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

中國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

發布時間:2021-03-15 01:03:56

Ⅰ 目前茶產業面臨哪些問題

現在市場上的茶葉價格體系混亂,還有一些假冒偽劣的茶葉,對於茶商來說很難甄別,但是如果加入了生態協議,用數據說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Ⅱ 中國茶葉產業比較優勢狀況及發展對策研究 道客巴巴上的文件 急用

幫找找。

Ⅲ 市場上的茶產業問題有哪些

作為茶的故鄉,我國茶葉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生產上更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地位,產內量規模常年位居容全球首位。據統計,全球每年茶葉產量約為600萬噸,超過四成產自中國。不過,我國茶葉產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窘境,具體表現在生產加工、品牌建設、市場集中度等多個方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87萬公頃,種植規模位列全球第一。預計到2020年,茶園面積將穩定在4200萬畝左右。可以看到,我國茶葉種植面積一直在逐年增長。未來要在穩定茶園面積前提下,提高平均畝產量,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擺脫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困境。總的來說,茶葉產業長期看好,潛在消費人口巨大,未來仍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

Ⅳ 中國茶葉在市場定位上存在什麼問題

茶僅僅成為一種商品 而忽略它的傳統文化
茶質量得不到保證 沒有規范的定價標准

Ⅳ 當前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數十年來,我國油茶產業雖然在基地建設方面曾有過幾次大的發展過程,但全國油茶產業卻一直沒有發展壯大起來。綜合分析各方面原因,當前制約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2、比較效益相對較低
3、高產優品種未得到大面積推廣
4、宣傳不到位

Ⅵ 國內茶產業有哪些問題

作為茶的故鄉,我國茶葉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生產上更擁有著不可比專擬的優勢屬地位,產量規模常年位居全球首位。據統計,全球每年茶葉產量約為600萬噸,超過四成產自中國。不過,我國茶葉產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窘境,具體表現在生產加工、品牌建設、市場集中度等多個方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87萬公頃,種植規模位列全球第一。預計到2020年,茶園面積將穩定在4200萬畝左右。可以看到,我國茶葉種植面積一直在逐年增長。未來要在穩定茶園面積前提下,提高平均畝產量,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擺脫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困境。總的來說,茶葉產業長期看好,潛在消費人口巨大,未來仍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

