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有什麼要求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具體如下:㈡ 我國行業聯合,重組之風什麼時候開始的
一、城鎮化:給資本市場注入持久動力
「城鎮化」無疑是關鍵詞之一。城鎮化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來源之一,是諸多上市公司發展的新機遇,也給資本市場注入持久動力。
報告直指城鎮化的三大核心問題,即「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落實人口城鎮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各方面對於「人的城鎮化」的理念已經較為統一。可以肯定的是,新型城鎮化將不再是簡單的造城運動。
基礎設施建設依然被反復「咀嚼」,地產、軌道交通、水利設施等行業有可能率先受益,而公共服務和消費則有望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鎮化」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理念高度協調,這一題材的關注度有望大幅提高。
二、並購重組:政策助推產業整合
並購重組成為證監系統代表口中的高頻詞。隨著已上市企業越來越多,伴隨著經濟轉型和優勢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在監管部門關於推進並購的政策引導下,並購有望孕育主題式掘金機會。一些嘗試首次公開發行(IPO)但最終失意的企業也可能轉走並購途徑實現資產證券化。
今年深交所將並購作為重點工作,爭取優化政策環境、簡化程序、提高並購效率,讓優勢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平台做強做大,推動行業整合,淘汰落後產能,為市場發展再造一條存量優化的新路。並購為大量擬上市公司提供發展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創投、私募股權投資(PE)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有助於提高投資效率。
今年證監會將以市場化為導向推進並購重組。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減少行政許可。同時,推進修訂並購重組管理辦法,包括進一步推進定價市場化、豐富並購工具等。如夾層融資、過橋貸款和其他債券、權證等手段,證監會都嘗試打開方便之門。
三、地方金改:未來逐步釋放制度紅利
區域性金融改革提速,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的同時,也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浙江溫州、深圳前海、福建泉州、天津濱海等地探路地方金改,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溫州、泉州等地將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以多種形式,有序地參與地方金融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泉州市市長鄭新聰指出,泉州已經擁有77家海內外上市公司,這些企業參與金改區的建設,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參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二是參與信用體系的建設,三是通過行業協會參與組建一些投資性的產業基金。天津市領導在團組會議上明確表示,濱海新區很快要成立一個科技金融集團。
目前,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等方式涉足地方金改,有望獲益於金改提速。兩會期間,來自上述地區的多名上市公司代表委員公開表示,現在迎來金改的東風,要利用資本杠桿的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環保產業:「美麗中國」需長久投資
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來自企業的代表委員,無論是財稅官員還是保險監管機構,呼籲和強調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環保。可以預見,在建設「美麗中國」目標指引之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環保都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主題。
就針對環保的嚴峻形勢提出,人大將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和監督,並講求實效,將環保成效和地方政府考核掛鉤。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則在小組討論上直言,要加大對環保行業、環境產品的財政稅收支持力度,可考慮讓環保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一樣享受15%的稅收優惠,並考慮針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推出相應的環境稅。
除政府官員表態之外,從企業角度來看,實際環保資金投入也在加大。中國華電集團今年用於環保投入的資金在40億元左右。
五、文化產業:大部制催生大文化概念
大部制改革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契機。根據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緣由是「進一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統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其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和業務以及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負責著作權管理等。
