需求收入彈性高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使其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是符合產業結構變化方向的。
衡量某產業的需求變化對人均收入變化的反映度,有兩個指標:即某產業的需求收入彈性值和規模彈性值。
(3)生產率標准
該准則是從供給角度,選擇技術進步快,生產率上升率高的產業為主導產業。一般地說,重化工業比輕工業技術進步要快,而技術、知識密集型工業又比重工業技術進步要快。 人們只要對各產業部門的增長彈性和技術進步速度進行測定,選擇該兩項指標值大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即可。

G. 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主要基準方法

從市場條件來判定,主導產業應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競爭力;從產業之間的帶動作用來判定,主導產業應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從技術創新與進步的角度來判定,應優先發展技術水平高、科技進步速度快,技術進步對產值、利潤貢獻大的產品…… 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通常是先用定性方法對主導產業進行粗選,找出可能潛在的未來的主導產業,然後用定量方法對已經經過粗選的主導產業進行定量化處理與優化選擇,從而達到定性與定量的統一。

H. 主導產業選擇的四個標准

1、產業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進步空間,有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2、有很強的產業專帶動效果,能夠屬對其他產業提供需求和供給,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3、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能夠不斷的推進技術創新,完成科技革命的重任;
4、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域優勢。

I. 什麼是主導產業選擇政策

主導產業的選擇、培育是實施產業政策的一大戰略目標。主導產業往往被譽為經濟發展的起爆劑和驅動輪,由此受到經濟學家的青睞。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以主導產業作為核心,以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這是人們在總結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產業經濟發展軌跡後得出的共識。
目前,高新技術正處在取得突破的前夜,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必將帶來生產力的飛躍。利用高新技術迎得生產力的解放,獲取後發性優勢,這是發展中國家躍身於發達國家行列的一次良機。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既有著集中力量開發高新技術的緊迫感,又面臨著加速對傳統產業改造的艱巨任務。為此,我們應根據我國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一般性規律,確立我國主導產業的選擇順序。通過對主導產業的正確選擇、重點扶植、加速培育來匡正我國產業結構的偏差,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進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全面高漲。

閱讀全文

與主導產業的選擇過程及其發展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