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後ECFA時代
ECFA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完整英文名為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不過這是台灣方面的稱呼,真正的名字(中英文)要等兩岸正式談話才能確定
是指在世貿允許的框架內,兩岸類似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合作協議。台灣馬英九政府為了緩和民進黨與台聯的反對,將台灣與大陸可能簽署的CECA改為ECFA。CECA,台灣媒體戲稱為「CE咖」,是「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英文簡稱。這個安排類似香港與內地的CEPA,不過台灣官方顧慮如果照搬CEPA,會被台灣一部分民眾特別是民進黨的支持者認為是將台灣「香港化」,因此,在設計協議的名稱與內容方面都與CEPA有所不同。中國內地與香港的CEPA,以及內地與澳門的CEPA,都是一國兩制下的安排,也是因為香港、澳門都是世貿的成員,具有獨立的關稅系統,因此這樣的安排必須符合世貿的相應規定。台灣在世貿的地位,其實與香港、澳門相同,大陸與台灣簽署類似CEPA的協議,具有法律基礎。 盡管,如果與大陸簽署這個協議,國民黨有足夠的票數在立法院讓其通過,但是,還是將名稱作此調整為宜
⑵ ECFA的簽署對海峽兩岸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1、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2、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3、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我們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4、當前,「台獨」分裂勢力加緊進行分裂活動,嚴重危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⑶ 景德鎮御品封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景德鎮御品封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7-01-19在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注冊成立內的有限責任公司容(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新平閔家塢。
景德鎮御品封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222MA35PAK163,企業法人周凡,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景德鎮御品封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封茶生產、加工、銷售;瓷、茶文化產業交流及推廣;旅遊文化產業;農業種植、養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景德鎮御品封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後,兩岸有什麼大的合作
2010年9月29日,東風汽車公司與台灣裕隆企業集團關於東風裕隆項目的合資合同正式簽訂專。「ECFA簽訂後兩岸合屬作首個大型經濟項目」的光環,不可避免地讓低調的東風與裕隆,同時曝光在公眾面前。
雖然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覆蓋一個龐大的消費人群,但在某種程度上,東風裕隆卻有可能為中國汽車多年的自主事業,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兩岸中國人聯手打造自主品牌,一旦成功,將會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模範樣板。
⑸ 後ECFA 時代是指什麼
2011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期間,數百名海峽兩岸政要、企業家聚於南京,謀求「後ECFA時代」經濟新布局,雲計算、通訊業、泛能網、金融業等成為企業家看好領域。
恰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滿1周年,雙方正面效益不斷擴大。去年,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期間,「ECFA協議簽署」還是討論熱詞,「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字眼被頻繁提及。時隔1年,14日的峰會討論話題更深一層:如何在ECFA簽署後進行經濟合作新布局。
在當日舉行的峰會上,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說,當前,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納入兩岸產業合作的內容,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為兩岸產業合作指明了方向,建立了機制,兩岸攜手創新經濟,合力轉型已經具備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時間基礎。
王毅表示,兩岸企業界應當聯手打造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聯手推出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制定的產業標准,聯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兩岸企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會上稱,ECFA簽署後,對兩岸影響是正面的、互利的、雙贏的。今年1月開始第一階段的早收清單降稅,到6月表現良好,從台灣統計數字來看,雙方都增加了進出口額、是有實際收益的。
連戰表示,台商可在當前情況下借大陸「十二五規劃」、擴大內需的機會,由外銷轉內銷,建立通路品牌,研發創新,加速投資發展。同時,服務貿易領域的談判可以進一步完成,服務業、金融租賃、文化創業、影劇展示等方面,都是機會。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描述起ECFA簽署前後兩岸企業合作模式:「兩岸企業從過去的獨資外銷,走到獨資內銷,現在是合資外銷,將來是合資內銷,最後必將走向研發、合作內銷。大陸市場有很大的機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供了值得我們努力探討的方向。
