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的發展現狀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度發展,世界的面貌以及生存方式正在迅速地變化著,特別是全球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在提高著人們總體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正在摧毀著很多有益的傳統文化,包括某些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在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內容以及相應的生存方式的改變,也正在嚴重地擠壓著傳統木結構建築以及相應的營造技藝的生存空間。雖然這類建築在中國某些地區的民居以及宮殿、寺廟和園林中還得以營造,相應的營造技藝還得以延續和應用,但我們不能忽視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所導致的技藝性文化遺產的大量消失給社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另一個角度講,若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在今天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歷史潮流中逐漸消失,那麼相應的營造內容也會逐漸停止,特別是與廣大鄉民和工匠最相關的生存方式也必然會逐漸消失,從而最終導致這一獨特性的社會文化徹底消亡。胡公敏、楊貴庭入選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② 為什麼說現在木結構產業很值得投資
在我國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務院相繼推出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等,木結構建築符合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木結構韌性大,對於瞬間沖擊載荷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因此相對其他建材建築結構,木結構具有良好的抵抗重力、風力和地震力的能力,適合自然災害頻發嚴重的地區。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木結構將遍地開花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了一系列關於促進綠色建築發展的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安全使用、節能減廢、經濟美觀、健康舒適」的綠色住房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木結構建築。促進城鎮木結構建築應用,推動木結構建築在政府投資的學校、幼托、敬老院、園林景觀等低層新建公共建築的應用,未來的目標是切實提高綠色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重,力爭新增綠色建築面積10億平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築佔新建築比重超過30%。國家相關文件的頒布可以有效地推動木結構市場發展,為未來木結構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旅遊業促進木結構市場蓬勃發展
旅遊休閑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大,在穩增長、調結構、擴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旅遊業的繁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提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並明確規定加強旅遊景點等設施建設。可以預見,全民旅遊的時代在帶動旅遊地產、鄉村旅遊建設的同時,必然會促進木結構在旅遊地產中的應用。區別於傳統建築,木結構是健康、生態、自然的代名詞,嘉墅木屋秉承「木屋+旅遊」的生態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特色旅遊地產項目。
「生態居住」受大眾熱捧
當前,生態環境惡化,全球變暖,各類資源日益枯竭,成為影響地球和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命題,走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發展之路已經是全人類的共識和責任。我們的居所,也不例外地「生態」起來,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已經成為房地產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居住者來說,陽光、綠色,都是心中的本質需求,而這在喧囂的城市裡,已經顯得越來越奢侈。易建房木從居住者的需求出發,最大限度的提供陽光、綠色、健康和舒適的住宅同時,其專業的設計團隊還可為居住者量身定製精品戶型。在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易建房通過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木結構建築,促進建築行業永續利用、綜合利用。
易建房小編為您解答
③ 中國傳統木結構的發展史
中國是最早應用木結構的國家之一。根據實踐經驗採用梁、柱式的木構架 木結構建築
,揚木材受壓和受彎之長,避受拉和受剪之短,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於遼朝(1056年)的山西省應縣木塔(見彩圖),充分體現了結構自重輕、能建造高聳結構的特點。在木結構的細部製作方面,採用乾燥的木材製作結構,並使結構的關鍵部位外露於空氣之中,可防潮而免遭腐朽;在木柱下面設置礎石,既避免木柱與地面接觸受潮,又防止白蟻順木柱上爬為害結構;在木材表面用較厚的油灰打底,然後油漆,除美化環境外,兼有防腐、防蟲和防火的功能。 中國的木結構建築在唐朝已形成一套嚴整的製作方法,但見諸文獻的是北宋李誡主編的《營造法式》,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結構房屋建築的設計、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額的法規。對房屋設計規定「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即將構件截面分為八種,根據跨度的大小選用。經按材料力學原理核算,當時木構件截面與跨度的關系符合等強度原則,說明中國宋代已能通過比例關系選材,體現出梁抗彎強度的原理。與梁、柱式的木構架溶為一體的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別具一格,並在宮殿和園林建築的亭、台、廊、榭中得到進一步發揚,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 近代木結構是在產業革命以後,隨著房屋和橋梁的建設而發展起來。
④ 如何看待國內木結構建築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更多知識盡在「築訊中國」網整理解答:
目前,中國木結構建築比重過低,不符合建設節能環保綠色建築要求。中國2011年新增建築面積32.9億平方米,但真正意義上的木結構建築估計不過萬分之幾,與歐美、日本等國家之間有很大差距。
歐美、日本和澳洲住宅以木結構為主。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新建獨戶住宅中,壁式框架木結構房屋占總量的92%,混凝土房屋佔5.5%,鋼鐵等建築佔2.5%。
中國大量發展木結構建築有幾個疑問:中國木材夠用嗎?多用木材會破壞生態?中國土地夠用嗎?木結構房屋造價太貴?老百姓買得起嗎?木結構房屋的壽命和舒適度如何?木結構房屋防火和防腐嗎?
