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寧波大學的人文地理中區域研究與城鄉發展這個方向怎麼樣,導師如何,就業如何和城市規劃關系大嗎
毫無疑問,寧波大學的人文地理行猛學雖然名氣不大,但跟浙江師范大學比起內來,還是好一些的。
至於容你說的專業方向,這要看你選什麼導師,導師是做什麼的,你的方向就會是什麼。
寧波大學的人文地理學研究生考試,可以選擇考數學或者另一門專業課,難度適中,考取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公費比例非常高,讀研基本花費很少,寧波的地緣優勢檔滲橋明顯,城市規模適中,發展速度較快,喊迅是個值得選擇的地方。
『貳』 寧波海曙區新高路23號什麼時候拆遷
有七個方面可以幫助樓主判斷這個地區是否拆遷
一 首先要注意如果需要徵收房屋,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的要求。
如果有其他利益性的目的和不利因素摻假是違法的,但這個方面的整體判斷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 徵收公告發布要求
要注意徵收目的房屋徵收決定做出的時候應當及時的向大家公告,公告應當附有房屋徵收安置補償方案,並且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孫咐耐是否有告知被徵收人具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等權利的內容。
三 安置補償的制定要求
關於安置補償方案來說,擬定的徵收安置補償方案需要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徵求公眾的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如果大家不認可的,政府就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四 徵收標准規劃的要求
在徵收過程中,具體可以參考查看徵收項目是否符合標准規劃。例如說:
1.發展改革部門審查項目是否項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2.城鄉規劃部門審查項目是否符合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
3.國土資源部門審查項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4.舊城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徵收的,因審查是否列入上一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這部分需要結合信息公開申請這一環節進行檢驗。
五 這房屋面積測量調查統計結果的要求
要注意徵收方在對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後,是應當向徵收范圍內的被徵收人公布相關情況的。
六 無證房的區別對待
如果是沒有經過登記的建築不能以違法建築一概而論。作出房屋徵收則春決定前,應當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如果認定為合法建築或者是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簡輪時建築,就應當給予補償。
七 選擇房屋評估機構條件
對於房屋評估機構的選擇也要注意是被徵收人協商選定的,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來確定。
『叄』 寧波市奉化市蒓湖鎮袁嶴村有什麼發展計劃,政策嗎
是的……不、一切為了你自己去爭取和
『肆』 寧波江北區慈城鎮新城開發如何規劃
中國(慈城)21世紀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論壇
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寧波市慈城古縣城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主辦,江北區慈城古縣城保護與開發管理委員會、江北區慈城鎮人民政府、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慈城)21世紀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論壇」,將於9月16日在寧波金港大酒店隆重舉行。來自國家改革與發展委員會、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等高層專家領導將參加本次論壇。本次論壇宗旨是依託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高層平台,通過聯合國家有關部委和高級機構參與,交流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的經驗,探索21世紀我國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的新路子;全方位展示慈城發展的美好前景,探討完善作為慈城小城鎮建設的主體項目——慈城新城的總體規劃,推介新城,從而讓世界和中國認識慈城,了解慈城,共同建設慈城。
慈城新城位於慈江南面沿官山河兩岸,東至獅子山,西到中橫河,北到慈江,南至北外環線。為滿足慈城中心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慈城區域土地、環境、現狀等的綜合評估和分析,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的浙江省重點項目慈城新城開發建設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並已全面啟動。作為寧波市「中提升」戰略實施的又一重要功能區塊,慈城新城以「傳承歷史、展示現代、引領文化」為發展思路,集文化產業、商務辦公、度假休閑、娛樂旅遊、商業零售、行政服務、商貿功能為一體,著力打造最佳人居環境和高品質郊區居住區,使慈城新城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的典範。
本次論壇的召開,將為我國21世紀小城鎮建設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而作為中國21世紀小城鎮小城鎮典範的慈城新城也將在小城鎮建設的領域中發揮其導向作用
『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寧波文化建設方面的具體表現,是具有鮮明寧波特色的。謝謝,急。
作為寧波來講,就要堅定不移落實「兩創」總戰略,勇於擔當、發揮優勢,努力走在「兩富」現代化浙江建設的前列。特別是要牢牢抓住浙江實施「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重大機遇,大力弘揚思進思變思發展、創業創新創一流的「三思三創」精神,全面實施加快打造國際強港、加快構築現代都市、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加快創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質「六個加快」戰略,實現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努力成為發展質量好、民生服務好、城鄉環境好、社會和諧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為全省發鎮友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在建設經濟強省中發揮主力作用。寧波經濟總量、工業產值、財政收入均佔全省20%左右,在建設經濟強省中負有重要使命。未來五年將投資8000億元,實施400個重大產業項目,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布局集聚化、產業發展生態化。重點是加速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實施「4+4+4」工業轉型升級工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力爭形成若干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完善扶持政策,運用金融、稅收、價格等經濟杠桿,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向實體經濟傾斜,引導民營企業、民間資本脫虛向實,做大做強做優做久實體經濟。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延伸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鏈,提高生活性服務業附加值,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態,把寧波打造成為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國際會展之都、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長三角最佳休閑旅遊目的地。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十大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加大高端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建設國內一流的創業創新基地和智慧產業基地。