⑹ 我想了解下日本和台灣茶飲料的歷史發展歷史,謝謝大家了。
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後依次獻給賓客。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系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閑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復雜的方式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很難想像喝茶要有那麼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腌蘿卜塊、一些鹹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後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並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里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里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來個流派。十六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代茶道是經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大陸文明的時期,茶是舶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為,而請人喝茶無異於擺闊。貴族家裡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泊來的茶葉經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為主,凈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後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為宴會後的消食佳品。以後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後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為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為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後的人喝不到,難免械鬥,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九世紀後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於中國的大陸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豐饒,自然有無數發明,也經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九世紀後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建築,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築,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台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禪的內涵引入茶道,那麼今天流傳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間的茶水也早被可樂代替了。日本人選擇茶來賦予特殊意義,幾乎就是因為它難喝。只要理解了禪,就不難理解日本茶道。甚至可以說,不難理解整個遠東文明。
由於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聯系。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禪與儒家思想的關系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世界本來也許是有一個終極真理的,如果人能夠完全理解這個真理,那麼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壽有限,我們短暫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領悟所有的道,這個矛盾是人類所有哲學的根源問題。佛講輪回,基督講末日審判,陰陽家講長生登仙,馬克思講共產主義。儒家的解決辦法是薪盡火傳,也就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規則,後人通過遵循這些規則,可以從比前人更高的起點,去領悟人生,從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後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准則呢?這些准則如何不成為對人的束縛呢?孔子也說,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與禪匯合,人必須先遵循一些規矩,修煉自己的本質,遏制慾望的目的是使慾望不必遏制,當人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時,規矩就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禪宗公案里的「勿使染塵埃」和「本來無一物」的兩個境界。人只有通過不斷地拂拭內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
所以茶道里禪的內涵,不在於什麼「直心就是禪」,什麼「喝茶去」,而是通過繁瑣的規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復而熟練的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葯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後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的經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時光來領悟。
