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狀況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雙重推動下,物流業正在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迅速轉型並成為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系統工程思想的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強化資源整合和物流全過程優化是現代物流的最本質特徵。
「十二五」期間中國第三產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6%,2012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44.6%,預計2015年將提升至47%,服務業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長率約12%。
從產業細分的角度來看,基礎物流服務(倉儲和運輸)增速將僅能達到7%左右的水平。過去十年,以簡單倉儲和普通運輸為代表的基礎物流業務年均增速約為10%左右,顯示出較低的進入壁壘、技術含量和議價能力。
考慮到隨著經濟轉型的逐步深入,並參考發達國家經驗,中國整體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將出現下滑趨勢。「十二五」期間,傳統倉儲和普通運輸服務等基礎物流業態年均增長將略低於GDP增長水平,維持在不足7%的水平。
(1)物流產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全球化趨勢
1、物流全球化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指經濟全球化使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大型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日益從全球的角度來構建生產和營銷網路,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和產品銷售的全球化相應地帶來了物流活動的全球化。
另一層含義是指,現代物流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集中,並通過國際兼並與聯盟,形成愈來愈多的物流巨無霸。1998年,歐洲天地郵政(TNT)以3.6億美元兼並法國第一大國內快遞服務公司Jef Service。
1999年,英國郵政以5億美元兼並德國第三大私人運輸公司German Parcel。這些兼並活動不僅拓寬了企業的物流服務領域,同時也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現代物流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
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3、現代物流具特點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結合;現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統一;電子商務物流是信息化、自動化、網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結合;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B. 你對於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的看法有什麼
傳統的物流行業肯定沒什麼市場競爭力了。隨著電商和互聯網的發展,物流行業的市場是越來越大,競爭同樣是越來越大。同時隨著油價上漲、人工工資高、價格透明等因素,導致新生的物流企業必須懂得精益化運作,或者進行資源整合抱團發展。像壹米滴答就是很典型的榜樣。當然並不是所有物流都是做零擔快遞,同城配送、第三方第四方倉儲配送、冷凍生鮮配送等可以細分很多領域,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如何降成本、省人工,如何找准貨源(市場),如何融資保證資金鏈,如何讓用戶青睞。
C. 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在國際上,物流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雖然近幾年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還處於起步階段,物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還很低,功能也不盡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已由原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約型轉變,而企業對於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業也開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企業的運營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是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而對於那些大型商業企業來說,一套優秀的內部物流體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將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健全產品追蹤網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為現代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成為目前多數國內企業最為強烈的願望和要求。
所謂企業內部物流,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到產成品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個過程。通常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裝、裝卸、運輸、儲存、配送和物流情報等活動[1]。企業內部物流涉及產品鏈的每個環節,其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企業生產效率的高低,關繫到企業成本控制的好壞,進而直接關繫到企業經營的成敗。因此,企業內部物流體系的完善不僅是物流優化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整體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在我國,短缺經濟時代已經結束,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相對過剩階段,經濟增長已從供給約束為主轉變為需求約束為主,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帶來的是大量商品、服務和信息流通的加速,從而也帶來了對於物流需求的成倍增長。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值達到125.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了15%,明顯高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同年的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7.8%,同比下了降0.3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物流運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國物流業發展依然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一些大中型企業的內部物流在從傳統儲運向現代化物流轉變的過程中進展緩慢,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化的物流信息網路,與發達國家相比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社會物流成本方面即可窺其一斑[2]。據統計,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6.1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8.1%;2010年總費用為7.1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7.8%。這一比率雖有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遠遠高於發達國家10%左右的水平。
