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鏈會展

產業鏈會展

發布時間:2021-03-14 01:58:10

A. 如何進一步促進會展區域經濟帶上會展產業的發展

答:會展行業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它起源於歐洲和北美,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產業。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指出,每年在世界各國舉的各種國際會議多達40萬個,會議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超過2800億美元。國際會展市場的巨大潛能和會展經濟的高額回報,加上國內會展的巨大誘惑,使得許多國家的政府及民間機構紛紛加入到會展市場競爭的行列,積極發展本國的會展產業。羅百輝認為,隨著入世對中國會展業的帶動,中國會展的數量和質量都將有一個大的整合與提升。一、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入世對中國會展業是「利好」。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是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入世後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也將對我們更加開放,兩個市場的開放必將促使中國的內需外貿和經濟活動更趨活躍。入世後,中外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國內各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展覽場館相互之間的競爭、中國各展覽城市之間的競爭以及中國展覽會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相同展覽會之間的競爭會愈演愈烈。目前中國會展業有「三多」:展覽數量多、主單位多、行業重復展多。入世後,隨著展覽市場軼序的逐步規范、競爭的加劇,這「三多」將逐步發展為「三少」:展覽會的數量會逐步減少,但展覽會規模會越來越大;展單位會越來越少,但有實力、有影響、資金雄厚的展單位會越來越多;重復展現象逐漸減少,但品牌展覽會將越來越多。入世將促進中國展館設施水平更快提高。基礎場館條件的好壞對會展業的發展影響很大。會展業蓬勃發展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使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投資建設現代化展覽中心非常重視,廈門、南京、長春、長沙、西安、青島、合肥、沈陽、煙台、成都、武漢等市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展覽設施在近幾年內陸續建成。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分析認為,中國展會目前的發展水平是與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會展業已經形成一個行業,入世後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成熟,展覽市場本身的發展和需求,中外價格並軌肯定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入世對中國會展業也將產業一些負面影響,據業內人士預測,僅國民待遇一項,就將使展會業收入下降三成以上,展會利潤率下降。另外,目前國內舉比較成功的大展會一直不同程度地受到同類中小展會組織者的覬覦。隨著入世和國外展公司的進入,這些國內中小展公司正在尋找與外國展商合作的機會,有的已經進入合作階段。這樣做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擠垮國內大展。當前,雖然中國會展業尚未進入完全開放的程序,但中外會展業已經提前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展覽業就在全球展覽業中異軍突起,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展覽業市場。從展覽的項目數、規模、總體水平和影響看,中國已成為亞洲的展覽大國,並正逐步成為亞洲地區的區域性「展覽中心」。我國現在已經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展覽場館,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實力的展覽集團公司,也培訓了一批水平高、影響比較大的名牌展覽會。日益繁榮的展覽活動不僅對引導有關產業發展,提升製造業水平,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動、配合了中國企業發揮比較優勢、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商品供應鏈,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二、中國會展業發展特點與世界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相比,盡管當代中國會展業的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低,但發展很快。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表示,隨著中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展會經濟也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在中國會展業進軍中東沙特等新興市場的同時,境外的許多展覽企業也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會展業與國外主要展覽大國相比,有以下五個特點。

