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發展和布局

產業發展和布局

發布時間:2020-11-25 01:04:27

❶ 以某一大產業(行業)為例。具體分析其產業發展與產業布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出的題目需要很多信息
光收集就夠煩的
還不給分。。。
什麼理由幫你內嘛
具體的我懶容得幫你找了
告訴你到08年之前升值快的行業
自己去找相關資料
1:金銀(時局開始動盪,他們是通用貨幣,90%幾率長)
2:石油(物以稀為貴,自己理解吧)
3:軍事相關行業(不一定槍支彈葯,軍衣什麼的也可以)
應該還有
我沒時間了,要上班了,其他的自己想吧,分嘛
決得說的服就加點給ME
否的話,罵兩句也可以
^_^ ,88

❷ 產業布局的詳細介紹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確立了把東北建設成重工業基地的重大產業決策。東北,這片白山黑水間豐饒的土地,一時間成為中國工業化進程推進最快的地區。
有分析指出,新中國選擇東北作為重工業發展基地,除了比鄰前蘇聯的政治考慮,東北原有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發達的鐵路運輸以及有利的周邊貿易環境都促成了重工業中心的誕生。
更具決定性意義的是,中央政府利用集權體制的行政命令,調集全國力量支援東北建設。前蘇聯援建我國的156個項目,其中不少就建在東北,如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哈爾濱汽輪機廠等。 直到20世紀90年代前,東北一直執中國重工業之牛耳,中國的汽車船舶製造、鋼鐵生產、工業重型裝備製造等的相當部分都在東北地區。應該說東北的確曾經有過「共和國裝備部」的輝煌。
然而,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建成主要不是市場經濟自然發展的結果,不是民間資本向高效益地區流動的結果,而是不計成本的中央計劃的產物。
進入20世紀末,東北十年經濟發展陷入一種停止甚至衰退的邊緣。到1990年,黑龍江、遼寧、吉林3省工業增長率分別倒數全國第二、第四和第五,經濟效益也處於落後地位。機制僵化、資源優勢喪失、職工大面積下崗等等問題困擾著這片黑土地。這或許是當年的建設者所無法預見的。
一個經濟中心形成後,自我強化和走向衰落的兩種命運都可能存在。一旦技術和市場條件發生變化,該經濟中心走向衰弱就無可挽回。時至今日,市場導向已居主導地位,繼續靠非經濟手段支撐東北的發展,其成本也就會越來越高,不僅到頭來難以為繼,而且還會使得最終的補救成本更為高昂。
中國的工業發展,一直寄託了太多的強國夢想,而強烈「趕超意識」往往轉化成「大躍進」式的冒進行為,其突出表現為,政府以計劃代替市場,進行產業布局。這一思路從建設東北、「三線」建設,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洋躍進」。
隨著中蘇關系惡化,中央政府提出了所謂支援「三線」建設計劃,大量工業項目,包括重工業,由沿海向中國中西部地區大規模轉移,造成巨大的浪費。盡管內地的投資比重因此大幅度提高,但工業產值佔全國的比重並沒有相應提高。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片面強調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人為縮小地區差異只能是一廂情願。
「這也是中國重工業布局中,出現點狀布局的原因。」周勤指出,「這一點在大西南、大西北,表現得很突出,產業積聚效應很差。並且政府主導一切,效率缺失,實屬必然。」
原第二汽車製造廠的選址可以詮釋這個問題。十堰,地處秦巴山區腹地,靠近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原第二汽車製造廠就是在1969年,落腳在這片長32公里、寬8.5公里的20多條山溝里。原先這里沒有機場,也不通高速公路,進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車,坐火車由武漢至十堰最長時間需10多個小時。很顯然,任何一個面向市場的企業都不會選擇這裡布局。 隨著1978年農村經濟改革基本解決中國人吃飯後,優先開放沿海城市,加入國際大循環,顯得刻不容緩。經濟特區的設立,宣布中國開始踏實地實施非平衡發展戰略。由南到北,沿海地區次第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直被忽視的輕工、家電等消費類工業得到了補償性高速增長。「廣貨」一時間暢銷全國,一舉把口碑很好的「上海貨」拉下馬。到了1990年代,隨著經濟的全面開放,各大區域的發展在「區域比較利益」的基礎上,呈現出多產業、多區位發展態勢。其中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地區成為中國最活躍的經濟板塊。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廣東順德的家電、福建晉江的鞋等等,這些扎堆出現的生產基地,真正形成了經濟學家所說的產業集群。
目前,這種產業集群正向重化工演進,新型重化工基地已經出現向東部沿海積聚的苗頭,甚至一向重工業薄弱的珠三角也表現出產業重型化的趨勢。而這一次,政府似乎刻意淡出,市場的作用已經大大加強。

