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概況

產業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0-11-24 20:56:12

Ⅰ 新集鎮的產業結構概況和經濟發展狀況

新集鎮按照「政府規劃,科技先進,產業集聚,標准生產,品牌經營」的思路,以園區建設開發作為載體,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塊狀經濟,優化全鎮農業區域布局。
1、園區化建設現狀。
西新莊的設施蔬菜,吳家坨的特色林果,馬踏店的珍稀動物養殖以及遍布全鎮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的地產生豬,在全縣已小有名氣。多年來,在農業方面的人力、財力、智力積淀,已使我們具備了率先發展的條件,因此,我們的工作以建設農業強鎮為目標,結合我鎮農業現狀,因地制宜,重點指導,突出發展;
首先,確定了沿灤河和沿劉石公路兩條經濟帶的開發思路,在沿河灘塗一線說涉及的12個村,開發20000畝灘塗資源,使閑置多年的荒灘,變成群眾增收的綠色銀行,在沿劉石公路一線所涉及的13個行政村走市場帶基地的路子,依託新集蔬菜批發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帶動設施蔬菜的種植完成沿路地區日光溫室走廊的建設工程,使其成為面對京、津和東北地區較為固定的蔬菜供應基地,經過一年的建設新增設施農業種植面積3000畝,可實現農業產值增值250萬元;
其次,根據我鎮的不同區位特點,規劃建設五個農業示範園區:
(1)東北部地區以西新莊至裴各庄為中心,建設設施蔬菜園區,實現農業的大投入、大產出。在小營村和新莊村分別投資200萬元和100萬元建立了綠色蔬菜示範園區。
(2)南部地區以吳家坨、東佃為中心,規劃建設施林果示範園區,以此帶動本鎮特色林果業的發展。目前,該園區實現特色林果面積3000畝。
(3)中部沙帶地區在種植業以外搞調整,以馬踏店、馮庄為中心建設珍稀動物養殖示範園區。該園區各種珍稀動物存欄達到了50萬只。投資200萬元對高庄村進行了沙地改造工程。
(4)西部地區以崖上一、二村為中心,投資100萬元建設了生態示範園區。這一新建園區規模在千畝以上,將擴造為精品園區,使之不斷上檔次上水平。
(5)西北部地區原大周庄鄉各村建設了以拱棚蔬菜為重點的糧菜套種示範園區。
2、園區擴展規劃。
為促進新集鎮的全面發展,立足新集鎮區域優勢特點,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再規劃開發兩個園區,一為馬踏店村北的工業園區,一為高庄村北的畜牧養殖園區。
過對上述兩條經濟線的開發和七個示範園區的建設,來帶動全鎮42個村的農業結構實現宏觀與微觀上的調整,使全鎮農業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功能區,一區一品,讓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達到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Ⅱ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方向

農業生產發展現狀與方向分好多種,比如在農業這一塊要怎麼去搞好它?然後,引導人們的方向去弄好多膿液

Ⅲ 如何分析某個行業的發展狀況

1.給這個行業分類

發展前景:

  1. 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產業

  2. 夕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不樂觀的產業

技術的先進程度:

  1. 新興產業----採用新興技術進行生產,產品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2. 傳統產業----採用傳統技術進行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產業

要素集約度:

  1. 資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的產業。比如鋼鐵房地產

  2. 技術密集型----技術含量較高。比如飛機製造

  3. 勞動密集型----主要依賴勞動力。比如紡織

  4. 知識密集型----依靠創意設計等智慧投入。比如創意產業

  5. 資源密集型----依賴資源消耗。比如煤炭木材

2.分析其存在價值

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比較知道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3.分析該行業的主要任務

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分析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以及判斷對行業的影響力度,預測並引導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判斷行業投資價值,揭示行業投資風險,為政府部門、投資者以及其他機構提供決策依據或投資依據。

(3)產業發展概況擴展閱讀:行業基本狀況分析需要分析那幾項?

