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詳說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史!
中國的設計業態發展概括為四個階段:
﹡1980年至1990年是純粹的模仿()階段。
﹡1990年至2000年是追隨(following)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內的公司開始在模仿國外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小變動。
﹡2000年至2010年可以視為本土設計崛起(localization)的階段,也就是開始根據中國用戶的喜好來對現有產品進行本土化調整和改良性設計。
﹡2010年至2020年則將是創新(innovation)階段,我們中國設計將會有世界一流影響力的品牌,他們將為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帶來完全獨立的創新性設計。
面對廣闊的前景,我們要如何在今後的市場上立足,如何形成規范的行業規范,如何迎接國外來的朋友?設計公司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些,依靠我們自身,在服務好本土企業和品牌的基礎上建立戰略聯盟和不斷加強核心的競爭能力。
㈡ 工業設計的發展
當人類第一次把石頭當作做工具時,第一次裝飾洞穴設計就開始了。實際上,工業設計(英文表述方式:Instry Design,Directinstry)起源於工業革命時期,至今已有250多年。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我國比較系統地引進工業設計的理念、方法30多年中,前20多年發展緩慢。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轉變發展方式的需求,十年工業設計,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次有相關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及政府工作報告都列入了要發展工業設計;2010年,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專門文件《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1年底,國務院發出的《工業轉型升級》五年規劃,以及201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這兩份重要文件,都具體強調了要發展工業設計。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深圳等20多個省、市和地級市都制定了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大環境」大大改善的情況下,一些原來領先的企業繼續領跑,一批新興後上企業急步向前,涌現了一批領軍人物和優秀產品,許多產品不但獲得國內「紅星獎」,還獲得國際上知名的獎項。
《前瞻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模式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深圳各類工業設計機構近5000家,在職專業工業設計師及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2010年度工業設計產值近20億,2011年工業設計產值增長也在25%以上,而通過工業設計帶來的產業附加值超過千億。同時,深圳已經形成具有集聚效應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45個,廣東省工業設計示範基地和企業共6家。2011年,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一款專門適於老人、小孩等人群開啟的小瓶蓋,一舉摘得2011年德國紅點獎。
我國設計產業在取得長足發展,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設計產業呈現欣欣向榮局面的同時,總體水平上還與成熟的發達地區有較大的差距。但我國工業設計產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問題就在於如何正確合理地引導,這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發展的經驗,找出適合我國發展的模式,實現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的騰飛。
㈢ 中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供您參考哈:
中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1 概述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設計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而且自身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的產業。今天,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復一日地改變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舉著設計的旗幟,宣傳自己的產品。「設計」一詞應用范圍之廣,讓人應接不暇。社會的越發展,設計的涵義越復雜。設計越來越模糊了。
2 設計現狀
2.1 大的社會環境
由於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期,我們周圍充滿了浮躁的味道。設計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種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正在奮起直追的國家的常態。我們正在追趕世界,世界張開雙臂迎接我們。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難。設計在我國還處在幼稚階段,如何面對這么強大的社會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體設計意識的薄弱