B. 產業鏈升級與拓展有什麼不同

首先說世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經濟的發展促進旅遊的發展;二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我們中國最初的改革開放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各階段的旅遊市場需求特徵:發達國家的四階段,第一是工業發展初期,旅遊業還沒有形成;第二是中等工業化國家,這是社會大眾旅遊初步形成;第三是高等工業化階段,富裕的中產階層成為國內大眾旅遊消費的主流,休閑度假旅遊初步形成;第四是後工業發展階段,休閑的度假旅遊是為生活品質的重要部分。
中國社會的旅遊發展階段歷時三十餘年,包括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樣的創新。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的旅遊產業採取的是TPE的模式,以經濟發展為主,把旅遊發展作為資本積累,即旅遊創匯,擴大就業與脫貧致富的手段,這時的市場主要是圍繞吸引與服務於國際入境、觀光旅遊,也是我們涉外旅遊景區景點、引進國際品牌,學習與吸收國際經驗階段。
第二階段是90年代初期到1997年,TPE與EPT並進階段,觀光旅遊發展迅猛,國際入境不單單是觀光,還有商務考察,洽談貿易,入境商務旅遊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商務旅遊與社會大眾化旅遊觀光的現象初步形成。這一年,我們實習一周五天的工作制。這時,產業開始形成創新的業態,經濟型酒店的業態也初步出現,1995年錦江之星成立,也出現度假村、主題公園、會展中心,91年355美金人均GDP,到了97年是775美金人均GDP。98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7年,我們國家採取EPT模式,以發展旅遊拉動內需,國內旅遊也成為國內重點發展產業,人均1000美元,大眾化的觀光旅遊爆發,經濟型酒店在此階段蓬勃發展。當時還有些人認為經濟型酒店不屬於酒店類的。加入WTO及世博申報成功,國際入境與商務旅遊非常旺盛,出現很多大型世界500強進入中國,在這一階段出現服務式公寓,當時也沒有人認為服務式公寓是屬於酒店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在02年以後大批進入。到06年,人均GDP達到2000美金,旅遊的形態向休閑旅遊轉化,07年黃金周的改革,同年也出台了職工帶薪休假的條例,這時休閑旅遊設施,城郊田園、農家樂、主題公園、度假類的酒店、旅遊電子商務取得蓬勃的發展,這也是我們這個階段的發展創新,以滿足我們市場的需求。現在我們休閑度假已經成熟了,旅遊度假區的打造,旅遊地產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旅遊地產的形式來打造度假區,旅遊地產要滿足旅遊休閑的功能,旅遊地產的形成,旅遊與地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能排斥旅遊地產,旅遊地產的產品特徵,屬性,如投資性,休閑度假特性,百姓有錢後,會考慮錢生錢。傳統的行業,鋼鐵、汽車、能源都在進入,因轉型升級,這些行業都進入。
所以說旅遊產業漸入黃金時期,休閑度假時代來臨。
休閑地產順勢而起:
當旅遊休閑成為一種廣為接受的生活方式,休閑度假地產的出現就成為必然。
著名地產戰略策劃大師王志綱指出: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休閑大時代,旅遊休閑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旅遊休閑產業的發展帶來休閑度假地產迅速升溫。
據了解,早期的度假地產主要以旅遊景區、旅遊住宅和酒店為依託形成的地產開發。從單純的觀光轉向休閑度假,早期的旅遊地產也開始轉向休閑度假地產,從單一的主題公園和海邊度假區到完整意義上的大型旅遊休閑社區,旅遊(休閑)培訓基地、會議中心、產權酒店、分時度假酒店、養老型酒店公寓、海景住宅、國際休閑度假中心、酒店公寓等相關產品也應運而生。
其中,深圳華僑城運作的「華僑城系列」,今典集團運作的「紅樹林系列」,都是將休閑度假和地產密切結合的項目。目前正在熱銷的華銀地產的天鵝湖項目、星耀投資在天津開發的星耀五洲項目、綠地在天津薊縣開發的盤龍谷項目等,都體現了休閑度假地產這一趨勢。
新政助推休閑度假地產:
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地產新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樓市的投資和投機性需求,除剛性需求外,改善型需求、投資需求、返鄉需求和休閑度假需求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其中外埠及國際的景觀地產項目就成為重要選擇。
北京雲集了來自國內外的精英人士,購房、投資需求旺盛。僅去年北京市商品房成交額就高達3819.6億元。預計今年將減少60%,將有超過2200億元資金流向其他投資渠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以股市現狀來看,並不是投資的首選渠道。黃金市場作為樓市撤退資金的又一投資入口,由於其市場升值緩慢且漲幅有限,也無法成為樓市熱錢輸出的主流渠道。度假地產項目雖然也同樣遭受調控,但由於供應不受限、需求增長、政策支持,其下跌空間小,升值潛力看漲,將成市場資金角逐的「戰場」。
因此,北京樓市的「擠出效應」將為擁有獨特景觀資源的宜居度假城市輸送龐大的購買力。

C. 參加會展要准備哪些東西

1,確定時間和場地;

2,提前生產好展示的產品;

3,公司宣傳彩頁,手提帶;

4,准備好工作服,展會工作人員統一著裝;

5,准備好贈送的小禮品;

6,客戶登記表,合同;

7,參加參會人員統一培訓;

