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茶產業怎麼更好的發展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提高標准化為行業發展關鍵
茶葉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市場;茶葉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既是農產品,也是工業產品,不僅可以就地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可以通過發展茶葉的加工,來增加農民收入。這幾年,南方主要產茶地區通過發展茶葉生產來提高農民收入,在一些重點產茶縣,茶葉收入佔到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
中國茶葉生產在品種分布上,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根據農業部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中國茶葉生產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四大區域。
茶葉產量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干毛茶葉產量預計達258萬噸,比上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茶園面積穩中略增。預計全國茶園面積44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30萬畝。其中,湖北、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
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預計到2018年中國茶葉消費量將超200萬噸。
我國茶葉發展痛點分析
我國茶葉的產量在增加,品質在提升,品牌在發展,新產品研發成為熱點,茶葉深加工和茶葉衍生品等多板塊輪番發力。但是生產和消費的地域特徵都過於明顯,主要表現為公共品牌很響,企業品牌沒有跟上,「有名茶、無名牌」的短板始終困擾著茶產業的發展。
我國茶葉市場集中度很低,企業技術水平不高,研發和創新能力比較落後,市場推廣引導能力弱。」王慶表示,盡管現在每個產茶大省都有一兩個大品牌,如華祥苑、巴馬、大益、涇渭等,但整體來看茶葉品牌過多,有的一個縣甚至就有上百個品牌,不利於行業發展。
政策有序推動茶葉發展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後茶葉品牌將逐漸呈現兼並態勢,要讓企業品牌能夠跟得上,鼓勵企業品牌做大。這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動。
標准化是整個中國茶葉的軟肋
標准化可以解決茶葉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的一系列問題,中國茶葉產品從安全質量、等級標准、理化指標等方面都應該是一致的。中國茶要發展,將來一定是標准化基礎上的工業化模式,向中外消費者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主要靠標准,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別是科技牌。
從茶葉消費角度來講,市場還不夠規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葉流通協會每年評選誠信企業,今年還成立了中國茶葉產業集群品牌聯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品牌發展工作委員會,專門幫助會員協調解決品牌建設發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擴大茶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穩步擴大,消費人群接近4.7億人,同時消費人口向低端化年輕化發展,茶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年作為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的「中國品牌年」,將重點圍繞「名牌、名企、名家、名區(縣)、名店」五項重點開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知名茶葉品牌、知名企業,促進「茗」牌向名牌轉化。
B. 對發展茶葉生產的建議
1.發展茶葉生產的地質體類型選擇
根據各地質體類型的茶樹宜種性評述,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各地質體的茶葉生產提出如下建議:
1)淺變質碎屑岩黃紅壤類型分布區是優質茶和名特優茶生產發展區。
2)碳酸鹽岩紅壤類型分布區,土層厚度大,pH值為弱酸性者,可發展中檔茶葉,在該區域發展茶葉生產,不與糧爭地,對綜合開發南方紅壤是有利之舉。
3)第四系土壤類型有利於茶樹種植,但應考慮其光熱條件;據此洞庭湖周邊丘崗更新世紅土土壤類型可發展優質名茶。
4)省內紅層紫色土類型分布范圍大,茶葉發展需選擇土層厚度大的弱酸性土壤,在該類型區域可以發展茶葉生產。
2.施肥建議
根據茶樹生理作用對各營養元素的要求及其相互間的拮抗性,施肥必須因地質體土壤類型而異,同時注意合理搭配,一般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淺變質岩土壤類型種植的茶葉,要適當增施氮、鉀肥,可以促進茶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碳酸鹽岩土壤植茶區補磷是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的有效措施;同時要注意施用酸性肥料,以中和交換性鈣的不利影響。
2)微量元素除錳外,對茶樹生長的功用目前尚不清楚,同時按土壤元素有效態含量分級標准,硼處於很低水平,其他元素處於低到中等水平,從銅、鋅等在優質茶葉中含量高的特點,因此適當施用Cu,Zn,B將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提高。
3.富硒茶的培育
(1)富硒茶是保健茶
陝西紫陽毛尖自古以來,以滋味醇厚,保健功能強而成為「貢茶」。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紫陽茶種植於富硒地質環境中,使茶葉富硒,含量達0.6×10-6,而一般茶葉平均僅含0.22×10-6。最近中國農科院在湖北省有關單位支持下,對鄂西自治州硒資源分布和植物中硒含量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富硒區的茶葉含硒量高達6.42×10-6,是紫陽富硒茶和台灣烏龍茶硒含量的11倍和70倍,因此在該區開發富硒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2)湖南省具有開發富硒茶的地質條件
據有關研究表明,揚子地台的東南邊緣部位是我國有利硒成礦區,湘西北區,即以雪峰山為界的西北部屬於此區,現已查明該區域含硒有三個層位 湖南地礦局405隊:湘西北地區硒礦資源調研報告,內部科研報告,1990。
1)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底部,含硒岩系主要為黑色炭質頁岩、黑色含磷結構炭質灰岩、磷塊岩、含炭泥質白雲岩、白雲質炭質頁岩等,含硒(7~250)×10-6不等,一般為(30~50)×10-6。
2)中寒武統敖溪組,硒產於湘黔汞礦帶中,該帶南起新晃灑店塘,北達保靖水銀廠,長150km,寬10~15km,硒與汞礦伴生,含礦系為白雲岩,硒含量為n×10-6,最高可達40×10n×10-6。
3)下二疊統茅口組,含硒岩石主要是含硅碳質頁岩和含碳硅質岩,硒含量一般大於50×10-6,硒與岩石的含碳量有關,當含碳量較高時,硒含量可大於100×10-6。
上述三個含硒層位,中寒武統敖溪組是碳酸鹽岩,其餘兩個層位是以炭泥質硅質岩類為主,其上下層位都主要是厚層碳酸鹽岩夾有泥質、砂質碎屑岩。其中以碳酸鹽為主的寒武系在保靖、鳳凰大片出露(圖3-12),以碳酸鹽岩夾碎屑岩的二疊系在石門、桑植也大片出露(圖3-13)。這一類以碳酸鹽岩灰紅壤為主的地質體類型對茶葉的宜種性在前面已經有所論證,表明是可以發展茶葉生產的。如果在此廣大區域內,選擇適宜茶樹生長的土壤有效態元素含量(主要是有效鈣要低)、pH值(酸性),以及靠近富硒層位,或富硒岩石作為土壤母質的地段,培育和發展富硒茶以及其他富硒作物是開發湘西北地區,科技興農,振興經濟的有力舉措。