拿工業設計而言,現代工業設計已經是現代意識與現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與感性的構成,是科技、藝術、經濟、社會的有機統一的創造活動。這時,設計意識也就有個人意識上升為社會意識,只有在社會意識表現出對設計的渴求,設計活動才會被認可與重視。而一個國家的設計發展與否,也與這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對設計的需求的有無來決定。
我國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從《考工記》、《天工開物》、《髹飾物》、《長物志》到天數口頭傳承的工匠口訣,從我國的陶器、銅器的制煉到四大發明,集中融會了我國古代設計師對造物、設計及其精神內難的認識和思考,這時我國古代設計師個人意識的有力顯現。即使到了現代,這種設計師的個人意識依然不斷涌現而且不斷擴展,可謂人才輩出,但這些個人意識在沒有被社會認可和重視的情況下,不可能左右社會意識,更不可能成為社會意識。設計發展的差距就毫無疑問地成為必然。
今天,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標志的數字化信息時代。理智上我們知道新時代已經來臨,但心理上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看看周圍,設計常常被社會「作為膚淺的比附,即使沒有被丟棄,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輕視的」(張道一,1994)更談不上深刻的體現或揭示社會的心理。但是,我們相信,當設計師的個體設計意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會使設計成為生活的必需,社會的渴求,匯聚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從而替代整個社會意識。也只有當社會意識對設計情有獨鍾,形成設計意識的時候,我國的設計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會後來居上。
2.1.2 認識的缺陷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民大眾混淆了設計和藝術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做設計就是藝術設計人就是藝術人。他們總帶有一種蔑視的眼光,口語稱其為「看不起學設計的人」。認為做設計的就知道畫畫,就是惡搞,就是與眾不同。足見設計並沒有這么樂觀的稱為已經大眾化。
這種「蔑視」來源已久,特別是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於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於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足見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一點就可看出中國文化傳統的「偉大」之處。
2.2 教育狀況
2.2.1 師資問題
拿工業設計來說,其師資力量極其薄弱,原創工業設計的教師大多由美術專業和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改行而來,在教學的立足點上沒有轉過方向,將學生過多地引導到純藝術、純外觀造型的軌道上,影響了對工業設計的正確認知和順利發展。當然可以稍微樂觀的說,這幾年情況有些好轉,新的師資大力涌現,專業化程度提高。但是面臨著另外的問題,他們大部分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中的大部分沒有實際的設計經驗,仍然照搬書本知識進行下一代的灌輸,缺乏形象性和說服性;其次,偏於注重學生「技」的訓練,特別加強計算機軟體的應用和手繪的訓練,最起碼的設計史論很少涉及,一問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會熏陶下,大部分學生盲目崇拜國外的設計,整天在比較北歐、日本和美國等的設計,生搬硬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知道從我們自身中找設計、找創意。
2.2.2 理論教育問題
談到理論教育,不是說要生搬硬套理論,不是要整天大講特講,而是要使學生建立理論的頭腦,更好的指導實踐。在這里要談到「技」與「道」的關系問題。「技」,相當於「術」也屬於「器」,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或「物質性的勞動」。「道」,法也,即規律。《韓非子.解道》:「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萬物萬理的規律所在。這里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論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後獲得的大智慧。
從設計角度講,設計上的「道」,就是在對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後所進行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設計上的「技」在這里指的是技術和技巧。一是表達的技術。二是造型處理的技巧。