每次參展前要先開准備會議,總結出本屆參展的人員,品種及相應展具,及時由各人向各工廠徵集新的和有特色的樣品,做好跟蹤落實,報價,整理工作;結合近兩年客人訂貨的品種整理出流行、系列的展品,按照不同攤位整齊裝箱。本著寧多勿缺的原則多多准備樣品,即使沒有地方展示也准備萬一有客人問起可以及時提供。准備好色樣、花型樣、面料樣、工廠報價單、出運運價單等詳細資料,個人參展的相關文具如計算器、尺子、談判筆記等;有關展具也應該及時整理,如有缺少立即購買,以免到時不夠使用。如果有時間和空間應該先做一個預展!如果時間和條件許可,可以根據市場和流行趨勢自主開發一些新面料或者新設計的品種。

拓展資料:

會展是指會議、展覽(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動等集體性的商業或非商業活動的簡稱。其概念內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間,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傳遞和交流信息的群眾性社會活動,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種類型的博覽會、展銷活動、大中小型會議、文化活動、節慶活動等。 特定主題的會展是指圍繞特定主題集合多人在特定時空的集聚交流活動。狹義的會展僅指展覽會和會議;廣義的會展是會議、展覽會、節事活動和各類產業/行業相關展覽的統稱。會議、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展銷會、展示會等都是會展活動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覽會為最典型的會展活動,目前國內會展產業鏈已經相當完善。

D. 會展經濟效應

在我國,會展業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服務業,一方面,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惠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另一方面,它對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等發揮重要作用。會展經濟具有很強的城市經濟特色,以其集聚效應、品牌效應及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力,對城市形象的樹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匯聚信息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的城市為會展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條件,形成了雙向驅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一、城市經濟催生會展業的發展

城市經濟是指能充分體現城市特徵和功能的產業及相關活動,而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在城市中的地位與功能是隨著城市的規模擴張與職能演變而發展的。由於城市中各種要素的高度密集,現代城市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社會組織、文化活動的中心,城市的職能與產業結構已經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而信息產業、運輸業、旅遊業、酒店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崛起,為會展業在城市的興起提供了產業支撐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企業、政府與國際組織尋求信息並加強經濟合作、交流的願望日益加強,迫切需要一個提供商品信息、交流行業發展趨勢、獲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信息平台。在此背景下,集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先進技術傳播、創新集成、交易推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會展業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可以說,城市的現代服務功能的提升直接和間接催生了會展經濟,而城市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會展經濟的運行質量。發展會展經濟要求會展城市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完備的公共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會展基礎施設,良好的城市形象,豐富的旅遊資源,發達的第三產業,便利的交通、便捷的信息流通,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等。也只有具備上述條件,一個城市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會展市場發展體系,推動會展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世界各國會展經濟的發展情況也說明,會展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具備這些優良條件,如德國的漢諾威,英國的倫敦,中國的上海和香港。

二、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貢獻

作為城市型服務業,會展經濟由於其直接性、集聚性和經濟性的優勢本身就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相關資料顯示,會展業利潤一般在20%~25%以上,是無污染、高效率的經濟模式。會展經濟新投資凈額的增加也會促進消費的增長,形成乘數效應。會展經濟涉及行業眾多,集聚放大效應明顯,其資源整合功能的表現也是多方面的。

1.相關產業帶動效應

會展業是關聯性、外向性極大的產業部門,它的長足發展能培育新興產業,如會展旅遊業,而且能夠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直接和間接發展。首先是會展場館的建設就涉及規劃、房地產和建築等多個領域;會展活動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從而刺激商品和勞務的消費需求,推動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而會展參加者往往為外來人口,這為當地的旅館業、餐飲業、零售業、公共交通業等帶來發展機遇;而要成功舉辦一次大型會展還需要當地交通、物流、電訊等基礎行業的綜合配套支持,也就相應地促進了舉辦城市綜合經濟的提升。會展活動,尤其是大型的會展活動還會對其周邊地區的各產業產生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根據專家的測算,會展業帶來的相關經濟效益,直接投入產出比為1∶6,間接的可達到1∶9。2006年,我國會展業直接收入達140億元左右,由此帶動交通、餐飲、通信等10多個相關產業,其收入達1260億元。