在發展海洋經濟中發揮引領作用。寧波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示範區,要勇挑重擔、示範引領,推動海洋經濟大跨越大發展。計劃投入1000億元建設國際強港,加快構建「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高水平建設寧波杭州灣新區、梅山保稅港區、大榭開發區等重大明游平台,啟動寧波三門灣區域整體開發,加快象山海洋綜合開發與保護試驗區、兩岸經貿合作石浦實驗區建設,形成一批承載能力強、建設檔次高的海洋經濟發展大平台。抓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進口商品專業市場建設,推動寧波港向國際強港轉型邁進。大力發展海洋服務業、海洋新興產業,力爭建成浙江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海洋產業集聚區。
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寧波城鄉統籌發展的基礎比較好,已第一個進入城鄉融合發展階段。下一步要按照省黨代會提出的加快形成現代化都市區的要求,扎實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著力構築全域都市化發展格局。計劃五年投資9000億元用於現代都市建設,建成50個重要功能區塊、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實施「三江六岸」拓展提升工程,下大力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新城新區開發和老城區空間整理,建設一批大型城市綜合體,整治一批老小區和背街小巷,使城市形象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深化8個衛星城市建設試點,在完善基礎設施、延伸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市民化等方面加大力度,使衛星城市成為都市功能的拓展區。深化「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實施農房「兩改」,加快城鄉公路公交、供水供電、信息通訊聯網對接,抓好幸福美麗新家園建設,推動「16+3」激旅銷相對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
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樣板作用。按照中央對寧波提出的「培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都市從整體上創新社會管理的樣板」的要求,注重整體性規劃,實行項目化推進,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今年突出抓好10個重點推廣項目和10個重點建設項目,放大創新試點的示範帶動效應,努力使「盆景」變為「風景」。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根本,深入推進普惠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計劃五年投資925億元建成80個重大民生項目,實施「八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計提高平均線以下群眾收入水平,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深入開展「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和「文明寧波」系列活動,打造百姓身邊的文化家園,築牢全市共有的精神家園。
『陸』 寧波市十大工業產業園區是那幾個
市科技園區:規劃面積18.9平方公里。產業定位為電子信息等都市型高新技術產汪源業基地和重要的技術創新基地,力爭成為全市主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浙江省技術創新基地、國家級高搏陵擾新技術產業園區。
市機電工業園區:位於鎮海駱駝西南部,跨鎮海、江北兩區。重點發展機械、電子等一、二類產業。江北工業科技園區:位於江北洪塘鎮兩側,主要發展無污染的一類工業。
海曙科技園區 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鄞州的石碶鎮、古林鎮和集士港鎮工業園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鄞州工業產業園區:位於潘火立交橋東南面,含鄞州中心區工業園區及高新園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市化學工業產業園區:2020年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重化工及精細基旦化工類產品。
鎮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發展一、二類工業。
市紡織工業產業園區:位於北侖小港江南出口加工貿易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織造業。園區遠景規劃在慈溪三北至范市的瀕海地帶,規劃面積10 平方公里。
寧波明州工業產業園區:位於鄞州區西南部和奉化北部,橫跨奉化江兩岸,控制性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一、二類工業。至2020年規劃的啟動區面積為27平方公里,並計劃在該工業區內,從鄞州中心區沿甬臨線到奉化江口鎮,規劃建設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中國服裝產業園,力爭建成全國著名的服裝產業園。
江北工業產業園區:位於慈城杭州灣大通道西側,重點發展一、二類產業。
『柒』 當前寧波貨代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思路
在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裡,中國的貨運代理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據業內人士預計,中國貨代業在「十一五」期間將保持每年50-60%的速度向前增長,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中國加入WTO,貨代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面對國外同行的蜂擁而至和國內同行的不斷崛起,國內貨代公司的發展面臨著轉型,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從而規避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貨代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貨代企業,兩極分化
2004年,國際貨運代理審批被正式取消,改為等級制,這標志著我國貨運代理行業進入市場競爭的新時期。曾經高高在上的市場准入門檻,在一夜之間被 「砍平」,因此明孫,大量的貨運代理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加之中國加入WTO,無疑大大刺激了國內貨代行業的快速發展。
貨代企業通過投機賺取差價、獲取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麼目前貨代行業發展現狀呈現哪些特點呢?
