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文化創意產業」 這門學科有什麼了解
本人學士和碩士都讀的這個專業,既在國內讀過也在國外讀過。以下隨便說說 這個專業特點是很寬泛: 從產業來說,文化產業是個大集合,就像"服務業"一樣。設計,藝術,游戲,動漫,傳媒,遺產,旅遊,影視,出版,拍賣,手工藝,劇院,軟體,體育等等只要你能想到跟文化或知識或創意有關的都大多能"被屬於"這個專業,我國其實有分類但這個其實每個國家地區都不同,而且個人感覺分類更多是為了統計需要,還有圈層理論也有幾種。由於以上這些,你要問現狀我覺得真不好回答,但單就國家統計數據來說發展極好前景一片光明,統計局在近兩年還專門設了個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司 當然,看了上面你也能推測出來這個專業學的非常雜:公共管理,企業管理,藝術管理,戰略管理,傳播,文化,營銷這些肯定都少不了,其他請自行吧...其實最坑爹的是隨便拿一個出來都可以作為一個專業...所以其實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專業其實更象一個基礎學科,真要深入進去有太多的領域,而每個相關專業都會多少學習到這個專業的東西,因此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是很重要的,這個需要題主自己去思考了 關於發展前景: 就整個產業來說肯定是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特別在中國有國家鼓勵,但具體行業具體分析你懂的...就學科來說個人認為發展空間有限或比較艱難,更多的發展會是在更狹窄的領域內而不是整個文化產業管理學科層面上,因此如果是走學術道路的,最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深入研究,其他了解了解足矣。 就業方向:最對口的是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門如文廣新局以及產業內各行業的管理部門。但尷尬的是你學的又寬又淺,專業深度和技術會是天然短板,只是論管理還多少有些優勢,因為管理創意,管理創意環境,管理創意人才,管理文化企業這些並不是很多專業會專門涉及到。可能相比之下這專業出來的真正優勢在於跨行業跨領域跨學科的知識和視野和創意思維吧,當然還有產業層面的大局觀。
⑵ 中國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有眾多的傳統文化,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流失,所以當前將文化和創意融合是大勢所趨,在中國內地,文化內容同質化嚴重,而此時結合現代科技的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放在了文化創意產業上,他們都想要通過更前沿的科學技術,將文化商業化,並不斷的傳承下去。
其實不單單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只要轉換一下思維,給大眾呈現一個新鮮的事物,這就會讓有獵奇心理的人為其買單,所以一個文化想要流傳,還是需要大力去創新的,要敢於為傳統文化動手術,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⑶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條件:
文化創意產業首先是在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例如英國、美國、日本等。該產業之所以在這些國家率先發展起來決非偶然,更不是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推動。縱觀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程,可以總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些必備條件。
1、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而非悠久的文化歷史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
文化歷史≠文化創意產業。世界上擁有最長文明歷史的國家都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在歐洲,英國而不是義大利和希臘成為文化創意產品最大的出口國。文化資源貧乏的美國卻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產品輸出國。可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根本的要素是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實力,因為文化遺產具有世界性,而科學技術卻具有壟斷性。
2、科學技術水平,特別是電腦、數字通訊技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支撐要素
3、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和融合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途徑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創意產品都出自這樣一些產業聚集地和跨國公司,如美國迪斯尼的動漫、法國米蘭的時裝設計和印度寶萊塢的電影等。
4、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保障
一項創意從構思、開發、製作、銷售到最終為消費者所接受,這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涉及相關知識產權的運用。在知識產權法律保障不健全的地區,很難確保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5、本國居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經濟基礎
文化產品屬於高收入彈性的消費品,因此一個國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偏好決定了一項文化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潛力。聯合國教科文的數據顯示,國民收入與文化產品的消費量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與這些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也是正相關關系。
知識延伸:
中國還不具備全面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條件,但在經濟發達地區可有條件開展 中國雖然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但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卻十分薄弱。這主要體現在與經濟總體實力相一致的科技發展水平依然落後、企業規模化生產程度不高、缺乏知名的文化產品品牌、知識產權保護薄弱、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需求還有待提高。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產業的發展應當視本地區的情況而定,因為文化創意產業並非如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屬於高利潤、低成本、低風險的產業。特別是在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時更應當認真論證發展該產業應具備的條件,以防止「潮湧現象」所帶來的低水平重復生產。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的發達地區可以有條件地開展,但應當讓市場起主導作用。每個地區根據當地所具有的優勢集中力量發展一兩個有特色的行業,形成產業集群並注意培養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當做的是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使文化創意產業在良好的法治環境中健康發展。
⑷ 如何用政治、哲學、文化觀點看待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該如何發展
