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公司產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公司產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發布時間:2021-03-16 00:14:59

1. 企業從哪幾個方面分析行業發展趨勢

博得聽說-2017年最佳知識平台-每天五分鍾解決企業一個小問題
中國需要一個知識平台內 中國首個解決中小企業容資本困惑的知識平台
講好中國企業故事 發出中國企業聲音,結交拓展人脈
企業應從五個方面去著手,
一目標的設定,
二是心態的調整,看一看自己對決定的項目、合作的對象是否滿意?
三,時間的管理是否合理的安排!
四,學習力的管理,也就是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啟動如何?
五,最後就是執行力的管理!
如果以上的五條能落實到企業中,發展的趨勢就會迎刃而解了

2. 國家石油公司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國家石油公司不同於一般的國有或國營石油公司,不僅是國家所有的公司,而且具有代表國家、維護國家權益、為國家總體利益服務的基本特徵。各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發展中的石油出口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是在石油工業國有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代表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的外資石油公司,對其資產加以經營管理,並進而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為振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二類,石油依靠進口的國家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打破外國石油公司對本國石油供應的控制和對本國石油市場的壟斷,從戰略上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
第三類,油氣資源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代表政府同外國石油公司打交道,受政府委託經營管理石油資產,收回曾經被西方石油公司廉價佔有的油氣資源。
國家石油公司的作用趨向於發展並服從於當時政府具體政策的要求。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其經營活動常常是從石油工業的低技術領域,即銷售部分開始;然後,延伸到相近的技術較復雜的領域中,如煉油;最後,進入最高技術領域的勘探與生產。這成為國家石油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典型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近幾十年來,國家石油公司的自身規模和實力都得到了加強。這期間,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出於提高石油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的石油利益和解決自身投資不足等種種原因,國家石油公司出現了私有化和加強國家控制兩種不同趨勢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起,石油領域的私有化從歐洲興起,波及了整個石油領域。英國帶頭領導了向私有化的轉變,廢除了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轉向私營。私有化的傾向很快得到加速和擴展,並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雷普索爾公司、道達爾公司、埃爾夫—阿奎坦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加拿大國家石油公司和秘魯國家石油公司及義大利埃尼集團。
在石油工業私有化運動中存在兩種趨勢。一種是類似英國、阿根廷石油工業的私有化,是政府放棄對本國石油工業的控制,國家資本退出石油工業,取消國家石油公司。另一種是石油資源國對本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反映的是對石油工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石油工業的開放,旨在搞活國家石油公司,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加快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使國家石油公司為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其石油工業改革開放的基本內容為政企分離,對國家石油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政府保持對國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權。上游歡迎外資參與勘探和開發,由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維護石油資源的權益;下游開放油品市場,允許外國公司參與競爭,但國家通過國家石油公司對石油進口和市場價格實行一定的控制,對一部分「包袱」性資產予以出售。種種跡象表明,世界范圍的石油工業私有化仍將持續,但是,國家石油公司不但不會消亡,而且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拉美地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如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魯、厄瓜多等,為了振興本國石油工業,恢復和發展經濟,都逐步放寬或解除了對本國能源部門的壟斷控制,推出一系列石油業開發措施,積極鼓勵引進外資與對外合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的石油工業開始對外開放,為外國石油公司和資金、技術介入開辟了新的合作空間。甚至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自20世紀70年代實現石油工業國有化以來就一直不允許外國石油公司進入本國勘探開發市場的中東產油大國也開始出現政策松動的跡象。上述國家放寬對本國石油工業的管制、開放本國石油市場的做法為國際大石油公司跨國經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
然而,近幾年來,伴隨著世界油價的不斷攀升,尤其是從2003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的石油國有化呼聲日益高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無疑是20世紀石油資源國為保護自身石油權益進行斗爭的延續和升級。查韋斯領導下的委內瑞拉政府,不斷調整石油投資政策,並通過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逐步實現國家對其石油產權的全面控制和石油資源國有化。玻利維亞、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國也積極響應,不同程度的通過國有化加強了對本國石油資源的控制。
綜合分析國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案例,多數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都有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後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對本國的油氣資源進行管理和經營,維護國家權益,利稅上繳國家。
其次,都依託上游逐步建立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實力大增。通常石油儲產量是國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優勢。世界上擁有石油儲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國家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初創之時,下游非常薄弱。以前,國際大石油公司都是在發展中國家開採石油,然後把原油運送到發達國家去煉制和銷售。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國際大石油公司雖然失去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油氣田,卻依然控制著世界石油市場,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不得不把原油賣給它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墨西哥、伊朗、科威特等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下大力氣發展下游業務。它們不僅在本國大力發展煉油和銷售,而且還打入歐、美發達國家開拓業務。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不僅在國內擁有6座煉油廠,而且在國外擁有11座合營煉油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國、瑞典各有一家從事下游的合資公司。下游業務能力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大石油公司。經過20多年的奮斗,上述5家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8年在世界煉油能力最大的企業中分別居第8、3、10、13和15位。1998年OPEC成員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煉油能力總計達5.2億噸,油品銷售量達6億噸,徹底打破了跨國大石油公司把持煉油和銷售的局面。
其三,以國際化經營帶動公司快速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國范圍內「守攤」的局限,先後走出國門,到國際大舞台上去參與競爭。在上游參與全世界油氣資源的再配置,在下游爭奪、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並以國際化促進上下游一體化。在這方面,科威特國家石油總公司(KPC)、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都是比較突出的。例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國際化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0—2000年,國際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由零上升至31.3%,並以此帶動公司的各項業務和整體實力的根本性改變與提升,在2006年度世界500強中排名第86位。
歷經幾十年的摸索發展,各國國家石油公司憑借其資源稟賦優勢,憑借其多年來在石油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積累和儲備,憑借其在開展國際合作和跨國經營中的豐富經驗,已具備相當雄厚的實力,成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頗具影響力的「國家隊」。
面對未來,國家石油公司除了發揮其上游優勢外,都在努力加快一體化進程和跨國經營步伐,調整和改革石油工業結構,增強自身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3. 行業的基本特徵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行業的市場結構分析:

