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葯材產業發展

中葯材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4:23:34

『壹』 中葯材的未來發展前景是怎麼樣的

不會的,我們的中葯有它自己的優勢,有些功效是西葯所沒有的,它的副作用比西葯小。中醫葯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

我國西葯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極弱,生產廠家要高價購買國際醫葯生產巨頭的專利權,使得我國西葯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看病貴」也就難以避免。

我國的中醫葯是我們的祖先經過上千年的治療經驗傳承下來的,其最大的優勢是我們擁有中醫葯配方的知識產權,不需要向別人繳納專利費。更為重要的是,與看個感冒就得花上數百元的西醫相比,中醫葯的價格十分低廉。

我國也非常重視中葯材的保護。如新疆、寧夏等省區紛紛制定政策以制止亂采濫挖甘草,保護野生甘草資源。青藏高原地區已經採取措施保護冬蟲夏草等名貴滋補中葯材……

國家已經扶持中醫葯的發展,把中葯的知識產權列為特別保護對象,通過促進中葯新品研發,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在深度挖掘我國中醫葯配方寶庫的基礎上,運用現代醫學技術深刻解析中醫葯的治療葯理,從而研發出符合現代人葯用習慣的中醫葯制劑,則不僅能夠促使已經逐步被邊緣化的中醫葯產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也使得一直靠仿製葯吃飯的國內醫葯生產廠家能夠端上自家研發的金飯碗。在國家的政策與重金支持之下,面對著龐大的醫葯市場需求,相信中醫葯會發展得更好。

『貳』 中葯材的國內外市場及發展前景

找到這個,看是否令你滿意竹溪中葯材種植歷史悠久,葯用植物種類齊全,蘊藏量大,上個世紀十一年代曾獲「中國黃連之鄉」殊榮,近年來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植了一批葯材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中葯材生產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全縣葯材總面積8.7萬畝,年產量近2萬噸,綜合收入達3300萬元,主產區農民葯材收入達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亮點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一、竹溪縣中葯材發展現狀。1、歷史久,影響大。中葯材在我縣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據縣志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葯的採集、製作和簡易的栽培。民國初年常年收購的中草葯材有70多種,達3000餘擔,黃連、天麻、黨參等品種影響較大。五十年代初我縣曾被國管院授予「黃連之鄉」稱號,七十年代,全縣就建有18個中葯材生產基地。196個葯材生產專業隊,種植葯材品種64個,面積達3萬多畝,產量近1000多噸。2、種類多,儲量大。據1983年國家資源普查和近年來植物檢測普查資料顯示,我縣境內有中草葯1316個品種,分180科,其中植物葯1160種,動物葯156種,礦物1種,珍稀名貴葯材如金釵、紅豆杉、杜仲等約有15種;地道葯材如厚朴、天麻等約有25種;引進栽培的葯材如板藍根、棗皮、枸杞、絞股藍等約30餘種;大宗葯材如黃連、木瓜、牛夕、魚腥草約有65種;全縣常年葯材儲量在2萬噸以上。3、分布廣、覆蓋寬。全縣各個區域都適應不同品種葯材生長,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一是南部高山區,其面積接近全縣總面積的一半,主要以黃連、天麻、魚腥草、白夫子等品種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參、獨活、牛夕等葯材為主;三是東部及平壩河谷低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種為主。4、興基地,拓市場。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推進結構調整,把中葯材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骨幹項目來抓,把依託資源做大產業、搞活經濟作為發展葯材的基本目標,通過典型引路、示範推廣、市場拉動,大戶帶動等作用的影響,農民種植中葯材的積極性空間高漲,涌現了一批大鄉、大村、大戶、大場。同時市場營銷新突破。其一是構建本地市場。全縣立足區位優勢,以開放促開發,以加快「中心」葯鎮建設為契機,打造市場平台,提升集鎮功能,著力構建縣內市場,初步形成了以集鎮為中心,以基地為支撐的中葯材市場體系。已成為鄂渝陝周邊地區漸趨成熟的中葯材市場。其二是積極開拓外地市場。近幾年來,縣政府積極引導,各地葯材經營能人堅持外引內聯,先後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禹州、四川啤縣等多個葯材市場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三是形成了一支以民營為主體的葯材營銷隊伍,如:豐溪鎮的張真明、向建軍,桃源鄉的彭友述等都是遠近有名的葯材經營大戶。二、我縣中葯材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困難。(一)思想觀念認識上落後。一是群眾怕虧本,片面認為「葯瘋子」,「賣得好是個寶,賣不好不把草」,不敢發展,而不是辯證的從市場信息把握品種是否對路、產品批量多少、質量標准好壞等方面去分析原因,一概認為賣不掉就是沒市場,幹部在瞎指揮。二是幹部怕擔風驗落抱怨,不敢組織發展,思想保守,認識不統一。三是種植上捨不得拿好田好地,也捨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沒抱多大希望。(二)種植環節上技術含量偏低。一是資源品種多,主導產品少;二是基地規模小,產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產效益不明顯,關鍵是缺人才,缺技術。(三)流通環節上產銷渠道不暢。主要是市場信息不靈,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產銷銜接不緊湊,渠道單一,與國內大市場及制約企業缺乏長期性、緊密型合作關系。(四)加工環節上龍頭帶動不力。目前除黃姜有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外,地道中葯材基本無龍頭加工企業帶動,深度開發陷入盲點。(五)在產業發展上政府扶持不夠。由於縣財政困難,目前在葯材產業上政策傾斜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三、竹溪縣中葯材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措施。1、基本思路:堅持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路子,依託資源,面向市場,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建立穩定、安全、有效的中葯材產業化基地;以黃姜梯級系列開發為重點,擴大生產規模,組建產業集團;加快以杜仲、黃連、天麻等為主的傳統地道中葯材的生產種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龍頭企業,推進中葯材產業化。用5年時間,建成三大葯材生產基地。一是以豐溪、向壩、桃源為重點,建設人工黃連栽培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黃連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線的縣河、中峰、蔣家堰、水坪、龍壩為重點,建設黃姜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年鮮姜產量7.5萬噸,綜合收入達到4億元。三是以南部山區為中心,建設板蘭根、丹參、玄參、冬花、天麻、薄荷、魚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葯材基地8萬畝,年收入達到1億元。到2007年,全縣中葯材人工栽培基地15萬畝,年產值達5.3億元。2、基本措施:一是建立規范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從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入手,通過示範引導,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抓好中葯材重點示範基地建設,培植一批葯材種植專業鄉、專業村,努力建成葯材經銷商的貨源基地,制約企業的葯源基地。二是完善社會化、產業化的經營機制。加強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的宏觀管理,搞好引導協調和組織調控,規范市場運行秩序,營造寬松環境。堅持一個產業、一套政策、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實施辦法的思路,完善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加強與大型制約企業的合作,提高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水平,帶動中葯材基地建設的效益化和規模化。三是構建多元化、民營化的融資體系。立足區位優勢,集中把財政資金、以工代賑、扶貧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小額信貸等扶持資金捆綁使用,實施重點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促進中葯材產業化進程。四是開辟外向化、現代化的銷售渠道。努力培育內外兩個市場,構建以豐溪為重點的輻射鄂渝陝周邊地區的區域性中葯材專業集散市場,與國內主要葯材市場捆綁協作,著力在中葯材銷售環節上下功夫,發展訂單生產,以銷售流通帶動葯材生產健康發展。五是培植標准化、集團化的產業龍頭。有重點的培植示範大戶、示範基地、龍頭企業,把基地發展與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起來。抓好龍頭企業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度開發竹溪的黃姜、黃連等優勢資源,發展起點高、競爭力強的現代醫葯加工企業,提倡和鼓勵企業辦基地,把基地建設和產品加工密切結合起來,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加工體系。

