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綠色是產業發展

綠色是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3:37:09

⑴ 中國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的概況

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11日至20日在波蘭華沙舉行。大會將落實和開啟兩個議題:一是落實從2007年開始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各項談判任務、各國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各國作出的承諾;二是開啟德班談判,確定從2020年到2030年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
可以預期,隨著華沙會議的召開,各國政府都將引領本國相關產業和企業進入新一輪的政策實施期。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現代農業六大產業,將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進入發展機遇期。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相關規定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有三個關注點:一是推進工業、交通、建築和生活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二是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節能產業十二五」期間要達到4500億元。而環保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需求則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超過3萬億元。《2013-2017年中國城市環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測算,2011-2015年環保產業投資年均增速將高達18%。
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都與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密切相關,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仍將是今後政策重點扶持的方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中國綠色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綠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卻以其安全、環保、低碳的特點創下了不菲的業績。尤其是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等行業備受關注,成為產業新亮點。

2008年,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內銷售額達到2772億元,出口額達到24.8億美元。

廢舊物資的回收加工作為資源循環利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在近年持續走俏升溫。據統計,2008年1-10月份,中國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左右。至此,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增長幅度已連續4年超過30%。

此外,綠色建材、綠色電器和綠色能源等行業也藉助國家節能減排的東風實現了較大的突破。以風電行業為例,2008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200萬千瓦,佔全球新增市場份額的28%,僅次於美國,名列全球第二位。

政策引導前景好

為了配合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在國家的4萬億元投資當中,有3500億元的資金將被用於生態環境保護。此前,國家環保部門已先後推出了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和綠色貿易等多項政策來限制「兩高一資」項目的上馬。中國綠色產業網報道,國家還將進一步採取綠色稅收的措施,讓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付出相應的代價。與此同時,財政部也出台了對CDM項目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以引導企業走上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隨著綠色消費方式的興起,服務行業也開始日益重視「綠色名片」的打造。在餐飲行業,國家六部委聯合發布了「綠色飯店」國家標准,將於今年在全行業深入貫徹實施,力爭到2012年在全國范圍內創建1萬家「綠色飯店」,全行業節水、節電20%,減排二氧化碳4.5萬噸。

國家旅遊局也在去年11月份發文要求各地大力倡導資源節約型旅遊經營方式,把旅遊業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為此,國家旅遊局決定將今年全國主題旅遊年確定為「中國生態旅遊年」,主題口號為「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

公眾認知不可少

「盡管綠色食品現在喊得很響,但是幾乎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識別什麼是綠色食品。」綠色蔬菜種植者唐彥華說。他表示,下一步將會邀請一些消費者走進自己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教他們如何區別普通蔬菜和有機蔬菜。

「我們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做好綠色產業的規劃,否則結果就有可能適得其反。」國家「973計劃」大規模非並網風電項目首席科學家顧為東強調。他舉了一個例子,由於人們普遍認為太陽能是一種綠色能源,所以許多地方都在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一噸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需要耗掉25萬千瓦時的電,並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四氯化硅目前還無法處理,二三十年之後它將成為中國一大環境難題。再加上我國生產的98%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都用於出口,表面上是在促進綠色能源的利用,實際上是對我國環境資源的一種巨大耗竭。」

「在綠色產業迎來發展歷史契機的時候,更需要讓社會公眾充分了解什麼才是綠色產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綠色產業。」中國綠色產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這樣強調。

⑶ 怎樣以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

「我在東部發達地區調研中發現,農村曾經綠意盎然。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村裡的很多樹木被砍伐了,鄉村綠色資源大量消失。未來我們的鄉村應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如何以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進而成為我不斷思考的問題。」7月7日下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產業與鄉村振興」主題論壇現場,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生態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迫切性。

與會專家指出,發展鄉村綠色產業離不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著力增加綠色資源,提高生態承載能力,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另一方面要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著力提高綠色優質林產品生產能力。只要找准林業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就能夠形成支柱產業,就能夠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現實。

「在產業發展中,要注重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更好地分享林業發展成果。要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運用,提高林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發展林業電子商務,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信息橋梁,讓優質特色林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孔祥智指出。

⑷ 如何打造農業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這個問題太大,寫個提綱吧:
一、能法律法規保障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
二、提高消費者、生產者的意識,只有優質優價才能保障綠色產業發展,只有消費者需求帶動市場,生產者提高生產水平,才能使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制度標准和嚴格標準的實施。
四、加大農葯、化肥等投入品限制管理,加大土壤改良。
五、減少工業、服務業等對農業的影響。
六、發展種養循環、立體農業、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物農業、設施農業,推進太陽能、風能、植物能等清潔能源在農業中的應用,發展工廠化的現代農業。