就我國國內的工業設計發展而言,確實比西方落後,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但並不意味著我國工業設計將永遠落後。我們還處於學習、提高有待加強研究的階段,這對工業設計在理論上的充實尤為必要。那麼重擔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過理論教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奠定基礎。「沒有深厚的基礎決沒有雄偉的大廈,沒有設計學的知識體系決沒有中國現代設計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國工業設計的教育中加入工業設計理論的支持已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了,對我國工業設計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學會思考,不加強對工業設計理論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將工業設計當作某種類似先進技術手段之類的東西加以引進、效仿。卻將本已具有的盛器經驗連同當前的實際狀況一並遺忘,其結果必然是走向窮途末路。
3 如何應對出現的問題
3.1 設計內部
3.1.1 端正設計的認識
正確認識設計與藝術,是處理做好設計的首要前提。筆者認為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並不是說設計里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設計就好比寫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
3.1.2 強化設計師素養
設計師在創造性設計和構思的同時是在創建某種新的生活方式,即在體會某種道德觀、價值觀,建立消費者與設計品之間溝通的橋梁。好的設計體現著一個設計師良好的設計素養。
首先,做設計最重要的是先學樹人。面對浮躁的社會,浮躁的環境,作為設計師,首先要做的學會在浮躁中尋找靈感,大的方面作對人類負責任的設計,小的方面作對得起自己的設計。使設計朝著所謂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人性化設計等的方向發展。
其次,設計師在掌握「技」的基礎上,要強化「道」的修養。理論指導實踐的進行,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古代不是有「道由技進,技達於道」、「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則自造微入妙,窮神知化矣」,建立一個好終身學習之制。我們主張要擴大知識面,並非主張人人都做「萬金油」。自己專業的精通深度等於大樹的根,根深才可能葉茂,自己的能力與事業才可能高大。我們只有從寬廣的知識面上可以得到在專業里難得的啟示,才有可能使我們超越自己范圍而有所創新。
最後,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對待幼稚的、年輕的設計。給年輕的設計師以鼓勵,以信心,以激情。因為設計也是代代相傳。筆者經常瀏覽BBS設計論壇,相當一部分人在對待他人的批評和看待他人的設計作品時是抱著「一棍子打死」的心態,而少了些寬容與豁達,少了些理性與從容。這種眼高手低,無知無畏大概也是我們常說的浮躁吧。
「創新」這個詞近年來提的最響亮。創新是一個國家技術進步及發展的靈魂。那麼設計創新更是重中之重。再拿工業產品來說,創新是產品設計的靈魂,產品離開了創新也就無所謂設計。創新設計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之一。筆者認為創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創新方法
由於近階段,我們的設計不是一會半會地能趕上外國設計,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於抄襲,模仿能夠啟發思維,提供方法,少走彎路。日本在二戰前後,也是「抄才」,抄盡了歐美的產品,現在也在科技和經濟上超過了歐美。所以筆者認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後超」,先抄後超是必經之路。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沒什麼前途了。
我們在學習國外工業設計的同時,要不斷地結合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現實情況進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國的工業設計理論真正能指導我國的工業設計實踐,才能為我國工業設計真者的「後來居上」創造條件。
(2)技術運用
新技術的運用也是設計的創新。產品創新設計的物質基礎就是現代科學技術。比如逆向工程技術對設計產品的設計創新就有著巨大的貢獻。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具有對新技術的敏感性,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態勢。
3.2 設計外部
3.2.1 設計環境
首先是設計普及。前些年中央提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把「設計要從娃娃抓起」很好的貫徹下去,相信對設計不會再出現一問三不知的局面。大力普及設計教育,加強人們的審美觀念,樹立起審美標准,那麼人們對設計品不會再置之不理。
其次,樹立設計觀念和全民意識,國家自上而下,建立一個機制,樹立設計意識和設計觀念。
第三,做社會需求設計。適於需求的設計,適我們想要的設計。設計實際可達到的目標並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確」的設計,而只能達到在一定條件下「滿意」的設計。這里最重要的是「滿意」並不是一個基於科學上的標准,而是一個「人」的標准。[NextPage]
3.2.2 設計文化
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除政治、經濟、軍事之外的一種觀念形態、精神生活的產物,它需要物的載體來體現。最近國內學者聯合倡議進行阻止外國文化的滲透:聖誕本是西方各國的節日,近幾年來中國過聖誕的人越來越瘋狂,近乎超過元旦。筆者認為聖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有物的載體進行傳遞,比如聖誕老人、聖誕樹、長筒襪、聖誕歌、聖誕賀卡和聖誕舞會等等,他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悅,祝福之情,而元旦呢?沒有什麼可以代表元旦的東西。或可以這么說沒有公眾都接受的物品來傳達喜悅、祝福之情。從設計的角度,這些物品就是設計的造物品。這樣一來我們設計師們是否可以從這里找出什麼靈感呢?