『叄』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肆』 如何促進中草葯產業的發展

中醫葯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葯房提升現代化水平

「互聯網+中醫葯」發展概況分析

意見提出,支持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中醫專家系統等建設,開展互聯網延伸醫囑等服務應用;探索和推廣「智慧葯房」建設,提供一體化葯事服務。「互聯網+中醫葯」還將在中醫養生保健、健康管理、中醫特色康復和健康養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預計到2020年,中醫葯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上新台階,融合發展新模式廣泛應用;到2030年,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互聯網為依託、融入現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中醫葯健康服務模式形成並加快發展。

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到了2015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到了12123億元,到2016年增長至14451億元。截止到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7500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預計到了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2014-2022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政策利好為中醫葯行業創造有利條件

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緊接著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發布了《中醫葯「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推動中醫葯『一帶一路』建設,對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將中成葯的發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目標到2020年,中醫葯「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17年10月8日發布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中指出,將支持中葯傳承和創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葯特點的注冊管理制度和技術評價體系,處理好中葯傳統優勢與現代葯品研發要求的關系。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2017年12月,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在此期間,全國首家互聯網國醫館落地烏鎮,並以「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理念吸引了醫葯界的目光。

該互聯網國醫館最大的亮點是其配備有廣東一方制葯研發的一方智能葯房系統。使用該系統,醫生只需要將處方信息輸入電腦,智能葯房系統將自動接受處方信息指令,識別所需葯材,並自動測量劑量,再將中葯配方顆粒按需封裝,整個流程不到10分鍾,大大縮減了患者的等候時間。

該智能葯房不僅大大提升了醫院對中葯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消費者對中醫、中葯服務體驗,方便了用葯,提高了患者服用中葯的依從性;同時,也降低了葯房葯師的勞動強度,進而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用葯咨詢服務中去,提升了中醫機構葯房的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伍』 中葯的發展前景

淺談中葯行業發展前景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促進中醫中葯協調發展。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近日組織的中葯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10多家知名中葯企業的負責人就貫徹落實《若干意見》,推動中醫中葯協調發展,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新葯審批應考慮中葯特色】

「中醫葯學科規律必須在中葯產業發展中得到體現。」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以嶺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以嶺首先提出,「辨證論治」是中醫葯的顯著特點,但現在的葯品審批取消了證候用葯,更多強調「一病一方」,一種疾病對應一個中葯方,難以體現中葯自身特點。

