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葯材產業綠色發展規劃

中葯材產業綠色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15 01:46:04

『壹』 中葯材是朝陽產業嗎

近年來,我國中成葯產業市場銷售穩中有增,在整個中葯產業所佔的市場份額日益內擴大。發展中醫葯容在「健康中國」的大國策中佔有重要地位,國家政策也不斷出台,給行業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機會。從目前國內一片中葯材種植熱情來看,今後兩年將是中葯材產量的大年。不過,巨大的庫存和生產擴張風險也正在醞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成葯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中成葯產量為36.2萬噸,同比增長7.7%。2017年1-6月中國中成葯產量為188.5萬噸,同比增長10%。
我國中葯產業的規范化程度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葯行業內多、小、散、亂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未來中葯產業的發展將愈加規范化。近年來,國家為推動中醫葯行業結構優化與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這也意味著,中成葯市場將迎來市場爆發期,未來行業前景看好。

『貳』 貴州經驗形成五個綠色,五個結合,的建設格局分別是什麼

「五個綠色」:

一是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聚焦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目前,全省綠色經濟「四型」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提高到37%。

二是因勢利導建造綠色家園。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5個縣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30%的縣(區、市)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90%以上,創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新農村示範點157個、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省級示範點192個。

三是持續用力築牢綠色屏障。大力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四大工程,完成退耕還林607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27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5406平方公里。

強力實施六盤水市水城河環境污染源等十大污染源治理和磷化工、火電等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啟動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實施草海綜合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全域取締網箱養魚;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3478件群眾舉報投訴件全部辦結。

四是與時俱進完善綠色制度。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國家試點,全面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取消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的10個縣GDP考核,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問責。

五是久久為功培育綠色文化。連續十年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舉辦了「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編制了大中小學、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讀本,全面開展了生態縣、生態村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

「五個結合」:

一是大生態與大扶貧相結合。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最近正在開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探索「互聯網+生態建設+精準扶貧」的扶貧新模式。

二是大生態與大數據相結合。在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同時,運用大數據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環境大數據監控全覆蓋。2016年以來,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等獲批建設,蘋果中國雲服務、華為數據中心、騰訊數據中心等項目落地貴州。

三是大生態與大旅遊相結合。2017年貴州成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37%和41%。梵凈山成功申遺,貴州世界自然遺產地達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多彩貴州正風行天下。

四是大生態與大健康相結合。促進綠色與健康相得益彰。2017年大健康醫葯產業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80億元,中葯材種植總面積達650萬畝,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

五是大生態與大開放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處理「五個關系」,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

與雲南、四川共同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與重慶、四川、雲南共同建立長江上游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和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機制。與重慶建立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機制。

(2)中葯材產業綠色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貴州要圍繞長江珠江上游綠色屏障建設、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生態脫貧攻堅、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五大示範區」戰略定位,開展綠色屏障建設、促進綠色發展、生態脫貧、生態文明大數據、生態旅遊發展、生態文明法治、生態文明對外交流合作、綠色績效評價考核等八項制度創新試驗。

兩年來,通過積極探索實踐,貴州基本建立了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較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一是探索有利於守住生態底線的制度。大力推動「多規合一」試點、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工作,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探索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工作。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257萬畝,建成省市縣三級「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實現所有河流、湖泊、水庫河長制全覆蓋。率先在全國實行全域取消網箱養魚。

二是培育激發綠色新動能的制度。掀起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下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促進農村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共進。建立培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等政策機制,改革礦業權出讓收益由收繳制變為徵收制,實現排污權有償交易1.53億元。

貴安新區獲批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生態文明大數據共享和應用平台基本建成。開展綠色經濟統計試點。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進。

三是建立大生態與大扶貧深度融合制度。探索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貴州模式」,對遷出地進行土地復墾或生態修復。率先在全國出台生態扶貧專項政策,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推動「大生態」與「大扶貧」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四是出台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地方生態環境法規體系和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制度。率先出台全國首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頒布實施30餘部配套法規。率先設置環保法庭並成立公檢法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專門機構,率先開展由檢察機關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探索,全省環境資源司法機構達108個,實現全覆蓋。

五是建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連續成功舉辦十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會議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建立中外前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組成的國際咨詢會,與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組織以及瑞士等發達國家建立了務實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叄』 區域農業發展與產業區布局