Ⅶ 中國茶企發展真正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中國茶企發展真正面臨的問題有:有類無品、有牌無品、有禮無品。
有類無品
什麼是"有類無品"?不是有品類無品牌的問題,而是有品類無產品。即當我們說喝某品類茶的時候,每個消費者腦子里浮現出的茶產品都是不一樣的。
中國茶這個大品類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與日本茶、立頓茶相區隔的一個茶的大品類。日本茶及其茶道雖然源自中國,但茶道的核心是日式抹茶,即將茶葉研磨粉碎之後的品飲方法,立頓茶起源於英式下午茶,以紅茶及其各式花色調配茶為主,中國茶則講究產地、原葉、原泡,色香味形融為一體的品飲方式。三類茶品飲方式的不同,顯示了三種茶品類的本質差異,這種差異所針對的消費者利益及體驗(即驅動力)是完全不同的,也意味著這三類茶營銷模式必然不同。
第二層含義是中國茶大類下由近千種地方性小品類構成,具備較高知名度的茶品類有300種之多,這是中國茶文化的基本屬性,也是茶作為凝聚天地水氣之靈物的本質屬性,怎麼能參照立頓模式去輕易否定呢?這是中國茶文化之根,不是中國茶的問題,恰恰是中國茶的優點所在。
為什麼會出現有類無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強勢的(高銷量份額)品類細分產品品牌,即高認知度的明星產品;二是每個品類里沒有形成口味、品級、價格、包裝等元素都穩定的代表性產品。
消費者只能選擇喜歡的品類,如黃山毛峰、西湖龍井、君山銀針、信陽毛尖等,不僅僅是他們真的只偏好某一種茶,而是沒有選擇的機會以及選擇的成本或風險很高,所以造成消費者喝茶的"品類地方化"現象。對此問題缺乏認識,說明對中國茶的產區、品類、消費特點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在任何一個細分品類里,沒有一個標桿性的、占據高市場份額的產品品牌,也沒有可以代表品類的標桿產品,消費者還能怎麼選擇?只能出現選品類不選品牌(即品牌對應的產品)的消費與市場局面。
能不能出現一個品類代表性的品牌呢?答案是:能。但要靠產品在細分品類里的市場份額,而不是靠所謂的品類定位。沒有市場份額,企業自己的品類定位有什麼用?在任何一個中國茶的細分品類里,無論綠茶,或是紅茶、普洱茶,甚至白茶、黑茶這些小茶種,只有一個品牌是不可能的。在這種多企業、多品牌競爭的格局下,靠一個品類定位(某種傳播說辭)就成了品牌,未免太浪漫了。
靠搶先佔位式吆喝是否能建立品牌在品類市場中的"心智地位"呢?如果還是有牌無品式經營,這樣的"搶先"策略並不會有多大的收效。
有牌無品
什麼是"有牌無品"?把聚光燈集中在前100家中等規模茶企身上,會發現茶企的品牌意識已經很強:精心設計的品牌LOGO、大牌明星做代言人、品牌連鎖專賣店等。但消費的茶客不難發現,去這些茶企門店,同一品牌下每年的產品都不同,包裝在不斷變換,同一價格的茶品級、品味也不同。
在這種產品狀態下,品牌知名度再高,對產品銷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市場還沒妨礙企業銷售,茶企產品自身卻變成了消費者選擇的障礙,尤其是購買過程的復雜化。消費者要通過復雜的現場品嘗過程,才能確定究竟買什麼產品,這是目前茶企在銷售模式上存在的普遍問題。竹葉青茶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其用靜心、品味、論道等區隔產品等級,取消了散茶,也成為茶葉品牌專賣店的通常做法。但終究還是有其形而無其神:一是茶企普遍有通過包裝(如單包克重、單盒數量等)不斷漲價的經營習慣;二是茶企不能堅持在同一包裝、同一價格上的產品等級統一,消費者每年都要重新選擇或尋找自己喜歡的那個口味產品。
茶企產品的復雜化給漲價提供了方便,卻將消費者的選擇過程復雜化。從營銷角度上看,這造成了客戶流失以及客戶維持成本的增加。品牌知名度高,產品標准化程度低,產品穩定性低,意味著投資做品牌的營銷費用里賺吆喝比賺銷量的成分多。
通過"大明星、大廣告"的方式只會賠錢賺面子,在央視亮相的茶葉廣告,大都露個臉就收攤,廣告拉動不了多少銷量。消費者可以受廣告(媒體、代言人等)影響優先選擇品牌,但他們掏錢購買的是產品,品牌與產品之間的斷層,只會讓做品牌變成做知名度,而不是做銷量。
有禮無品
品類之路難走,是否可以採用"使用用途"路線如禮品化殺出一條血路呢?從現有茶企的實際做法看,多是將禮品訴求作為提升品牌形象或檔次的廣告說辭,而不是真正的禮品化戰略,有禮無品是中國茶企的第三個困境所在。
什麼是"有禮無品"?茶葉消費是中國人交際禮品的重要選項,禮品消費是茶葉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眾多小茶行就是靠維護幾十個"機構老主顧"獲取豐厚利潤的,但真正成為禮品符號的茶葉產品(及品牌)一個也沒有。
所有的茶葉都在做禮盒包裝,都在訴求送禮。天福茗茶也好、八馬茶葉也好、徽府茶行也好,不是茶企宣稱定位在禮品就能變成"禮品符號"的--企業要佔住這個定位,不要說獨霸,即使形成"品牌與品類對位"心智關聯,要花多少"心智的成本"?定位禮品的茶品牌如何從上萬家都宣稱做禮品茶的品牌里跳出來?靠明星代言、央視砸廣告可以搶先佔位嗎?如果產品沒有禮品化,僅靠品牌的禮品訴求,一樣不會有真正的效果。
能否出現定位禮品的茶葉品牌呢?所謂禮品化,即品牌及產品的專業化,意味著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不是一個廣告訴求那麼簡單,不僅需要"舍棄"很多傳統的茶葉產品,而且對茶企的運營能力要求也很高。史玉柱的黃金酒可以定位在送禮產品上,中國還有哪個酒廠可以這樣做呢?
產品及品牌的禮品化,要求品牌及產品與特定的禮品符號之間要形成的"單一對應"關系,中國禮品的特點是"禮分檔次"(等級),送給什麼人禮,價值等級是不能亂的,這是中國式禮尚往來的核心與常識。絕大部分生產商品牌、渠道品牌、產品品牌都不具備這種單一對位性:如果一個品牌符號下涵蓋各種價格檔次的產品,這個產品顯然不具備禮品符號的基本特性。品牌的禮品定位,不過是一個提升產品形象的廣告說辭,不是"禮品化"的品牌及產品戰略定位。
每當看到業內人士說我們的茶產品很好,只是實力、資本、品牌弱的話時,表明說這類話的人根本沒有搞明白中國茶市場與消費的問題所在。一個資源(茶園基地)不缺、品牌血統(悠久歷史)不缺、消費人群及消費習慣不缺甚至背景不缺(國字型大小企業)、資本不缺的行業,卻沒有一家企業做成規模化品牌,缺的一定是市場的關鍵要素--產品,即企業沒有解決產品與消費者的溝通代碼問題。
品類、品牌、禮品的交集是什麼?是茶產品本身。本固才能根深,根深才能葉茂。產品力不再造,茶企的品牌戰略就是無源之水,必然行之不遠。

