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與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企業實行的是什麼戰略
在當前外需萎縮,內需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大規模投資拉動容易形成新的資產泡沫和生產過剩,在這樣的倒逼機制下,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只能從內涵發展方式上尋求突破,而加強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是有效途徑。」在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機電製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王慧敏表示,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已成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馬增榮直言,兩業聯動,已從製造業生產內部擴展到與之相關的服務等領域,進而實現製造業向2.0版的升級。
供應鏈管理大勢所趨
王慧敏表示,無論從國民經濟運行,還是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加強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都是大勢所趨。近幾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在18%左右,高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倍左右。初步測算,扣除產業結構因素,我國物流費用率的合理水平在13%,也就是說,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運行承擔了約佔GDP5個百分點的超額物流費用。以2011年數據計算,若物流費用率降至合理水平,經濟效益將增加2萬億元以上。「對於企業來說,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是降低庫存、獲取第三方利潤源泉的主要途徑。」王慧敏表示,目前我國工業企業庫存率高達10%,如果能夠降至發達國家5%的平均水平,即可節約庫存佔用資金3萬億元。
從經濟運行質量看,物流與供應鏈的優化整合可以促進周轉效率、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提升,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2010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流動資產年均周轉次數約為3次,遠低於美國年均9次的水平,如果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增加,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將大幅緩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供應鏈管理已成為機電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加強供應鏈管理,首先可以降低成本,而在這方面我國比發達國家更有空間。此外,推進供應鏈管理,還是提升競爭力,重構傳統管理模式的必經之路。製造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供應鏈。
兩業聯動見真章
工業發展歷程表明,每一次物流技術的創新和運用,都極大地推動了製造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如精益生產和按訂單生產的物料組織方式,促成了汽車製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基於此,2007年以來,發改委等國家相關部門一直著力推動製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並在鋼鐵、電子、汽車、化工、家電、建材、食品等製造行業確立了130家示範企業。「在這些典型案例中,製造企業由簡單的運輸外包逐步向整體外包發展,物流企業也從單一的物流服務向一體化物流服務轉變,聯動雙方把循環取貨、供應商管理等供應鏈管理思想與實踐相結合,創造了許多兩業聯動的新模式。」王慧敏表示。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大多數央企的自覺行動。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以國家電網、中石化為代表的眾多中央企業開始推行物流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的重構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空間,這種效果立竿見影,一年能夠節省20%左右的成本。」蔡進表示,從長遠來看,它還可以促進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把精益生產和精細化管理結合起來,實現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對於兩業聯動的具體實踐,王慧敏認為需要多方合力,製造企業應與上下游企業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優化生產組織方式,整合物流流程,實現物流的一體化運作。物流企業要著力提高一體化服務能力,提供增值服務,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理念,提高國際化服務水平,為我國製造業走出國門提供有力支撐。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則要改善物流發展外部環境,積極搭建對接平台。
精細管理提升競爭力
眾所周知,製造企業的供應鏈具有零件品種復雜,大批量生產,生產節拍不穩,原材料庫存大等諸多特點,而倉儲管理系統就是推行整體供應鏈的關鍵。與傳統的源於ERP(企業資源計劃)的倉庫管理相比,WMS可使接收入庫時間縮短一半,揀選效率提高50%,庫存准確率提高到99%以上,錯發料質量問題減少六成,庫存存儲成本節約10%。提及工業物流,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但它卻可以顯著提升企業價值。對此,北京京城工業物流有限公司有著切身的體會。
「當初公司籌備成立時,工業物流還是一個新的概念,在理論界沒有定義。2004年申報合資企業時,經歷了近半年時間才獲批。」京城工業物流總經理助理耿永禎回憶說,工業物流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目前物流做得好的行業都屬於規模經濟行業,如家電、鋼鐵、煤炭等。而以機械製造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工業物流,需求沒有規模、沒有批量、時間波動也較大。
然而,經過近幾年的具體實踐,耿永禎逐漸看出了一些門道。「工業物流貫穿於整個產業鏈,跨越了所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要跳出企業看物流,物流管理可以延伸,也可以擴展。」耿永禎說,工業物流還是一種集成技術、延伸技術和整合技術,有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耿永禎建議,推廣應用工業物流技術,需要政府、工業企業和物流企業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勵工業企業將物流活動外包,而物流企業要深入工業企業內部,了解客戶需求,設計與實施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的物流服務解決方案。
㈡ 工業形成的產業鏈 是什麼
就是工業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產業的集合。比如從鋼鐵產業到模具鑄造,零件生產,到組裝成形以及過程中的運輸等。這是工業產業鏈。之後產品進入銷售市場進行物流分銷經銷零售等為商業產業鏈
㈢ 工業企業產業鏈會議談一些什麼好
兩個月後,當地時間12月3日,中航工業西飛與FACC公司股東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了股權交割儀式,收購了FACC公司91.25%的股權。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首次海外並購,也是中國企業在中歐地區實施的最大規模的企業並購,還是亞洲航空製造業首次並購歐美航空製造企業。
中航工業西飛是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科研、生產一體化的大型航空工業企業,是我國大中型飛機研製生產定點基地,總資產226億元,員工16900多名,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數家中外合資企業、40多家控股、參股企業。
此外,中航工業西飛的資本運作水平在我國飛機製造業獨樹一幟,其控股的西飛國際(股票代碼:000768)是我國以航空製造為主業的首家上市公司。2008年,西飛國際完成定向增發,形成了完整的飛機製造產業鏈,完成了從飛機零部件製造商向整機製造商的轉變,標志著中航工業西飛已成為我國首家真正意義的整體上市的飛機製造企業。
㈣ 請問產業鏈中的上、中、下游分別指什麼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煤炭的下遊行業是發電業。
(4)工業產業鏈擴展閱讀:
產業關系
與下游產業關系
在大行業類別裡面,上游企業是相對下游企業而言的,指處於行業生產和業務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和廠家,這些廠家主要生產下游企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的廠商。下游企業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
可以說,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
㈤ 什麼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經復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制,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5)工業產業鏈擴展閱讀:
(1)產業鏈是產業層次的表達;
(2)產業鏈是產業關聯程度的表達;
(3)產業鏈是資源加工深度的表達;
(4)產業鏈是滿足需求程度的表達
產業鏈是對產業部門間基於技術經濟聯系,而表現出的環環相扣的關聯關系的形象描述。區域產業鏈條則將產業鏈的研究深入區域產業系統內部,分析各產業部門之間的鏈條式關聯關系,探討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的分工合作、互補互動、協調運行等問題。 在經濟實踐中不少地區也在進行產業鏈構建與延伸的積極嘗試。
