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工作進一步

產業發展工作進一步

發布時間:2020-11-25 00:59:19

①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工作規律

機械化和高科技結合的集約化大規模農場的運營模式。

② 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進一步落實好創新轉型

參考範例1:
一、堅持問題導向,總結成績更要看到不足
2013年,面對不利的外部形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國資委及相關部門的有力指導和幫助下,集團上下團結一心,採取措施,取得了彌足珍貴的成績,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新高、三個突破、兩個改善」。
三個新高,是指實物量指標、銷售收入和安全管理水平再創歷史新高。2013年集團完成原煤產量1.28億噸,化工產品1114萬噸,鋼鐵800萬噸,發電283億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2.3%、22.2%、20.3%和38.7%;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5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4%;全集團發生一起1人死亡事故,同比減少3起,創集團歷史最好水平。
三個突破,是指項目建設與投資、權益電力裝機容量和物流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兩個改善,是指職工居住環境和企業弱勢群體生活困境均得到改善。截至2013年底,集團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投資65.4億元,基本建成200萬平方米的保障住房,累計有7315戶職工喬遷新居。為進一步關心弱勢群體,在持續開展雙節送溫暖、金秋助學、天驕助學、大病兜底的基礎上,集團公司在前年三季度啟動了「三項」救助幫扶行動,截至去年底,集團累計發放三項救助金3000萬元,使貧困職工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尤其是要直面那些潛在風險和深層次矛盾。
一是資產負債率持續攀高。二是環保壓力日益增大。三是產業共生互補能力不強。四是內部協作有待加強和規范。
二、把握宏觀形勢,科學設定全年目標任務
從全球看,今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但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從國內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從我省看,當前我省經濟發展仍處於良好的上升通道。隨著新型城鎮化、西咸新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戰略部署,我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最近,婁省長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鞏固提升能源化工產業支柱地位,加快培育壯大新的支柱產業,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帶動新格局。要以煤制油、煤制烯烴為主要轉化方向,加快示範項目建設,構建完整產業鏈。這對我們集團而言,既是工作要求,更是發展機遇。
從我們自身看,雖然我們從事的主要行業大多是過剩行業,但怎樣看待過剩?可以說,「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只有過剩才能有充分的市場競爭,今後各個行業的過剩將是一種常態。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將發揮作用。我們要學會在大海里游泳,要學會在風浪里強身健體,苦練內功,加快轉型升級。從大的方面講,我們轉型升級必須堅持三個導向。一是堅持做實做強做優的發展導向;二是堅持對在建項目進行再認識、再評價的問題導向;三是堅持各企業都應自負盈虧的業績導向。
基於以上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和對自身發展階段的認識,基於對轉型升級的現實考慮,我們科學規劃和設定了今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對於今年主要經濟指標的設定,我們堅持了底線思維,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搞不切實際的行政命令,不搞層層加碼的數字游戲。目標任務既是積極的,又是留有餘地的。
三、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釋放企業改革紅利
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尋求解決問題之道,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修訂《管理綱要》。進一步釐清集團總部、板塊公司和三級公司的職能定位和權責界限,實現縱向管控權責科學、橫向管控協同有效、層級銜接嚴密順暢的管控目標。推進信息化與管理的深度融合,搭建盤活資產新平台,強化抓落實機制。
四、優化資金結構,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我們必須把盤活資金、有效降低經營風險,視為企業後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持續加大資本性融資力度。在今後的融資工作中,要繼續堅持板塊和優秀企業上市、發展混合所有制、實施股份制改造等方式,進一步增加資本性融資比重,優化資金結構。科學控制資金投入。堅持「扶優扶強和效益優先」投資原則,積極支持主業發展,兼顧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逐步實施有進有退的投資政策。採取適度偏緊的資金政策,優化負債期限和結構。
五、轉變發展觀念,規范推進項目建設
我們在項目投資和項目建設上,必須轉變觀念。
加強戰略規劃管理。規劃編制,要圍繞產業布局,切實做到園區化、體系化,更加註重有概念、有循環、有減排、有產業鏈等關鍵點。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規范項目審批和建設,加快推進合規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進度考核上,要變「年度工期決定項目工期」為「年度工期服從項目工期」。在項目投資控制和考核上,要建立動態投資管控機制,徹底扭轉估算、概算、決算依次遞增現象。
六、堅持分類指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對於擁有多個產業板塊的集團而言,要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板塊發展質量和效益,就必須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
