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大神總結一下山東紡織業的優勢及不足吧。500-1000字即可 謝謝了
對山東省紡織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http://www.texindex.com.cn/ 2008年4月16日 14:17 青島特辦
山東省是我國紡織大省,也是中國紡織服裝重點生產基地。山東紡織業不僅在全國同行業中居領先地位,而且在全省經濟發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國際貿易摩擦上升等重重壓力下,山東紡織業努力創新、敢於實踐,克服困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相繼到期,以及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變動、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山東省紡織品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全面了解近年來山東紡織業發展狀況,及時掌握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我辦近期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跟蹤調研。
一、山東紡織業總體發展情況
目前,山東省共有紡織企業4226家,近年來,這些企業緊跟時代潮流,立足創新,推動發展,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收到一定成效。
(一)山東紡織生產穩步增長
2007年,山東紡織服裝行業面對諸多因素的影響,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走出一條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據統計,山東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產銷率達到98.3%,實現銷售收入4600多億元,同比增長29.7%。完成工業增加值11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25%;利潤約260億元,增長40%;出口創匯138.1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實現利稅430多億元,同比增長34.8%。山東省所有地市紡織行業全部實現贏利。
(二)出口結構明顯調整
生產的穩步發展確保了出口的持續增長。2007年,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總出口額13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5%。在出口增長的同時,出口產品結構日趨完善,出口產品進一步優化。
深加工的針織服裝和棉機織物較快增長,初級產品出口下降。從出口商品結構來看,2007年山東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主要以代表中高端的針織服裝和棉機織物為主。其中針織服裝出口23.7億美元,增長16.2%,占出口總值的16.3%;棉布出口34.6億美元,增長15.7%,占出口總值的23.8%。初級紡織產品利潤低,加之受人民幣升值、國家政策調整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出口量下降。其中皮革服裝下降幅度較大,2007年出口2.2億美元,下降31.4%。
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2007年山東口岸在保持紡織品出口平穩增長的同時,對非洲、東盟、大洋洲等新興市場的紡織品出口飛速增長,為山東紡織企業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興市場的相關數據如下表:
私營企業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成為出口創匯的生力軍。2007年私營企業紡織品出口36億美元,增長36.2%,高於全省出口增長9個百分點,佔山東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26.1%,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私營企業的迅速崛起,既反映了本土企業的成長壯大,也顯示出未來紡織外貿出口的強大活力。
(三)自主品牌開始崛起
隨著國內市場的變化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山東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原來的經營業態模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以前山東紡織企業多是為國外知名企業做貼牌生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依託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企業創新意識增強,部分企業已成功轉型,逐步創建自主品牌,並得到市場越來越多的認可。例如魯泰公司自有品牌「格蕾芬」經過大力推廣後,成效已經逐步顯現出來,2007年「格蕾芬」系列產品領銜的紡織服裝自主品牌出口大幅增長;原為美國某知名企業做貼牌生產的孚日股份,目前也已悄然完成轉型,其自主開發的「孚日」牌毛巾系列被列為「中國名牌」,產品暢銷日本、美國、歐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公司已經成為2008年奧運會巾被系列產品的唯一特許經銷商,成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出口創匯最多的家用紡織品公司。
山東的紡織企業正通過自主創新,全力打造自主品牌。逐步由「代工基地」向「自主研發」快速轉型,通過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山東紡織行業正以嶄新的面貌躍然崛起。
(四)紡織科技領先全國
近年來,在原有積淀的競爭優勢基礎上,山東省紡織企業在推進和實踐科技進步、加快自主創新、推進產業升級等方面積極探索,在一些對企業發展有較大制約的關鍵技術和工藝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優勢企業在帶動全省紡織行業進技術革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棉、麻面料服裝免燙抗皺加工技術的研究」、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大學的「阻燃抗熔融纖維新材料及紡織品的研製開發」、濱州華紡股份有限公司的「聖麻纖維高檔服飾面料」、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高支舒適家紡系列面料」等成果,比較集中地展示了山東省紡織企業的綜合技術與競爭實力。
在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200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勵表彰大會」上共表彰了143項科技成果,其中山東省紡織企業共摘得21項,占總成果比重的14.69%,繼續在全國同行業中保持著相對的優勢。
二、山東紡織業面臨的嚴峻形勢
受全球范圍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變動和國內外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山東紡織業面臨著許多困難。
(一)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近年來,國內土地租金、原材料、勞動力等價格上漲,國際農產品和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紡織行業的兩大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纖價格上漲,企業成本大幅增長,一些小企業難以消化快速上漲的成本,瀕臨倒閉。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中紗線和布匹等低端產品比重較高,受原材料價格影響較大,原材料等價格的上漲使得此類產品幾乎喪失國際競爭優勢,造成山東省紡織服裝業發展緩慢,出口低速增長。
