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運營架構
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採用有限合夥制,建立基金出資人設立基金、基金管理人管理運作基金資產、基金託管人保管基金資產的運作架構。
基金將重點為目標公司提供成長性資本、企業重組、管理層收購等市場化融資。
B.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簡介
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審批,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
基金的主要發起方及出資方,包括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控股的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下屬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國基金下屬的深圳天正投資有限公司、寬頻資本等機構。
C.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介紹
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審批,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的主要發起方及出資方,包括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控股的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下屬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國基金下屬的深圳天正投資有限公司、寬頻資本等機構。
D. 華人文化產業股權投資(上海)中心(有限合夥)怎麼樣
簡介:黎瑞剛為華人文化(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代表。
法定代表人:華人文化(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9-12-30
工商注冊號:310000000097975
企業類型:有限合夥企業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張江路69號608室
E. 通過什麼渠道查詢歐洲茶葉的基金流向
2014年11月中旬,財政部下達本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億元,共支持項目800個;11月25日,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大會在上海召開,「文化金融」成為關鍵詞;12月初,貴州民營文化產業協會成立,宣布將推出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一時間,文化產業領域資金涌動。
自2009年初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以來,到2013年底,已有超過100家文化產業基金成立,總規模達1408億元。
從資本構成來看,文化產業基金主要有國資和民營兩類。目前最大的一隻基金是200億元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出資,中銀國際管理。該基金首批募資60億元,是文化產業基金中的「國家隊」,投資項目包括新華網、中國出版集團等國有文化企業。
從全國范圍來看,文化產業基金主要分布在南方,其中以江浙和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基金最為活躍。
「基本上,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文化產業基金。」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但活躍程度不同,西部有後發優勢,因為西部旅遊資源豐富,可以跟當地特色結合。」
如此龐大的文化產業基金,它們如何運作、投向哪裡?文化產業現狀如何?未來,又將有何種變局?
內容和渠道無法整合
有人批評文化產業行業亂象叢生,但魏鵬舉認為,他更願意稱其為「困境」。
「中國的文化產業其實沒有一個商業模式,發展到最後,萬變不離其宗都跑到地產去了。包括華誼,在海南做實景演出也是變相的文化地產,在上海也圈了很多地。」他說。
從國際來看,所有成熟的文化產業都是以「內容、渠道、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模式。迪士尼就是典範之一,早年賺錢後即收購了ABC(美國廣播公司)。
「我們的問題是內容和渠道是分離的,整合不了。」魏鵬舉說,「理論上,華誼兄弟是做內容的,它買一個電視台最合適。」
實際上,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傳媒,但由於體制的原因,我國文化產業無法形成經典的產業鏈模式。
魏鵬舉分析說:「有內容沒渠道,既承擔風險,又沒有收益保障;有渠道想做內容,在小范圍可以,大的體制上又行不通,比如湖南衛視。」
另一個問題是條塊分割嚴重。國際上,大媒體集團是各種資源融合,寡頭壟斷,以形成規模效應。
「出版管出版,網路管網路,這是條;每級政府、每個地方都有出版社,這是塊。哪個國家這樣資源高度分散?貝塔斯曼,不僅是德國最大的,也是歐洲最大的。美國市場比我們大多了,也就三大電視網。」魏鵬舉說,「沒必要有那麼多出版社、電視台,小散弱,還不見得有市場積極性。」
近年,國家鼓勵文化企業跨行業、垮區域兼並重組,形成全媒體集團。2014年12月1 日,湖南就有大動作。據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的方案:瀟湘晨報、長株潭報等報刊劃歸湖南日報集團;湖南教育報刊社、湖南教育音像電子出版社等劃歸湖南出版集團;湖南廣電可剝離經營性資產與芒果傳媒整合,組建湖南廣播影視集團。
魏鵬舉認為,跨區域、跨行業的旗艦型全媒體集團,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體制影響太大」。
「湖南台原來想整合青海衛視,不是沒成嗎?黎瑞剛(SMG總裁)受關注就是他在大力度整合,第一個吃螃蟹。所以只能寄希望於新媒體。」他說。
「文化產業基金對傳統媒體的整合有作用,但目前效果有限。」魏鵬舉分析,現在的合並重組,基本上還是靠行政手段。「理論上,既然都是國有資產,應該通過國有戰略資本的運作實現資源整合,而不是行政手段。」
文化傳媒領域的合並重組,跟當地政府利益相關。「地方政府不希望合並,並走就沒有抓手了,」魏鵬舉說,「現在跨行業跨區域重組是大家期盼的,但困難重重。」
錢多,事少,路子窄
據新元文智咨詢公司數據顯示,2007~2013年的7年中,國內文化產業基金共有92個投資項目,累計投資規模為55.3億元。2013年比2012年數額劇增。