煤炭板塊要在產品結構調整、採掘接續調整和關中劣質煤退出機制上下功夫。煤化工板塊要在達產達效上做文章。鋼鐵板塊要在降本增效、規范關聯交易上求突破。電力產業要圍繞「融合、提高、創新」方針積極推進。其他板塊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思路。另外,各板塊企業在提升效益過程中,更應該注重降低成本、減少浪費。
七、重貿易輕資產,穩步推進物流體系建設
近幾年,我們在發展物流產業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資源配置分散,注重資產規模建設,缺乏商業模式創新,已經成為阻礙集團物流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從長遠看,我們必須首先對物流產業進行資源整合,其次創新物流發展商業模式。一是按照重貿易、輕資產的原則建立「1+N」電子交易服務平台,即建立一個物資采購交易系統和多個產品銷售交易系統;二是形成供應鏈管理平台;三是通過招標、拍賣、結算、交割、第三方支付、供應鏈管理等方式,開展商品貿易與物流服務。
八、注重產融結合,培育壯大金融產業板塊
對我們集團而言,注重產融結合發展,是集團公司轉型升級的一個支點。加快推進融資擔保公司、保險經紀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這三個機構的組建。特別是,要盡快獲批成立融資租賃公司。按照「由內起步、向外拓展」的路徑,快速做大業務規模。積極推進煤炭產業並購基金。穩妥推進保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這三個金融機構組建方案的完善。慎重跟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人壽保險公司的組建工作。力爭使金融板塊在「十三五」成為第三大利潤板塊。
九、夯基礎解難題,推動安全環保邁上新台階
關於今年的安全工作,集團已經召開了專門會議,做出了科學部署,要不折不扣地做好落實工作。特別是,煤炭企業要把防治瓦斯和水、火、強礦壓災害治理作為主攻方向,把預防重大事故作為安全管理的重點不能動搖。
對於環保工作,集團已經在各單位的目標責任考核中,將環保工作和安全工作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實行了一票否決制。各單位要進一步從完善環保管理體系、推進環保重點工程建設、落實建設項目環保設施「三同時」。
十、調存量優增量,全面盤活人力資本
我們必須堅持實施激活優化現有人力資本、科學引入優質人力資本的「雙輪驅動」戰略。
剛性定編定員,盤活存量人力資本。要以先進科學的定編定員為基準,合理控制用工總量。各級機關定編定員,力求精幹高效。各化工企業和關中各礦區要在三年內分
別按照每年5%和10%的遞減力度,有效控制機關工作人員總量。新單位機關管理人員要優先從現有單位中調動、選拔和培養。在建項目單位的人員配置,以滿足項目建設管理需要為原則,新增人員要以集團內部調整為主渠道。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化解存量分流和增量需求的矛盾。用好薪酬激勵杠桿,實現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最佳組合。
十一、利當前謀長遠,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在這一輪企業轉型升級中,如果說柔性的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標」,那麼,剛性的技術創新,則是「本」,我們必須剛柔並濟,標本兼治。
形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遵循「科技資源有償配置、科研成果有償使用、創新價值市場量化、創新收益共享激勵」的原則,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思路,積極探索建立和推行科研項目單項核算、考評和激勵機制,持之以恆地強化「資金、平台、人才、技術、機制」等科技創新核心要素,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工作質量和效率,快速提升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的整體水平。把握創新方向,注重長短結合,著力培養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十二、搞好內部協作,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我們集團產業布局廣,涉及行業多。相關行業之間加強配套,上下游企業之間加強協作,可為提升整個集團的資產運營效率創造空間,也可為進一步提升集團的整體競爭力奠定基礎。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仍未緩解、社會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注重抱團取暖。
加強內部協作制度體系建設。繼續按照「合法合規、公平交易、內部優先、互利互惠」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內部協作管理體系,突出內部協作制度建設,強化內部協作過程管控,加強交流與溝通。加強檢查與考核,確保集團全年內部協作計劃目標順利完成。
十三、惠民生講奉獻,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要深入持久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定。在鞏固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好整改措施,切實開展好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關注和改善民生,繼續實施好雙節送溫暖、金秋助學、天驕助學、大病兜底、三項救助幫扶措施。加快收尾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做好住房分配方案,確保各單位把好事辦好、辦實。強化廉政建設和審計監察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規范操作、有序運行。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繼續抓好企業文化「三統一」的基礎上,以板塊公司文化融合、創建安全文化示範企業、品牌傳播推廣為重點,將企業文化建設與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建設緊密結合,全面推進企業文化落地深植,以文化力提升集團競爭力。加強輿情管理,做好輿情信息上報和處置等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持續加強離退休職工和老幹部工作、統戰和信訪工作,凝聚人心,眾志成城,實現企業和諧發展、科學發展。

