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藝術管理和文化產業管理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文化藝術管理在年前被稱為文化管理,其研究內容包括:「當代中國文藝體制改革研究、文化法制建設研究、文化市場研究、文化經濟政策和文化產業研究、文化藝術信息化建設研究、社會文化建設研究、文化人才管理與開發研究、中國圖書館建設研究、外國演出、展覽市場研究、網路文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十個部分。
全國藝術科學「十一五」規劃2007年度課題指南中對文化管理進行了拓展和重新界定,文化管理演進成文化藝術管理,其研究內容包括:「文化理論學科體系研究;我國文化藝術產業、文化藝術市場與文化經濟政策研究;我國文化安全及其政策法規研究;公共文化藝術服務體系研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文化藝術信息化建設研究;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新研究;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標准體系研究;公共文化機構評估系統和績效考評機制研究;網路文化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文化娛樂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音像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文化藝術產品出口政策研究;國際傳媒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外國藝術法規譯介與研究」十五個部分。
文化產業管理: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致可分為六類:(一)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資源學、文化傳播學、美學、藝術基礎、宗教文化、中外文學藝術、中國傳統藝術、應用民俗學等;(二)一般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文化產業學、管理學、文化經濟學、文化投資學、文化貿易學、文化產業管理等;(三)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傳媒經營管理等;(四)政策法規類課程,如經濟法學、文化法規學、知識產權與文化產業、中外文化體制與產業政策比較、文化法規案例分析等;(五)語言類課程,如專業外語、西方文化原著選講等;(六)信息技術應用與管理類課程,如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網路設計與管理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既能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能在宣傳文化系統、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產業各個行業(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旅遊、藝術演出、文化貿易與投資、文博事業等)的綜合管理層中,從事相關的實際工作,也能到海關、銀行等部門從事國際文化貿易管理及文化投資咨詢等工作。
㈡ 文化藝術培訓屬於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的哪個行業
國民經濟行業。
文化藝術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分別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有關概念和原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檢索目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調整說明。
附錄(包括2002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序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新舊結構對照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新舊類目對照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國際標准產業分類》對照表等五個附錄)。
新國家標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適用於在統計、計劃、財政、稅收、工商等國家宏觀管理中,對經濟活動的分類,並用於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
該標准採用線分類法和分層次編碼方法,將國民經濟行業劃分為門類、大類、中類和小類四級。代碼由一位拉丁字母和四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門類代碼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依次代表不同門類;大類代碼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打破門類界限,從01開始按順序編碼。
㈢ 企業教育培訓是文化產業嗎
