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江經濟帶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哪五大產業成發展重點
長江經濟帶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指南年內發布,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產業成發展重點
為進一步落實《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推動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我國將在2018年年內,發布並實施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指南,重點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
目前,各界已形成共識,認為依託長江這一黃金水道,利用區位、產業、勞動力、市場等優勢,打造橫貫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集群勢在必行。
沿江沿河經濟帶擁有水運低成本、節點城市易於溝通、產業分工協作緊密等優勢,同時還能做到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通過依託區域內超百家產業園區和開發區共同打造五大產業集群,能夠進一步發揮沿江各省市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這將在未來不斷優化長江經濟帶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水平,促進區內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
㈡ 長江經濟帶 特色產業集群 有哪些
長江經濟帶 特色產業集群如下:
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港航物流、綠色能源、旅遊休閑、信息服務、現代農業與特色農業
㈢ 長江經濟帶如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為進一步落實《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推動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我國將在2018年年內,發布並實施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指南,重點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
對於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早在2016年,我國就已啟動「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研究」重大課題研究,並明確提出「培育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對接『一帶一路』」等任務目標。2016年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隨後,《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大指導性文件出台,再度強調了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的重要性。據發改委、工信部等權威部門介紹,根據長江經濟帶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分布,未來將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領域,通過引導相關產業轉移集聚,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產業空間布局,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五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㈣ 如何努力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生態優先中延伸區域綠色發展的生命線,從綠色發展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包括轉變政府職能在內的體制改革,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創新區域合作治理模式,將原有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轉變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合作治理主體,完善一體化發展決策機制和咨詢機制,建立區域內項目聯合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聯合管理機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間的聯合管理機制,通過聯合執法、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或派駐等形式,實現沿江行政執法的無縫對接,避免違法行為利用地域管轄權的變化而逃避法律責任。協同區域性立法許可權和立法資源,充分尊重地方差異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廣泛的自主權,注重區域性立法資源的統一優化整合,每項立法以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區域治理主體的意見和建議,使綠色發展更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㈤ 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重大意義
重大意義:
①有利於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在更大空間整合版優化配置資源,形成權 更大范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新支撐帶。
②有利於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更好地實施城鎮化戰略。 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挖掘沿岸地區經濟發展潛力,擴大內需,進一步拓 展經濟發展空間。 從而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
③有利於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戰略,提高開放型 經濟水平,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開放新局面。
④有利於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 綠色生態的新路。
㈥ 長江經濟帶的主要優勢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經濟腹地廣闊,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邇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里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長江流域孕育了發達的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是其它經濟帶所無可比擬的。與沿海和其它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後15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
㈦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如何取得良好開局
自長江經濟帶發展被確立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11省市制定規劃政策體系、建立體制機制、推動政策落實,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良好開局。
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沿江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環境污染隱患依然存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不夠;長江流域各地區資源、生態利益協調機制亟待完善,大區域合作平台仍待搭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佔主導地位,綠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仍然不足。
㈧ 長江經濟帶如何「領跑」中國經濟增長
2018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有10個經濟增長表現優於全國6.8%的增速,其中貴州、雲南、江西等7個省份躋身全國增速前十,組成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方陣」。
過去近1個月時間內,中新社記者從雲南出發,一路沿長江蜿蜒向東,至浙江收尾,探尋「領跑」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江經濟帶,如何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新理念的效益
告別過去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培育新動能創造條件和空間,這正在成為長江經濟帶各大城市的共識。
長沙,湘江新區,遠大住工集團的生產基地里,不見汗流浹背的建築工人,只有一台台智能機械在忙碌;老牌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在2017年實現了28款樣機下線的「智能製造」產品升級。
武漢,東湖新區,8公里的左嶺大道沿線,分布著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武漢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人民幣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就在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野之地。
蕪湖,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埃夫特智能裝備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已在金屬加工、打磨拋光、搬運碼貨等多個崗位「就業」。
上述城市都擁有一批以創新為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企業。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巡視員周虎說,在培育長江經濟帶新動能方面,官方正推進沿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命名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有380多家,長江沿線佔45%左右,對於整體的工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喜新不厭舊。在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也要為傳統行業插上新的翅膀。
以長江岸線治理,通過搬遷改造助化工企業入園為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認為,「入園」可促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搬遷還可淘汰一些小的、落後的、不環保的產能和工藝,推動兼並重組,以此做大做強化工產業。
㈨ 長江經濟帶如何支撐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長江經濟帶已經形成「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大格局。今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超過8%。
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長江沿江地區已形成了以冶金、電子、機械、汽車、原油、化工等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布局,全國500強企業有近200家分布在沿江地帶,是我國最富活力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