❸ 產業布局理論的產業布局的原則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勞動必須在廣闊地域上進行分工和協作。各地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專門化的產業部門,形成規模優勢。當然,各地區的產業布局在重點布局專門化生產部門的基礎上,還要圍繞專門化生產部門布局一些相關的輔助性產業部門和生活配套服務部門,以形成合理的地區產業結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專業門化生產部門的良好運行。隨著部門分工的深化,地區生產專門化的提高,地區之間的協作自然也就越發重要,因此在進行產業布局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地區間的協作條件。我國「三線」建設時就把一些企業布局在交通不便的山區,致使企業間協作困難,也影響了國家整體的經濟效率。
由於不同地域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的不同,因此不同地域適合不同產業的發展,在確定地區專門化生產部門時,應該從地區區情出發,根據地區的綜合具體條件,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發展地區優勢產業。如在擁有技術和人才優勢的地區,應優先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在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應優先發展採掘和礦產加工業;在地勢乎坦、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應加強水利建設,應優先發展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如此等等。 地域生產綜合體開發模式是前蘇聯廣泛採用的一種產業布局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到前蘇聯解體以前,前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通過對水利、煤炭、油漆、鐵礦、木材等資源的開發,建立了10多個大型的工業地域生產綜合體。受前蘇聯的影響,我國也曾經廣泛採用過這種布局模式。我國國土規劃綱要中提出的19個重點開發區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屬於這種開發模式。
地域生產綜合體開發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前蘇聯學者科洛索夫斯基的生產循環理論。該理論認為:生產都是在某種原料和燃料動力資源相互結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個循環都包括過程的全部綜合,即從原料的采選到獲得某種成品的全過程;某個產品之所以能在某個地域生產,是因為擁有原料和燃料動力來源並能夠對它們進行合理利用。也就是說,該理論認為生產是按照生產工藝的「鏈」所組成的穩定的、反復進行的生產體系進行的。H.H。科洛索夫斯基將地域生產綜合體定義為「在一個工業點或一個完整的地區內,根據地區的自然條件、運輸和經濟地理位置,恰當地安置各個企業,從而獲得特定的經濟效果的這樣一種各企業間的經濟結合體。 建國初,占國土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地帶,聚集了全國70%以上的工業,上海、天津、青島、廣州、北京、南京、無錫化市的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產值的94%,內陸地區近代工業幾乎一片空白。所以,採取大規模向內地推行工業化模式,以求均衡發展,均衡產業布局政策選擇的評價:
1、比較優勢判斷。在1978年前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大前提下,我國區域產業布局在本質上不具有依據比較優勢布局的特徵,資本和勞動力資源不能自由流動,地區間的貿易方式以計劃和調拔為主。當時的產業布局主要是以政策導向為主,重工業不僅在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繼續發展,而且在中西部也大規模推進重工業化過程,選擇的布局地點也以戰備為需要。因此,我國重工業化布局不具有比較優勢特徵,是缺乏效率和效益的重工業化。同時,這種又 調生產力的均衡布局和地方工業自成體系,違背比較優勢原則的政策,造成了我國工業體系「遍地開花」
2、公平與效率取捨。改革前我國政府對空間公平的追求基於對效率的提高,用整體的效率損失換取區域的均衡發展,表現為近30年時間全國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都處於增長緩緩乃至停滯狀態,而表面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在扭曲的產業結構和績效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的。 1978年以後,在對傳統計劃體制進行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主導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側重公平轉向側重效率,一改過去的均衡發展,實施區域經濟傾斜發展戰略,把建設的重點轉向東部沿海地區。無論是引進外資、國家投資、優惠政策方面,產業布局政策都傾向於東部。
(一)非均衡產業政策對我國的積極的影響
1、產業布局經歷了從均衡到非均衡較轉變後,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出自東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開的布局。
2、根據各地域的優勢,初步形成了產業布局的地域分工
東部地帶的12個省、市、區經濟發達,工業結構偏向於加工工業,較輕工業比重較高,技術和資金密集度較高。中部九個省區,工業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原料工業和重加工工業較突出。西部九個省區,區內經濟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較差,但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工業結構以採掘業為特色。
3、一批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增強,有效帶動了周圍區域經濟的增長,東部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和勞動作用增強,形成了工業密集區域,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珠江三角洲。
(二)非均衡產業布局的負面影響
1、地區經濟差距距擴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1980~1992年群間,中部同東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對差距由31.2%擴大到了43.1%,西部同東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相對差距43.8%擴大到50.5%。
2、區域經濟磨擦,地區封鎖日趨強化。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財稅實行「分灶吃飯」和分權體制改革以來,區域中的地方政府獲得了相當大的權力,區際關系開始按市場規則行事,由於轉軌時期新舊體制的磨擦,使區域經濟形成經濟活躍經濟紊亂並存的局面。
3、產業布局非區位化,引發區域產業結構趨同。在利潤動機的誘導下,各地區紛紛加速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加工工業,忽視基礎產業,從而導致各地區產業結構雷同。 在加工工業上,一些擁有先進技術和設備,有條件發展深加工和高技術產業的發達地區未能較快改造傳統產業,振興新興產業,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固守原有的一般加工水平,產業升級換代緩慢。而一些設備技術差的落後地區限制原材料流出,自搞加工,刻意追求高附加值,又往往依靠外匯進口原器件來支撐耐用消費品加工工業。結果是資源產區和加工地區的產業結構從不同的起點出發,走向趨同。這種不合理的趨同,直接產生以下不利後果:
一是區域分工弱化,分工利益減弱;
二是布局中重復引進,浪費現象嚴重;
三是產業間的空間組織缺乏專業化協作,企業規模在低效率基礎上趨向小型化及空間分布均衡化,造成分工效益和規模效益雙重損失。
4、注重地區經濟傾斜,忽視產業傾斜。從比較利益理論和非均衡理論出發,給基礎好的地區某些政策傾斜優惠是應該的可行的。但是必須把地區傾斜與產業傾斜結合起來,著力培訓地區增長點和產業增長點。我國在產業布局實踐中對東部進行了全面傾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業、能源、原料和交通運輸等基礎產業。