大部分企業培訓公司營業執照是咨詢業的設置,其實還真屬於咨詢行業,屬於幫客戶公司解決員工各種問題,提高公司團隊活力之類
㈣ 藝術培訓行業該去哪兒
一、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市場規模
截至2013年底,我國藝術培訓行業的產值已達330億元的規模,並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未來五至十年,藝術教育市場將發展到上千億元的規模。2008-2013年中國藝術培訓行業規模情況請見下圖。(數據都是正規有執照登記在案,且稅收後的,所以這個數字離實際的產值還有很大的距離,大家懂的。)
(二)各培訓項目市場規模分析
音樂、舞蹈、美術是藝術培訓行業的主力軍。以2012年市場規模為例,舞蹈培訓市場規模達到79.3億元,佔到了中國藝術培訓行業規模的29%,音樂培訓市場規模達到76.3億元,佔到了中國藝術培訓行業規模的28%,美術培訓市場規模達到74.3億元,佔到了中國藝術培訓行業規模的27.5%。(舞蹈美術音樂的市場份額比重幾乎差不多。但是學音樂投入較大,舞蹈和美術不需要買樂器,相對投入小,所以隨著家庭條件的上升,音樂市場的比重也一定是上升的)
(三)重點城市分析
以2012年為例,北京、上海、成都的藝術培訓市場規模分別以15.4億元,11.6億元和6.9億元位列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的前三甲。緊隨其後的是廣州(6.6億元)、南京(5.8億元)、武漢(5.6億元)和深圳(5.2億元)。(以上數據依然是登記在案的數據)下面是中國藝術培訓行業重點城市分布狀況示意圖。
(四)市場消費者需求特徵分析
1. 藝術培訓項目偏好調查
調查顯示,在眾多藝術培訓項目中,家長最希望孩子接受的是樂器、舞蹈、美術類培訓,分別佔30.59%、26.91%、21.81%,在全部培訓項目中佔到近八成。
2. 藝術培訓機構偏好調查
在眾多繁雜的社會藝術類培訓機構中,少年宮或行業協會開辦的培訓機構是家長們最希望把孩子們送往的培訓機構,佔33.23%;選擇離家近的培訓中心佔24.84%;個人家教式的培訓佔21.74%;著名藝術家開辦或具有知名品牌的培訓機構佔13.35%;其他一般培訓中心佔6.83%。
3. 藝術培訓機構選擇渠道調查
調查顯示,有51.6%的學生家長通過親戚、朋友、同事等熟人介紹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培訓機構或教師,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網路廣告尋找的佔10.50%,通過宣傳活動介紹的佔15.45%,通過傳單廣告DM和其他渠道尋找的佔22.45%。
4. 藝術培訓花費調查
從調查統計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每年花費在一個孩子藝術培訓上的費用2000元以下的佔19.20%,2000-3000元的佔30.43%,3000-5000元的佔29.71%,5000-8000元的佔11.59%,8000元以上的佔9.06%。
(五)中國藝術培訓行業存在的問題
1.培訓機構眾多、產業集中度低
培訓機構眾多。中國藝術培訓市場目前仍處於產業發展的成長期,培訓需求巨大,商機無限,利潤空間十分可觀,所以吸引了眾多的機構和組織投身於市場,推進了培訓行業的發展。但培訓機構的普遍現狀是:數量多、規模小,「大市場,小作坊」的現象突出,大大小小的機構魚龍混雜地在市場里穿梭,因爭奪利潤空間,競爭十分激烈。
產業集中度低。培訓機構眾多、規模偏小,難以迅速佔領市場,反而形成了萬箭齊發、千帆爭先的局面,導致了市場集中度偏低。
2.市場競爭秩序混亂
近幾年來,藝術培訓業發展迅猛,其中藝考類培訓尤為火爆,以幫助學員通過考試為辦學目標的急功近利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學校招生混亂,各校間競爭無序,嚴重有悖文化藝術傳播與培養藝術人才的初衷。眾多機構為了獲取利潤和爭奪生存空間,採取了一系列的惡性競爭手段。如:亂辦班、亂收費、亂宣傳。
3. 培訓質量、人員素質不高
許多培訓學校無任何證照,缺乏監督管理。培訓學校的經營者大多是藝術專業出身,有藝術創業夢想,但是缺乏管理與實戰經營經驗。師資水平層次不齊,以周邊各高等院校的教師為主,含外地老師、自由職業者以及學校尚未畢業的學生。為數眾多的培訓教師沒有相關資質認證,教學水平和成果無法鑒定,教學質量令人懷疑。
4. 品牌弱勢、競爭能力不強
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領軍藝術培訓機構還很少。中國的自主品牌正在逐漸建立,但比較弱勢。藝術培訓行業中還沒有規模達到像新東方、北大青鳥這樣具有較強實力和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的培訓機構。一些沒有品牌或品牌信度不高的中小機構,沒有規范的管理,缺乏研發力量和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沒有能力引進高水平教師,從而極其缺乏競爭力。
二、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發展機會與風險優劣勢研究
(一)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發展優勢分析
1. 政策優勢