與此前大家普遍關注的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和文化部合並共同組建「大文化部」的改革方案不同,此次文化部門整合僅涵蓋了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大文化」的體制改革,准備還不成熟,預計「十二五」期間都不會成立大文化部。
文化領域的機構改革最終目標仍是實現大文化整合、統一管理。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整合是大文化整合邁出的關鍵一步,而且,這將打破出版發行與廣電企業整合的限制,有利於加速文化產業跨行業、跨領域整合,促進多媒體綜合發展,而這也將成為文化產業領域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六、醫葯行業:新版基葯目錄可淘金
深化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兩會期間,包括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內的多位衛生部人士均表示,新版基葯目錄即將發布,葯品從第一版的307種擴大到500多種;而且第一版只是基層版,像抗癌葯、心血管重症葯、神經系統和精神類用葯、血漿製品等一個都沒有,新版基葯目錄則基本都有。這將對有相關葯品進入基葯目錄的上市公司的經營構成利好。
新版基葯目錄既涵蓋基層用葯,又涵蓋了二級、三級醫院最常用的基本葯物,且發布之後各地要規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葯物使用比例。據了解,新基葯目錄出台後,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配備使用,二級醫療機構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50%,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二級醫院應達到50%左右,三級醫院基本葯物的銷售額應達到25%~30%。
七、鐵路貨運:運價改革蘊涵投資機會
根據近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我國將實行鐵路政企分開,不再保留鐵道部,將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另外,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經營鐵路客貨運輸業務,承擔專運、特運任務等。同時,國家繼續支持鐵路建設發展,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運價改革,建立健全規范的公益性線路和運輸補貼機制;並繼續深化鐵路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從目前的情況看,原鐵道部下屬的3家貨運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執行普通運價和特殊運價兩套價格方案,且主要是特殊運價。而自1997年以來,貨運價格已連續上調了11次,但主要是針對普通運價。因此,根據國務院對鐵道部機構改革方案的指導原則以及盛光祖的上述表示,未來鐵路貨運公司價格的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三大鐵路貨運上市公司主要貨運價格的上調也將是勢所必然。
八、信息產業:4G胎動引發行業躁動
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4G)無疑是今年兩會上信息服務行業最為關注的熱詞。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表示,預計今年發放4G牌照,但4G網路全面商用至少要一年。這一表態首次明確年內發放4G牌照,與此前「兩三年」的預測時間相比,時間差明顯縮短,表明上馬4G已是箭在弦上。同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一改往日態度,呼籲政府盡快發放4G牌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近日稱,今年中國移動將建造20萬個基站,布網超過100個城市,采購超過100萬台終端,最快在下半年就能看到。
另一方面,今年兩會新增了3位互聯網大佬級人物,他們的提案、建議更為移動互聯網產業帶來好消息。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應將寬頻建設視同公路鐵路建設,國家也應有所投入,讓更多老百姓能使用互聯網甚至無線互聯網。
全國政協委員、網路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出的「取消公共場所無線上網身份認證」提案則被媒體廣泛報道,並在近日某研究院的調查中獲得網民高度認同。
九、軍工行業:國防投入續增催生增長預期
提交給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的預算草案,對軍工板塊是一劑「強心劑」。預算草案稱,2013年我國國防費用預算為720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另外,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通飛董事長孟祥凱在兩會期間提出,建議放寬對軍工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比例等限制,使軍工上市公司能夠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有券商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國防投入持續加大令軍工經濟景氣度持續保持高點。報告認為,軍隊信息化投入將持續加大,相關裝備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將是重中之重;海軍、空軍裝備領域加速更新換代進程,軍品采購將迎來新一輪增長期。報告指出,我國裝備采購約占總預算30%,其他主要國家佔比約35%~40%,俄羅斯更高達44.8%,預計我國此佔比將逐年上升,「十二五」內有望提升到40%。