一、發展木結構建築的木材供應問題和環境問題
囿於中國木材短缺,使用木材會破壞環境的思想,使建築業在材料選擇上存在誤區,過度依賴水泥和鋼材。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為21.8億噸,佔世界產量的56%以上,人均年消耗量是世界人均消費量的5.4倍。
1990年,我國農村新建混凝土房屋面積不到磚木房屋面積的50%。2011年,混凝土房屋面積已是磚木房屋面積的2.7倍。
木材固化二氧化碳,水泥嚴重污染環境。生產1噸材料,鋼鐵釋放二氧化碳1.6噸,水泥釋放二氧化碳0.8噸,22億噸水泥將產生17.6億噸二氧化碳,佔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1/4。國家要調整產品和結構,壓縮水泥產量,但不解決替代材料問題,很難將水泥產量壓下來。
建築垃圾吞噬大量良田和土地。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達80億噸,損毀土地200萬畝以上,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約為3億噸。由於歷史原因,我國住宅設計建造質量欠佳,住建部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指出,今後15~20年,現有住房一半以上要拆掉重建。到2030年新產生的建築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英國建築平均壽命134年,美國建築平均壽命74年,中國25~30年。如果使用木結構建築,建築垃圾問題將得到很好解決。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石灰石資源並不富裕,截至2007年全國已探明石灰石基礎儲量750億噸,其中具備經濟開采條件的只有390億噸。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是21.84億噸,按1噸水泥消耗0.94噸石灰石計算,750億噸石灰石,也僅夠用32年見表1。中國水泥產量佔世界總量的56%以上,如果依靠進口,這樣大的需求無人能供應。屆時,水泥價格將飛漲,不用木結構建築,將行不通。
木材釋放氧氣,固化二氧化碳。生產1噸木材,釋放氧氣1.62噸,吸收固化二氧化碳1.82噸。
我國發展木結構建築,木材、竹材資源充裕。
一是森林面積、蓄積持續增長。森林面積凈增2054.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個百分點。森林蓄積凈增11.23億立方米,年均凈增2.25億立方米,繼續呈現長大於消的良好態勢。
二是天然林面積、蓄積明顯增加。天然林面積凈增393.0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凈增6.76億立方米。
三是人工林資源快速增長。人工林面積6200萬公頃,凈增843.11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9.6億立方米,凈增4.47億立方米見圖4。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46.18萬公頃,後備森林資源呈增加趨勢。
四是森林採伐逐步向人工林轉移。天然林採伐量下降,人工林採伐量上升,人工林採伐量佔全國森林採伐量的39.44%,上升12.27個百分點,以採伐天然林為主向以採伐人工林為主的戰略轉移穩步推進。
五是中國有世界最多的竹材資源,佔世界40%,目前70%~80%用於農業,有很大發展空間。重組竹和竹基纖維復合材料很有發展前途。
中國現有人工用材林6169萬公頃,居世界第一,發展前景很好見圖5。其中,楊樹667萬公頃1億畝,為世界第一,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占人工用材林的13.7%,以每畝年產1立方米計算,理論上每年可提供木材1億立方米以上;桉樹260萬公頃3900萬畝,每年可提供木材近4000萬立方米。人工用材林中還有80%的杉、松和其他樹種,可以提供大量膠合板原料。
木材應用促進了人工林的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前,蘇北森林覆蓋率不到2%。90年代,由於人造板工業發展,促進了林業發展,現在森林覆蓋率超過30%,泗陽甚至已達到48.5%。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許多木材工業發達的地區,林業發展都非常迅速。從國外看,北美、歐洲、紐西蘭等也都是由於木材需求的刺激,林業不斷發展,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都在不斷增長。德國《森林憲章》要求多應用木材,10年將木材消費量提高20%。
