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稀土產業發展建議

稀土產業發展建議

發布時間:2021-03-16 06:27:58

⑴ 包鋼稀土的發展優勢

資源優勢突出,成本優勢明顯。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稀缺資源壟斷股,依託白雲鄂博稀土與鐵共生礦,稀土儲量佔全世界的接近50%,資源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公司冶煉稀土所需原料來源於包鋼集團煉鐵後的強磁中礦、強磁尾礦以及生產所需的部分水、電、汽等,均按協議價從包鋼集團采購,2009年起公司與包鋼集團簽訂了為期3年的《強磁中礦供應合同》,《強磁尾礦供應合同》和《水、電、汽供應合同》,礦采購價格基本與2006年相同,分別為中礦20元/噸,尾礦12元/噸,環水0.3元/噸,電0.47-0.55元/度,蒸汽采購價格達到25元/吉焦。相對於其他稀土企業而言,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中不包括采礦、選礦等成本,而是直接從包鋼集團購買礦漿,2009年年報顯示,公司從包鋼集團購買的礦漿總價款僅占同期營業成本的1.24%,公司成本優勢明顯,2009年公司生產稀土氧化物5.76萬噸,占國內產量的48%,佔全球產量的46.55%;其中稀土鈰佔比達51%,稀土鑭佔比達25%,稀土釹和鐠分別為16%和5%(見圖1)。公司在全球稀土行業地位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稀土儲量佔世界近50%,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由於公司直接從包鋼集團購買礦漿,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中不包括采礦、選礦等成本,公司相對於其他稀土企業成本優勢明顯。以2009年為例,公司從集團采購的中礦和尾礦共計4300萬元,僅占銷售收入的1.7%。
稀土應用產業鏈延伸,長期享受政策紅利。公司正通過收購、聯合和重組等手段向下游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深加工領域延伸,包括:稀土鐠、釹-永磁材料釹鐵硼、稀土鑭-鎳氫動力電池、稀土鈰-拋光材料、稀土銪-熒光材料。稀土在低碳新材料產業的應用將逐漸成為稀土需求的主要方面,2009年稀土在新材料領域的應用比例已達一半以上,約為50.69%,未來有望發展到70%。其中永磁電機是推動釹鐵硼需求的重要引擎,節能燈以及鎳氫電池的推廣也將推動稀土需求爆發性增長。
政策導向促稀土行業整合加速。包頭稀土整合模式以統購統銷方式有效控制了原料供應量和產成品銷售,提高了對上游資源的控制力。包鋼稀土設立國貿公司,意義不僅在收儲,實際上還起著整合的作用。一方面稀土開采總量指標相對平穩。我們預計未來國家對開采總量指標的控制依然是保持小幅平穩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出口配額逐年下降。到2015 年,出口配額總量每年將控制在3.5 萬噸以內,而且將對出口進一步施行細分管理,局部品種將被嚴禁出口。政策導向方面,已經通過審議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和正在制定中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等草案都在強調提高集中度,提高進入門檻,將中國近百家稀土分離企業重組至20 家,從而形成我國對稀土產品的定價權。因此,國家對於稀土行業管制加強將對稀土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⑵ 如何實現稀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資源合理開發、清潔生產、高效利用,提高國際話語權,稀土材料終端產品應用等多方面考慮,要對我國稀土產業政策、產業規模、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稀土元素使用平衡等問題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戰略需要對稀土產業進行准確定位。基本思路是既重視稀土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的擴張,同時更加重視產業發展的質量。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稀土產業發展戰略應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構建系統穩定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稀土企業一體化戰略
充分考慮中國稀土產業的比較優勢、弱勢及面臨的威脅,從產業准入、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促進、生態環境等方面加強管理,在稀土產業發展、演變和轉型中抓住機會。通過「國內競爭,統一出口」的原則,掌握定價話語權,對稀土原料和中間產品的出口嚴格限制。
針對大多數稀土企業規模小,設施簡陋,並購成本不高的特點,稀土企業應充分利用自己在產品、技術和市場上的優勢,使企業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實施一體化戰略。加快稀土企業的整合,加速企業的並購重組,培植若干大型企業集團,一體化戰略有利於深化專業分工協作,提高資源的深度利用和綜合利用率。實施縱向一體化戰略可使企業通過行業價值鏈上的延伸來擴大業務范圍;實施一體化戰略可使企業獲取規模經濟、減少競爭對手和擴張生產能力。
(二)建立稀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稀土產業鏈的重要特點是產值沿產業鏈呈裂變式的增長[4],針對我國存在的終端應用產品技術落後、開發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稀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改善稀土產品結構不平衡的現狀,走精深加工之路。