現實中各行業的市場都是不同的,即存在著不同的市場結構。市場結構就是市場競爭或壟斷的程度。根據該行業中企業數量的多少、進入限製程度和產品差別,行業基本上可分為4種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

完全競爭型市場是指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其特點是:

1、生產者眾多,各種生產資料可以完全流動。

2、產品不論是有形或無形的, 都是同質的、無差別的。

3、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影響產品的價格,企業永遠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

4 、企業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來決定。

5、生產者可自由進入或退出這個市場。

6、市場信息對買賣雙方都是暢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市場情況非常了解。

(3)公司產業發展特點及趨勢擴展閱讀:

行業分析存在價值:

1、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比較知道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

2、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3、汽車誕生以前,歐美的馬車製造業曾經是何等的輝煌,然而時至今日,連汽車業都已進入生命周期中的穩定期了。這說明,如果某個行業已處於衰退期,則屬於這個行業中的企業,不管其資產多麼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多麼強,都不能擺脫其陰暗的前景。

4、投資者在考慮新投資時,不能投資到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是衰退期,絕對不能購買那些屬於衰退期的行業股票。

5、行業特徵是直接決定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業分析是上市公司分析的前提,是聯接宏觀經濟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橋梁。

4. 我國出口型企業的特點及發展現狀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漢斯教授在1995年曾經這樣預言:「15年前,各公司在價格上競爭,今天在質量上競爭,明天將在品牌上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商品出口領域的現實狀況印證了漢斯教授這一預言。品牌現在已成為一種新的國際語言進入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其作用也日益突出。

隨著中國經濟市場開放程度和市場化進程的日益深化,競爭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體環境,競爭力業已成為企業生存和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已完全從國內競爭轉向國際乃至全球競爭,所有中國企業都將面對國際企業競爭國內化、國內企業競爭國際化的競爭格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把我國企業推入品牌競爭力時代。