[編輯本段]【日本茶道的歷史】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佗」字上。「佗」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佗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郁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閑」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凈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凈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草庵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郁,文風「幽玄」。
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追求「佗」的審美意識,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過起隱居的生活,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閑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不是沱茶,^_^),「佗」有「幽寂」、「閑寂」的含義。邀來幾個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邊品茶邊閑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性,心靈凈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唐物佔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自鐮倉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輝。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朴,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朴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編輯本段]【里千家茶道的歷史】
千利休居士曾經說過「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當我們進入茶室之中品嘗一碗茶時,無論是客是主,「請先」,「請慢用」以及種種的言詞,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蘊含的「和」之意。
在現代人的價值觀中,總是認為茶道是十分繁瑣以及復雜的事情,很都人認為「就算是在自己家裡,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喝茶。」但是,在茶道的本質中,和所代表的真諦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系,只要隨時隨地的從內心去體認茶道里的「和」,必定可以了解到和的真諦。
古代的習俗,經過了多少世代而流傳了下來,保存了數百年來的美感。對於自然的愛好,以及隨著四季的變遷,以古老的習俗來做內心與內心的相互溝通,這就是「和」的感覺。
的確,現代人的我們對於自然的感受是被動的,但是人們卻擁有對於美的極纖細的感受性。然而將此心性再加以提煉,就是所為的「茶の味」,也就是茶道的精神。隱藏在茶道具中間的藝術性,以及種種布置,擺設以及茶之湯,果子等,仿如帶有生命力的纖細感,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和」的精神為基礎。
說到敬,則是對於長輩的尊敬,同時也代表了對於友人與同濟間的敬愛。以和而敬,從此開始便展開了茶道的真隨。
而清,則是清凈,清潔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種種禮儀,做法中十分強調的部分。
許多人認為茶之湯中,一定要使用古老的器物,注重是那個時代的哪個大師所做,以及是否是那個時代的那個名人所用過,總是把古老擺在所有事物之前,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最注重的應該是清潔,在利休百首中也詠道「水與湯可洗凈茶巾與茶筅,而炳杓則可以洗凈內心」。
由清而靜,也就是所謂的「靜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擾的寂靜空間里,內心深深的加以沉澱的感覺。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讓自己內心沉澱,此乃是禪學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對於人生的最佳解答。
始祖 ・千利休(せんりきゅう)(1522-1591)
二世 ・少庵宗淳(しょうあんそうじゅん)(1546-1614)
三世 ・元伯宗旦(げんぱくそうたん)(1578-1658)
此人之三子紛表成立了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
四世 ・仙叟宗室(せんそうそうしつ)(1622-1697)
五世 ・常叟宗室(じょうそうそうしつ)(1673-1704)
六世 ・泰叟宗室(たいそうそうしつ)(1694-1726)
七世 ・竺叟宗室(ちくそうそうしつ)(1709-1733)
八世 ・一燈宗室(いっとうそうしつ)(1719-1771)
九世 ・石翁宗室(せきおうそうしつ)(1746-1801)
十世 ・認得斎宗室(にんとくさいそうしつ)(1770-1826)
十一世 ・玄玄斎宗室(げんげんさいそうしつ)(1810-1877)
十二世 ・又玄少斎宗室(ゆうみょうさいそうしつ)(1853-1917)
十三世 ・圓能斎宗室(えんのうさいそうしつ)(1872-1924)
十四世 ・淡淡斎宗室(たんたんさいそうしつ)(1893-1964)
十五世(當代)・鵬雲斎宗室(ほううんさいそうしつ)(1923-目前)