1、發展迅速,中小型貨代公司眾多
市場准入門檻的降低和中國入世,使得貨運代理行業不再僅僅是那些有政府背景的大公司的「獨食」,更多的民運資本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大量的貨運代理公司的打工者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以品牌或市場資源優勢為主罩御導的加盟連鎖的方式、以資本為紐帶的相互持股的方式、以共同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協作或合作方式等等成立貨代公司,由此導致大量的中小型貨代公司應運而生。
在調查采訪中,杭州市世晨計算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鋒告訴記者:僅就浙滬地區來說,在浙江寧波,注冊在案的貨代公司就超過了1500家,而以合作等形式存在的、沒有獨立注冊的貨代公司數量達到了注冊公司數量的3倍還要多;在上海,注冊在案的貨代公司達到了10000家以上,以其他形式存在、沒有注冊在案的貨代公司同樣不少於10000家的數量,而在這眾多的貨代公司裡面,70%以上為中小型貨代公司,人員在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甚至包括以掛靠合作形式的夫妻公司。
李鋒說:「任何一個差錯或者風險對中小公司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目前他們所具備的簡單的信息化系統,甚至只是簡單的硬體和財務軟體,已經制約了其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訂貨、訂艙、報關、報驗、集裝箱運輸、拆裝箱、簽發提單等等各個環節系統性和程序化還是有所欠缺。」
2、行業發展兩極分化
大量貨代公司的出現,使得這個行業的發展開始進入了兩極分化的過程,有些成立較早、有一定實力的公司,以合作、合資等各種方式,拓展自己的業務規模,業務流程日益變得復雜,傳統的手工和簡單的計算機輔助管理手段已經不適合業務的發展。同時,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公司在管理結構上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情況,由總公司到分公司,再到分公司的各個業務部門,各環節之間需要一套更加清晰、完整的管理系統,對總公司、子公司和業務部門的協同辦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杭州新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IT部門經理程序告訴記者,更多的中小型貨代公司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面對著國內外同行的競爭壓力,中小型貨代公司在服務質量、工作效率、信譽度等方面,正被大公司拉開距離。加之,近幾年貨代行業利潤的下滑,使得中小型貨代公司的發展面臨困難,面臨著轉型之痛。中小貨代企業必須尋求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制定相應的市場競爭策略,謀求生存發展。
程序說:「近幾年以來,新運一直在不斷調整自己的軟體系統,以適應公司業務規模的發展和壯大,進行適合企業發展水平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是我們大公司走向國際化的必須,也是中小公司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必須。」
信息化建設,參差不齊
我國貨運代理處在初級階段,信息化建設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後、分割、單一的特點。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依靠信息化提高企業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國的協同辦公能力勢在必行,以此提高企業的規范化和秩序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企業發展和轉型的關鍵。
1、信息化建設差異明顯
李鋒告訴記者,經過業內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的推激悶鏈廣和號召,貨代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呈現兩極化發展的趨勢,有些規模較大的貨代企業,如遠洋、中遠、中海等都已經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而且每年仍在加大管理力度,有的大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上超過了1000萬元。
而那些小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仍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甚至有的小公司還停留在簡單的人工計算。總體來說,中小型的貨代公司,基本上配備了計算機硬體的產品,在軟體的運用上,要麼採用較為簡單的財務軟體,要麼就是使用專門的貨代行業軟體,但是使用的模塊非常有限,主要是費用管理、業務流程操作模塊等,復雜的模塊不能充分應用,不能根據數據的分析做出決策,只看報表,卻不能發現在業務流程中所損失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的成本。其中大部分公司並沒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的概念,僅是為了信息化而實現信息化。
程序認為貨代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差異比較大,這也與公司的規模、發展程度有關,小公司不會大規模上信息系統,只要能滿足當前業務需求的信息系統就可以,但是軟體系統最好有延展性,能夠根據規模的變化隨時調整軟體的某些模塊。
2、信息化建設資金是關鍵
國內貨代公司的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李鋒告訴記者,對於國內的貨代企業主來說,他們在公司的運營上基本上都上一些相關的應用軟體,依靠IT系統提高公司發展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已經形成了共識,信息化意識有所提高,關鍵的問題是這些貨代公司老闆是否捨得投入和投入資金多少的問題,即使那些大公司,在企業信息化上的投入也不會超過10%,小公司自然就更少了。
有些公司已經具備了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意識,但其中大部分公司並沒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的概念,在公司信息化的投入上更是保守和小心翼翼,對IT的投入還有不正確的認識:能壓縮IT投入,就壓縮IT投入,從而導致信息化重復建設的狀況發生。