稀土企業作為技術創新及產品開發的主體,其應結合自身生產特點,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稀土功能材料領域,高精尖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度的合作,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同時應系統全面地部署,加快新型技術工藝的產業化應用進程,迅速投入生產並盡快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
(三)推動資源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鏈
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具有相互聯系的企業和機構在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產業空間集聚現象。稀土產業集群的建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營造創新氛圍、增強區域自主研發能力、成果轉化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時降低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將稀土生產環節內部的完整鏈條集群化,這樣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同步研發、轉換、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的效率和協調性,另一方面,產業鏈終端的引入使得企業可以迅速、充分地了解市場需求,不再盲目制定產量和產品種類,適應了市場競爭,大大增強稀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建立國家稀土資源戰略,穩定管理和政策框架
中國的稀土資源管理一直缺乏統一、穩定、嚴肅、長期持續的政策框架,產業管理涉及諸多部門,不同時期主導部門側重不同、作用迥異,部門協調沒有理順,稀土資源管理一直沿襲由工信部主管生產總量指標,由商務部主管出口配額的管理機制[5]。當前應該以國家「十二五」規劃為契機,明確穩定國家稀土資源戰略目標,理順、明確稀土產業管理框架,把稀土這一重要戰略資源的管理職能統一到中央具體部門,相關部門在國家戰略目標的框架下,依據法律進行管理。對國家層面的稀土戰略准確定位,是事關稀土產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五)資源開采與保護環境並重,加強立法和監督管理力度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要求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礦產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並使廢物產生量和環境影響降至最小。鑒於稀土開采冶煉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現有稀土企業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例如改進資源開采方式、開發高效清潔生產技術等以降低資源消耗、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三廢」排放。我們應該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循環利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三廢」中的有用礦物和各種廢舊物資,同時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企業的建設,開發新型配套產業,形成從能源到中間產品,再到最終產品的閉路循環。
政策方面, 2012年,國家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監總局聯合頒布《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以稀土工業企業生產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為控制項目,對「三廢」和放射性物質的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標準的實施,意味著稀土行業環保要求的大幅提高,將迫使企業進行技術升級、購買新型設備,從而逐步淘汰生產技術水平低、裝備差、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的企業,同時提高行業進入壁壘。
(六)改進出口管理辦法,建立稀土資源出口管制體系 政府應進一步細化稀土出口產品的分類。稀土資源及其產品的范圍廣、種類多,需要根據稀土開采、生產、應用的實際情況,對各個稀土元素及產品種類進行細分研究,需求量大、資源量小的要納入管制清單進行嚴格保護。同時,根據資源儲量情況、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適時更新納入清單的稀土資源及其產品種類。鑒於稀土對國防體系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保障國家和產業安全的重要資源,政府應將具有軍用價值的稀土元素分離出來,進行區別對待。對稀土產品的出口分別發放軍用許可證和非軍用許可證,從而實行不同的配額標准。
(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對穩定
我國稀土行業協會一直由政府直接主辦,缺乏基本的獨立性和代表性,使其應有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因此,政府應該放開行業協會的主辦和管制權,並給予其資金、法規等支持,幫助其迅速發展,統籌各地方稀土產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協會本身優勢,另一方面也可效仿美日等國,實行國內生產力和購買力的最大限度的整合,獲取價格優勢,有利於奪回國際話語權。