(1)①文化創意產業是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體現了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文化創意產業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體現了為推動經濟建設,培養各種高素質的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越來越重要。③文化創意產業處於價值鏈的高端環節,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強輻射力特徵體現了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作用越來越突出。(2)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舉辦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能為群眾搭建文化平台,有利於活躍人們的文化生活。②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通過舉辦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通過文化交流,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文化支撐,加強經濟交流,促進經濟發展
⑸ 中國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及發展進程中的特點有哪些
目前我國對於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全局性分析相當缺乏,為數不多的研究都基於某個特定城市的個案(如北京、上海、深圳),採取定性的案例研究、問卷調查的方法探討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原因。
中國國土面積廣大,與國外城市社會文化和經濟環境差異明顯。國外已有理論提出的人才、技術、寬容程度、政策和基礎設施,這5因素是否都是影響中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是,它們的重要程度如何排序? 如果不是,現階段究竟是哪些因素起最主要的作用? 本文試圖在充分考慮31個省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空間相互作用下,通過空間自相關指數Moran』s I判斷空間集聚和空間溢出效應的影響程度,並對我國省域尺度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基於空間計量的實證研究,從而進一步回答以上問題。
國外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有哪些
進入21世紀,作為朝陽行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仍然以年均8.7%的增幅高速成長,成為保持世界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一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的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2010年,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年增長速度達14% ,英國則為12%。而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動漫產品收入已經超過過50億美元,相當於日本對美國鋼鐵出口收入的4倍。
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樣迅猛。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1351億元,與GDP的比值為3.63%。作為新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受到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據統計,國家已命名的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園區廣泛分布於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伴隨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引人注目的崛起,它吸引了學術界高度的關注。究竟什麼因素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這一問題上,國內外學者掀起一股研究熱潮。2002年,美國區域經濟學家Florida(佛羅里達)吸取前人研究基礎,通過對美國人口過百萬的124個城市的統計數據分析,提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受三個關鍵因素的影響:人才( Talent) 、技術( Technology)和寬容的社會文化環境(Tolerance),而人才因素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最為重要。該研究結論被命名為「3T」理論 ,並被國內外學術界廣泛接受和運用於後續研究中。
而另外一些學者在對歐洲、南美洲、亞洲多個城市開展深入的案例研究基礎後,指出政府的政策、城市便利的基礎和配套設施,這2個因素亦是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部分的學者認為政策支持或者政府功能在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力度越來越強,他指出,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需要通過政府政策指導創意經濟發展,由政府予以政策性引導和調整,為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而另一部分的學者研究則強調,文化創意產業需要配套設施和輔助機構的支持,如密集的交通和通訊網路、教育和培訓、金融機構、專門商業服務、零售業、觀眾、研究機構等,其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積極推動。
中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分布特徵描述
我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遵循一定的空間分布模式。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大體呈現從東、中、西依次梯度下降的趨勢。東部和部分中部省份發展水平較高,西部、西北部地區相對落後,整體上趨於集聚化發展。2009年,以廣州市、深圳市為核心的珠三角、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
同時,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空間上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鮮明的區域:
第一,以文藝演出、廣播、影視、古玩藝術品交易等為優勢行業的首都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區;
第二,以工業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廣告策劃等為優勢行業,以上海為龍頭城市,帶動杭州、蘇州、南京的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區;
第三,以廣告、影視、印刷、動漫等行業為特色產業,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區;
第四,以影視、旅遊、服裝等行業為特色,以昆明、麗江和三亞為代表的滇海文化創意產業區;
第五,以網路動漫遊戲等產業為優勢,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川陝文化創意產業區;
第六,以電視廣播、新聞出版為優勢產業,以湖南長沙為代表的中部文化創意產業區。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分析。
通過相關分析人才、技術、寬容、政策以及基礎設施5個因素產出系數分別約為0.198、0.262、0.218、0.009、0.148,這首先表明這5個因素對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都有正向影響。而技術、寬容、人才是影響我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前3位的關鍵性原因。
