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紡織產業發展

紡織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0:39:29

1. 紡織業的趨勢和前景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戰略分析報告》顯示,紡織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 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發展迅速, 生產和出口 急劇增加,為國家出口創匯、資本積累及創造就業等諸多方面作過巨大的貢獻。但是從上世 紀九十年代中期後, 我國紡織業就步入異常嚴峻的困難時期, 這種現象與我國紡織業的國際 競爭力相關。
我國紡織產業和出口貿易由於種種原因,發展受到一定阻礙,但是,它仍是 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發展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空間。
趨勢:產業用紡織品未來出口競爭力將迅猛提升 目前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出口只佔 10%左右。但隨著我國產業用紡織 品企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不僅能力在增強,產品質量及性能也在提高。我國產業用紡 織品國際競爭力正不斷增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時機已經成熟。

2. 紡織行業前景和未來

對紡織行業前景的看法:
在未來十幾年內,在平等競爭的前提下,我國紡織業將保持絕對專的國際競爭屬力。
如果按照我國在非配額市場的佔有率推算,2005年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業出口還有一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隨著2005年配額取消這一實質性利好的到來,紡織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可能就此產生。紡織板塊中一些子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前景看好,特別是面料和服裝上下游配套的公司競爭優勢明顯。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李質仙:1956年生,經濟師。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金融學專業結業。目前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一級研究員、所長助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機構客戶總部副總經理。兼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理事、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理事、益鑫泰和中紡投資獨立董事。主要從事紡織行業及其上市公司的研究。近年來有100多篇文章在全國性刊物上發表。2003年被《新財富》雜志評為「最佳分析師」。

3. 中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

第一、原始社會:
一是發現了一些紡織工具。
二是在考古發現中,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繭殼,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發現絹片、絲帶、絲線等。
說明中國古代的紡織業開始的時間很早,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的絲織業。
應該說,我國是世界上的最早的養蠶織綢的國家。
第二、商周時期,絲織業在經濟生產中已經相當重要,因而,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
如:在商代,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
而在周代,周禮中記載中的「國有六職」中,包括紡織生產。
第三、漢代,中國的紡織技術相當發達。
其表現有二:
一是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即所謂的素紗單衣,和起戎棉。這充分說明了在漢代,絲織業所擁有的高超的技術。
知識鏈接:
馬王堆位於長沙市東郊,距市中心約4公里。在1972年以前,馬王堆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方圓約半里的土丘,雜草叢生,由於某部隊防空洞,才引出了被稱為新中國建國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馬王堆西漢墓發掘,也是二十世紀驚動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尤以出土的女屍、素紗禪衣、帛畫等文物享譽海內外。
素紗襌衣:
關於素紗襌衣的特點,可以如下之概括:
一是輕:重量僅為49克,如果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二是色彩鮮艷,紋飾絢麗。
第二件事,是在漢代,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這充分說明了漢代紡織業的影響波及海外。
第四、唐代:官營手工業的發展。
第五、宋代:棉紡織業的興起。
補充說明:
關於中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從紡織來看,即絲、棉和麻。
第六、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古代的絲織業進入其鼎盛時期。這一興盛,主要是面向市場的民營絲織業的興起。出現了蘇州和杭州兩個絲織業的中心。其中,在蘇州,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關系,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4. 中國紡織業的歷史發展回顧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紡織業在中國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使紡織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凸現,如企業的重組,勞動生產率的低下,設備的陳舊和技術的落後,等等。然而,紡織工業仍然是一個大產業並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1999年紡織工業出口順差320億美元,佔全國外貿順差的70%。據2000年數字統計,紡織業產業工人1300萬,佔全國產業工人13%,固定資產佔全國的11.4%;而江蘇省紡織工業出口創匯達 74億美元,占順差凈值16億美元的94%。全國近13億人口,其衣用和裝飾用紡織品離不開紡織工業。

據測算,中國加入WTO後最大的受益者是紡織行業:7年內紡織行業上崗人數估計增加23%;在未來5年裡,中國紡織工業總產值將每年以6。5%的平均速度增長;到2005年,紡織纖維年加工總量將達到1425萬噸,人均年消費量將達到7.8公斤左右;紡織服裝年出口創匯將達到650億美元;行業科技進步對產值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60%以上。