十、金融業:業務轉型升級提升市場估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兩會期間傳出的人民幣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擴容、港澳台投資者可開戶參與A股的消息,有望給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從短期看,入市資金量不會太大,但中長期可提升A股活力,給券商板塊帶來利好。
未來全國性場外市場建設的目標是不僅要擴大到全國高新園區,而且要擴大到符合條件的所有非上市股份公司。場外市場擴容有望給券商經紀、投行、直投業務帶來增量收益,相關業務可能成為券商的第四大業務。
多位銀行界高管還表示,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進程對銀行業績影響有限,商業銀行正在醞釀轉型,朝著特色銀行、多元化方向發展。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則公開表態,銀行股估值偏低,可做價值投資。
㈢ 什麼叫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權,投資企業成為被投資單位的股東,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權益並承擔責任。
狹義的股權投資又指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即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投資於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的一種投資方式。私募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既可以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募集,也可以採取非公開發行方式,向有風險辨別和承受能力的機構或個人募集資金。
股權投資通常是為長期(至少在一年以上)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或長期的投資一個公司,以期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的目的。
按照不同的投資階段將股權投資劃分為天使投資也叫A輪,VC風險投資B輪C輪等,還有最後階段PE股權投資。
1、天使投資就是指企業剛創辦階段,這時候投資的是一個項目或者一個Idiea,一般投資人主要看創辦企業的這個人或者這個小團隊是否具有成功的特質,這個時期的投資非常考驗投資人的眼光,就像找對象結婚,結婚後能否幸福,就看你怎麼選對方了。
2、風險投資就是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有了比較完整的商業模式,有了盈利的苗頭,有了相應的規模,這個時候投資叫風險投資,即我們經常聽到的VC股權投資。
3、PE股權投資是指企業發展已經很成熟,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創業投資後期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如果能夠成功IPO,那投資回報將相當可觀。
㈣ 資本喜歡什麼樣的「文化產業」
2014年的文化產業並購將去年的產業熱潮繼續推高,據新生代文化產業交易資料庫統計顯示,上半年國內文化傳媒產業共發生約125起並購重組與戰略性入股事件,總交易金額達1000億元人民幣(美元交易均已折算),通過對這一系列產融互動事件的剖析,可以讓我們窺視到資本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文化產業」。
Who:究竟是誰在買「文化」?
從並購方的公司性質來看,主要以A股上市公司與BAT等互聯網巨頭為主;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發起的並購事件僅有15起,這其中還包括騰訊、網路、360實施的4起並購;而非上市公司發起的並購事件有18起,且以財團和大集團為主,其中阿里巴巴及馬雲通過個人或者基金發起的並購事件就占據了7起;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購上市公司的事件有5起,包括當代資產受讓上市公司國旅聯合(600358)17%的股份成為起控股股東、阿里並購文化中國(HK.01060)、馬雲和史玉柱的雲溪投資入主華數傳媒(000156)、印紀傳媒(DMG)借殼高金食品(002143)、阿里巴巴及雲峰基金戰略性入股美股上市公司優酷土豆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宗國企重組,即上海文廣的大改革,涉及到東方明珠和百視通兩家上市公司。
從並購方所處行業來看,有超過1/3並購事件(45起)買方為非TMT行業,最近有句流行的玩笑話「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從中可看出文化產業並購事件的買方涵蓋了包括汽車零部件、地產園林、餐飲酒店、工程機械、IT通信、家居建材、煤炭有色、紡織服裝、儀表設備、新能源、金融投資等在內形形色色的行業,大部分可以歸類為具有典型周期性特徵的傳統低利潤行業;另外2/3並購事件的買方中,出版傳媒公司占據16起、影視動漫公司占據16起、游戲公司發起的並購占據9起、互聯網公司發起的並購有18起、廣告公司(基本上就是藍色游標一家)完成6起並購,產業鏈上下游與跨文化領域的並購成為主流,單純行業內整合的並購事件較少。
What:這個時間點什麼樣的文化企業更具市場價值?哪些文化領域更受青睞?
