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以改革創新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產業升級,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現代化,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
為此,一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的成熟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金融、土地、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開展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合作。
二要爭當開放新尖兵。大力吸引外資,集聚國際化人才,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推進貿易便利化,促進外貿穩定發展和升級。
三要帶頭發展新經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生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強化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物制葯、汽車、新材料等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創新,發展金融、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四要以生態保護提供發展新支撐。實施生態建設與修復工程,深化大氣、土壤和水污染跨區域聯防聯治,建立地區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五要創造聯動發展新模式。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通道的綜合交通體系,促進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Ⅱ 連雲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批復的功能分區
「一心」即濱海新城,「三極」分別為新海城區、南翼新城和贛榆新城。
濱海新城:包括濱海核心區和連雲城區,為本規劃重點培育的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區。規劃主要承擔行政辦公、商業貿易、商務流通、文化娛樂、旅遊接待等綜合服務中心職能,以及連雲區的區級中心職能。同時,濱海新城也是高標准建設的現代化特色濱海社區。
新海城區:主要承擔市級高等教育職能,以及行政辦公、商貿服務、文化體育、生活居住等職能,成為配套比較完善、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淳厚、城市尺度宜人的城區。
南翼新城:依託徐圩港區重點打造的江蘇省乃至國際級臨港產業基地,主要承擔為南翼港區及臨港工業園區綜合配套服務的職能,遠景進一步拓展成為產業實力雄厚、配套設施完善的臨港新城。
贛榆新城:承擔都市發展區北翼的中心服務職能,重點發展區級行政辦公、商貿服務、文化體育、生活居住等功能,形成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具有較高水準的復合型城區。 港口空間布局形成由海灣內的連雲港主港區、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區、北翼的贛榆和前三島港區共同組成的「一體兩翼」總體格局。
連雲港區:充分發揮深水港資源優勢,加快深水航道和大型專業化礦石、煤炭等泊位建設,以集裝箱和大宗物資運輸為重點,大力發展綜合物流,使其成為以物資轉運、商貿流通為主的核心港區,提升並鞏固其區域性樞紐港口地位,為蘇北和隴海鐵路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南翼徐圩港區:以臨港工業港區功能為主,逐步兼顧部分公用貨物運輸功能。預留遠期發展大宗散貨、集裝箱等貨物轉運的功能。
南翼灌河港區:以中小泊位為主,發展小批量散雜礦建材料、化工原鹽等運輸通用港區。
北翼贛榆港區:近期以港區後方的臨港工業為重點的臨港工業港區,逐步兼顧部分公用貨物運輸功能。預留遠期發展散貨、集裝箱等貨物轉運的功能
北翼前三島港區:以石油運輸為主、主要為大型石化產業發展服務,形成大型石化專用港區。 重點打造臨港工業,改善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藍色」產業帶與「綠色」產業
帶相交的「一縱一橫」型布局結構。
藍色(沿海)產業帶:以發展沿海臨港產業為主,培育壯大石化、重型裝備製造、能源和物流四大產業集群,打造大型石化、新型鋼鐵、新能源、現代機電、臨港物流、海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基地。
綠色(沿東隴海)產業帶:以發展資源加工和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培育壯大醫葯、新材料、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及機械加工五大產業集群,建設一批都市型特色產業園區。
區域服務中心(海濱新區核心區):藍色產業帶和綠色產業帶的交匯處重點發展商務服務、信息咨詢、中介代理、會展交易等現代服務業。同時,積極發展商業服務、餐飲娛樂、文體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
Ⅲ 中國經濟網北京2011年3月16日訊中央已經提出,要加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下圖為廣東增城城市發展規劃示意