參考範例2:
創新生動力 轉型出活力
——寫在我省扎實推進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之際

冬日的吉林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載著2700萬吉林人民的夢想與希望,一幅新的壯麗畫卷,正在這無限的北國風光中全景描繪。

審視全省,中部經濟總量佔全省比例大,人口多,在全省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一個現實不容忽視:中部雖有優勢,但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升,改革任務依然繁重。

研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吉林省怎麼辦?

聚焦中部,作為我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創新轉型成為當務之急、發展之要。

帶著強烈的緊迫感和機遇意識,中部地區認真貫徹省委部署,積極研究謀劃,拉開了新一輪創新轉型發展的大幕。

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推動轉型發展

作為中部核心城市,省會長春在全省創新轉型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落實全省戰略,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向全市發出總動員:「全力落實好建設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任務,發揮引領作用,主動作為,率先突破。」

曾經,一業獨大的長春有過這樣的症結:「一汽打噴嚏,長春就感冒」。僅以汽車為支柱,讓這個中部發展的領頭羊吃盡了產業波動帶來的苦頭。

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讓長春一步步走出「東北現象」。通過工業和服務業雙拉動增長,做大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長春逐步形成了多元支撐、多業並舉的良好格局。

調整之中,長春的整車產能穩步擴增,零部件配套產業快速跟進;大成、皓月等農產品加工企業享譽全國,走進海外市場;軌道客車走出國門,駛向世界。告別「一業獨大」的長春,成為汽車製造、軌道裝備製造兩大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業產值更是撐起全市GDP的「半壁江山」。

作為我省的第二大城市,北國江城吉林市同樣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依託吉化等大企業的原料優勢和市場空間,加快老舊生產裝置和產品升級改造,讓一批老工業企業煥發了生機。

走進吉林市金珠工業區晨鳴紙業抄紙車間,輕塗紙歡快地在卷軸上「飛舞」。總經理助理郭欽彥告訴記者:「企業重組初期沒有一分錢贏利,是哈達灣老工業區的整體搬遷改造給企業帶來了生機。新廠今年4月份正式生產,每月有1000萬元的利潤。」郭欽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哈達灣搬到金珠工業新區,企業得到22億元的置換土地和搬遷費用,解決了50%的新廠建設資金,短短三年新廠便投產了。新廠工藝設計先進,流程簡約,大大降低了成本。

晨鳴紙業只是吉林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同步推進的新材料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也大大拉長了這座化工城的產業鏈。

談起轉型發展,四平市東風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華頗有感觸。「當年產品大量積壓,企業差點關門。轉型重組後,我們成為全國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年來,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四平市走出一條新的裝備製造業崛起之路,全市170戶裝備製造規上企業,年產值上升到400億元左右。

遼源是依託煤炭資源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也是典型的資源枯竭轉型城市,200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首批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他們圍繞加快推進經濟轉型,不斷深化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了產業優勢再造。培育生成高精鋁加工、新能源、紡織襪業、醫葯健康、建築塔機、汽車零部件、鋼鐵鑄造、軟體8大產業集群,佔全部工業比重60.5%。

