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4:12:05

1.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摘 要] 產業可持續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發展觀的指導下,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也正說明文化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做好前瞻性。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2. 文化旅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仲量聯行認為,文化旅遊市場已然告別過去粗放型、同質化的開發階段,逐步走向以旅遊為本質、培育健康發展模式為目標的新階段,並將迎來八大發展趨勢:旅遊社群化、 業態國際化 、IP本土化、 「旅遊+「產業融合、文化自信建設、數字技術應用、跨界資源整合、商業模式創新。

3. 文化發展與旅遊業的關系

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密不可分。自有旅遊活動以來,旅遊與文化就從未分離。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沒有魅力,而沒有旅遊的文化則缺少活力。旅遊的優勢體現在市場,文化的優勢體現在內涵。站在旅遊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價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遊就抓住了一個巨大市場。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榮。

4.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但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藉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屬於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它主要具備以下特徵: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強融合性。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首先是文化產業的子范疇,是文化產業中重視創新的部分,是文化產業的高級模式。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 一、為文化旅遊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依據。創意產業是具有優勢的產業部門。文化產業具有巨大的品牌擴張力。將創意性的旅遊活動與當地的文化以及城市營銷活動相結合,能有效地塑造和傳播旅遊形象和城市形象。 二、我院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順應並引領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潮流,有利於刺激潛在的文化旅遊市場需求,從而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三、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推動旅遊產業結構的整合與優化升級。藉助依託於價值鏈高端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帶動,旅遊產業也將融入新的知識密集型發展空間,有利於提升傳統旅遊產業的影響力、帶動力,增強傳統旅遊產品的豐富度和吸引力。 四、文化創意產業可以促進文化旅遊產品深度化、多元化的結構調整。滿足多元需求的旅遊要求,極大的豐富了文化旅遊的內涵,推動旅遊產業的轉型增效。文化創意旅遊產業著力於產品的獨特性、創新性和藝術性等文化底蘊,由此創造出來的文化旅遊產品內涵深厚、回味無窮,彌補傳統文化旅遊乏於發展和創造的不足。 五、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推薦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 六、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創新旅遊產業的發展研究視角。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發展性強的產業,但是,目前學術界有關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基本都是就旅遊產業發展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視野仍顯狹隘。為此,從系統角度出發,拓寬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視角,成為當務之急。

5. 如何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文化產業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元素,可能是古典文化元素,也有可能是興起的文化,總的說來就是要具有它獨特的元素