小題1:B 小題2:A Ⅳ 總體規劃的城市旅遊發展 城旅一體、整體發展,旅遊依託城市發展,城市建設體現旅遊功能,把城市作為旅遊吸引物整體打造,將城市旅遊變為旅遊城市。為此旅遊業與商貿、金融、科技、港口、工業等功能進行整合,同時整合各種社會經濟資源投入旅遊發展,以旅遊為紐帶促進城市功能的全面發揮,在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功能配套、工農業生產等方面,全面融入旅遊功能。項目帶動、集聚發展是要通過龍頭項目帶動旅遊市場開發、旅遊產業集聚和城市載體功能建設,激活市場人氣,帶動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 Ⅳ 如何按照現代農業發展思路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1、科學制訂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制訂科學可行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對於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至關重要。規劃要以科學的眼光和思維充分考慮農村實際,在發展規模、發展進度上務求實事求是,建立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坐標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示範帶動,在規模上做大,在鏈條上做長,在品牌上做響,促進新農村農業產業向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上級部門應對鄉鎮的資源情況、發展現狀進行詳細的摸底,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將產業發展規劃到鎮、村,將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同時,在落實規劃過程中,要力戒隨意性和短期行為。 Ⅵ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產業困擾 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遠非紙面上來的容易。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高明告訴記者:「北京市三地之間的經濟、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存在諸多的問題。」 Ⅶ 都市農業規劃的原則是
都市農業是指在工業化高度發展的大都市及其周邊地區,依託大都市的資金、科技、信息和市場優勢,與大都市發展緊密融合的一種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於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20 世紀90 年代初,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部分特大城市在國內率先開始了建設都市農業的實踐。 Ⅷ 怎樣看待目前城市規劃發展前景
城市規劃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極為深遠,因為城市規劃一旦確定版下來,都會影權響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國城鎮化進程的規模可謂是空前絕後,但是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也給城市規劃行業帶來了尖銳復雜的挑戰。而且,在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的催化縣,城市規劃行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風口。 Ⅸ 城市發展的 定義是什麼
城市的發展又成為城市規劃。 Ⅹ 關於城市規劃方面的問題 武漢市城市規劃總體:構建城市圈--都市發展區--都市核心城三層次的規劃框架——區域內建設產業聯盟,形成武漢至孝感、仙桃、黃石三個產業集聚帶。市域內以長江為脊,兩翼沿江拓展,東西橫軸整合,構建以水系生態網為基質,以組團城市帶為基本框架的空間結構,引導城市合理發展。主城進一步提升功能,在濱江地區建設現代化的高端服務設施,形成輻射中部的強大功能聚核。 1、區域聯盟、產業三帶延伸 以吳家山、武漢新區、光谷為輻射極,形成武漢至孝感、武漢至仙桃、武漢經鄂州至黃石三條產業發展軸,成為未來武漢與城市圈進行產業鏈接的主要軸向。 2、水城交融、軸網有機疏散以武漢城市地區為主體,明確武漢都市發展區的概念和范圍,以復合型的交通和基礎設施走廊為支撐,構建以城市組團為基本結構的發展軸,以均勻分布的水系生態網為基質,總體形成軸網交融的空間發展框架,引導都市發展區有機疏散拓展。3、長江為脊、兩翼順江而展 以順江發展為主導,構建兩條順江而展的城市拓展軸。4、濱江為核、山水橫軸相連以長江為脊,兩岸對稱、一體發展的格局應需要傾力打造一個瀕臨長江的強大聚核,充分發揮江漢路、漢正街、永清、武昌臨江、沙湖等濱江地區的空間優勢,實現中心服務功能的高端化,在兩江交匯處聚集形成強大功能集核。同時逐步拓展漢水-武珞路垂江橫軸,將漢江兩岸、濱江城市核、魯巷等中心功能區有機連為一線,形成武漢市的「服務軸心」。面臨的問題:相對分散的城市發展空間;圈層蔓延的空間拓展態勢;三鎮關系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仍顯分散的城市中心格局。完善目標設想:體現科學發展觀和「精明增長」的理念,綜合考慮自然條件、歷史沿革、交通產業發展、生態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建議採取「兩軸三城、多核放射」的城市空間優化戰略。武漢處於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城市地區是城市發展的重點,應構建一個有機、持續生長的空間發展框架。建議採取「順江親水、三軸拓展」的都市發展區結構模式。應該突破分散、蔓延的圈層式擴展模式,軸向拉開框架,採用帶型城市的發展模式,建議採取「濱江而展、一帶多心」的發展設想。 與都市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