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凝神聚力謀發展轉型升級強產業
昌樂縣人民政府
昌樂充分發揮資源和市場優勢,大力發展珠寶產業,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昌樂中國寶石城市場建成投入使用的面積50餘萬平方米,珠寶企業1200多家;交易額從2007年的10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00億元。昌樂珠寶產業已迅速成長為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珠寶產業基地。
火山
一、昌樂珠寶產業發展概況
18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給昌樂留下了百餘座遠古火山,生成了豐富獨特、遠近聞名的藍寶石。昌樂縣內藍寶石資源豐富,有礦面積達450多平方千米,儲量數十億克拉,是世界四大藍寶石礦區(泰國、斯里蘭卡、澳大利亞、中國昌樂)之一。與其他國家出產的藍寶石相比,昌樂藍寶石具有顏色深藍、顆粒大、晶體純凈、雙色性顯著、畫意寶石奇特、彩色寶石多等特點,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因此,昌樂被珠寶業界譽為「中國藍寶石之都」。
昌樂發現藍寶石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20世紀80年代末昌樂發現藍寶石,縣委、縣政府為快速發展當地經濟,採取了「有水快流」的發展政策,吸引了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珠寶商雲集昌樂,與當地企業合作開采、加工、貿易,至90年代初,昌樂已成為國際藍寶石市場的重要貨源地。
1993年,縣委、縣政府適時調整產業政策,並立項建設珠寶交易市場——中國寶石城,有效促進了昌樂珠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昌樂已形成從藍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加工到批發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全縣珠寶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珠寶、飾品加工、銷售企業達2000多家,年加工寶石數千萬克拉、飾品數億枚、黃金上百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藍寶石、黃金加工交易中心。2011年,昌樂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藍寶石之都」稱號。
中國寶石城——萬國珠寶園
中國寶石城——億克拉國際寶石之都
二、主要成果
經過近5年(2007~2012年)的不懈努力和開發建設,昌樂珠寶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昌樂新的經濟增長點。
榮譽
1.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不可再生的藍寶石資源,昌樂縣委、縣政府適時調整產業政策。2002年,作出了對全縣藍寶石實行有計劃、有序開採的決定,並明確規定至少10年中不得復采。2011年,實行全面禁采,同時對境內藍寶石礦進行大規模勘探,勘探完成後,將根據現有儲量制定更為科學的開發規劃,通過從「有水快流」到「細水長流」這一思路的轉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實現昌樂珠寶產業可持續發展。
2.品牌建設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們以高端品牌創建為突破口,把珠寶產業作為二產來扶持、三產來培育,全力推動珠寶產業向高端邁進。目前,已培育起夢金園、藍天、嘉福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20多家,現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件,加工交易額突破400億元。中國寶石城也先後被評為「全國競爭力百強市場」、「中國珠寶藝術品十大品牌市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以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3.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自2007年開始,昌樂縣委、縣政府對中國寶石城市場進行大規模擴建。經過5年的改擴建,昌樂珠寶市場容量大幅度提高,市場營業面積從8萬平方米,猛增至近50萬平方米。市場珠寶企業從2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年加工交易額從100多億元增至400多億元。市場內大多數企業在全國各地都開設分店或連鎖加盟店,其中夢金園首飾已擁有連鎖加盟店1600多家。同時,珠寶產業產值、稅收均有較大增長,為昌樂經濟騰飛做出了貢獻。
4.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在加強物業、質檢、安保等服務的同時,結合寶石城市場特點,根據各珠寶企業的需要,創新服務理念,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例如,2010年我們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藍寶贏」寶石質押貸款業務,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12年我們又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推出面向消費者的珠寶消費貸款業務。據統計,2011年各金融機構對寶石城市場投放貸款達數億元。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三、發展珠寶產業的具體做法
1.科學規劃、分區建設
為滿足昌樂珠寶產業的發展需求,昌樂縣委、縣政府對中國寶石城市場進行了總體規劃,分寶石加工區、市場貿易區、綜合配套區三個區域進行擴建。中國寶石城建設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達260萬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額過千億元,將成為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國際珠寶商城,也是全國第一個AAAA級珠寶類旅遊購物城,更是昌樂的休閑娛樂、旅遊、購物不夜城。
2.大力培植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中國寶石城是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命名的國內唯一冠「中國」名稱的大型寶玉石首飾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市場內以藍寶石為特色,匯集鑽石、黃金、白銀、玉器、翡翠、珍珠、瑪瑙、水晶等在內的上千種珠寶產品。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培育品牌成為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昌樂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並取得重要進展。從加工技術到產品品質,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升級,中國寶石城市場經歷了從無品牌到有品牌的巨大轉變。
3.舉辦節會活動,擴大對外宣傳
為進一步擴大昌樂珠寶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堅持以寶石為媒、以節會交友。從2002年開始,依託豐富的藍寶石資源優勢,先後舉辦了11屆國際寶石節,搭建起了對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動了產業招商,促進了市場繁榮。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人民網等十幾家媒體先後對昌樂縣珠寶產業發展作了深度報道。2011年始,為進一步提升寶石節的規模和檔次,積極申辦中國(昌樂)國際寶石博覽會,進一步推動珠寶產業發展,提升昌樂城市品牌影響力。
4.完善配套設施,抓好企業服務
設立國家級黃金、珠寶鑽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昌樂檢測站,年鑒定珠寶玉石首飾達10餘萬件,嚴把珠寶飾品質量關;成立寶石城物業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服務制度,為市場內廣大珠寶企業提供了一站式物業服務;成立了藍寶石研究所,建立了珠寶電子交易信息平台,並在國內珠寶行業率先探索珠寶質押貸款業務,有力地推動了珠寶產業升級。目前,已有上百家珠寶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年交易額數十億元。
中國寶石城——立偉國際珠寶廣場夜景
中國寶石城——尚和國際寶石城
四、發展規劃
昌樂珠寶產業基地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成長過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國際化程度不夠高、市場文化建設尚需加強等。未來5年將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1.擴大對外交流
首先要加大行業協會間交流,特別是要加強與中寶協及各地協會的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強與全國各珠寶產業基地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各產業基地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再次要擴大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為昌樂珠寶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契機。