Ⅷ 中國茶葉在現階段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業界有句話叫「中國七萬茶企竟敵不過一家立頓」。

Ⅸ 中國如何解決茶產業主要面臨的問題

年輕人不喜歡喝茶葉泡的茶,喜歡喝奶茶。
國家也沒有大力宣傳茶文化,也沒有把茶產業當作健康產業
國際上,英國為了壟斷茶葉的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已經花了一百多年,而中國,吃了鴉片戰爭的大虧後,歷史書課本只是記載了什麼時候,那些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原因卻基本上總結得類似於只有歷史學和馬列主義這種低等動物才特有的單一思維模式,而不是從經濟、文化、軍事、生態環境等等學科綜合性考慮問題。

Ⅹ 談談你對我國茶業近幾年發展的看法(從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分析)

我國茶葉生產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對於弘揚茶文化、推進茶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產業化建設進程、培育農村新經濟增長點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我國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茶葉出口額屢創歷史新高,但在驕人成績的背後也存在著難掩的隱憂,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棘手的瓶頸問題。
我國國內茶葉消費量增長很快,鐵觀音(烏龍類)市場份額點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葉占剩下的一成半。茶商眾多,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集中度低,亂象叢生。茶葉品種多,種類豐富,宣傳側重點各不同。

我國茶葉出口70%是綠茶,其它茶葉出口量逐年增長,尤其以快速消費包裝的包裝茶增長最快。即使如此,中國出口茶葉,仍以散裝,原材料供給為主。

國內茶葉市場目前存在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市場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場准入制度、商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經銷商台賬制度、索證索票制度、消費者投訴制度等方面都沒有很好地建立,因此也就無法建立產品的可追溯體系,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市場無法召回產品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茶葉市場對茶葉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貫徹力度不夠。當然,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市場商戶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農受雇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台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准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閱讀全文

與中國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