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加快產業發展意見

加快產業發展意見

發布時間:2020-11-25 02:06:24

1. 會計師事務所加強行業管理、促進行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應該怎麼寫謝謝!不錯的提高懸賞

宗慶後:關於規范管理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建議 2012-03-01 18:58:37 來源: 網易財經 有0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0
) 網易財經3月1日訊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今 天提出了自己關於進一步規范管理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提案,具體全文如下: 201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以及進一步落實該辦法的通知,要求各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會計師事務所收費辦法和收費標准,規范會計師事務所收費行為、遏制低價惡性競爭、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 一、目前地方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管理存在的問題 截至目前,基本各省均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通知制定了地方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准以及相應的管理辦法。但部分省份制定的收費標准明顯過高,超出了被審計單位的承受范圍,使得被審計單位不堪重負。同時相應的管理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省外會計事務所開展異地業務,設立了區域壁壘,形成了地方保護主義。 例如,近期遼寧省出台的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相關條文規定,企業年度報表審計按照資產總額、營業收入總額二者之和的平均數乘以相應的費率作為收費標准,同時規定以基準價上下浮動20%作為收費標准上下限。以一家相同企業為例進行調查測算,若按照新標准下限計算收費與去年同期收費相比較,結果上漲了至少10倍。另外,遼寧省通過印發《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驗資報告統一使用防偽標識管理辦法》,規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全省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驗資報告時均須粘貼統一規定的防偽標識;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社會公眾應使用粘貼有防偽標識的審計、驗資報告。」經調查,這項規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外省會計師事務所在申請准入備案時,往往處處受到阻撓和刁難,使得很多外省會計師事務所知難而退,從而最終放棄開展異地審計服務業務。 二、相關建議 綜上所述,建議進一步規范地方會計事務所的收費標准與管理辦法,一方面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保障被審計單位尤其是廣大製造業企業的利益。具體建議如下: 1、提高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准應結合企業發展形勢 由於歷史原因,以前會計事務所行業服務收費標准相對較低,容易導致惡性競爭,為促進該行業健康發展,逐步適度提高服務收費標准可以理解,但收費標准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適度調整,尤其應考慮當前實體企業舉步維艱的形勢,應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與物價水平的變化,在必要時才對各收費項目基準價和浮動幅度進行調整。另外,會計事務所服務收費標准調整應該有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不能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不僅損害了被審計單位尤其是廣大製造業企業的利益,也最終損害了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發展。 2、做大做強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提高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總體上存在著規模較小、執行水平不高、人才難以引進、風險抵禦能力差和審計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一方面是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無序發展,另一方面是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卻以高收費蠶食著國內審計市場。因此,政府應引導鼓勵中小事務所改組形成大型事務所,大型事務所一方面抗風險能力強,另一方面也更加註重長期發展、提升自身聲譽、增強收費能力。只有擴大事務所的規模,才能應對市場發展對審計服務質量和審計服務多樣化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國內事務所的規模、強強聯合、走集團化發展道路,也便於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

2. 國務院促進什麼行業的發展改革意見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推進展覽業市場化進程。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導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展覽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展覽業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展覽業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穩步有序放開展覽業市場准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全國展館展會布局和區域展覽業發展,科學界定展覽場館和展覽會的公益性和競爭性,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協同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環境。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展覽業發展規律,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建立公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鼓勵和支持展覽業市場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
——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完善法規政策,理順管理體制,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逐步消除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平等參與、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和減少政府辦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展會數量顯著增長,展館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
——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遵循國際通行的展覽業市場規則,發揮我國產業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等比較優勢,逐步提升國際招商招展的規模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幅提升境外組展辦展能力。在國際展覽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展會。

3. 安康市關於進一步加快養老產業發展的意見

養老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要提高對安康發展生態養老產業重要性和戰略性的認識,廣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及早研究謀劃,讓安康的養老產業發展有更快更好的成長。
就安康而言,養老事業作為政府必抓在手的大事之一,基礎養老的一系列工作當然需要無條件或創造條件抓好,盡到國家福利的責任。但從大趨勢上講,放開視野,放棄包打天下的意願,更多地引導社會力量,特別是企業資本的力量,投身和關注養老業的發展,可能是有更大意義的。換句話說,我們當更多地思慮面對「十三五」的到來,把養老產業作為安康的新興產業之一,甚至是重頭戲,給予濃墨重彩,給予更大關懷,則是現實選題。
況且,安康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地處的地理幾何中心位置,特別是南北適度的氣候環境,都具備了作了區域性甚至面向全省全國的養老產業基地建設的獨特條件。隨著養老模式的多元化、多層次、主流性發展,我們既有的自然資源,完全有先決條件承接新興養老業的落地與可持續發展。我們多年城鎮化發展,整合了經濟社會和自然資源,對於這些資源的再利用再發揮,本身也是現實可行的,且具有不可復制性,加之國家生態功能區建設這塊金字招牌,更將為我們的養老產業加分不少。