2.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作為連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最核心的產業環節的會展業,在調節供需平衡、新產業帶動、投資拉動等各個方面均呈現強大的集聚效應。從第二產業的角度來看,會展業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有利於信息交流,減少商品的流通環節,降低了商品的供給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從第三產業的角度來看,會展業處在整個產業鏈的上游,聚集了大量的商品、資本和信息,為各種關聯產業的高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產業結構順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技術密集型逐步演進,使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同時,會展活動,尤其是專業會展活動,往往立足於舉辦城市的優勢產業,這種城市會展與城市優勢產業互動發展的循環鏈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3.提高城市服務功能

由於會展業涉及旅遊、餐飲、廣告、交通、等幾十種服務行業,它要求有完備的展覽場所,便利的交通、發達的信息網路、配套的旅遊服務實施等等。各地為了取得會展的主辦權,往往會通過市場運作和積極競爭,全面調動基礎設施服務、公共管理服務、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形象資源,從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做到會展業和城市互動發展的雙贏格局。1999年,昆明承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使得該市城市建設至少提前10年,城市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4.會展業能提高城市形象

通過舉辦各種大規模、高層次的展覽會議,尤其是國際性會展活動,對會展舉辦城市的形象、經濟狀況、特色產業、科技發展水平、人文地理,旅遊資源都可以做一次廣泛的宣傳,可以加強國內外對該城市的了解和認識,能夠提高該城市的國際聲譽與地位,促進城市的繁榮,而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正是城市加速發展的無形資源。

5.就業拉動效應

會展經濟所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促進就業方面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據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統計,每1000平方米展出面積就可以創造出近百個就業機會。又由於會展業的關聯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增加其他產業的就業機會,從而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2006年,寧波市共舉辦各類展會148個,按照行業相關方法估算,去年寧波市的會展業及相關產業可提供近9萬個就業機會。

三、我國城市會展的發展趨勢

1.城市會展集聚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會展業都出現了集聚發展的趨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和中西部五大會展經濟產業帶,大部分專業展覽場館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八成以上。與製造業的情況一樣,會展業的這種集聚效應會帶來會展業內部專業化分工和公共協同效應,有利於提高行業生產率和競爭力,發揮資源共享效應,節約會展企業的營銷成本,行業聚集帶來的激烈競爭還能增強會展企業的創新活力,加快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從而提高會展業的產業競爭力。

2.會展都市圈化

自法國學者戈特曼於1957年提出「都市圈」概念以來,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的建立,是當今世界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以大城市為中心的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和不斷地完善發展也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的大部分會展業帶都初具規模,但這種規模效應和國外同行相比仍然很小,而且缺乏龍頭城市輻射力,城市之間會展業的發展也缺乏協調合作,無論是中心場館建設還是辦展題材都存在重復、惡性競爭的現象。會展經濟客觀上存在著相互合作的要求,而且各會展業帶的城市有著各自發展會展業的優勢,所以在保持競爭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十分必要。我國未來會展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將是:以會展產業高度發達,辦展水平高,對外圈城市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的城市為中心,通過城市間的產業鏈整合和區域性基礎設施網路、交通通訊體系連接外圈城市,而外圈城市根據產業發展特點,扶持各自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這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具有聯動機制的會展都市圈,其引發的產業集聚效應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3.品牌會展

會展經濟也是一種品牌經濟,打造品牌展會是當代國際會展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成功經驗。我國會展業也在走一條品牌化的道路,目前,國內已經初步涌現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會展企業或展會,如上海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深圳高交會等。但是我國在發展會展經濟過程中,缺乏區域整體觀念,低層次、盲目競爭等現象普遍,真正的國際品牌不多。品牌展會的建立有賴於展館軟硬體環境的提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權威展覽協會的強有力的支持和行業代表企業的積極參與,高素質專業展覽人才的培養,以及適合城市產業特色的定位。寧波市短時間內躋身國內服裝、家電消費品專業展前列,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他們根據城市產業特點,選擇服裝行業、家電業作為會展業起步的突破口,形成了服裝、住宅、消費三大品牌展會。

四、結論

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是一種相輔相成、動態發展、良性互動的關系。城市的經濟、文化、產業本身就是發展會展經濟所依託的資源,而會展經濟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信息生產與流通的方式和載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整合和重組,最終實現城市經濟和會展經濟綜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E. 什麼是會展

