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基礎產業開始跨越式發展了嗎
統計顯示,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強化。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比1978年翻一番。近年來,我國穀物、肉類、花生、茶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產量穩居世界第二位,甘蔗產量穩居世界第三位。
交通運輸建設成效突出。2017年末,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比1978年末增長1.5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2017年末,公路里程477萬公里,比1978年末增長4.4倍。
② 為什麼中國的基礎性產業發展是超前型的
為什麼中國的基礎性產業發展是超前型的?因為中國的所有技能包括產業都是。落下邊兒的
③ 什麼是基礎性產業
基礎性產業是指抄在一襲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處於基礎地位,對其他產業的發展起著制約和決定作用,決定其他產業發展水平的產業群,它的產品通常要成為後續產業部門加工、再加工及生產過程中缺一不可的投入品或消耗品,通常具有不可再生性質。一國的基礎產業越發達,其國民經濟的發展後勁越足,國民經濟的運行就越有效,人民的生活就越便利,生活質量也越高。因此,一國要使其國民經濟保持長期、快速、協調和有效的發展,就必須首先發展其基礎產業。
基礎性產業是指對其他部門提供條件和機會的產業,或者說是那些由於它們的供給能力不足,導致國民經濟增長機會損失的產業。基礎產業是支撐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它決定和反映著國民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與運行速度,像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這樣的基礎產業,就佔中國國有資產總量的70%。是民族復興、大國崛起的物質保障,是「國之根本」。
④ 農業產業化的出現和發展,其基礎是
面向農業產業化,在國內和國外市場,提高經濟效益,當地農業產業化的主導產品,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服務,企業管理,生產,供應,貿易的地區分布的支柱,工業,農業,科技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一站式的管理系統。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農村經濟是轉變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家庭經營的市場,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必須是(功能):1,國內和國外市場; 2,根據本地優勢; 3,專業的實施; 4,有一定的經濟規模5,貿易,工業和農業,生產,供應和集成的企業管理組織。只有幾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可以轉化為農業的產業,國內和國際市場。 「家庭」和「廣闊的市場」的核心是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首先,確保農產品的有效結合,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這艘船隻依靠農業科技,家庭經營的農民順利進入市場。因此,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局面的根本途徑是,薄弱的農業效率低下。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經濟利益的農業社會,農業的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幫助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生產。
解決農戶小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的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是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在農村地區,並建立有效的農業系統。
有利於狹窄和農業,城市和農村地區之間,城市和農村地區之間的差異的整合。這是有利於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業產業化的背景下,發行量最大的小規模農戶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未能完全解決,如何解決分散的小規模生產,市場,逐步擴大社會一體化的大型農貿市場的分權管理之間的矛盾,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新和組織系統。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貿工農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市場通過貿易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民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此外,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和非農產業的發展,利益分配的矛盾一直沒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在農業的比較優勢,在農業和困難,實現國家投資農業。這些矛盾產生嚴重影響,進一步提高農業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發展。雖然農業產業化,產加銷融合的規模化經營,多層次的處理,提高流通效率和附加值的產品,從而改變原有的產品的可用性,並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 -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點。農業專業化,包括的專業農藝專業化的專業的農業企業和農業等領域的三個方面。專業化是所謂的農業龍頭企業實施的社會分工之間的農業龍頭企業,企業逐步擺脫「小」的生產結構和生產項目從多到少,從分散到集中的轉變從自給自足到一個專門的生產項目生產的部分農產品,市場,或降低到次要的位置,或從屬,輔助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農業工作,特別是農業生產的操作被分解成若干階段,從不同的專業企業,專業過程。畜牧生產,育雛,養殖,雞蛋和牛奶生產商。農業領域的專業化,也被稱為農業生產區域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農業生產實現較大的地區之間的分工,每個區域逐漸由「一刀切」,「所有的東西全」和「自自給自足的生產相對集中的專業領域,在某些農產品市場結構的變化,根據一些地方的作物生產條件,長期的進化,如美國生產的,10特種玉米種植帶的形成,棉帶,家畜和其他農業帶。生產的發展趨勢,隨著農場和農場經營者集中,規模不斷擴大,數量減少,如在1974年至1992年在美國的農場總數的比例,超過1900000 2314000,一個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大規模的的農場操作。在1992年,只有不到18%的國家農場總數的,但所擁有的土地佔54%農地,產量佔全國的83%,佔全國的農業生產。
(b)將農業的生產,供應,最突出的表現是農業產業化,這是本集團范圍內的農業企業,農業企業和農業企業和非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的業務機構,形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風險分擔,分享他們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發展。瓦利奧聯合,芬蘭最大的乳製品生產商,它是一個專業的,大型的生產容量的社會和組公司。綜合管理的公司,的收購原料奶從奶牛養殖,運輸,整理,銷售和出口的乳製品,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在任何時候,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的品種和數量的產品。該公司有33個乳品加工廠,整個市場的動態需求的國家,占約77%的牛奶加工,加工能力和產品范圍,到1400年,年營業額810億芬蘭馬克(約合180萬美元)。
(C)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內容包括產前,產中和產後的「一站式社會化服務體系。序列化服務機構,如建立了墨西哥錫那羅亞州的農民生產的番茄,但也番茄生產和銷售的政府政策,市場趨勢,生產技術,農民及時,准確的意見和番茄生產協會建議。
(D)的利益分配機制的合理化,這是一個自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國家的農民出售的原料,作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這是一般人很難獲得正常的利潤,農業產業化是不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你可以打破農工商一體化經營,農民購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的平均利潤,以及開發的利益分配調節機制國家高度重視流通過程中,除了提供長期低利率貸款給農民,農業措施的價格和優異的性能,如通過歐洲共同體的發展,干預價格(最低價格)的價格門檻(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以保護農民利益,防止食品價格是低的。從國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並適當調整企業與農戶的利益,互利的聯系工業基地的成功經驗,是企業生存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
如果您不滿意或有任何疑問,請告訴我,我會盡力給你答案,謝謝!