4. 加快中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建議

中國的煤層氣產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煤炭生產和煤層氣開發缺乏統一協調發展的模式,缺乏統一的煤層氣勘探開發標准和規范,秩序混亂,整裝的大型煤層氣田存在分散性、盲目性開發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為了促進中國煤層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煤層氣產業發展狀況調研

煤層氣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截至2009年底,煤層氣地面年產量不足10×108m3,抽放利用率很低,制約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因素包括地質理論、技術方法、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問題,政府應組織多部門進行調研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二、出台「先採氣、後採煤」的資源開發政策細則

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6〕47號)》,出台「先採氣、後採煤」的資源開發政策細則,建議先採氣後採煤規定標準定於6m3/t,煤炭生產區在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以採煤為主,兼顧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以確保煤炭安全生產,而在煤炭規劃區對噸煤含氣量大於6m3的原生煤含氣區必須先地面采氣後井下採煤;構造煤發育區及低含氣區採用煤礦井下抽採的方式開發利用煤層氣。

就資源利用角度講,中國煤層含氣量小於6m3/t 的煤炭資源量為3.95×1012t,占煤炭總資源量的71%;大於6m3/t的煤炭資源量為1.62×1012t,占煤炭總資源量的29%(表10-1)。因此採用含氣量大於6m3/t為標准實行先採氣後採煤,不影響當前煤炭產量,又可有效利用資源、遏制瓦斯災害、保護環境。

表10-1 中國不同地區不同含氣量的煤炭資源量與煤層氣資源量對比表

三、進一步加強煤層氣勘探開發科技攻關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項目和國家油氣重大專項都將煤層氣科技攻關列為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煤層氣地質條件復雜,目前僅在中高煤階1000m以淺地區取得煤層氣勘探開發突破,煤層氣勘探開發在構造煤發育區、深煤層、低煤階區以及關鍵技術裝備等領域尚需加強科技攻關。建議國家對煤層氣精細地質研究、低煤階煤層氣勘探開發及煤層氣關鍵鑽完井技術試驗等制約煤層氣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進一步加強科技攻關力度,實現煤層氣產業低成本高效開發。

四、制定統一的煤層氣勘探開發國家標准和規范

應制定統一的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國家標准和規范,整頓礦業秩序,規范勘探開發程序。整裝的大型煤層氣田,必須按照統一標准和規范進行集成開發、綜合利用,避免破壞性、分散性、盲目性開發。

五、倡導煤炭生產企業與煤層氣生產企業加強合作

煤炭企業和煤層氣生產企業加強合作,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煤層氣和煤炭兩個行業之間的良性運作,互利共贏。形成煤層氣與煤炭綜合開采模式,可有效解決礦權重疊問題,保障採煤安全,加快中國煤層氣產業發展步伐。