(二)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出口風險增大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以出口為主的紡織企業無疑是巨大的挑戰,根據專家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行業利潤將減少72億元,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對紡織行業的壓力逐漸增大。如何規避匯率風險,是山東紡織企業面臨的迫在眉睫的難題。面對人民幣升值的考驗,各企業表現不一。據了解,魯泰等大型紡織企業,每年從國外采購大量棉花、機物料配件、染化料等材料,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抵消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對部分附加值偏低、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就好像一場寒流,有的企業因技術開放能力有限,運作資金不足等原因難以及時調整和組織再生產而瀕臨破產,在此情況下,山東紡織行業勢必將重新洗牌。
(三)出口退稅率下調,進一步壓縮企業出口空間
2006年以來,國家對出口政策做出一系列調整,紡織品出口成為調控的的重點商品之一。2006年、2007年,國家兩次降低出口退稅對紡織出口企業又是一場新的嚴峻考驗。出口退稅率下調使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短期內對出口型企業會有較大負面影響,使紡織行業盈利能力承受巨大考驗,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此外,2007年9月,國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棉花進口保證金實施台帳實轉制度也大量擠佔了企業的周轉資金,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財務負擔。迫於種種壓力,一些大企業試圖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向高端紡織品出口轉變而尋求突圍之道,一些低效益的小企業則可能不得不敗下陣來,如不被其他公司兼並,也只好退出這個行業。
(四)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相繼到期,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增加
紡織品一體化以來,以歐美為首的國家(地區)對我國紡織品出口頻繁採取限制措施。2005年,經過艱苦談判,我國 與歐美達成了雙邊協議,為紡織品出口爭取到有利的國際環境。2007年、2008年底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相繼到期,我紡織出口的國際環境又將面臨變數,這對於剛剛穩定下來的山東紡織出口企業而言,又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五)國外主要紡織市場飽和,進一步拓展空間有限
受地緣的影響,日韓一直是山東省紡織品出口的兩大主力市場,2007年山東省對日本、韓國紡織服裝出口分別排第一、三位。但是日韓的紡織品市場開放很早,競爭激烈,我國部分紡織品在日韓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難有較大增長。2008年我國取消十類紡織品對歐盟的出口數量限制,但是近兩年來,作為山東省對歐出口強項的2類和39類紡織品出口量持續下降,配額使用率較低,說明此兩類商品的歐盟市場基本開發完畢,市場潛力非常有限。預計2008年山東省對歐盟紡織服裝出口很難有大幅度的增長。
(六)勞動用工、環保要求日益嚴格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勞動力和環保方面的改革,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企業職責越來越多,造成企業在各方面的成本不斷上升。今年我國頒布的新《勞動合同法》,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一些外資企業也因此紛紛撤離。與此同時,在環保、社會責任等方面,國外客戶對我紡織品出口企業設置有關非貿易壁壘越來越多,而山東省大部分中小企業或准備不足,或無力滿足,從長遠角度也將制約山東省紡織業的發展。
三、山東省採取的措施
針對近年來紡織業發展中遇到的外部壓力,山東省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發展環境,採取多種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資金扶持紡織業,以促進紡織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
(一)明確發展方向,完善產業鏈
山東省政府在《山東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製造工業強省發展綱要》中,將紡織服裝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支柱產業。山東省相關部門在組織實施"十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又制定了《2004~2010年服裝紡織產業鏈實施方案》,圍繞八大服裝產業鏈,展開上下游產品生產企業的配套運行,有效地帶動了全省紡織產業整體協調健康發展。
(二)加大招商引資、合資力度,引進先進技術
山東紡織利用沿海地理優勢,抓住日本、韓國等國紡織業向外轉移的時機,加大招商引資、合資合作,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山東省主要紡織企業集團都建有規模較大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研發自有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鼓勵企業研發新品種
山東省相關部門要求山東主要紡織企業集團緊盯國內外市場變化,強化新產品開發能力,積極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據了解,各企業在政府的幫助和鼓勵下,堅持走天然、環保、功能、小批量、多品種高端發展的道路,成效明顯。大豆纖維、各種麻纖維、牛奶纖維、竹纖維、天絲、彩棉等紡織新品開發接連不斷,大部分高、精、尖產品備受國外市場的青睞。
(四)加大對外投資,幫助企業「走出去」
針對實際情況,山東省政府幫助紡織企業積極應對,強化應變能力。濟南、青島等地的優勢企業,瞄準低於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周邊國家,如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走出去建廠和設立分公司、辦事處。如岱銀集團在斯里蘭卡建立了獨資服裝廠,產品直銷世界各地,亞光毛巾集團將企業總部搬到了美國紐約,在貼牌生產中樹立起自有的國際品牌,藍雁集團在韓國、日本設立分公司,還有許多企業利用非洲各國與歐美簽訂的《洛美優惠協定》,在非洲國家建廠生產,產品直接轉口發達國家,有效減少了與歐美等國家的貿易摩擦。
(五)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品牌建設力度
