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洛陽為什麼被稱為 "世界文化聖城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王魯湘說過,「如果還有別的城市同時擁有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伏羲得河圖據之而畫八卦)、三代(夏商周的都城)、三教(儒釋道)、三學(經學、玄學、理學),則洛陽把聖城的稱號拱手相讓,如果沒有,則洛陽卻之不恭。」
洛陽--古代東方城市的坐標、這里開啟了第一扇華夏文明之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被譽為「萬典之祖」的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最早意義上的「中國;、中華文明的原點。尋根問祖,根在河洛」。洛陽是全球1億客家人的祖籍地、中國70%的宗族大姓的起源地,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首端之處,也是文明的輻射之源。這里是東方哲學的濫殤之地。
道學肇始於此。老子寫下的五千言的《道德經》。
儒學弘大於此。孔子入周問禮於老子、學樂於萇弘,成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佛學首傳於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至今仍被視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
玄學形成於此。魏晉時期何晏、王弼等人在洛陽創立的玄學,促進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
理學創始於此。宋代程灝、程頤在洛陽開創的理學,成為此後長達800年的國家統治思想。
這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這里誕生了一系列完整的社會規范和道德准則。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入周問禮,奠定了洛陽「禮樂之源」、「禮儀之邦」的人文道德根基,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十三個朝代,九十七位帝王,1529年的帝都歲月,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先後有100多位皇帝曾在這里指點江山。
看來聯合國選洛陽為為世界四大聖城之一名符其實!
Ⅱ 中華姓氏文化的文化特質
漢語姓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它在民族同化和國家統一方面起到重要的凝聚力作用,主要表現為不變性、民族性、政治性、宗族性和多元性等特質。
其一,不變性。中國人在姓氏傳承方面極其嚴肅正統,姓氏在人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作為一個氏族群體成員共同擁有的符號體系,相對穩定,輕易不改,顧炎武先生在姓與氏的內在關系論證方面所談及的:「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顧炎武,卷23)充分驗證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中國古話。
其二,民族性。中國人遵循「禮樂教化」的道德傳統,重視祖先的教導,強調宗族的延續,血脈的傳承。甚至可以通過姓氏將身在異鄉、遠離故土的炎黃子孫凝聚在一起,激勵每個中華兒女,作為民族的一分子,血脈延續的一個環節,為祖國效忠,為民族爭光。其三,政治性。中華姓氏經歷春秋戰國的皇姓是尊,皇族至上,到門閥等級的姓氏高低、貴賤差別,姓氏體現了「別婚姻」、「明貴賤」( 王泉根, 2000: 189)的政治特點,其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就是古代姓氏等級制度的鮮明體現。其四,宗族性。中國姓氏從一開始就是宗族的產物。從氏族家長制的產生,到國家一體化的完善,各朝天子大規模地分封同姓嫡系及有功之臣,層層相襲,世代相傳,形成龐大的宗族網。宗法意識和宗族組織無不給姓氏增添了深刻的民族烙印。
其五,多元性。眾所周知,「夷夏交融,胡漢互化」是中華姓氏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也是中華姓氏豐富發展的過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是民族融合、兼容並存的結晶。每一次民族交融,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增添了異民族特點,而且極大地拓展了中華姓氏的文化內涵,因此,透過漢語姓氏的剖析可以探究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質。
Ⅲ 中華姓氏文化的變遷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不再區分,表明姓與氏都是姓,表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兩個單音詞。姓字的古形是人和生組成的,意為人所生,因生而為姓。秦國刻石《詛楚文》中,始見姓字為女字和生字的組合字,這一字形最終被漢代人許慎定形,成為會意字。氏字的出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學家朱駿聲在其名著《說文通訓定聲》中,釋氏字本意為木本,是植物之根,為象形字,後來被轉注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Ⅳ 洛陽的姓氏有哪些
洛陽做為十三朝古都歷史悠久,地處「天下之中」。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一直都是中原大地的核心地區。所以洛陽和中華姓氏有著獨特的、非同尋常的關系,姓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組成部分。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長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而也是中華姓氏的重要起源地。
位於王城公園的「根在河洛碑」
歷史上起源於洛陽及所轄市、縣的姓氏有180多個,因在洛陽建都的朝代中既有太平盛世,也有民不聊生,導致人口的遷入遷出直接間接的影響著洛陽近日的姓氏。據1990年統計,洛陽共擁有姓氏1134個,其中單姓1124個復姓10個,擁有數量之多在全國也屬罕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洛陽都有哪些姓氏
洛陽姓氏人數排行前八十五名
王、李、劉、陳、楊、周、朱、胡、林、何、高、梁、羅、謝、韓、程、潘、袁、於、蘇、呂、杜、姜、盧、陸、方、邱(丘)、夏、石、侯、雷、龍、孔、毛、萬、康、賀、尹、湯、安、殷、翟、關、畢、甘、谷、單、鮑、解、
費、姬、褚、寇、滑、山、司馬、伊、利、衡、允、甲、蒯、竇、雒、茹、艾、卜、薄、伏、房、封、古、葛、和、扈、可、柯、婁、鹿、路、黎、駱、門、莫、甄(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路)
