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帶一路」的建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第一,國內經濟社會改革進入深水期。當前我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徵就是「三期」疊加。所謂「三期」,即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這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
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就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大資源和市場,尋求新的經濟發展驅動力和增長點。
從當年改革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積極應對、主動出擊,體現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進步,也反映了問題之復雜,困難之巨大,挑戰之嚴峻,任務之艱巨。
第二,世界經濟仍將呈現復甦乏力態勢。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產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世界經濟復甦緩慢,發達經濟體總需求不足和長期增長率不高現象並存,新興經濟體總體增長率下滑趨勢難以得到有效遏制。
特別是全球貿易低增長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扭轉。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曾於2010年至2011年間恢復到20%左右。2012年開始,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急劇下跌,2012年至2014年間,基本保持在3%左右。
2015年全球貿易低迷狀況進一步惡化,全球貨物出口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給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帶來復雜而深刻的影響,對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要認清形勢,增強緊迫性和使命感,不斷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和投資布局,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
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在吸取和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沿線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第三,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爭奪更加激烈。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前提下,中國提出了新型大國關系、「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以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建設「一帶一路」,將讓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時艱、共創輝煌。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姿態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表明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為世界和平、繁榮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1)一帶一路建設綠色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並未雨綢繆。
首先,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於一些全球貧窮國家的資源開采項目上。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資流入,對外投資也被引導到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的更為引人矚目的項目上。
五六年前,中國「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圍繞著大宗商品,現在開始在一些實行競標機制的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
我們知道沿「帶」沿「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願意接受我們的投資,但由於其中一些國家政局並不是十分穩定,不同黨派之間的理念差別很大,一旦一個黨派下台,就會改變過去的對外政策,這必將給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帶來巨大風險。
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必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環境等進行仔細研究,在投資之前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案,將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會有潛在的風險,尤其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創新蘊含的乘數式風險,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
最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
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㈡ 你認為共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對我國有什麼意義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提升,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共同打造利益共體,這一戰略的實施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和自由度,也倒逼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一中亞一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構建了高效暢通的亞歐大市場,中歐班列聯通亞歐大陸16個國家108個城市,與沿線國家開展口岸通關協調合作,平均查驗率和通關時間下降了50%;同時,中國與15個沿線國家簽署了18個雙多邊國際運輸便利化協定,並與47個沿線國家簽署了38個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沿線國家新增國際航線1千多條
㈢ 如何運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認識一帶一路戰略構想800字論
創新
創新貫穿一切工作
實施網路強國戰略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亮點一: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全會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對此,「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對上證報記者說,全會對「創新」的強調,凸顯了「創新」的牽引作用,「創新」也將貫穿「十三五」整個時期和各個領域。
「中國現在面臨經濟轉型的劃時代轉折點,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轉型過程中所面對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是極為特殊,沒有現成的轉型經驗可以參照和仿效,完全需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來摸索。」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說,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說明未來的創新不是簡單的科技創新,而是涉及「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的全面創新。
亮點二:培育發展新動力
全會提出,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昌林表示,「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新興產業快速壯大的階段。我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將為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事實上,近年來,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進一步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不斷催生新業態、新產品。他預計「十三五」時期,我國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將會進一步加速。
王昌林建議,要深入實施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和行動計劃。同時,建議加快論證、啟動實施「健康中國」、「百萬輛電動汽車」、「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
㈣ 綠色一帶一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改變
綠色一帶一路將會給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帶來一個積極的影響,這個影響是深遠的,我在剛才的問題裡面回答過關於影視作品在一帶一路的進一步加深合作的影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那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會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一下解答。
一、綠色一帶一路具體是指什麼?
你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綠色一帶一路指的是現在為了加強環保技術以及綠色產業的進一步合作,進一步的推動生態環境和生態多樣性的保護,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域方面的合作,這個內容也是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主要內容之一。
㈤ 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四年以來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主要成果有推動國際合作、推進人文交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
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夥伴關系,推動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拓展雙向投資合作,推動和相關國家共建經貿產業合作園區。穩步推進自貿區建設。
積極推進人文交流,圍繞著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開展一系列工作。設立了中國政府的教育獎學金。建立了「一帶一路」大學聯盟,跟沿線國家的學歷學位互認工作取得進展。在申遺、旅遊、電影等方面展開合作。
國內各部門、各地方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出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企業、金融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對接合作,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造福沿線各國民眾。智庫、媒體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貢獻寶貴智慧。
(5)一帶一路建設綠色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㈥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㈦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第一,在政策溝通方面,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沿線國家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
第二,在設施聯通方面,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推進港口合作建設,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推進跨境電力和輸電管道建設。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
第三,在貿易暢通方面,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
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拓展相互投資領域。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在投資貿易中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
第四,在資金融通方面,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加強金融監管合作。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加強科技合作,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㈧ 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什麼是綠色一帶一路
自從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提出之後,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環保技術和綠色產業合作項目就如同雨後春筍 不斷的冒了出來,中國也在一步步的與相關國家一起肩並肩,不斷加強在加強在生態環境方面、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以及如何應對地球的氣候變化相關的領域的合作,目標就是要推動綠色可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綠色投資的工作、綠色金融發展工作,我們要與相關國家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
而這些事情就發生了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法比亞諾·法里亞這位先生他是巴西位於美麗山的二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一位主管線路的經理,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與同事一道在預計12天的時間里,撐著直升飛機飛行大約67個小時,其中的目的就是為了巡檢了這條中國國家電網修建的輸電路線、這條輸電路線的總長度為2500公里,由中國建造。這就是綠色一帶一路的見證
位於巴西北部亞則有豐富的水能資源,亞馬孫流域的水流源源不斷,正好可以用水壩製造電力,通過它產出的清潔有力水電,在通過架設輸電線,來進行傳輸,在原始雨林中可以看到高高的輸電線,通過人類的智慧越過茂密的森林、源源不斷屬送到位於南部的那些人口較多的地區,這里的人們需要用電。
㈨ 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