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深圳有哪些高新技術產業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成立於1996年9月,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科技園區之一。2005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1367.58億元,同比增長25.7%,是96年高新區建區之初的13.7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24.32億元,同比增長30.91%;工業增加值260.13億元,同比增長26.2%;出口8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8%;累計實現稅收262億元。2005年高新區在佔全市0.6%的土地上實現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18.92億元。高新區被國家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 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等。
管理模式:深圳高新區由市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行「開放式」管理體制,即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之下,不改變政府各部門現有職權管轄范圍。三級管理體制是指:決策層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方針、政策;管理層負責日常行政事物;服務層為企業和科研教育提供服務。在高新區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產業導向、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和提供服務。
投資環境:為促進和保障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高新區條例已正式實施。高新區積極營造完善的產業生態,激情的人文生態和良好的環境生態,實現「三網合一」的寬頻網路,區內用戶可通過10M/100M信息口實現高速上網。高新區獲得ISO9002質量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SA8000社會責任管理三大體系認證。6萬余名園區人匯聚這里,體現「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的園區精神。
招商引資:隨著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高新區招商引資的磁場效應愈加明顯,大批國內外企業竟相入駐,逐漸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群、生物工程產業群和新材料產業群。國內大企業有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海王、東大阿爾派、創智等;跨國公司有IBM、菲利浦、康柏、奧林巴斯、愛普生、朗訊、哈里斯、湯姆遜等。
自主知識產權:2002年深圳高新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佔「半壁江山」。華為、中興的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訊和接入設備;長城的計算機系統;金蝶、創智的軟體產品;飛通的光器件;邁迪特、邁瑞的醫療器械;科興、匹基的基因工程產品;海王、海普瑞的醫葯產品;長園的新材料等,都在國內外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研發基地:許多企業都在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研發經費已超過銷售收入的10%,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依託,輻射周邊地區,拓展國內外,「官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兩院院士活動基地、大學研究院、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構成了服務中小科技企業的公共技術平台。
深圳虛擬大學園:名校在深圳,匯聚高新區。由41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幾年來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8000餘名;各大學已在深圳創辦企業100多家,成果產業化項目100多個。虛擬大學園利用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為深圳做出有效貢獻。
總裁俱樂部:深圳市創新總裁俱樂部是由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出資創辦,從事調查、溝通、協調、交流合作咨詢服務等非贏利社會服務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會員為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投資、中介服務機構、科研機構等單位的總裁,高科技產業管理與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且在單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旨在構築官、產、學、研、資總裁交流碰撞、共享互動的平台。
深圳軟體園:深圳軟體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正式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軟體園包括位於高新區的深圳軟體園主園、硅峰軟體園、蛇口火炬創業園等。目前有軟體企業120多家,2001年軟體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6億元,其中超億元企業8家,軟體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規劃建設中的深圳軟體園主園坐落在深圳高新區,佔地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發展規劃:深圳高新區「十五」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集中發展優勢產業,重點發展計算機、網路與通訊、集成電路、軟體、光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主導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和配套產業群。努力把高新區建成輻射周邊的區域性高新技術研發、孵化、產業化、出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B. 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屬於第幾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和第幾產業之間屬於不同的劃分范疇。
只要是要求高技術含量的就是高新產業。
比如第一產業中的生態農業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種,屬於第三產業的電子計算機晶元研發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種。
C. 沒有名牌大學的深圳,高科技產業是怎麼崛起的
深圳沒有名牌大學,也沒有國家級研究機構,但是在改革開放中,深圳高科技企業卻蓬勃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有人說深圳是「中國矽谷」。2017年深圳國家級高科技企業有1.12萬家,還有近19萬家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科技企業。
全年高科技產業增加值7359億元,佔GDP32%。在高科技產業的每個行業,包括細分行業,深圳都涌現了一批領軍企業,有些還成為著名的世界級企業,如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研祥等。是什麼原因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輝煌?