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將文化產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一重要部署使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不斷強化,為文化產業大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為藝術培訓行業提供了發展空間。文化藝術培訓業屬於文化產業中「九大產業」之一,它的發展關繫到文化事業的繁榮與文化產業的發展。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教育部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2014年1月底發布的《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高了藝術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意見提出: 2015年開始對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及教育現代化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並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內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可以預見,這一教育政策的實施將為藝術培訓行業贏得一個全新的市場。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經把藝術教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體系中。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朝陽區小學生從一年級起在音樂課上學習樂器,至六年級畢業時,每人至少會彈奏一種樂器。目前,朝陽區158所小學全部實現「班班器樂進課堂」。
據了解,朝陽區自2005年開始推進「班班器樂進課堂」,目前,全區158所小學根據各自師資特點和教學資源,分別選取了適合在小學生中推廣和普及的樂器,包括鋼琴、柳琴、古箏、二胡、長笛、打擊樂等在內共28種。經過8年推廣,很多學校形成了自己的樂器特色,像安慧里小學的豎笛、左家莊二小的手風琴、花家地實驗小學的阮、樓梓庄小學的馬林巴等。朝陽區教研中心小學音樂教研員蔡萍表示,器樂進課堂不僅豐富了音樂課的形式,也為學生開辟了一種學習音樂的渠道,一些不適合唱歌的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
2. 市場優勢
2010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排名世界倒數第一,創造能力排名世界倒數第五。從這個清晰真實的數據中可以得知,我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也是想像力創造力較匱乏的人。右腦屬於形象思維腦,而從小培養打開孩子的右腦智慧,培養孩子的思維悟性、藝術悟性、智慧和智商,這比學習技術更重要。
早在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培訓支出已達1012.85元,以7.4%的比例高居家庭消費支出的第一位。令據中外媒體調查數據表明,中國的兒童教育事業2.3億多的兒童市場基數、2200萬的每年新生數量,是托起有兒童教育市場價值的基礎。兒童教育市場每年蘊藏著1000億元巨大消費。在這個市場中,城市家庭教育占家庭消費的65.5%,56.5%的家庭把孩子教育投資放在首位,城市家庭每個月的兒童教育平均費用為500—800元,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具有無法用數字去評估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
包括二胎的政策放開,都是對未來藝術培訓行業增長市場最直接有利的影響,因為對培訓機構來說,生源是最最重要的。
(二)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發展機會分析
1.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為藝術教育培訓行業注入發展動力
目前政府把擴大內需擺到了未來眾多要解決事務的第一位。國家「擴大內需」的總體思路中,「推動城市居民消費升級,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是重要的思路之一。中國人均GDP已超過2000美元,消費升級將給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行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包括教育服務業在內的服務業順應了現代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的發展趨勢,不斷開辟新的教育消費領域,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無疑會在這場消費升級熱潮中占盡先機。
2. 資本市場的支持
隨著國內的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的逐漸開放,有實力、有發展前途、管理比較規范的藝術培訓機構能夠取得上市機會,通過融資,得到大量的資金,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
3.行業需求前景良好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民眾對於藝術素質教育的意識也逐漸提升,需求結構不斷擴大,需求前景廣闊。藝術培訓既是文化藝術消費,更是文化藝術再生產,不斷推動文化市場發展,為市場發展提供大批高素質生產力。
這一系列的利好消息都釋放出一個信號——藝術培訓市場是一個誘人的蛋糕,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發展行業之一!