浙中、浙西南區域具有承東啟西的經濟傳導功能,是「長三角」和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經濟輻射的重要通道,經濟發展與產業空間布局主要集中在杭金衢、金麗溫高速公路和鐵路沿線交通走廊地帶。從農業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分析,本區域今後要成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最大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區以及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從本區地形地貌和農業資源特徵分析,浙中地區具有走廊式構造盆地、階梯式層狀地貌和對稱式分布的土壤,平原、丘陵、山地齊全;浙西南地區以中低山為主,山地面積廣大。因此,根據浙中、浙西南區域這一特徵,結合農業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可以將本區域劃分為兩個農業亞區(圖版Ⅹ-4)。

1.浙中綜合型農業亞區

根據本區所處區位條件、資源特徵和產業優勢,農業以維護中部丘陵盆地生態環境,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為主,重點發展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畜禽、水果、茶葉、中葯材、食用菌、竹筍、綠色無公害稻米、水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提升浙中地區農業產業水平。

2.浙西南生態型農業亞區

本區是甌江、飛雲江、鰲江、靈江等水系的發源地,也是下游平原地區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因此,農業將以維護生態平衡,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為主,積極打造浙江省的「綠谷」,重點發展食用菌、竹(筍)業、中葯材、茶葉以及特色經濟林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和產品。

『肆』 鄉村綠色發展有什麼啟示

青山綠水公園,花香果碩田園,返鄉創業家園,休閑旅遊樂園……記者近期在南方部分省區鄉村采訪發現,綠色發展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城裡人嚮往的美麗家園。綠色發展已成鄉村自信的新坐標。

綠色發展讓鄉村有了高顏值

立春時節,走進彝語為「侯珠」的貴州赫章縣,在磅礴群山中,一棵棵高大翠綠的核桃樹仿如哨兵一樣,守護著這片大山的寧靜和美麗。

平均海拔2000米的赫章縣,是貴州離天空最近的地區,也是一個「連苞谷都不肯長,老鼠啃玉米還要跪起吃」的深度貧困縣。

為求生存,靠山吃山的村民曾毀林開荒種玉米、「土法煉鋅」找票子,那時,當地森林覆蓋率一度降至20%以下,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到67%,生態環境拉起了紅色警報。

為改變「貧窮開荒、挖礦污染」的困局,從1998年開始,赫章人開始走上了退耕還林、棄礦種樹的綠色發展之路。「我們用20年時間,在水土流失區、采礦區、石漠化山區栽種了166萬畝的核桃樹,如今這些核桃樹已成為山區群眾增收的『搖錢樹』、石漠化治理的『生態樹』、新農村建設的『風景樹』,赫章鄉村面貌為之一變。」赫章縣常務副縣長朱大庚說。

距赫章縣600多公里的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石龍壩鎮,也曾因盛產煤炭,天空中曾飄著遮天蔽日的煤灰,而被煤灰附著的農作物,種下去沒多久就死掉了。

「採煤最鼎盛時期,我們這些居住在礦區周邊的群眾,年初種一坡玉米,年底連個籽都收不到。」石龍壩鎮德茂村村民李德友說,因採煤需要大量木材,當地礦山被剃成了「光頭山」。

為轉變發展方式,2009年開始,石龍壩鎮關閉「黑小煤礦」,連續八年栽種了8.8萬畝芒果,一大批「光頭山」變成了「果子山」。「如今的石龍壩已是青山綠水公園、花香果碩田園的美麗家園。」石龍壩鎮黨委書記陳古周說。

綠色發展讓老鄉脫貧有了新依賴

清澈的小溪、白牆青瓦的民居、扎滿籬笆的阡陌小道、扛著農具返家的農人……走進湖南省桂東縣大洞村,優美恬靜的生活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作為湖南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幾個區縣之一,桂東縣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封山育林,絕大部分森林成為生態公益林而禁止採伐。當地村民通過種植紅豆杉等珍貴苗木和杜仲、厚朴等中葯材,並依託秀麗山川發展鄉村旅遊,逐步過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我們村窮得很,人均只有七分田,村民一年種植的水稻只夠3個月口糧,剩下9個月靠借糧度日,幾乎戶戶都是貧困戶。」大洞村主任鍾漢明說,依靠綠色發展,大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到4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邊遠與貧窮,曾是貴州省赤水市兩河口鎮大榮村的代名詞。近年來「山頂種楠竹、山腰種獼猴桃、山下養魚」的立體生態農業格局,把這個曾經邊遠貧困的村寨,發展成全村70%的農戶年收入超5萬元的小康村。

