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醫葯產業規劃案例,哪裡能找到詳細的參考案例
這里有幾個關於生物醫葯產業規劃的案例,由於文字太多,所以只能先把案例名稱給您:
1、北京大興生物醫葯基地產業規劃(2012-2030)
2、天津開發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3、內蒙古金山高新區乳業、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4、常州生物醫葯產業園區規劃
5、孝感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6、山西臨汾醫葯產業「十二五」規劃
⑵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由 7,936億美元增長到 9,761 億美元,到 2019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2,249億美元,相比於 2014 年增長約 25.50%。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全國衛生總費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億元、2010 年的19,980.39 億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35,312.40 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 18%。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均壽命增加與醫療改革相關措施的出台,未來我國醫葯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過去十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我國七大類醫葯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復合增長率達到 23.31%,進入「十二五」後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4 年達 25,798 億元,同比增長 15.70%。
目前,我國大概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TOP100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其餘的不足40%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以後集中度會愈發明顯。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從企業集團來看,我國醫院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位的依次為輝瑞、揚子江、阿斯利康、山東齊魯、四環醫葯、上海復星、賽諾菲、江蘇恆瑞、科倫、正大天晴、拜耳、上葯、諾華、羅氏、遠大、默沙東、中國醫葯總公司、石葯、步長制葯以及諾和諾德。TOP20里本土企業已然占據半壁江山。
從葯物品種來看,在我國醫院市場排名前20位的暢銷產品中,外資的產品可以說屈指可數,只有4種,其他的16種均是國內的品種。但是4種外資企業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長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業產品增長率則多數呈現下滑趨勢,本土企業在葯品市場銷售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個預測,預測從2016到2020年五年之間中國醫葯市場的整體增速在7%左右,預測根據是2018、2019年將有很多新產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後因為很多產品的一致性評價面臨過期,可能會對於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有新的挑戰和格局的變化。
2017年下半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十大趨勢
1.新版醫保目錄在下半年將正式實施,部分處方葯主流企業銷售將嚴重下滑。
新版醫保目錄在年初的萬眾矚目中落地,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將在下半年正式實施。新版醫保目錄的實施將決定一部分處方葯企業的生死:產品在新醫保目錄里,尚有生存的餘地,醫葯企業可藉此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在提供良好的學術支持和服務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產品不在新醫保目錄里的葯企,銷售下滑將更嚴重,這些企業要麼把銷售陣地轉移到競爭激烈的院外渠道銷售和OTC渠道銷售、第三終端渠道銷售,要麼企業面臨被淘汰或被收購的境況。
今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與前幾版的國家醫保目錄有很大的差異:其中部分醫葯企業的「大品種」使用范圍的限制擴大了,在醫療機構身份、病種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產品即使進入了醫保目錄,在有些省份也沒有對應的醫保支付政策的落實。這些限制部分主流處方葯企業的發展影響較大,部分企業的銷售將因此下滑較為嚴重。
2.各省醫保目錄大增補開始,有優質品種資源的中小型葯企將有望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產品優勢是葯企競爭之根本。一個好的主力產品往往決定一個醫葯企業的命運。很多葯企都是靠一兩個拳頭產品一鳴驚人的。隨著各省醫保目錄的大增補,具有明星產品或黃金單品的特別是有優質中成葯的中小型葯企可能迎來春天。
部分中小葯企由於其產品的優勢和獨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會脫穎而出,成為醫保目錄增補後的黃金產品。這些入選了醫保目錄的中小葯企會迎來很大的發展機會,在眾多的市場競品中一騎絕塵,這就是優勢品種的魅力所在。這些中小葯企在「春天裡」會一路高歌,有望在「賽車場」上彎道超車。
3.中葯飲片企業遭遇血雨腥風,規模1億以下的企業面臨被出局。
中葯飲片企業,尤其是部分規模較小的中葯飲片企業,由於中葯飲片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成了飛檢的重災區,導致在上半年的經營已經陷入困境,還有部分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從上半年飛檢的情況來看,被收回GMP證書的40多家企業中,中葯飲片企業就佔了近一半。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中葯飲片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中葯飲片監管力度的加大,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葯飲片生產經營企業的難度會不斷加大。對於規模在1億以上、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來說,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是能夠渡過難關的;但對於規模在1億以下的中小型中葯飲片企業來說,缺乏資金實力和競爭力較弱是心頭抹不去的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葯飲片行業銷售收入1922億元,在醫葯工業中的佔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較高的13.5%的增速,高於醫葯經濟整體增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因為國家政策的利好,中葯飲片市場容量將高達近4000億。
中葯飲片作為 中醫葯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進一步規范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規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葯飲片市場會一枝獨秀,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
4.葯店+診所模式日益成熟,並廣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國家醫改的深入,處方葯企大量轉入葯店連鎖銷售渠道,葯店裡銷售的處方葯會越來越多。在整個醫葯大環境的深刻影響下,具備葯店+診所經營資質的零售門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