⑸ 為何說綠色金融能有效"賦能"綠色環保產業發展

綠色金融不僅可「賦能」綠色環保產業發展,引導實體經濟步入綠色轉型通道,而且能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前,我國發展綠色金融的力量仍主要停留在政府層面,需要動員和激勵廣大社會資本提供更多綠色資金,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和市場參與主體建設,培育和開發更多的綠色金融工具,拓展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

其次,在微觀層面,引導更多地方政府設立綠色基金,積極開發綠色指數與相關產品,引入更多民間資金進入綠色金融領域。同時,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鼓勵地方出台適合本地的綠色金融實施方案,建立地方綠色項目庫,為地方項目對接國內綠色資金。

再次,不能「關起門」發展綠色金融,要在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基礎上,積極吸引綠色外資,發展碳金融市場、環境權益抵質押體系,真正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綠色金融資源更好地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

⑹ 如何使綠色食品產業得以飛速發展

一、綠色(有機)食品的內涵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有機食品是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要求進行生產,並通過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須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者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無污染產品。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牲畜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制度,在可行范圍內盡量依靠作物輪作、秸桿、牲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場外有機廢料、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維持養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是一種改善和增強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和整體性的生產管理系統,可解決農業生產過程由於不合理使用農用化學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質下降,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實現衛生無污染。這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食品質量,增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市場預期期望指數較高。傳統食品大多數都供過於求,而綠色(有機)食品適應人們追求安全、無污染營養食品的需求,市場供不應求。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有機食品市場發展很快,明顯呈增長趨勢,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國綠色(有機)食品存在比較優勢。我國生物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採用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生產,可減少甚至不施化肥、農葯及各種添加劑。加入世貿組織又為我國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應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越過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戰略性措施。
四是有機農業生產比傳統農業生產更有利可圖,綠色有機食品不僅減少了人們對價格昂貴的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依賴,為農民節省了一定的費用,而且它的產量相對於傳統農業生產更加穩定。
三、加快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整合資源,建立綠色發展理念
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運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生態經濟,開創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要緊扣這一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突出重點,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實現農業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崛起新跨越。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綠色食品總量增長,帶動整個產業體系和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開發綠色有機水產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目標,為黑龍江農業在全國發展格局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建立適當的農業規模經營體系
農業生產就體現出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同時因為有了規模,也就比較容易推廣新的技術。經營規模的擴大,大多是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來實現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謂農業產業化,其本質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來經營農業。我們應該把農業視為食品工業的原料產業。為了有效地保證食品的品質(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業希望降低控製成本,擴大經營規模是任何原料產業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對農業生產來說,就牽涉組織化程度及其管理的問題。
(三)要突出區域特色搞開發
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選准優勢項目,開發主導產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避免結構趨同和產業趨同,形成獨有區域產品特色,不僅要打好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這張牌,更要打好綠色品牌這張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比如綏濱場龍圓米業採取訂單經營模式,堅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開發系列綠色產品,實現產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廠在保證機械化生產的同時,與農戶簽訂合同,利用其種植的優質綠色水稻、玉米、高粱,實現產品的品牌效應。
(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保障。綠色食品的生產,應與現代化大生產相結合,在生產、加工、儲存等諸環節中盡可採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為原料的綠色食品糧食,要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技術、膜技術、酶技術等高新技術,增加綠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綠色食品的包裝儲運環節也要不斷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確保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高質量要求。
(五)樹立品牌意識,創造綠色(有機)食品的名牌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市場競爭的法寶。能否在競爭中取勝,關鍵看有沒有名牌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必須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把這種意識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之中。綠色生產企業應注重綠色食品的深加工,並由目前主要生產A級綠色食品向AA級綠色食品發展,使綠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勵和支持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的企業加快名牌食品的生產和開發。應在進一步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創造更多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名優產品,是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近年來,綏濱農場大力扶持以綠色食品為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北大荒這樣的大型企業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我場的大成酒業、龍圓米業更是其中的領頭羊,為本場的食品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切實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針對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貿企業參與產品開發和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對於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看好、產品開發帶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要通過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爭使我農場現有的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達到或接近省級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標准。對其它一些中小型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要圍繞主導產品優勢,切實搞好企業重組聯合、改制改造和實行股份制經營,壯大企業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強高標准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圍繞資源優勢和主導產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准,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原則,切實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實行集中開發、連片發展、規模經營。要加快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步伐,重點建設集科研、良種繁育、生產、加工、交易、產品開發、綜合服務於一體,且地域優勢明顯、品牌效應突出、帶動功能較強的百萬畝綠色有機雜糧雜豆基地,並配套建設現代化的綜合市場,以此帶動整個農場區域綠色食品產業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張,奠定綠色食品大產業的發展基礎。
(八)加強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
要根據國家對食品安全標准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不同層次的技術要求,分品種、分產業建立相應的技術標准體系,並盡可能地向國際標准靠攏。重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綠色有機食品質量,准接軌步伐,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貿易創造條件。
(九)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一方面,積極組織綠色食品企業來我農場參觀,用我農場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投資,廣泛吸引外資企業投向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另一方面,要積極為綠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貨源,千方百計擴大我農場綠色食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同時,我場還盡力發展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項目,真正做到綠色循環。綏濱農場土地資源豐富,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年產各類秸稈30萬余噸,同時帶動周邊農場、鄉鎮也產出各類秸稈100萬噸。發展秸稈飼料產業原料非常充足,我場正積極與多方洽談,等待全國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商討,合作此類項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當前,制約我農場綠色食品開發的突出問題是綠色食品開發投入不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努力創新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輔的多元投人機制。要本著有利於強化綠色食品開發與管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和完善市縣兩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建設,設置相對獨立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把綠色食品開發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理順管理主體,增加人員編制,配置專職人員,從組織機構上保證我市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建設需要,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化健康發展。