❹ 產業結構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有什麼聯系

這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產業結構政策?什麼是產業布局政策?
產業結構政策是產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一國政府依據本國在一定時期內產業結構的現狀,遵循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規劃產業結構逐漸演進的目標,並分階段地確定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實現資源的重點配置,引導國家經濟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的政策。

產業布局政策是指政府機構根據產業的經濟技術特性、國情、國力狀況和各類地區的綜合條件,對若乾重要產業的空間分布進行科學引導和合理調整的意圖及其相關政策措施。

產業布局政策是產業結構政策的衍生形式之一。產業布局政策既是產業結構政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同時產業布局政策又是區域政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後者更加側重於建立和完善地區間的產業分工關系。

❺ 什麼是產業布局

產業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為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就是對產業發展布局,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整體布置和規劃,產業結構就是指三大產業結構。

我區產業規劃現狀及思考
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區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離不開產業規劃的重要指導作用。進入「十一五」時期,我區經濟開始進入工業化中期,也是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但目前產業規劃的滯後制約了我區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突破規劃瓶頸,成為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我區產業規劃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我區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如「十五」計劃中的各產業計劃、夷陵區新型工業化規劃綱要、夷陵區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夷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夷陵區綠色資源產業化開發規劃等,為指導我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區產業規劃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影響和制約了我區經濟發展。
1、規劃工作未得到足夠重視。從近幾年全區的發展來看,我區產業規劃工作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大多數人在思想上認為規劃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的產業規劃制訂也是應付上級要求,沒有認真組織實施。
2、整個國民經濟產業規劃體系還不健全。由於種種原因,我區目前許多產業規劃還是空白,各行業主管部門習慣於用年度工作計劃和文件去指導產業發展,與市場經濟和全區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規劃體系尚未建立。
3、產業規劃之間的銜接不緊密。從「十五」時期以來的我區經濟發展來看,我區經濟發展經過短暫的調整期後,又步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同時也是困難挑戰制約加劇期,「四大瓶頸」對加快發展制約作用日趨明顯,加快全區產業發展規劃的制訂和完善工作刻不容緩。現在我區產業規劃相互之間,產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之間缺乏銜接與統一,有的還存在一些矛盾。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糧食生產之間、開發區發展與土地利用之間、我區產業發展方向與全市產業布局之間等都存在一些矛盾和沖突。
二、對策及建議
1、提高對產業規劃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市場對產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宏觀調控不能放棄。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也是政府各項經濟和行為的前提和依據。區委二屆三次全會已提出要著力突破「四大瓶頸」,消除加快發展的制約因素。區政府在部署「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安排了農業、工業、旅遊、物流、信息等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各部門正在編制相關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樹立科學編制規劃,以規劃指導產業發展的現代管理理念。