展會是為了展示產品和技術、拓展渠道、促進銷售、傳播品牌。中國汽車市場日趨激烈,以及消費日趨成熟,汽車品牌建設的工作顯的尤為重要,展會是一種最直接的與客戶交流的方式,相比其他的平面,報紙,電視等媒體,展會上企業所展示宣傳的一切都是觸手可及的;就受眾群體來說,其感受到的內容是最真實直觀的和最有說服力的。汽車展會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商展示產品科技,企業形象和實力等綜合實力的平台,經銷商實現銷售增長,獲取相關的信息,和同行及時溝通,感受汽車產業發展的走勢等等的平台。
汽車廠商每年也參加了很多規模各異的展會,這對汽車的品牌建設和銷量提升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無論一家公司的規模有多大,展會都為之提供一個很好的業務機會。參展已成為一種高效的營銷方式。

低成本接觸合作客戶公司要接觸到合格的客戶,參加展會是最有效的方式。根據展覽調查公司的一項研究,展銷會上的每一個參觀者被接觸到平均成本為177美元,而通過銷售電話接觸一個客戶的平均成本為295美元。

工作量少質量高在展銷會上接觸到合格客戶後,後繼工作量較少。展覽調查公司的調查顯示,展會上接觸到一個合格的客戶後,平均只需要給對方打0。8個電話就可以做成買賣。相比之下,平時的典型業務銷售方式卻需要3.7個電話才能完成。根據麥克格羅希爾調查基金的另一項研究,客戶因參觀展銷會而向展商下的所有訂單中,54%的單子不需要個人再跟進拜訪。

潛在客戶展覽調查公司的研究顯示,以一家展商攤位上的平均訪問量為基數,只有12%的人在展前12個月內接到該公司銷售人員的電話;88%為新的潛在客戶,而且展銷會還為參展帶來高層次的訪問者。對於參展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來說,展會上49%的訪問者正計劃購買那些產品和服務。

競爭力優勢展覽會為同行的競爭對手顯自身提供了機會。通過訓練有素的展台職員、積極的展前和展中的促銷、引人入勝的展台設計以及嚴謹的展台跟進,參展公司的競爭力可以變得光芒四射。而且,展會的參觀者還會利用這個機會比較各客參展商。因此,這是一個讓參展商展示產品的優異功能的公開機會。

節省時間在三天的時間里,參展商接觸到的潛在客戶比銷售人員三個月里能接觸到的人數要多。面對面地會見潛在客戶是快速建立客戶關系的手段。

融洽客戶關系,客戶關系是許多公司的熱門話題,展覽會是強煞費苦心現存客戶的關系的好地方。參展商可以用下列方式對客戶表達謝意:熱情的招待、一對一的晚餐、特殊的服務等。

手把手教客戶試用產品銷售人員攜帶產品在路上進行演示的機會恐怕不多。展覽會是參展商為潛在客戶測試產品的好地方。

競爭分析展覽會現場提供了研究競爭形勢的機會,這個機會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在這里,有關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價格以及市場營銷戰略等方面的信息,參展商通過觀察和傾聽就可以了解很多競爭對手的信息。

展會可以很直觀的展現企業的品牌優勢和潛力,為優化渠道提供前期保障。

大多數展會(尤其是大型展會)通常都吸引媒體的關注。利用媒體進行曝光可以成為參展商的優勢。邀請重要的媒體記者訪問展台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產品和服務市場調查展覽會提供了一個進行市場調查的極好機會。如果參展商正在考慮推出一款新產品或一種新服務,可以在展會上向參觀者進行調配查,了解他們對價格、功能和賠償以及基本上質量的要求等。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展會已成為了傳播品牌,優化渠道一種新途徑!

F. 展覽行業的產業鏈是什麼樣子的

策劃-立項-籌備(招展、招商)-開展(布展 展出 撤展)-總結
其中牽涉到廣告、旅遊、租賃、翻譯、設計等等如果展會做的大 大部分環節都可能跟外商接觸 如果展會影響力不夠 只怕老外都見不到