⑶ 稀士資源的稀土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稀土是世界上少有的優勢戰略資源,我國稀土工業雖然經歷了近50年的發展,但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並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資源亂采濫挖、產業無序發展、產品廉價出口等一系列問題制約了稀土產業健康發展。 在「稀土之都」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近年來中國稀土資源消耗很快,資源浪費嚴重。世界稀土消費市場比較集中,目前已形成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美國和歐洲四大消費市場,其稀土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稀土消費總量的35%、28%、20%和13%。中國的稀土大部分用於出口,並造成了稀土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於稀土價格比較高,大量資金湧入稀土行業,新建和擴建了一大批冶煉廠,再加上上千家民營或私人大小礦點的一哄而上,使得中國的稀土總產量急劇增加、出口量也隨之迅速增加。從1990~2005年,中國的稀土產量由1.6萬噸增加到11.87萬噸,年均增長14.3%。由於中國的稀土出口量過大,且出口秩序混亂,導致國際稀土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稀土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而且,中國的初級稀土生產廠有100多家,而國外的進口商只有那麼幾家,造成進口商「一單發百家」、而中國供應商則互相壓價的惡性競爭局面。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一落再落。 近年來,我國稀土資源低價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稀土年出口量已比1990年翻了九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5%以上。據中國稀土信息中心等機構公布的數據,2005年我國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1.9萬噸,同比增長21%,約佔全球總產量的92.7%,其中出口稀土產品約5.53萬噸,同比增長11.43%。據統計,2006年1至8月,我國出口稀土產品4.66萬噸,出口值為3.0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7%和49.1%。出口企業主要是江蘇、北京、江西及內蒙古自治區等省區,內蒙古出口稀土產品為9764.12噸,占總量的20.96%,排名第一。但是稀土產品依然附加值偏低,有人曾詼諧地說:「稀土賣成土價錢了。 」
我國的稀土產品出口每年遞增近七成,目前的出口價格卻是15年前的一半左右,甚至在近幾年全球各種有色金屬價格飛漲的背景下稀土價格依然面臨著下跌趨勢。也就是說大量出口,使我國的稀土行業卻陷入了「賣得越多,賺得越少」,甚至還出現過「不賣不賠,越賣越虧」的可怕局面。2004年與1998年相比,稀土企業數量增加4倍,稀土精礦產量增加2倍,單一氧化物產量增加16倍,稀土金屬產量增加120倍,釹鐵硼產量增加141倍,但是銷售收入只增加16倍,利稅只增加了10倍,出口創匯增加約3倍多。可見,我國稀土產業的高速發展,並沒有帶來相應的高效益。
目前國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產品從我國進口。由於我國稀土產品出口價格低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部分擁有稀土礦的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的稀土礦,轉而從我國進口。在市場價格低迷的時候,一些稀土資源稀缺的國家則趁中國出口廠家低價競銷之機大量購買,增加儲備。美國從1999年開始停止開采本國的稀土礦,全部從中國購買。日本從中國采購稀土精礦以後,將其沉入海底以備日後使用。因此,盡管最近幾年中國對稀土出口加以宏觀調控,限制稀土大量出口,但成效甚微。每當稀土價格略有上漲時,外商就停止采購使用庫存,中國企業則由於承受不了庫存的壓力而再次降價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因在我國購買稀土原料初級產品不受配額限制,近年來又大規模在我國稀土資源區投資設廠,由此,我國所實施的稀土產品配額制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架空。目前僅內蒙古就有近10家外資工廠,這些企業在當地大量買入稀土原料和金屬,簡單加工後便運到國外進行深加工或儲備,成功地規避了我國出口配額限制。國內企業僅加工頭幾道工序就出口到國外深加工,把耗能、耗水、高污染的工序留在了國內。國外企業拿到初級產品,提純後產品增值10倍。 作為世界上稀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儲量、產量、銷售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國際市場定價權,我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上只是一個被動的價格接受者,國際稀土市場的定價權完全被外國壟斷,只能被動接受國外定價者的擺布。定價權的缺失,不但讓我國的稀土行業「捧著金碗要飯吃」,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始終處於被宰割被剝削的被動地位。
目前,我國稀土產品及相關應用產業的年產值僅500億人民幣左右。我國稀土科研、應用起步晚,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10年左右,尤其在尖端產品產業化上面臨瓶頸。稀土產品分為稀土冶煉分離產品(低端產品)和稀土功能材料產品(高端產品)。目前中國的稀土萃取分離技術在世界上已經獨樹一幟,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產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日本、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已經掌握了生產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術,形成了系列專利。這些專利不僅代表著技術,還意味著市場和利益,制約了中國稀土產業向產業鏈高端的轉移。 稀土科研、應用水平是對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工業水平的檢驗,發達國家技術積累多、裝備製造和自動化水平高,研發取得突破後可很快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我國相關的硬體設備、自動化水平低,很多稀土應用技術雖然已在實驗室內獲得突破,但產品中試甚至小試都難過關,大規模產業化更是步履艱難。以製造高性能動力電池的稀土儲氫材料為例,我國專家10多年前即開展研究,實驗室內制備早已實現突破,但至今未能大規模產業化。因無法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我國工業、國防等領域需要的很多尖端稀土產品只得在實驗室採取作坊式生產,自動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還導致產品性能一致性較差。此外,由於每批稀土產品的產量小,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嚴重掣肘了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⑷ 稀土產業擁有哪些優勢你對於稀土產業的發展有何看法