影響因素之技術
技術的產出系數為0.262,排名第一,素成為影響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關鍵因。
這表明當前中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技術的推動。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技術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中國吸引大量的FDI、並快速融入全球生產網路,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對中國的轉移快捷而頻繁。技術的進步,正極大程度改變傳統的產業組織模式、經濟運行模式和人們思維模式,對創意產業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縱觀時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影視傳媒、動漫、網路游戲、工業設計等產業,它們無不與技術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息息相關。
技術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技術促使文化創意產業組織模式的變革。數字化技術正以令人觀止的速度滲透到創意產業的各個子行業,使傳統的動漫、電影、廣播、工業設計、繪圖等產業紛紛邁向數字化新階段。同時,數字化技術又在不斷創造新的創意產業,如網路游戲、MP3 數字音樂產業等以創意為內容的數字產品層出不窮。
第二,技術加大了創意產品的個性化。文化創意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在於差異化和個性化,而信息技術的推進能為創意產品的差異性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尤其是那些涉及三維造型、圖像和影像等多媒體文件的創意產業都需要藉助計算機和網路進行個性化製作、設計和復制傳播,從而能更高效地服務於差異化群體。
第三,技術進步大大降低了創意產品的生產成本。網上製作、出版、傳播的影視劇、電子圖書產品正成為傳統的音像製品、紙質圖書報刊的替代。技術不僅革新了出版、音像等創意產品的製作工藝,提高了產品的傳播效率,還將製作和銷售融為一體,而且直接降低了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經營成本。由此可見,技術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
影響因素之寬容
寬容的社會文化環境產出系數0.218,在現階段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推動排名第二。
創意產業易於集聚在開放度高、容忍度高、進入障礙低、文化多樣化、非穩定大、人口集中、公共服務完善的區域。
首先,區域中文化越多元,對各類新事物、新信息、新想法的接納程度越高,創意涌現的速度越快。其次,區域越開放,外來人才進入的門檻越低,越能促進人才流動和競爭;最後,區域越包容,人們之間的關系越鬆散、自由、靈活、無拘無束,從而強化創意階層的自我身份認同,使其超越種族、性別、年齡、性導向和階級地位,發掘和激發創意力。
今天,改革開放的推進,加強了我國區域之間、各區域與國外地區的交流,使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省份形成了更加寬松的社會文化氛圍。思想開放、兼容並蓄、容忍異見、機會平等的寬容環境能吸引、留住並培養大量的創意人才,鼓勵他們自由思想、自由試驗、自由創業,從而對促進我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影響因素之人才
人才產出系數為0.198,人才作為創意承載的主體,是除技術、寬容以外,影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其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排名不是第一,而是第三。這一結論與國外相關研究有所差別。如美國區域經濟學家Florida認為,人才是影響美國創意產業發展第一位的因素。造成此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真正規模化發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在很多區域,創意人才短缺的情況普遍存在,創意階層正處於培育和積累過程之中,因此創意人才效應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例如,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北京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型產業。可是,即使在創意人才供給相對豐沛的北京,也並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化的創意階層。北京的創意人才在很多領域呈現短缺狀態,數量、質量遠遠不及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都市。從發達國家實踐和理論研究來看,創意階層的真正崛起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原動力。因為,人腦才是創意產生的真正源泉,如果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專門人才,機器、設備、網路等都只能是一堆冰冷的軀殼,只有人腦才能把它們合理地利用起來,並把文化、社會、經濟以及科技有機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並且創造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內容產品和服務。
影響因素之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的產出系數將近0.148,在5個影響因素中,該產出系數排在技術、寬容、人才三個影響因素之後,但影響並不是很顯著,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創意人才的缺乏影響了基礎設施作用的發揮。因為,缺乏創意的核心——創意人才,再好的基礎設施也只是缺乏靈魂的冰冷的空間外殼。這也進一步表明,在當前的中國,即使各級政府都在全方位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如果缺乏創意人才,沒有區域軟環境大幅度改善,並不能有效推動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影響因素之政策
政策的產出系數為0.009,對我國省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影響力微乎其微。這說明,區域單一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投資興建創意園區、提供創意產業優惠政策,無法有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也一定程度解釋了,中國有29個省域政府明確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園四處開花,但大部分區域的文化創意產業依然發展乏力的現象。