山東各級政府認真貫徹山東省《關於扶持出口品牌發展的實施意見》,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措施,大力培育自主出口名牌,將出口產業鏈擴展到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環節,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山東省政府要求相關部門爭取培育一批「牌子響、產品靚、管理好、創新強」的紡織服裝出口龍頭企業,增強山東省紡織服裝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禦風險的能力,並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積極開展國際生態認證、綠色認證以及管理體系認證,不斷充實和提高品牌內涵。
四、對於山東省紡織業的幾點建議
目前,山東省紡織業發展勢頭良好,雖然受到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但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山東紡織業的發展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存在著中低檔產品比例過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競爭力減弱等諸多問題。針對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等不利因素,結合山東省紡織業的實際情況,我們就山東紡織業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產業競爭力
要積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方式的創新。要從政策層面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大技術投入,強化技術創新,引進節能、環保加工技術,用先進加工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藝。要推動企業開發紡織新材料、新產品,重點開發生態、環保和特殊功能紡織品,著重發展中、高端產品,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結合山東省優勢,重點打造棉紡、針織服裝和家用紡織三大優勢產業鏈,盡快形成山東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要推動企業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提升企業跨國經營能力;積極改進市場營銷模式,推行代理銷售,減少銷售環節,降低產品的營銷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
(二)加強出口行業協會建設,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結合山東省產品結構狀況,加快行業協會建設步伐,在已有出口行業協會的基礎上,推動成立山東家紡協會,並加快棉紡、毛紡等面料產品出口行業協會建設,加強行業監督和自律,規范企業行為,避免無序競爭;鼓勵行業協會,在廣泛徵求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並推廣符合山東省紡織業現狀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體系,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
(三)加強紡織品出口預警機制建設,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
應盡早建立健全紡織品出口預警機制建設,對山東省重點、敏感產品的出口數量、價格及同類產品生產經營情況等重要數據變化進行監測,在山東國際商務網上設立紡織品專欄,適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風險提示,為企業提供全面、客觀和及時的信息服務;搜集、整理並及時發布國際紡織品貿易摩擦信息,引導企業及時調整投資和經營活動;加強對出口企業國際貿易規則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應對策略,增強企業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自身的正當權利、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四)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境外加工
地方商務部門要加強與我部相關司局及其駐外經商機構、相關商協會的聯絡,密切跟蹤國外產業政策和產業調整情況,做好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反饋,以指導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及時總結並推廣企業走出去的好經驗、好做法,特別是充分吸取失敗的教訓和存在的不足;指導已經走出去的企業做好後期管理工作,提高投資項目的效益;鼓勵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條向國外轉移,使紡紗、織布、印染、制衣等走出去企業在國外聚集式發展;加強與金融、財政部門協調,加大對走出去企業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解決企業的資金困難。
(五)加強金融知識培訓,規避匯率風險
強化與金融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加強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金融知識的培訓,增強企業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因匯率波動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要鼓勵企業立足長遠,通過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發揮產業集群效益和規模效益等方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轉載中華紡織網
⑵ 紡織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專古人為了適應屬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⑶ 國家關於紡織產業的政策方針
最近在此間召開的全國紡織行業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吳同興處長認為,我國入世後,有關部門將盡量通過「公告」形式發布有關政策,減少下發文件,國家對紡織行業行政管理方面的政策也會作出一些相應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聚酯切片、滌綸、腈綸進口由配額許可證管理改為登記管理,具體登記管理辦法仍在制定過程中。
第二,棉花和羊毛進口由配額許可證管理改為關稅配額管理,羊毛進口指定經營將在3年內取消。2002年棉花進口關稅配額81.85萬噸,羊毛26.45萬噸,毛條7.25萬噸。國家計委制定了《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關稅配額的分配管理做了明確規定,嚴格按照我國加入WTO所做的承諾,將在每年1月1日前將關稅配額分配給最終用戶。由於相關辦法的實施需要一個過程,預計要在2002年2月份左右下達分配方案。棉花進口規定了國營貿易比例(33%),一般貿易進口主要是國營貿易,並下達關稅配額分配計劃;加工貿易進口將按照先來先領的原則,實行自主申領。此外,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賦予包括棉紡企業在內的有關企業棉花進口權的問題。
第三,外經貿部修訂頒布了《紡織品被動配額分配管理辦法》,規定紡織品配額採取招標、自主申領和業績分配三種分配方式。外經貿部根據上年度配額使用情況於每年9月10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實行招標、自主申領和業績分配的配額類別清單,並可根據當年配額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業績配額按各地方和中央企業上一配額年度紡織品出口業績進行分配,分為對設限國家配額紡織品的出口業績和對全球非配額紡織品的出口業績兩部分。
