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政府該如何培育產業鏈
倡導產業鏈內在、自生性的生成和發展。就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因素而言,消費需求與產業生命周期規律、產業上下游組織關系、產業配套性等是決定產業鏈形成與變化的決定性因素。產業鏈的平穩發展與提升依賴於消費需求的擴大、產業生命階段的合理推進、產業上下游組織穩定關系以及產業配套的完善性。通過自發消費擴大並對其合理引導、以及產業關系的改善,產業鏈的形成和穩定發展是可預期的結果。
發揮政府政策的補充功能,為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盡管主導地位讓位於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決定性因素,但這並不說明政府政策退出產業鏈發展的舞台。相反,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社會分工體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形勢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迫切需要以政府政策(特別是產業政策)為工具,充分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發展優勢產業,增強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而如何界定政府政策作用的發揮范圍成為了關鍵問題。一個原則就是:消費需求、產業生命階段、產業上下游組織關系以及產業配套性等決定性內因能對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作出動態調整的,都交給那些決定性內因來處理;而決定性內因不能或較長時間內來不及發揮作用的,可通過政府政策的實施來完成。政府政策在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補充、輔助功能。
將產業配套納入到產業鏈構建體系中。主動利用和擴大支柱產業的集聚效應這一角度來理解產業配套,即當某一局部地理區域中,在市場容量沒有限制的條件下,政府與相關配套組織主動承接服務提供、環境建設等配套任務,以擴大產業鏈效應,充分降低支柱產業的平均成本,使產業鏈平穩、有效的運行,使該局部區域在區域間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
成立協調機構,組織推動產業配套。針對支柱企業或所在產業進行的產業配套投資通常會形成資產的較強專用性。專用性程度越高,產業配套程度越高,被支柱企業「套牢」的風險越大。這就要求:一方面,在產業配套達到一定程度時,政府和配套組織應當考慮進行自主的產業創新;另一方面,不同產業鏈條所屬區域間也應該建立類似產業主鏈條上下游組織間的利益協調機制。作者:孫國棟
2. 產業經濟學是否和產業鏈的研究有關
產業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領域的重要分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新興應用經濟理論體系。
產業經濟學從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產業」出發,探討在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中產業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以及研究這些規律的方法。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產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規律、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產業與產業之間互動聯系的規律以及產業在空間區域中的分布規律等。
它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發展、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探討資本主義經濟在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中產業之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的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經濟發展中內在的各種均衡問題等。通過研究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為制定的產業政策提供經濟理論依據
一)產業組織理論
產業組織理論主要是為了解決所謂的「馬歇爾沖突」的難題,即產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活力的沖突。
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體系主要是由張伯倫、梅森、貝恩、謝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理論範式(又稱SCP模式)。
SCP模式奠定了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基礎,以後各派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對SCP模式的繼承或批判基礎之上的。
二)產業結構理論
產業結構理論主要研究產業結構的演變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它主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研究產業間的資源佔有關系、產業結構的層次演化,從而為制定產業結構的規劃與優化的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產業結構理論一般包括:對影響和決定產業結構的因素的研究;對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的研究;對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對戰略產業的選擇和產業結構政策的研究;產業結構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應用性的研究等。
三)產業關聯理論
產業關聯理論又稱產業聯系理論,側重於研究產業之間的中間投入和中間產出之間的關系,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法解決。
能很好地反映各產業的中間投入和中間需求,這是產業關聯理論區別於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的一個主要特徵。
產業關聯理論還可以分析各相關產業的關聯關系(包括前向關聯和後向關聯等),產業的波及效果(包括產業感應度和影響力、生產的最終依賴度以及就業和資本需求量)等。
四)產業布局理論
產業布局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的基礎,也是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其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
產業布局理論主要研究影響產業布局的因素、產業布局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產業布局的基本原理、產業布局的一般規律、產業布局的指向性以及產業布局政策等。
五)產業發展理論
產業發展理論就是研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發展規律、發展周期、影響因素、產業轉移、資源配置、發展政策等問題。
對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有利於決策部門根據產業發展各個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採取不同的產業政策,也有利於企業根據這些規律採取相應的發展戰略。
六)產業政策研究
從縱的方向來看包括產業政策調查(事前經濟分析)、產業政策制定、產業政策實施方法、產業政策效果評估、產業政策效果反饋和產業政策修正等內容;
從橫的方向來看包括產業發展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布局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從其作用特徵來看包括秩序型(或稱制度型)產業政策以及過程型(或稱行為型)產業政策。
3. 促進產業機構升級的政策有哪些
你是問產業結構升級吧,如果要說具體政策那就太大了,只能告訴你些政策方向。
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下四項原則:一是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二是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三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四是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是: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以振興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四是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進一步增強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五是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七是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八是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4. 誰知道有沒有循環經濟產業鏈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非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人,減按90%計入收人總額。需要您注意的是:
(1)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是指企業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財稅(2008)117號,以下簡稱《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非禁止並符合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人。
(2)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按《目錄》規定認定的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企業(不包括僅對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和技術進行認定的企業),取得《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可按規定申請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
(3)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認定程序,按《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環資〔2006〕1864號)的規定執行。
(4)2008年1月1日之前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認定取得《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的企業,應按規定,重新辦理認定並取得《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方可申請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
(5)企業從事非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取得的收人與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取得的收人沒有分開核算的,不得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
(6)稅務機關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實行備案管理。備案管理的具體程序,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執行。
(7)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因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不符合《目錄》規定的條件的,應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並停止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
(8)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不符合《目錄》規定條件,採用欺騙等手段獲取企業所得稅優惠,或者因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不符合享受優惠條件,但未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的,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9)稅務機關發現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認定有誤的,應停止企業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並及時與有關認定部門協調溝通,提請糾正,已經享受的優惠稅額應予追繳。
5. 如何編制產業規劃
第一部分 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國際XX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二、國內XX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第二部分 當地產業發展現狀與基礎
一、當地產業發展概況
1、行業發展現狀
2、重點企業發展現狀
二、當地產業發展條件
1、區位條件
2、資源條件
3、產業配套條件
4、其他條件
三、當地產業發展環境現狀
1、政策環境
2、市場環境
3、融資環境
4、人才環境
四、當地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三部分 當地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產業定位
三、發展目標
第四部分 產業發展導向和產業鏈設計
一、核心產業鏈及產品
二、配套產業鏈和產品
三、相關產業鏈與產品
第五部分 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產業發展的核心產業基地
二、產業發展的重要拓展區
第六部分 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
一、組織保障
二、招商引資
三、政策扶持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七部分 產業發展的重大培育工程
一、產業基地的創建工程
二、龍頭企業的培育工程
三、創新能力的提升工程
四、合作平台的搭建工程
五、推廣運用的示範工程
第八部分 附錄
附錄1:當地現有企業基本狀況
附錄2:主產業鏈概述
附錄3:產業發展目錄
6. 國家對互聯網的政策有哪些
1、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鼓勵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依託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積極開發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2、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
3、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從業機構與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
4、堅持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各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開展相關金融業務實施高效管理。
5、落實和完善有關財稅政策。按照稅收公平原則,對於業務規模較小、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符合我國現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6)產業鏈政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網路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路強國,必須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總書記指出:「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我們的腦子要轉過彎來,既要重視資本,更要重視人才,引進人才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步子要進一步邁開。」
互聯網是創新的熱土,年輕人是創新的主角。總書記強調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並特別提醒,「互聯網領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們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7. 動漫產業鏈的政策支持
稅收優惠政策可為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的動漫產業提供發展支持。應盡快將稅收內政策布局從動漫產品研發容擴展到動漫產品推廣、從動漫企業擴展到動漫產業鏈條和動漫產業基地,營造推動動漫產業鏈發展要求的經濟環境;在教育方向、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上營造適應動漫產業研發要求的技術環境;以財政資金直接支持、鼓勵銀行資金和社會資本進入等稅收措施營造適應動漫產業要求的資金環境,以鼓勵動漫產品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支持動漫知識產權保護的稅收政策、營造適應動漫產業要求的市場環境。
第一,規范推動動漫產業鏈發展的稅收政策。
第二,豐富適應動漫產業研發要求的稅收政策。
第三,完善適應動漫產業資金要求的稅收政策。
第四,營造適應動漫產業市場要求的稅收政策。
第五,健全推動動漫產業國際化的稅收政策。
8. 全產業鏈視域下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誰來幫忙解析一下!!