[編輯本段]【日本的茶道精神 】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通過茶會,學習茶禮,它還可以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它是指審美觀。這種美的意識具體表現在「佗(chà)」字上。「佗」日語音為"wabi",原有「寂寞」、「貧窮」、「寒磣」、「苦悶」的意思。平安時期「佗人」一詞,是指失意、落魄、郁悶、孤獨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義逐漸演變為「靜寂」、「悠閑」的意思,成為很受當時一些人欣賞的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凈土宗應運而生。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凈土」。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創作所謂的「草庵文學」,以抒發他們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積憤。這種文學色調陰郁,文風「幽玄」。
室町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競爭激烈,商務活動繁忙,城市奢華喧囂。不少人厭棄這種生活,以冷峻、恬淡、閑寂為美,追求「佗」的審美意識,他們渴望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塊僻靜的處所,過起隱居的生活,享受一點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神上的安逸。而此時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審美意識引進「茶湯」中來,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的傳播。
茶道之茶稱為「佗茶」,「佗」有「幽寂」、「閑寂」的含義。邀來幾個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邊品茶邊閑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性,心靈凈化,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而「和敬」這一倫理觀念,是唐物佔有熱時期中衍生的道德觀念。自鐮倉時代以來,大量唐物宋品運銷日本。特別是茶具、藝術品,更受到日本人的青睞,茶會也以有唐宋茶具而顯得上檔次。但也因此出現了豪奢之風,一味崇尚唐物,輕視倭物茶會。而熱心於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反對奢侈華麗之風,提倡清貧簡朴,認為本國產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樸素、清寂之美。用這種質朴的茶具,真心實意地待客,既有審美情趣,也利於道德情操的修養。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現代時期
日本的現代是指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戶盛極一時之後,於明治維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進入穩定的發展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日間的茶文化交流頻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國的回傳。日本茶道的許多流派均到中國進行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帶領日本茶道代表團到中國訪問,第100次訪問中國時,江澤民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千宗室。千宗室以論文《<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獲南開大學哲學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國訪問並表演。日本當代著名的茶文化學者布目潮風、滄澤行洋不僅對中華茶文化有著精深的研究,並且到中國進行實地考察。2001年4月,日本中國茶協會會長王亞雷,秘書長藤井真紀子等一行到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進行茶文化交流。
與此同時,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彬藩、浙江大學教授童啟慶、台灣中華茶文化學會會長范增平、天仁集團總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蔻丹、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顧問王鎮恆、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宛曉春等紛紛前往日本訪問交流。北京大學的滕軍博士在日本專習茶道並獲博士學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一書。
台灣茶藝 根據文獻記載,茶在台灣的出現,最早應可追溯至西元17世紀以前,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飲用的習慣。但真正整體茶業的興盛,則主要還是18、19世紀間,由來自中國的移民如柯朝、林鳳池、張乃妙與張乃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辟園植茶、制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巨大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制茶史。
台灣茶從烏龍茶、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包種茶、包種花茶不斷變化,以迎合海外市場的需求。日治時期,在日本當局與茶商三井公司的刻意培植下,更從印度阿薩姆引進茶樹與制茶技術,大規模發展紅茶產業;至1930年代,紅茶正式超越烏龍茶,成為台灣茶業主要重心之一。二次世界大戰後,紅茶市場衰退,業者再先後引進中國炒菁綠茶以及日本蒸菁綠茶技術,開始生產綠茶與煎茶以供外銷。
直到1970~80年間,外銷萎縮,台灣茶嘗試轉型為內銷,並舉辦茶比賽與各種推廣活動,帶動全民飲茶風氣,也使球型烏龍茶以及近年來的高山茶蔚成台灣茶主流。
時逢台灣整體經濟與生活水準起飛時刻,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享樂因而隨之有了新的探究與追求興趣,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追溯台灣茶藝之所由來,其實最早應發源自中國廣東潮洲的「功夫茶」小壺泡。但傳至台灣後,自70年代末葉起,經由無數本地茶人、茶會、茶館的專注鑽研傳習延展,點滴融入了中國文人美學、佛教禪宗觀照、以至日本茶道思考與台灣現代生活氛圍;到現在,已然轉化演繹成與本來源頭全然互異的一套包容極廣的飲茶與生活學問。
⑺ ECFA 中早期收獲清單哪個是從台灣進口的
