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切實加強三農隊伍建設,提升綜合素質水平,適應三農和縣域業務發展需要
(一)進一步明確服務「三農」市場定位
(二)全面推進「三農」和縣域業務經營轉型
(三)切實加強縣域支行競爭力建設
(四)建立「三農」和縣域業務價值管理體系
(五)加快構建「三農」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六)持續深化服務「三農」體制機制改革
(七)打造高素質的縣域人才隊伍
(八)全面推進「三農」和縣域業務經營轉型
以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為指引,以實施農村產業「千百工程」、 域零售提升工程、農戶金融「惠農通」工程和重點縣域支行「121」工程為抓手,持續優化「三農」和縣域客戶結構、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和 區域結構,推動「三農」和縣域業務由外延粗放式增長向內涵集約式發 展轉變。
Ⅱ 如何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西藏林芝市市長旺堆代表說,下一步一方面要積極培養鄉土人才,特別是致富帶頭人和農牧區實用人才,培養一支懂農牧業、愛農牧區、愛農牧民的人才隊伍,大力實施「能人治村」。另一方面,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打好鄉情牌,念好引才經,鼓勵引導人才向鄉村一線流動,把致富能手、技術能人引回來、留下來。
Ⅲ 如何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新農村,培養實用人才,我們要堅持市場導向,把培養實用人才和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結合起來,選准載體,依託項目,強化實踐,加快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村發展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機制。
要成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網路,並與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相結合,明確「一人帶一業、一業富一村、一村帶一方」的實用人才培養長遠工作思路。要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頒發縣級農村實用人才證書,真正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人才納入「三農」工作的管理和服務對象。要在職稱評定、農業科技項目開發、農業科技項目推廣、扶貧資金或優惠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鄉土人才要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給獎勵。對農村實用人才要實行動態管理,做好建檔造冊、走訪聯系、交心座談、領導包點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特別是對取得技術職稱的本土人才,要在工商登記、稅務減免、資金貸款、農葯化肥、優質良種、畜禽防病、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應提供政策傾斜,使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完善培養機制。
要依託有關學校和培訓機構,多方培訓各類農村急需實用人才。有組織地把本地農村實用人才送到農業發達地區進行交流學習。積極鼓勵農村有志青年自學成才,優先為業績明顯、群眾公認的能人、尖子評定村民技術職稱。同時要加強勞務輸出中心、職校等培訓基地的建設,改進辦學條件,把培訓基地真正建成村民技術教育培訓、開發的重要基地。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實用人才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並根據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和實用人才專業技術發展的實際,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迴輔導,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
三是完善扶助機制。
在政策扶持上,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研生產項目實施者,採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在技術扶持上,通過開展專家與實用人才結對活動,既及時幫助實用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為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在資金扶持上,對特色農業項目,積極爭取金融部門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實用人才傾斜。
四是完善善激勵機制。
要將實用人才的評選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工作中,開展「農村優秀實用人才」「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創評活動,大力宣傳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加大對優秀實用人才的獎勵、表彰力度。通過教育、農業、人事、科技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製度,把農村實用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相結合,使有一定技術專長並發揮作用的農村實用人才享受相應的待遇,增強責任感。對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實用人才,要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鄉村組幹部隊伍之中,加強鍛煉,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
Ⅳ 如何有效發揮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問題及對策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丁瓊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中辦法[2007]24號),農村實用人才即指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為當地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作出貢獻,並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本文認為它應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人才:(1)生產能手(如種植、養殖、捕撈和加工能手等);(2)經營能人(如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等);(3)能工巧匠(如技能帶動型、文體藝術類人才等);(4)鄉村專業技術人員(如公益服務推廣型人才);(5)村級管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
