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怎麼樣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陳江街道經濟發展總公司怎麼樣
簡介: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陳江街道經濟發展總公司成立於1992年06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資產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管理,實業投資[具體項目另行審批],股權投資,會務服務,展覽策劃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商務咨詢服務,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廣告經營[戶外廣告憑審批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黃茂輝
成立時間:1992-06-18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300000120937
企業類型:集體所有制
公司地址:惠州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陳甲路100號608室(僅限辦公)
『叄』 廣東惠州的進出口大數量商品有什麼 高速鐵路港口機場情況怎麼樣 還有進出口產業發展怎麼樣
惠州做實業的工廠多,有一部份是從深圳搬到惠州的,像LED/電機/管狀設備/服裝,都有.
『肆』 論述題:根據廣東石化產業的布局,論述惠州大亞灣石化產品發展格局和前提
規劃市域空間格局為「一區四核五軸七節點」的「核心—網路—放射」狀。
一區:惠城—惠陽(市區)為全市的城鎮核心區,核心區向北延伸至龍門形成城鎮發展副軸。
四核:惠城(城區及博羅縣城)、惠陽城區(含大亞灣)、惠東縣城為市一級主核心,龍門縣城為山區發展核心,促進核心城鎮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五軸:惠城—數碼工業園—聯想工業園—三和開發區—惠陽城鎮軸;深圳(香港)—新圩—陳江—惠州市區—楊村—河源發展軸;廣州—博羅縣城—惠城區—惠東縣城—稔平半島發展軸;深圳(香港)—惠陽—惠東縣城—汕頭發展軸;惠城—龍門城鎮發展次軸。
七節點:規劃稔山、吉隆、新圩、多祝、楊村、圓洲、石灣為輻射軸上的中心城鎮。
第28條 發展指引
全市按五條產業軸線組織產業空間:國道G324產業軸線、惠深高速——惠河高速——省道S244產業軸線、省道S356產業軸線、惠澳產業軸線和沿海及沿江產業軸線。
國道G324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福田、長寧經濟板塊——以休閑旅遊業為主;羅陽經濟板塊——以綜合服務製造業為主;惠城區經濟板塊——以信息、金融、房地產、科技教育、商業、服務業為主;惠東縣城經濟板塊——以商貿、物流業為主;稔平半島經濟板塊——以旅遊、海洋、製鞋業為主。
惠深高速——惠河高速——省道S244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發展高新技術為主;楊村經濟板塊——以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產品為主;新圩經濟板塊——以加工製造業為主;龍門縣城經濟板塊——以建材及山區生態產業為主。
S356省道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惠陽區板塊——以電子、商貿、金融、房地產業為主;惠東縣城板塊——以商貿、物流業為主;白盆珠板塊——以旅遊、生態經濟產業為主。
惠澳產業軸線由三個經濟板塊組成:惠城區經濟板塊;惠陽區經濟板塊;大亞灣石化產業經濟板塊——以發展石化及其下游產業為主。
沿海及沿江產業軸線:沿海產業軸線貫穿大亞灣西區製造加工業板塊、大亞灣石化工業板塊、稔平半島旅遊與海洋養殖業及臨海產業(備用)板塊、黃埠吉隆製鞋業板塊;沿江產業軸線經過沿東江中游的惠城區北部五鎮生態農業經濟板塊、惠城區經濟板塊、博羅縣城經濟板塊、潼湖生態農業經濟板塊、園洲-石灣製造業經濟板塊。
『伍』 惠州融入珠三角經濟核心區
惠州給自己未來12年制定了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世界級的石油化工基地,中國重要的IT產業製造基地,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出口加工貿易基地,粵港澳地區旅遊度假勝地,以及粵東地區現代物流中心。從惠州發展的形勢看,帶有中國改革開放歷史印記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建設正順利推進;市區行政區劃的調整後由沿江城市變成了沿海城市;多年來工業化特別是電子工業的勢能高度積累……這都給惠州城市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可以說,在廣東新一輪的城市發展中,惠州有足夠的資本融入珠三角核心區,從而成為珠三角乃至廣東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張揚個性融入珠三角核心區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有自身獨特的個性。只有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才能使惠州成為珠三角經濟核心區重要的成員。惠州在珠三角可以擔任什麼樣的角色?概括地說,惠州是珠三角東部聯系粵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是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的生產基地,是珠三角主要的生態農業供應基地和生態環境保障區;正在建設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將改變惠州在珠三角的產業分工地位,為珠三角提供強大的基礎性工業支撐。 綜合以上因素,惠州提出了「石化新城、數碼e城、山水麗城、歷史名城」的城市發展定位,以個性化融入珠三角城市群。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等專家認為,正在崛起的石化工業,使惠州搭上了國際重化工業調整和中國二次工業化的頭班車,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大潮;從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轉變,又讓惠州更加貼近珠三角經濟發展的主軸線。在內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惠州經濟社會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而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支撐尤為重要。「經濟是城市的實力,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不可能成為一個有吸引力和有持續競爭力的城市。」當前,文化要素已成為國家競爭力、城市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以人為本的文化產業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勢頭最猛的「朝陽產業」之一。 在歷史與現代中外文明的撞擊和融合中,惠州形成了多元交匯的文化生態網路,既有物質、人文等客家文化遺產,又有電子信息產業、馳名商標品牌、旅遊娛樂等現代產業文化,還有東坡、東縱、東征等東江獨特的歷史文化。正是擁有這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有的客家、潮汕、廣府等歷史和現代相融的文化優勢,使惠州在保持現代化和大眾化的同時又具有個性化張揚的開放性、進取性和多樣性的文化特質,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礎,讓惠州以鮮明的地域特色和中外文明融合的文化特質融入珠三角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