G. 怎麼樣解決我國會展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

從北京會展業品牌化發展過程看,北京會展業發展存在下列問題:
(一) 展覽數量眾多,但缺乏世界范圍內知名度高的品牌展覽
目前廣交會仍穩坐國內第一交椅,被慣稱「中國第一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行,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上海的會展發展水平。相比之下,雖然北京每年的展會數量比上海、廣州等城市多,但北京展會在全國知名度則稍顯遜色,如果放到世界,與知名的會長城市如法蘭克福、漢諾威等相比,北京會展業的發展則更顯不足了。
近年來,在北京獲得國際展覽重要認證的UFI(國際展覽聯盟)的展會並不多,在近期UFI公布的中國內地56個獲得UFI認證的展會中,北京僅佔十個,這與每年在北京舉辦的較大的展會數量相比,還有相當大的需要提高的空間。
(二) 相關硬體設施配套有待提高,會展配套發展欠缺
現在北京共擁有35個展館,但較為大型的展館數量只有幾個,大型展館的使用則長期處於飽和狀態,而且,大部分展館的展廳面積未達到舉行大規模的國際性會展的要求,容量規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北京會展業的發展。
另外,會展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如交通、通訊、酒店、餐飲、廣告、印刷、物流等相關產業的配套發展。但根據對當前北京部分展會的舉辦情況了解到,展會主辦方並沒有做好相關的配套工作,在特別是在交通、餐飲配套及廣告宣傳等較為基礎的配套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形成會展業的完整產業鏈,為展商及參觀者提供參展的一條龍服務。
(三) 部分展會較為鬆散,重復展覽情況嚴重,為品牌化發展帶來阻力
在了解09年北京展會舉辦的相關情況時,筆者了解到,共同主題和內容的不少,甚至出現了分別在09年6月與9月舉辦的同名為「中國國際電子工業展覽會」。此類現象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北京會展業的健康發展,這勢必阻礙北京會展業的品牌化發展之路。
(四) 部分展會不注重「會」與「展」的結合
會展業的發展需要將會議業與展覽業有機結合,但從近期在北京舉辦的展會來看,大部分展會重視展覽部分,而由於展會成本因素及展出時間限制,主辦方能將研討會、產業高峰論壇、招商洽談會等與展覽良好配合的展會,為數不多。
研討會、高峰論壇等會議的舉辦能促進相關產業的技術交流共同與共同進步,對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內外展商、展會的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這應成為品牌化發展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北京會展業品牌化發展的對策探討
(一) 將「展」與「會」有機結合,為展商創造自主創新與交流的平台
會展是技術思想形成的源泉,企業可通過展覽與會議的形式,與外部的科技界保持廣泛良好的關系,獲取本產業發展的創新思維。在展會上,同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而自主創新能力是樹立品牌的重要一步,通過交流研討,為展商及展會的長久發展灌輸源源不竭的動力。
(二) 進一步發揮北京較好的高等教育發展優勢,推進會展業專業人才培養的進行
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級教育機構,加強對專業會展人員的培養,要求會展工作人員了解會展業發展的一般規律,能靈活運用英語、計算機等工具、懂經濟、管理基本原理,注重與國外會展業發達國家進行交流,借鑒他國發展會展業和成功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經驗。
(三) 整合展會資源,減少重復展會,進一步推進大型展館的建設,提高展會質量
發揮政府的帶動作用與相關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整合展會資源,盡可能減少重復展會,組織企業舉行專業性更強、規模更大的展會。
高水平、高質量的會展活動需要有一流的會展場館和設施作為支持。與國外的會展城市相比,我國的場館建設相形見絀。一般國外中小城市擁有展館面積10-20萬m2,在展覽大國德國漢諾威,最大的場館面積就達68萬m2。因此北京應利用其良好的地緣優勢,建設一批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城市興建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技術含量大、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現代化會展場館,打造成為優秀的會展城市,是北京成為會展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
(四) 政府完善會展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注重保護知識產權,著力解決展會打假問題
根據國際慣例和通行作法,政府對辦展及參展單位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參考有關國家和外省市的成功經驗,研究會展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政策鼓勵、財稅支持、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會展業的發展,鼓勵北京的會展組織機構積極參與國際大型展會,與國際接軌;鼓勵北京市中小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會,走向國際市場,提高產品出口能力.
(五) 進一步完善會展業的配套產業發展規劃,打造會展業健康發展的完整產業鏈
會展業的核心問題是會展服務與顧客滿意度,要提升會展業品牌效應,就必須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
展會主辦方在展會主辦期間,應為展商提供宣傳、聯絡的建議,並在展後為展商提供展覽數據、報告等一系列服務。而在針對會展服務的多樣性方面,主辦方提供的服務應不僅在展覽現場的租賃、廣告、保安、清潔等方面,而且包括餐飲、旅遊、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配套服務,充分發揮會展經濟的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擴大北京會展業品牌化發展的國際化進程。

