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務院促進什麼行業的發展改革意見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推進展覽業市場化進程。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導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展覽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展覽業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展覽業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穩步有序放開展覽業市場准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全國展館展會布局和區域展覽業發展,科學界定展覽場館和展覽會的公益性和競爭性,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協同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環境。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展覽業發展規律,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建立公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鼓勵和支持展覽業市場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
——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完善法規政策,理順管理體制,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逐步消除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平等參與、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和減少政府辦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展會數量顯著增長,展館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
——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遵循國際通行的展覽業市場規則,發揮我國產業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等比較優勢,逐步提升國際招商招展的規模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幅提升境外組展辦展能力。在國際展覽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展會。
2. 綜保區產業發展規劃可以提哪些意見
1.規劃緊扣當地產業發展實際
比較優勢的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各地由於資源稟賦不同,發展相關產業的條件也就不同,只有準確的理解區域內產業發展基礎和潛力,才能編制出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
2.規劃利用豐富的數據圖表論證
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必須科學嚴謹,形式大於實質是產業規劃編制的通病,而更多利用翔實的數據和圖表「說話」是高質量產業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標志。
3.規劃直指當地產業發展目錄
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規劃必須要落腳到產業發展目錄上。能夠在產業規劃的編制過程中很好的將宏觀的行業研究與微觀的項目研究結合起來,讓規劃最終落腳到重點細分領域、重點集聚區和重點項目上。
3. 商務部關於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有什麼指導意見
(一)加快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多元化發展。
(二)加快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的便利化發展。
(三)加快推動集中養老服務的特色化發展。
(四)加快推動養老服務的信息化發展。
(五)加快推動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
(六)培育龍頭企業。
(七)豐富服務內容。
(八)創新服務模式。
(九)強化服務質量。
(十)加強組織領導。
(十一)制訂規劃和方案。
(十二)配套相關政策。
(十三)開展績效評估。
(十四)加大宣傳力度。
4. 如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政府提幾點建議
政策建議
按照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組織規劃實施
國務院通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標志著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從重規劃階段進入了全面實施的階段。該規劃在制定的時候考慮了產業體系 建設的需要,並做了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但是由於選擇的產業范圍廣,又受規劃編制的時間和資源投入的約束,規劃並沒能就重點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給出更具操作性 的方案。
建議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需要選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乾重要領域,對產 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進行系統分析,按照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分享框架,編制這些行業產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實施方案,對技術創新,有競爭力的製造,專有基礎設 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消費市場啟動,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等進行統籌安排和合理部署,並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同時,要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對規劃實施情 況、創新績效、產業發展績效、政策激勵績效等進行年度的跟蹤評估,並根據跟蹤評估的結果,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特點,及時調整規劃實施方案。
在實施中突出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重點領域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的部署全面而系統,但這種全面性,也帶來了產業發展邊界過寬、難以優化資源配置和相關支持措施。課題組建議在規劃的實 施過程中,科學判斷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國現有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進一步突出重點。從目前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新一代的電子 信息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社會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並導致其他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最終將可能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轉基因育種、干 細胞治療等生物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工程和新醫葯產業將會成為未來的支柱和主導產業。從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及印 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發展戰略和投資重點來看,其重點也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因此,課題組建議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聚焦上述三大重點 產業領域,集中優勢資源,著力突破。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
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多處在發展的初期,其技術路線和主流產品都還沒有形成,不同技術路線的全球競爭,給投資者帶來巨大贏利空間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 風險。正是由於對風險規避的考慮,我國大多數投資人和企業會選擇在產業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和成熟期再進入,如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新能源汽車。這樣做的好處在 於有利於規避風險,並贏得較為穩定的收益;壞處在於一定會形成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
要想鼓勵投資人和企業在產業發展初期更早進入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競爭,需要建立政府、風險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生產銷售企業等多元化的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 這種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重點包括政府對高風險的前沿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持續投入機制,政府對多種技術路線的創新活動的持續投入,保險公司對新產品和新裝備試 用的風險擔保機制等。通過這種多元化、多層次投資與風險分擔機制,引導社會資源向產業技術創新前沿積聚,結合重大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工程,盡快在自主 創新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通過產業鏈創新管理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和技術體系構建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型技術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要想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構建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和產業體系,不但需要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還需要按照產業鏈發展的需要,突破一批輔助性技術,包括相關專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檢驗檢測服務技術等,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