⑺ 推動綠色發展,繼續加強什麼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推動綠色發展,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⑻ 企業的綠色發展包括哪幾方面

一是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消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及重點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生產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安全、能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標准,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業規模。依法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的落後產能。採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二是節能產業。據測算,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准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推動節能產業發展,一要加大節能關鍵和共性技術、裝備與部件研發和攻關力度,重點攻克低品位余熱發電、高效節能電機、高性能隔熱材料、中低濃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廣的節能技術和裝備。二要採取財政、稅收等措施,促進成熟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三是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我國累計堆存工業固體廢棄物近70億噸,大量的廢舊資源沒有得到回收利用,隨著蓄積量的不斷增加,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一要組織開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城市礦產」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重點工程。二要大力推動再製造產業發展。三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盡快建設完善以城市社區和鄉村分類回收站和專業回收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分類加工為目的的「三位一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四要推動再生資源國際大循環,增強國際再生資源的獲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產業。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潔的特點,目前幾乎供應著世界電力的1/5。其中風能發電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太陽能增速超過40%,有關機構預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結構的比重將達到32.2%。我國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資源可獲得量達73億噸標准煤,而現在開發量不足5000萬噸標准煤,提升空間巨大。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太陽能集熱面積居世界首位;2009年風電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在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已達19台;國內第一個兆瓦級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項目已經開展。生物質能利用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五是環保產業。研究表明,環保投資對GDP的投資乘數約為1.4,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約為3.1萬億元,增加GDP約為4.34萬億元。一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推動嚴重缺水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二要加強大氣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耗能行業二氧化硫綜合整治;加快實施燃煤電廠和機動車氮氧化物控制示範工程;實施城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三要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場建設,大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
此外,綠色經濟還包括大力發展電子技術、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⑼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歷的必要性

