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外目前第三產業研究現狀
第三產業:在再生產過程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包括除第一和第二產業外的其他各行業。
國際服務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它包括服務的出口和進口,涉及國際金融保險服務、通信視聽服務、交通運輸服務、旅遊觀光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租賃服務等十餘項通常項目。從世界范圍看,服務貿易是最近30年才發展起來的貿易領域,但它發展的速度卻是驚人的。1970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為710億美元,而1998年已高達12901億美元。在1970~1998年的28年間增長17.2倍,平均每年增長10.9%,高於同期世界貿易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也日益提高。
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快於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除了要繼續擴大遠洋運輸服務、涉外旅遊、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外,還要努力發展咨詢服務、計算機軟體服務、租賃服務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從而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開放和外向發展。
Ⅱ 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強調兩點:
1、這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從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為生產服務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來源;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等五個方面論證。
2、它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現代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志。
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很大,並且繼續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這些國家最龐大的產業部門。第三產業的就業在發達國家持續上升,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上升趨勢更為明顯,說明發達國家工業化已趨於成熟,並開始邁進所謂「後工業化社會」。
我國第三產業的狀況: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我國第三產業相對滯後,第三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較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數中所佔比重比較低。與我國第一、二產業在GNP和GDP中所佔比重的縱向比較,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間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穩中波動,無論是上升還是波動變化趨勢都不大。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改革開放20年間,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之中,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這一內容是本框題的重點內容。書中從三個角度論述了我國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第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生產活動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第二個階段以工業的大規模發展為標志,即所謂工業化階段;第三個階段以資本和勞動力大量湧入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特徵,即現代化階段。我國現在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面臨著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雙重任務,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保證社會安定。就業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關繫到社會的穩定。我國現在一年的犯罪率高於建國後十年的犯罪率,就說明了這一問題。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Ⅲ 有知道國外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嗎(服務行業)
什麼是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它是指除農業、工業、建築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http://www.jbnj.com/nsjy/ncht.asp?bt=732&page=23
Ⅳ 說一下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問題
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jndxxb-shkxb200505015
我國第三產業市場化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qyjjfz/1169100.htm
京津冀經濟區服務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http://www.sc.stats.gov.cn/stats_sc/jjpc/jjpcywtg/200606280061_1_0.doc
從經濟普查數據看我縣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Ⅳ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
涉及范疇非常廣泛,除了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之外的,從百姓的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方面的文化創意、娛樂產業等都屬於第三產業。
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已有的回答——「第三產業在我國當前的經濟中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推助一二產業的發展;二是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調適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速度;三是擴大就業門路,疏導就業需求,緩解就業壓力。」
應該說這個答案也都回答到點子上了。
不過在這里我做一些補充說明:第三產業是目前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
目前容納的就業人口量應該說要高於第一和第二產業。
其次,第三產業是推動人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方式,很多人是靠第三產業自主創業、商業服務等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作為國家經濟的增長點,第三產業因為不像第一、二產業等受土地和資源等制約因素,發展是有很多外部限制向因素,第三產業幾乎是沒什麼制約因素,甚至通過創新可以完全開創新的經濟形態和服務模式,比如,現在的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信息服務業,互聯網、IT服務等均屬於第三產業,包括很多的高端服務,律師、審計、金融資本市場等均屬於第三產業。當今世界的競爭,更多的是來自第三產業的競爭,金融屬於最高端。
最後,從國內的最新情況來看,
目前中央在2010年12月份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第一次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如此高度。可見政府將下大力氣抓第三產業的發展。
以上信息供參考!