2、建立健全我區產業發展規劃體系。針對我區目前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嚴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體系尚未建立的現狀,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結合全區「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抓緊制訂和完善國民經濟各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抓好全區「十一五」農業發展規劃、工業發展規劃、現代流通業發展規劃、房地產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的制訂,形成較完善的全區「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體系。二是完善重點行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產業發展重點和我區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完成農業中柑桔、茶葉、畜牧三大產業發展規劃,磷礦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的編制;完成全區旅遊總體規劃修編。為全區國民經濟發展重點行業制訂詳細的發展目標、措施及政策保障,指導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三是迅速啟動夷陵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制訂工作。為了把開發區打造成名副其實的省級開發區,成為全區最具有潛力的產業發展平台和經濟龍頭,必須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其發展。要以發展目標、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等為重點,制訂科學的「一區五園」發展規劃,在未來5至10年把開發區建成有夷陵特色的現代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明確產業規劃制訂要求,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制訂出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一是要加強研究,理清產業發展思路;二是發揚民主,提高社會參與度。在規劃編制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形式,保障人民群眾了解和參與規劃編制的權利。健全規劃咨詢制度,組織專家隊伍,完善咨詢形式,形成規范的規劃決策咨詢機制。三是規范程序,依法編制規劃。國務院《規劃編制條例》出台後,各類規劃都要嚴格遵守。四是銜接協調,形成合力。各產業規劃要與相關的規劃相銜接,下一級規劃要與上一級規劃相銜接。規劃銜接要遵循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同級規劃相互協調的原則。五是強化深度,增強可操作性。規劃必須有具體項目和指標。在加強重大問題研究、理清發展思路的同時,還要做好重大工程的篩選和指標論證工作。研究提出引導行業樹立正確發展觀、促進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指標,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手段。
目前規劃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規劃、輕實施的現象,一些規劃制訂時轟轟烈烈,制訂出台後便無聲無息,在以後的產業發展中必須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在重大產業布局、發展方向、重大工程論證上政府要按照規劃切實做好指導協調工作,確保我區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❻ 區域農業發展與產業區布局

從浙東南沿海區域農業資源和社會經濟特徵分析,本區港灣眾多,島嶼、港灣相互交錯,陸域地貌以濱海平原、丘陵山地階梯式向內陸延伸,同時區內擁有溫州、台州兩大中心城市,以及溫黃、溫瑞兩個沿海平原。根據《溫台沿海產業帶農業發展規劃》,本區域農業發展將以產業化、外向化、特色化和綠色化為方向,積極打造溫台地區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區,加快建設農業塊狀經濟群,形成一批在省內乃至國內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逐步把本區域建成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區、生態農業示範區和外向型農業生產區。因此,依據上述發展目標和戰略定位,結合本區域區位條件、農業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農業發展方向,可以將全區域劃分為:沿海灘塗、島嶼漁旅型農業亞區、東部平原外向型農業亞區、南部平原都市型農業亞區、北部丘陵山區特色農業亞區、西南部丘陵山區生態型農業亞區(圖版Ⅹ-3)。各亞區農業發展總體定位與方向見表10-2。

表10-2 浙東南沿海城郊型、外向型農業發展區

❼ 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知識

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回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答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等。
一、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發展可分為不同的階段,產業發展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發展的驅動因素、產業政策、空間布局特徵及其區域經濟影響作用明顯不同。因此,產業發展和規劃的前提條件是要立足不同行業的總體發展態勢,從更廣闊的區域背景條件出發,搞清楚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特徵。
二、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
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是產業規劃的核心,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空間引導等要圍繞產業定位和目標展開。
三、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規劃師指出,在產業發展和規劃之中,要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對於各產業規劃而言,需要確定未來各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重點。
四、產業空間規劃
產業空間規劃是產業發展在空間的具體落實。產業空間規劃要根據全國和各地區產業布局現狀,結合產業發展和布局的理論,發揮各產業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資源、促進產業的協調和持續發展為目標,在空間上合理配置和引導產業發展。