中牟縣地處黃河下游沖積扇南翼之首,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全面實施,鄭東新區及鄭汴產業帶的規劃與建設,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的明顯加快,中牟縣正朝著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國際物流園區和涵蓋新型高科技區等產業帶邁進。中牟的經濟也正在從生產型農業向經營加工型農業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正在向食品飲料、汽車製造、文化旅遊、生態環保、現代物流等領域調整和優化。中牟的城鎮化速度加快。中牟縣大量的農業人口(特別是失地農民)該何去何從?要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轉型,中牟縣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勢在必行。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現狀
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仍有待提高。中牟縣總人口數為70萬,其中農業人口58萬。據有關資料顯示,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僅占人口總量的0.33%,比例偏低。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的地域分布基本與縣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一致,即縣南部黃店、八崗、三官、刁家等鄉鎮重種養;縣中部大孟、官渡、韓寺、姚家等鄉鎮重蔬菜、瓜果種植培育;縣北部雁鳴湖、萬灘、狼城崗等鄉鎮重水產養殖和奶業開發。從文化程度上看,雖然有部分高中、大專生,但從整體看,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尚待提高,仍有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面較窄,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創新能力不夠,凝聚力不強。政府積極干預的長效機制並未真正建立。
結構不優,作用發揮受限制。現有農村實用人才中的生產能手多以傳統產業為主,從事種養生產開發的人才較多,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少,生產附加值偏低;能工巧匠中掌握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人才明顯短缺;鄉村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服務仍多在表層,且信息更新緩慢;經營能人的經營管理水平還處於初中級階段;大部分村級管理人才對於社區式的服務仍然陌生。
由於人才的成長較易受到資金、技術、信息等的制約,加上自身素質及環境等原因,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發揮有限。在其作為「經濟人」的選擇中,原本數量有限的農村實用人才流失,且流出的人才多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青壯年為主,導致人才的結構性問題更趨嚴重。
有所為才能有所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素質,通過使用促發展,是破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關鍵。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
存在的主要問題
認識不夠,開發投入不足。由於當前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仍是推進城鎮化,對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加上主要管理部門牽頭抓總的力度不夠,業務部門間不能形成合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手段軟弱。調研過程中發現的部分鄉鎮對實用人才開發培訓走過場的現象就是例證。
當前,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開發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據《鄭州統計年鑒2009》資料顯示,當年中牟縣用於成人教育支出為零,698萬元用於農業技術推廣,214萬元用於農業技能培訓,5萬元用於林業技術推廣,即使加上對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的補助1322萬元,所有投入也不足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145229萬元的1.5%。當年中牟縣農民人均總支出為7935.05元,其中用於文教衛生業的支出僅為2.79元。從以上數據可知,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對於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投入都很少。
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不合理。一是培養計劃不夠科學系統。從養成方式看,院校培養計劃沒有完全執行適度超前的專業設置,且培養計劃與中牟經濟社會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政府及社會培養計劃也缺乏科學、規范、系統的規劃,有關培養計劃多重視數量目標和階段任務,較少涉及如何科學選拔、優化結構等。對於綠色證書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創業者和企業家培訓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等培養項目,各主管部門基本各自為政,缺乏對各類項目的統籌規劃。二是培養培訓機制不完善。中牟縣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培養區域特色,但培養模式差異不明顯,分類培養或質量不高,或流於形式。就人才培養過程而言,重視培養過程中培訓這一環節,但對培訓後各類人才的成長關注不夠。就目前普遍倚重的培訓而言,存在培訓內容更新較慢,忽視人才類型的差別,缺乏針對性;培訓方向涉及專業多,師資力量不足;培訓手段不夠多元且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實際等問題。
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環境欠佳。一是管理缺乏統一有效的組織領導。當前農村人才開發,組織部門抓村幹部隊伍建設,人事部門管農村實用拔尖人才評選,農業部門抓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科技普及推廣,勞動部門抓農村勞務輸出,教育、科技、科協、共青團、婦聯都有職責,多頭管理,沒有形成合力。二是服務與支持落實不到位。雖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文件,但在落實中依然會碰到或體制障礙,或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政策成效打折扣。三是評價與激勵認可度不高。待遇保障等相應的激勵措施不到位,輿論氛圍營造也是某一階段某一時期的行為。
●中牟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對策