把創新驅動作為根本動力,政企攜手搭建協同創新平台,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吉林省科技資源豐富,但卻很少在本地轉化為生產力。對此,省委、省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正處在振興發展爬坡期、結構調整攻堅期、社會建設轉型期的吉林,加快轉型升級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擔當全省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重任,長春市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了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在今年7月舉行的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上,本土企業「天火」公司展出的一款造型新穎的三輪機車引來了眾多目光。

就在一年前,這家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的企業遇到了資金難題。危難之時,長春新興產業投資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藉助500萬元的債券投資,企業的新產品研發順利實施,逐步走出困境。

正是長春市政府設立的「政產學研用金介」協同創新平台,解決了一批像「天火」公司這樣企業的融資難題,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實現了就地轉化。

協同創新機制為長春培育出一大批和「天火」一樣的科技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僅有130人的長春希邁氣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年便實現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截至2013年底,全市產值超過3000萬元的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已經達到282戶。

依託特有的科教文化優勢,長春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難以與市場對接、金融機構難以與需求企業對接的問題。東北師大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從事成葯基因、蛋白和中葯成分篩選,同時還有一個身份——長春市生物產業基地葯物篩選平台,常年為本地3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在長春,類似的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都對外開放,成為企業創新的源動力。

為加快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吉林市設立了1.2億元的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僅今年一季度,便有首批666個項目獲得2746.1萬元支持。

正是因為有專項支持,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就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全國規模最大碳纖維原絲生產基地的跨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以來,已經得到了國家、省、市科技發展基金3000多萬元的支持。」

目前,吉林市已扶植起精細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6項。

四平市從2010年開始著手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4年辛苦不尋常,四平裝備製造「示範基地」終於實至名歸。通過科技創新,一批企業成為全國行業的佼佼者。巨元換熱器公司董事長趙國宏告訴記者:「今年,我們要把24項專利技術應用到產品上。公司自主研發的80餘種換熱器,已成為大亞灣核電站、寶鋼、中石化、LG等國內外大客戶的熱門產品。」

遼源市通過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為產業轉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為了給落戶遼源的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今年年初,遼源科技智慧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在產業化、集群化效益的吸引下,園區已有13家實體入駐企業,以及10家虛擬入園企業。這些企業的項目多數涉及大數據平台、電子商務和智慧社區服務等領域,為市民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務。

把投資拉動作為重要手段,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發展活力和後勁

發展,最終還要靠項目支撐。

謀劃推動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長春緊盯國家「一帶一路」、振興東北等大的政策導向,把招商目光放在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園區上。截至目前,長春今年已謀劃重大項目1149個,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在全省突出發展民營經濟的戰略部署下,長春市以加快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為抓手,著力簡政放權,降低市場准入門檻,點燃了全民創業熱情。目前,全市已新增注冊市場主體85053戶,新登記私營企業19873戶,僅今年上半年增量就超過去年全年增量。

四平市把投資拉動作為穩增長的關鍵。從2009年項目建設「節點式」起步到現在,全市已有298個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總投資達1299億元。目前已有195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為四平在哈大經濟大動脈上強勢隆起奠定了基礎。

遼源市圍繞產業發展、社會建設、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農業農村這五大領域,近年來共謀劃了219個應用項目,計劃投資184億元。截至目前,已有60個項目啟動實施。

把開發開放作為重要途徑,提高經濟外向度,讓中部走向全國,接軌世界

縱貫東西,通達南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為中部地區走向世界搭建起廣闊舞台。

11月15日、2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先後下發文件,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獲批國際小包集中收寄點和長春出口俄羅斯航空函件總包直封郵路的資質,標志著我省具備了開展對俄羅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業務的基礎條件。11月28日,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貨物入庫,順利實現貨物通關。

興隆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為長春、為全省搭建起對外開放的又一大平台。

在推進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過程中,長春全力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全面加快興隆保稅區、空港開發區、東北亞國際物流集散樞紐中心建設,全省開發開放平台不斷完善提升。

發展外向型經濟,產業鏈合作同樣是有效途徑。吉林市通過支持本地企業與德國巴斯夫、林德、美國杜邦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品牌化建設,進一步拉長了化工產業鏈。

把城市做大、規劃做大、產業做大、人口做多、商貿流通做活,四平市努力打造吉林、黑龍江的南大門,向南開放的橋頭堡,連接沈陽和長春兩大都市圈的橋梁和紐帶,擴大開放。

創新生動力,轉型出活力。新一輪振興號角已經吹響,向著東、中、西三大板塊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美好圖景,吉林再出發!

