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導產業的制約因素
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不斷沖擊著各國已有的產業結構,它對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影響的主要方面是鋼鐵、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衰落,而電子計算機、宇航、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國際環境下,中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時,也應當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同時還應看到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全面發展新興產業應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中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而且發展不平衡,具有多層次的特點。中國科技發展又受到國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約。據統計,在中國目前全部就業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只佔1%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現期水平。
以上情況說明,中國不可能發生以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及其相關產業佔主導地位的變化。當然,中國也具有開發某些高技術的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某些新興產業,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脫離中國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當代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單純將高技術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就勢必造成中國工業體系中新、舊結構斷層和技術斷層,破壞經濟的正常發展。總之,中國科技、教育水平的狀況決定了中國主導產業群不可能完全高技術化,而必然是一種多層次的格局。
②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弊端
當前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
(1)它是一種以高速增長為主要目標的趕超型發展模式。
(2)它是一種藉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實施的發展模式。
(3)它是一種經濟結構傾斜型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實質上是以農業、輕工業等產業部門的緩慢發展為代價的。
(4)它是一種粗放型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的顯著特徵是追求外延型擴大再生產方式,通過大量的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來不斷增加產品數量。
(5)它是一種封閉式的經濟發展模式。
這種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弊端:
這種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盡管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起過一些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顯露。例如,經濟結構嚴重不合理,高積累、高投入與低效益、低產出相聯系,區域發展失衡,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呈大起大落格局等。這種發展模式與市場經濟存在內在的沖突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協調地發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經濟發展模式的轉換已勢在必行。
改變措施:
不單純講究量的變化而更強調質的提升。囊括經濟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科學技術的進步、體制因素的變革以及更深層次的社會領域的變化。它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發展可持續性、結構的協調以及社會和諧等等。
③ 強調指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是什麼
推進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對接強強合作,增強企業發展創新力。將產學研合作作為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全力打造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示範基地。 加大技改投入,激活傳統產業生命力。圍繞推進企業「二次創業」,深入開展對標行動,鼓勵企業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實現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實施科技招商,發揮新興產業影響力。堅定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
④ 傳統產業如何創新
傳統產業創新面對許多困難:主要有一、意識形態的制約:1、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可能從事這個行業的一些人,尤其是管理層受傳統思維的制約,有很強的思維定式,即使喊著創新的口號,也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2、作為領導者怕擔風險不敢革新。可能領導者在傳統行業中收益,即使情況發生變化,傳統行業在當地還有一定優勢,盡管獲益減少,也不能促使他們下定決心創新。畢竟,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3、該產業的下游或者消費者難以接受。這是最關鍵的。由於傳統行業已經在其顧客心裡建立了一定地位,率先打破常規進行創新,必然使得其消費者心理難以一下承受,必然影響產品銷售和資金回籠。二、相關配套制度的缺失。傳統行業無論在融資、投資、建設、運行、組建銷售網路等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政策規定或國家貸款幫助,而自傳統行業的創新可能引起一個新興行業,在這個新興行業中,各種制度規范是不完備的,企業要進行登記、變更登記、申請許可、申請貸款等可能因無法律法規規定而不能辦理。