分級診療快速落地,等級醫院醫療技術費用不斷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醫院患者有病到醫院的習慣正在改變,就近到社區門診或具備診所資質的葯店看病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診所、葯診店看病後憑借診所、葯診店專業醫生的處方到葯店取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又節省了到醫院看病掛號費用和排隊的時間。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大病到醫院,小病到社區或葯店」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葯店+診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診所醫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設備的改進,葯店+診所模式正在大面積推廣,相信這種模式在我國會有較大的作為,中國版的「梅奧診所」將有望出現。
5.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快速拓展新的銷售模型,處方葯、OTC、第三終端、KA、院外、大健康事業部「六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將開始出現。
之前葯企的銷售模型相對比較單一,要麼是處方銷售、要麼是OTC銷售、要麼是第三終端銷售。但隨著醫葯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只憑借幾種銷售模型已經很難再「玩轉」中國的醫葯市場。
部分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和有眼光的醫葯企業家憑借自身的優勢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嘗試的銷售模型,在這里我們稱之為「新的銷售模型」。「新的銷售模型」包括第三終端、KA、院外銷售、大健康等,在每個銷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範。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需要認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定會在目前嚴峻的 醫葯市場獨辟蹊徑,有一番新的作為。比如國內某知名醫葯 企業,在原先的控銷領域做到了全國的前3甲,其公司老闆高瞻遠矚,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業部。短短的幾年內,其大健康事業部的銷量和規模已經遠超原有第三終端控銷模式的規模,成為企業的又一核心利潤增長點。
6.連鎖葯店上市熱潮湧現,大中型連鎖葯店競相上市帶來連鎖葯店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已經上市的連鎖葯店如老百姓、益豐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開店和並購依然在加速。從最新的變化來看,它們在並購方面都有所減緩,逐步轉為以自建門店為主。究其原因,收購固然相對於自建門店較快,但收購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也很多。相對而言,自建門店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問題會少些。
廣東的區域龍頭大森林連鎖、山東的區域龍頭漱玉平民已經進入上市倒計時;其他一些知名醫葯連鎖如眾友康連鎖、燕喜堂連鎖也正在厲兵秣馬謀劃上市並加快開店和並購的速度,以期在不遠的將來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醫葯連鎖今年的新開店目標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擴張。其目標是用3-5年走向資本市場,實行新的跨越式增長。
7.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對象不再是高大上的醫葯企業,而是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醫葯企業。
優勢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購醫葯企業往往表面光鮮,不良資產率較高,被兼並後也會問題重重。而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企業因為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購時會被優勢大中型企業所青睞。產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要經歷過漫長的歷程。產品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競爭力,具有了完備的競爭力就具備了很強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大中企業把目光瞄向這些企業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業政策的多變導致大型醫葯企業的戰略目標變得迷茫,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
行業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人員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部分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這是一個以考核結果論英雄的時代。葯企高管是葯企的靈魂人物,他們的到來或離去,對葯企短期戰略或長期戰略的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會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職又會帶來新的戰略和新的文化進來,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在目前行業大環境不好的今天,對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對穩定的高管團隊是很多迷茫中的醫葯企業需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因為高管對一個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剛熟悉情況又離開企業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層穩定了,戰略才能穩定,企業發展才能夠具有可持續性,企業才能致力於長期發展。縱觀歷史,世界500強中凡是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備非常人格魅力並長期服務於該公司並與公司一起發展的人。
9.醫葯企業基層醫療事業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與服務上來。
國家在大力倡導基層醫療,大病、疑難雜症到 醫院,小病到基層醫療機構、 葯店。並在基層醫療建設和新農合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投入。作為專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廣大醫葯企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僅僅賣產品,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和服務上來。
以前這些醫葯企業通過認真研究消費者和產品,在基層醫療市場確實分得了一杯羹。但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他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國家大面積叫停輸液,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新的可替代輸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實現醫德、盈利雙豐收。最後,他們對醫葯企業人員素質和銷售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出現的這些新的需求,作為葯企基層醫療事業部,必須順勢而為,要充分了解並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為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服務。
10.第三終端綠色療法越來越火熱,品牌企業開始脫穎而出。
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在國家基層醫療改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規模禁止輸液的同時,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已經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輸液的綠色療法。
⑶ 2019年醫葯行業形勢如何
9月醫葯製造業穩健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醫葯製造業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79%、20.14%。