(三)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發展風險分析
1.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由於藝術培訓行業發展空間非常大,會吸引新的企業加入,同時現有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採用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技術水平,降低利潤率等競爭辦法,這必將加劇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對行業內所有企業都將造成影響。
2. 政策風險
藝術培訓行業對政策的依賴性很強。針對藝術培訓行業,國家對各個細分藝術培訓行業規定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來鼓勵或者限制行業的發展。不排除將來政府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台,引起市場的波動,從而給藝術培訓行業的經營者帶來的風險。
三、中國藝術培訓行業前景預測
(一)中國藝術培訓市場規模預測
(二)中國藝術培訓市場競爭趨勢分析
藝術教育培訓市場利潤豐厚,而進入的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卻比較低,已被公認為是「朝陽產業」和最具「錢景」的市場之一。就業壓力、傳統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脫節、資格認證制度的實施、辦學政策的放寬等等因素為培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機會。
藝術教育培訓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階段,大機構將出現綜合化、多元化發展,專業教育機構將突出差異化,進行連鎖經營,融資後的教育機構為了擴張,將繼續收購全國地方大型教育機構;小機構為了生存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尋求教育藍海戰略,打造發展初期的核心競爭力。中小機構發展面臨著危機,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學科研力量薄弱,抵禦風險能力低下,在行業「大洗牌」中步履維艱。
在藝術教育培訓市場競爭化的時代,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與品牌化的趨勢成為必然。利用品牌優勢在各個領域進行擴張,不但是教育培訓細分行業的必行之路,也是藝術教育培訓的發展趨勢。藝術教育培訓市場也將如此,通過某個優勢品牌對領域教育資源的整合,進行全國擴張。
未來五至十年,中國教育培訓業的品牌化格局將會形成定局的局面,最終將形成像家電業和IT業,大品牌割據市場的格局,各個大品牌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圈地擴大,將標准化和專業化的運營模式向全國推廣,這也將是中國藝術教育培訓行業的未來發展格局。
(三)藝術培訓市場盈利水平預測
四、 藝術培訓機構戰略規劃建議
通過以上對中國藝術培訓行業的現狀分析和前景預測,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藝術培訓業作為蓬勃發展的一個文化產業行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未來必定大有作為。然而,另一方面,相對於其它已經逐漸走向擴張和整合的培訓領域,藝術培訓行業還顯得落後稚嫩很多,呈現缺少品牌、缺乏規模的特點。如果要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當前我國藝術培訓業現狀的話,「群龍無首」再合適不過,原因在於提起藝術培訓,無論在綜合性培訓企業中,還是在專業培訓機構里,都很難找到一家眾所周知的「領導」型企業。對於藝術培訓領域的眾多機構而言,很多機構面臨管理水平低、發展模式不清晰、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
我們對眾多藝術培訓機構發展的戰略規劃建議是:
1.找准細分市場
中國藝術培訓行業尚處於成長期,對於藝術培訓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無比自由的競爭階段,每個企業都有機會成為行業領導者,樹立行業的標桿;也因為處於成長期,企業很容易被優秀企業吞並,要想在這樣的環境里勝出,每家培訓企業都需要有自己的獨家「武器」,才可確保自己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整個教育培訓市場的需求富有彈性而且呈現高、中、低不同層次,不同的機構都可以在不同的層次生存。很多培訓機構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定位不準,沒有找准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並制定合適的推廣策略。
2. 打造品牌優勢
這個時代,有誰還能忽略品牌的力量,其倒閉之日不遠。
教育培訓市場走過了辦班招生的草莽時期、加盟招商的黑鐵時代、融資擴張的青銅年代,正邁入品牌經營的白銀時期,這一時期,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將決定著誰能成功跨入資本運營與品牌經營共舞的黃金時代。藝術教育培訓市場競爭化的時代,品牌優勢是競爭的一個核心。利用品牌優勢在各個領域進行擴張,不但是教育培訓其他細分行業的必走之路,也是藝術教育培訓的發展趨勢。
3. 吸引優質人才
企業一旦發展到成熟階段,人才資源以及管理能力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如新東方、環球雅思、 巨人教育、學大教育等這一類的教育培訓企業,已經有了成型的商業模式和充足的資金,他們未來的競爭就是執行力的競爭,誰擁有足夠的人才,誰就擁有強大的執行力,誰就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勝出。