提高認識,加大開發投入力度。農村實用人才作為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其開發成本的相當部分應由政府承擔。因此,可以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所需經費納入財政專項預算。同時,政府還可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個人貸款和資源置換等方式,引導其他社會主體參加投入,共同開發農村人才資源。
勇於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著眼於實用型農村人才的培養開發。一要科學預測,制定切合社會現在及未來需求的培養計劃。根據中牟縣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做好實用人才需求預測,統籌考慮農村一、二、三產業、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用人才的培養。院校和政府部門要根據預測科學制定培養計劃。中牟境內的9所職業技術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注重與中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以更好地體現區域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特色。
二要完善培養機制。首先著力創新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如針對村級管理人才,通過強化管理知識的學習結合實踐鍛煉的模式,切實提高他們貫徹執行黨的農村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能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其次以有階梯的分層培訓促人才競爭力的提高。一是豐富並細分細化培訓內容,注意分類施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產業相結合,達到「實際、實用、易學、受益」的目的。二是在培養過程中注重成長輔導,使之更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實踐。同時,要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習網路系統。
形成合力,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一要完善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為提供有效的組織領導,由縣委主要領導任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縣組織部人才辦牽頭抓總,各鄉鎮黨委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其中要求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一把手切實參與其中。
二要加大服務與支持力度。縣、鄉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服好務。如通過在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設定、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傾斜,支持實用人才成才興業;依法保護農村實用人才的知識產權和合法權益,鼓勵他們進行技術創新;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面向農村實用人才的信息服務體系。
三要提供有效激勵。首先通過有效考評進行激勵。根據生產實績、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等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綜合考評,據此落實職稱資格評聘,給予相應的待遇。其次給予政治上的激勵。鄉鎮可根據實際情況,或推舉他們擔任村幹部;或推選優秀人才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通過一定形式考錄具備管理才能的實用人才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甚至是進入鄉鎮政府領導班子,讓農村實用人才在政治上有奔頭兒,激發活力和上進心。
Ⅳ 如何發揮本土人才優勢,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
一、建立本土優秀人才庫
把本土大中專畢業生作為村幹部隊伍的重要來源。各要對本土大中專畢業生進行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了解本人意願。對年齡在35周歲以下、有意願回鄉創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進行登記造冊,納入本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台賬管理。對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納入人才庫管理的對象一般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各村(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做好本土大中專畢業生思想動員工作,採取主動登門拜訪、電話聯絡、座談聯誼、解決家庭困難、宣傳創業政策等方式,對大中專畢業生進行「點對點」動員,鼓勵他們回村任職、創業發展。要擴大選人視野,以及仍在學校就讀的大中專學生納入到人才庫,積極動員他們到村工作。
各街鎮要在本土優秀人才庫中,採取考試、考察等方式,遴選「苗子」到村掛職。掛職崗位一般為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綜合服務崗位。要嚴格標准,注重遴選思想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有奉獻精神的優秀人才,不能簡單地以學歷劃線,本村沒有合適人選的,可以從鄰近村或街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鎮政府駐地和掛職所在村公示,10月底前,全要有1—2名本土大中專畢業生在村掛職,並根據流動情況,及時補充調整,形成常態。在村掛職大中專畢業生,掛職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年。掛職期間,由區委組織部負責管理,委(委)負責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再安排掛職。要「一對一」聯系幫帶,對其中不是黨員的積極培養發展入黨。要加強對現有村幹部的教育培養。對現有各街鎮要建立常學常訓機制,組織開展相應培訓。
納入村級後備幹部庫,推薦選拔進入村「兩委」班子,對擔任過學生黨員幹部、能力突出、黨員群眾公認的,可直接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在2016年底村「兩委」換屆時,每個村至少四、強化保障支持
在村掛職人員的報酬待遇,參照掛職人員待遇由各街鎮承擔,各、拓展村級便民服務等方式給予適當補貼。,制定返鄉人才創業扶持計劃,為他們對接產業項目、創辦小微企業、領辦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等給予定向扶持;要統籌各項扶持優惠政策,探索建立返鄉人才創業專項資金,在准入許可、土地流轉、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安排專門力量,開辟服務返鄉創業人員「綠色通道」,在政策咨詢、注冊登記、經營扶持、技術指導、創業培訓等方面提五、拓寬發展出路