一、中國企業出口發展現狀及其品牌競爭力比較分析

1.中國企業商品出口發展歷程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中國企業所生產商品的出口額呈現出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下圖顯示了我國1978—2004年商品出口額的變化曲線。

出口額(億美元)

2.中國企業商品出口現狀

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公布,2004年我國貨物進出口額、出口額和進口額世界排名均為第三,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全年進出口總額達11 5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出口5 934億美元,增長35.4%,佔2004年世界貨物貿易總規模185 818億美元的6.5%。如此令人心動的阿拉伯數字在2005年再次增大,2005年上半年中國產品出口同比增長32.7%,貿易順差達到396.5億美元,一舉突破了2004年全年水平。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美國人一天24小時,從起床的鬧鈴、上班的公交包、吃飯的桌椅、旅遊的休閑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覺的拖鞋睡衣,「Made in CHINA」的標簽隨處可見。可見「中國製造」在大躍進式地挺進海外過程中,也風風火火地將自己的國家送上了貿易大國的顯眼位置,由此也將自身塑造成製造業大國的生猛形象。

3.貿易繁華背後的危機:「製造大國」並不等於「製造強國」

從改革開放初到2004年9月,有大約50多萬家外資企業在中國製造產品,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加工組裝的產品是以滿足國外訂單的出口為主,因此不是中國本土企業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進入使中國逐步變成了世界的「製造中心」,或者說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進出口基地。盡管2004年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6位,國際貿易額居世界第3位,製造業總量居世界第4位,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1位,可是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卻僅排名第44位。而在世界名牌之林,中國的進步也緩慢得驚人:2005年8月,美國《商業周刊》刊登的2005年度 「全球品牌100強」榜單中,中國品牌仍無一上榜。由於沒有名牌,中國製造業在世界工業格局分工中處於第三級(美國壟斷標准和規則、日本壟斷技術、中國從事加工)。同樣的材料消耗,最後生產出來的價值量,中國只有發達國家的1/4~1/6。由於沒有名牌,一船服裝才能換回人家一箱CPU,億萬條褲子只能換人家一架飛機的例子在報端上屢見不鮮。中國從鋼鐵、石化、汽車到紡織業、日用消費品等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品牌危機。難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如是說:「我們只知道中國的產品,卻不認識中國的公司。」

可見,雖然我國出口額巨大,已經成為無可非議的製造業大國,但是由於我國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之可憐,品牌競爭力和國外知名品牌差距甚遠,是無可爭議的品牌弱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中國製造」在經歷磨難與拷問中走到了需要重新調焦和發力的關口。

二、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弱勢分析

1.企業品牌觀念認知滯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品牌觀念傳入中國較晚,大多數企業在較長時期實行產品經濟模式,在企業經營中仍遵循傳統的守舊觀念——產品觀念,在舊觀念下,企業的重點是產品,採用組織管理的方法,企業目標是以增加產品量來獲取利潤。雖然不少企業目前已經有了品牌意識,但還很淡薄、認知相對滯後,不少企業把商標或某種產品就直接等同於品牌,有的甚至只有產品類別名稱根本就沒有品牌名稱。多年的計劃經濟使我國眾多企業商標意識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護意識。近幾年來,國際市場上屢屢發生我國馳名品牌被外商搶注的事情。例如,「紅塔山」在菲律賓被搶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搶注,「康佳」在美國被搶注,「科龍」在新加坡被搶注等等。

2. 企業品牌經營規模較小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企業品牌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正在成長,出現聯想、海爾、TCL、華為這樣一些初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這對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把中國優秀品牌放在全球企業群里看,這些企業的影響力仍然有限。以出爐不久的2005中國企業500強為例,我們的營業收入只佔世界500強營業收入的5.4%,資產總量佔世界500強資產總量的5.7%,利潤只佔世界500強利潤的5.33%,品牌規模懸殊可見之大。我們具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字型大小」現今境遇不佳,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品牌經營規模小而沒能形成產業化,而美國一部電影及衍生物形成的產業鏈價值就超過中國電影市場價值的總和。