從內部管理上說,藝術培訓機構是在做人的生意,關鍵是有什麼樣的團隊,人才對於藝術培訓來說更為重要。隨著藝術培訓行業整合與同業競爭的加劇,人才與管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擁有了優質人才,就擁有了未來。
㈤ 文化傳媒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哪一類
文化創意包含傳媒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創意產業自英國首倡,其後許多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提出相關概念。主要包括版權產業、文化產業、休閑產業、體驗經濟、注意力經濟等概念。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對創意產業的理解分為三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版權型」,以英國為代表的「創意性」,以中、韓為代表的「文化型」。
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態和業態進行了界定,明確提出了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任務,標志著國家已經將文化創意產業放在文化創新的高度進行了整體布局。
㈥ 教育屬於文化行業么|
1、在於學制不同,專科三年,本科一般四年。。
2、畢業頒發的畢業證不同,專科發的專科文憑,本科發的是本科文憑。
學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
學前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從出生到6周歲或7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對3~6周歲或7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
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名最高的專業之一,幾乎是供不應求,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提前下「定單」。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樣的教師,不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和識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銳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兒時期是形成性格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幼師行業緊缺人才,可能很多人想立志成為一名幼師,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卻發現幼師這個專業比較難找,很多學校都沒有開設,其實幼師也稱為學前教育;學前教育不但包含了幼師,所學范圍要比幼師要廣一些。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不一定要去作幼師;還可以去一些親子機構,早教中心發展,另外還可以自主創業。
同時男幼師也是比較稀少的,同時很多幼兒園需要男性來教學,所以男幼師可能會容易找到工作。
㈦ 藝術產業 和文化產業是怎樣界定的
文化產業是生產和銷售與人們精神消費商品相關的產業。包括影視、廣播、音樂、音像製品、動畫、游戲(包括網路游戲、移動平台的游戲、紙質游戲,傳統游戲)、出版、印刷、傳媒、廣告、娛樂、演藝,藝術設計和藝術品、圖片和攝影、經紀代理、會展、體育(具觀賞性)和教育的培訓部分,休閑和主題公園、旅遊等涉及的內容。
文化產業是以創意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徵,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就業並促進城市文化底蘊和居民綜合素質提升的產業。
藝術產業屬於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份,偏向於演繹娛樂。
相關定義引用於齊魯文化產業園網站
㈧ 教育培訓行業是否屬於文化服務業
屬於哦,現在教育行業還是很不錯的
㈨ 1.教育培訓屬於文化類產業么 2.國家對文化產業有什麼相關的優惠政策么請列出文件條例的名稱~~謝謝啦
屬於吧,文化產業相關政策法規
17.3.1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17.3.2 出版管理條例
17.3.3 電影管理條例
17.3.4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17.3.5 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
㈩ 藝術和藝術教育的關系問題
中國美術教育面臨的問題一直是一個難解的謎團。美術教育的傳統一直面臨沖擊,新的美術生活自現代主義藝術在八十年代以來廣泛流行之後就產生了和美術教育之間的斷裂。美術教育和美術評價標準的斷裂也非常明顯。人們在教學中習慣的東西,在學生接受的美術話語和美術展覽和評價的機制中已經變成了一種相當次要的東西。傳統的美術訓練體系曾經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和完全統一的評價標准都已經面臨現實的美術生活的挑戰。