H. 會展行業在國內和國外發展情況。

一、國外會展業發展狀況
現代展覽始於19世紀末,目前,歐洲、北美、澳洲以及亞洲的香港、新加坡。展覽業已發展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進人商業化運行階段。展覽業業內的管理、組織、協調和研究主要依靠行業協會。目前,影響力較大的國際性行業協會主要有國際博覽會聯盟(UFI)、國際博覽會和展覽會協會(IAFE)、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EA)、國際展覽服務聯合會(IFES)和參觀者協會等。北美展覽業主要以美國為主,美國大部分行業均以展會作為商品促銷、流通手段。
二、我國會展行業與國外會展行業的差距
目前,我國國際性專業展展覽面積以1萬平米居多,約占每年展會總數的50%。展會大型化己成為國際展覽業的發展趨勢,我國目前的展會規模迫切需要提高。
1.展覽設施上的差異。國外展館不僅面積大,交通也十分方便,火車、地鐵、直升飛機等交通工具可以直接抵達場館。展覽場館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會議室、辦公場所、銀行、郵局、海關、航空、翻譯、日用品、商店、餐館、倉庫、停車場等,整體服務體系使展館成為一座城中之城。我國展館整體規劃落後,配套服務設施落後,這些問題也是制約我國展覽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之一。
2.觀眾構成上的差異。專業觀眾的數量和比例是評價展會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國外展會觀眾多為專業觀眾和貿易人員。我國展會對專業觀眾的重視程度稍低。我國海外貿易觀眾比例很小,從1%到5%不等。形成中外雙邊貿易多、國際間多邊貿易少的局面。
三、我國會展業解決投資的問題
從長期發展來看,特別是從大型展覽迅速增加的趨勢看。我國缺乏展覽規模在5萬平米以上的大型展館,需要加大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展覽中心城市大型展館建設的投資力度。然而,展館建設具有投人大、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僅僅依靠國家撥款和企業自身積累投人。不僅會影響展館的建設進度,而且風險過度集中。不符合收益與風險對等原則。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銀行借貸、發行債券、股票等手段;一方面可以迅速籌集到所需資金。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市場規則。
四、通過資本市場改變經營管理機制
隨著展覽業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企業需轉變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營模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原則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我國展覽業的放開,以1985年11月中國貿促會來華展覽技術交流部轉制為企業性質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為標志,15年來,由於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行業管理、辦展資格認定等方面的相對壟斷,展覽企業往往依靠一紙批文就可以生存,而忽略了企業自身的建設和轉制,市場化進程較慢。資本市場對進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無疑將推動展覽業企業加快實現經營管理機制的轉變。
五、通過資本市場升級和壯大產業
展覽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展覽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嚴峻,需要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產業的壯大。首先,展覽業目前低水平、低層次競爭和重復建設的現狀。需要藉助資本市場產權明晰的特點,實現產業內部的兼並重組,以達到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使得產業自身不斷升級。其次;作為服務行業,展覽業在我國加入WTO後將屬於首先開放的范圍,這對我國目前尚處於稚弱的成長階段的展覽產業來說,短期內將加劇其生存環境的嚴酷,因此需要藉助資本市場,通過不斷的擴張,實現產業的迅速壯大,增強與國外展覽業相抗衡的實力。

I. 請問產業鏈中的上、中、下游分別指什麼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煤炭的下遊行業是發電業。

(9)產業鏈會展擴展閱讀:

產業關系

與下游產業關系

在大行業類別裡面,上游企業是相對下游企業而言的,指處於行業生產和業務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和廠家,這些廠家主要生產下游企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的廠商。下游企業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

可以說,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

J. 會展的產業鏈都有哪些

會展產業鏈:
產業上游:擁有會展活動的專用權,具有獨立開發能力、運作能力的組織者(PCO)或主辦單位、承辦單位。

產業中游:為會展活動提供場館、設施、服務的企業組織。也就是常講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

產業下游:直接或間接為會展活動主辦單位、參與方和觀眾提供服務的部門,例如,展覽展台裝潢、展品運輸、物品租賃、商務服務、商務旅遊、公關禮儀、媒體廣告、法律咨詢

閱讀全文

與產業鏈會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