美國森林資源越用越多,50年間,採伐量增長34.8%,蓄積量增長39%全球森林資源是充裕的,可以持續滿足人類需求。世界有充足的針葉木資源,生長量超過消耗量,大量進口針葉木材有資源保障。
同時,非熱帶林區森林增加。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原始森林遭破壞的速度降至20年來最低。20世紀90年代,每年損失原始森林830萬公頃。2000~2010年間,每年損失降至500萬公頃。
世界森林分布極不均勻,針葉樹種絕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居住著全球75%的人口,集中了95%以上的針葉林、90%的溫帶闊葉林和90%以上的工業用材林。北半球森林管理水平高,一直保持著生長量大於採伐量的態勢。
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步加強,利用他國資源發展經濟、實現雙贏已屬常態。中國必須長期大量進口木材,這是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不存在破壞世界森林資源,也不存在所謂「資源風險」。我們應該放心發展木材產業。
2012年中國進口木材6710萬立方米。其中,進口針葉木材3757.5萬立方米,占進口木材總量的70%。其中,針葉原木2669萬立方米,針葉鋸材1422萬立方米。進口的針葉木材均來自可持續發展的林區,70%以上是森林認證的木材。中國進口的針葉木材大部分用於建築口料等次要部分,用於木結構建築主體部分的很少。
木材是可再生資源,科學規劃管理,會越用越多,不僅不會破壞生態環境,還會促進生態發展。中國和世界針葉木材都是生長量大於採伐量,發展木結構建築,木材資源不是問題。水泥污染嚴重,且資源有限,中國應該減少使用水泥,低層民用建築少用水泥,給子孫後代留些資源。
二、中國發展木結構建築的可行性
中國有廣闊的木結構建築需求市場。在不同地區,可發展不同形式的木結構建築。
大城市可發展混合木結構、木骨架非承重外牆、老房子的平改坡、公共建築木結構。郊區可發展高檔別墅、休閑會所等,目的是減少水泥的應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小城鎮可發展較低配置標準的連排木結構建築、混合木結構建築等。在農村房屋改造方面,蘇北農村平房改造成樓房已成趨勢,浙江、蘇南農村目前大部分是3~4層樓房,但都是水泥建築,這將是輕型木結構住宅的潛在發展市場。風景名勝區可大量發展木結構建築。
三、木結構建築價格並不貴,老百姓買得起
人們一般認為木結構房屋造價高、太貴。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現在中國的木結構房屋定位在「別墅」,配置太高,而且是按國外建房概念,住宅各種設備基本配置齊全,比精裝修配置要高很多,因此造價高。第二,各種木結構材料甚至釘子和金屬連接件全部進口。如果降低配置,房屋面向中低收入群體,木構件和五金件等構件材料實現本土化生產,造價一定會降下來。
另外幾個因素也造成木結構建築成本低。一是木結構建築構件是工廠化生產,現場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是同類混凝土結構的2/3,成本低,資金周轉快。以277平方米獨棟住宅為例,木結構建築施工周期為105天,混凝土建築為144天。二是建築重量輕,牆體自重為混凝土的1/10,樓板及屋蓋為混凝土的1/8,對地基要求低,既降低成本又有利於抗震。地震引起的對建築物產生破壞的地震力是與房屋本身重量成正比的。三是得房率高。木結構建築比混凝土建築多5%~7%的使用面積,以277平方米獨棟住宅計算,可增加使用面積14.4平方米。
有資料表明,木結構建築與混凝土結構建築的造價大體相當,或者略低
四、木結構房屋壽命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木結構房屋有利於健康居住
木結構房屋受熱燃燒後強度損失小。
五、把好質量關,避免惡性競爭
木結構建築在我國剛起步,一定要規范運作。對設計施工人員,有關部門要發證,要求有木結構建設資質。對於材料木材、五金連接件、保溫材料、外掛牆和瓦等,一定要按相關標准生產,不能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建築竣工以後要由相關部門驗收,並建立終身追溯制度。建築房屋是百年大計,千萬不要搞壞了木結構建築的名聲。