2.實施人才戰略
介紹高校、科研院所到昌樂考察,並為企業牽線搭橋,加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聯系,採取委託培養、短期培訓、人員招聘等多種方式,搭建良好的產、學、研、用協作平台。
3.加強文化建設
昌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商賈文化源,太公始封地」為主題的姜齊文化印證了昌樂是中國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以此為基點,將中國傳統玉文化和西方寶石文化有機融合,貫穿於珠寶市場發展整個過程,形成獨具特色的珠寶市場文化格局。配套建設超市、酒店、休閑美食場所等設施,搞好寶石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寶石文化氛圍,實現吃、住、游、購一體化。
4.科學規劃布局
高標准、高檔次搞好中國寶石城總體規劃、各項目詳細規劃和單體建築設計方案。合理設置分區,避免功能重復。規劃建設奇石、字畫、古玩、樂器、工藝品等專項物品展示銷售區及酒店、餐飲等配套服務區。
5.提升配套服務
成立三中心一公司,即檢測中心、遊客接待中心、市場服務中心和咨詢公司;在中國寶石城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質檢、物價、工商、金融、保險等與珠寶產業發展緊密聯系的部門和單位全部進駐;成立珠寶評估機構,做大做強藍寶石質押貸款業務;發揮藍寶石研究所作用,對藍寶石改色、新產品研發設計等進行攻關。
6.推進品牌建設
實施和推進品牌戰略,提升珠寶企業的品牌意識。通過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對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企業創建名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以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為中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使這些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具有較高品 牌度和競爭力。
7.與旅遊結合發展
制定昌樂火山·溫泉·寶石城整體旅遊發展規劃,吸引高端、時尚、具有先進旅遊理念的開發商參與旅遊區的投資開發建設,將昌樂打造成為以火山旅遊、寶石購物、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制定吸引旅行社和遊客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昌樂旅遊、購物、度假。
中國寶石城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B. 如何推動長租市場的發展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現在行業抄比較多人關注,那其實已經處於一個較高的點,那就容易遇到瓶頸。
但是大多數行業還不算到了瓶頸期,特別是比較基礎的行業,類似服務業,吃的、醫葯等,有需求的行業,不管怎麼變遷,都是有市場的。
現在很多從業者確實也感覺到吃力了,其實所有行業都有飽和的時候,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壯大,主要還是要自己身硬,從服務、管理、內容上不斷加強自己,有了扎實的基礎後,自己不怕競爭不怕對比,那麼不管什麼行業都能逆流而上。
當然現在比較流行的行業更多偏重設計、服務行業,重體驗感,關心客戶的感受,口碑的傳播。所有很多設計行業隨之興起,個性化的商品也比較吃香,還有傳統手工藝品。
如果有一定技能的話在市場競爭下,就比較吃香,畢竟現在網路技術的發達,人們可以更多選擇,自然是好的。
C. 市場與產業發展
什麼 市場 總要細分一下吧
什麼產業?總要說個類別吧
比如互聯網市場,IT產業 這樣子
D. 怎麼促進產業發展
10 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產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鼓勵以集約經營方式,發展原料林、用材林摹地。積極發展木材加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遊、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貴樹種和葯材培植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出口林產品。
11 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抓緊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培育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推廣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形式,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扶持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規范林產品和林業生產要素市場,對農民生產的木材允許產銷直接見面,拓寬農民進入市場的渠道,增強林業產業發展活力。
12 進一步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林業發展。針對我國林業基礎薄弱、建設任務繁重的情況,要加大引進力度,著力引進資金、資源、良種、技術和管理經驗。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外商投資造林和發展林產品加工業。制定有利於擴大林產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產品出口促進機制,提高我國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林業開發。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工作,盡快與國際接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我國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輸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傳入。認真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加強生態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E. 請談談市場經濟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部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增長」到「發展」兩個字的調整,體現了我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認識的深化。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要素結構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和質量改善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迫求產品數量擴張的增長方式,稱為粗放型增長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長方式,稱為集約型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既涵蓋要素結構的變化,又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變化,也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狀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求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又要求從通常的經濟增長轉變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黨的十三大提出,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上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調整需求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實踐。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實現以下「三個轉變」:一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較低。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同步提高,導致國內市場規模受限,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率的持續下降,還對擴大內需造成嚴重製約,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外貿順差過大和國際收支盈餘過多,還會造成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反過來又助長了投資的高增長。