稀土是一種非常占重要的戰略資源,它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資源界中有一句話,石油相當於工業的血液,而稀土相當於工業的維生素,有了稀土這個重要的因素,工業才能有一個更大的發展,有一個更加強壯的發展。現在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出台有效的管用的舉措,加大稀土行業的整頓和規范的力度,同時,也將創新和完善有關稀土的相關管理機制,加快構建更加結構合理科技水平和更加先進的稀土資源保護、更加有效的行業發展格局,發揮好這重要的戰略性資源的特殊價值。通過以上的機制來規范稀土的開采形式,以及保護性的開採的理念。

⑸ 現在稀土行業前景如何

很好,很有未來

⑹ 結合材料一,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①稀抄土產業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術水平低;②稀土資源利用和開發過度,產能過剩,致使出口價格一直處於低位;③稀土資源行業秩序混亂,產業內部惡性競爭,處於行業監管的真空區。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①提高中國稀土產業的科技水平,以科技為支撐,加快中國稀土產業發展方式轉變;②規范稀土產業秩序,加強監管力度,保障稀土產業健康發展;③制定實施《稀土產業發展規劃》,合理規范稀土資源利用總量和開發力度,保障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

⑺ 結合材料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
①稀土產業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稀土研究和利用技術水平低;
②稀土資源利用和開發過度,產能過剩,致使出口價格一直處於低位;
③稀土資源行業秩序混亂,產業內部惡性競爭,處於行業監管的真空區。

⑻ 我國的稀土產業存在著哪些方面的具體問題

恐怕你對我國的稀土了解比較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其稀土消費量佔世界稀土消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已佔據全球稀土消費的半壁江山。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及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中國稀土產業經過40多年建設與發展,在生產和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近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稀土原料向深加工方面發展、稀土應用向高科技領域發展的良好趨勢。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資料顯示,全世界目前已探明的稀土礦藏約有9900萬噸,足以滿足21世紀全球對稀土的需求。而中國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內蒙古包頭市的白雲鄂博礦藏量巨大,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稀土礦場。
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歐美等國開始進行稀土提取,此後都因環保等方面的問題而相繼停產。我國稀土資源的開發始於上世紀50年代,經過近6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和工業體系,並發展成為世界稀土生產、出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稀土冶煉分離工業的中心逐步轉到中國。2008年,我國稀土產品產量達到13.4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
雖然我國產量高達,但世界各國都警惕環保利用率,所以他們是聰明的,我們國家也不能過分開采現有資源,應多我國現有的偏遠小島下手,因為領土是我們的但沒有人居住,往往造成臨國的侵入,造成國土資源流失,這是政府的大事.從外向內開發才是國策.

⑼ 中國稀土產業的現狀如何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稀土產業成績令人矚目。然而,我國稀土產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會嚴重製約我國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絕大多數稀土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經濟效益下滑,產品價格持續低迷;一些新上馬的稀土企業,其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據資料顯示,由於多年來超市場需求的大量盲目開采,造成稀土市場嚴重供過於求。個體礦點亂采濫挖屢禁不止,棄貧采富、用土壓礦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資源開採的回收率低,國營礦山一般在60%,個體礦山僅達到40%。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場每年需求摺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約8萬噸,而目前我國稀土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8萬噸,實際生產量超過10萬噸,有80%以上的過剩量。
中國稀土學會考察團在調查南方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時發現,由於南方稀土礦含量特別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幾,因此提取稀土時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過來倒過去,象是搞「翻山運動」。
據測算,每生產1噸南方稀土離子礦,產生尾礦2000到3000噸,年產1000噸稀土原料的礦山,尾礦超過20到30萬噸,佔地約20多畝。采礦點的不斷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積流失。據報道,江西稀土礦的開采冶煉使贛南地區約有1500萬畝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4000多萬立方米尾沙廢土未得到妥善處理,水土流失嚴重;贛江水系河床升高,據有關部門報告,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四川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稀土「熱」時,縣、鄉、村、個體和私營業主紛紛開礦。包頭的白雲鄂博礦也不例外,由於該礦是以輕稀土和鐵混合的共生礦,包頭鋼鐵