⑤ 分析中國木構建築發展歷程及特點概括
木結構建築發展簡史
木材在建築中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古老原始的建築就是由木材建造而成,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木結構建築至今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皆有存在。最早的古木建築可追溯到西漢時期,我國就基本上形成了用榫卯連接樑柱的框架體系,一直到唐代,特別是到了宋、元時期,建築上統一了做法,如李誡著《營造法式》,明、清時期,又有《園冶》、《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經數千年幾十代人的努力,造就了我國古木建築的輝煌成就,不愧中華民族瑰寶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獨豎一幟,豐富了人類的文明史。
1.2國外木結構建築現狀
在亞洲的日本,歐洲的芬蘭、瑞典,北美的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民居建築中已普遍推廣了現代木結構住宅,已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無論是建築風格、結構體系、營造方式均有各自特色,是目前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先進代表。日本近年來在新建住宅中,木結構住宅所佔比例基本在45%左右;在北歐的芬蘭、瑞典,90%的民居住宅為1~2層的木結構建築;在北美,80%的人居住在木結構住宅里,獨立式小住宅佔主導地位。德國設有生態住宅研究所、門窗研究所和設計院,專門從事生態材料建造住宅的研究和設計,並已建造了各式各樣的建築群。日本、美國的加州、我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將木結構建築作為防震、抗震的重要措施,這是因為在近幾年日本所發生的地震中,輕型木結構住宅幾乎沒有倒塌的案例。從日本木結構住宅類型來看,樑柱式木結構仍占絕對比例,吸收了中國古木結構的精髓,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在這些林業發達國家中,各種新型材料、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建築科技水平已相對成熟,除了建造一些新穎別致的木質別墅外,木結構還向公共建築、多層和高層混合結構建築方向發展。
1.3國內木結構建築現狀
建國後,我國木桁架等木結構由傳統的設計與人工製作,逐步進入到現代膠合木結構的設計與機械加工工藝。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為了保護森林資源,一直提倡節約代用,特別是建築主管部門專門發文限制在建築中使用木材,要求以鋼代木、以塑代木,使得我國木結構建築停滯了幾十年的研究和應用,使現代木結構建築與國外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近十多年來,由於我國推行的人工速生林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蓄積量均躍升世界第一,這為木結構這種建築體系在國內的發展帶來契機。國家建築和質量監督檢驗等主管部門也與時俱進改變了觀念,先後頒布和實施了多項木結構設計規范與質量驗收規范等標准。在經濟全球化的強力推動下,進口木結構建築已經悄然進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武漢和海南等主要消費城市,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木結構應用的領域從住宅、賓館到海濱浴場、茶社以及園林景觀等,迄今為止,國內已建成新型木結構住宅2000多幢,每年以600多幢的速度在建造中。雖然,現行建造的絕對數量不及國外的1‰,但其發展勢頭迅猛,市場廣闊。這些木結構建築大都採用了國外的結構材料和先進的建造技術,國外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在國內舉辦各種規格的培訓和巡迴宣講,不少知名高校加入到木結構建築的研究行列,各種形式的研討會紛紛舉辦,特別是很多木結構生產、建造企業紛紛上馬,在地震災後重建和旅遊資源開發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預見木結構建築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⑥ 木結構的發展前景