信息時代,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有失控的感覺,人們渴望能夠通過知識和文明重新規范人類社會的秩序,道德和倫理。對工業化和現在主義的信仰已經證明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文化的延續才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中國設計來說,現在越來越提倡設計中國化,本土化,中國元素化,理論一套一套,似有無病呻吟之態,有些「設計家」為了職稱,為了名譽,出書、演講、報告等等,拿出來實質的設計,對國民大眾有益的設計來才算真的。理論付諸實踐是最好的證明。中國文化是一個傳統。無須刻意的去強加給設計,如果是一個真正對中國博大文化了解的設計家,他不會整天打著設計中國化的旗幟在炫耀。作為設計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種文化的內涵,才能在設計中無形的體現出來,此時太容易讓人想到「人具有內涵,具有涵養」的意義了。
優秀的永恆的設計,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機能,而且必須有效地反映人類的信念、知識、精神和對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慾望。通過對優秀文化傳統的等同確認,汲取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以形成具有歷史持續性和地域特徵的設計文化在現代設計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文化負載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信息,雖然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映人類不同群體(民族、地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傳統文化和地域特點、生活習俗和道德觀念。正是這種歷史持續性和地域差異性,才使設計文化體現出絢麗豐富的色彩和耐人尋味的魅力。這種歷史持續性和現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統一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設計文化的大趨勢。
3.2.3 設計機遇
有需求有消費才有設計與創新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從消費方面。中國消費文化的新發展,引起了消費的改變。
①從傳統的消費文化轉向現代型消費文化。現代消費觀念認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拉動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
②從溫飽型消費轉向小康型消費。年輕一代中,開始以「能掙會花」的新興消費觀念沖擊「省吃儉用」的傳統消費觀念。
③從生活型消費轉向社會型消費。
消費文化的轉變,給設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其次,資源環境方面。全球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已經引起全球人們的注意,那麼人們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樹立起來,設計品求當然要順應大的社會趨勢。近些年來提出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等等。那麼符合社會大環境的設計是最受歡迎的設計。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各個方面的發展,設計始終會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會不斷引導社會生活方式的進步。
㈣ 如何發展中國工業設計
我要答努力發展你肯定不給分
國家不重視怎麼都發展不起來,如果國家重視了那就很快,近幾年中國設計師在國際舞台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國內一直沒有相關的支持,使得很多人才都去了國外工作。並且沒有很好的設計人才接納體系,使得很多人才都沒有得到發展的舞台。
另外 工業設計有理工科和藝術兩類,到研究生階段都讀設計藝術學的碩士,該碩士為文學學位,對本來就是藝術類的沒什麼影響,而對理工科學生就是致命一擊,讀了研反而找不到工作,這就是工業設計在國內教育的現狀。
㈤ 工業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向
工業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向: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不僅在物質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精神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豐富多樣的工業產品日益增多,滿足了人們正常生活的需要。但工業設計在中國的發展還處在萌芽階段。下面我結合時下一些熱門話題談談對中國工業設計發展趨勢的看法。
一、綠色設計
進入21世紀,因世界各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有關環境保護法規的建立,企業間的競爭,使得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綠色設計」潮流逐步有了現實意義。基於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了解,人們已從20世紀60年代的過於激進的「綠色運動」,發展到現今相對成熟的「綠色消費」行為,這為「綠色設計」帶來了新的契機。「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 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量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
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創造產品的形態。「綠色設計」今後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使用人造材料來代替天然的材料,以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2.把懷舊的簡潔的風格和「高科技」相結合,使用戶感到產品是可親的、溫暖的;3.實用且節能;4.強調使用材料的經濟性,摒棄無用的功能和純裝飾的樣式,創造形象生動的造型,回歸經典的簡潔;5.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6.組合設計和循環設計。
為此,我國應該對傳統工業產品開發設計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設計既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和解決問題,又要節能環保。同時還要出台一些相關政策來鼓勵工業設計師多設計一些綠色設計的產品。
二、傳統美學文化在工業設計上的繼承及發展綠色設計是當今時代的大趨勢,傳統文化在工業設計上繼承及發展也不能不提,當今的世界是個多元化的世界。張揚個性,傳承文化,讓世界認識中國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進入20 世紀,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對待傳統文化的處理方面,一些發達
國家的做法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在設計領域中崛起,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十分廣泛的斯堪的納維亞的風格。這種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尚和商業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它不是一種流行的時尚,而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一貫體現。這些國家的具體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在設計上也有所差異,形成了「瑞典現代風格」 、「丹麥現代風格」等流派。