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改善民生,還是著眼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合理消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遊、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二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些年來,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遊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區域結構是產業結構的空間分布。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必須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為方向,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格局。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高度重視並逐步緩解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促進各地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三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自主創新不足,轉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都到了必須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力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抓緊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節能、節水、節材機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加快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轉變」,主要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加快推進「三個轉變」,逐步形成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及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相協調的新格局,將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第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大的生機活力,建立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製度基礎。一是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分稅制改革後,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結構尚未調整到位,還不能滿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實踐表明,現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財稅體制,很難避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盲目發展財政增收效應大的加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進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採取有區別的經濟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預經濟發展的利益動因,國民經濟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按照履行職責與提供資源相對稱的原則,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差別化的財稅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金融體制和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日益顯現,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及時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國家計劃對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協調作用。要抓緊改革和完善規劃體制,健全編製程序,完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和實施機制,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主要有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資本市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和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技術市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資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實成本,既不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也不利於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必須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理順水、電、油、氣、土地等價格,深化資金、外匯等要素價格改革,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通過道德建設、產權改革和法律約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並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是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要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市場認可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在行業內發揮應有作用。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平等保護物權,從根本上確認和保障了公平競爭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公有制經濟始終居於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只有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才能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著眼點,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已經引入競爭機制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進一步分離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對其他有關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競爭性業務要放寬准入,對壟斷性業務要實行國有法人為主的多元化持股。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鍵是切實落實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行業准入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第三,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近些年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不斷增加,對外開放進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流動的新階段。國內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經濟利益互相交織,我國對外經濟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國際眼光,加強戰略思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出口結構,重視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合理進口國內短缺的技術、設備、資源等產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完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對外投資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參與公益事業,維護企業聲譽和國家形象。要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進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努力形成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互利互補的關系。對外開放越擴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的問題就越突出。必須始終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善於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要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建立統籌內外經濟的調控和應對機制,更好地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把握關鍵領域和敏感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F. 行業媒體推動產業發展