❽ 什麼是產業格局

通俗的可以理解為復產業布局、產業規制劃、產業結構,也指產業規劃後實施的結果。
具體表現:
產業在一國或一地區范圍內的空間分布和組合的經濟現象。
在靜態上看是指形成產業的各部門、各要素、各鏈環在空間上的分布態勢和地域上的組合。
在動態上,產業布局則表現為各種資源、各生產要素甚至各產業和各企業為選擇最佳區位而形成的在空間地域上的流動、轉移或重新組合的配置與再配置過程。
產業格局中調整注意事項:
1、產業長遠發展與空間布局的關系。
2、農業產業化與工業發展的關系,二者如何協調,共進以及佔比。
3、城市化與農村現代化的關系。
4、主導產業與基礎產業如何合理分配。
5、集中與分散,空間布局的形態。
等等。
合理優化的產業布局不僅限於滿足靜態和近期的發展需求,而是要面向中遠期,要以動態的思想指導產業布局,要為城市經濟職能的不斷升級演變留出一定的發展空間。

❾ 產業布局的調整關系

城市是人類文化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從文明古國出現城市到現在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城市」這個名詞,從中文組成來講,是由「城」和「市」兩個名片語成,「城」是指城池,在過去是由高高的城牆所包圍,其目的是為了防衛安全;「市」是指集中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兩者組合成的「城市」則是這兩種功能在地域上結合的產物。概言之,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數量、產業結構和行政意義。
因此,從現代城市含義的三方面因素角度分析,產業布局是關系北京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但產業布局又是在城市性質定位,特別是經濟職能定位的指導下進行的。兩者的關系相輔相成。 城市的發展是離不開城市經濟職能的,一個好的切合實際的經濟職能定位對城市的發展將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從北京城市發展演變的歷程可以看到,北京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就在於當時的歷史時期對北京城市經濟職能定位的偏頗所致。經濟中心不等同於重化工業,現代化工業基地也不等同於經濟中心,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首都不僅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經濟中心,如巴黎、倫敦、東京等,這些首都城市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或世界城市,不只是工業,關鍵在於如何認識經濟中心,如何發展經濟,選擇什麼樣的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點,特別是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提升,經濟中心的含義將更趨於全面。 一個城市不是孤立的,是與周圍區域密切相關的,城市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化、區域化的大趨勢下將更加依賴於區域合作分工。
合理優化的產業布局不僅限於滿足靜態和近期的發展需求,而是要面向中遠期,要以動態的思想指導產業布局,要為城市經濟職能的不斷升級演變留出一定的發展空間。
從北京產業布局現狀看,對未來發展空間考慮不夠導致城市發展受空間資源限制嚴重,而缺乏區域合作分工的實質性規劃導致北京城市經濟職能難以跳出小空間限制,進而影響到對經濟中心職能的認識和把握。 目前北京正在進行總體規劃修編,修編的依據是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中提出的「兩軸兩帶多中心」空間發展戰略。「兩軸」是指傳統中軸線和長安街的延伸;「東部發展帶」是指沿順義、通州、亦庄等重點發展產業的地帶;「西部生態帶」是指沿昌平至沙河、門城至首鋼以及長辛店、良鄉、黃村等地重點以生態為主題的建設和發展;「多中心」是指選擇適當的空間重點規劃建設新城,分別承擔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務效率和分散交通壓力。
對於這樣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來講,關鍵在於處理好城市經濟職能定位與產業布局調整之間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合理優化的產業布局一定要為城市經濟職能的演變留出發展空間,要將北京城市經濟職能的定位放在世界性城市應起到的經濟中心作用上,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為指導進行產業布局,留出區域分工介面。基於此,未來北京城市的東部和東南部將是產業重點布局的區域。 綜上所述,城市經濟職能演變是一種必然,是與產業結構升級相一致的,而對於城市來講,城市空間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不斷提升城市經濟職能是城市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合理優化的產業布局一定是為城市經濟職能演變留出空間的布局。

❿ 產業規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理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10)產業發展和布局擴展閱讀:

產業規劃的誤區:

1、產業規劃的地位受到質疑。產業規劃在時序上是先於城市規劃,為其提供思路和依據的戰略性規劃,還是後於城市規劃,為其提供落實保障的策略性規劃,始終未有定論。

2、產業規劃的深度不夠。很多產業規劃在編制方法上只是對城市中的產業布局進行描述,或對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提煉匯總,規劃的技術(或專業)空間狹窄,缺乏對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等的深刻認識,導致規劃內容比較單一,發揮的作用有限。

3、是產業規劃的操作性不強。由於產業規劃的編制團隊水平參差不平,對當地實際情況了解不透徹,對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和障礙認識不足,導致產業規劃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空間規劃的銜接產生矛盾,產業規劃的思路和布局難以落地。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和布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