⑽ 稀土的中國發展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日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源。東京計劃投資12億美元用來改善稀土供應狀況。日本已經與蒙古閃電達成協議,從本月起開發該國的稀土資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國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本月初,韓國宣布將投資1500萬美元,在2016年前儲備1200噸稀土。
產量
鑒於中國內稀土產業鏈的嚴重過剩,尤其是冶煉分離產能產能規模達到32 萬噸,遠超全球每年的消費需求近3 倍,而真實產量也遠大於政府的生產控制總量。我們認為單純分析全球供求平衡格局實質性意義不大,稀土未來投資機會關鍵在於尋找供給緊縮的事件驅動因素和下游需求的邊際改善空間。
從2013 年以來,政府對稀土私挖盜採的打擊逐步落到實處,同時稀土價格大幅回落,國內稀土的真實產量處於下降通道。
價錢低
當前純度為99.9%的氧化鈰為18元/公斤,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有時稀土的價格甚至賤過豬肉。就拿提價的氧化釹來說,它的售價最少應該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間,才能夠補償鑭、鈰、釔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積壓造成的損失。
稀土行業協會人士的共識是:全國30種稀土產品平均出口價格雖然均有所提高,但這個價格只是表面的風光,因為從5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稀土企業的兩項出口退稅,同時大量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如果折算這兩種因素,加上原輔材料及水電、運輸等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稀土價格仍徘徊在低谷。從1990年到 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水漲船高。
一些來自稀土企業的代表說,按照當前的價格,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中國稀土現狀余政策》白皮書透露,中國稀土儲量曾佔全世界的71.1%,但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從71.1%到23%,反映出的不僅是國內稀土生產行業的混亂與無序,同時,也有稀土後端產業鏈的欠缺。如何讓稀土分離及其下游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中國稀土產業在世界上擁有多個第一:資源儲量第一,佔23%左右; 產量第一,佔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銷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產品出口到國外。但為什麼我們卻沒有價格話語權呢?
專家指出,中國稀土產品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受國外商家控制。國外一些有實力的貿易商和企業在低價時大量購進中國稀土產品,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這就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國外都是大買家,而我們是10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中國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寶貴的稀土短線產品釹、鋱、鏑、銪等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大量積壓,企業在微利線上掙扎。
中國2/3稀土已外流
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稀土。義大利稀土問題研究專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稱:中國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說的是85%以上,但是當前中國的實際稀土量已經不足世界的30%。德古拉伯爵的觀點得到了中國官方數據的佐證: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該文件指出,我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資源的歐洲國家均為從中國進口稀土。日本已經囤積中國稀土足夠其國內使用100-300年,從而掌握稀土的國際定價權。對比這些年國際鐵礦石、石油價格不停的翻倍增長,中國稀土的浪費讓人困惑。
稀土開采屬於重污染行業,白雲鄂博礦區的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群的羊毛很難看,有些羊長著內外雙重牙齒。對稀土企業應當收取高額的資源稅、環保稅,不能讓資源出口,而把污染留給國內。而當前我們保護稀土的措施手段粗糙、政策愚蠢,沒有遵守國際博弈的游戲規則,導致授人以柄,被歐美進行WTO訴訟,國際處境非常被動。我們要利用規則進行博弈,控制國內市場炒高資源價格並且建立國家的戰略儲備,國內使用稀土的企業,可以進行高科技的補貼。這才是符合國際游戲規則的措施,才是利用規則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關鍵。 出口禁止
既然過去幾十年中,政府領導不可謂不關注,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議,但中國的稀土開發依然還停留在低水平,那麼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於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維持國內生產以及研發所需的產出規模,或者乾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此好處有二: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對稀土的無序開發以及偷盜行為,因為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為一些政府和個人被國際市場的蠅頭小利所惑;第二,解決產業整合,淘汰生產。