十幾年來,這種困擾一直是美術教育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方面,美術院校入學考試的標准仍然是傳統的,美術學院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傳統的。這種傳統隨著美術學院的「擴招」進一步得到了強化。另一方面,這種傳統東西的市場也在美術的現實中萎縮。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從架上到裝置和行為藝術的轉移和變化已經使得美術界的運行極度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根本難於變成統一的標准。於是,學生在入學考試和學院教學中接觸的一切,在現實的美術生活中僅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屬於一個不大的群落和一種「特殊的」評判標准。而其它大量不同的選擇幾乎是被漏掉了。學生就難免面臨著徹底「脫節」的環境。一方面是他所學習的東西僅僅是現實的美術市場中很小的部分,這樣的市場完全不足以支撐這樣大量的學生就業和美術品的生產。學生在學習中認為是市場的全部和統一的標準的東西其實僅僅是市場里的一個不大、而且正在萎縮的部分。如我們一直在教學中支持的「寫實」繪畫,雖然至今仍然是教學中的主流,但在美術運行中僅僅是在由國家支持的若干展出和評獎的有限的空間中具有某種支配地位。這樣,學生並不可能依靠寫實性繪畫的學習尋找到合適的藝術市場。同時,學生可能發現另外有一個異常復雜而多樣的藝術展出和評審機制存在,一種以架上的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繪畫為中心的市場也存在並活躍著,一個以裝置等新的材料和行為藝術為中心的市場也存在並活躍著。在這里,標准曖昧難明,評價機制靈活多樣,它的流行趨向和價值判斷往往是由一個全球性的前衛藝術的龐大市場所支配的。這里的微妙之處在於如何進行運作難於在學院的教學中得到相應的反應。於是,我們發現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美術學院的學習僅僅是賦予了美術家一個就業的許可證或市場准入證,表明他有在此從業的資格。美術學院的學習僅僅是美術家簡歷的關鍵部分,沒有這個學習的經歷,人們不可能將任意的個人視為藝術家。由於當代藝術的標准已經完全多元化了,「什麼都行」好像就是藝術的標准,人們根本難於劃定藝術家和一個莫名其妙的個人之間的差別。於是,美術學院的資格反而變得格外有價值。上過美術學院,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家區別於騙子和胡思亂想的人的重要的分水嶺,但他的藝術作品卻完全和學院的學習沒有任何聯系。無論是表現方式還是運作方式都和學院完全「脫節」,特別是非架上的裝置和行為藝術很難在學院中找到任何存在的理由和依據。我們面對的情境是具有極大的諷刺性的: 一方面,美術學院的資格對於藝術傢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過去的美術家可以通過自己在統一的美術標准中的表現得到評價,美術學院的資格並不如今天這樣重要,許多文化宮和文化館都可以培養畫家。而今天藝術家只有通過自己上過美術學院才可能證明自己。但另一方面,美術學院的教學對於藝術家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沒有意義。那些教學所傳授的東西對於學生面對的美術生活來說很難有現實意義和價值。這說明美術學院的學習對於藝術家前所未有的重要,又前所未有的次要。這似乎是美術學院的情境的戲劇性之所在。
這種情況的出現乃是一個美術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新的情境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經典的計劃經濟的美術體制中,國家對美術進行了全面的支持和管理,具有統一的審美標准、教學法、展覽安排和批評機制,一切美術的生產要素都由國家加以配置。一個以美術學院為教學單位,各地畫院和美協為「高端」生產單位,以各地文化館、群藝館和文化藝術單位的「美工」等為基層「低端」生產單位和群眾組織的完整的美術生產體系一直運行。但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九十年代的「後新時期」直到新世紀之後的當下。這個傳統的「現代性」的以國家為前提的美術生產機制面臨著另外一個龐大的美術全球市場的沖擊。八十年代以來一部分傳統的有寫實基礎的畫家在全球市場取得了成功,如陳逸飛等在海外和楊飛雲、朝戈等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成功。但這種寫實繪畫的全球化僅僅是局部性的,國際市場根本不可能吸納中國龐大的寫實繪畫的生產能力。而國家在市場化進程中日趨退出美術市場和基層的「低端」的文化館群藝館之類組織的萎縮,使得寫實繪畫的國內市場也在萎縮。只有一些「高端」組織仍然活躍,而美術學院照樣培養學生並甚至擴招學生。顯然這個「高端」根本無法支撐寫實繪畫的源源不斷培養的大量美術學院畢業生。但這里一個新的全球市場與中國民間市場開始活躍,這個以前衛為藝術概念,以裝置和行為藝術以及一部分前衛架上繪畫為表現方式的藝術體制在生產和消費方面都顯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方面是國際展覽層出不窮,以威尼斯雙年展為中心的國際展出體系給予中國新興前衛藝術的產地相當的重視。另一方面,這個全球化的體制又促進了中國內部的民間資本進入,國內的前衛藝術的展覽也相當活躍。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大都市推展「國際都市」的文化形象,與國際接軌,倡導前衛藝術變成了地方政府的國際公共關系的重要部分。於是,地方政府為推手的前衛藝術展覽也在上海廣州等大都市出現,幾乎繞過或改造了原有的計劃經濟的國家美術體制。大量的藝術家的就業機會在前衛藝術領域出現,而前衛藝術又幾乎難有統一的標准。這是造成美術學院的資格的重要性和教學的無足輕重的矛盾的關鍵所在。
於是,在美術學院的教學和發展中如何進行必要的探索,以適應當下的美術生產的格局,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這里的挑戰是多方面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能僅僅將美術視為一種單純的藝術,它同時也是巨大的文化產業,如何找到美術學院在全球化和市場化中的新的「位置」應該是思考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