目前我國物流業的運行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企業內部物流,另一類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為企業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即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公司。在我國,很多大型企業都建立了屬於企業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統。利用建立的內部物流系統,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專業化服務,內部物流擁有有針對性的網路覆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價值,為很多大型的商業企業所歡迎。例如很多煙草公司構建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雖然有些企業在自身內部物流體系的建設方面比較成功,但從整體來看,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僅僅處於摸索階段,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包括觀念上的,設施上的以及具體操作上的問題,理清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整體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是完善內部物流管理體系、提出相應發展對策的必要前提。
1、企業管理者對內部物流的理念認識不清
一些企業管理層的觀點還處於物流的原始階段,即把物流簡單認定為產品的倉儲和配送,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物流的重點僅僅停留在產品的倉儲和配送這些最基本的環節。在那些以生產觀念為導向的企業中,企業內部物流只是由過去的生產單位到倉庫領取物資轉變為物流系統送貨上門,物流僅僅作為一項服務項目而已[3],並沒有很好的把物流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之中,也沒體現全產品鏈的物流管理理念。
2、企業內部物流基礎設施匱乏,人才不足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逐步擴大,很多企業管理層對於物流方面的研究也剛剛開始,且大多還停留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相關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還相當匱乏。很多企業內部物流在裝備上一般僅有倉庫和運輸車輛等基礎設施,在人才上更是缺乏專業技術人才[4]。因此,物流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因素。
3、企業內部物流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
現代化的企業內部物流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發展。我國企業內部物流的信息化整體水平偏低,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企業電子商務進程緩慢。目前很多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仍沿用最傳統的人工方式,填寫各種表格、憑證、賬冊、卡片和文件。這些傳統的物流操作模式不但影響了企業經營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會因為大量的人工錯誤而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4、企業內部物流的發展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
雖然物流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但與此同時也給城市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物流作業的運輸方面。運輸過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廢氣以及不合理的配送路線導致的迂迴運輸是影響的主要方面。據統計,2008年,在世界范圍內,交通部門的能源消耗佔到全球石油消耗的一半,而物流業的運作主要依靠運輸,可見其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之大[5]。
5、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有限,不能很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優勢
企業內部物流由於受企業規模和內部物流定位的影響,往往只為本企業經營服務,因此本企業對物資的需求量決定了其內部物流系統對於物資計劃量的制定。而單一企業的物資需求量較小,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物流系統在集中采購時的規模優勢不能有效的發揮,因此就不能夠降低物資采購的成本。
三、我國企業內部物流未來的發展趨勢
快速變化的信息經濟時代,促使了企業內部物流時刻做好相應變化的准備,要緊跟時代潮流,立足現在,展望未來,以市場為導向,最大程度滿足客戶日益變化的需求,這是企業生存的本質體現,也是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前提。
1.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企業內部物流體系
現代化企業內部物流應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裝備技術格局。其發展趨勢表現為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術在企業內部物流運輸業的應用與發展的表現尤為突出,它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6]。如沃爾瑪通過BarCode(條形碼)、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TS(智能交通系統)等信息技術成功的對內部物流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實現成本控制、提高效率的目的。
2.綠色物流成為企業內部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人類對於環境的愈加重視,「低碳」已經滲透到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每個環節,在這種背景下,「綠色物流」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相應的也為企業內部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綠色物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物流系統的污染進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統和物流活動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採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方案,如採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和夜間運貨等;二是建立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發達國家政府還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個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形成倡導綠色物流的對策系統。
3.整合企業內外部的物流資源是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實際企業內部物流的具體操作中,我們會發現,由於季節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企業對於物流的需求和企業內部物流的供給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即可能會出現物流資源的緊缺抑或物流資源的閑置。這時我們需要藉助外部資源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當出現物流供應的緊缺時,我們可以暫時藉助第三方物流來滿足企業內部物流的「缺口」;當企業內部物流出現閑置時,我們可以暫時充當第三方物流來避免企業內部物流資源的浪費。這種機動靈活的整合方式是未來企業內部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
4.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制定是企業內部物流的前進方向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物流業的起飛,同時也提高了客戶對於物流服務的要求。客戶已從過去對於產品和服務的低價位要求,上升到現今的高品質及個性化服務。為了及時滿足不同地區的客戶對產品的不同需求,需要企業盡可能地將產品定製延遲到供應鏈的最終階段。在客戶確切訂單後,根據訂單上的具體要求完成最後的組裝和配送,讓企業能更加及時准確的響應市場的需求,這種個性化需求定製以較短的供貨周期、緊急訂單的靈活處理和庫存的合理調配等優點滿足了客戶的需求[7]。如IBM的個性化需求定製就是一個企業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總之,國內企業要想真正做好內部物流體系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全體員工的工作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多方配合,著手行動,才能優化物流資源,降低成本,使有限資源得到最大利用。