③ 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加強產業集群培育工作

第一,將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隨著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強、國際競爭的激烈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對那些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的地方來說,要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向產業集群演化。對那些已形成產業集群的地方,則要向以高附加值產業和品牌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總之,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調動地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實施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戰略,強化區域創新系統建設,把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第二,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主體,培育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是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基礎手段。
要通過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大力引進、培育和提高創新型企業,如從國內外引進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種子型」創新型企業,融入各地的產業集群;鼓勵發展重點企業的配套企業,對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勵各地培育本地創新型「種子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信息、資金和技術等服務,降低企業創新成本;鼓勵創新型企業之間開展技術合作和培訓交流。建立吸納和使用創新型企業家隊伍的制度和機制,努力創造優秀創新型企業家人盡其才的優良環境。要有計劃地推進區域教育體系建設,為創新型產業集群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

第三,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制度和政策環境。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對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非常關鍵。
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行政區劃體制和城鄉分割體制,打破地區壟斷,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尤其是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為創新型產業集群開辟更廣闊的要素來源渠道;二是完善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促進區域和企業自主創新;三是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培育鼓勵創業和創新、寬容失敗、支持人才合理流動的區域創新文化,塑造區域品牌等。

第四,建立有利於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長的服務體系。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育成長僅靠市場是不夠的,還需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組織。
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要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育成長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服務:發展風險投資,推動銀企合作,規范信用擔保,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行業協會維護企業權益;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集群內企業提供智力服務;在集群內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創業服務中心、教育培訓機構、信息服務中心等;鼓勵集群內企業開展區域整體營銷,推進區域產業品牌建設;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我國產業集群進行全面普查,建立產業集群統計體系和資料庫,繪制全國產業集群地理分布圖等。

④ 如何提升產業增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一、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堅持科學規劃、提升功能,完善集聚機制、積累機制、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創新平台等保障能力,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和功能集合構建。堅持因地制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項目調優經濟結構,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項目壯大資源優勢。二、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抓住全面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城鄉統籌,實現互動發展,既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重要保障。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向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開放、城鄉統籌、經濟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三、大力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改善政策和體制環境為保障,做大做強戰略支撐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大力發展旅遊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物聯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整合文化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擴張規模和提升層次,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做大做強廣播影視、出版傳媒等優勢產業,推動廣播影視集團化經營。重視文化經濟,扶持文化企業,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園區建設。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原文化深厚底蘊,發揮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積極打造伏羲文化、姓氏文化、老子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根親文化影響力。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提高管理轄區的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推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和社區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加強對新經濟組織、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管理引導。適時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實施項目化管理,推進全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六、創新工作落實機制。要著力抓好「三力」,即增強凝聚力,保證執行力,提高創造力。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必須注重機制建設,把握謀劃設計、責任分工、推進實施、動態評估、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建立無縫對接、系統完整、運轉協調的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責任、信息傳遞反饋、行政效能監察、督查等機制,促使各級、各部門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倡導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產生的一線工作法。積極推行縣委權力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三公開」工作,切實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健全領導幹部問責制,重點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

⑤ 如何做好2015年農業產業發展工作

農業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一體化經營、專業化生產。遠景設計研究院農業產業規劃專家道:農業產業化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亦是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具體措施如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堅持以發展效益農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有競爭優勢,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

