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現行的文化產業政策是什麼,詳細的
政策還是不健全,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之中
第一,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經版營
第二,培植大型權文化企業
第三,充分發揮各地區和各民族文化特色
第四,規範文化市場
第五,創造寬松的金融環境
第六,制定扶植文化產業的財政稅收政策
第七,推動文化產業的研究開發
第八,制定文化服務貿易的保護和開發政策
等等
『貳』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是指為提升人類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質而提供的一切可以進行商品交易的生產與服務。從廣義上看,傳媒、卡通、影視、娛樂、游戲、旅遊、教育、網路及信息服務、音樂、戲劇、藝術博物館等都是文化產業璀璨的一員。
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5%。文化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文化服務業增加值占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的53.7%。2010年各類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猛,其中網路出版、手機出版、動漫網游和數字印刷等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增長速度超過50%。北京、上海、廣東、湖南、雲南、湖北等地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已超過或接近5%,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提升,產業結構逐步調整。2011年,全國電影票房達到131.15億元,較2010年增長28.93%,其中國產影片票房佔全年票房總額的53.61%;新聞出版產業全年總產出超過1.5萬億元,新建國家級新聞出版產業基地5個;互聯網和移動網游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國產網路游戲備案585款,同比增長超過200%。
過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後出台了《文化產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將把文化產業建成我國的支柱產業,確立了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實施,必將推動中國文化產業持續高速發展。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領域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叄』 談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是屬於精神、觀念范疇。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品不僅僅再局限於物專質層面屬,而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讓人在精神、觀念上感到滿足的文化產品。由於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文化產業應運而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早在20世紀,當現代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產業也隨之成熟。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其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相當龐大。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在中國社會逐漸成熟,
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勢不可擋地發展起來。
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為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該如何審時度勢,緊抓歷史機遇,做強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引領我國新一輪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國當前的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
『肆』 我國當前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什麼
發展定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主要目標是: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弘揚,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文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更加健全,文化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文化產業發展保障體系更加完備;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明顯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伍』 我國文化產業的規則是什麼
要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在重視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同時,加快振興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形勢和文化領域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規劃目標。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1、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 2、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行業和項目對文化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以資本為紐帶推進文化企業兼並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產值超百億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3、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創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廣泛運用,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4、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城鄉文化市場進一步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逐步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 5、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一批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對外文化貿易渠道和網路進一步拓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貿易逆差明顯縮小,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陸』 我國的文化產業管理制度主要有哪些
最近正好看了一本相關的書
希望可以幫到你
這是制度: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將文化分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調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明確了整個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並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結合起來,不斷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加強宏觀管理,深化文化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又將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進一步深化和明確,明確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逐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
在改革的實踐中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分離改革,即將廣告、印刷、發行、電視劇等一般節目製作部分分離出來,轉制為企業,面向市場搞好經營,接受集團領導監督,確保經營方向正確,同時也為壯大主業服務。二是整體改制為企業。三是一步到位,直接進行股份制改造。
我國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系列改革政策緊緊圍繞了市場取向這一主線,逐步確立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和完善政府文化管理體制以及文化經營單位的運行機制,對文化經營單位實現由事業型向企業型轉制,使文化經營實現產業化運作。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又將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進一步深化和明確。分別提出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深化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國家投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經營性文化單位要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
深化文化企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主要是在人事、分配製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人事制度改革上,推行全員聘任制。在一些文化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的情況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分配製度改革上,除實行績效工資制、拉開分配差距外,允許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取得報酬。對職稱評聘制度進行改革,革除論資排輩的弊端,實行按能力評聘職稱,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轉杯內部運作和管理方式,各類文化單位按照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制定經營、管理目標,建立科學的投入、產出機制,把「兩個效益」統一於市場競爭中,統一於通過市場來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上。通過深化內部改革,建立起既能夠保證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又富有發展活力的運行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投融資過分依賴政府,投資主體單一,民間資本與外資投資渠道不暢,影響了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黨的十六大之後,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逐步放寬市場准入政策,在文化產業上降低門檻,鼓勵和允許民營資本、外資進入文化領域,參與藝術品的經營,音像製品的分銷,大眾娛樂項目的經營以及文化設施的建設、改造和經營,特別是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
這是法律:
中國的文化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以文化法為主要內容,橫跨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法等多部門多層次的規范體系。此外,各地方的權力機關和政府根據各自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大量的執行國家、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在調整人們的社會文化關系和文化事業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柒』 我國的文化產業,還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中國人,一種從古自今意志在接受一元化政治思想體系的族群,我們自詡我們很有文化,我們自詡我們是文化大國,但我們到底有什麼文化?是什麼文化大國?真的談起這些,我們卻一無所知,甚至會有點口吃,當然有些人是不會這麼想的。他們會像佛爺一樣的供出他們的太祖,說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實這話並沒有錯,這個「人」,足以代表一種不滅的理論--「正人君子永遠斗不過低劣小人」。有人會說:你這是赤裸裸的嫉妒。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中國有一句話永遠在為這個理論擦屁股,這句話叫「成王敗寇」。於是現在中國徹底淪為一個紙醉金迷,淪落為一個以錢為信仰的國度,這符合這種文化的最終歸宿,所謂復興,其實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捌』 我國文化產業的現狀是什麼
人民需求大,有市場,難的是找到正確的投資方向。而且現在還是政專府主導的文化事屬業(注意與產業的區別)佔主體,也就是常說的大事業小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要靠政府補貼,這樣很不利於文化的發展。不過剛開的會說要發展文化產業,轉變發展方式,轉化為大產業小事業。還是很有前景的。希望對你有用
『玖』 我國城市文化產業有哪些主要新業態
文化產業新業態有助於完善產業的組織管理結構、拓展產業鏈、開拓商業運營模式、促進資源的創新整合,而不必局限於傳統的發展思路。鑒於此,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開拓思路,運用高新的技術手段、完善的組織結構,來帶動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創新,獲得持續的、穩定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