課題組建議首先在信息、可再生能源和生物三大領域開展產業鏈創新的管理。重點是系統分析這些重點產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以及全球分工,在此基礎上依託戰略 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安排的重大創新發展工程,以及國家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安排的科技創新工程,採用工程化的組織方式,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 的產業鏈為目標導向,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聯合技術攻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積聚,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盡早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能成功突破一批重 大群體性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
通過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啟動市場需求完善產業體系
消費市場的啟動和產業體系的完善是相輔相成的。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新興產業消費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啟動市場需求和完善產業體系,在技術上和資源 配置上都不可行。理性的選擇是在有基礎的省市開展重大應用示範,逐步探索消費啟動市場的政策措施,探索能夠市場化的、能夠大范圍推廣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 完善產業體系。課題組建議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安排的一批重大應用示範工程為抓手,選擇有基礎的省市,以大規模的示範應用為牽引,促進產 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探索出能大規模推廣的新型商業模式,建立健全產業技術標准體系,完善市場准入制度等。
5. 對人力資源產業園的發展有什麼意見建議
方案一、建議將其人力資源產業園規劃成幾個功能模塊,如:人力資源培訓及提升模塊,人力資源二次開發模塊、人力資源孵化模塊。然後,將其每個模塊充分的市場化競爭機制的創新。
方案二、建議依其人力資源層次級別,分別規劃人力資源事業群,由事業群獨立經營與運作成產業化供應鍵體系。
6. 國務院關於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的文件背景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於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 如何寫行業發展指導意見
將原屬事業單位的所有組織改稱「社會組織」,分類改革將原屬事業單位的所有組織改稱「社會組織」,再對社會組織作分類:第一類是准行政組織或稱行政執行機構,即不屬政府行政機關而承擔某些行政管理職能的社會組織。政府職能主要是制定政策、法規和規劃;常規性、執行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具體事務,由准行政組織承擔。這類組織主要由政府財政撥款,合理收取服務費用。第二類是事業組織,即從事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出版等各項事業的組織,是國家批準的為提高人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而設置的獨立法人核算單位。它們不以營利而以社會公益為目的,面向社會自主從事公共或准公共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由於此類事業組織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政府應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第三類是社會中介組織,即非政府的社會事務管理組織,其特點是以自身服務收入而獨立生存,但又與企業不同,因為它的職責是促進社會領域的自律和發展,而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各種各類事務所、信息中心、職業介紹所等屬此類。三類社會組織各有特點,可分類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改革政府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變自上而下單向管理為雙向協商協議管理事業單位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體系中的各單位不僅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不同的作用,而且隸屬關系、所有制形式、服務對象、資金來源等都不盡相同。政府自上而下單向直接管理已證明不利於事業的發展。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已形成共識,但如何間接管理則還有待研究。間接管理不能只理解為放權和監督,因為這仍是單方面的政府行為,放權和監督也難於到位。事業單位的管理改革不僅政府有發言權,事業單位本身更有發言權,採取雙向協商協議管理方式比較可行。所謂雙向協商協議管理,指政府在政策和財政上支持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就有職責和義務協助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事業單位要求政府給予哪些方面的支持、政府要求事業單位完成哪些職能,這都不能由一方說了算,應雙方協商,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這種協議應分類分層並經反復多次協商而形成,內容必須明確具體。一經形成,即成為雙方的行為准則。任何一方有違協議,均以協議為依據追究責任。大力發展和完善基層社區自治組織社區是由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形成的共同體,是社區成員參與日常管理和其他活動的場所。社區成員以共同需要為基礎,以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為特徵,體現共有、共治、共享,在社會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我國,隨著企業制度、住房制度、福利制度、醫療衛生制度等改革,涉及家庭和個人的許多利益已從原單位剝離出來,發展和完善社區組織,大量與人們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社區內自行解決。社區難以處理的問題才由事業單位處理,事業單位才能真正承擔其職能。如果科、教、文、衛、體、流動人口及環境保護等等方面的所有問題都要由國家批准和支持的事業單位處理,事業單位勢必不堪重負,糾紛沖突可能越來越多。發展和完善社區組織,還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改革能否成功的必備條件。
8. 安康市關於進一步加快養老產業發展的意見
養老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要提高對安康發展生態養老產業重要性和戰略性的認識,廣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及早研究謀劃,讓安康的養老產業發展有更快更好的成長。
就安康而言,養老事業作為政府必抓在手的大事之一,基礎養老的一系列工作當然需要無條件或創造條件抓好,盡到國家福利的責任。但從大趨勢上講,放開視野,放棄包打天下的意願,更多地引導社會力量,特別是企業資本的力量,投身和關注養老業的發展,可能是有更大意義的。換句話說,我們當更多地思慮面對「十三五」的到來,把養老產業作為安康的新興產業之一,甚至是重頭戲,給予濃墨重彩,給予更大關懷,則是現實選題。
況且,安康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地處的地理幾何中心位置,特別是南北適度的氣候環境,都具備了作了區域性甚至面向全省全國的養老產業基地建設的獨特條件。隨著養老模式的多元化、多層次、主流性發展,我們既有的自然資源,完全有先決條件承接新興養老業的落地與可持續發展。我們多年城鎮化發展,整合了經濟社會和自然資源,對於這些資源的再利用再發揮,本身也是現實可行的,且具有不可復制性,加之國家生態功能區建設這塊金字招牌,更將為我們的養老產業加分不少。
9. 產業發展戰略的介紹
一、平衡發展戰略與非平衡發展戰略
1.平衡發展戰略;
平衡發展戰略是指通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全面發展來實現工業化或現代化的一種戰略。
2.非平衡發展戰略。
非平衡發展戰略主張,發展中國家應將有限的資源有選擇地集中配置在某些產業部門和地區,首先使這些部門和地區得到發展,然後通過投資的誘導機制和產業間、地區間的聯系效應與驅動效應,帶動其他產業部門和地區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經濟的發展。
二、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產業發展戰略
1.進口替代戰略;
進口替代是一種內向工業化戰略。這種戰略的實質,是以本國生產的工業製成品來滿足國內需求,取代進口貨,並通過進口替代工業的發展來逐步實現工業化。
2.出口促進戰略;
出口促進是典型的外向型工業化戰略,也有人稱為出口導向型戰略。它的特點是,發展面向出口的工業,並將其產品投放國際市場,用工業製成品的出口來代替農礦初級產品的出口,以推動工業化進程。
3.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相結合的發展戰略。
有些國家在積極擴充國內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進口替代的廣度和深度,並逐步實行對外開放和鼓勵出口製成品的政策,實行進口替代與出口替代相結合的發展戰略。
三、輕、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
1.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
2.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