但總體來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設計風格有著強烈的共性,它體現了這些國家多樣化的文化、政治、語言、傳統的融合,以及對於形式和裝飾的剋制,對於傳統的尊重,在形式與功能上的一致和對於自然材料的欣賞等。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既注意產品的實用功能,又強調設計中的人文因素,避免過於刻板和嚴酷的幾何形式,從而產生了一種富於「人情味」的現代美學,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日本設計在處理傳統與現在的關系中採取了所謂的「雙軌制」。一方面,在服裝、傢具、室內設計、手工藝品等設計領域保持傳統風格的延續性;另一方面,在高科技的設計領域則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這些設計在形式上與傳統沒有直接聯系,但設計的基本思維還是受到傳統美學觀念的影響,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對細節的關注等。這種「雙軌制」,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發揚光大,並產生了一些優秀的作品。無論是手工藝和功能主義融合在一起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還是「雙軌制」的日本,都是在借鑒了國外優秀理念的基礎上對本國的傳統美學和手工藝進一步發展和繼承,這些做法對我國的工業設計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三、未來中國工業設計發展趨勢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工業設計發展的必由之路。1.繼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中國傳統美學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藝術內在的本質和規律。
如:「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道德經關於形態的釋疑與樸素設計觀建立;「形隨功能,形隨形」的形態觀衍變過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沉厚內斂、無中生有、氣韻生動」的中國傳統藝術哲學,使基於中國哲學思想的形態觀建立成為可能。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美學的精華,是應該繼承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又有其時代局限性,所以,繼承必須是發展的、批判的,要給傳統文化賦予生命。
2.要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如:「點、線、面」的元素分析法為科學分析「形態」與「美」開創了可鑒的先例;黃金分割律與圓極限的對稱和諧在數理領域內對美學研究形成支撐;設計的生產性與實用性需求使尺度與美之間的距離縮短,數理學科與藝術學科的關聯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由工藝美術運動發端,經歷功能主義、現代與後現代主義,再到現今的人機工程學、感性工學等多元化設計科學研究趨勢,為分析「形態的動因與動量」提供了歷史性的開題依據。這些都是西方美學的傳統理念,我們要吸收其精華來豐富我們的傳統美學和理念,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道路,來推動我國的工業設計的發展。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而且文化形式豐富多樣,這對工業設計事業來說是巨大的寶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這一代人要合理地開發這筆寶貴的財富,走出一條繼承、借鑒與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之路,這才是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的正確方向。
㈥ 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
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06-11-05 20:53:33)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商務成本的提高,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一些傳統工業的衰退和外移。而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生的產業力量正在全球范圍迅速崛起。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大都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近年來我國各大都市也都在結合各自的優勢創建不同模式、不同領域的創意產業。發展力度十分喜人。
一、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現狀
一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具有一定的規模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從業人員約30萬人,工業設計年產值約為300億人民幣,佔2005年世界創意產業產值的1.27‰,相當於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9‰。
二設計人員從業者年齡結構呈年輕化,從業人員集中分布在發達經濟地區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創意設計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屬於年齡段在20-30歲之間,所佔比例達到93%。且創意設計人群集中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較發達經濟區域,從業者比例分別是24%、22%和20%,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所佔比例分別占總量的8%和8%,而西北地區的從業者最少,占總數的4%。這與我國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相關。
三中國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多樣化的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和市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出多樣化的模式:
(1) 自由職業設計顧問公司模式
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中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發展的開始時期,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化工業設計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廣州和深圳。部分設計公司將工業設計與工程設計、模具製造等整個過程聯合起來,其人員規模超過150人。這些公司的特點是善於緊密的將設計與生產製造相結合,以設計的市場實現和銷售狀態為最主要的評價標准,在時間把握上具有優勢。他們所主要客戶對象涉及到家電、信息、通訊、醫療等產業領域。
(2) 政府支持的設計機構模式