分季度來看,醫葯製造業2018年7-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4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720.2億元,同比增長5.7%。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23%、9.46%,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
2018年1-9月中國醫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醫葯行業來看,國內老齡化、消費升級等帶動醫葯行業的需求市場不斷旺盛,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醫葯行業已經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個新的景氣周期將以創新品種、優質品種、優質企業為主導。
目前政策導向清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醫葯政策調控下,產業結構趨向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
未來醫葯行業將在存量市場的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的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龍頭企業在醫葯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紅利,保持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的業績增速。
醫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從全球看,發達經濟體醫葯市場增速回升,新興醫葯市場需求旺盛,生物技術葯物和化學仿製葯在用葯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葯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從國內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老齡化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都將繼續推動醫葯市場較快增長。
2)、技術進步不斷加快
精準醫療、轉化醫學為新葯開發和疾病診療提供了全新方向,基於新靶點、新機制和突破性技術的創新葯不斷出現,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技術轉化步伐加快。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網路化、便攜化方向發展,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與醫葯產品、醫療服務緊密結合,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3)、產業政策更加有利
《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醫葯和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國家繼續把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快培育,「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繼續實施,將為醫葯工業創新能力、質量品牌、智能製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業監管持續強化
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葯品注冊分類調整,注冊標准提高,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進,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強,將促進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和產品質量提升。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環保標准提高和監督檢查加強,對醫葯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5)、醫改政策不斷完善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及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市場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以「雙信封」制、直接掛網、價格談判、定點生產為主的葯品分類采購政策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標准逐步建立,醫保控費及醫療機構綜合控費措施推行,對醫葯工業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總體上,「十三五」時期醫葯工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發達國家依靠技術變革與技術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已在仿製葯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前期支撐我國醫葯工業高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各種約束條件不斷強化,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亟需加快增長動能的新舊轉換,醫葯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⑷ 醫葯的產業發展
制葯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以及醫葯電子商務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支柱。
制葯產業
制葯是多學科理論及先進技術的相互結合,採用科學化、現代化的模式,研究、開發、生產葯品的過程。除了生物制葯外,化學葯和中葯在制葯產業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生物醫學工程產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包括:生物醫學材料製品、(生物)人工器官、醫學影像和診斷設備、醫學電子儀器和監護裝置、現代醫學治療設備、醫學信息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和裝置、組織工程等。
第三方醫葯電子商務平台
第三方平台是獨立於買賣雙方的中立服務組織,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種服務的數字化平台,即提供葯品信息發布、在線采購、在線交易、在線支付、葯品跟蹤、配合地面倉儲和物流等醫葯流通全程服務,是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高度協同的完整的醫葯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網上醫葯交易市場。 得益於新醫改穩步推進的帶動作用,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總體保持平穩增長趨勢。2012年上半年,在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步下行。進入3季度以來,在「毒膠囊」效應趨緩和政府相繼出台《「十二五」期間衛生扶貧工作指導意見》、《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帶動下,醫葯行業市場景氣開始回升,醫葯製造業產銷增速扭轉了上半年以來持續下滑趨勢,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趨穩、產品銷售收入增速開始回升。其中,前三季度,醫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4.6%,比上半年回升0.3個百分點;醫葯製造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069.91億元,同比增長19.52%,比上半年提高0.45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醫葯品出口額89.5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8.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1.5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醫葯品單月進口額震盪下滑,但醫葯品進口額整體仍保持較高水平。前三季度,我國醫葯品累計進口額102.31億美元,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8.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6.9個百分點。其中,單月進口額從7月的12.01億美元震盪下行至9月的11.23億美元。