3.企業管理模式發展滯後

基於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 高效優化的管理模式是提升品牌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而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發展滯後, 弱化了制度機制對品牌競爭力發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具體表現為: 管理思想傳統、管理制度脫節、管理手段落後、管理職責不明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諸如將人的管理與物的管理混為一談、個人意志高於制度意志、團隊意識與集體決策意識淡薄、以及重私情輕規范與重製約輕溝通等現象在企業的管理實際中已司空見慣, 從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管理的效能和品牌競爭力發展的制度基礎。

4.企業研發嚴重不足,技術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術

從企業研發投入資金來源和執行機構來看,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研發活動投入和執行的主體,而我國則為政府主導型,中國的企業還沒有擔負起研發主力軍的重擔。2001年,中國全部國有企業和有一定規模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的總和,還不如福特一個汽車公司當年研發經費的一半多。這表明我國企業部門研發活動能力嚴重不足,從而制約著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在國際高端市場競爭中, 國產品牌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產品很多關鍵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國製造」根本無法與洋品牌相匹敵。

5.企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水平發展滯後

企業信息化率高低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效率水準和競爭力大小的重要准則。先進企業很大程度上因信息化手段先進和信息化水平之高, 並使之成為品牌競爭力的優勢基礎之一, 而跨國品牌的競爭力基礎尤其依賴於信息化的強大支持。如美國思科(CISCO)公司把管理和運營成功地遷移到了互聯網上,其全部產品(路由器、交換機和其他網路互聯設備)建立了虛擬的訂貨系統,目前,思科在全球范圍內80%的訂單通過網路來處理。相比之下,我國大多數企業對信息化認識不足,定位不明確,不少企業將之視為可有可無或僅僅是顯示自己實力的東西;有些企業認為只要使用計算機、使用網路就可帶來高效率,不考慮管理、業務和技術的配套發展,只是生搬硬套地把業務搬上計算機系統。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還很多。

6. 企業品牌文化競爭力弱

世界名牌在世界范圍內,能夠融合當地文化,引導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行為,培育消費文化。然而我國眾多企業對品牌的認識尚沒有上升到文化層次,大多數企業在塑造品牌文化時常常忽視我國深厚的文化積淀和企業本身的文化積淀,市場流行什麼,文化就朝什麼方向努力,很難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最終使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夠專一,品牌文化不夠深刻。反觀外國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卻把中國文化研究得相當透徹。如寶潔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將中華文化的內涵全面融入品牌的名稱,創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飄柔」、「潘婷」、「海飛絲」等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品牌名稱,巧妙地借用我國的文化來為自己打開了市場。

7.中國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導致品牌競爭力的外生弱勢

國際品牌的健康成長與它本國完善的市場法律環境、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以及有效的品牌管理政策是分不開的。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不論其市場環境還是國家政策環境都存在不利於品牌健康成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第一,地方保護主義壁壘的存在,假冒偽劣、走私現象的嚴重化,以及國家保護品牌的各項政策未能發揮有效的保障作用等市場環境政策,都不利於中國企業品牌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品牌規模實力的壯大,削弱了品牌的信譽和市場影響力。第二,我國區域產業鏈、價值鏈未成體系,區域產業結構粗放、集中度低, 未能形成區域內產業集群優勢效應,導致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缺乏產業品牌,行業整體形象差。例如,德國品牌是世界精密製造產業的代表,美國品牌是世界高科技產業集中代表等。而「中國製造」在國際商品市場中等同於廉價、低質的觀念還根深蒂固。

三、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提升策略

隨著我國加入WTO後保護期尾聲的臨近,所有中國企業都必須面對國際化的競爭格局,進入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全面競爭格局。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中國企業必須適應品牌競爭時代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競爭力,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個差距雖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彌補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逐步使縮小差距的步伐加快:

1. 塑造企業正確的品牌觀念,加強品牌的保護意識

塑造企業正確的品牌觀念是品牌競爭力提升的前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改變以產品為重點的舊觀念,建立以市場和用戶為中心的品牌新觀念,使企業採用市場經營的方法,以滿足用戶需要來獲取利潤作為企業目標,進而確立正確的經營思想。第二,在企業內部建立專門的品牌管理機構和保護組織,使品牌從形象塑造到品牌文化的傳播再到品牌的保護都在一個專業規范的流程下進行,加強品牌在境外的注冊工作,使名牌產品獲得法律的保護,對於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別是市場知名度高、前景好的名牌決不能在與外商的合資過程中輕易放棄。第三,要多學習、借鑒國外著名企業的品牌觀念經營模式,善於藉助專業機構對市場的靈敏和經驗來架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2.組建企業集團,擴大企業規模

市場佔有率是衡量品牌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指標,品牌競爭力和企業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聯動效應。品牌需要規模,只有規模較大的企業,才有可能具備較強的實力從事技術的引進、開發與創新,進行大規模廣告宣傳,建立完善的銷售與服務網路以及從事企業國際化經營,從而保持持久的品牌競爭力。沒有規模,品牌就不能擴大市場佔有率,就不能將產品的「優」轉化為市場的「勢」。企業規模的擴大,應以資本作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核心、為龍頭進行產業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不能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而必須通過市場來組建跨區域、跨行業的企業集團,迅速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擴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和規模效應,增加企業與跨國公司競爭時的籌碼。

3.加速改革企業傳統管理模式,運用學習型組織理念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運行必須依靠現代管理模式的推進,建立企業現代管理模式是提高企業生產力與運行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獲得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不斷學習、借鑒和運用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思想, 推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主義的管理理念,這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關鍵。第二,通過減少企業的管理層次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使企業管理實現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的轉變。減少管理層次,降低了協調和管理成本,使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增強企業的適應性,保證政策的統一性。第三,必須盡快建立起職業經理人市場,實現企業管理層招聘制,並且通過企業內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使管理層在企業的市場和社會行為中發揮正確的作用。這也從根本上打破企業內部人控制局面,防止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使權力控制型企業管理模式讓位給學習型組織管理模式。

4.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提升品牌技術競爭力

品牌的生命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新上,而企業的技術創新是產品創新、市場開拓的重要前提。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技術更新速度更加迅速,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因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是品牌競爭力提升的源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企業應建立促進技術進步的管理體制和配套政策,設立自己的研發中心並保持其獨立性,創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第二,企業的技術開發並不僅僅是純技術問題,企業必須把技術開發建立在以市場顧客需求為導向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通過技術發明、革新、合作以及技術引進來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目標。第三,加強企業與相關高校和國內外科研機構的聯系,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聯盟,同時加強企業自身科技研發力量的建設與壯大。第四,科技進步的關鍵在於人才,因此企業應把招聘、引進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時必須完善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使企業能夠留得住核心技術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5.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發展有中國企業特色的電子商務

由於自身發展和所處環境的約束,中國企業面臨的電子商務環境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別,必須結合自身特點來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推動作用,積極營造企業信息化建設良好的外部環境。第二,以大企業為發展和應用電子商務的先鋒。先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化,通過互聯網將企業的上家(供應商)和下家(銷售商)聯為一體,建立網上采購系統。第三,對於企業規模受到限制的廣大中小企業,可以藉助中介網站(如目前國內著名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作為電子商務的切入點,逐步實現網上交易。第四,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運行以及人才培訓機制,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提高信息化水平與效率, 進而跟進全球網路信息化體系, 使之與國際同步。

6.營造深厚的、開放性的品牌文化是企業品牌競爭力提升的核心

提高品牌文化內涵,讓品牌走向國際,最關鍵的是要營造深厚、開放性的品牌文化,使自己的品牌個性文化與當地文化相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在品牌設計上要學習和借鑒國外名牌,做到簡潔醒目,易識記、易傳誦,使品牌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如McDonald、Microsoft、IBM等都是非常簡潔明亮的品牌。第二,把品牌中融入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放在世界文化中去培育,用自己的品牌文化去培養他國的消費觀念,為企業品牌打入國外市場奠定文化基礎。第三,在品牌策劃上,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當地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品牌的價值理念、形象和廣告策劃,在廣告中注入更多的當地文化意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當地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和忠誠。第四,加強品牌資產的維護和充實,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在產品、質量、服務、人員等方面超越顧客的預期,提供切合顧客潛在心理期望的服務,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