「如果按照現有審批途徑,將來就只有黃連素,而不會有六味地黃丸這樣的千古名葯出現了。」 中國中醫葯協會會長房書亭也在會上提出了類似看法。

與會者提出,中醫葯特色淡化關鍵還是政策問題。新葯審批必須考慮中葯特色,建立符合中醫葯特色規律的葯品審批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耀志提出,應當加快研究制訂根據中醫經典名方所制葯品的審批註冊方案。「這些經方葯已經過了數千年的臨床使用,證明安全有效,沒有必要等『小白鼠點頭』才能通過臨床審批。」

據了解,日本就已經把《傷寒論》中所記載的217方全部製成成葯,葯品享受免檢待遇。在我國台灣,根據217方也製成了葯品顆粒,同樣不需臨床試驗。但我國大陸,經方葯目前還需要邁過臨床試驗的門檻。

對此,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表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葯注冊管理補充規定》,今年將盡快提出中葯經方名單,制定經典方注冊辦法,使中葯發展更符合自身特點。

王國強還說,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還將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有益於中醫醫院研發、生產、使用院內制劑的意見,為中葯產業、中葯新葯研發提供源泉。

【鼓勵優質優價 保護傳統中葯】

價格問題是制約中葯行業發展的另一關鍵問題。在座談會上,不少中葯企業負責人都提到,現在的葯品定價機制「扶弱不扶強」,用好葯材做好葯的企業反而在政府招標采購中處於下風。與會者呼籲,在政策制定上應當鼓勵中成葯優質優價。

以六味地黃丸為例,據了解,目前國內有800多家中葯企業都在生產,因葯材選料不同,其售價也從一元多到十幾元不等。在政府招標采購中,價格低的產品顯然更有優勢。在四川省的一次葯品招標采購中,某知名中葯企業就退出招標。房書亭提出,在政策層面應當鼓勵優質高效葯品,招標不能單看價格,還應當看質量。

招標采購偏好「越便宜越好」,進入采購名錄的葯品還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價。「無利甚至虧本,也使得企業難以有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空間。」北京同仁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認為,選擇好葯材,生產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標中並不佔優勢,所以才會出現知名企業退出招標的現象。

原料和成葯「價格倒掛」使得不少低價傳統中葯退出市場,這也是葯企負責人擔憂的問題。「物價上漲,葯材價格上漲,但葯價不動,葯品生產企業賠本生產,難以為繼。四五十種葯典中記載的傳統中葯已在市面上難覓蹤跡了。」全國人大代表、葯都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恩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價水平提高,中葯材價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葯價格並沒有大的調整。如保和丸,最初定價3.6元,至今就沒有調整過。他建議對中成葯價格進行定期調整。

【加強行業自律 做大做強樣板企業】

「《若干意見》出台,中醫葯行業有了『尚方寶劍』,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閆希軍說,《若干意見》鼓勵中葯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現代中葯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葯生產、流通企業。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行業難以發展。提升中葯產業水平,國家應重點支持一批體現中葯特色的大企業,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優質產品。

2000年全國中葯企業不到千家,現在已經達到2000多家,其中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標准投料,六味地黃丸的成本價應在7元~8元,而現在市場上不乏售價僅為一兩元的六味地黃丸。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江提出,中葯行業要加強誠信自律,推動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中葯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孫耀志也提出,加強中葯行業整頓,提高葯品定性、定量檢測標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馬。

李曉恩提出,中葯現代化重點要「抓源頭」,抓中葯材的質量。以前70%的中成葯採用野生葯材,現在大多數已被加工葯材取代。應當提高葯材質量標准,重視道地葯材的生產。吉林敖東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雁也認為,應當加強中葯材基地建設,規范葯材種植,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陸』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柒』 中葯材今後的發展

我是河南禹州的,中國四大葯都之一,剛開始涉足中葯材這個行業,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大檢查,所有飲片類葯材一律不允許銷售,按照規定允許銷售的也只有那幾十種,好多葯行都關門了,主要是最近歐洲國家對中葯材中醫採取強制手段,取消中醫中葯的合法性,國內也有部分媒體因此對中醫中葯的有效性提出質疑,估計最近國內要強制關閉取締一部分中葯材市場,我們這只是其中之一,聽說亳州蓮花池安國那邊也是同樣的情況,現在還不能完全對中醫中葯持樂觀態度,也許中醫中葯的寒冬要來了!

『捌』 怎麼看待中國中葯材行業的發展

進入中葯材這一行,最快的途徑就是中葯采購這份工作,一是,自己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有專門的師傅帶你,教你認識葯材的品種,產地,規格等級的劃分,往年葯材價格的波動。葯材的儲藏,炮製等等一系列知識。二是,利用公司的資源,可以與產地和市場的商家直接溝通,進一步來了解中葯市場。 這樣你的學習成本會大大的降低。但前提條件是你必須是學的相關專業,否則更本就沒有機會。

『玖』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中葯材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