⑤ 發展第一產業,走現代農業之路農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當代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和
(1)讀圖可知,甲位於地中海沿岸地區;乙位於亞洲東部,兩地雖然緯回度相似,但農答業類型不同,影響的主要因素海陸位置不同,氣候不同;
(2)讀圖可知,乙地位於亞州東部,該地為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發展種植業;東南亞絕大部分位於熱帶,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3)A為巴西,該國熱帶面積廣大,盛產熱帶經濟作物,其咖啡的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咖啡王國」;
(4)地圖可知,B位於亞洲北部,該地光照不足是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
(5)甲位於地中海沿岸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所以甲地多雨的時期,威海正值冬季,不可以收獲;
故答案為:(1)海陸位置不同,氣候不同;(2)種植業;熱帶;(3)熱帶面積廣大;(4)熱;(5)不可以.
⑥ 生態產業的基礎
生態產業是按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基於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在社會生產活動中應用生態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體預防、生態效率、環境戰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的一種高效的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很明顯生態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但又是「傳統產業」及「現代產業」的繼承和發展。
通過自然生態系統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轉化,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產業生態系統之間共生的網路。生態產業,橫跨初級生產部門、次級生產部門、服務部門,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第三產業)。
生態產業的理論基礎是產業生態學。產業生態學也是一門「研究可持續能力的科學」產業生態學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R.Frosch等模擬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和生態系統的循環再生過程所開展的「工業代謝研究」。工業代謝是模擬生物和自然生態系統代謝功能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其實現代工業生產過程就是一個將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轉化為產品和廢物的代謝過程。199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貝爾實驗室共同組織了首次「產業生態學」論壇,對產業生態學的概念、內涵和方法以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貝爾實驗室的C.Kumar認為:「產業生態學是對產業活動及其產品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跨學科研究」,是繼經濟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發展的第3代產業。生態產業是包含工業、農業、居民區等的生態環境和生存狀況的一個有機系統。
⑦ 支撐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是
理論上應該答:農業,製造業,重工業,能源,交通業,輕工業,運輸業,建築業專,服務業。屬
但實際大環境下,近年來以gdp為經濟衡量目標的政府極大地依賴建築業(房地產的發展)和製造業與輕工業(利用低廉的勞動成本製造貿易順差)。
特別是房地產,蓬勃發展是好事,但由國內游資和外資熱錢推動的發展,只會製造一場泡沫,大資本家贏了,中產階層哭了,平民階層苦逼了········
⑧ ( )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 (A) 系統軟體 (B) 應用軟體 (C) 移動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
集成電路產業,又稱晶元產業,它對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加強國家信息安全至關重要,是各國產業競爭、科技競爭、綜合實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近幾年,國際上掀起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熱潮,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製造業上的競爭優勢,不斷實現製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與升級。
集成電路是當今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和源動力,已經高度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幾乎每個領域。目前,集成電路在信息、通訊、消費電子、汽車、醫療電子及其他消費類領域佔比不斷擴大並保持持續增長。
⑨ 什麼是產業基礎薄弱
是多方面的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工業歷史較短 資源能源缺乏 政策支持不多
第三產業發展較弱 人力資源、資金投入不足等等
根據題目的側重點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主要針對缺乏什麼
⑩ 產業基礎對某地工業發展有哪些好處
產業基礎對某工地發展有哪些好處?常見基礎對工地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首先一定要有產業方面的發展,對於產業認知以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