Ⅵ 第三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又稱第三次產業)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我國就業壓力。(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第三產業
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51 鐵路運輸業
52 道路運輸業
53 城市公共交通業
54 水上運輸業
55 航空運輸業
56 管道運輸業
57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 倉儲業
59 郵政業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60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 計算機服務業
62 軟體業
H 批發和零售業
63 批發業
65 零售業
I 住宿和餐飲業
66 住宿業
67 餐飲業
J 金融業
68 銀行業
69 證券業
70 保險業
71 其他金融活動
K 房地產業
72 房地產業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3 租賃業
74 商務服務業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 研究與試驗發展
76 專業技術服務業
77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 地質勘查業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 水利管理業
80 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82 居民服務業
83 其他服務業
P 教育
84 教育
Q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85 衛生
86 社會保障業
87 社會福利業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8 新聞出版業
89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 文化藝術業
91 體育
92 娛樂業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3 中國共產黨機關
94 國家機構
95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T 國際組織
98 國際組織
Ⅶ 第三產業的發展特點
1、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採取分類指導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群。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其中,應特別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門、基礎性產業和競爭性產業部門、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單位等方面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政策導向。科學地確定第三產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並從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經營人才素質等方面綜合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2、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城市和專業市場為載體。
城市往往是一個區域的商業、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產業相對集中;專業市場作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它的擴展本身就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專業市場的興起還會帶動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業務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從浙江的實際出發,當前應特別重視通過城市化來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產業結構升級轉換方面,總的趨勢應堅持「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方針,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要強化中心市區的金融、貿易、信息、中介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功能。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中央商務區。
3、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堅持產業轉換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這就是:
(1)遵循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三大產業轉移的依次推進,使第三產業比重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水漲船高」。
(2)以二、三產業同步起飛為契機,縮短三大產業依次推進的過程,加速產業重心的變遷,實現第三產業的總量擴張和比重提高。
(3)跨越產業更替和轉換的梯度序列,以第三產業率先起飛的態勢(尤其是以商品市場為起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攜帶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把第三產業的發展定位在較高的起點上。應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分別採取適合各自特點的產業轉移順序,以促進第三產業快速、高效的發展。
4、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
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新興產業如網路服務業,本身就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產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產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產業的服務領域,導致了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創造了全新的服務方式。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將從根本上改變第三產業的面貌和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為了實現「科技興三產」的基本方針,加大第三產業中的科技含量,必須明確科技長入第三產業的目標和重點。當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實現城市交通通信的現代化外,還要加快電子計算機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旅遊賓館、信息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
5、第三產業的發展,要重視國際服務貿易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它包括服務的出口和進口,涉及國際金融保險服務、通信視聽服務、交通運輸服務、旅遊觀光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租賃服務等十餘項通常項目。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快於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除了要繼續擴大遠洋運輸服務、涉外旅遊、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外,還要努力發展咨詢服務、計算機軟體服務、租賃服務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從而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開放和外向發展。
Ⅷ 我國第三產業現狀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目前我國的第三產業的發展還是很緩慢的。
制約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因素:
首先,中國經濟結構非均衡發展,制度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由於經濟體制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了追求短期的GDP增長和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一些地方通過降低稅收、扭曲勞動力價格和土地價格,吸引外資。對外資長期給予優惠待遇,造成內外資待遇的不平等。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地方紛紛仿效,結果導致產業結構雷同,相同製造業供給過剩,效率下降。同時各地為了保證本地區粗放的經濟增長,排斥優勢互補,沒有形成差異性分工,也間接地影響到服務業要素的流動和分工聚集。
其次,長期以來中國的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由於戶籍制度的存在,民工轉為城市人口還存在種種障礙,這對服務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企業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很多製造業都集聚在城市周邊的農村地區,這些企業大多還處於由自己包辦各項中間服務活動的狀態,一方面是由於缺乏專業的服務人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企業在勞動就業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還存在著市場交易活動效率低下的問題,使得企業停留在傳統的生產方式上。即使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也還是無法有效地促進中間服務業的外部化。與此同時,國內大都市的現代服務業,一方面缺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體制創新存在種種問題,再加上區域性限制而致的廣大服務對象的缺乏,結果長期處於發育不良的狀態。
