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專業歷史
1993年,中國第一個以「文化經濟」為專業方向的四年制本科專業——「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標志著文化經濟學的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進入了中國學術界的視野和高等教育領域。
2003年10月,山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七家高校聯合成立發起「全國高校文化產業研究與學科建設聯席會議」。會間商定,依託山東大學文史見長的學科優勢,牽頭向教育部申請在高校中增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3]
2004年3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公布2003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置的高等學校本專科專業名單的通知》,正式批准在山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時為北京廣播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和雲南大學四所高校中首先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授管理學學士學位。這標志著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正式設立。[3]
❷ 我是歷史(文化產業)學生,想考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 算不算跨專業考研
這個肯定是跨專業了,歷史學畢業發的史學碩士文憑,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發的管理學文憑,完全不一樣。不過有的學校歷史學專門史專業有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方向,學的內容可能差不多,但是畢業是歷史學碩士文憑。
❸ 如何合理高效發展中國歷史文化產業
一,弘揚歷史文化
二,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三,保護
❹ 急急!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原因(歷史的)
如果要問中國傳統文化保持的怎麼樣?相信很多人都會搖頭嘆息。確實,中華傳統主流文化,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風雨中,屢遭挑戰,並最終以其彈性極好保持長青,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內涵。在文化的軌道上,每走一段時間,我們就要回頭看看,我們是不是離開我們的傳統文化已經很遠,太遠了就容易有迷失家園的感覺。於是,每過一段歷史時期,狂熱或者殘暴摧毀傳統文明之後,在傳統文明的舊根上又生長出新的枝葉。
當前我國物質文明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名義上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軟實力確實不敢恭維。因此,在這個大轉折的時代,重塑中華文明,是必然的選擇,也是我們的責任。
如果將時間審視的維度拉的更近,在我們看來,這一千年中國主流文化遭遇四次危機。一次是蒙元草原文明的滌盪,一次是滿清漁獵文明的清洗(蒙元和滿清文化,這里只是客觀評價了他們對主流文化的碰撞,沒有貶低其意思,從現代來看,他們都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次是西方文化的圍攻,一次是文革橫掃孔家店。
前三次危機,傳統文化依然經受考驗,而文革狂熱也終將成為歷史笑料,被視為落後文明的傳統文化,在吸收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需要重新的振興。文化危機必然導致「禮崩樂壞」,在這種危機下地人們,喪失了精神傳統家園,新家園似乎更是烏托邦,從歷史大視野的角度來看,中國需要重新振興我們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在搞經濟學這一塊就有這樣的毛病,你一直按著西方的模式來做學問,怎麼能比得上人家?這是人家的比較優勢(學經濟學不知道用經濟學,只會在紙上產生各式各樣的高深「學問」)。
在文明的歷史上,狂熱的文化運動只能是歷史的笑料。我們能夠hold住我們自己的文明,並且能夠有所創新,並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就已經很不錯了。我們有很多寶貝,自己不珍惜,別的國家卻視如珍寶。從歷史上看,外來文明(無論是所謂野蠻的,還是所謂先進的),無論當時多麼強悍,多麼殘暴,最終還是被歸流到中華文明的大主幹中,佛家文化如此,基督文明如此,伊斯蘭文明如此,中國傳統主流文明的肚量可見一斑。
能夠在自家根子上發展並吸納全人類的文化營養,是中國成為唯一一個保持自己文明古國依然在世的法寶。多少燦爛的古文明煙消雲散,唯有中國文明這個古化石般的文明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家園嗎?同樣,我們相信,不管西方文明現在多麼的強悍,中華文明一定在吸納別的文明優秀營養之後,重新樹立自己的英姿雄發。我們在世界強悍了幾千年,只是到了最近二三百年才淪落下來,但是,經歷了磨難的中華文明,將會打破各種各樣的緊箍咒,重新煥發出新精神威力。自己製造各種各樣的權威洞穴自己躲進去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需要真正承繼千年傳來的精神精華,開拓一個新世界。
只注重GDP的時代已經過去,兩眼只是盯著錢和權的民眾沒有未來。重視物質文明的進步無可厚非,但重新振奮精神文明的時代已經刻不容緩。重視精神文明需要從新方式,以市場的方式交換餘缺,重新組合文化資源,形成一種強大推動文明歷史車輪的產業模式。唯有如此,文化產業才不至於只在紙面上和論文里「發展壯大」,只有產業化和商業化,破除擺在文化企業前面的各種各樣可笑之極的文字緊箍咒,中國文化一定能夠在世界比較優勢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競爭中樹立權威,贏得尊重。在競爭中贏得價值,獲得進步。
我們注意到,在決定中,中央要求「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體味這個指示,值得玩味,值得我們去努力奮斗。商人盡其財,知識分子盡其智,官員不搗亂不愚蠢多扶持,學生多學習,工人多創造,文化強國離我們還遠嗎?當然,這需要國人真實的努力才行。