從被並購方或賣方所處行業來看,游戲相關公司占據了1/3(包括手游、網游等36起)、影視公司佔20%(包括影視劇、電視節目、動漫等26起)、廣告營銷相關公司佔15%(18起)、傳媒與新媒體公司佔11%(14起)、旅遊相關公司佔10%(12起)、彩票公司佔5%(6起)。可以發現,具有題材性概念、有躍遷效應的文化領域是資本追逐的熱點,不論是影視還是游戲,都具備市場高增長、投資回收期短、回報率高、風險高但如果有穩定的發行渠道收益也有保證的特點,且這些領域均有足夠的商業模式想像空間與細分市場空白。另外,一些以往非常偏僻的行業也都開始進入了並購的視野,比如博彩、體育等。
從文化產業不同細分領域的屬性來看,一般可以分為內容、媒介、產品、服務四大類,而上半年發生的並購事件中,對內容公司的並購佔到近6成(70起),還有近1/3為被並購主體為服務型公司,剩餘的少數幾個是媒介公司。可以看出,文化產業中最核心的價值仍然是創意、內容與有創意的人才,輕資產文化公司的價值正在被資本市場所認可與接受,這種局面已經與兩三年前發生本質性和普遍性的變化,非常令人鼓舞。
㈤ 2017文化傳媒行業並購基金有哪些
多家傳媒上市公司近期成立產業投資基金或投資公司。同時,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文化產業基金,跨界布局文化產業。
中南傳媒日前公告 ,擬與湖南瀟湘資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泊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泊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該基金將主要對未上市企業投資;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投資以及相關咨詢服務,主要投資與中南傳媒經營業務有協同效應的領域,涵蓋數字媒體產業鏈;出版發行產業鏈;影視、音樂、動漫等產業鏈以及文體教育、新媒體產業鏈等。
國旅聯合擬與武漢楚天融智創投企業(有限合夥)共同發起設立「國旅聯合-楚天融智文化娛樂產業並購基金」,將圍繞國旅聯合的發展戰略,針對文化演藝類公司、娛樂類公司、經紀演出及經紀業務類公司的投資與收購等。
珠江鋼琴設立文化傳媒產業並購基金,旨在搭建文化傳媒產業整合平台,主要投資於文化傳媒類相關項目,逐漸向影視製作、文化創意、網路媒體渠道、廣告傳媒、娛樂營銷策劃、互動衛視節目、網路游戲等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延伸。
華媒控股則表示,擬與浙江浙商創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名為杭州華媒浙商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文化傳媒產業基金,主要投資於泛文化行業及與信息技術結合相關領域的內容、渠道和消費領域。
㈥ 李對什麼
李對桃
希望能幫到你~
㈦ 珠江鋼琴集團剛剛發起了文化教育產業並購基金什麼情況啊
珠江鋼琴聯手廣發證券設立文化教育產業並購基金
2014年12月11日18:13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 嚴政)珠江鋼琴12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文化教育投資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出資1560萬元與廣州證券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廣證創投」)共同投資成立並購基金管理公司,並與廣證創投、並購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文化教育產業並購基金,主要對文化藝術教育產業鏈優質標的進行股權投資和培育,推動珠江鋼琴文化藝術教育業務的產業化發展。
據介紹,廣證創投為廣州證券全資子公司,最終控制人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其具有出色的項目團隊、豐富的項目運作經驗,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領域及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具有完整的項目運作經驗。
該並購基金名稱暫擬定為「廣證珠江文化教育壹號投資企業」,出資額為5000萬元,廣珠文化作為唯一普通合夥人認購廣珠壹號50萬元人民幣的份額,文化教育投資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認購廣珠壹號1500萬元的份額,廣證創投認購廣珠壹號1500萬元的份額,其餘1950萬元有限合夥出資將優先向珠江鋼琴經銷商及藝術教育機構定向募集。
公告稱,廣珠壹號將作為公司實施文化藝術教育產業發展的項目培育平台,專注於投資文化藝術教育產業鏈的藝術教育培訓機構、互聯網教育機構及其他文化教育機構等,致力於推進公司向綜合文化企業的戰略轉型。
珠江鋼琴表示,此次投資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對線上線下文化藝術教育行業的投資能力,提前鎖定並購目標,並有效過濾標的項目前期的各種潛在風險,推動公司積極穩健地並購整合及外延式擴張,推動文化藝術教育產業化發展,實現公司持續、健康、快速成長。
㈧ 2015文化產業並購報告出爐 哪些行業最"熱鬧
2013年,被認為是文化傳媒業的「並購元年」,「並購」「重組」成了2013年文化傳媒業的年度關鍵詞。2014年和2015年的文化傳媒行業的並購延續了這種形勢。據小文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66起,數量略高於2014年水平;除23起並未透露並購金額,其它並購總規模達到1499.04億元,同比增長50%。
從所屬行業來看,影視行業並購總額最高,達507.78億元;游戲行業據次,達到328.9億元;旅遊行業、體育行業、傳媒行業位列第三、四、五位;動漫行業僅有3起,位列第六。從每起並購的平均金額來看,除去各行業未披露金額的並購案例,旅遊業以29.76億元居首,影視億18.81億元位居第二,體育、游戲、動漫位居第三、四、五位,傳媒行業以每起平均5.88億元位居最後。
2015年全年文化企業並購166起
並購規模近1500億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五年時間里,國家出台多項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涉及土地、稅收、投融資等多個領域,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也從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也再次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國文化企業也獲得長足發展,企業間兼並重組數量顯著增加,行業整合優化,一些文化龍頭企業逐漸浮出水面。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文化產業發生96起並購事件,並購金額500億元;截止2014年12月20日,文化產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59起,並購總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2014年前6個月的並購規模已超過2013年全年總規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並購事件166起,數量略高於2014年水平;除23起並未透露並購金額,其它並購總規模達到1499.04億元,同比增長50%。