Ⅳ 中華姓氏文化的來源
中華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前伏羲氏時期。相傳伏羲氏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人數極大的大國,漢族占絕大多數。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漢民族。故漢民族的姓氏淵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淵源。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 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
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志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
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復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
和以國名為氏一樣,但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
這類姓氏中,復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如:呼延(呼延村)。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
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復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因為有人救過皇帝,因此皇帝封那人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但也有例外。魯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
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單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大部分是多字姓,如:愛新覺羅。
11)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的變遷,由復姓改為單姓或意譯為漢姓。如:佟佳氏改為佟氏;阿古占,滿文為雷之意,即改為雷姓。
12)以謚號為氏。如:楚莊王的後人以先人謚號庄為姓。
13)因賜姓、避諱而改姓,如皇甫:在避難中改成姓白和姓王。
Ⅵ 論歷史,洛陽和哪個城市是一個檔次的呢
但如果說中國的文化底蘊,洛陽當之無愧。據統計,全國與洛陽相關的地名、建築物很多。洛陽橋,洛陽鎮等等,這其實就是當時遠遷的洛陽人對故土洛陽的一種思念,也是河洛文化傳播到遠方的見證。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漢文化圈裡面,以洛陽命名的地方或者建築物,橋梁,河流等不下200個。這說明什麼?這就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當中國越來越多的地方以“香榭麗”,以“曼哈頓”等洋名字來命名自己的城市或者樓盤的時候,他們卻忘了自己本來應該引以為傲的中華文化。而洛陽,就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和血脈。中華文化是多元的文化,至少是儒釋道三家相得益彰;更是經理玄學的熠熠生輝。這些很多都是在洛陽發軔,或者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這已經被申請非物資文化遺產了。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湯、武定九鼎於河洛,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孔老夫子當年去洛陽問禮老子,一個年輕人以朝聖的心態去向老子請教,後來又評價老子是龍一樣的人物。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任東周守藏史,後編寫道德經。奠定道家思想的基礎,給道家文化定下了無為的思想境界。說道家發源於此也不為過。
釋,東漢時期,佛教沿絲綢之路到達東土,在洛陽修建了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可能白馬寺不是最早的,但他是第一座官辦寺院,也就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合法的途徑。中國的寺院很多,但被稱為祖庭和釋源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白馬寺。
理學在兩宋時期達到了頂峰。其中理學集大成者二程就在洛陽。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擁有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伏羲得河圖據之而畫八卦)、三代(夏商周的都城)、三教(儒釋道)、三學(經學、玄學、理學),歷史文化程度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王魯湘說過,“如果還有別的城市同時擁有三符(河圖、洛書、八卦,伏羲得河圖據之而畫八卦)、三代(夏商周的都城)、三教(儒釋道)、三學(經學、玄學、理學),則洛陽把聖城的稱號拱手相讓,如果沒有,則洛陽卻之不恭。”
司馬遷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陸游說: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
雖然洛陽沒有題目裡面寫的那麼多的故事,但洛陽的魅力就在哪裡。華夏文化的基因就在哪裡。某些魑魅魍魎之徒,骯臟無恥之輩是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和含義的。
“決齜斜陽里,品江山,洛陽第一”。洛陽不需要排名,不需要去比較,更不需要通過與某些地方比而體現自己的優越性。洛陽就是洛陽,文化就是文化,他已經深深的流入了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脈中,浸入了華夏文化的靈魂里。當日本的某座城市上,鐫刻著洛陽的名字;這不就是一種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不要因為某些洋人的來與不來,而當成自己城市成功與否的標志;不要因為某些西方學者的承認不承認,而對自己歷史持懷疑態度;不要為了誇自己的城市,給自卑找優越感,而去貶低和否定自己的同胞。
更不要把無知當炫耀,把無恥當資本。你們的詆毀,不會磨滅洛陽曾經的光輝;你們的無知,不會讓你們在誇下海口後而有所收獲;你們的否定,更不會妨礙洛陽繼續向前發展。你們的自誇,也不會讓你們的城市從此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自知,自明,自愛;愛國,愛己,愛人!