盡管如此,文化產業基金的實際利用率卻並不高,活躍基金數量相對較少。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對《瞭望東方周刊》分析說,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短期行為。絕大多數基金投資期限短,最長不超過7年,而文化產業是一個回報周期長的行業。7年時間,大部分項目還沒開始盈利。
「應該8~20年。你看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的基金投下去就不退出,一投就是15年。」陳少峰說。
二是基金高利貸化。很多基金不是風險投資,不願投沒有固定回報、沒有擔保的項目。所以基金發揮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國資背景的基金,容錯度低,較為保守謹慎,所投多為風險小、政績性強的項目。
三是只投擬上市公司。文化產業基金偏好投短期內能上市的企業,以便迅速退出,實現盈利。但規模化和商業模式成熟的文化企業數量有限,以至於一些基金有錢投不出。
此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也使一些基金失去了投資機會。「比如報業,原來許多報業集團達到上市公司的要求,但由於改制太慢或其他政策因素,錯失了機會。」陳少峰說,「基金投資方向比較單調,有的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基金,所以最後都變成房地產了。」
成立於2009年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少有的成功範例。它的出資方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主要關注文化傳媒企業重組、管理層收購等市場融資。
目前,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已經投資了星空傳媒、東方夢工廠、TVB中國、財新傳媒等14個項目。《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等紅極一時的娛樂節目均出自該基金旗下的燦星國際。2013年,《中國好聲音》的互聯網版權銷售超過2億元,今年預計將翻番。
「上海這只基金雖然資本構成以國資為主,但運作效率很高。它依託於SMG和電視台的資源,投資方向跟主業緊密關聯。」魏鵬舉說,「日前,百視通和東方明珠(SMG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合並,在國家政策支持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利好條件下,後續資本運作值得期待。」
人們突然發現IP很值錢
一般認為,文化產業的核心層為: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四個行業。現在這個定義正在被修改。一些文化產業基金已進入互聯網行業,比如視頻、游戲、APP等。
「以前是技術咨詢服務,現在是內容和傳媒。騰訊目前的主營業務是廣告和游戲,難道它不是一個傳媒公司嗎?」陳少峰說,「今後大多數文化產業都會搬到互聯網上,或者被互聯網收購,互聯網將成為文化產業的主要舞台。」
陳少峰分析,今後的文化產業有兩個投資熱點:一是跟移動互聯網相關的產業,二是跟體驗性有關的,如主題公園、電影等。
創新工場合夥人郎春暉在日前舉行的「2014中傳MBA創業峰會」上也表示,移動互聯網與內容的結合,是文化產業下一個投資熱點。創新工場目前的四個投資方向之一就是數字娛樂,文化產業項目約占總數的一半,比如暴走漫畫、糗事網路、有妖氣漫畫等。
「其實很多游戲都來自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形象,人們突然發現IP(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是很值錢的。」郎春暉說,「文化產業就是創造IP,用耳熟能詳的IP 去做游戲,變現是很快的。」
以暴走漫畫IP為基礎的游戲「暴走無雙」,上線不久就躋身前十。「當內容成為文化,當流量變成用戶,向這個人群售賣具有文化符號屬性的商品或者服務,就能賺到錢。」郎春暉說。
除此之外,還有大片「藍海」待開發。比如版權。2004年,《武林外傳》爆紅,但互聯網播映版權僅賣出10萬元。2012年,則已賣到180萬元一集,一共7400萬元,漲了740倍。
視頻網站被認為是互聯網的一個風向標。2009年以後,視頻網站開始燒錢,正版版權價格極速增長。
「一切投資都基於商業模式。視頻有廣告,大資本進來,做大就要做規范。搜狐、優酷、土豆敢播盜版嗎?有了利益驅動,才有版權保護的動力。」魏鵬舉說。
圖書數字版權也是一塊大蛋糕,但存在資源過度分散的問題。圖書數字資源大多在事業單位(如公共圖書館)或一些大出版社手裡。
「這些資源放在那裡,沒有盈利,也沒有形成社會效益。」魏鵬舉建議,圖書數字資源,尤其是事業單位的資源,應該釋放出來,和社會資本合作,成立特殊資本股。
在他看來,數字閱讀商業模式很清晰,國內一些終端閱讀企業早就垂涎這塊蛋糕,但一直沒有吃下去,因為資源不夠。「其實就是大數據,關鍵靠整合。如果文化產業基金能做這個事,功莫大焉。」
股權投資可成為文化金融重點
2014年3月,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文化金融」成為熱詞。
「金融行業需要增長,文化產業將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年,傳統金融業對文化投入越來越積極,在債券融資、互聯網眾籌方面有很多嘗試。」魏鵬舉說。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文化金融的一種形式。目前,金融與文化企業的關系是:一方面,大企業不差錢,中小企業急需錢;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難以融到錢,因為其無形文化資產無法被銀行接受。
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13 年上半年,影視音樂、廣告製作、動漫三個領域佔了絕大多數的文化產業風投與私募基金。但從資金流向看,融資成功的均是大型傳媒集團,中小文化企業幾乎沒有涉及。
陳少峰認為,或許應該改變思路。「最需要錢的中小文化企業並不適合融資,而是適合投資。很多中小文化企業都是創業公司,因此,股權投資可以成為文化金融的重要領域。」
好在有互聯網,眾籌之門豁然打開,渠道廣、門檻低,便利了融資者,也滿足了用戶的參與感。因此,盡管充滿爭議,互聯網眾籌依然發展神速。
比如,阿里巴巴娛樂寶,一期募集到7300萬元。網路、京東等行業巨頭也紛紛開通了眾籌平台。
銀行也不甘寂寞。2014年12月1日,浦發銀行宣布,將參與出品徐崢電影《港囧》,全面試水影視娛樂業。
現代社會,資本可以雇傭人,但人不能僱傭資本——錢可以買到人的體力或腦力勞動,但一個僅有體力或腦力勞動能力的人幾乎不可能借到錢。
「互聯網的發展,可能破解這道難題。」魏鵬舉說,「在互聯網環境中,分散的海量創意和小眾需求可實現無縫對接,通過大數據的應用,金融信用也隨之形成。」
F.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哪個股票
投資在文化傳媒等產業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