❺ 歷史文化產業管理考研方向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屬於管理類專業,有的學校也放在法學院;可以考研究生學校 綜合類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參考如下。山東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5文化產業管理概論 ④808中外文化史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復試科目: 1.英語 2.專業課筆試:文化經濟學、媒介經營管理 3.綜合面試參考書:文化經濟學、媒介經營管理《文化經濟學》,胡惠林、李康化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媒介經營管理》,謝新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❻ 求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
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等國,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唐鑒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後的實學思想,如果人們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鏞等人是韓國哲學家,僅看他們的著作難以判斷作者的國籍。韓國被西方國家稱為是儒教國家的活化石。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社會背景
一,專業本身是無好壞之分的,只有適合不適合當事人之分。二,歷史學(文版化遺產與文化產業)專業:本權專業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偏重於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方向),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三,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等相關學科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界景重要的理論學術前沿和發展動態趨勢;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技能。
❽ 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 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以經濟學、管理學還有傳播學為學科基礎的一個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專業。由於它新興,亦如剛剛產下的嬰兒,充滿著朝氣和希望。
文化產業管理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它的專業課程覆蓋了文化學、產業經濟學和管理學三大門類。因此,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更是一個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產生是社會化大生產日益綜合化下的必然產物,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業界工作對基本技能要求很高。企業用人要的是使用,不是專業也不是學歷,而是對專業的敏感度和認知度,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中。
❾ 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將來有工作可尋嗎
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找工作前景還是不錯的。
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1,黨、政宣傳文化管理部門機構、各級文化事業單位,各類文化企業、以及大型文化跨國公司的各種文化業務和管理工作。
2,涉及新聞出版、音樂產業、動漫遊戲、電影電視、工藝美術、主題園區、廣告會展、文化旅遊、文藝演出、體育娛樂、手機網路、教育培訓、文化貿易、文化政策、文物遺產、文化投資等眾多文化產業領域的經營管理類崗位。
二,文化管理專業簡介;
1,文化產業管理,簡稱文管,屬於管理學類專業,工商管理類的二級學科。專業設立於2004年,是為適應中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而設立的專業,以培養具有寬闊的文化視野、掌握現代產業理念和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為目標。
2,文管專業授予管理學學位,少數藝術類院校授予藝術學學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覆蓋面較廣,所學課程較多,覆蓋了文化旅遊、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貿易、文物遺產、工藝美術、廣告會展、文化政策、體育娛樂、手機網路、動漫音樂、文化經紀等眾多文化產業領域。因此,文化產業管理是一門基礎寬的學科,個人可以就此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方向。
三,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
1.系統地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知識;
2.具有寬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管理意識;
3.具備較強社會調研和信息處理能力;
4.具備較強規劃、決策、組織、策劃、創意以及溝通表達能力;
5.具備物業管理業務處理的能力;
6.要求熟悉文化產業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
❿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