一 綠色經濟產生的背景綠色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為目標、合理使用能源與資源為手段的一種平衡式經濟,是綠色增長和綠色發展在各經濟部門中的表現形式,是協調環境和發展問題所依靠的重要經濟形態。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領導者以及經濟、金融、貿易、環境等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意識到環境投資對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減少貧困方面的貢獻,並推動經濟的「綠色化」,創造新的綠色工作機會,從而復甦和升級經濟。經濟的「綠色化」不是增長的負擔,而是增長的動力。二 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然性(一)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從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看,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綠色經濟的基本內涵和我國當前環境與發展的基本形勢及戰略目標是一致的,符合當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所制定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策略,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等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和借鑒意義。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中國環境與發展戰略目標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中國環境與發展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二)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推動「兩型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兩型社會」即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其建設的核心就是促進經濟轉型,從過去那種「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發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轉變。發展綠色經濟,首先要調整經濟結構,減少以重化工業為特徵的製造業份額,提高以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份額;其次要調整產業結構,不僅要淘汰落後產能,在現有的傳統製造業中實現清潔生產,對傳統工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還要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並大力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為實現經濟、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清潔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因此,從發展途徑以及實現的目標看,發展綠色經濟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手段。(三)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戰略選擇發展綠色經濟關鍵在於加快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核心內容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將環境保護貫穿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環節;將保護環境的要求體現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服務等各個領域;不斷創新生產理念,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從生產源頭和全過程減輕環境污染。從綠色經濟的內容和作用方式看,不僅要加快建立更為清潔的、新的產業部門和經濟增長點,以及更為清潔的技術和產品,同時,要把發展綠色經濟理念融入到經濟決策和經濟發展規劃之中,貫穿生產、消費、貿易和投資等經濟再生產的全過程。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在客觀和源頭上有助於促進解決環境問題。可以說,發展綠色經濟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三 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驅動因素(一)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的政治意願和戰略方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確立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目標。(二)發展綠色經濟在中國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實踐基礎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1973年8月,中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就提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等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方針。近年來,我國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也實施了許多具體行動,如開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交通、可持續建築,推動低碳經濟、加強環境保護投資、建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等等。這些行動和實踐都蘊涵著綠色經濟的基本內容,二者目標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同時這些行動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9.1%、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4.29%。正是因為這些蘊涵綠色經濟思想的行動和實踐對中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了某種程度的矯正和修補,為中國在經濟繁榮期內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未來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基礎。四 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阻礙和挑戰(一)「高投入、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慣性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追求經濟增長仍然是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高投入、高增長仍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推動發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資本效率和技術進步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尚不能完全轉變的情況下,傳統粗放增長方式的慣性可能會使發展綠色經濟、完成綠色轉型需要一定的時間。(二)社會制度和條件不成熟目前一些政府部門對綠色經濟還沒有清楚和完整的認識和理解,僅停留在理念的層面,被動地執行中央關於調整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指令,沒有主動地深入思考如何發展綠色經濟,以及實現綠色轉型需要哪些社會制度、經濟政策和環境政策的調整與安排。此外,從環境治理結構看,尚未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良性互動的環境保護公共治理結構,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與經濟綜合決策的范圍和程度非常有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和體系還未真正建立起來。(三)綠色投資和技術創新不足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於環境保護的投資佔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中國在經濟刺激方案中的綠色投資將達到14.5%。但是產業投資方面,無論是在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等方面,還是在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方面,目前還沒有發布具體的計劃和安排。在技術創新方面,根據地方和企業的調研情況看,目前技術引進較多,自主研發創新普遍不足,特別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缺乏核心與長期競爭力。五 我國未來綠色經濟之路(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實施各種環境經濟激勵政策,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促進產業部門的「綠色化」,增加綠色就業的崗位;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環保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盡快形成門類齊全、裝備先進、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使用,突破能源、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二)優化經濟發展指標我國承諾,到2020年力爭做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摒棄很長時間以來以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准,將循環經濟中的單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總量控制等減量化指標;產品循環利用率、廢棄物質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標;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資源化指標,納入考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體系中;以資源產出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節能減排指標,使經濟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三)積極加強制度建設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加強對環保領域的金融服務和境外投資的引導;完善綠色信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和綠色貿易政策;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組織制定環境政策配套綜合名錄,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和相關指導意見,配合有關部門適當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標准,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改革垃圾處理費徵收方式,適當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和財政補貼水平,有序推進環境立法相關工作,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四)加強各級部門行政管理水平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重視綠色領導力建設,把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戰略發展層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強對跨區域綜合性環境事務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綠色發展和生態質量負責;各部門對本行業和本系統綠色發展負責。建立統一立法、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環保部門依法負責、相關部門分工配合的環境監管體系,提高環境監管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五)倡導公眾綠色消費發展綠色經濟,必須重視可持續生產體系與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建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為此倡導可持續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意義尤為重要。要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為重要手段,以政府綠色采購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有針對性的采購綠色產品,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采購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環境友好型產品。(六)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加強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完善新聞發布和重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徵集、分析環境輿情動態並積極應對。推進城鎮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施,試行職業資格化管理。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的透明度,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更持久、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七)積極開展綠色經濟國際合作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實現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環境保護的諸多問題,就必須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對外交流,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二要與發達國家建立先進綠色技術的轉讓機制;三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經驗與有關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共享。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制定並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促進各國綠色經濟成長壯大。

⑽ 農業產業綠色發展是要合理的使用()的投入品

以綠色食品引領農業品牌化,以品牌化帶動農業標准化,以標准化來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推動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綠色是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