木材是一種再生的天然資源,且人類習慣使用木材已有悠久歷史,在對木材的防腐、防蟲、防火措施日臻完善的條件下,充分發揮木材自重輕、製作方便的優點,做到次材優用,小材大用,提高木材的利用率,除繼續用於一般建築外,在大跨度建築屋蓋結構方面有其一定的前途。
木結構建築已成為我國休閑地產、園林建築的新寵。許多建築、園林設計公司,已經開始將木結構建築作為體現自然、增加商品附加值的首選。隨著國外部分木結構生產、經營企業的進入,帶來了新工藝和新的設計理念,極大地促進了國內木結構建築行業的發展,一些國內起步較早的木結構製造商、防腐木生產企業也日漸壯大。國內木結構生產、經銷商數量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近一、兩年來上升幅度最大,這些企業遍布全國各地。隨著我國休閑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加上人們對回歸自然、提高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上海世博會大量推廣的節能低碳竹木結構建築,引發國內竹木結構需求量進一步增加。
中國木結構建築產業展覽會繼續以全面推動國內木屋木結構建築產業的發展,促進國內外木屋木結構建築產業的交流與合作為宗旨;是國內木屋木結構建築產業與國際木屋木結構建築產業交流、互動的促進機會;是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新穎時尚的木屋木結構建築產品和服務的極佳發布窗口,為政府、開發商、設計單位、承建單位、供應商和賣家提供技術交流,商業合作以及市場拓展的寶貴平台。由加拿大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加拿大卑詩省政府林業發展投資處、加拿大木業協會共同舉辦的「關於現代木結構建築在中國取得的顯著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上實地產控股集團作為大會邀請的唯一開發企業參加會議。
⑦ 現代木結構現狀及應用前景
一提及木結構房屋大家就能想到中國傳統的樑柱式木構架建築,這種建築結構形式已經被認可和廣泛使用。近年來,現代木結構建築不斷被研究和開發,在抗震、防潮、防火、保溫等方面提升了木結構建築的品質。木結構建築更加宜居,生產過程無污染或少污染,能將碳以木料的形式固化下來為低碳環保做出了貢獻。一般認為木結構建築耐久性不如磚結構建築,但大量古代木建築讓這一顧慮不攻自破。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更顯示出木結構的優勢。
不過因國家政策的原因,目前我國的木結構保持著低調的態勢。木結構的優越性明顯,今後必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木構建築團為您作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⑧ 未來幾年,中國的木結構建築會有大的發展趨勢嗎
個人認為不會,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木結構建築耐火性差,即便塗刷防火塗料,耐火性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二是:木結構建築多用於單層或底層建築,畢竟木結構強度和鋼結構及混凝土結構沒法比,還有就是原因一,但我國人口密度太大,未來高層乃至超高層建築才是主流,現在的安置房基本都是十幾層以上,超過20層的也不少見,所以大量木結構建築並不適合我國國情。
三是:我國人均木材並不多,雖然我國這些年大量植樹造林,但每年仍然需進口超一億立方木材,好的木結構建築成本並不低。
與我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美國有些州木結構房屋不少,但美國人口密度比我們小多了,而且美國木材資源豐富,每年森林火災都會在引發大災難的同時燒掉巨量森林資源,所以美國是鼓勵木材建築的,因為既可以拉動木材經濟,又可以減輕森林防火負擔。
目前我國正在推廣的是PC建築,又名整體裝配式混凝土建築,在未來二三十年應該會成為主流,因為效率更高,用的人工成本更少,符合我國未來農民工逐漸減少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