D. 關於物流行業的發展
我國物流現狀:
1宏觀狀況
社會物流總值大幅增長。200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值達295437億元,同比增長27%(按現價計算),明顯高於同期GDP的增長速度。其中:工業品物流總值為249570億元,同比增長26.8%;農產品物流總值為11261億元,同比增長2.5%;進口貨物物流總值為34193億元,同比增長40%;再生資源物流總值為278億元,同比增長18.3%;郵政物流總值為136億元,同比增長3.2%
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比例繼續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2003年,全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4974億元,同比增長13.6%,較同期物流總值27.5%的增長速度低13.9%個百分點。其中:運輸成本為14028億元,同比增長15.1%;倉儲成本為7376億元,同比增長15.1%;管理成本為3570億元,同比增長7.3%。
社會物流總成本占社會物流總值的比重不斷下降。2003年社會物流總成本占社會物流總值的比重為8.4%,比2002年又下降了1.1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社會物流總效益在不斷提高。
從社會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例關系看,1991年社會物流總成本相當於GDP的24%,2003年縮小到21.4%,這一比例比美國、日本等物流發達國家高出1倍多[3]。據統計,目前我國一般工業品,從出廠經裝卸、儲存、運輸等各個物流環節,最終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50%,這些費用上的消耗以及大量存在的庫存為物流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4]。
目前,推動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
¢ 我國整體國民經濟良好而穩定的增長勢頭;
¢ 不斷增長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外國投資者對於物流服務外包的強烈願望;
¢ 物流行業巨大增長潛力;
¢ 政策上,我國政府堅決鼓勵物流市場的發展;
¢ 我國企業將運輸和倉儲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主要特點是:
(1)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已初見端倪
近年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企業對物流領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開始有了深刻的認識。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目前多數國內企業最為強烈的願望和要求。這說明,我國物流活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活動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
與此同時,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需求已經出現,且發展勢頭極為迅速。其一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銷售活動,分撥活動以及采購活動過程中對高效率、專業化物流服務的巨大需求,這是帶動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市場基礎;其二是國內優勢企業對專業化物流服務的需求。
(2)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涌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經濟中出現的許多物流企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國際物流企業。這些國際物流公司一方面為其原有的客戶--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延伸物流服務;另一方面,針對中國市場正在生成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提供服務。
二是由傳統運輸、儲運及批發貿易企業轉變形成的物流企業。它們依託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客戶、設施、經營網路等方面的優勢,通過不斷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
三是新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這些企業依靠先進的經營理念、多樣化的服務手段、科學的管理模式在競爭中贏得了市場地位,成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場現狀
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潛力大、發展迅速,處於發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國與物流相關的總支出有19,000億元人民幣,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場的潛力很大,2001年的市場規模在400億元人民幣以上,70%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過去的三年中,年均業務增幅都高於30%,預計2003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在600-700億元以上,整個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5%。
推動中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國企業正在將更多的業務轉向中國,並通過外包他們廣泛的物流功能來降低供應鏈成本;其次是中國公司面臨著降低成本和關心核心競爭力的壓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後,我國政府的激勵措施也是刺激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2)中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物流服務商的收益85%來自基礎性服務,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增值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與支持物流的財務服務的收益只佔15%。增值服務主要是貨物拆拼箱,重新貼簽/重新包裝,包裝/分類/並貨/零部件配套,產品退貨管理,組裝/配件組裝,測試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於一半的物流服務商認為企業將內物流外包的計劃;另一方面,企業認為我國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商,再加上企業認為自己有條件把企業內物流做好。
在這種狀況下,物流服務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只能局限在相對低利潤的物流服務上,一直到客戶願意外包增值服務為止。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我國物流企業與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當長的距離。
(3)整個第三方物流市場還相當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小,沒有一家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擁有超過2%的市場份額。
(4)物流服務商認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個最大障礙是很難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員來推動業務的發展。他們還同時反映復雜的行業監管環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3我國物流外包的需求狀況
客戶對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萬別,物流外包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1)對客戶而言,降低成本和周期,提高服務水平是面臨的主要挑戰,但不同行業重點不一。