㈥ 怎樣區分上中下游產業
上游產業:它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
中游產業:是相對於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而言的。
下游產業:它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的行業。
上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由於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生產向工業化過渡的發展方向,使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上游」「下游」一類概念往往不限於工業生產,而是泛指各類原材料或半成品生產(包括農業在內)。實際上,上游與下游是現代化生產產業鏈中的相對概念,比起傳統的農業、重工業、輕工業的劃分,具有更細密更廣泛的應用價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產業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斷提高,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不可分。除了某些終端消費品(如某些家電)生產之外,絕大多數產業從一個角度看是上游產業,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下游產業。在討論循環經濟等問題的時候,有時還會出現「中游產業」的概念。比如農業是糧食加工、紡織、傢具工業等企業的上游產業,同時又是化肥、農葯等生產企業的下游產業。紡織印染是化纖業的下游產業,同時又是服裝加工的上游產業。那麼,紡織印染則是介於化纖業和服裝加工業之間的中游產業。
㈦ 關於工業裡面的產業鏈結構(地理高考題)
首先,煤炭開采業產出的煤炭可用於煉焦(焦煤),焦煤是電力工業發電的重要原料。因此可將煤炭開采業——煉焦——化學工業,這一產業鏈引進該工業園區。事實上,這是一條經典的產業鏈,經常用到。
【答案】煤炭開采 電力生產和供應(燃料生產供應)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
理由: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考慮工業集聚效益,增加產品附加值;共享基礎設施和技術信息,降低成本。
紡織業主要原料為棉麻、天然蛋白、石油等,產出棉麻製品、人造纖維面料等。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主要由石油工業為基礎,生產商品天然氣和液化氣。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毫無疑問,生產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上端可以承接煤炭工業、石油工業等。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就是建築用磚、玻璃、水泥之類的,原料可以來自煤炭開采工業、電力工業、採煤和煉焦工業的煤矸石與廢棄物等。
㈧ 什麼是上游產業那些是下游產業之間什麼關系
下上游產業原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開始端,包括重要資源和原材料的採掘、供應業以及零部件製造和生產的行業,這一行業決定著其它行業的發展速度,具有基礎性、原料性、聯系性強的特點。在現代的產業鏈理論中,上游產業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下游產業指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製造成品和從事生產,服務的行業。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比如礦產,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
它們之間的關系:
1,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上游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業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下游企業生產製品投入市場,上游企業的材料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各個行業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都應該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發展。
2,實際上,上游與下游是現代化生產產業鏈中的相對概念,比起傳統的農業、重工業、輕工業的劃分,具有更細密更廣泛的應用價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產業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斷提高,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不可分。
3,除了某些終端消費品(如某些家電)生產之外,絕大多數產業從一個角度看是上游產業,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下游產業。因此許多投資者都偏愛上遊行業的股票。 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
㈨ 石油石化行業的產業鏈
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構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行業和油品的銷售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通常可以將石油石化產業分為:石油開采業、石油煉制業、石油化工、化工製品和化肥行業等。
「石油開采」指的是將原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采出的過程,並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石油煉制」指的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等油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和石化中間品加工成石化中間品的過程。
而「化工製品」指的是將石化中間品加工成製品的過程。「化肥行業」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合成為化肥的過程。每個過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的勘探、開采、煉制、運輸(通常利用油輪和管道運輸)和油品銷售等。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包括醫葯品、熔劑、化肥和塑料等。該行業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將中游納入下游之內。
(9)工業產業鏈擴展閱讀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價格傳導的過程
鑒於化工領域廣泛存在著「中間體」,而國內又缺少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而我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較為復雜,往往受到上游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其產業鏈末端產品的價格經由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傳導形成。
芳烴亦可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經蒸汽轉化、重油經部分氧化可製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烴經與無機產品反應可獲得「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內醯胺、對二甲苯等,也就是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受兩種因素主導:一是消費拉動,二是成本推動。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費拉動型
在消費拉動的情況下,受下游需求增長的影響,價格開始上漲。此時,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隨之增長,進而拉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中重復,至傳導至產業鏈的源頭石腦油)。某一環節受到阻礙,特別是在產能遠遠大於產量或者需求的環節。
(B)成本推動型
在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其結果要求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到該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之中。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重復,直至傳導至產業鏈末端的終端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不如需求的拉動那麼順利。
(C)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和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當消費萎縮時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該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一過程逐漸向上游傳導,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產品價格回落。該上游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對於下游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潤,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個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卻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價的原材料,無論以何種價格買入,企業都要面臨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