李鋒認為,隨著更多的年輕一代貨代經營者的崛起,在發展思路、意識上,對老一代的經營業主形成了挑戰,信息化意識也更強。新一代的貨代主將更看重和依賴信息系統,即使是小貨代公司的年輕負責人也認識到了信息系統的重要性,因此,貨代信息化建設市場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3、信息化建設缺乏前瞻性
很多貨代公司在信息化的建設上缺乏前瞻性,記者采訪的一家貨代公司表現得十分典型。這家貨代公司目前擁有8家子公司,業務做到了世界各地。他們在2000年上了一套軟體系統,隨著公司的發展,到了20004年,原先的軟體系統已經遠遠不能適合業務發展需求了,業務規模的擴大和管理上的落後制約了這家貨代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於是,這家公司不得不再次更換軟體系統,包括制定新的員工培訓計劃和對新軟體系統的財力投入。該公司IT部門的經理說:「公司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軟體系統卻不能適應業務流程的復雜性,業務效率在降低,一方面是公司在信息化建設上預估不足,另外一點就是軟體系統的延展性不強,雖然在發展中一再調整,但是最終還是需要更換新的系統。」
李鋒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不在少數,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原有的軟體系統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這些公司在某一階段IT投入時候,考慮的不是這個軟體系統的擴展性和延續性如何,考慮的是盡量減少資金的投入。畢竟,在很多公司老闆的意識中做一筆業務比做一個軟體投入的信息化建設要重要得多,導致了信息化投入上眼光的短淺,這在民營公司中更為明顯。
對於ISV而言,其能不能提供延展性好的產品和服務,關繫到與貨代客戶的長遠合作,上面提到的那家貨代公司,在新的軟體系統選擇上,已經放棄了原先的合作夥伴,改而尋找更好的合作夥伴,這對於ISV來說無疑喪失了一個客戶,其帶給貨代同行的影響也不可估量。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對於國內的眾多ISV或者SI來說,貨代行業的信息化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貨代公司在信息化建設上的不斷升級,成為ISV或者SI絕好的市場機會。李鋒說:「如今,很多公司在向規模化方向發展,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規模化的過程就是信息化的過程,這也正是廣大ISV的機會所在。」
用戶案例
杭州新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
杭州新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是新運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之一,成立於1995年,是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批準的一級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目前新運國際物流擁有8家子公司,股東包括外運集團、外資船務公司等,綜合投資超過2000萬人民幣。杭州新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在無船承運領域和許多船運公司及國外物流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該公司的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其每月的出口箱量已達到20000 TEUS左右。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和國內外競爭的激烈加劇,原有的信息系統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了,所以杭州世晨計算機有限公司根據杭州新運的的具體情況,實施了新的貨代軟體系統,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管理上的科學化。目前新運擁有電腦130台以上,公司在2000年開始引入杭州世晨的貨代軟體系統--Transocean國際貨運管理軟體,其間,隨著業務的擴大,不斷調整軟體的業務模塊,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由此大大降低了企業發展中的各種風險,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半小時完成的單子,使用了新的系統後,10分鍾就可以操作完成。
程序介紹說:「通過新的貨代軟體系統,能夠更好地提升公司的服務能力,隨著新運業務的擴大和規模的擴展,與國外同行的合作機會越來越多,信息化使我們與國外同行的業務能更好地銜接,從而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同時,國外客戶也相當看重一個貨代企業的信息化狀況,重視企業信息化,認為這樣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務,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程序介紹說,世晨軟體的最大好處就是易學、易用、易操作,不像有些軟體那麼晦澀難操作,在對員工的培訓上也容易很多。員工使用這套軟體更容易上手,促使整個業務流程的規范化和秩序化,使得公司管理層能夠及時查看各個節點的業務情況,更好地監測業務的進程。
「應該說,信息化使得公司的發展更有保障,也贏得了更多的業務和合作夥伴。」程序說。
推薦理由:
隨著貨代企業數量的激增和行業競爭的加大,貨代公司的發展走到了一個需要轉型的關口上。如何轉型、如何更好的地服務客戶、如何提供增值性的服務以提升競爭力等,都成為貨代經營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無疑,企業信息化是實現企業轉型、提升競爭力的必走之路,因此貨代軟體的市場需求正在不斷擴大。
杭州世晨計算機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專注於國際貨運行業軟體的研發工作,並已相繼向行業市場推出了功能強大的Transocean貨運軟體產品。該軟體是針對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工作方式開發的應用軟體,囊括了國際貨運的全套業務流程,從明細單輸入、制單、配載、調度、裝箱、報關、出運、跟蹤到運費收支完成、財務介面的轉入、電子訂艙等等,均可以滿足集團公司、大中型貨運公司的各種不同需求。杭州世晨在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的過程中,也確立了以客戶服務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力求提供給客戶滿意的服務和高質量的軟體產品。目前,杭州世晨已擁有500餘家典型的客戶,包括東方國際貨運公司、華隆瑞豐、杭州新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浙江遠洋國際貨運公司等一系列著名企業。