(2)客戶認為國際物流供應商在IT系統、行業以及專業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同時,他們認為我國物流供應商在成本、本地經驗與國內網路方面的優勢較為顯著。這一結果同時證實了國內物流供應商同國際物流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的協調效應。
(3)我國企業,尤其是傳統的中國國有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較少。與此相反,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腳步最快,是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重點。但這些跨國公司在外包時也十分謹慎。
(4)客戶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後是為了強化核心業務,第三是為了改善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與質量。客戶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首先注重行業與運營經驗即服務能力;第二注重品牌聲譽;第三注重網路覆蓋率,然後注重較低的價格。
(5)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戶中,有超過30%的客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滿意。不滿意最多的是物流供應商的信息技術系統很差,信息反饋有限;互相之間溝通不順暢,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況變化;缺乏標准化的運作程序,導致各地區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等。
(6)客戶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應將從現在的15%,增加到三年後的35%;生產商產品銷售將從目前的略高於45%,增加到三年後的80%;分銷商物流的外包將從目前的略高於25%,增加到近65%。
4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現狀
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很快,但面臨一些共有的挑戰,也存在各自的困難,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正在尋求合作,以提高服務能力。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基本上具有以下特點:
(1)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有著各自的優勢與劣勢,並設立了不同的目標和方向。
(2)目前我國與外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在運營過程中,各有側重。國外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主要關注進出口物流,約占業務收入的70%,所以他們的服務客戶98%是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等外國客戶。中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更注重國內物流的商機,其收入占總收入88%,按調查企業分,56%為外國客戶服務,44%為中國客戶服務。
(3)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認為,吸引物流需求客戶存在三大障礙,一是生產與流通企業有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著裁員和資產出售;二是客戶對第三方物流缺乏認識;三是對現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優質服務缺乏信心。
(4)大多數國際的物流供應商正在尋找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以獲得迅速進入市場的機會,但迄今為止,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對等的本地合作夥伴。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在於國內的物流供應商,盡管非常希望從國際的同行那裡獲得行業運作的知識及其國際網路,但並不願意讓國際的合作方在他們的市場獲得資產所有權和管理權。
(5)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普遍希望改善我國當前的物流發展環境。我國的物流服務供應商認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國外供應商認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戰。政策環境涉及到運營許可、跨省運輸、登記注冊、稅收政策、行業標准等等。
(6)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普遍認為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發展的初期,獲取利潤並快速成長是一件很難的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首先從提供基礎物流服務開始,展示他們有能力把這些服務做得最好,隨後才開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即使基礎服務的利潤率比較低,但只有通過把這些服務做好了,才能說服顧客外包更復雜的整合的供應鏈管理。在一開始利潤率較低的時期,應當避免過度投資,但應當購買一些必要的資產,以確保其對運營的控制和對客戶的信譽度。物流供應商還應當在那些潛在的高利潤的並且與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領域投資。如何在這些方面合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選擇,將是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制勝的法寶
E. 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河北物流集團以「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為抓手,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年均近40%的增長速度的實現了快速發展。自2005年至2012年末,營業收入從34億元增長到了376億元,7年增長了10倍多,領跑在行業前列。
一、做好主業創高效,依託「鏈條」譜新篇
集團圍繞綜合物流主業,堅持「上控資源,中築市場,下建網路,實施供應鏈經營」,努力打造從礦石、煤炭加工,到鋼材銷售、配送,最後到廢舊金屬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的鋼鐵服務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服務鏈,促進企業跨越式發展。2012年,集團又致力於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與現代物流的融合互動,開拓循環經濟新的領域,在報廢汽車回收物流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已經建立了綠色再製造基地和覆蓋河北省中南部地區的報廢汽車回收網路體系,並開始向無損傷拆解、分揀、探傷、分類、配送和再製造等下游領域延伸。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論證,通過了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的再製造試點方案,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成為全國目前再製造領域唯一的逆向物流回收體系試點單位。
二、搶抓機遇促發展,謀劃項目促轉型
集團不斷加快由傳統貿易向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轉型步伐。一是發展實業項目,集團先後啟動並逐步實施了河北物流大廈、滄州綜合物流園區、山東華泰型鋼加工、內蒙首鑫源礦業、滄州綠色回收基地、海興礦石加工、河北物流擔保公司、天津公司、香港公司、房地產公司、貨代公司等近20個項目建設工作,通過調整經營結構,發展實業項目,不斷加快由傳統貿易企業向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轉型的步伐。二是抱團取暖,通過建立多元高效運行的業務體系和管理體系,使集團各公司在資源、資金、客戶、信息方面實現共享,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三是強強聯合,集團不斷加強同上下游合作夥伴的戰略合作,先後與首鋼集團合作成立了首鋼石家莊現貨市場、與河鋼集團合作成立了河北聯合鋼鐵物流有限公司、與天津濱海港灣集團合作成立天津冀物港灣礦業有限公司和天津邦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安平縣人民政府、河北鋼鐵集團邯鋼公司簽訂了建設安平鋼鐵物流園項目的合作意向書。四是審時度勢,以全新的思維和視角,審視集團自身特點、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找准薄弱環節,找准主攻方向,不斷完善發展思路、發展戰略,調整著力重點。同時,積極引導廣大幹部職工樹立緊迫感和使命感還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以不甘落後的志氣、奮力追趕的勇氣、爭創一流的銳氣,跟強的比,與快的賽,全力以赴保障目標順利實現。