二十一世紀貿易體制的主要變化有:一方面,關稅的不斷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不斷減少,必然出現西方發達國家以其高新技術產品直接沖擊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設置繁多的技術規定和標准,形成各種無形的技術、標准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

5. 紡織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網路收集,只為幫忙,非廣告)
中國紡織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
許坤元
大家都很關心
國際
國內
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勢,下面我談點個人的
看法
,供大家參考。
一、國際紡織行業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一)
世界對各種
纖維

需求
將呈現持續增長的
趨勢

全球
紡織纖維
需求在過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2000年全球纖維
消費量
為5310萬噸(加上
聚丙烯
共6300萬噸),2001年為5340萬噸。
二)世界主要紡織纖維消費的組成
2000年,化學纖維319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60%;化學纖維中
滌綸
1910萬噸,占纖維總量
35.9%;2000年,棉花198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37.3%;2000年,羊毛140萬噸,占纖維總消費的2.6%。
預測:
未來
10年
的世界
紡織纖維,化纖年增長率為4.4%,其中滌綸年平均
增長率
將達到6%,由2000年的1910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3410萬噸,化纖在紡織纖維中的
比例
將進一步提高。
預測:未來的10年棉花消費,年增長1.6%,將由2000年的1980萬噸增長至2330萬噸。
三)全球產業用纖維
市場規模
不斷擴大
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的調查和預測,全球紡織
市場
貿易額
的規模是:
年度
整個纖維
產業
貿易額
其中;產業用
紡織
產品貿易額

6. 中國紡織業的前景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新型紡織纖維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紡織行業增速回落,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增速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7793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1.7個百分點,行業新開工項目數同比下降5.5%;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55747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較上年回落15.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943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回落18.0個百分點。

2012年以來,我國紡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尤其是對歐洲以及日本市場,這兩個市場是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的兩大主要市場,受歐債危機,中日關系的惡化影響,對歐盟和日本市場中所佔份額繼2011年再度下跌分別下降11.5%和5.7%。2013年1-10月份,中國紡織品對歐盟出口繼續下降,對日本出口有所回升,但是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

行業增長速度下滑甚至維多,業內企業迫切需要謀求轉型,未來行業面臨洗牌。

總體來說,我國的紡織行業整體處於下滑階段,出口也大幅下降,需要改善企業發展理念,提高紡織創意與技術,才能擺脫行業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7. 請簡要概述紡織業的發展歷程

時間 工具 原料 代表物品 意義
新石器時代 骨針、骨梭、骨錐等 麻、葛 絹片、絲帶、絲線等 紡織技術在當時已經出現
商代 紡轉 絲 玉蠶 中國已經出現人工育蠶和絲織技術,紡織業在經濟生存中已經相當重要
西周 刺綉 有很大發展
春秋戰國 麻 長沙麻布殘片 纖維相當細密
漢 絨毛、絲紗 素紗禪衣 中國的紡織技術已相當發達,被稱為絲國,絲綢之路
魏晉南北朝 八輩之蠶、蜀錦
隋唐 絲麻 綾錦 品種繁多、吸收了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私營紡織作坊興起
宋 棉 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的推廣
元 黃道婆
紡車 創造了新式紡車,推廣傳授「捍、攪、彈、紡、織」之具和錯紗配色等織造技術。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逐步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
明 紗綢機 蠶桑、棉花 手工工場和僱傭勞動關系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
清 洋務運動、湖北織布局
繼昌隆剿絲廠

8. 紡織業是怎樣生產發展的

第一批機械紡織工場用水輪驅動,廠房簡陋,設備粗糙。其中有些廠房過去是倉庫和堆棧。建廠初期投資額都比較低,但情況迅速改變。惹人喜愛的水紗暢銷,給廠主帶來了巨大利潤。水紗由英國運至海外銷售,所得利潤大部分投資於擴充企業和新建廠房。棉紡工業的建立因此並不那麼依賴於資本市場,主要通過企業利潤自行提供資金。