圖3-12 湘西北寒武系碳酸鹽岩(含有硒層位)分布略圖
圖3-13 湘西北二疊系下統茅口組硅碳質岩(含有硒層位)分布略圖
C. 中國茶葉發展的現狀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並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並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型大小」茶葉企業,改制後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後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雲南制葯企業盤龍雲海和雲南白葯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葯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雲南白葯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後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為必然。雲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後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型大小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於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雲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後,正在積極准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雲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型大小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准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採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製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製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製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並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後,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雲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佔到集團總銷量的1/3,並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路,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路,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於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後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並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後,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並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農受雇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台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准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眾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徵。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為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於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於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徵准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徵,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佔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採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限制。由於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採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採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模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後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為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准,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為判斷品質的標准。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顛覆,並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為眾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通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
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願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後,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為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於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為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為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後必須走復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路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麵積分布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後,這些資源今後會成為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為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為題材的旅遊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現在,以經營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為代表的依託地方特色茶文化為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聖唐古驛為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製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D. 急求,茶葉包裝的調研報告
1、茶葉包裝的技術要求
茶葉中含有抗壞血酸、茶單寧、茶素、芳香油、蛋白質、兒茶酸、脂質、維生素、色素、果膠、酶和礦物質等多種成分。這些成分都極易受到潮濕、氧氣、溫度、光線和環境異味的影響而發生變質。因此,包裝茶葉時,應該減弱或防止上述因素的影響,具體要求如下。
1.1 防潮
茶葉中的水分是茶葉生化變化的介質,低水分含量有利於茶葉品質的保存。茶葉中的含水量不宜超過5%,長期保存時以3%為最佳,否則茶葉中的抗壞血酸容易分解,茶葉的色、香、味等都會發生變化,尤其在較高的溫度下,變質的速度會加快。因此,在包裝時可選用防潮性能好的,如鋁箔或鋁箔蒸鍍薄膜為基礎材料的復合薄膜為包裝材料進行防潮包裝。
1.2 防氧化
包裝中氧氣含量過多會導致茶葉中某些成分的氧化變質,如抗壞血酸容易氧化變成為脫氧抗壞血酸,並進一步與氨基酸結合發生色素反應,使茶葉味道惡化。因此,茶葉包裝中氧的含量必須有效控制在1%以下。在包裝技術上,可採用充氣包裝法或真空包裝法來減少氧氣的存在。真空包裝技術是把茶中裝入氣密性好的軟薄膜包裝袋內,包裝時排除袋內的空氣,造成一定的真空度,再進行密封封口的包裝方法;充氣包裝技術則是在排出空氣的同時充入氮氣等惰性氣體,目的在於保護茶葉的色、香、味穩定不變,保持其原有的質量。
1.3 防高溫
溫度是影響茶葉品質變化的重要因素,溫度相差10℃,化學反應的速率相差3~5倍。茶葉在高溫下會加劇內含物質的氧化,導致多酚類等有效物質迅速減少,品質劣變加快。根據實施,茶葉的貯存溫度在5℃以下效果最好。10~15℃時,茶葉色澤減退較慢,色澤效果也能保持尚好,當溫度超過25℃時,茶葉的色澤會變化較快。因此,茶葉適合於在低溫下保存。
1.4 遮光
光線能促進茶葉中葉綠素和脂質等物質的氧化,使茶葉中的戊醛、丙醛等異味物質增加,加速茶葉的陳化,因此,在包裝茶葉時,必須遮光以防止葉綠素、脂質等其它成分發生光催化反應。另外,紫外線也是引起茶葉變質的重要因素。解決這類問題可以採用遮光包裝技術。
1.5 阻氣
茶葉的香味極易散失,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異味的影響,特別是復合膜殘留溶劑以及電熨處理、熱封處理分解出來的異味都會影響茶葉的風味,使茶葉的香味受到影響。因此,包裝茶葉時必須避免從包裝中逸散出香味以及從外界吸收異味。茶葉的包裝材料必須具備一定的阻隔氣體性能。
2、茶葉的包裝方法
作為一類特殊的商品,由於受到自身和客觀條件的限制,茶葉的包裝有別於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裝。目前,常用的茶葉包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金屬罐包裝
金屬罐包裝的防破損、防潮、密封性能十分優異,是茶葉比較理想的包裝。金屬罐一般用鍍錫薄鋼板製成,罐形在方形和圓筒形等,其蓋有單層蓋和雙層蓋兩種。從密封上來分,有一般罐和密封罐兩種。在包裝技術處理上,一般罐可採用封入脫氧劑包裝法,以除去包裝內的氧氣。密封罐多採用充氣、真空包裝。金屬罐對茶葉的防護性優於復合薄膜,且外表美觀、高貴,其缺點是包裝成本高,包裝與商品的重量比高,增加運輸費用。設計精緻的金屬罐適合於高檔茶葉的包裝。
2.2 紙盒包裝
紙盒是用白板紙、灰板紙等經印刷後成型,紙盒包裝防止了易破損,遮光性能也極好。為解決紙盒包裝茶葉香氣的揮發和免受外界異味的影響,一般都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裝茶葉再裝入紙盒。紙盒包裝的缺點是易受潮,最近幾年來出現了紙塑復合包裝盒,克服了紙盒易受潮的問題,這種採用內層為塑料薄膜層或塗有防潮塗料的紙板為包裝材料製作的包裝盒,既具有復合薄膜袋包裝的功能,又具有紙盒包裝所具有的保護性、剛性等性能。若在裡面用塑料袋作成小包裝袋,防護效果更好。
2.3 塑料成型容器包裝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著大方、美觀,包裝陳列效果好的特點,但是其密封性能較差,在茶葉包裝中多作為外包裝使用,其包裝內多用復合薄膜塑料袋封裝。
2.4 復合薄膜袋包裝
塑料復合薄膜具有質輕、不易破損、熱封性好、價格適宜等許多優點,在包裝上被廣泛應用。用於茶葉包裝的復合薄膜有很多種,如防潮玻璃紙/聚乙烯/紙/鋁箔/聚乙烯、雙軸拉伸聚丙烯/鋁箔/聚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等,復合薄膜具有優良的阻氣性、防潮性、保香性、防異味等。由於多數塑料薄膜均具有80%~90%的光線透射率,為減少透射率,可在包裝材料中加入紫外線抑制或者通過印刷、著色來減少光線透射率。另外,可採用以鋁箔或真空鍍鋁膜為基礎材料的復合材料進行遮光包裝。復合薄膜袋包裝形式多種多樣,有三面封口形、自立袋形、折疊形等。由於復合薄膜袋具有良好的印刷性,用其做銷售包裝設計,對吸引顧客、促進茶葉銷售更具有獨特的效果。
2.5 紙袋包裝
又稱為袋泡茶,這是一種用薄濾紙為村料的袋包裝,用時連紙袋一起放入茶具內。用濾紙袋包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浸出率,另外也使茶廠的茶末得到充分的利用。由於袋泡茶有沖泡快速,清潔衛生、用量標准,可以混飲,排渣方便,攜帶容易等優點,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需要,在國際市場上很受青睞。早期的袋泡茶一般都有袋線,以滿足多次浸泡的方便,由於考慮到環保的要求,現在逐漸流行不用袋線的袋泡茶。
E. 茶葉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從產量與需求看基本到頂了,剩下的將是品牌競爭了。個人估計,今後茶葉價位將越來越高,做低端產品前景不看好;而不能建立品牌的企業獲利能力將越來越弱,更不可能跟上價格的漸進提升。
F.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專茶葉屬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於品牌整合、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扶持政策調動茶農、茶商及茶企的積極性,茶葉行業表現出一種空間聚集和地方專業化的現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全面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前瞻產業研究院茶葉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我國茶葉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行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茶葉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茶葉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准化、規范化茶葉生產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茶葉出口仍多為原料性產品,競爭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總體來說,茶葉行業需求還是很不錯的,市場前景非常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G. 求茶葉市場調研報告(烏龍茶 紅茶 綠茶)
這怎麼說啊,烏龍茶是半發酵的 紅茶是全發酵的 綠茶不發酵 制茶的方法多種多樣,同時烏龍茶制茶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各個品種的差別,做出好的茶葉必須是天時地利人和,特別的烏龍茶半發酵茶葉最要功夫了,製作工序也相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