⑹ 如何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近年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內各個城市競相追逐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13個城市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雖然國內眾多城市提出要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到目前為止,對於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外部環境?國內各地的認識並不清楚,如何去發展就更不知道了。因此,一些基本問題需要首先弄清。第一,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目前在國際上,有"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之說,但兩種說法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極為相近。國內部分城市如上海就接受了"創意產業"這一提法,並出台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而北京、香港、台灣等地都採用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說法。2002年,中國台灣借鑒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其定義為"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一定義,仍然沿用了文化產業的概念。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種類與服務按英國的劃分,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像帶、休閑軟體游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計算機服務業、電視與廣播。在每一大類中,都有進一步的細致劃分。我國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包括13個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在日本,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以創造潛在財富和從業機會的活動。包括十個部門:(1)廣告;(2)建築設計;(3)藝術、古董市場、手工藝品;(4)時尚設計;(5)數碼技術(電腦游戲、電視游戲);(6)電影與錄像;(7)音樂;(8)表演藝術;(9)出版業;(10)電腦軟體、電視廣播等等。在缺少准確的概念和定義的情況下,中國談文化產業的內涵時,必然與國際上一些先行國家和地區存在差異。初步比較,中國的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內涵主要有三點差別:一是英國等國的創意產業包括整個設計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在設計業方面只包括"工藝美術設計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展台設計服務及其他與文化有關的設計服務",而不包括"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包裝裝潢設計服務,模型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二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不包括旅遊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包括"旅遊文化服務";三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服務"中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顯然,國內的文化產業概念不足以表述創意產業的內涵。國內亟需統一概念及其含義。第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環境?國內多個城市都在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哪些條件和環境,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在國內城市中,北京提出理念一向是先鋒(但在行動上則很遲緩),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也不甚了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相關講話中也只是提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資金投入,努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吸引境外有實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到北京落戶,並通過他們打通與國際市場的聯接"。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相當有代表性的看法--從傳統的產業角度來看待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無非就是資金、人才、政策支持等環境。換句話說,在國內的認識中,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與建一個外資汽車製造廠的環境沒什麼不同。200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佛羅里達教授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來說明創意活動所需的環境。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我們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最重要的並不是資金、人才這些"硬"環境,因為資金與人都是可以流動的,而是"軟"環境――鼓勵各種創意的、充滿寬容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環境。沒有這種環境做保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只能又是政府牽頭搭檯子,但是沒有市場來唱戲,根本無法鼓勵本土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落後的環境下發展。安邦分析師過去曾分析提出,"搞文化產業,靠放不靠抓",就是指的文化環境要包容,要寬松。從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來看,相當一部分沿襲了過去搞工業區、搞招商引資的做法,如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這實際上是將文化創意產業當作一個土木工程項目來做。這種理解上的不到位將導致未來發展上的偏差。在中國特有的復雜性在於,文化創意產業中涉及內容的部分,往往需要受到額外的管制,如黨的宣傳部門的管理等。如果一旦這種管理摻入了意識形態的色彩,那麼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抑制可能是致命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由顧問波尼·阿斯科魯德曾說過"中國創造"面臨的症結:"有的時候,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創意產業作為整體的存在,因此不能夠正確做出政策和投資的決定,就無法切實地得到落實。" 政府做什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推動能夠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面臨英國創業環境中關鍵的金融及投資問題時,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逐步推動完整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持系統,包括以獎勵投資、成立風險基金、提供貸款及區域財務論壇等作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英國政府的創意工業政策,是目前國際上產業架構最完整的文化產業政策。日本的創意產業主要由民間自發形成,但政府對創意產業的整體振興起了重要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創意產業主要由日本通商產業省負責管理,文化、媒體、體育省在電影、音樂方面提供協助,相關財團成立社團組織對廣告、建築、土木服務、時尚設計、出版等產業進行協調管理。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推進管理機制,實施不同的振興政策,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培育非盈利性社會機構等。在韓國,政府對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強勢推動,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如韓國文化部有計劃地扶植影音產業,不但提供融資機制,同時也透過基金會模式,實際投資電視、電影公司,此外,韓國政府也以租稅減免等各種政策手段,大量引進民間創投資金挹注在本土影視文化產業。