從月份來看,四季度文化企業並購案例最多,達到65起;一季度共31起,二季度為39起,三季度為31起。
從並購金額來看,11月份並購金額達到一年的峰值——424.23億元,其中,阿里巴巴全額收購優酷土豆耗資46.7億美元(約300億元人民幣),約占當月所有並購總額的71.4%。
影視、游戲並購火爆
體育、旅遊產業異軍突起
據了解,2014年並購事件主要發生在影視傳媒、游戲動漫、移動互聯網、教育培訓和旅遊戶外5個行業板塊,其中影視、新媒體板塊是並購的熱點領域。與之相類似,2015年,影視、游戲等行業並購仍然火爆,體育、旅遊等產業異軍突起。
據小文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12月25日,影視行業發生31起並購行為,除4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高達507.78億元,位居各行業第一;游戲行業發生並購行為21起,除2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達到328.9億元,位列各行業第二;旅遊行業發生11起並購事件,除3起未披露金額外,並購總額為238.06億元;體育行業發生13起並購,除了1起未披露金額以外,並購總額達到213.93億元;動漫行業並購事件僅3件,1起未披露金額,其他兩起並購金額為21.04億元;傳媒行業發生37起並購案例,除6起未披露金額以外,並購總額達到180.77億元。
從單起並購平均金額來看,旅遊行業以29.76億元,位居第一;影視行業以18.81億元位列第二;體育行業(17.83億元)、游戲行業(17.73億元)、動漫行業(10.52億元)位列第三、四、五位;傳媒行業平均每起並購案耗資5.83億元,位列最後。
此外,今年國內文化企業加大了海外並購的步伐,並購涉及體育、旅遊、影視、傳媒等多個行業,共計19起,除兩起並未透露金額外,並購金額高達337.37億元(均按照12月30日匯率進行換算)。其中,體育行業是國內企業海外並購數量最多、金額最大的行業。據小文統計,國內企業海外並購涉及體育行業的達到8起,約佔2015年全部體育行業並購案例的61.5%,並購金額達到197.87億元,約佔2015年全部體育行業並購總額的92.5%;約佔2015年所有海外並購案例的42.1%,體育行業海外並購金額約占所有海外並購金額的58.6%。
政策、市場帶動行業並購
行業龍頭企業加速擴張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政策和市場的紅利是加速行業並購的重要推手。
2015年,我國影視行業獲得較大發展:電影方面,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未能突破300億大關,而截至2015年9月2日,全國城市影院總票房已破296.39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票房;截止12月5日,電影票房已經超過400億元規模。電視劇方面,現象級電視劇層出不窮,收視紀錄屢屢被打破;各家衛視競爭激烈,推出獨家綜藝吸引觀眾目光;視頻網站發力網路自製劇劇和網路綜藝節目,與傳統的電視台爭奪用戶,並加速試水收費模式,增加收入。
在此背景下,影視行業並購也風生水起,不僅大型影視公司兼並重組小型公司,延伸、完善整個產業鏈,例如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布局影視生態系統;還有很多非影視行業的公司跨界進入影視行業,欲分一杯羹,例如共達電聲收購春天融和100%股權、樂華文化100%股權,開始涉足影視娛樂業。延續2014年的收購態勢,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繼續大舉進入影視行業,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體育行業方面,2014年10月16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正式下發,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環境明顯優化、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的發展目標。2015年3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足球 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11號)下發,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足球」,並提出要「加強足球產業開發,加大足球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力度,通過打造賽事品牌、開發足球附屬產品、培育足球服務市場、探索足球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全方位、全過程足球產業鏈,不斷增加足球產業收益,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興辦足球產業的格局。」這些政策紅利,大大推動去年和今年體育產業的發展。今年,萬達集團耗資10.5億歐元並購總部位於瑞士的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的股權,收購金額位列2015年體育行業各大並購案例之首。
在12月28日召開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透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達到13574.71億元,實現增加值4040.98億元。而在2013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僅為3563億元,增加值佔GDP比重為0.63%。對於2016年體育產業領域的發展目標,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表示:「繼續貫徹落實《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搶抓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機遇,推進各項工作,努力開創體育產業繁榮發展新局面。」小文認為,明年體育行業還將迎來較大大發展;但體育行業畢竟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因此「入行門檻」較高,或許將來通過並購整合,會逐漸演變成幾個行業巨頭之間的斗爭。