第三,我國在很多服務業領域實行壟斷性經營。在我國,很多服務業是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的服務產業,如金融保險、電信、郵政、城市供電、鐵路、民航、港口等領域。由於這些部門壟斷難以打破,政府的管制又不夠有效,服務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效率還比較低下。
第四,我國服務業在對外開放方面滯後。我國服務業在入世前就對外資存在嚴格的限制,入世承諾中才逐漸放寬原有的限制,但是國內服務企業與國外服務企業大規模的競爭還沒有到來。
第五,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和公共服務領域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部門,但是由於這些部門的改革相對滯後,發展遠遠適應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近年來,雖然這些部門也逐漸採取某些市場化的改革,引入了激勵機制,但壟斷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市場導向的壟斷部門對服務產品的提供效率往往會來得更低。
總之,要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大幅度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進一步推進政府體制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打破壟斷,加大經濟開放的程度,在服務產品生產和供應領域引入全面競爭。在這里,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更要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挑起重擔,把它看成是一種國家戰略。因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從發達國家和地區手中搶過現代服務業,才能保證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和增長。
Ⅸ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東方核算體系MPS,該體系的核心是對物質產品進行核算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非物質產品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按照MPS體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也不利於國際對比。進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逐步由東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體系過渡,客觀上要求我國要建立和加強第三產業統計。
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建立於1985年。1986年,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到1988年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制度已基本形成。為了摸清第三產業的底數,為各級政府制定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依據,1993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並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時為了實現向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全面轉軌,1993年國家統計局加大了對各專業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財務統計的內容,建立了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一套表統計制度,以滿足計算GDP的需要。但由於基層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力量薄弱,難以保證數據質量,1997年國家取消了上述兩項制度,對這些行業的統計調查處於空白狀態。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增加值依據相關專業的統計資料、普查年份的行業結構資料和有關部門的財務統計資料等來推算。
我區的第三產業統計工作與國家是同步開展的,並且我們在貫徹國家各項統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於1998年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產業快速調查,在快速調查的基礎上,於2000年建立了《服務業滾動統計調查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將現行統計中沒有覆蓋的第三產業行業按四年一個調查周期,每年調查幾個行業,針對不同的行業,採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的指標是用於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該項制度的建立填補了我區第三產業部分行業統計的空白,為非普查年份計算第三產業增加值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
雖然我區第三產業統計工作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並且經過全區各級統計人員的辛勤勞動,第三產業統計數據在為各級政府宏觀管理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自治區政府提出的加大對第三產業實施統計監控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目前在第三產業統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中部分行業的統計制度不完善。表現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別是對部分行業中核算基礎差的服務活動,沒有一套科學統一的核算方法,這也是造成GDP數據在地區之間不銜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統計指標不健全,統計分類粗。受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服務核算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的統計制度設計中,對物質生產部門的統計指標設置細而全,而對於非物質生產部門則比較粗。從第三產業內部看,也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如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的統計指標比較完整,其它行業僅對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進行統計,而對於人員狀況、設備情況、提供的服務類別等都沒有反映,難以反映第三產業的全貌。三是調查時間不同步,交通業、批零貿易業、房地產業統計實行按月統計,其它行業則實行四年為一個調查周期的統計,且指標設計的粗細程度不同,口徑不一,很難進行加工匯總,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產業資料,影響了定期統計監測工作的開展。
2、第三產業單位財務核算基礎薄弱,嚴重影響了增加值的准確性。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是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由於第三產業涉及行業復雜,且新的行業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有相應的會計制度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管理、監督,由於其主辦單位的經濟成分各異,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因而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財務收支制度。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產業單位多為一些經營規模小、人員少的中小企業,財務收支帳目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十分普遍,,為開展調查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第三產業調查對象經濟結構復雜,利益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驅使,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別表現在對個體戶的調查中,為了偷稅、漏稅,個體戶瞞報、漏報的現象十分嚴重;另外部分企業也存在著「兩本帳」的問題,加大了搞准統計數據的難度。
4、統計力量薄弱,經費不足,嚴重製約著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開展。第三產業調查單位數量眾多,遍布城鄉,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調查隊伍,難以收集到全面、准確的統計數據。而現實情況是從統計系統內部來說,從國家到地方各級均沒有獨立的第三產業統計機構,普查年份靠組建臨時機構,抽調各方面人員來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統計分散在各有關專業,沒有綜合協調機構,對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缺乏總體設計,長遠規劃。從人員情況看,旗縣統計局處於調查工作的第一線,而我區各旗縣從事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人員平均僅有1-2人,且多兼職其他工作,面對如此眾多的被調查對象,統計人員力不從心,漏統、錯統現象很難避免。從外部來說,長期以來,部門統計在第三產業統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部門統計工作被削弱了,從第三產業各行業統計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看,實行條管單位,如金融、保險、郵政系統等和政府各部門,一般都設置統計機構並配備專職統計人員,而第三產業的其它行業,則很難保證有機構和人員。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調查經費不足,也嚴重困擾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Ⅹ 第三產業初期發展什麼
個人見解 第三產業一般是指服務業之類的東西,開始的時候就是開飯店,鍾點公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