展望2013年,一方面,葯品招標逐步趨於良性。「基葯招標」的「超低價中標」模式逐步改善,政府通過「基本葯物試行國家統一定價」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規避低價惡性競爭和各省的比價效應,有利於提高葯企的盈利能力。同時,即將出台的新版基葯目錄的擴容將帶動基層市場的持續增長,主要是由於基本葯物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基葯品種的增加無疑將會加大政府醫葯衛生投入比例。因此,預計2013年醫葯製造業利潤增速將繼續回升。
從長遠來看,國家工信部發布的《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發展目標為形成5個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企業,100個100億元企業,前100位企業銷售收入占行業50%的目標。在上述政策鼓勵及行業競爭背景下,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凸顯企業規模的重要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
2012年,三年新醫改結束,醫葯行業進入後醫改時代。回首三年新醫改,政府不斷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入,中國醫葯市場整體擴容,中國醫葯產業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醫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葯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1978-2011年,醫葯工業規模年均遞增均處於15%以上,規模不斷擴大,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
中國醫葯包裝的生產規模和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9年,行業銷售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1%,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402.05億元。隨著中國醫葯市場容量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預計2013年中國醫葯包裝市場將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達到660億元的規模。同時,由於國家加大對醫葯行業的兼並重組力度,受此影響,醫葯包裝行業的兼並重組也將進入高發期。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觀念的不斷提升,加之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未來,我國的醫葯包裝市場將會迎來較快的增長。資料顯示,2013-2017年,我國的醫葯包裝市場將會以11.5%的增速增長,預計到2017年,我國醫葯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991億元。
中國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葯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之一,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葯物制劑生產國。中國已成為世界疫苗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國產疫苗在滿足國內居民防病、治病的同時,已開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疫苗產品,用於其他國家的疾病預防。中葯是中國醫葯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產學研各界的廣泛認同。
隨著醫葯商業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醫葯商業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醫葯商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醫葯商業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醫葯商業中的翹楚! 2013年上半年醫葯行業政策:有揚有抑,穩中求變
政策變革必然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調整,必然有揚有抑。
揚的是,扶持中醫葯、生物醫葯發展;基葯制度糾偏「質量優先、價格合理」;新版基葯目錄擴容;二三級醫院配備使用基葯;三保合一、大病保障、增加醫療衛生投入、提高報銷水平等。這些政策措施有利於民眾醫療需求的釋放,明確了對醫葯行業發展重點的扶持,對醫葯行業整體利好。
抑的是,葯品降價、限抗、對葯品質量的嚴格監管、環保帶來的成本壓力、醫保控費等。不利政策對醫葯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尤其是廣東葯品交易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台,令市場一度悲觀情緒彌漫。
回顧醫改以來的行業政策,我們認為,政府的政策主線明晰:以民生為導向,既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問題,又要推動醫葯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醫葯行業而言,政策的後果是:通過降價加劇醫葯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淘汰低水平企業,通過行業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注重研發、創新,抑揚並舉,使優秀企業在行業的分化整合中脫穎而出。
⑸ 如何看待醫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百億級私募12月調研60股 醫葯生物行業受青睞百億級私募12月出百動調研77次,千合資本出專動調研4公司屬12月以來,這22家百億級私募共出動調研77次。在百億級私募參與的77次公開調研當中,總共涉及的上市公司度有60家。從行業分布上看,醫葯生物行業成為這批私募調研最為密集的行業,共問有11家公司迎來百億級私募的調研。其中,景林資產在12月總共調研了5家醫葯生物公司,包括三諾生物 、爾康制葯等。鼎鋒資產和博道投資也分別在12月份調研了2家醫葯生物公司,鼎鋒資產拜訪了香雪制葯和陽普醫療答 ,博道投資則考察了華通醫葯和麗珠集團 .重陽投資在12月則重點調研了版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在其12月的權5次公開調研中,就有4次拜訪了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包括合縱科技 、新聯電子等。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12月份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信國安 、二六三 、深圳機場和萊茵體育
⑹ 中國未來3年內醫葯行業,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發展方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葯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8bb7db92390c4058.html 近年來我國醫葯行業增長有些放緩,不過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醫葯行業前景還是不錯的,畢竟社會剛需還是存在的。未來醫葯行業想要更加快速的發展需要尋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葯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5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8842億元,同比增長11.8%;2016年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100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11.3%。到2020年將達到48400億元,復合增長率在11%-13%之間。
相比「十一五」期間醫葯工業利潤的復合年增長為37.6%,進入「十二五」後,受宏觀經濟變化、葯價改革、成本等因素的影響,醫葯工業利潤明顯增速放緩,預計2015年全年利潤增長為11.9%。
我國醫葯行業的混亂還是由來已久的,雖然近來行業的混亂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但是頑疾還未徹底治癒,未來相關部門還需加大力度打擊醫葯行業的混亂問題。
⑺ 求一篇醫葯行業的個人職業規劃!