要分析如下幾項:

行業概述、行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格局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行業的市場容量、銷售增長率現狀及趨勢預測,行業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等。

參考鏈接:行業分析-網路

Ⅳ 內蒙古經濟發展概況

一)農牧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收入仍占絕對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過當年全區農牧民純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過當年全國農民純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別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長15.9%、16.2%、19.5%、13.4%,比全國平均增速8.3%高出7.6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11.2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情況看,收入結構比較單一,一產業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達到62%、56%、57%和81%。

(二)非農收入貢獻加大,但地區間差異明顯。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非農收入(包括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分別達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對五年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8%、43.5%、54%、33%,比「九五」時期都有較大增長,但和全國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從四市非農經濟發展來看,呈現不平衡狀態。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農收入占純收入比重分別為37.8%、43%、43.7%、19.4%,與2001年相比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增加了11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7.9個百分點,呼和浩特市下降7.9個百分點。

(三)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農牧民得到的工資性收入均超過全區平均水平,鄂爾多斯市農牧民工資性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工資性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都達到了50%以上,鄂爾多斯市達到60%以上,工資性收入是非農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二三產業收入占非農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對農牧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內蒙古西部非農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輸出人力資源獲取勞務收入為主,真正經營性非農收入很少,非農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狀態。

二、影響內蒙古非農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產業結構嚴重農牧化。內蒙古人均耕地8.3畝,是全國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場122畝,位居全國首位。農牧業資源具有比較優勢,一產業具有較高的比較效益。調研所及的四個市第一產業收入都占絕對優勢,非農牧收入只佔19%到43%。巴彥淖爾市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雖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達81%,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第一產業尤其是種植業。即使工業化較快的鄂爾多斯市目前農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來自第一產業,非農收入比重較全國平均水平還低16個百分點。呼市近年由於奶牛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一產業占農牧民收入的比重還有較大幅度上升。嚴重農化的產業結構,說明了內蒙古農村非農行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思想觀念相對滯後。農牧業資源豐富帶來另一個問題是農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進非農業產業經營過程中,部分基層領導就農業抓農業,對於二、三產業的發展在思想上認識不夠,一些地區農牧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不高。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新興村農民劉金牛認為現在生活「豬肉不誤吃,燒酒不誤喝,日子過得順溜」, 「兒子出去不省心、女兒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邊。

(三)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融資困難。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較慢,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帶動作用十分有限。包頭固陽縣域內缺乏馬鈴薯加工企業,商品薯全部以鮮薯外運,該縣金山鎮紅崖灣村農民僅鮮薯運費一項就比在當地銷售多支出90多萬元。同時,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受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不僅發展壯大困難,有的生存也成了問題。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移民村和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銀腦包鎮有創業計劃的農牧民都反映貸不到款,貸款沒有渠道;國家設立的創業貸款只給城市下崗職工,而農牧民就地興辦二三產業或進城創業都不能享受該項貸款。此外,對合法經營的農村牧區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等優惠政策沒有完全落實,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費。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工作落後,外出打工組織化程度低,進城務工環境仍有待改善。農牧民務工的組織領導系統、信息系統、維權系統未完全建立,農牧民打工70%靠自發,政府組織職能不到位。農牧民工子女上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仍未納入打工城市統籌范圍。呼市賽罕區的雙樹村村民說,劃歸市區後,所交養老保險費與原城市居民一樣多,但領取養老保險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們只能領到418元。賽罕區大台什烏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學不能享受到教育「兩免一補」。為城市蓋樓房的烏盟人,打工十幾年也買不到當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農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鄉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帳戶不能跟著轉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五)農村牧區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滯後。全區職業技術學校很多已並入普通學校,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缺乏與專業相適應的教師、實驗室、實訓場地、教學儀器設備,辦學成本較高,難以滿足教學要求。鄂爾多斯市旗縣區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職業技校都並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縣區沒有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使鄂爾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情況。四市農村牧區相當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農村牧區務農,增加了農牧民的數量,需要社會高度關注,加強就業培訓,但目前除鄂爾多斯市外,對這部分新增農牧民的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還沒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國家對農牧民轉移培訓的補貼量小、標准低,難以滿足對農牧民進行有效培訓的需要。由於農牧民自籌能力弱,而大多數旗縣區又沒有安排轉移培訓的配套資金,每人300元的補助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只能開展一些引導性和簡單工種培訓,難以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開展訂單、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訓,導致培訓質量不高,效益不明顯。據呼市教育局測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屬的6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住校的農村學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學費、生活費約3900元,而2006年國家和自治區資助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金最高每生1000元。「陽光工程」只有國家補貼300元,時間是15天到3個月,根本滿足不了掌握就業本領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現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訓,時間過半、人走一半,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另外培訓資源分散,有關農牧民的培訓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勞動就業、扶貧、農牧業等多個部門,四市呼籲整合農牧民培訓資源。