杭州世晨開發的貨代軟體,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易學、易用、易操作。李鋒告訴記者,貨代行業的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因此,開發的軟體產品必須容易操作和易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新的軟體系統更快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同時,世晨的貨代軟體在模塊功能的設置上,根據貨代公司的常規職能增加了智能化、自動化的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這個貨代軟體更強化了CRM的功能,強化對客戶需求和服務的跟蹤,以便在競爭中求得主動,這正是目前很多貨代軟體所忽略的一點。
李鋒說:「這個軟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實現流程式控制制。每個流程都有一個控制點,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控制點進行設置,能夠更好地對銷售員的工作進行監測和考核,使管理層更全面地掌握業務的進展,根據反饋回的數據,系統能夠提供智能化分析,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依據。」
結束語:
貨運代理行業工作聯系面廣,環節多,是把國際貿易貨運業務相當繁雜的工作相對集中地辦理、協調、統籌和理順關系,是國際貿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隨著貨代公司規模的擴大和數量的增多,流程上也更傾向於復雜性,管理上的風險不斷增加,因此信息化是其必走之路。對於ISV來說,貨代行業的信息化市場十分龐大,不能僅僅局限於客戶當前業務的狀況來開發產品,需要提供有很強延展性的軟體系統,更好的走在客戶需求的前面,提前化解他們可能遇到的信息化問題,促進其進步的同時,才能更好地促進自己的進步。
方案1中小型貨運公司
軟體系統:世晨國際貨運管理系統v8.0
軟體成本:15000元
操作系統: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
資料庫:SQL SERVER 2000
客戶端電腦配置要求:20台以內,市面主流標准配置即可
伺服器配置要求:主流標准配置即可
推薦使用:雙核處理器大於2.4GHz,內存大於1GB,磁碟2塊、採用SCSI硬碟
網路連接:區域網內部通訊
系統後期維護:免費上門實施,安裝、培訓;每年按軟體成本的10%提取服務費
方案2中大型貨運公司
軟體系統:世晨國際貨運管理系統v8.0
軟體成本:45000元
操作系統: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
資料庫:SQL SERVER 2000
客戶端電腦配置要求:50台以內,市面主流標准配置即可
伺服器配置要求:使用主流的專業伺服器
推薦使用:至強處理器大於2.6GHz,內存大於2GB,磁碟2塊、採用SCSI具有RAID功能的硬碟
網路連接:區域網內部通信,與分支採用互聯網遠程通信
系統後期維護:免費上門實施,安裝、培訓;每年按軟體成本的10%提取服務費
方案3 大型貨運集團
軟體系統:世晨國際貨運管理系統v8.0
軟體成本:8萬元
操作系統: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
資料庫:SQL SERVER 2000
客戶端電腦配置要求:60台以上,市面主流標准配置即可
伺服器配置要求:使用主流的專業伺服器
推薦使用:至強處理器大於2.6GHz,內存大於4GB,磁碟2塊、採用SCSI具有RAID功能的硬碟
網路連接:區域網內部通信,與分支採用互聯網遠程通信
系統後期維護:免費上門實施,安裝、培訓;每年按軟體成本的10%提取服務費
『捌』 寧波市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果 寧波是愛心城市,對寧波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什麼作用
寧波市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果,對寧波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
使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農業發展基礎建設滲孫賣專項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業「雙增」,是我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推進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也是「十五」期間政府工作的重點。為確保「十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順利實現,根據《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和《寧波市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綱要》的要求,特製定2001-2005年寧波市農業發展基礎建設計劃。
一、「九五」回顧
「九五」期間,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豐年有餘,農業開始從增產戰略向增效戰略轉變,農村經濟由全面實現小康跨入了向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到2000年,凱讓全市農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73.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8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69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99%,19.5%和45.5%。
(一)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庫24座,小型水庫374座,蓄水量達到14.3億立方,全市累計建成標准海塘近300公里,標准化農田50萬畝,河道整治3000多公里。2000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90萬畝,旱澇保收農田達到177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4.6%。全市形成用材林300萬畝,經濟特產林176萬畝,防護林9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48.9%。擁有農機總動力187萬千瓦,翻耕、排灌、收獲等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道路、通信、供電、供水、廣播電視、生態環境等明顯改善。
(二)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