與體育產業類似,近兩年,國家也出台了很多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例如2014年8月21日,《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正式下發,提出「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的要求。2015年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正式下發,提出「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等要求。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我國旅遊產業發展迅猛:12月17日,國家旅遊局發布了2014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國國內旅遊人數36.1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7%。全國國內旅遊收入30311.8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5.4%。我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07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896.4億美元。
為了爭奪中國出境游市場,很多國家實行對華免簽或者落地簽政策。一些國內旅遊企業看到其中商機,開始投資海外旅遊資源,收購國外成熟的度假村、酒店等,並提供中文服務,以期憑借「老鄉情誼」,吸引更多的中國遊客入住,並從中分一杯羹。2015年,便有豫園商城以9.47億元收購日本滑雪場度假村、錦江國際集團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等新聞流出。小文認為,國家先後發布多條政策,放開上海自貿區、北京兩地外資設立中外合資旅行社,開展除台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業務,旅遊行業的行業整合調整還將繼續
㈨ 文化體制改革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文化體制改革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這場變革中,文化建設,特別是文化產業的振興,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必須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來落實和保障。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理解新形勢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我體會主要應把握以下五點:
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有利於拉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利於擴大就業和創業。我們必須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大批合格文化市場主體,構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進一步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在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顯著增強經濟發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越來越融為一體。我們必須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力度,激發文化發展創新的活力,為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文化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只有實現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才能為我們在文化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我們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大力推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利用先進技術培育、發展和傳播先進文化。
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拓展國際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必須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力度,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大力推動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
以上認識是基於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實踐的經驗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過程中,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了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推進我國文化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那就是必須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以基層為重點,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方針,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體現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費需求。這個思路,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形成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是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結果,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出發得出的結論,充滿了辯證法。前一段有文章議論所謂「中國文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問題」,我要明確地說,這個提法是片面的、不科學的,不存在整個文化被市場化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同時,大力振興文化產業,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拉動居民文化消費,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