這類設計機構以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與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為代表。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是政府實施「工業設計科技促進」專項計劃、推進設計創意產業發展的促進機構,承擔設計產業政策規劃研究、提供企業設計咨詢指導、開展國際設計交流合作、承辦設計論壇展覽會議、舉辦設計技能專業培訓。同時,為企業進行設計實務示範。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是由政府投資股份方式建立的設計機構。這些機構的客戶對象包括政府機構、信息產業、傢具製造業、家電業、醫療業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廣州、上海等地,以院校為依託的工業設計工作室或公司在專業素質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偏重於企業設計課題與設計教育實踐的結合,注重設計概念的創新。院校模式由於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學中的不同研究部門和人員,更注重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企業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業范圍包括信息、家電、通訊、醫療、交通工具製造業等范圍。
(4) 企業設計部門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製造業領域,一些企業具有非常專業的工業設計中心並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產業領域主導企業不僅成立了自己的設計機構,還委託國外的大型設計機構進行合作設計,迅速提升了設計的質量和層次。
二、 中國工業設計存在問題
我國的工業設計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產)使企業不斷喪失設計能力。在引進外資中大量OEM生產雖然使我國產品出口總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我國企業在產品設計中形成對國外的依賴。在一些產品中,即便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但核心設計仍然是從國外購買的,這在汽車、機械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很普遍。許多大企業對設計缺乏專門的資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設計師隊伍。這也是我國製造業一直沒有走出引進—模仿—生產—再引進—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和產業扶持政策。長期以來,工業設計在我國一直沒有專門的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也基本處於鬆散狀態,且資金來源嚴重不足。政府缺乏對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既沒有專項撥款,也沒有建立設計基金,在工業設計並沒有被引起廣泛重視,僅僅憑借個別企業的資金推動是不夠的。第一個國家級工業設計園區——2004年興建的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區,也是我國唯一一所國家工業設計園區,起步階段是民營資本。但設計園在二期工程中園區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國家沒有提供相應的培育政策,對設計公司、設計園區缺乏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工業設計產業化程度低,工業設計人才匱乏。一方面是整個設計市場人才匱乏,另一方面是設計專業學生分配難,許多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從工業設計專業公司來看,我國目前設計公司有數百家,但普遍總體規模小,基本處於散亂經營狀態,且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
三、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的機遇
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迅速
高新技術產品凝聚著最大的生產率增長潛力,是中國未來人均收入可持續提高最有力的發動機。值得關注的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中的低技術環節放在中國,從而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問題,中國需要更多自主創新的產品來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形成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2004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首次實現貿易順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億美元轉變為去年實現順差41.1億美元。
二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將努力培育國內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形成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利用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資金密集型機電產業的發展,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產品,以相對較少的出口量創造較多的外貿收益。
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在國內市場上,根據調查,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主的20個城市2000年的家庭平均月收入為2048元,年均收入大約達到3000美元。同時,收入的增加和物價回落使他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追求品牌效應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中國城市耐用消費品正整體進入更新換代的階段,傳統家電產品和新興電子通訊類產品各有市場,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國網際網路網民總人數達1.03億,擁有手機的用戶達到3.49億,汽車擁有量達3220萬輛,交通工具,電子商務和網路技術產品將擁有巨大的市場。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和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工業設計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會。工業設計是製造業發展的先導行業,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將難以成就一流企業。於工業設計在製造業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性作用,世界各國在發展製造業的過程中往往把它作為龍頭,通過加速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整個製造業
㈦ 中國工業設計的現狀