對外,即使面臨美國好萊塢片商頻頻抗議的外交壓力,韓國政府還是堅持採取進口影音產品配額制度,撐了十年,為本國業界留下了發展的空間。中國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府由上自下的推動也很明顯。在政府支持上,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同時給市場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留下足夠的寬松空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從國際上的先例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佳的發展前景。根據英國政府的官方統計報告,其13項文化創意產業2001年產值達1120億英鎊,佔英國GDP的8.2%,僱用4.3%的就業人口。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創意產品生產國。1997年至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8%,而整體經濟增長率則為2.8%;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就業增長率則為1.5%。1997年至2005年,英國已培育了12萬家創意企業。創意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竟佔全英就業人口的一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與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發展策略。從世界范圍看,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早在2000年,創意產業就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佔GDP的7.9%,僅次於金融服務業。對於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逐漸增強的中國經濟(尤其是大城市經濟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既能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又能規避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硬約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⑺ 文化創意產業都包括什麼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7)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發展層次:
我國的文化產業其實也分成幾個不同層次,鑒於這些層次在產值、經濟總量、發展步伐方面不一樣,我們把它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以旅遊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這是較為初級或低級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簡單、門檻低、入門方便,依託於本地資源,容易掌控,所需的初步資金不多。在整體的管理和操作形式上也處於較低層面,所以中國各地,尤其是西部、中部城市,總是先採取旅遊,或者叫人文旅遊的方式來發展文化產業。
第二個層次,目前我國在各地佔據主導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就是國有的廣電集團、電影集團、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出版集團、演出集團等等,在國家層面上有中演集團、中國電影公司、中國廣電集團等等,還有其他的電視台、廣播電台等等
第三個層次,在東部一些地區,包括西部和中部的省份,已經開始意識到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是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最大特點是以高科技為支撐,以全球化為背景。它們要上市就是去納斯達克、紐交所、倫敦交易所上市,是有全球背景的。
⑻ 文化創意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效益:
文化產業的娛樂功能,主要指通過文化產品、文化活動等,讓人們放鬆身心、活動肌體、交流情感;文化產業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大眾在消費、使用、享受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時,受到主流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影響,在是與非、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好與壞等問題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思想觀念。
在許多國家,文化產業的教育功能還體現在維護政黨主張、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權威等方面。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文化產業的重要功能。失去了娛樂功能,文化產品不夠喜聞樂見、豐富多樣,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失去了教育功能,文化產業就沒有精神和價值支撐,也就成了無本之木。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應堅持娛樂功能與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
經濟效益:
如果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在市場上不受歡迎,經濟價值就無法實現,社會效益也就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提供者既遵循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規律,又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努力創作和生產更多既體現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體現主流價值觀念並能產生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作品和產品。
(8)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社會背景
創意產業這個概念的出現有著大的歷史背景:第一,歐美發達國家完成了工業化,開始向服務業、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轉變。他們一方面把一些粗加工工業、重工業生產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一方面它們該國很多老的產業、城市出現了衰落,這時候就出現了經濟轉型的實際需要。
其次,上世紀60年代,歐美出現了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亞文化、流行文化、社會思潮等等都風起雲涌,對傳統的工業社會結構有很大的沖擊。人們更重視差異,反對主流文化,張揚個性的解放,對以前普遍認為怪異的多元文化都逐漸開始承認,社會文化更加多樣和多元,形成了有利於發揮個人創造力的氛圍。
第三,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里根上台以後的經濟政策更加鼓勵私有化和自由競爭,企業和個人要創新,有差異化才能有市場,這樣也刺激了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意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得以萌生和不斷發展。就世界范圍來說,美國的文化產業最為發達,美國文化產業在其國內GDP中所佔的比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