7.與國際接軌,加強政府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改善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

國際經驗表明,政府在造就企業品牌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行為對知名品牌的形成也必然產生重大的影響。

因此,政府在提高我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水平的工作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其指導和推動作用:第一,政府要培育和扶持本國品牌的市場基礎,加深對WTO規則的認識和有效運用,指導企業能夠最大化地利用規則所帶來的契機,為企業品牌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政策上的指導。第二,政府應完善各項行政管理制度和措施,對惡意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封閉行為做到嚴懲不貸。同時通過國家品牌戰略保護性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嚴格執行,發揮政府與民間機構的協作,對假冒偽劣商品、走私傾銷商品和侵權行為加大打擊力度。第三,由政府主導國家品牌計劃,在合理運用產業要素變動和經濟地理變遷的有利因素的同時,盡可能多地納入生產要素的全球化配置體系,重點扶持幾個優勢產業、優勢地區,才能較快形成產業集群的優勢,實現我國產業集群的重點突破。第四,建立國家品牌推廣機制,設立國家品牌推廣基金,扶持幾個重點產業品牌、區域品牌、集群品牌,對那些在國際上表現突出的企業給予重獎以及在稅收和融資等方面的優惠。第五,政府在國際事務中應加強對中國品牌的推動與協調,強化中國品牌的促進措施與手段。同時,對從事海外市場開發的企業行為,做出統一規范和要求,保證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在積極的、制度化的產業軌道上運行,加快實現中國的「產業品牌化」和「品牌產業化」,並最終躋身於世界名牌之林。

5. 企業要怎麼做才符合所在的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自身的特點

企業要符合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那麼必然要做好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使產品更好的符合客戶的需求。

6. 如何判斷一個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的十字綉市場正如火如荼地發展壯大著。隨著「DMC伊真坊」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加回之有答序的市場運作及科學的規范管理,從商業角度來看,十字綉行業具備著極大的市場潛力與發展前景;從人文角度而言,十字綉又是一種人們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最佳表達方式。

7. 你覺得公司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和同類公司相比優勢在哪裡在行業中處於什麼地位

畢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畢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畢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畢竟是大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

8. 財務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有何特點

WTO的加入將對我國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國企業在這變化著的環境中如何適應和發展,是我們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在企業管理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的財務管理應如何調整、變革以適應未來這一形勢,是值得人們深思的。本文現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作簡要概述與分析,對WTO對我國企業理財環境的影響作必要展望,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迎接未來挑戰的對策思路。

(專業資料推薦:《中國財務公司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為探討WTO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及對策,首先需要對財務管理現狀做一些了解和分析。下面筆者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財務與會計》雜志1985
年至1999年各期關於企業理財工作先進經驗的報道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發展前沿的研究,了解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一般狀況和發展動態。

通過對《財務與會計》在該期間的223個有效樣本的考察,可基本把握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各項內容及其變遷情況。從下表可知,在資金管理中,資金結算管理比例最高,為70.0%,以後依次是應收賬款管理53.4%、存貨管理53.4%、采購與付款管理39.0%、計劃控制
38.1%、資金籌集22.9%、資金投放18.8%、財務分析14.8%等。現金管理、稅金管理、金融風險管理和保險管理這幾項所佔比例很低,均低於
5%。由於應收賬款、存貨和采購付款管理都屬流動資金管理范疇,因此從總體上看流動資金管理比例很高。