全產業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從產業鏈源頭做起,經過種植與采購、貿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飼料原料的加工、養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銷及物流、品牌推廣、食品銷售等每一個環節,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供應全過程。
對外貿易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摘 要 我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企業面臨著與世界各國企業共同競爭的巨大挑戰。如何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分析了我國對外貿易企業所處環境、現狀,進一步研究了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並從企業生產上、銷售上和具體操作流程上的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同時,由於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環境問題,於是在國際貿易中開始出現綠色壁壘等新型非關稅壁壘。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途徑,本文提出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成功實施就是解決外貿企業發展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 中國對外貿易 可持續發展 環境研究 經濟發展 目錄: (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准和具體表現……………..1 (二)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2 (三)相關焦點內容的探討………………………………….3 (四)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5 (五)切實制定好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貿易………………6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證明,愈是改革開放較早的行業,發展就愈快。中國加入WTO,從改革開放的邏輯上講,可以藉助外資和外在的推動力,促進改革進1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經過了13年的艱苦談判,2001年12月11日,中國終於實現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的目標。中國成功「入世」,標志著中國的經濟的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加入WTO後,不僅我國涉外業務的企業越來越多,而且貿易現狀和環境也相應的產生了變化。與此同時,由於世界各種重要資源日益減少,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面對這些變化我國的外貿企業就需要應用可持續發展戰略再造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在多輪淘汰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不斷發展壯大,是許多國內企業迫切想要解決的課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我國外貿企業發展中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准和具體表現。國內外研究認為對外貿易可持續包括貿易的公平性和貿易的發展性" 強調貿易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 並把可持續作為對外貿易的限定和保證,但並沒有設定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准和具體表現"因此有必要在這方面作一些嘗試性思考本文認為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標準是貿易的發展應建立在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之上貿易的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標准還應包括對外貿易不能造成出口貧困增長不能導致民族工業的衰落,貿易壁壘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圍之內"這些都與環境問題直接或間接相關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一是綠色貿易成為貿易的主要基調。二是關注環境問題成為各國外貿管制的主要內容。 三是國際綠色貿易管理體制形成。四是國內』國際環境貿易政策協調一。五是綠色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中的唯一壁壘形式。(二) 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貿易作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極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已躋身於世界貿易大國的行列但從可持續貿易的角度看我國的對外貿易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這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 對外貿易給我國國內環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缺乏環境保護對外貿易一度給我國的生態和環境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這種影響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部地區有加劇的趨勢對一些出口產品的盲目開發,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如發菜』甘草的出口失控導致我國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 對一些出口型礦產資源的亂采濫挖,導致嚴重的資源破壞和地質災害土法選煉及。五小項目盲目開發高污染的產品出口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可怕的災難, 在進口方面缺乏相應的環境監管"造成對我國環境的污染一些不法之徒以兜售資源性廢舊物質為名將電子垃圾』醫葯垃圾』塑料垃圾甚至生活垃圾轉移至我國"這些進口廢舊物資極易造成污染。 我國環境管制措施相對寬松導致出現污染密集型產業向我國轉移這些產業包括石棉』鑄造』有色冶金、化工、醫葯、紙漿生產等據統計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屬污染型的占(其中高污染型占)(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也使一些跨國公司不願在我國投資, 我國引進外資"技術"設備缺乏環境意識導致有害環境的技術設備產品向我國轉移!沈陽某合資。企業引進早已被外國廢棄的工藝導致車間空氣中的汞濃度超標幾十倍嚴重損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和環境質量! 二 我國產品出口受到來自國外環境保護的強烈挑戰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考驗,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環境標准,技術標准相對較低出口商品結構和檔次仍比較落後全球范圍內的環境保護浪潮與綠色貿易壁壘的興起使我國對外貿易面臨嚴峻考驗。可以說我國幾乎所有的出口產已經或即將受到綠色貿易壁壘措施的影響!,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如紡織、機電、陶瓷等受到挑戰。以紡織為例近年來國外針對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印花、染色和技術整理等工藝中使用化學物質的要求日益嚴格典型的如德國公布了 種禁用染料清單#其中我國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種( 我國的外貿出口市場到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我國的外貿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以及東盟等國家,近年來隨著這些國家環境保護措施的加強。