工造是一個有著非常大的專業前景,要想知道中國的現狀,就憑中國的發展速度你就可想而知了。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調查各自專業就業情況的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收集,下面我就用我找到的資料結合自己的分析來闡明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前景: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博士指出:「21世紀將是工業設計世紀,一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國家將是落伍者。」綜觀國際市場的熱門產品,都是設計新穎、使用方便、品牌獨特的優質產品,無一不閃爍著工業設計的火花。
工業設計是一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從市場潮流,人的需要到提出設計構思方案,除了解決技術與材料的問題,還要研究內部結構與功能、使用習慣與方法、生產工藝的選用,節約原材料與降低成本、外觀設計與色彩、包裝與運輸,直到如何推向市場銷售等問題。有機地將技術與藝術、科學與美學、適用與美觀等方面統一在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上,設計中尋求和解決人一產品一環境一社會的和諧、統一與協調,除去某種產品系列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這個時代是體現個性消費的時代,運用豐富的色彩,美妙的曲線,獨特的造型,新奇的構造方式和使用方法,較濃的個性化色彩,激發起人們的情感反應,達到影響人、感染人和使人易於接受的目的。 這個時代是一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時代,而工業設計正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在這樣的時代里,工業設計師的貢獻度與存在價值將因為對消費者滿意度的影響日益擴大而水漲船高。工業設計,作為一種創新的手段,不僅在過去的時代中深遠的影響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且在新的世紀中,也必將和其他領域一同攜手,為人類共同創造更加高效、舒適、安全、健康的生活。
工業設計專業在國際上已有近百年歷史,而在國內最早由湖南大學開辦本專業也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因而,工業設計專業在國內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專業。 目前,國內開辦工業設計專業的約400所大專院校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藝術類院校,另一類是理工科大學或綜合性大學,而後者佔了所有這些院校的絕大多數。可見,理工科大學是我國工業設計教育的主要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加入WTO,工業設計已經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朝陽專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就業前景。
資料顯示,我國工業設計強校東北大學較的熱門專業:04年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率達到100%。其他各大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率也普遍較好,表現出了這個專業廣闊的市場和就業前景。但是,眾多接近100%的數據在我眼裡非但不能使人信服,反而,不由的引發我去發現一些更深層次的調查。隨這資料的積累,一些事實出現在我眼前,其中最讓我警醒的就是一篇介紹山東省藝術考生就業現狀的文章,下面是我對原文的簡略引用:
2005年山東省本科共錄取192270人,其中藝術類錄取42462人,佔到五分之一。與此同時,藝術生就業不容樂觀,2005年藝術生就業率不足50%,藝術生如何就業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仔細分析這篇報道,不難發現,這不僅僅是山東省藝術生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藝術與設計領域的現狀,也是乃至我們工業設計專業的現狀。現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設計在中國人眼中升溫,設計被認為又是一條發財之路,大批人如潮水般湧入,各種各樣的高校大專培訓班開設了工業設計這門專業或課程。單從人數上面,我們這個專業的競爭局面可想而知。但與設計人員增多的速度不相稱的是當今對設計人才的需求並不如前些年所預料的那麼緊缺,現在中國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有我們用武之地的只有少數大中城市,一些中小城市我們根本無法施展,況且中國還有很大一部分生產商生產的東西粗製濫造毫無設計成分在其中,或者僅僅進行了很低級很簡單的設計,產品不追求美觀,種種使得我們的就業面也很窄。現在工業設計畢業生主要想向電子產業涉足,但是這些產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沒有明顯逐年遞增,而是平緩的大約每年5%,這遠遠低於投入涉及領域的學生們。
並且在當今外界的影響下,學設計的學生常將自己置身尊位,一心只想找一份回報高.體面.高尚的工作,不能將自己心態調整好,找一份能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這樣導致某些用人單位門庭若市,另外一些單位卻無人可用。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隨著大學生的逐年增多,大學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為一種大眾教育,作為學生,是把自己當成大眾還是精英,是否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專業的學習,能否在接受教育的這段時間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精英,也決定著我們將來就業的成敗。也就是說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一分稱心的工作要求我們是大眾中的佼佼者,用人單位選擇的是會帶來經濟上的效益的求職者,我們現在就要衡量一下究竟自己可以創造些什麼價值。作為涉及領域的學生,除了自己的專業課外,增加和擴展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也是很重要的,與基礎學科相比,我們有更多機會做兼職,其實完全可以利用兼職的優勢,多培養動手能力,為就業鋪路,並在將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轉行中提供豐富知識和經驗積累;增加和擴展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也是我們大學生與大專或培訓班競爭的最有力武器。
基於自身與外界影響通過我分析對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前景作出以下總結:
現如今工業設計專業在國內還是一個非常年輕剛剛起步的專業,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目前多人才少崗位的情形下,就業前景較為緊張,競爭較為激烈。但是我們應該看的到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加入WTO,隨著我國現代工業的不斷進步,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工業設計將會越來越受重視,將會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就業前景。
㈧ 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史
一般來說,自從有人類生存就有了設計,比如勞動工具的設計和製作。
但是工業設計是工業化生產開始的。中國的設計史和世界的設計史是聯系的。世界工業設計史一般來說是從1840英國工業化革命開始的。英國的工業化革命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因此中國的工業設計史也可以從這時候開始算起。工業化革命之前都是手工設計,那些都只能算是工藝美術或者說工藝設計。
更多相關的信息,歡迎你點擊瀏覽我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