這里有一篇:醫葯人的職業規劃和自身發展的內步驟,供參考容 http://wenku..com/view/6753cb2bbd64783e09122bf6.html
⑻ 十三五規劃,對醫葯行業說了啥
一、研發創新道路必然要走
《建議》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細細想來,根據《改革化學葯品注冊分類試點方案(討論稿)》中對於,新葯全球新的定義,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十三五規劃:醫葯行業必看的八大重點
《建議》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由此,小編想到的是《關於授權國務院開展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和葯品注冊分類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規定,授權國務院組織開展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允許葯品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取得葯品批准文號,對葯品質量承擔相應責任。對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的肯定,激發創新活力和成果分享激勵。
《建議》提出: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小編認為該規定,意味著政府將加大對企業研發成果的投入和支持,至於力度和決心,讓我們拭目以待。特別是中小型研發企業應當對後續細則,有所期待。
二、生產製造必須變強
《建議》再次強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二○二五》。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隨著葯品GMP、
GSP全面落實,拿到GMP、GSP證書已經不是高枕無憂,只有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有條件的企業加大信息技術的融合參與國際競爭,獲得用戶認可,樹立自己的質量品牌才是發展之道。
三、環保、節能減排、危化品的安全監管要求更嚴
之前史上最嚴新《環保法》的出台已經奠定了制葯行業必須要走安全、環保之路的基調,此次十三五規劃再次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那些三廢處理仍然不合規的企業,還是認真實做為好。
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實施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安全環保搬遷工程,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想想「天津大爆炸」事件,大家對於這條也就明白四、價格領域改革,政府幹預減少仍是基調
《建議》特地強調: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五、醫療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小編認為「公立醫院破除逐利機制」大有學問,誰的逐利,醫院?醫生?代表?還是一些不合理的「機制」,對於這個大難題,如何破除,小編很是期待。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社會辦醫,呼喊多年,一直難以邁出去,希望非營利性民營醫院盡快獲得真正的公平待遇吧。
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葯、民族醫葯發展。中葯一直被支持,卻越走越遠,個中緣由不必細說,只是期待中葯產業能早日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六、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建議》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的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議》提出: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提高專業化水平。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小編希望,這條規定真正落實,尤其是葯品監管人員,更應當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公平公正、敢於擔當的心。
八、企業發展環境將獲得優化
《建議》提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大環境(政策、行政干預、稅收)的惡化,已成為醫葯企業發展受到制約的嚴重因素,我們希望企業的發展環境能獲得保障,過分的行政干預能減少,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九、網路空間或成為醫葯發展新平台
十三五規劃提出: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此項規劃雖好,但是基於「互聯網+」的醫葯網路平台創新,由於醫葯行業的特點,發展並未如期待般快速,「春雨醫生」等醫葯軟體和電子商務類醫葯服務仍待突破。
專業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⑼ 生物醫葯產業規劃案例,哪裡能找到詳細的參考案例
這里有來幾個關於生物醫葯產業規劃源的案例,由於文字太多,所以只能先把案例名稱給您:
1、北京大興生物醫葯基地產業規劃(2012-2030)
2、天津開發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3、內蒙古金山高新區乳業、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4、常州生物醫葯產業園區規劃
5、孝感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規劃
6、山西臨汾醫葯產業「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