三、有效增加非農收入的對策建議

繼續堅持自治區七屆、八屆黨代會以來形成的戰略思路,解決農牧業問題在非農牧產業上下功夫、解決農村牧區問題在加快推進城鎮化上下功夫、解決農牧民問題在減少農牧業人口和轉移農牧民上下功夫。充分運用第二次農業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做出科學決策。徹底摸清內蒙古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農牧民收入結構、投資意向等家底。從調查情況看,有效增加內蒙古農牧民非農牧收入。

(一)繼續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化」互動戰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把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作為今後五年的重點工作,努力提高二三產業中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在農村牧區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收入在農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進農村牧區工業化進程。重點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制定綜合配套政策措施,使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有規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措施、有檢查、有考核,並列入各級政府農村牧區工作的考核指標。

二是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把帶動農牧民收入增長最直接最就近的縣域經濟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平檯布局謀劃農村牧區經濟。將非農牧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著眼於農村牧區勞動力的轉移和增收,圍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農牧民轉移培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牧區人口的轉移創造條件。合理區劃農牧業資源,實施禁止開發區內的農村牧區人口轉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帶動下的一產業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彥淖爾市2005年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就超過了全國農民平均收入的水平,達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的收入也達到近3000元,功在產業化。要通過發展農村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帶動關聯產業群的發展,將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化為農民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進城務工農牧民就業環境,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拓寬勞動就業渠道,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要制定農村牧區人口轉移的具體優惠政策,使轉移後的農村牧區人口降低進城後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入托等所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綜合出台加強部門協調的意見,責成農牧民工辦出台政策,並牽頭監督現行農牧民工工作政策執行情況:由自治區勞動保障廳執行的《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5號)等18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區發改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的通知》(發改價格[2004]1405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教育廳執行的《關於教育系統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教職成[2006]6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科技廳執行的《關於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中有關科技培訓和產業發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國科辦農社字[2006]26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司法廳執行的《關於為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發通[2004]159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財政廳執行的《關於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03]561號)等5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農牧業廳執行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2004]4號)等3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資廳發法規[2006]28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進和加強對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發 [2006]287號)等2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工商局執行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工商個字[2006]75號)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局執行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令第三號)等4個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區團委執行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對實施狀況進行評估、完善配套銜接、營造農牧民工務工的整體良好氛圍。

教育廳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教育「兩免一補」覆蓋到進城農牧民與在村農牧民同享的政策辦法及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力度,讓農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學的問題。社保局和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穩定就業的農牧民工納入所在城鎮的社保范圍,同時允許保留和參加戶籍所在地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政策措施。建設廳和發改委、財政廳要研究解決為農牧民建設適用住房問題。農牧民工辦和農牧業廳要依法保障進城務工農牧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有效增加農牧民務工收入。

(三)加強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培養新型農牧民。

要抓好農村牧區職業教育,變以追求升學為主要目標為追求就業為主要目標。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設置實用的專業課程,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實用技術,畢業後能盡快就業。

增加農牧民職業技術教育投入,提高職業教育補助標准。建議將戶籍在農村牧區、參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職業技術學校上學,使其將來具備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技能,其學費由政府買單。據自治區扶貧辦多次調研結果,培訓一名市場認可、能夠就業的技術工人,最起碼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爾多斯在國家補貼300元的基礎上,將陽光工程的補貼由市、旗縣兩級擴大補貼600元,達到每人900元。建議自治區再增加補貼300元,使有條件的地方,轉移培訓的補貼達到每人1200元。