台灣方面早期收獲產品清單、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期收獲清單(簡稱「早收清單」),大陸對台灣開放539項,是台灣對大陸開放267項的兩倍,台灣總出口金額138.3億美元,是大陸28.6億美元的4.8倍。
中國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之早其產品收獲清單:
1.農產品(18項)
包括其它活魚、其它生鮮魚、其它冷藏冷凍魚、生鮮甲魚蛋、鮮蘭花、金針菇、香蕉、柳橙、檸檬、哈密瓜、火龍果及茶葉等。
2.石化產品(88項)
1)基本原料:航空煤油、潤滑油、丙烯、異丙醇、二甲苯、氯乙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2)特用化學品:界面活性劑、碳黑、樹脂、膠及黏合劑等
3)塑料原料:聚丙烯(PP)、苯乙烯聚合物(PS)、丙烯酸共聚物、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聚碳酸酯、聚亞安酯、其它烯烴之聚合物等
4)塑料製品:塑料片、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氯乙烯聚合物板、人造革等
3.機械產品(107項)
1)工具機:切削金屬的數控卧式車床、切削金屬的其它數控車床、切削金屬的數控鑽床、數控平面磨床、研磨機床、砂輪機、拋光機床、插床、拉床、鋸床或切斷機、龍門刨床、鍛造或沖壓機床及鍛錘、非數控沖孔、開槽機、沖剪兩用機及工具機零件等
2)產業機械:紙處理機械、紡織機械、印刷機、造紙機、橡塑料加工機、過濾機、熱處理機械及升降機
3)其它機械:泵類、流體傳動機械、滾壓機等
4)機械零組件:閥、機械刀具、機械零組件、壓縮積及風扇及承軸等
4.紡織產品(136項)
1)紡織中上游:棉紗、棉布、棉與化纖混紡布、與棉混紡合成纖維棉梭織物、再生纖維布、合成纖維布、人造纖維紗線、合成纖維棉、合成纖維棉紗、再生纖維棉紗、合成纖維棉梭織布、再生纖維棉縮織布及化纖填充物等
2)紡織下游:特殊紡織品、針織物、鈕扣、擦拭布、其它織物及不織布等
3)紡織製品:袋包箱、襯衫及套頭衫、泳衣、襪、內衣及毛巾等
4)鞋類:鞋面、橡膠及塑料製品外底及鞋跟、鞋靴零件等
5.運輸工具(50項)
1)汽車:汽車零組件
2)自行車:自行車整車及零組件
6.其它產品(140項)
1)鋼鐵:熱軋卷材、非合金鋼冷軋卷材、鋼絲、不銹鋼等
2)水泥:水泥熟料及白水泥等
3)染顏料:酸性、直接、活性染料及製品、鈦白粉等
4)運動器材:其它高爾夫球用具等
5)醫療器材:人造關節、健身及康復器械等
6)儀器:測量儀器等
7)模具:金屬拉拔模、金屬模、注模或壓模等
8)金屬製品:鋁及鋁製品,銅及銅箔製品等
9)玻璃:LCD玻璃
10)橡膠:汽車、自行車及機車輪胎
11)漆及油墨:油漆、清漆、其它引刷油墨等
12)電子:照相機、投影儀等用物鏡、其它照相機及其它光學儀器用組件、麥克風及其座架、音頻擴大器、其它電視錄像模塊及零件、視頻攝像機、數字相機零件、放電燈管、其它電子管、稀土永磁體、其它金屬永磁體等
13)電機:變壓器零件、電源零件、靜止式變流器及電感器零件、鋰離子電池、熔斷器、可編程序控制器、通用信號發生器、同軸電導體、玩具電動機、微電機、玩具用電動機微電機零件、銅制繞組電線、無接頭電導體等
14)小家電:氣扇、貯備式熱水器、真空吸塵器、食物研磨機、電熨斗、電飯鍋、烤箱等
15)手工具:鉗子、扳手、錘子、螺絲刀等
⑻ 枝江潤源時代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枝江潤源時代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1-11在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回(非自然人答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枝江市馬家店體育路。
枝江潤源時代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583MA492N2GXY,企業法人馮牧,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枝江潤源時代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枝江潤源時代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⑼ 為什麼說ECFA的簽署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方面提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議題,符合我們提出的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的主張,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大趨勢,特別是在2010年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建成之時,有助於台灣商品進入廣闊的大陸市場。
2009年6月,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了簽署ECFA對台灣經濟增長率與就業增加的正面效應。在大陸方面,商務部和有關研究機構研究表明,簽署ECFA,不僅能夠消除兩岸貿易壁壘,合理配置兩岸資源,而且有助於拓展兩岸經濟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提高合作層次,從而對兩岸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資料推算,若簽署ECFA,台灣受益產業以批發、國際貿易、旅館、餐飲等商品買賣業,運輸倉儲通信業為首,製造業則以機械、電子產品、紡織品等三項受益最多。如果不簽署ECFA,受大陸與東盟、韓國、日本等國互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台灣所有行業的工作機會都將減少,加上出口萎縮,勢必對台灣民眾的福祉造成傷害。
雖然ECFA對台灣有種種好處,但是一部分弱勢產業和傳統產業也可能受到沖擊。台灣一些政治反對勢力為了爭奪選舉的議題主導權,不惜刻意誇大ECFA對台灣經濟社會的負面沖擊。因此,簽署ECFA的議題,又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合作問題,還要考慮到台灣政治社會發展的形勢。目前,大陸為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所做的各項准備工作已就緒,兩岸專家的共同研究已經完成。2009年12月,海協、海基兩會對簽署ECFA問題交換了意見。2010年新年伊始,海協、海基兩會有關專家在北京展開首次ECFA業務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