出口的繁榮昌盛以及隨著每次技術改進提高生產力,使棉紡業的規模飛速擴大。每個廠都有好幾百人在工作。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蘭開夏郡的紡織業中心出現了6至8層高的廠房,以及紅磚砌的輔助用房。這些都是一個新時代開始興旺發達的最初見證。

英國的興趣在於輸出棉紗和棉織品,而不是輸出紡機,以免帶來新的競爭。雖然禁止輸出紡機,但卻無濟於事,英國無法保持壟斷。盡管以處罰相威脅,但工業間諜事件、走私機器零件以及外國的有關人員設法把英國的專業人才弄出國,仍有增無減。因此從19世紀30年代起,美國、法國以及瑞士等國的競爭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迫使英國在價格上做出讓步。1842年紡織機械的出口禁令終於被廢除。

成本被迫降低,需要企業不斷改進技術。聯繫到這一點,必須提到18世紀30年代初引進的理查德•羅伯茨的自動走錠精紡機。在一台紡機上可自動卷線,裝上400至600錠子,以後甚至增加到1000錠子。這是紡織技術上的一項最有意義的發明。但由於勞動力過剩和廠主利潤的下降,妨礙了在紡紗業中普遍使用這一昂貴的革新措施。紡紗業仍願用它們古老的設備從事生產。

到1851年,英國以其1800萬錠子佔了世界棉紡織業產量的一半,頑強地保持其領先地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所有世界貿易渠道都告中斷,新的棉紡織業在一些歐洲大國建立起來為止。

9. 列舉古代中國紡織業發展艱難曲折

第一、原始社會:

一是發現了一些紡織工具。

二是在考古發現中,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繭殼,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發現絹片、絲帶、絲線等。

說明中國古代的紡織業開始的時間很早,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的絲織業。應該說,我國是世界上的最早的養蠶織綢的國家。

第二、商周時期,絲織業在經濟生產中已經相當重要,因而,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如:在商代,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而在周代,周禮中記載中的「國有六職」中,包括紡織生產。

第三、漢代,中國的紡織技術相當發達。

其表現有二:

一是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即所謂的素紗單衣,和起戎棉。這充分說明了在漢代,絲織業所擁有的高超的技術。

二是在漢代,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這充分說明了漢代紡織業的影響波及海外。

(9)紡織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手工紡織業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近5000年以前,已能織造麻布和絲綢。經過長期的發展,到商周時代,規格化的絲綢或麻布已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廣泛流通;從漢代到唐代,大量的精美絲織品經海路、陸路向外輸出,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到了兩宋和元代,隨著棉花在中原地區和長江流域廣泛種植,手工棉紡織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明清時期,中國手工紡織業無論工藝技術、產品質量,還是發展規模,都在全世界領先。

手工紡織業的起源很早

中國各族勞動人民的紡織生產實踐,在世界各民族中,起源很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了萌芽狀態的手工紡織活動。

到了新石器時代,隨著農牧業的發展,人們逐步學會種麻、育蠶、養羊等培育纖維原料的方法。那時已利用較多的紡織工具,產品較為精細,並且除了服用性以外,已開始織出花紋,染上色彩。

根據考古研究,我們的祖先最早掌握紡織技術是用於麻類纖維和織物,時間可以上溯到距今5000年左右。河南三門峽廟底溝(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和陝西華縣泉護村(約公元前23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在陶器上面發現了布紋痕跡,每平方厘米有經、緯線各十條。

江蘇吳中區草鞋山遺址發現的葛織物是距今最早的葛纖維利用物證,該遺跡反映的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

一般認為養蠶與繅絲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稍晚於麻紡織的一項發明。一些事例證明,我們的祖先約在5000年前,就已經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跡中發現絹片、絲帶、絲線等絲織品,距今約4700年。

與麻葛不同,絲綢產品具有優良舒適的服用性能和美觀的裝飾效果,特別受到青睞,一直是達官貴人享用的高檔服飾用品,因此得到了很快的推廣。這促成了後來歷朝歷代的官營織造機構的精工細作,產品不斷向高檔化發展,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

閱讀全文

與紡織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