但是傳統行業的創新是勢在必行。社會是在往前發展,生產力的發展一定會導致生產關系、經濟關系的調整,作為傳統行業也必須不斷創新發展跟隨生產力的進步,否則一定會被淘汰。
個人認為,傳統行業的創新一定要跟隨生產力的進步,緊隨人們社會觀念的提高,以服務人為最高目標,同時緊盯法律和政策變化,隨時調整。既可以微調也可以根本改變。無論怎樣創新,都是以創新者的思維意識為主導,因此,領導者要有創新思維或者大膽任用有創新思維的人,要敢於創新,勇於創新,要有開拓新道路的魄力。
⑤ 古代中國社會中,三大傳統制約制度有哪些
《中國傳統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機制》旨在全面梳理中國傳統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機制,總結其內在邏輯及理性基礎,分析其有效價值及局限,以期為現代權力制約建制提供一些啟示.《中國傳統官僚政治中的權力制約機制》由導論、正文、結語三部分組成.導論:權力制約的意旨——闡述權力制約的一般原理;正文:中國傳統官僚政治中權力制約的理論與實踐——詳細分析、解讀古代中國人的權力制約思想,探究其在帝制政治中的具體運用,以權力配置、權力運行、權力問責三大主題為線索,系統研究古代中國人運用法律、道德、權術等手段防範權力異化的具體措施;結語:中國傳統權力制約機制的結構及價值分析——宏觀總結傳統中國權力制約機制的運作機理及其有效性、盲點、誤區,並通過東西方權力制約歷史的比較,探索權力制約的一般規律. 大一統」觀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諸侯皆統屬於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春秋公羊傳註疏》卷1)此後,「大一統」成為中國源遠流長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價值。在政治實踐中,特別是明清兩朝,它集中體現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國家統一。
二是官僚政治的傳統。官僚政治講的是職務分等、權力分層,主張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式,實現政治統治,並利用行政監督,保障政府各部門的有序運行。官僚政治是古代中國對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大貢獻。中國古代官僚政治,一方面服務於專制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政體,另一方面,又對皇權發揮著某種制約、監督和補充作用。
三是文治的傳統。文治,即以文教治天下,這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政治追求。《禮記·祭法》雲:「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普通百姓道德修養程度、文化建設的發展程度,是中國儒家衡量一個時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准。
⑥ 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1、技術。無可爭議,我國汽車工業起步很晚,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現在國內的版幾個大權汽車製造企業也都是引進國外技術或者與國外公司合作經營。目前國內沒有專業汽車賽事也證明了這一點。
2、國內石油供應短缺。我國石油儲量不少,但一人均就不多了。隨著汽車的普及,動力油的供應更成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汽車消費,從而減緩汽車工業的發展。
3、光伏產業面臨危機。作為新興能源產業,本希望能快速發展,如手機一樣,慢慢走入人們的生活從而取代汽油成為汽車的新動力,但目前光伏產業面臨危機,成本高昂,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有所突破。
4、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區文化差異、人與人之間的素質愛好有差異導致眾口難調。某個款式的汽車好不容易設計出來,卻只能迎合部分人的需求,而且更新很快。
5、隨著國外經濟不景氣,作為傳統行業支柱的汽車工業開始聚焦國內,導致國內汽車工業競爭激烈,最終導致這個行業利潤率減少。
⑦ 中國經濟由傳統工業向生態工業轉變的最大制約是什麼
經濟由傳統工業向生態工業轉變的最大制約,就是一個轉變形成的過程。
⑧ 傳統製造業企業在進行轉型升級中,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其實,製造業,是每天突飛猛進的現代化的所有的基礎:工業,里最大底牌的一切基礎平台的所有。如果,比較激進地說的話,從來就沒有傳統可言。
國法庄嚴國法尊嚴
⑨ 傳統經濟發展規模經濟的局限性
傳統經濟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咯,農業的局限在於吃飽喝好了,瓶頸就在那,除非人口增長,需求增加。第二產業也是一個需求問題,限制在於其服務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天然制約。
⑩ 滬寧杭工業區發展的制約因素有什麼
滬寧杭工業區發展的制約因素:1、土地資源緊缺滬寧杭地區人口眾多,人均土地少;2、區域環境質量下降,特別是太湖流域的污染堪憂,上海,江蘇,浙江三地互不隸屬,再加上安徽上游的污染下移,環境和生態的破壞,生態環境的脆弱已是雪上加霜,說到低是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環保的短視,商人的唯利是圖,破壞著本地的長遠發展;3、能源和原材料不足,在生產資料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IPO成本增強等因素特約;4、攤子鋪得太大,重復建設,重復發展,遍地開花,投入過高等因素浪費了過多的人力和資源,競爭過於激烈,部分商人不擇手段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本地的產業結構,促使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