企業財務管理各項內容及其變化研究

我們將1985年一1999年劃分為三個時間段。從時間段上看,流動資金管理和結算管理都佔有較大比例,尤其是後兩個時間段。在後兩個時間段,資金的計劃控制、財務分析、資金籌集、金融風險管理、稅金管理和保險管理等內容有所增加。此外,我們還發現,從1985年到1989年,非銀行信貸籌資方式非常少,1988年出現過一次國際銀團貸款和補償貿易引資。1990年後,情況所有改變。1990年——1994年,債券籌資和職工集資情況增加。1995年以後,則以股票籌資方式為主。此外,在非信貸等資中,貿易融資比較突出,有補償貿易、出口信貸和押匯融資等,占整個非信貸籌資方式的25%。

從上面的數據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有兩個特點。第一,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企業財務管理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如資金籌集方式的多樣化改變,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保險管理和稅金管理等陸續出現。第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在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較薄弱,日常財務管理一直是資金管理的「主旋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與企業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有關外,可能與認為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業經營發展的大事,單單依靠財務部門很難完成有關,因而在所考察的樣本中較少述及。另外,也可能與有些人把財務工作與會計工作混淆起來有關。

加入WTO對我國經濟各方面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企業理財環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從企業外部金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WTO的加入,將使我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發展的速度將更快;從企業內部來看,加入WTO後,國際國內市場接軌,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對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企業財務管理而言,加入WTO之後外部金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入世」後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速度將加快,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全面可兌換將指日可待。這是因為,當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利率放開和外匯管制解除、貨幣實現自由兌換,是為許多國家經驗證明的一條必然的發展道路。利率市場化和貨幣自由兌換,意味著企業外部金融風險的加劇。如何加強金融風險的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第二,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帶進許多先進的金融服務項目,包括各種新型金融工具。國際金融業競爭的加劇,是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產生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的出現,對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它意味著企業將獲得更方面、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務,滿足企業理財活動的需要。這意味著企業財務管理將面臨更多的選擇。

WTO的加入,將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生存壓力增大。這一切都將迫使企業調整和轉變過去陳舊的管理觀念,對企業財務管理也將提出新的要求。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WTO的加入,意味著我國企業將有更多機會走向國際,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服從企業的這種戰略發展,因此,財務管理也應從國際化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譬如,籌資和投資的國際化、合法運用國際避稅各種方法等。其次,市場競爭的加劇,經營風險的加大,必然要求財務管理要謹慎控制財務風險,恰當選擇資本結構,重視資產負債上的風險收益匹配管理,使企業財務狀況一直保持良好態勢,以增強對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抵禦能力。再次,企業生存壓力的加大,必然要求降低各項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同時,為爭取顧客、擴大市場佔有率,企業還可能運用多種財務手段達到這一目的。例如,企業將向顧客提供各種信貸以促進產品銷售。因此,如何充分運用資金,進一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最後,為接受「入世」後的挑戰,企業必然加強內部各項管理.財務管理的計劃、控制和評價工作必將大大加強。因此,財務分析、預算、規劃以及業績評價等,也必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和加入WTO之後對財務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不難發現,兩者間的差距還較大。前面的分析是以已取得良好業績的企業作為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現狀研究的基點的,由此可以推想,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發展的一般水平還遠未能達到適應「入世」後變化的要求。但是,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為適應「入世」後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應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在知識和人才上進行必要的積累。財務管理觀念的變化和新技能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入世」後我國金融市場以及產品市場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財務管理將在許多方面增添新的內容,如金融風險管理、稅金管理、保險管理等。同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國際化,給了財務管理較大選擇空間。從我國實務發展現況來看,這方面工作在有些企業已開始了,但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還都顯得非常「稚嫩」。因此,企業從現在開始注意在知識和人才上進行這方面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

9. 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展趨勢

新時代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國有直銷企業,是中國新時代控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他的總公司是研製飛機,大炮等國防軍用設備的,所以新時代公司是中國國防工業的代稱,這點一般人都不大了解。

10. 說說你對行業 技術發展趨勢的看法

我讀的是電子商務,它很不錯。我很看好它。電子商務現在發展的很不錯,我更相信它以後發展會更好。

閱讀全文

與公司產業發展特點及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