潘沐閑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大眾媒體傳播已經不能滿足行業和企業的宣傳需要,一種專業的以服務行業和企業為己任的媒體——行業媒體出現在公眾面前,成為行業和企業宣傳的重要載體,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隨著珠寶首飾行業的快速發展,珠寶行業媒體也應運而生,它們是珠寶圈內信息交流的平台。行業媒體的信息及時、准確、專業、有深度,是珠寶首飾企業在建立分銷網路、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最佳選擇。對行業信息的傳遞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交流作用,為行業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1.珠寶行業媒體的發展階段
1.1雛形和興起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珠寶行業迅猛發展,珠寶首飾企業在生產、銷售和產品市場上有很多信息需要溝通,急需專業媒體來引導宣傳行業,這就催生了建立在珠寶首飾行業基礎之上的媒體。媒體只立足珠寶首飾行業,專門報道這個行業的生產發展、新工藝、新設計、新產品、銷售價格、市場需求等信息,形成早期的珠寶行業媒體。如《中國寶玉石》、《中國黃金報》、《中國寶石》、《寶玉石周刊》就是在這情況下出現的,它們為推動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2專業化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到2006年之間,珠寶行業發展到另一個高峰期,這樣導致從生產商到經銷商之間,從經銷商到消費者之間,都有龐大的信息需要傳遞,現有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和行業機構宣傳的需要了。這就促使《鳳凰珠寶》、《深圳珠寶》、《時尚珠寶》、《財富珠寶》、21世紀珠寶網、中國黃金資訊網等興起。這些媒體增加了一些行業新聞和產品信息,專業性、技術性更強;行業媒體開始了網路信息化的資訊平台的建設,都開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優勢地位。
1.3縱深多元化發展階段
2006年後至今,一方面網路信息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紙質報刊雜志成本高,而且發行覆蓋面總是有局限性。加上其他方面資本的不斷湧入,僅僅靠廣告收入來維持經營變得艱難,這就促使各行業媒體不斷地向多方面發展。
有些資深的廣告媒體公司注重行業資料庫的建立和積累,注重廣告信息發布的平台效應,並且開始建立珠寶網站平台,為行業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方式,公司媒體形成了,如中港珠寶網、國際珠寶網、中國玉石網等,還有一些珠寶公司,如七彩雲南、東方曉鳴、海潤珍珠等都辦起了企業刊物,這對宣揚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形象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這個時候具有行業特色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網、深圳珠寶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網及各省市珠寶協會網站等協會機構網路平台紛紛建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珠寶通訊、省級珠寶協會主辦的相應的珠寶雜志等應運而生,它們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行業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平台。
為了突破受眾狹窄、發行量低、滿足大眾消費者的市場經濟需求,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中國最具實力的時尚傳媒集團共同創辦了《芭莎珠寶》,作為中國雜志市場第一本國際化高級珠寶時尚雜志,它將珠寶與時尚、服裝相結合,創造了珠寶的時尚風潮,它開啟了珠寶的行業媒體新時代。
2.珠寶行業媒體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行業媒體和行業的關系,是一個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和促進的關系。行業媒體依附於行業而發展,行業發展有賴於行業媒體的傳播和啟蒙功能,行業發展催化著行業媒體的作用。到現在為止,珠寶專業媒體、時尚媒體、協會媒體、公司媒體的多元化發展為行業的全面發展、信息的及時溝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們為推動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引導珠寶首飾的消費,繁榮中國珠寶市場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1直擊珠寶行業問題,平衡報道
針對行業內所發生的問題進行平衡報道,具有準確把握行業輿論,正確引導消費者的作用。
2.2重大事件背景下的專業化報道
作為以珠寶首飾行業為報道中心的行業媒體,有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凸顯珠寶首飾行業價值,促進珠寶首飾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對珠寶行業每年所發生重大事件,如珠寶首飾展覽會、珠寶專業論壇、首飾設計大賽等進行專業化的全方位的報道。
2.3為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積極諫言
通過新聞評論為珠寶首飾行業發展諫言,從而起到促進行業發展甚至影響相關決策的作用。
2.4為企業提供廣告的平台
珠寶行業媒體在珠寶產品向珠寶文化產品的轉型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珠寶企業在行業媒體打廣告,是為了樹立企業形象,在行業能有好的形象,就會降低對外合作、人才集納成本。另外,珠寶企業在行業內的形象與影響力,是其樹立大眾形象和影響力的基礎。
3.珠寶行業媒體存在的問題
3.1雜志本末倒置,內容反而變成了其次
對於靠版面費和廣告費生存的行業媒體來說,采寫新聞和訪問變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廣告頁面越來越多,深度報道越來越少。
3.2遵循單一的版面模式:「廣告——論文——廣告」的版面模式
偶爾登篇新聞,距離真實發布日期大概已經半個多月了,新聞也成了舊聞。廠商的平面廣告拚命地在觸犯廣告法的邊緣,拐彎抹角地標榜自己是「行業第一」。內容版面創新不足,可讀性不強。
3.3定位模糊
某些珠寶雜志並沒有完全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專業和時尚之間徘徊,讓專業人士覺得輕浮,消費者覺得缺少時尚。更有雜志為了完成廣告任務,將其他行業的廣告也牽強附會地排在珠寶雜志裡面。
3.4缺少專業的采編隊伍
中國是珠寶產業大國,每年珠寶首飾出口數量非常大。但是,中國境內的珠寶英文媒體卻很少。
4.珠寶行業媒體的發展前景,要突出特色,打造行業媒體的權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珠寶企業應對媒體已經理性化、成熟化。珠寶行業媒體能否指導、服務好行業和企業,需要看其是否有全方位的指導、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素養,能否真正成為行業的喉舌。在創新中增強引導力,在競爭中把握先機,在策劃中彰顯個性,對行業媒體提升價值、擴大影響、打造權威性至關重要。
一要站在珠寶首飾行業的高度和廣度去挖掘報道行業,即要站得高、看得遠。在當前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要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每個媒體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差異化的媒體,肯定舉步維艱。在宣傳報道上,要以世界的角度、以國際眼光看問題,注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局部市場與市場全局的聯系、不同行業產業部門之間的聯系,從而在聯系比較中來觀察、判斷問題,才能把握世界珠寶首飾行業的發展趨勢。
二要建設一支具有相當水準的采編隊伍。媒體沒有高水準的采編隊伍,就如同打仗沒有精良的部隊一樣。要培養記者對珠寶首飾行業的敏感度,快速、准確地捕捉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動向。
三要重視服務,為珠寶首飾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媒體要有全新的宣傳機制和運作方式,努力使媒體成為政策和信息上傳下達的渠道。
四要打造行業媒體優勢,提升珠寶首飾行業形象。舉例說,以「打造第一本國際化高級珠寶時尚雜志」為宗旨的《芭莎珠寶》,立足高端、品牌、品位、思想、文化、奢華、高貴、時尚,通過一年的醞釀創新,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專注於經營管理、營銷技巧、研究理論等的《中國寶石》,也為許多業內人士所喜愛。《21世紀珠寶網》、《中國黃金報》則建立起信息、資訊平台,發揮著自身的優勢。作為行業信息化快速平台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網》、《中國黃金資訊網》等行業主流網站,發揮著平面媒體所發揮不到的作用。