Ⅶ 中華姓氏文化的簡介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系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那時是母族社會,孩子一出生,父親就走開,只剩下母親。因此古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但進入父族社會後,就大部分跟父親的姓,還有跟母親的。據考古學資料表明,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定的姓不到三十個,但大多數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姬、媧、婢、妊、妃、好、嬴等等。不僅古姓多與「女」字相關,就連「姓」這個字本身也從女旁,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話里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愚昧狀態的一個標志。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氏是指氏族,是和有血緣關系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種族。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對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門學科。它與人口普查、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於人事現代化科學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姓氏學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現代歐美各國的姓氏,大多來源於中世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 中國第一部解說方塊文字原始形體及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是《說文解字》。此書作者許慎(約公元58-147年)解釋:姓,人所生也。……因生以為姓,從姓生。這就是說,人是母親生的,故姓字為女旁。
Ⅷ 中華姓氏文化禮品哪裡有定製的
姓氏作為生命個體的符號標志,是我們身邊非常普遍的文化現象。然而,在這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中卻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姓氏是一個民族悠久社會文明史的具體體現,是維系中國漫長的宗法制度的纖繩,它還曾是階級社會中貴與賤的標志。我國歷史上發生的數次民族大融合,姓氏文化便是一種見證。同時,姓氏還折射出封建皇權的威勢,它也成為歷史上各部族人民尋根的渠流。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僅有燦若繁星的發明,浩如煙海的文獻,不可方物的藝術,更是為每個人都留下了永遠的精神家園。這個精神家園就是我們的姓氏。姓氏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遠古時期,曾有許多部落或部落聯盟活動在廣袤的國土之上。這些部落各有不同的始祖,他們是各部落的開創者,被後人奉為神聖。他們的名字也被用來當作各部落的代稱,這就是最原始的「姓」。
百姓坊品牌源自1992年的台灣,是中國第一個把姓氏文化形成產業的品牌,被譽為「中國文化第一坊」。它的高檔骨瓷作品,黛金紫砂作品,如意開運筆,手工原皮皮具,個性車飾,文化木梳、筷藝等七大類上千款產品,深受商界、政界、文化界人士的鍾愛,尤其是百姓坊骨瓷作品貴為亞洲第一名瓷,被譽為「白色金子」。姓氏文化是炎黃子孫的血脈象徵,百姓坊按照每個人的"尊姓"量身訂制專屬禮品,體現的是一份尋根情結,同時又是榮耀、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又在細節處融入納祿求祥的理念,達到了文化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百姓坊,中國唯一私家禮品定製機構正以天馬行空的姿態顛覆傳統的送禮觀念,並將開創中國新的送禮法則,引領新的送禮潮流。
百姓坊的信心來自它深厚的文化意蘊、卓越的私家定製理念及全程「一對一」的專屬服務。
Ⅸ 中國姓氏文化的作者簡介
陳建魁,任職於河南省社會科學,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及姓氏學研究。現為河南省民革議案提案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姓氏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獨著或合著有(《中華林姓通史》、《河南通鑒》、《源於河南千家姓》、《根在河南》等著作l0多部,另發表有關專業論文20多篇、文章300餘篇,共計近200萬字。
2001年至今,先後在《大河報》、《中國剪報》、《益壽文摘》等多家報刊上辟有姓氏研究專欄。 第一卷中國姓氏文化解析
一、中華姓氏的產生
1.中華姓氏知多少
2.中國人的姓與氏
3.中華姓氏得姓方式
4.容易讀錯的姓氏
二、新舊《百家姓》
1.舊《百家姓》
2.新《百家姓》
三、中華姓氏始祖
1.中華姓氏三大族系
2.中華姓氏十大始祖
四、姓氏郡望與堂號
1.郡望
2.堂號
3.房號
五、姓氏家譜
1.家譜的產生與發展
2.家譜的體例
六、名、字與號
1.名
2.字
3.號
七、取名方式面面觀
1.歷代取名流行色
2.古今重名現象
3.前人常用取名方式
4.今人常用取名方式
八、姓氏楹聯與字輩譜
1.堂聯與祠聯
2.堂聯的文化內涵
3.字輩譜
九、姓氏趣聞與謎語
1.姓氏趣聞
2.姓氏謎語
第二卷中國當代百家大姓
一、李姓——感激木子得來的姓
二、王姓——王族後裔慣用之姓
三、張姓——創制長弓得來的姓
四、劉姓——始自堯裔劉累之姓
五、陳姓——出自淮陽洛陽的姓
六、楊姓——出自山西洪洞的姓
七、黃姓——出自河南潢川的姓
八、趙姓——出自封地名稱的姓
九、周姓——出自古代周國的姓
十、吳姓——太伯、仲雍後裔之姓
十一、徐姓——出自古代徐國的姓
十二、孫姓——祖字命名得來的姓
十三、朱姓——邾氏去邑形成的姓
十四、馬姓——賜號簡化形成的姓
十五、胡姓——以謚以國命得的姓
十六、郭姓——虢氏聲轉而成的姓
……
附錄一:新《百家姓》主要郡望與常見堂號一覽表
附錄二:新《百家姓》主要郡望置廢情況一覽表 唐太宗的時候──公元627年,有個吏部尚書高士廉,把民間的姓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氏族志》,頒布天下,作為當時推舉賢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據。
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時候寫的,裡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復姓76個,一共484個。發展到後來,據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華人最大的十個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姓占華人人口40%,約四億人。第二大的十個姓是:徐、朱、林、孫、馬、高、胡、鄭、郭、蕭。占華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個姓是:謝、何、許、宋、沈、羅、韓、鄧、梁、葉。占華人人口10%。
接下來的15個大姓是:方、崔、程、潘、曹、馮、汪、蔡、袁、盧、唐、錢、杜、彭、陸。加起來也占總人口的10%。
換句話說,在中國十億人口中,有七億人姓了這45個大姓。另外的三億多人的姓,都是比較少見的,象毛、江、白、文、關、廖、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