三、深圳高科技的崛起歸功於為其提供高質量服務體系的政府體制創新
第四,建立以高新園區為平台的區域服務體系。
D. 深圳為什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發達城市嘛,是沿海城市又是人才的集中地帶,深圳的市情適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E. 誰能介紹一下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相關情況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成立於1996年9月,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科技園區之一。2005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1367.58億元,同比增長25.7%,是96年高新區建區之初的13.7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24.32億元,同比增長30.91%;工業增加值260.13億元,同比增長26.2%;出口8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8%;累計實現稅收262億元。2005年高新區在佔全市0.6%的土地上實現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18.92億元。高新區被國家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 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等。
管理模式:深圳高新區由市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行「開放式」管理體制,即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之下,不改變政府各部門現有職權管轄范圍。三級管理體制是指:決策層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方針、政策;管理層負責日常行政事物;服務層為企業和科研教育提供服務。在高新區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產業導向、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和提供服務。
投資環境:為促進和保障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高新區條例已正式實施。高新區積極營造完善的產業生態,激情的人文生態和良好的環境生態,實現「三網合一」的寬頻網路,區內用戶可通過10M/100M信息口實現高速上網。高新區獲得ISO9002質量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SA8000社會責任管理三大體系認證。6萬余名園區人匯聚這里,體現「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的園區精神。
招商引資:隨著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高新區招商引資的磁場效應愈加明顯,大批國內外企業竟相入駐,逐漸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群、生物工程產業群和新材料產業群。國內大企業有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海王、東大阿爾派、創智等;跨國公司有IBM、菲利浦、康柏、奧林巴斯、愛普生、朗訊、哈里斯、湯姆遜等。
自主知識產權:2002年深圳高新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佔「半壁江山」。華為、中興的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訊和接入設備;長城的計算機系統;金蝶、創智的軟體產品;飛通的光器件;邁迪特、邁瑞的醫療器械;科興、匹基的基因工程產品;海王、海普瑞的醫葯產品;長園的新材料等,都在國內外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研發基地:許多企業都在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研發經費已超過銷售收入的10%,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依託,輻射周邊地區,拓展國內外,「官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兩院院士活動基地、大學研究院、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構成了服務中小科技企業的公共技術平台。
深圳虛擬大學園:名校在深圳,匯聚高新區。由41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幾年來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8000餘名;各大學已在深圳創辦企業100多家,成果產業化項目100多個。虛擬大學園利用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為深圳做出有效貢獻。
總裁俱樂部:深圳市創新總裁俱樂部是由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出資創辦,從事調查、溝通、協調、交流合作咨詢服務等非贏利社會服務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會員為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投資、中介服務機構、科研機構等單位的總裁,高科技產業管理與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且在單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旨在構築官、產、學、研、資總裁交流碰撞、共享互動的平台。
深圳軟體園:深圳軟體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正式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軟體園包括位於高新區的深圳軟體園主園、硅峰軟體園、蛇口火炬創業園等。目前有軟體企業120多家,2001年軟體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6億元,其中超億元企業8家,軟體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規劃建設中的深圳軟體園主園坐落在深圳高新區,佔地2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發展規劃:深圳高新區「十五」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集中發展優勢產業,重點發展計算機、網路與通訊、集成電路、軟體、光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機電一體化等主導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和配套產業群。努力把高新區建成輻射周邊的區域性高新技術研發、孵化、產業化、出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深圳高新區目標: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F. 深圳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很簡單,能申報來高新的都是源比較有實力企業,銷售額、公司規模、無形資產等都是有一定門檻。 高新企業越多,就證明經濟上去了。 企業想發展就必須累計更多無形資產。國家想發展,就必須讓更多有實力企業申報高新。 這也相對於一個成功企業標志。
G.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7)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H.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成就
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承擔起「拓展產業空間,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的歷史重任。2008年,高新區在佔全市不到0.6%的土地上,實現工業總產值2249.78億元,同比增長17.60%,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19%;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134.07億元,同比增長17.51%,佔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23.36%;工業增加值490.33億元,同比增長22.99%,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13.55%;出口112.31億美元;實現稅收119.78億元。高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9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億元、工業增加值43億元,規劃建設了一批科技企業加速器及專業園區,初步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及動態配置,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深港創新圈」提供了堅實保障。
讓我們從全球視野、國家利益、區域發展、產業趨勢的高度,努力建設一個更具生命力、競爭力、吸引力的世界水平的科技園區!