五要不斷創新,在管理機制、用人機制上不斷創新,把業務范圍拓展得更廣、更穩健,全面打造行業媒體優勢,把媒體辦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爭取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六要在擴大受眾量方面多做一些改進,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只有吸引住更多的受眾群體,贏得消費者的歡迎,媒體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行業的生存狀態和發展模式,也強化著行業媒體和行業之間的關系。作為珠寶行業媒體,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珠寶首飾行業的形象,展示著整個行業的精神。
行業和行業媒體的發展是互動的,行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行業輿論引導正確,行業的發展就有一定的保證。反過來,輿論環境不寬松,甚至出現誤導,行業發展就會受到明顯的影響。行業的發展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源泉,行業媒體只有從行業發展中吸取營養,強身健體,積極為行業發展服務,才能體現出行業媒體的真正價值。
圖7-2-3 2009年珠寶行業宣傳工作研討會
G. 簡述推動實現產業現代化的路徑主要有哪些
第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部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增長」到「發展」兩個字的調整,體現了我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認識的深化。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要素結構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和質量改善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迫求產品數量擴張的增長方式,稱為粗放型增長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長方式,稱為集約型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既涵蓋要素結構的變化,又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變化,也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狀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求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又要求從通常的經濟增長轉變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黨的十三大提出,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上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調整需求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實踐。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實現以下「三個轉變」:
一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較低。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同步提高,導致國內市場規模受限,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率的持續下降,還對擴大內需造成嚴重製約,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外貿順差過大和國際收支盈餘過多,還會造成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反過來又助長了投資的高增長。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改善民生,還是著眼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合理消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遊、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二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些年來,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遊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區域結構是產業結構的空間分布。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必須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為方向,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格局。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高度重視並逐步緩解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促進各地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自主創新不足,轉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都到了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力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抓緊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節能、節水、節材機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加快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三個轉變」,主要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加快推進「三個轉變」,逐步形成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及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相協調的新格局,將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第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大的生機活力,建立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製度基礎。
一是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分稅制改革後,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結構尚未調整到位,還不能滿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實踐表明,現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財稅體制,很難避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盲目發展財政增收效應大的加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進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採取有區別的經濟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預經濟發展的利益動因,國民經濟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按照履行職責與提供資源相對稱的原則,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差別化的財稅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金融體制和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日益顯現,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及時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國家計劃對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協調作用。