三、資本運作增實力,融資創新靚潛力
資本運作方面,近年來,通過控股、合資建立新企業等資本運作方式,為集團做大做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融資方面,各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為業務擴大、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資本運作,企業有效地改善了經營結構,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合資建立的新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400多個,保持了大局穩定,維護了企業與社會和諧。下一步,集團將進一步推動籌備上市、組建財務公司等工作。
F. 中國物流市場現狀
中國物流市場現狀中國物流市場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現階段就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條件而言,政府、企業、學界、包括環境的積極性基本上都已經具備,但是由於中國物流發展時間確實比較晚,同時由於企業本身的資金實力限制,很多企業不能真正的發展起來。並且還存在著一些痼疾,需要及時的調整並予以更正。物流產業的發展重點反映在物流企業的各種狀況上面,但是物流企業的發展在現階段而言並不是特別樂觀。基本情況還是維持在一些低水平操作的基礎之上,在低水平操作基礎上進行著重復建設、過渡競爭等等惡性循環的操作手法,一直為業界所詬病。要想了解中國物流的發展就必須要先了解中國物流企業的現狀,現狀基本如下: 一、中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分析: 1、多、亂、散、小的狀況依然沒有太大改變: 1.1、多:我國的物流企業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具有相關物流功能的企業約70餘萬家,當然關於這個數字的准確性不在我們的考證范圍之內,然而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物流企業(或者叫運輸企業、倉儲企業、貨代企業等等)如過江之卿一樣數不勝數,在這些企業裡面服務水平的高低更是魚目混珠,令人難以分辨優劣; 1.2、亂:中國物流企業的混亂來自於各個方面,其中來源混亂導致服務水平、管理水平的混亂。對於中國的物流企業來源可以說是外國隊(外資企業)、混成旅(中外合資企業)、國家隊(國有企業)、地方隊(地方國有企業)、民間團體(民營物流企業)齊上場,由於大家的來源不同、資金不同、服務客戶不同,因此導致價格體系極其混亂,最後給人的印象是這個行業整體混亂; 1.3、散:中國的物流市場散亂的主要表現在於物流產業的領導、管理部門以及管理能力散亂,在這里體現最為明顯的就是針對物流產業沒有任何一家國家部門能夠對整件事情負責,每次召開會議,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多個國家,最後總是政出多頭,讓物流企業有如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不得其門,而且各個政策之間經常產生沖突;而作為地方政府更是本著各自的利益問題不能為物流企業提供綜合的全方位的服務,導致各地物流水平發展不一致,從而為客戶很難提供一致的服務; 1.4、弱:中國物流企業頭的弱小是勿庸置疑的,像2004年中國物流百強的第一名中遠物流一年的流水額不過24億元人民幣,而末尾企業的流水額不過達到1700而已;即使是從中國整體物流的發展來看,即使包括海運,我國海運巨頭中國遠洋也才是今年才開始剛剛夠世界500強的門檻,而像UPS、FEDEX、馬士基等企業早已經進入了世界500強俱樂部。 2、中國物流發展的誤區: 雖然說中國的物流發展水平以及中國的物流企業基本上還是處於多、亂、散、弱的階段,但是有很多企業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而且還在做著一些令人感覺瘋狂的舉措: 2.1、貪大:規模巨大對於物流企業是必要的,但是我國的很多物流企業為了追求規模龐大而不顧企業本身的實際能力,盲目擴張,可想而知在管理水平、操作方法極其低下的時候,這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此時唯一的結果就是使企業資金鏈斷裂,人才流失,最終企業迅速垮台; 2.2、求全:業務功能全面,企業全方位發展和成長是每個物流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這也要看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定位、資金、人員等公司整體實力。只有企業的各方面成熟的前提下發展綜合性業務才有可能促進企業騰飛,否則還是將本行也做專、做精更為穩妥; 2.3、摸高:現階段,我國的物流企業易名成為時尚,大大小小的運輸、倉儲等公司紛紛改成物流公司,並且很多的物流企業不切合實際的提出一些新的名次,在本階段根本不可能的情況提出一些飛躍式的發展目標,令人眼花繚亂,很多的企業式目標直指綜合物流、現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寶供物流提出要做供應鏈的鏈主,而安得物流在人才、管理水平、行業經驗欠缺的狀況下提出要做第四方物流,這樣的提法雖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對於企業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二、中國物流環境中各個階層的不同表現: 1、政府嗷嗷大叫:對於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相關政府部門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比如2000年6部委物流發展指導文件、2004年9部委物流產業的發展文件、稅收制度改革、超載超限的查處(據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重卡的標准)、航空與鐵路改革,以及最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出台了《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該標准將從5月1日起試行。其中該標准有一些非常詳細的規范性意見,尤其是對於物流企業的分類更為詳細,等等這些文件、意見都對物流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多多少少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而且我們從各項政策法規中能夠看出我國相關部門對於物流的發展其相關政策也逐漸由務虛向務實轉變; 2、內資苦中含笑:物流行業的「無限繁榮」造成了巨大的一個假相,中國的物流產業每年給人的想像空間都是巨大無比的,2004年中國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物流盤面大概有3萬億的規模啊。但是這3萬億的規模,當我們的國內物流企業面對著外資的步步緊逼、面對著客戶的服務要求不斷提高、面對著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下滑等,我想這對於內資物流企業而言應該只能說是痛並快樂著; 3、外資緊挖牆角:當中國的國門在2004年最後一個月慢慢敞開的時候,我們才真正看到很多國外的物流企業都已經顯出了急不可待的心情,門外的與門內的國外物流企業都採取了自己不同的策略開始在中國這塊舞台上進行展示,他們攜強大的品牌優勢、資深的管理經驗、充足的資金實力、更為主要的是外資客戶在國內天然的服務延伸性,從而霸佔我國物流市場高端服務,並且緊挖合資企業的牆角; 以上對於中國物流市場的現狀、誤區以及各個階層不同的表現我們能夠看出中國的物流市場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需要我們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中得出切實可行的結論和令人滿意的方案。 對於我國的物流市場進行細分,可以將物流進行業態區分,這樣比較容易看出各個業態的物流市場是有著巨大的差別,從而更能夠有效的把握我國的物流現狀: 3、航空市場:中國的航空物流市場發展時間較晚,並且由於一開始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沒有從一開始就跟上時代的發展,但是航空物流是中國物流市場改革最為成功的也是最為果斷的一個環節(從現階段來看是這樣)。航空物流市場的業務內容以前多是集中在電子產品、服裝/精密儀器樣品等產品上面,但是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需要南來北往,東需西要的時令產品也逐漸採取航空的方面,並且占據航空業務的主流,如蔬菜、海鮮等等,當然電子產品、高檔服裝還是航空業務的傳統內容。