⑥ 如何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大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是當前和今後時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調動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二是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按照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規劃,落實並完善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統籌推進20項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工程。二是完善市場培育、應用與准入政策。支持擴大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市場,繼續做好「三網融合」工作,加快建立重要產品技術標准體系,優化市場准入管理程序。三是加快突破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大投入、依託企業、健全機制,整體推進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葯等領域技術研發,爭取掌握一批具有發展主導地位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

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

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二是加快推廣應用先進製造系統、智能製造設備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支持重點企業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加快裝備升級改造,推動關鍵領域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是加快推廣國內外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技術和工藝,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適用清潔生產技術普及率。四是著力推進精益製造,改進工藝流程,提高製造水平。五是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快推廣應用現代生產管理系統等關鍵共性技術,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三、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總的要求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規模效益顯著的行業為重點,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重點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一是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准則,尊重企業意願,由企業通過平等協商,自願自主地開展兼並重組。二是完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相關行業規劃和政策措施,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兼並重組的政策環境。完善企業兼並重組服務管理體系,努力消除制約企業兼並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規范行政行為。三是推動體制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完善治理結構,增強技術優勢,開展管理創新,加強品牌建設,淘汰落後產能,培育國際競爭力,推進轉型升級。四是實行分類指導,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結合行業自身特點和企業實際情況實行分類指導,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結構合理、有效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格局。五是加強統籌兼顧,維護企業、社會和諧穩定。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兼顧國家、地方、企業和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債權人、債務人和企業職工等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社會和諧穩定。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業

要立足我國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重點,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構建結構優化、水平先進、開放共贏、優勢互補的服務業發展格局。一是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圍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深化產業融合,細化專業分工,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產業綜合競爭力。二是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豐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標准,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在鞏固傳統業態基礎上,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不斷培育形成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從促進消費升級出發,不斷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特別是要把基於寬頻和無線的信息消費作為新一輪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領域,積極培育發展電子商務、網路文化、數字家庭等新興消費熱點。三是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重點,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協同推進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進入,推動農村服務業水平盡快上一個新台階。四是緊扣海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要求,加強陸海統籌,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五是統籌國內服務業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推動有條件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範風險,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服務貿易規則制定,深入推進與港澳台地區服務業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服務業國際合作與競爭。五是大力推進服務業各項改革,著力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創新政策支持,進一步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務業市場監管體系,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小型微型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要進一步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抓好四件事:一是建立財政支持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要進一步落實好國發14號文件「資金總規模要逐年增加」的政策,繼續加大力度,建立資金總規模穩定增長的機制。二是要抓緊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設立工作。加快出台基金設立、管理、運作等相關文件,讓基金盡快發揮作用。三是要進一步研究稅收政策。突出扶持科技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形成系統完備、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四是要繼續清理整頓涉及小微企業的不合理負擔。繼續減免部分涉企收費,規范具有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性收費。

第二,要進一步推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精神,研究建立小微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徵集與評價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信貸產品創新。要加大政策引導小微企業創業(風險)投資發展的力度,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多方位滿足小微企業金融需求。

第三,要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大力轉變中小企業發展方式,堅持「專精特新」,鼓勵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堅持集群發展,積極發展專業化產業集群,提高中小企業集聚度,提高與大型企業的協作配套水平;堅持轉型升級,支持中小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堅持加強管理,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強基礎管理,推進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大力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第四,大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建立和完善為小型微型企業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調動和優化配置服務資源,增強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管理診斷、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市場開拓、財務指導、信息化服務等各類服務功能,重點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質優價惠的服務。

⑦ 產業發展部工作需要學習那些知識

是負責工業,重點來是汽車、源電子信息、雲計算、高端裝備、航空、生物醫葯等6大支柱產業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承擔相關產業及項目的謀劃、策劃、跟蹤、推進、落地等工作的發展部門。知道是干什麼的了,就明白該學哪些知識了,