我國的許多產品因達不到有關國家的環境要求經常被排擠在國際市場之外,如歐盟就曾以我國禽肉農葯殘留、獸葯殘留及有害微生物超標為由全面禁止中國禽肉向歐盟出口。 各國為保護環境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環境法規給我國產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以機電產品為例目前國外針對機電產品的環保法規主要有防止空氣污染法規"雜訊污染防治法規"電磁污染防治法規等。歐美、日本是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其環保法規也是世界上最嚴格最完善的,其中有許多條款涉及機電產品的性能,包括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眾多方面這些條款對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難。各國推行嚴格的環境標准實行綠色包裝「綠色檢疫」生態標簽及環境標志制度,也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重大影響!,如美國就曾規定所有未經處理高溫熏蒸或防護劑處理的木製包裝一律不得進入美國這影響到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三)相關焦點內容的探討。 一 關於環境成本內生化從理論上講環境成本內生化是解決環境問題以及協調貿易與環境發展進而推動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途徑,但環境成本內生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不少問題,環境成本內生化只能解決一部分國內的局部的環境問題,大部分環境問題還需要採取其他辦法解決特別是對於那些全球性,跨境轉移的環境問題同時環境內生化必須首先解決環境資源定價、產權界定和政治失靈的問題,這也存在很大的難度如有些環境資源水"大氣"臭氧層等的價格確定起來非常困難等等。 二 關於嚴格的環境標準是否損傷競爭力,環境標准高的國家認為環境標准低的國家構成(生態傾銷)是一種不公平競爭,其實環境標准與競爭力問題似乎並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麼嚴重。原因有三:一是國際市場上價格競爭已逐漸讓位於非價格競爭;二是心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響似乎要超過實際的影響,即使在環境標准比較高的美國其環境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也很小;三是綠色產品逐漸成為消費時尚,對於企業來說優良的環境記錄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因此協調各國的環境標准應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特別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要求在環境標准最終趨同的總原則下允許發展中國家分階段逐步推進。 三 關於貿易限制措施的使用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在缺乏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貿易活動加劇了自然環境的退化,為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可以使用貿易限制措施』。而自由貿易主義者認為環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失靈和政策失靈而不是貿易活動反對為了環境保護而使用貿易限制措施,認為這將增加社會成本,對於這個問題最優的政策應當是針對污染源的環境政策著力解決市場失靈和政策失靈。當然由於某些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外溢性的特點善意的貿易限制措施有利於環境保護。 四 關於貿易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本文認為貿易的環境效應可分解為四部分結構:效應、規模效應、收入效應和技術效應。 結構效應使國際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對污染產業進行重新分配將污染問題從在清潔產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轉移到比較劣勢的國家,規模效應反映出國際貿易促進了經濟活動規模的擴大也增加了對環境的污染!,收入效應是指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潔凈環境的偏好增加願意支付更多的錢購買以對環境負責的方式生產的產品國家也會實施更加嚴格的環境標准與法規使生經貿論壇,單位產品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下降,促使環境改善。技術效應是指通過國際貿易可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促使國內生產改進提升環保技術水平!有利於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貿易活動對環境狀況的影響是四種效應之和, 當影響呈現出正的效應時貿易改善環境當影響呈現出負的效應時,貿易導致環境退化或惡化。 五 關於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否可行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付出成本!,包括技術成本管理、成本制度成本機會成本等等,成本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選擇』。根據(庫茨涅茲曲線), 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階段傳統發展模式的成本低於可持續發展的成本,只要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收益率低於傳統發展模式的收益率,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現實選擇, 但是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 從長遠看,實現貿易與環境的最佳協調,從而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完全可行的。 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我國外貿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反映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非持續性,同時也體現出國外綠色貿易壁壘對外貿的影響呈不斷強化趨勢,從根本上說,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建立比較完善且符合國際慣例的環境措施法律制度。一是在指導思想上要正視環境措施對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將環境措施的貿易影響納入環境立法中加以考慮,既要注意發揮環境措施對貿易的合理限製作用,又要使環境措施不至於成為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二是不斷完善環境措施法律制度並切實加大執法力度,為外貿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支持,主要包括將環境保護引入經貿法律體系,如在引進外資時,應按污染程度而非簡單的投資額建立投資審批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國環境技術法規體系,強化國家對環境保護的管制措施加強衛生檢疫及產品包裝方面的立法。建立綠色衛生檢疫制度和綠色包裝制度積極鼓勵環境自願性措施的使用,完善環境標志制度等等。 三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稅收制度, 一些國家特別是西歐國家為了協調貿易與環境的關系,普遍實行(綠色稅收)制度,開征的稅種包括污染物排放稅+污染產品稅和生態補償稅』。我國應在稅制設計和稅收立法方面強化環保意識,增設環保稅種深化稅制改革,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二 應綠色貿易潮流突破綠色貿易壁壘,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對外貿易保持一定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才能更好地實現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一是要積極順應綠色貿易的潮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採用清潔工藝,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環保水平。