G. 國外物流現狀就存在問題,國內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物流產業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專業化分工不斷加深的產物,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潤源泉」,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當前,伴隨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圍內服務經濟的發展,物流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部門,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跨國化、規模化和網路經濟化等現象已經成為全球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我國物流產業處於高速增長和激烈競爭階段
(一)我國物流產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階段
縱觀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以前,當時由於受到計劃經濟和原蘇聯模式的影響,物流業主要是保證國家指令性計劃分配指標的落實,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與經濟效益;第二階段是1978—1993年,伴隨著改革開放,逐步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西方先進的物流思想也同時在國內受到重視,物流產業處於初始成長期;第三階段是1993—2000年,由於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企業物流需求的不斷增加,現代物流得到廣泛重視並實現規模化的快速發展;第四階段是2001年以後,我國加入WTO後,外資物流企業大量湧入我國市場,推動國內物流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據相關統計表明,最近五年我國物流產業年均增幅在20%以上,預計2010年物流產業將達到96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遠遠高於美國的10%和加拿大、西歐的9%。物流產業已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企業創造利潤的源泉之一。
(二)我國物流產業呈現多元化格局,競爭更為激烈
按照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2005年,在商品分銷、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倉儲、貨運代理、郵遞服務等物流市場領域已經全面開放,市場主體正呈現國有、集體、個體、中資、外資等各種所有制物流企業相互依存、同台競爭、相互促進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國外跨國公司以合資或獨資形式建立外資物流企業,為其在中國的生產、銷售和采購等物流活動提供越來越全面的服務;二是民營物流企業按照現代物流理念和經營模式建立的新型專業物流服務企業,成為物流市場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傳統的運輸、貨代、倉儲、批發國有企業,仍是物流市場的主力軍。這種多元結構使我國物流產業形成了激烈競爭的格局。
(三)我國第三方物流方興未艾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種個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務、效益和效率都比較高的現代物流社會化服務模式,受到全球企業的廣泛關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率分別高達80%、76%和58%,而且需求仍處在不斷增長之中。我國第三方物流開始於20世紀末,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較高發展潛力的嶄新行業。據統計,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營業額從2001年的400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億元,年均增長36%。中國倉儲協會第三次物流市場調查表明:57%的生產企業和38%的商業企業正在尋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滿意度逐漸提高。預計到2010年,國內第三方物流將達到3700億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達到22900億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佔全社會物流比重,2010年將達到30%~40%,2020年將達到70%~80%。
二、我國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流產業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然而,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相比較,我國物流產業還相對落後,一些弊端逐漸顯現。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來,物流產業明顯暴露出落後和不適應的劣勢。
(一)我國物流產業市場機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現代物流產業涉及內貿、外貿、鐵道、交通、民航、郵政、海關、質檢等多個部門,橫跨運輸、倉儲、裝卸等不同的行業和地區。這就必然要求通過建立政府部門間的綜合協調機制,構建統一、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然而,受計劃經濟以及物流產業起步晚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物流產業實際上處於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物流產業的管理許可權被分割在若干個部門和地區,各部門和地區自成體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權利和責任相互重疊,無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協調發展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在現代物流體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資源無法得到科學、有效的統一配置,阻礙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我國物流產業增長方式仍然屬於粗放式經營模式
盡管我國物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相比較,我國物流產業整體水平弱,物流產業仍然處於粗放式經營的層面,質量和效益並不理想。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推行現代物流精細化經營,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已經降低到10%左右,而我國2005年這一指標仍為18.5%,是發達國家的兩倍。這就意味著我國物流成本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多,物流產業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國物流業務附加值低,增值服務少。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提供單一運輸和倉儲服務,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特別是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導致物流活動長期處於低水平的粗放階段。
(三)我國物流產業空間布局上呈現區域梯級發展模式,明顯存在城鄉物流「二元鴻溝」現象
我國物流產業空間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明顯領先於中西部地區,表現為物流基礎設施和規模大的物流企業多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據統計,我國物流基礎設施54%分布在東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現明顯梯級遞減模式。物流基礎設施「鴻溝」已經成為制約中西部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在2005年度的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東部地區有87家,而中西部地區僅有13家。另外,我國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發展嚴重失衡,農產品物流與農資物流發展滯後,城鄉物流「二元鴻溝」現象顯著。目前,農村交通網路還不夠發達,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落後,農產品現代物流企業幾乎是空白,造成我,國農產品物流低效率。據資料顯示,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30%。