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民營學校納入國民教育;將現有分散在各部門的針對農牧民培訓的資源整合使用,產生合力,要建立農牧民工培訓的聯席會議制度,使農牧民工培訓有組織、有機構、有經費、有場所、有保障。

(四)深化農村牧區經營體制改革,發展現代農牧業,充分挖掘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內蒙古農牧民人均佔有耕地草牧場等農牧業資源有較大的相對優勢,即使實現超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第一產業仍然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內蒙古農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現實的選擇。要在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牧業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努力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充分挖掘內蒙古農牧業資源優勢和農牧產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

(五)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支農支牧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快轉變縣鄉政府職能改革,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環境。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徵用土地對農牧民的補償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補貼、糧食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幅度,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嚴防農牧民的負擔反彈,使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不留死角,增加農牧民政策性和財產性收入。

自治區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量資金對農牧民興辦二三產業,農村牧區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中小企業進行貼息貸款,促其發展壯大,為農牧民增加非農收入拓展渠道。

縣鄉財政改革後,核心任務就是轉變政府職能,鄉政府不再承擔稅收任務,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務上,為提高農牧民非農牧收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Ⅳ 我國煤化工產業概況與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煤化工產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但產品雷同程度業內人士也是憂心忡忡,如果不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最終損害的整個行業,好在國家也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煤化工的主要產業鏈如下所述。
★產業鏈1:煤制烯烴,國內以大唐國際煤化工公司、神華集團為代表,技術分MTO和MTP兩個方向,投資巨大,技術風險不容忽視。
★產業鏈2:煤制油,國內以神華為代表,國家除神華項目外已基本全部叫停,預計神華的裝置將會在2008年試生產,屆時的情況不得而知。
★產業鏈3:碳一化工(主要是甲醇)下游精細化工產品,以醋酸、甲胺及DMF、BDO、DMAC、DMC為代表,進入門檻不高投資也不大,是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相信到2012年多數產品將會嚴重供大於求。
★產業鏈4:醇醚燃料,該產業是最大變數,「全國醇醚燃料和醉醚清潔汽車專委會」已成立兩年多,除了目前還有幾個退休的部級領導和清華大學的兩位院士還在奔走和呼籲,尚未看到國家發改委發表明確意見的跡象,當然這在很大程度大來源於石油、石化兩大即得利益集團的阻力,所以目前的百萬噸甲醇燃料、DME基地也只是停留在前期,「忽悠」的成分居多。
★產業鏈5:傳統的合成氨及焦化,目前仍有大的集團在涉入,但其發展的結果是深度擠壓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最終受損的是國家。

Ⅵ 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狀況如何

科技部社會發展司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近日發布的《2017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顯示:

Ⅶ 什麼是產業發展現狀

簡單的講就是一個產業的發展情況,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概況、存在的問題、今後的方向等等。

Ⅷ 日化產業的發展概況

在中國日化市場上,外資品牌仍在中國日用化工品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跨國公司占據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制高點。在高檔化妝品中,國外品牌一統天下,在中檔化妝品中,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合資品牌占據市場主要份額。在充分競爭的日化市場上,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正日益喪失,中國本土日化企業的戰略升級勢在必行,中國本土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大科技投入和產品的研發,不斷提高營銷手段,塑造高端時尚的品牌形象,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Ⅸ 80年代中國第二產業發展狀況

《建抄國後建築業發展概況》http://www.doc88.com/p-91499618718.html

第二產業由工業和建築業組成

您可以分別查詢

Ⅹ 中國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的概況

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11日至20日在波蘭華沙舉行。大會將落實和開啟兩個議題:一是落實從2007年開始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各項談判任務、各國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各國作出的承諾;二是開啟德班談判,確定從2020年到2030年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
可以預期,隨著華沙會議的召開,各國政府都將引領本國相關產業和企業進入新一輪的政策實施期。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現代農業六大產業,將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進入發展機遇期。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相關規定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有三個關注點:一是推進工業、交通、建築和生活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二是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節能產業十二五」期間要達到4500億元。而環保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需求則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超過3萬億元。《2013-2017年中國城市環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測算,2011-2015年環保產業投資年均增速將高達18%。
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都與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密切相關,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仍將是今後政策重點扶持的方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