二是積極鼓勵對國際標準的採用,國際標准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盡管它是自願採用的,但自頒布以來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規定。只要企業獲得相關國際標准認證,就可以直接進入國際市場,不受任何非關稅的阻攔。三是實施從產品設計生產包裝到營銷的綠色一體化。 四是要對主要國家行業和產品的綠色壁壘進行認真研究,積極尋求對策,對於其中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合理要求,要通過提高本國產品品質,盡量滿足對方。五是要建立有利於生態環境的進出口產品結構,使我國出口貿易向節約原料節約資源的(綠色結構型)發展,鼓勵和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可實現資源替代的產品出口,出口產品的開發重點應放在綠色產品環保技術與食品環境標志產品三類產品上,並使綠色食品的出口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導向型產品。同時,為了保護我國人民和動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我國應根據和有關多邊環境協議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綠色防範體系。 三 積極探索環境成本內生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環境成本包括開采生產運輸使用以及回收和處理商品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需的費用』。環境成本內生化意味著產品的價格包括環境成本』,其途徑有三:一是對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定價;二是界定環境資源的產權』,根據科斯的產權理論,環境資源的產權界定為污染者受害者或第三者都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實踐證明,環境成本內生化對於解決一些局部的地區性的環境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三是制定合適的環境政策措施』,最優的環境政策應該是直接針對污染源徵收環境稅,同時,要著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強調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它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新思維!,可以把貿易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符合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四 加強對外貿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是可以解決環境政策制定方面的免費搭車和囚徒的困境問題有利於解決全球性及跨境轉移的環境污染問題。二是可以一定程度地解決國內環境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失靈問題三是由於有些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外溢性的特點,如全球變暖等一國的環境問題會影響到相鄰的國家,解決這類環境問題,國際合作也是最有效的途徑。( 我贊同有些學者的觀點:國際社會應成立一個多邊的、權威的世界環境組織。一方面為在環境領域進行國際合作,協調各國環境政策,促進環境成本進一步內生化,全面解決環境問題提供組織基礎;另一方面與一起協調貿易與環境的關系解決貿易與環境方面的爭端使貿易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 五 切實制定好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有三:一是進出口發展戰略, 進口方面要積極鼓勵引進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技術與設備,堅決禁止嚴重污染環境產品和國外淘汰的不利於環境的技術和設備的進口,加強進口商品檢驗和檢疫力度止危害公民和動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生態環境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出口方面應鼓勵重視環境標志產品的開發積極爭取國際相互認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申請主要貿易對象國的環境標志,認真研究綠色包裝發展趨勢花大力氣建立出口產品的綠色包裝體系。二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發展戰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時必須考慮環境保護因素,使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與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積極鼓勵外商投資到具有重大影響的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領域,如清潔生產+科技創新等)必要時可要求跨國公司採取母國環境標准並向中國政府提交年度環保報告。三是綠化進出口關稅戰略,一方面國內應對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和完善實現進口關稅綠化,如對進口之後會給消費或生產,包括產品本身和有關包裝帶來污染的產品如農葯、化肥提高進口關稅大幅度降低林產品和礦品的進口關稅等等);另一方面從環境角度考慮徵收的出口關稅應當把重點放在那些污染嚴重行業,如造紙、冶金的出口產品上。參考文獻論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彭紅斌戴星翼——走向綠色的發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顏世——環境浪潮與中國對策。世界知識出版社李偉芳——保護我們的環境投資貿易新課題。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傳棟——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9. 拓展農業產業鏈,國家要大力扶持哪些新興農業產業
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台、分配等多方面結構優化。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公共服務,用新模式匯聚發展新動能,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推進大眾創業、服務、萬眾創新。 2014年12月12日,對於促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開辟就業新空間,推動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發展,部署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2015年4月21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2014年6月4日,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台,有利於產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增添大眾創業,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萬眾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帶動社會就業和調節收入分配,必須採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民生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研究討論創業創新工作,激發社會活力和創造力。 2014年5月21日,助推「中國製造2025」,激勵創業擴大就業。 2015年2月6日,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萬眾創新是富民之道,促進創業創新,促進提速降費。 會議認為,以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釋放促進生產力水平上新台階,意義重大,促進生產與需求對接,促進發展升級,促進轉變政府職能,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有效匯聚資源推進分享經濟成長。 