上述分析表明,國內物流產業存在多方面問題,面臨著適應各種新趨勢的巨大壓力和挑戰。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實現國內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順利轉變。現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體制、技術手段、企業制度、運行機制的平台上的,對社會物流資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上述的轉變過程中需要重點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物流產業發展中的指導作用,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現代物流產業同各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著巨大的關聯性,各國政府在其本國物流產業的發展中也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12月,日本通過《新綜合物流施策大綱》,明確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包裝機械化、庫存管理數字化等方面的標准,實現了統一的物流管理體系,為日本現代物流產業發展鋪墊了道路。然而,我國物流產業仍然處於分割管理體系之中,極其不利於物流產業的發展。政府應該從整體上重視物流發展的規劃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產業政策,建立物流產業從宏觀乃至行業管理的有機體系,形成合理的物流產業結構,實現管理上的科學、合理分工。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積極發揮三種功能。第一,政府應通過政策創新引導物流產業的發展方向,發揮市場經濟管理者的功能。現代物流產業的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遵循物流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創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適應物流發展的投融資、土地開發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運輸政策等綜合性政策,使各個行業和各級管理部門在管理上進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門管理體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發展所需的宏觀環境建設,發揮現代政府的服務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綜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國內物流基礎設施系統,加強物流信息系統和物流標准化建設,推動物流產業向集聚化、聯合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第三,平衡東西部地區物流產業發展鴻溝,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功能。通過特殊的政策傾斜,發揮東部沿海物流產業的牽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勵東部沿海地區物流產業帶動中西部地區共同發展,促進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物流產業的平衡發展。
(二)轉變物流企業經營方式,努力提高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
加入WTO後,我國與全球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國內物流企業與國外物流企業的競爭更為激烈。但是國內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落後,缺乏核心競爭力。比如,粗放式經營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過度的環境污染遭遇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這些都將使得物流產業遭受沉重的打擊。因此,轉變物流企業經營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是領先國際物流市場的重要戰略。首先,實現粗放式經營模式向節約型、精益經營模式的轉變。注重精細管理,避免粗放經營,運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方式,利用較少的物流資源完成盡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發展循環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積極制定綠色物流規劃,倡導綠色包裝,鼓勵發展逆向物流,支持企業建立工業生態園區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最後,整合電子商務與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得電子商務和第三方物流有著天然的聯系,兩者的整合將極大地提高物流企業經營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發展依賴於完善、健全的物流網路體系,網路上點與點之間的物流活動應保持系統性、一致性,電子商務恰好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過建設門戶網站,為商家與客戶之間提供交換信息、進行交易、全程追蹤的信息平台,為電子商務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發展國際物流,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一體化
我國加入WTO後,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整合延伸到國內,企業的經營視角已不再局限於某個地區,而是轉向全球市場,物流國際化成為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如何應對物流國際化將是國內物流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首先,我國物流企業應增強全球化物流的整體意識,積極制定、實施國際化物流戰略,通過技術革新提高國內物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成本優勢。其次,積極參與全球動態聯盟供應鏈,利用網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連、業務關系緊密的行業供應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國內、國外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競爭環境,加速商品周轉、資金流動、減少庫存和加速商品的國際流通。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H. 淺談如何加快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資料:
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國性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市搶抓發展機遇,以貨運產業起步,全市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物流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筆者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揚優成勢,產業發展的基礎不斷優化。我市歷來被譽為「好口子」,是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鐵路主要樞紐。公路交通被國家交通部列為公路運輸二級樞紐,水路可經鄱陽湖直達長江,與九江港口對接,通京杭大運河。鐵路鷹東編組站是全國15個路網特等編組站之一,日解編能力1萬余輛。鷹潭南站屬一等貨運站,有9條貨運線、1條集裝箱線,涵蓋零擔、整車、集裝箱等各類業務,年辦理貨物能力330萬噸。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站貨場、糧油儲運倉儲群、郵政大型倉儲群為主的倉儲體系。近年來,鷹潭銅產業循環基地拆解加工區進口原料試行國內首創的「上海—九江—鷹潭」水陸聯運轉關通關模式。鷹潭國際物流中心(無水港)2010年初建成並投入運營。鷹潭海關、檢驗檢疫局正加速建設,至寧波的「五定班列」正式開通運行,進出口業務日益活躍。