6. 文化旅遊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產業化觀念不足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比較重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而忽視文化的經濟功能,導致一些相關管理部門只有文化事業的概念,沒有文化產業的觀念,缺乏對市場條件下如何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深刻認識。對現代文化旅遊業的產業功能、發展規律以及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結合缺少正確認識,對文化旅遊業的性質、地位、特點、規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思路不清晰、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規劃不重視、對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存在許多誤區。在文化事業、市場經濟和旅遊產業三者之間長期徘徊,缺少新時期文化經濟理念上的創新,更缺少對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對策和措施。造成了「文物資源多,但開發利用不夠;歷史文化深厚,而挖掘整理不足」現象的產生
2、發展規劃不到位
作為一個著力培育、快速發展的新興重要產業,還缺乏必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較強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景區(點)規劃。各景區景點已有的規劃,多數僅只限於滿足於審批項目、爭取資金和近期開發建設,在詳細程度、操作實施、合理利用資源等等方面,均不足以指導景區開發建設和發展提高。更沒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旅遊消費者出遊動機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沒有予以充分調研和高度的重視。規劃和開發的旅遊產品特色不明顯,多有雷同,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刺激性的旅遊性項目少,新、特、大項目則更少。
3、體制機制滯後
文化資源隸屬關系復雜,涉及到文化、文物、旅遊、林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等多個政府部門,作為一個社會化大產業,涉及到多個行業。隸屬關系的不同,造成行業規劃不統一,利益不平衡,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經營中,存在著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反映了文化旅遊資源產權不清、行政管理與產品開發體制混淆的現狀,影響了文化旅遊資源整體優勢發揮。
開發主體的事業體制與市場化經營的矛盾十分突出,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相對緩慢。許多景區和景點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計劃條件下形成的模式。在這種經營機制下,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資金除靠政府和社會投資外,幾乎沒有能力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功能完善。自身創新的主動性不夠,危機感不強。旅遊的經營還主要是門票收入。
4、品牌競爭力不強
一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文化資源內涵在表現形式上,通常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文化內涵很容易利用起來,但隱性的文化內涵只有認真研究,下功夫挖掘,才能被有效發現和充分利用。由於對隱性文化內涵挖掘不足,使我市缺乏對高端旅遊市場有吸引力的品牌。二是旅遊者參與性項目不豐富。文化旅遊要使旅遊者真正參與其中,通過娛樂性的節目,真正領會文化的內涵,才能實現遊客和景區雙贏。三是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單一。我市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化資源的靜態展示,缺少大型的、專業化的與文化旅遊相關的文藝表演活動;節慶活動內容單調,組織不力,幾個大型的文化節有下滑的趨勢。四是資金投入不足。各級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入有時又急功近利,致使許多地方資源開發粗糙、格調和層次都比較低,缺乏文化內涵,影響我市文化旅遊整體形象。
5、促銷、包裝缺乏創意
我市的文化旅遊業在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上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在產品變為商品上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在旅遊產品、旅遊商品和其他文化產品聯動上還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機制,在宣傳、包裝和促銷上還沒有適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手段和措施,在聽覺上吸引力不強,在視覺上沖擊力不夠。
6、景區建設差、規模小
景區周邊環境差,是我市文化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它不僅僅表現在景區周邊環境衛生、治安管理、綠化美化等方面,還包括了景區周邊建築風格、旅遊商品、飲食攤點等方面。與我市旅遊深厚的資源內涵相比,我市現有的旅遊景點開發的規模偏小、景區內容偏少。特別是能被旅遊者接受的產品來說,與全國、周邊省市的文物景區相比,我市景區不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景區內容中項目同質化的東西多,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少。
7、旅遊商品特色不明顯
與深厚的人文資源形成反差的是我市旅遊商品開發不盡如人意,旅遊紀念品缺乏專業性和創新性,沒有特色且外地品種多於本地品種,致使來運旅遊的絕對人數增長較快,但旅遊綜合消費卻相對較低,2007年全省遊客人均消費625元,而運城只有593元。運城市旅遊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還不能滿足遊客的多方需求,也就帶不來較高的旅遊綜合效益。,
8、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我市旅遊從業人員中,高中級管理人才還很缺乏。景區景點的旅遊服務人員也缺少正規培訓和專業培訓,導游講解人員對全市根祖文化的內涵理解也亟需強化提高。整體看,目前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階段,與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要求相比還不適應。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視和措施上落實。

7. 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如何交融發展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也是互相促進的。這個要說的話,內容很多,但是兩者是互利共贏的,旅遊產業為文化產業搭台唱戲,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對旅遊產業是一個促進。
舉例說明:山東泰山的景色天下聞名,五嶽之首,所以山東泰安地區利用這一優勢,大打旅遊牌,遊客來到泰山遊玩後,順帶的去孔廟或者比的文化景點,或者再去看看山東中部的民俗民風,這些就是旅遊產業對文化產業的作用。同樣,文化產業也是推動作用,像很多影視片拍攝後,拍攝地就會成為新的旅遊景點,這些您可以多看看國外的信息。
不知道我這一的簡短說明有沒有說清楚,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8. 文化旅遊項目該如何發展

仲量聯行與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結合城市旅遊指標數據及宏觀旅遊經濟數據,從文旅開發程度和文化生活需求兩大維度,研判不同能級城市文化旅遊項目發展的實施路徑,從而審視中國文化旅遊項目發展的城市格局。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搜一下仲量聯行的《新文旅時代:消費升級與去地產化趨勢下的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看看

9. 文化旅遊產業的概念,特徵

出門長學問,旅遊本身就是文化產業。所有旅遊者出行,的動機都是暫時離開所在的熟悉環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環境去尋找一種新的體驗,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但旅遊的項目和目的決定了其文化含量,於是除了常規旅遊項目外,還有許多為滿足專門目的開展的旅遊活動,如:漢詩旅遊、歷史探秘旅遊、書法學習旅遊、圍棋交流旅遊、名人足跡尋訪旅遊、民族風俗旅遊-----,可謂種類眾多,文化深厚,這類旅遊活動酒杯冠名為文化旅遊,其實這種稱謂並不科學,應當稱**專項文化旅遊。其特徵是有明確的求知目的,通過旅遊有目的地學習某種專業, 研究發現對這一專業的現狀,發展和運用價值等方面的認識,使得參加這種旅遊活動的人,在這一專項領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幹,提高技能,有所作為。

閱讀全文

與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