要抓緊改革和完善規劃體制,健全編製程序,完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和實施機制,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主要有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資本市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和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技術市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資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實成本,既不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也不利於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必須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理順水、電、油、氣、土地等價格,深化資金、外匯等要素價格改革,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通過道德建設、產權改革和法律約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並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是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要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市場認可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在行業內發揮應有作用。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平等保護物權,從根本上確認和保障了公平競爭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公有制經濟始終居於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只有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才能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著眼點,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已經引入競爭機制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進一步分離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對其他有關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競爭性業務要放寬准入,對壟斷性業務要實行國有法人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鍵是切實落實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行業准入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
第三,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近些年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不斷增加,對外開放進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流動的新階段。國內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經濟利益互相交織,我國對外經濟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國際眼光,加強戰略思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出口結構,重視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合理進口國內短缺的技術、設備、資源等產品。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要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完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對外投資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參與公益事業,維護企業聲譽和國家形象。
要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進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努力形成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互利互補的關系。
對外開放越擴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的問題就越突出。必須始終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善於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要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建立統籌內外經濟的調控和應對機制,更好地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把握關鍵領域和敏感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H. 如何通過資本市場來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歐洲債務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啟示在於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應深刻認識到,我國處於金融一體化趨勢加劇的時代,未來不僅要做好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監管工作,也要高度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風險,關注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
第二,即使是非常發達或者曾經輝煌的經濟體,如果缺乏自我更新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競爭浪潮中也只會越來越尷尬。應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的發現和發展,增強我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第三,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資本市場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助力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是通過依託於推動市場化的並購,促進產業整合;二是通過培育創新型和中小型企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成長。
「PC、電信、互聯網、生物等四個產業成了近三十年來引領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產業,這四個產業無不是通過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發現的,而它們的成長和壯大也是通過資本市場推動。」祁斌表示,與其猜想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如去優化要素市場,優化科技和資本,優化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資本市場的對接機制。「而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哪個地區能夠吸引更多的元素,能夠讓這些元素更自由地交換,就更能夠在創新經濟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I. 產業與市場的區別
產業在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中,產業主要指經濟社會的物質生產部門,一般而言,每個部門都專門生產和製造某種獨立的產品,某種意義上每個部門也就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由此可見,「產業」作為經濟學概念,其內含與外延的復雜性。
市場起源於古時人類對於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的稱呼, 指買賣雙方進行交易的場所。發展到現在,市場具備了兩種意義,一個意義是交易場所,如傳統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等,另一意義為交易行為的總稱。即市場一詞不僅僅指交易場所,還包括了所有的交易行為。故當談論到市場大小時,並不僅僅指場所的大小,還包括了消費行為是否活躍。廣義上,所有產權發生轉移和交換的關系都可以成為市場。
產業是整個產業鏈包括生產、設計、包裝、銷售等。而市場是抽象的指消費者和銷售者的交易空間和平台。消費代替品是同類的相似的產品。
J. 十四五時期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來促進產業發展
你好,我在中大咨詢官網上了解到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上面談到內,要堅持處理好政府容與市場的關系,使產業結構政策建立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上。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