5. 最近,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的內容是什麼

2014年12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63號印發《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發展應急產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重點方向、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組織協調6部分。
重點方向是: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應急服務。
主要任務是:加快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支持企業發展,推廣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4〕6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應急產業是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近年來,我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並不斷發展,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存在產業體系不健全、市場需求培育不足、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緩慢等問題。發展應急產業一舉數得。為加快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1]
一、充分認識發展應急產業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應急產業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礎水平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嚴峻復雜,突發事件易發頻發,防控難度不斷加大。發展應急產業能為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提供物質保障、技術支撐和專業服務,提升基礎設施和生產經營單位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會抵禦風險能力,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應急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公眾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各方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應急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加快發展應急產業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催生新的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擴大社會就業。
(三)發展應急產業是提升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突發事件處置現場情況復雜,對應急技術裝備的適應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加苛刻。我國應急產業起步晚,一些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部分關鍵技術產品依賴進口。加快發展應急產業將帶動相關行業領域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我國應急技術裝備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1]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強政策引導,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加快突破關鍵技術,不斷提升應急產業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增強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產業支撐能力,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貢獻。
(五)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政府宏觀引導和政策激勵,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用改革的辦法調動市場主體發展應急產業的積極性。
創新驅動,需求牽引。著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共性技術,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盡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促進科技成果產品化、產業化;培育市場需求,推進應急產品在重點領域應用,形成對應急產業發展的有力拉動。
統籌推進,協同發展。健全應急產業發展機制,加快形成適應我國公共安全需要的應急產品體系,推行應急救援、綜合應急服務等市場化新型應急服務業態,不斷提高應急產業對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保障能力。
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把社會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研發應急產品,儲備生產能力,完善應急服務,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六)發展目標。到2020年,應急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製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發展一批應急特色明顯的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創新機制,為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1]
三、重點方向
(七)監測預警。圍繞提高各類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的及時性和准確性,重點發展監測預警類應急產品。在自然災害方面,發展地震、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水旱災害、病蟲草鼠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監測預警設備;在事故災難方面,發展礦山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交通安全、海洋環境污染、重污染天氣、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監測預警裝備;在公共衛生方面,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等應急檢測裝備,流行病監測、診斷試劑和裝備;在社會安全方面,發展城市安全、網路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監測預警產品。同時,發展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應急廣播系統及設備等。
(八)預防防護。圍繞提高個體和重要設施保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點發展預防防護類應急產品。在個體防護方面,發展應急救援人員防護、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避險、特殊工種保護、家用應急防護等產品;在設備設施防護方面,發展社會公共安全防範、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重要生態環境安全保護等設備。
(九)處置救援。圍繞提高突發事件處置的高效性和專業性,重點發展處置救援類應急產品。在現場保障方面,發展突發事件現場信息快速獲取、應急通信、應急指揮、應急電源、應急後勤保障等產品;在生命救護方面,發展生命搜索與營救、醫療應急救治、衛生應急保障等產品;在搶險救援方面,發展消防、建(構)築物廢墟救援、礦難救援、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工程搶險、海上溢油應急、道路應急搶通、航空應急救援、水上應急救援、核事故處置、特種設備事故救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疫情疫病檢疫處理、反恐防爆處置等產品。
(十)應急服務。圍繞提高突發事件防範處置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創新應急服務業態。在事前預防方面,發展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消防安全、安防工程、應急管理市場咨詢等應急服務;在社會化救援方面,發展緊急醫療救援、交通救援、應急物流、工程搶險、安全生產、航空救援、海洋生態損害應急處置、網路與信息安全等應急服務;在其他應急服務方面,發展災害保險、北斗導航應急服務等。[1]
四、主要任務
(十一)加快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產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持,推動應急產業領域科研平台體系建設,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撐應急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核心技術。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在應急產業重點方向成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產業,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商業模式,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應急產業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十二)優化產業結構。堅持需求牽引,採用目錄、清單等形式明確應急產品和服務發展方向,引導社會資源投向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應急產品和服務。適應突發事件應對需要,推進應急產品標准化、模塊化、系列化、特色化發展,引導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加快發展應急服務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提供應急服務,支持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應急服務機構發展,推動應急服務專業化、市場化和規模化。
(十三)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規律,加強規劃布局、指導和服務,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應急產業集聚區,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依託國家儲備和優勢企業現有能力和資源,形成一批應急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基地。根據區域突發事件特點和產業發展情況,建設一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形成區域性應急產業鏈,引領國家應急技術裝備研發、應急產品生產製造和應急服務發展。
(十四)支持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品牌經營等方式進入應急產業領域,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發揮應急產業優勢企業帶頭作用,培育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高、服務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利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應急產業領域中小微企業,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十五)推廣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加強全民公共安全和風險意識宣傳教育,推動消費觀念轉變,激發單位、家庭、個人在逃生、避險、防護、自救互救等方面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場所、高層建築、學校、公共場所、應急避難場所、交通基礎設施等應急設施設備配置標准,完善各類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的裝備配備標准,推動應急設施設備裝備與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健全應急產品實物儲備、社會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管理制度,建設應急產品和生產能力儲備綜合信息平台,帶動應急產品應用。加強應急倉儲、中轉、配送設施建設,提高應急產品物流效率。利用風險補償機制,支持重大應急創新產品首次應用。推動應急服務業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相結合,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加快推行巨災保險。
(十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應急先進技術和先進服務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引進更多應急產業創新成果在我國實現產業化。支持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鼓勵企業以高端應急產品、技術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國外先進應急技術裝備進口。引導外資投向應急產業有關領域,國家支持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同等適用於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組織開展展覽、雙邊或國際論壇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充分利用相關平台交流推介應急產品和服務。[1]
五、政策措施
(十七)完善標准體系。充分發揮標准對產業發展的規范和促進作用,加快制(修)訂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標准,積極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推動應急產業升級改造。鼓勵和支持國內機構參與國際標准化工作,提升自主技術標準的國際話語權。
(十八)加大財政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應急產品和服務,在有關投資、科研等計劃中給予支持。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應急產業發展投入機制,帶動全社會加大對應急產業投入力度。落實和完善適用於應急產業的稅收政策。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補償制度,對徵用單位和個人的應急物資、裝備等及時予以補償。
(十九)完善投融資政策。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及創業與私募股權投資投向應急產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應急產業企業採取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方式,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資質好、管理規范的應急產業企業的擔保力度。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應急產業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
(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應急產業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著力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的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和科研團隊,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經營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領軍人物。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設應急產業相關專業。依託有關培訓機構、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開展應急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利用各類引才引智計劃,完善相關配套服務,鼓勵海外專業人才回國或來華創業。
(二十一)優化發展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支持應急產業發展。建立應急產業運行監測分析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加強應急產品質量監管,依法查處生產和經銷假冒偽劣應急產品的違法行為。依託現有的國家和社會檢測資源,提升應急產品檢測能力。完善事關人身生命安全的應急產品認證制度。鼓勵發展應急產業協會等社團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評價。對應急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予以支持