(二)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大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根據我市物流業發展的現狀,明確提出依託鷹潭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大物流,打造贛東北乃至華東區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戰略構想,並重新調整了全市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和專業市場規劃布局,確定在鷹西片區建設以生活資料專業市場為主的國際商貿物流園,在鷹南片區建設以生產資料大宗貨物運輸和倉儲為主的現代物流園,在鷹東片區建設規模適度、數量適宜的高端生活資料市場。目前,規劃用地12000畝的鷹西片區國際商貿園,正按照「一核四城五中心六區」的規劃加速推進,國際眼鏡城、建材家居城等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規劃佔地面積約10080畝鷹南現代物流園區,現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100萬元,徵收土地約1300畝,江西廣甸集團8個品牌4S店項目、香港銅鑼灣國際數字MALL城等一批項目相繼動工建設。
(三)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成效不斷顯現。為充分整合物流業資源,對物流行業統一進行規劃和調度,我市成立了現代物流業委員會,負責全市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研究、規劃管理、行業服務以及全市各類物流園區、專業市場的規劃布局和業務指導等工作。同時,成立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全市物流業發展情況調度會,及時研究解決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市現代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市交警、運管、工商、稅務等單位均明確了分管領導和辦事人員,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為貨運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在全市的統籌和推動下,2011年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達71.07億元,上繳稅收3.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03%和28.38%。整體來看,營收和稅收月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5%以上,增長勢頭良好,發展速度居全省之首。今年1-9月份,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7.41億元,同比增長65.74%;上繳稅收3.83億元,同比增長51.26%。新增貨運企業26家,全市物流企業總數達266家,其中規模以上物流企業33家,營業收入超億元物流企業31家,稅收超百萬元的30家。
二、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物流綜合體系尚不健全。我市雖然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較大,但大都較為陳舊,功能不全,加上我市綜合物流平台尚未成型,物流中介、貨運代理散落在南站路、320國道和各批發市場門口,貨運車輛無處停靠,企業大都為自由無序經營,難成規模和體系。同時,隨著商品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倉儲周轉速度的逐漸加快,而我市沒有形成配送網路,企業各顯神通攬業務,時常出現攬貨積極、發貨拖拉、貨物缺損、丟失、誤時等現象,以致造成物流時間過長、物流成本過高、城市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影響行業總體競爭力和信用度。
(二)行業發展不夠充分。我市物流企業總體處於小、散、弱的狀態,缺乏整體聯動,缺少具有帶動力的龍頭企業。一是「小」。上規模、上檔次具有一定知名度、輻射力強的物流企業較少。二是「散」。我市貨運類企業基本是各自為政,缺少溝通,產業聚集聯動發展的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弱」。服務能力薄弱,物流的社會化程度不高。大多數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停留在倉儲、運輸、搬運上,不能提供集成化、專業化、個性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務,更沒有實現技術、倉儲和運輸服務的最佳整合。
(三)企業專業化分工發展的意識淡薄。從生產企業來看,較多企業已認識到物流業對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不少企業抱著傳統觀念不放,排斥物流社會化,至今仍是「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自成體系,自己設立車隊和倉庫,自行組織物流活動。從物流企業來看,企業總體上對現代物流業缺乏足夠的認識,仍局限於運輸、配送、倉儲等傳統領域,物流系統設計、物流總代理等增值服務所佔比例偏低,物流業利潤空間狹小。
(四)物流企業管理方式滯後。一是企業信息化管理滯後。我市大部分物流業主體經營管理體制依然不夠靈活,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對先進的物流運作模式和技術缺乏全面的了解,先進技術裝備使用率偏低,大多數還是傳統的人力服務模式,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的現狀。二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滯後。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只有個別物流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但大都拘於各自企業的壁壘,獨自營造自己企業的信息平台。這些原因導致了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資源難以整合,物流服務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離現代物流發展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集成化還存在較大距離。
三、對策建議
(一)加快推進物流產業體系培育,促進商貿物流聚集發展。集中力量打造現代物流園和鷹西商貿園,快速推進國際眼鏡城、建材家居城、江西手拉手國際汽車城、贛東北鹽業物流儲備配送中心、機電五金商貿城、糧食(鋼材)市場等項目,提升鷹潭南大門、西大門形象,將該兩大片區打造成我市商貿物流發展的集聚區。充分利用現有倉儲和站場進行優化配置,發揮現有設施、設備的作用,按計劃、分步驟改造提升鷹潭戰備材料總廠、鐵路木材防腐廠和贛東商城、干鮮果市場、五金批發市場、眼鏡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使其轉型成為專業性物流中心。
(二)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實現物流管理智能化。依託現有物流龍頭企業,建立並完善鷹潭市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實現並充分發揮平台的信息發布、車貨源智能匹配、運輸跟蹤、電子商務認證、金融服務、數據交換、第三方信息系統服務、企政交流等功能,努力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並最終實現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與鐵路和公路網的高效銜接。
(三)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一是實施扶強扶優工程。鼓勵企業向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發展,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使其盡快形成競爭優勢,成為我市物流業的領航者。二是強化示範效應。對物流示範(龍頭)企業進行行業評定、獎勵和宣傳,積極發揮龍頭帶動效應,引導物流業整體結構調整升級。三是引導企業物流創新。推進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變,向物流園區集中。積極引導這類企業聯合建立專業物流公司,實現生產製造企業「零庫存」,提高物流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逐步實現企業的專業化社會分工。
(四)強化招商引資,提升行業發展水平。一是充分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挖掘潛在優勢。立足本市自身特色,有針對性地編制我市物流業招商手冊,科學編制物流業招商項目庫,合理繪制物流業招商地圖,廣泛吸引國內外實力雄厚的資本創建物流服務平台、物流企業。二是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不斷強化網路招商、以情招商、窗口招商、小分隊招商等招商方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挖掘潛力,擴大招商成果。三是瞄準知名企業集團,提升招商層次。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或與我市企業共同組建現代物流集團公司。利用外地優秀物流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帶動和促進我市物流業集聚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