街鎮公務員的范圍和比例,開辟村幹部成長通道,把具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優秀村幹部作為從今年開始,區委區政府每年將拿出一定在定向招錄(聘)街鎮幹部,原則上要繼續各街鎮可結合實際,從在村掛職的優秀人才,充實社區工作力量。
各街鎮黨委(黨工委)要把加強農村基層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幹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切實負起直接責任,專題研究部署,抓好具體實施。要建立齊抓共管機制,機構編制、人力社保、民政、財政、農業、教育、工商、稅務、金融、團委、婦聯等單位要加強聯系溝通,制定工作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形成工作合力。要把加強農村基層本土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納入「三級聯述聯評聯考」重要內容,對重視不夠、履行責任不到位的,要及時約談提醒;對工作推進不力、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要嚴肅批評、嚴格追責。
Ⅵ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人才隊伍
關於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隊伍的建議:
一、加大弘揚「工匠精神」力度
在全社會加強輿論導向,確立工匠精神的價值觀,轉變「重裝備、輕技工,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操作」的觀念,要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樂奉獻、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同時全社會要尊重技術人才,特別要尊重一線技術工人,讓他們在一線工作有希望、有尊嚴。讓越來越多的「精工巧匠」、「匠心青年」能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廣大青少年追捧的「明星」和廣大勞動者學習的榜樣。
二、加快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通過發揮校企各自優勢,互相支持、 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實現共同發展。
政府可以通過引導和促進,讓企業進學校,讓學校專家進企業,幫助企業提升理論知識,通過系統的、專業的、全方位的學習、員工培訓,使之真正成為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才隊伍,致力於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
另外,學生在校期 間,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操守的教育培 訓,使每個學生掌握必備的技能和本領;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興辦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基礎是院校,職業教育的搖籃在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是科技興區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亦是服務地方 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
三、努力塑造匠人標桿
一是相關聯系部門可牽頭組織開展技能大賽。建議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制度,支持院校或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技能大賽實訓基地,使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通過各級、各類大賽脫穎而出。
二是對獲得技能大賽金牌的選手,可晉升為高級技師並破格認定為當年度首席技師;對獲得技能大賽優異成績的選手,以及為獲獎選手提供指導和幫助的技術指導專家、教 練。
按照國家獎勵標准分別給予獎勵;對選送單位、院校,給予一次性物資獎勵: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師徒制」培養新模式,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試點的單位由財政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三是給企業更多的人才評價自主權,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讓部分院校、企業成為職業資格過程化考核鑒定 試點。比如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准,企業或行業協會可 以在國家職業標准框架內,結合企業或行業的生產服務實際,實施自主評價體系。
四、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任用
堅持「不唯學歷唯能力」。吸引更多技藝精湛的優秀高技能 人才到技工院校任實習指導教師,具有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受學歷、教師資格證等條件限制,可直接應聘相應等級實習指導 教師崗位。
在職業院校全面開展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符合條 件的職業院校教師可評為「實訓教授」。在對待學生方面,破除技工院校畢業生成長通道中的「天花板」和「隔離牆」。
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校或技師學院的全日制畢業生,在參加公務員招考、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准和職稱評聘等方面,按照相應的全日制高職(大專)或本科畢業生 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普通技工學校畢業生,按照普通中等學歷教 育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在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樹立典型、評選勞動模範,每年可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開展帶薪外出學 習、考察和療養等活動。鼓勵企業在制定薪酬制度時向高技能人 才傾斜。
五、加強能工巧匠的培育機制建設
建議在政府的領導下,有計 劃,有組織地引進一批技術能手,以此帶動本土匠人們快速提升。同時,邀請國內外行業人才組織開展各大行業相關大型論壇、小型沙龍等活動,使大家在這些活動中可各顯其才、取長補短。
邀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來傳授經驗,進一步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也可組織一批技術人才走出去,分行業、分級別開展組織交流和培訓,讓每位同志學有所獲得。
總之,通過交流學習培 訓,讓我們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良精品;我們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我們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期望「工匠精神」引領出「江津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