6.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醫葯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加快醫葯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產業布局,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醫葯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高醫葯產業競爭力,努力把醫葯產業打造成為全省支柱產業。
(二)加快壯大醫葯產業規模,提高發展質量,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醫葯骨幹企業和品牌。預計到2011年全省醫葯產業現價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醫葯工業產值650億元,中葯農業及醫葯服務業產值350億元。
到2012年全省醫葯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努力把吉林省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醫葯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中國長白山北葯基地。

7. 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東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部委的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會議精神,對今年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和部署,結合實際提出了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建議。東莞市繼續以SQ產業和製造業為主導,多種產業並行共存的發展模式。其中文化產業是今年發展的重點,以加快相關企業轉型和其他產業的橫向拓展為先機,著重攻克東莞SQ服務行業轉型為文化輸出產業的屏障,製造良好氛圍,鞏固原有服務產業,加速轉型發展SQ文化產業,讓勞動力、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資金來東莞安家落戶,所以我們要抓住機遇求發展;高舉發展經濟大旗和第服務為民大旗,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早日實現東莞文化輸出大市,解決中國這發面多靠進口、走私、偷拍等的空白,真正實現東莞SQ專業化、產業化大市。

8.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適應什麼結構變化的趨勢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是: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國家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實現
資源優化配置。第二,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環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
新體系,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第三,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
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道
路,努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第四,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區域產業結構和布
局,優化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努力擴大就業,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產業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轉變,由粗加工向深
加工轉變,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促進產業做大做強。一要鞏固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第一產業由薄弱轉為
穩固;二要著力振興裝備製造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加強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
進第二產業由大變強;三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更快更好地發
展。2008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力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支持開發重大產業技術,制
定重要技術標准,構建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加快高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加快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准、下一代互聯
網等重大成果的推廣應用,繼續組織實施新型顯示器、寬頻通信與網路、生物醫葯、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注意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集
聚、引領和輻射作用。

第二,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要繼續依託重點建設工程,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技術、合作開發、聯合製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圍繞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設備等關鍵領域,推進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發和國產化。

第三,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鼓勵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製造業,提高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端產品比重。引導和推動鋼鐵、水泥、造紙、裝備製造業等領域企業的兼並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加強分類指導和有效監管,進一步創新、完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和
機制,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准入制度。發展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
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會計、知識產權、技術、設計、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
業,加快教育培訓、養老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出台加快服務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對國家鼓勵類服務業實行與工業用電、用水、用熱基本同
價。組織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城市服務業發展試點。編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示範工程專項規劃,用好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

第五,加強地質工作,提高資源勘查開發水平。圍繞"找新區、上專項、挖老點、走出去",切實加強國內外礦產資源勘查。擴大地質工作服務領域,重點做好汛期
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防治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方面要取得重要進展。加強地勘行業管理,穩妥推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加快建實建強中央和地方公益性
地質調查隊伍。

第六,積極發展現代化能源原材料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以大型高效機組為重點優化發展煤電,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加
強電網建設,優化電網結構,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加快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調整改造中小煤礦,堅決淘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浪費破壞資源的小煤礦。根據能
源、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著力調整原材料工業的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
型,繼續實施交通發展長遠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大力建設現代化水上安全監管體系。加快發展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建設客運專線、運煤通道、區域通
道和西部地區鐵路。基本建成國家高速公路網,推進農村公路建養管運一體化發展。整合港口資源,加快煤、油礦箱專業化碼頭建設,完善功能。大力發展以長江黃
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運。擴充大型機場,完善中型機場,增加小型機場,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功能完備、協調發展的機場體系。

閱讀全文

與加快產業發展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