稀土儲備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2009年9月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內蒙古正在和國家有關部門協商請示建立稀土儲備制度,從而使稀土價格能夠更加穩定。他同時表示,以包鋼稀土集團為龍頭對中國西部的稀土產業的整合基本完成。
包鋼稀土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貫穿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以包鋼稀土為中心的北方大型稀土產業集團公司的已經初具雛形。當前,包鋼稀土對內蒙稀土資源控制力很強,已佔據壟斷地位。
聯合機制
稀土行業的七雄格局已經形成,包鋼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贛州礦業;國字型大小的三雄有中色建、中鋁公司、五礦集團。獨佔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開采大權的廣晟有色、贛州礦業尤其引人矚目。但要監管、杜絕民采偷盜行為,單憑稀土龍頭企業的作為是不夠的,政府作為監管主體不可缺位。
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區)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廣東省河源市舉行。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區)15市共同簽署《南方五省(區)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共同規范中國稀土開發經營秩序,促進中國稀土產業協調發展。
稀土限采
國土資源部決定,2010年繼續對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管理;2011年6月30日前,原則上暫停受理新的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勘查、開采登記申請。
國土資源部發出通知,2010年全國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0000噸,其中主采指標66480噸,綜合利用指標13520噸。銻礦(金屬量)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0000噸,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00噸,其中輕稀土77000噸,中重稀土12200噸。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部下達的控制指標,認真做好指標分解和下達工作,做到控制指標到市、縣、礦山企業。4月底前將指標分解和落實情況報國土資源部。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簽訂開采總量控制責任書和合同書,落實專人對礦山企業控制指標執行情況進行監管。國土資源部將嚴格審核各地鎢、銻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季報,並將組織開展鎢、銻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檢查。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稀土行業存在不少問題,中國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稀土資源稅
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首次下發通知,決定自當年4月1日起,統一調整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准,上調幅度逾10倍。當時調整後的稀土資源稅稅額標准為: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60元/噸;中重稀土包括磷釔礦、離子型稀土礦,30元/噸。
商務部2015年元旦期間調整了出口許可目錄,稀土被取消配額管理,只需憑出口合同即可申領出口,無需提供批文。這意味著稀土出口新政如預期中的逐步落地。
2012年6月,國務院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我國稀土的現狀、保護和利用情況、發展原則和目標以及相關政策,以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稀土的了解。
首次稀土戰略收儲工作啟動
2012年7月稀土戰略收儲工作已啟動,國家財政資金將通過企業進行收儲。這是我國首次啟動稀土戰略收儲。
針對國內稀土行業集中度低、產業競爭力差、稀土定價權缺失等問題,工信部提出稀土行業將加速整合,形成2-3家大型稀土產業集團。根據工信部2012年8月份發布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當前50%左右的冶煉分離企業達不到行業准入標准,面臨著被整合或淘汰的命運。
國內首個稀土交易平台掛牌
2012年8月8日上午,我國第一家稀土產品交易平台將在包頭掛牌。包鋼稀土、廈門鎢業等12家稀土生產和流通骨幹企業,每家出資1000萬,在北方的稀土重鎮包頭成立國內首個稀土交易平台。
雖然全國性的稀土交易平台是第一次建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賣的問題,但是產的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國內深加工水平比較低,單靠一個稀土的交易平台並沒有解決技術升級的問題,平台的建立和稀土深加工行業的發展會起到相互促進作用。
出口量統計
一季度稀土出口量增價跌,主要原因是國家配額增加使得出口量增多,而需求不振是制約稀土價格的主要因素。據悉,在商務部公布稀土出口企業首批出口配額中,包鋼集團公司獲得1811噸,其中包鋼稀土553噸。與此同時,稀土業存在產能過剩狀況,國際市場對中國稀土原料依賴度也有所減弱。
取消關稅
中國宣布到今年5月1日已經取消了違反世貿組織規定的稀土出口關稅。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也取消了對稀土的出口配額。
去年8月世貿組織在美國等夥伴國家提出申訴後裁決,中國對稀土出口實行配額和徵收關稅違法了世貿組織的規定 。

與稀土產業發展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