對設限國家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配額實行三次分配:第一次預分應於配額年度上一年度的10月進行,按照配額年度上一年度1至8月對設限國家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乘以系數進行分配。第二次預分應在上一年度12月進行,按照配額年度上一年度1至11月對設限國家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乘以系數進行分配。決分應於配額年度當年3月進行,按照配額年度上一年度全年對設限地區出口業績乘以系數進行分配。配額年度上一年度全年對設限國家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以截止配額年度當年2月底的統計數據為准。
對全球非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配額實行兩次分配,應分別於配額年度當年的2月份和4月份進行。對全球非配額紡織品的出口業績按海關統計的一般貿易(含邊境貿易)項下紡織品出口金額的100%與進料加工項下紡織品出口金額的30%相加之和計算。對全球非配額紡織品出口業績配額分配中,外經貿部可視具體情況,將一些類別配額數量的一定比例用於鼓勵在開拓國產名牌產品出口方面成績突出的企業,或用於其它政策目標。
第四,繼續按照市場需求搞好總量調控,堅持以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結合,防止新的重復建設,保持紡織經濟平穩運行。加大現有生產技術和裝備的更新改造,防止新增棉紡生產能力。國家還要加大國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國債技改將重點涉及包括紡織在內的10個行業,加快包括新型紡織機械在內的技術改造,不斷提高重大裝備國產化水平和研製能力;推進高附加值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中優強企業的技術改造,提升優強企業的競爭力。
第五,對棉紡細紗機、氣流紡紗機等紡織機械進口實行自動許可管理。外經貿部制定了《貨物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辦法》,進口屬於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進口經營者應當在向海關申報前,向外經貿部授權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發證機構提交自動進口許可證申請。海關憑加蓋「自動進口許可證專用章」的《自動進口許可證》辦理報關手續,銀行憑《自動進口許可證》辦理售匯和付匯手續。
按規定,進口經營者申請自動進口許可證,需提交以下材料:自動進口許可證申請表;貨物進口合同;行政主管機關核准經營范圍的法定文件復印件;屬於委託代理進口的,需提交委託人與進口經營者簽訂的代理進口合同;對進口貨物用途或最終用戶有特定規定的,應提交進口貨物用途或最終用戶符合國家規定的證明材料;外經貿部規定的其他需提交的材料。
⑷ 新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有利條件和地理意義
有利條件是新疆光照充足 適合棉花生長 有了原料產地 其次大力發展回紡織業答 可以促進新疆的經濟發展 開辦工廠 吸引勞動力 增加就業。比如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 新疆是棉花大省 但是人力不足 所以好多內地女工到新疆去采棉花工作 但是有了女性不夠 把軍隊也進行農墾活動 男女可以成家 成家的也就定居在新疆了 這就是現在建設兵團的來歷 他們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展。
⑸ 如何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提出三點意見
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轉型發展打好基礎。積極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引進、科技創新等多種方式,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強企業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等重點環節的改造與提升,促進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紡織服裝、勞保製鞋等傳統產業鏈配套,強化技術研發、差別化生產,進行技術創新,推進傳統產業由勞動密集型成為技術密集型,提高產品附加值。
延伸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力促企業提升。抓好骨幹龍頭企業的培育工作,強化企業配套協作,按上下游產業鏈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關系,努力打造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鼓勵龍頭企業逐步剝離專業化強的零部件和生產環節,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合作關系;圍繞家紡新材料、機械製造、食品加工、製鞋等支柱產業,構建產前、產中、產後的專業生產服務體系和產銷配套服務體系,形成發展合力。
緊抓發展的關鍵環節,引導企業從單一生產製造向「生產+服務」轉型。引導企業著力於系統集成、供應鏈管理、再製造增值服務等環節,加快從單一生產製造向「生產+服務」轉型,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發展,圍繞產品功能擴展服務業務,搞好售後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發展維護檢修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專業服務和增值服務,向下游延伸。鼓勵大中型骨幹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型優勢中小企業,順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市場變化,不斷變革、創新製造方式和服務業態,推進製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服務化,向研發、設計服務上游擴展,建成一批以現代製造服務業務為主業的製造與服務融合型企業。
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的內在需求,強化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管理、營銷、服務和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的深度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改造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勞保製鞋、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五大優勢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進行集成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新興產業、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提高「兩化」融合指數。
⑹ 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
可通過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市場拓展體系」「重點產業要素引進體系」以及「重大產業化項目培育體系」等四大體系來落實產業發展規劃,並盡快制定促進產業體系建設的對策和保障措施,包括整合資源,借力打力;完善配套,輔助經營;以研促產,激活引力;專項政策,扶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