⑧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打造產業集群的具體措施有什麼

(一)加強協調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把推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抓緊抓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鼓勵扶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環境,引導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科學發展。要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宏觀管理和協調服務。建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作為召集人,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辦公室設在市中小企業局,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解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把握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動態,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宣傳報道,總結經驗,推廣典型,以點帶面。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要強化責任意識,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優勢和特色,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與國家、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配套使用,形成共同扶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合力,重點對服務平台和龍頭企業進行扶持。各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支持意見》精神,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金融支持。做好對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的信用培植工作,以「金種子計劃」為依託,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逐步建立起科學高效的企業信用培植體系。進一步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大對擔保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支持獨資、股份制、會員制等各類形式的擔保機構發展,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拓寬融資渠道。

(三)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各類工業園區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提升,不斷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集約化程度,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通過關停或轉移資源消耗大、污染重、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發展潛力小的企業,改變傳統的原地 「騰籠換鳥」模式,將空閑土地置換到園區,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不斷加強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工業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配套,以龍頭企業、核心企業為主導,以產業合理布局和健全完善產業鏈為主線,實行產業鏈招商,多渠道吸引資金,形成在生產環節上下游連貫配套的成塊、成片、成區的集中投入,培育和建設一批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骨幹,以中小企業為配套,關聯企業高度集中的先進工業園區。

(四)培育特色產業鎮。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計劃,培植「一鎮一品、一鎮多品」,提升特色產業的發展質量、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產業集聚能力,促其做大做強。引導經濟強鄉鎮和特色產業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軟硬環境和條件,提高吸引力和集聚力。通過對經濟強鄉鎮、特色產業鎮重點指導、扶持,建設一批產業聚集度高、產業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大、綜合經濟實力強的經濟強鄉鎮和特色產業鎮。

(五)提高協作配套水平。積極引導中小配套企業加入集群產業體系,與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分工合作關系,形成合理的產業構架。同時,鼓勵中小企業按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將配套產品做精、做大。圍繞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名優產品和大型項目,積極引導企業按產品上、下游進行縱向專業化分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形成競爭優勢。積極推動企業進行橫向分工,帶動一批配套項目,提高綜合配套能力,拓展集群發展的空間。

(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路的帶動作用。引導各種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提高核心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採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支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相關配套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

(七)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進一步確立企業研發活動的主體地位,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有條件、有潛力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集團。堅持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加強重點領域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開放式的公共實驗室和區域性、行業性的產業集群創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服務支撐體系,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富有活力、開放競爭的區域自主創新體系。

(八)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內企業品牌意識,推動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流動。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辦關於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2009〕22號),積極爭創一批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促進品牌企業聚集發展。通過品牌企業聚集效應,培養區域品牌。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和標准、計量、質量等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鼓勵企業建立綜合品牌,開展企業形象和品牌標識的策劃與宣傳活動,促進名牌產品企業開展多層次、全方位聯合協作,實現優勢共享。深入開展質量論證工作,不斷完善標准體系,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積極培育國家、省名牌產品,對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大力宣傳和重點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產品為依託,著力提升企業、產品的國內外知名度、美譽度,打造一批產業名區、名縣、名鎮,實現由產品名牌向區域性品牌的轉變。

(九)加快市場開拓步伐。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支持集群內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會和促銷會;支持企業組建產業銷售聯盟,鼓勵企業開設產品專賣場所,加強與各類專業市場的合作;推進電子商務進企業,支持企業發展虛擬經營,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企業經營者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同等優先」政策,加大政府和企業優先採購本市產品力度。充分發揮專業市場在集群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不斷健全完善已有的專業市場,規劃建設一批新興專業化市場,形成專業化市場體系。

(十)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引導和推動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協會、同業商會、信息網站和電子商務、金融和物流市場、校企合作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平台,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⑨ 如何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措施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越來越集中在科技創新上。誰能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掌握優勢,贏得主動。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
(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並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台,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按照省綜改試驗區的要求,盡快推進科技創新園的建設,使園區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三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優先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主的知識創新研發平台,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以知識產權交易和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利用特色資源優勢,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四要著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認真貫徹落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三、努力營造加強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落實好政策。重點完善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小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並保證及時到位。要積極通過科技招商等方式引進科技戰略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及其他組織自發建立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行投資。企業要保證科技研發經費。金融部門要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決策、評價、監督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切實營造科技創新和進步的良好環境。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工作進一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