I. 深圳傾側重於什麼型高新技術產業
一、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展概況
我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近年逐漸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十五」計劃頭兩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已達到1143.17億美元,超過了整個「九五」期間的1109.60億美元,是「八五」期間的4倍。到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到678.6億美元,與1992年相比,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10年翻了4番,年均遞增32.7%,是同期GDP增長率的3倍多。截至2003年7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全部商品的出口貢獻率由1992年的4.7%提高到23.18%,對工業製成品出口的貢獻率由1992年的5.9%提高到22.8%。我們認為,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我國外貿中將占據主導地位,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將達到40%左右。
二、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特點分析
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按技術領域分布特點——重於計算機與通信類和電子類產品,輕於航空航天和生物技術產品的出口產品結構
到2002年,計算機與通信類和電子類產品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最主要的兩大類產品,二者合計的出口額佔全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92.1%。從我國高新技術出口大宗、重點商品來看,顯示器、手持(包括車載)無線電話機、集成電路、激光視盤放像機等前十位的產品出口額為314.5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例為46.7%。這些重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且絕大多數是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產品。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過於集中在計算機與通信類和電子類產品,一方面,集中投入和過度發展可能導致低水平重復投入、雷同產品和低價位運行,從而直接影響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效益;另一方面,國際上此類產品競爭激烈,技術標准構成復雜,若過多集中,則不利於分散出口貿易風險。
2.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市場分布特點——出口市場過於單一,集中於香港、美國、歐盟、東盟等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而發展中國家和東歐市場的份額較少
從地理方向分布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集中於香港、美國、歐盟、東盟等四大區域,2002年出口到這四大區域的高新技術產品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5.16%。另外,2002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各大洲的出口增速均超過了30%,其中對北美洲出口增速達到61.71%,對亞洲及歐洲出口增速分別是45.18%和31.46%。同比增幅數據顯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出口形勢喜人。
但是,在中東、非洲、拉美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東歐市場,我們雖然有一定的優勢,實際進入的量卻很少。因而,以多元化分布為主攻方向拓展出口市場,並在市場上培育和發掘出口產品新的貿易價值,應該成為我們的發展重點之一。
3.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方式特點——以包括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的加工貿易為主,產品出口技術結構低度化
從貿易方式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以包括進科加工貿易和來科加工裝配貿易的加工貿易為主,而一般貿易方式正在逐漸降低。
這種出口貿易方式也顯示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展的隱憂。我們所從事的主要是加工、裝配業務,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所獲取的是由簡單勞動決定的加工費,附加值低,一般不到出口價值的5%,創匯能力很弱。而且,我們缺乏高新技術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無法與別國突出的產品競爭優勢抗衡。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難以在短期內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由於中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對吸收外商投資非常有利,跨國公司將全球生產基地和采購中心加快向中國轉移,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因而短期內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導的格局還將維持。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主體數據來源:《中國高枝術產業數據(2003)》,科技部中國科技統計信息中心
4.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主體特點——以外資企業為主,國有企業比重下降,私營企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據資料顯示,到2002年,外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556.58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82.20%,特別是外商獨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所佔的比重首次達到55.4%。而非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0.49億美元,占總額的17.80%,其中國有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02.05億美元,集體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54億美元。截至2003年上半年,私營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達9.04億美元,占總額的2.05%,累計增長292.61%。
從企業性質來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體主要是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所佔份額較少,增長幅度最高,國有企業所佔的比重呈逐步下降的趨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由外資企業來帶動。而國際資本的流動性和投機性很強,如果外資企業向更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圖的市場轉移時,就不利於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長遠發展。
5.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貨源供給特點——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為主要貨源供給地,科技興貿重點城市、高新區、出口基地發揮了核心作用
(1)從地域分布來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是三大高技術產業發展密集區,其中珠江流域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量大的貨源供給地,以廣東省為例,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貨源供給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截至2003年上半年,廣東省企業出口高新技術產品195.5億美元,增長46.3%,佔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值的44.4%,位居全國第一。其他出口超過40億美元的省市依次是江蘇、上海、天津。
(2)20個高技術產品出口重點城市在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2002年20個科技興貿重點城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共438.88億美元,佔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64.80%(見表一)。中關村科技園區、蘇州高科技產業開發區等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22家國家高新區的「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也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供了主要貨源,其中,高新區出口創匯額由1995年的29.5億美元上升至2002年的329.2億美元。後面的你直接看這個網站吧
本文來源於CSSCI學術論文網,你可以在這個上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