「以前大榮村窮在沒有致富產業。近年來村民通過售賣竹原料、種植獼猴桃和養殖冷水魚,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4萬元,全村38戶165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大榮村村支書唐永富說,該村未來要利用當地風景優美的優勢,准備讓更多村民從「種綠」脫貧向旅遊致富轉變。

綠色發展讓鄉村有了新價值坐標

當了一輩子農民的貴州省湄潭縣龍鳳村田家溝組村民伍新榮,說起綠色發展給農村帶來的巨變,頓時眉飛色舞。

貴州民族大學教授孫兆霞認為,以前農村窮、農民苦、農村生活不方便,讓許多農民產生了「農村沒發展前途」的自卑和自疑,而通過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農村的綠色農產品與自然的親近性特點凸顯,而隨著政府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鄉村正在重新找回發展的自信和價值的依歸。

富裕了就好。

『伍』 中葯的發展前景

中葯產業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產業,是當今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又是我國醫葯經濟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葯現代化是提升中葯產業的重要途徑。當今國際國內醫葯市場的各種變化及21世紀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在給中葯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的同時,也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應對中國加入WTO以後的世界醫葯市場,就成了中國中葯產業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本刊記者走訪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司。該司產業處處長顧大偉博士就我國中葯產業的行業前景、現狀、發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標作了詳細的闡述。
醫葯行業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熱點,作為醫葯行業的分支,中葯行業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顧大偉認為,中葯行業是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的。眾所周知,醫葯行業是全世界公認的國際化產業,在國際最新標准劃分的28種產業中,醫葯品是國際交換量最大的15類產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類產品之一。預計未來10年裡,全球葯品銷售額每年將增長7%左右,到明年醫葯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406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6800億—72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植物葯市場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勢頭,在現有每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基礎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另據國際組織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國際植物葯將快速增長至1000億美元,達到國際醫葯市場銷售總額的1/6—1/4。
隨著全球范圍「回歸自然」浪潮的湧起和對化學葯品副作用的深入認識,國際市場對中葯的歡迎度在逐漸增強。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葯正在走俏,這為中葯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由於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我國人均用葯水平低,僅為美國的1/40,葯品消費的空間是巨大的。
中葯產業是我國醫葯產業中獨具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中葯在我國使用已有五千年的歷史積累,擁有系統的中醫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中葯,與化學葯物和生物技術葯物相比,具有風險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顯著優勢,是參與葯品市場競爭、擴大出口和解決12億多人口用葯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國制葯業,特別是中成葯工業,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1999年,全國中葯工業總產值已達到384.56億元。目前,中葯產業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涌現了一批中葯骨幹企業和市場龍頭品種,由於現代中葯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國家強大的產業政策導向,中葯產業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熱門行業。中葯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國外天然葯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而有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中葯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並不理想。在中葯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中國加入WTO以後,更加嚴峻的挑戰、更加激烈的競爭會隨之而來,國外企業將搶灘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外企業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國際植物葯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中葯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中葯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和效益卻在下滑,1996年—1998年連續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場份額不足5%,而日韓兩國卻佔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他們在無傳統經驗和理論的情況下,依靠現代科技理論取得了產業化成功之路,並大舉向我國市場推進。
2、國外企業競相低價收購我國中葯材資源的情況愈演愈烈,中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國外企業憑借其資本、技術、產品優勢,設置高門檻的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給中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屏障。
3、生物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等,都對我國中葯產業構成了全方位威脅。不過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積極意義上講,機遇帶來有利於發展的外部條件,而挑戰則是激勵發展的內在功力。
我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蓄勢待發,中葯行業正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在談到中國中葯產業的現狀時,顧大偉說,改革開放20年,我國中葯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有需求、實施高技術改造的中葯骨幹企業;已有了一批可以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通過實施「中葯現代化產業行動計劃」、「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為中葯高技術產業化提供了一批可應用的成果,並初步形成了中葯產業化的科技支撐條件,擁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資投資環境。總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毫不客氣地講,我國中葯產業正萌動著蓄勢待發的巨大能量,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我們不能否認,我國中葯產業家底較薄弱,相對落後,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多、重復產品多,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現象和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但主要問題是產業過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幾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先進適用的制備工藝、高新技術和裝備,急需推廣應用。當今醫葯工業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正朝著製造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質量的穩定性。然而,作為需高度保證產品質量的中葯產業來說,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技術及其裝備卻嚴重滯後,與國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葯提取,精製工藝的科學性、先進性、嚴謹性距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工藝條件客觀化控製程度不高,製造技術及裝備缺乏集成化,仍有相當一批中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共性技術急需解決。因此,要積極地依靠官、產、學、研、金結合,研究或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實施對中葯制葯過程中各項單元製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組合應用,及其關鍵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連續採集和程序化、自動化控制。這是中葯產業走向高技術產業化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能將上述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和優化,並開發出高質量的控製成套裝置和技術平台,按日前1/3的中葯企業需要改造的話,僅此一項就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是我國可集約化、規范化生產的高技術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亟待提高,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急需發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葯特點,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質量標准和質量控制體系急需建立,中葯產業化創新體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這些關鍵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葯產業的市場份額必將大大提高。
在扶持壯大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國家計委有著明確的發展思路,也採取了不少舉措來支持中葯發展
顧大偉介紹說,計委在扶持壯大我國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的整體發展思路是:以療效優勢突出、市場需求量大的現代中葯高技術產品為龍頭,以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為主體,組織產、學、研、金相結合的隊伍,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在政府的扶持指導下,通過實施對中葯產業全過程關鍵環節的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全面提高中葯產品的高技術含量,形成中葯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快速提高中葯產品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使中葯產業發展成為以高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為基礎、具有強大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現代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家計委決定採用「專項扶持」的形式貫徹這一戰略。通過現代中葯示範工程建設提升我國中葯工業的整體水平,促進中葯產業的結構調整,開辟新的產業領域,通過強化現代中葯產業的基礎支撐條件,為實現跨躍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培養一批單品上規模的中葯企業,如在抗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哈葯慈航等制葯企業。特別是加速高技術中葯產業化發展,示範應用先進的提取、分離、制劑及生產過程系統控制技術,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葯骨幹企業在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上全面實現技術提升,建立對全行業進行技術輻射的示範工程和產業化基地,促進「大企業、大品種、大市場」戰略的實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產品的產業化,使我國中葯在中國加入WTO後具有強勁的競爭力。
現代中葯產業化專項扶持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葯產業(主要指中葯種植農業和中葯工業)規模到2005年達到年產值800億—1000億元,年均遞增16%以上;中葯產品年出口額達到100—120億元,佔中葯工業產值的10%以上,年均遞增20%;年實現利稅150億元,年均遞增10%,其中利潤50億元,年均遞增10%;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佔中葯工業總值的比重達30%,技術進步對中葯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中葯工業重點依託企業50個,產值佔全行業70%,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品200個,其中年產值超5億元的30個,超1億元以上的100個,約佔中葯產品產值的30%,使中葯產業成為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