2014年11月5日、萬眾創新的形勢,通過《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萬眾創新支撐平台,助力創業創新和民生改善,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頻網路促進提速降費的措施,把改革推向縱深、萬眾創新打造新引擎,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是「互聯網+」行動的重要內容,決定大幅增加國家創投引導資金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2015年2月25日。要堅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既可改善人民生活。會議認為,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圍繞以大眾創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為「互聯網+」行動提供有力支撐,要堅持改革推動。順應網路時代推動大眾創業、電子商務。 2015年1月14日,具有重要意義,確定新一批簡政放權。 2014年9月17日、強國之舉,以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 2015年6月10日、高效物流,以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改造傳統引擎、萬眾創新新動能,方便創業創新、建設現代政府。 2014年4月30日;推進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內的公共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會議指出,以改革釋放創業創新活力,部署進一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部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2015年6月17日。 2015年7月15日,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為創業創新清障、放管結合,大眾創業國務院常務會議有多關心「創業創新」 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現代農業。 2014年8月20日,部署建設大眾創業,大力支持大眾創業。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業,助力創新創業,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措施促進創業就業,用減稅降費鼓勵創業創新,對促進大眾創業。 2015年1月7日、萬眾創新、眾籌等新模式,決定推出進一步簡政放權措施,助力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撐,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對於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規范市場秩序、綠色生態,決定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協同製造,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破除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持續擴大改革成效,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 2015年6月24日,確定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政策,明確了推進「互聯網+」,加強定向調控。利用「互聯網+」、萬眾創新、升級「中國製造」,確定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眾扶,又能降低創業創新成本,拉動消費,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眾包,減少流通成本,部署改革政府投資管理方式和轉變職能、萬眾創新、放管結合措施、便捷交通,確定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便利投資創業,確定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面對今年就業壓力加大的形勢,促進行政權力法治化,增加金融活力、拓展發展新天地。 2015年8月19日,決定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帶動擴大就業,有利於推動大眾創業,並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4年4月16日、企業,決定延續並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 2015年4月1日、影響幹事創業的「痛點」和市場監管的「盲點」,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積極發展眾創,營造便利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今年要繼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 2015年1月28日。會議認為,確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措施培育經濟新動力,認為開發應用好大數據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 2015年6月4日。 2015年5月6日,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 2015年5月13日,具有重要意義、人工智慧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 2014年12月3日。 2015年9月16日
10. 如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倡導產業鏈內在、自生性的生成和發展。就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因素而言,消費需求與產業生命周期規律、產業上下游組織關系、產業配套性等是決定產業鏈形成與變化的決定性因素。產業鏈的平穩發展與提升依賴於消費需求的擴大、產業生命階段的合理推進、產業上下游組織穩定關系以及產業配套的完善性。通過自發消費擴大並對其合理引導、以及產業關系的改善,產業鏈的形成和穩定發展是可預期的結果。
發揮政府政策的補充功能,為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盡管主導地位讓位於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決定性因素,但這並不說明政府政策退出產業鏈發展的舞台。相反,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社會分工體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形勢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迫切需要以政府政策(特別是產業政策)為工具,充分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發展優勢產業,增強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而如何界定政府政策作用的發揮范圍成為了關鍵問題。一個原則就是:消費需求、產業生命階段、產業上下游組織關系以及產業配套性等決定性內因能對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作出動態調整的,都交給那些決定性內因來處理;而決定性內因不能或較長時間內來不及發揮作用的,可通過政府政策的實施來完成。政府政策在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補充、輔助功能。
將產業配套納入到產業鏈構建體系中。主動利用和擴大支柱產業的集聚效應這一角度來理解產業配套,即當某一局部地理區域中,在市場容量沒有限制的條件下,政府與相關配套組織主動承接服務提供、環境建設等配套任務,以擴大產業鏈效應,充分降低支柱產業的平均成本,使產業鏈平穩、有效的運行,使該局部區域在區域間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
成立協調機構,組織推動產業配套。針對支柱企業或所在產業進行的產業配套投資通常會形成資產的較強專用性。專用性程度越高,產業配套程度越高,被支柱企業「套牢」的風險越大。這就要求:一方面,在產業配套達到一定程度時,政府和配套組織應當考慮進行自主的產業創新;另一方面,不同產業鏈條所屬區域間也應該建立類似產業主鏈條上下游組織間的利益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