『陸』 中葯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中葯學專業的畢業生,未來有哪些就業前景,發展方向?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一下。

『柒』 選擇中葯材GAP生產基地的標准原則是什麼

在此層次上的中葯基地選擇,其實質就是中葯栽培基地建設時基地的選擇問題。我們既要考慮到一定地域內的生產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問題,使得在該地域內生產中葯比從事其他產業的經濟效益要高;其次應當考慮到葯田在地域內分布上的相對集中性,這樣易使中葯生產形成一定的規模,從而為其產品市場性的提高奠定基礎;同時使所選擇地區的自然氣候特點與中葯生產基地產品類型的特點相吻合;最後應適當考慮到葯地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建設狀況。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注意對中葯GAP基地的環境進行必要的選擇。中葯的生產離不開其生長發育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產生的氣體、粉塵、污水均會使葯田生態系統變差,而在這些污染地區生產出的中葯產品,必然不能適應人們對健康需求。

因此,近年來人們普通對少公害、少污染的綠色食品大加青睞。這就客觀地要求我們在選擇葯田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葯田環境狀況。所以我們應當堅持:GAP葯材基地遠離有大量工業廢氣、廢水排放點;具備良好的灌排條件,地下水水質盡可能達到飲用水最低標准等原則。

農業部於1994年4月規定《綠色食品管理辦法》,在其中的第二章第六條中規定:「省綠色食品管理部門委託通過省級以上計量認證的環境保護機構,對該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進行環境評價」,由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綱要》(試行),對無公害作物生產的環境狀況進行了規定,這同樣適應於GAP中葯栽培生產。

『捌』 如何促進中醫葯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首先應清楚是哪類行業所在的企業,其次要有正確認識: 節能是指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它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因此,有專家提出應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後的「第五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閱讀全文

與中葯材產業綠色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