「九五」期間,在保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全市年平均調減糧棉播種面積30.7萬畝,擴種了蔬菜、瓜果、花卉、葯材等經濟作物,大田種植結構開始由單一的糧棉型向糧、經飼肥復合彈性結構轉變。種植業比重下降,漁、牧、林業比重上升,全市漁牧林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46%上升到2000年的51%,農村經濟一、二、三產業的構成由「八五」末的9:83:8轉變為7:82:11。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動力逐漸向二、三產業轉移,三個產業的勞力配置由「八五」末的45:35:20轉變為40:36:24.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初露端倪
各地按照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的要求,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到2000年,全市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10個主導產業和產品基地;擁有年加工經營額百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1000餘家,從事種植、養殖加工的農業「三資」企業276家,農民購銷大戶8萬多戶,加工經營產值達100多億元,外貿出口值3.32億美元;各級各類區域性專業(行業)協會、專業生產合作社800多個,對產前、產中、產後實行全程服務,帶動農戶30多萬戶,一些主要農產品的產業鏈開始形成。
(四)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九五」以來各地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一是加快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引進繁育推廣了一批國內外名特優新品種,良種覆蓋率有了較大的提高,提高了單產,優化了品質。二是通過實施「星火計劃」、「豐收計劃」及爭創農產品名牌等多種形式,加快了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三是通過農函大、農廣校、農職校及「綠色證書」等形式,廣泛開展農業教育和農技培訓,叢逗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的技術素質和農民的文化素質。通過上述措施,全市農業適用技術普及率達到了65%,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0%,為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但是,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農業發展受資源約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生態環境較差;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城鎮化進程滯後,農村勞動力轉移趨緩;農業投入不足,基礎不穩;農業科技進步不快,勞動力素質低下。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生活質量不高,城鄉差別擴大,嚴重製約了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
「十五」是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新時期,也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基礎性、關鍵性意義的重要時期。「十五」期間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WTO的加入、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出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都將給我市農業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一)指導思想
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主題,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和農民知識化,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建立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科技支持作用明顯增強、產業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社會化服務功能比較齊全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和生態體系。
(二)基本目標
「十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農村產業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基本適應,城鎮化梯度推進的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城郊型、外向型、輻射型、生態型的農業經濟格局,基本形成農業農村現代化框架。到2005年,農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360億元,年均增長11.5%,其中農業總產值180億元,年均增長4%,林牧漁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0%以上,農村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到30%以上;農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鎮常住人口比重達到5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
1、農業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初步建立起有效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主要海塘防風潮能力達到20-50年一遇,姚江流域防洪排澇能力基本達到20年一遇,奉化江達到10年一遇。基本完成市區及重點縣城防洪工程。初步形成節水型農業灌溉體系,到200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0%以上,農田旱澇保收面積達到60%以上,建成標准化農田150萬畝。初步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形成200萬畝生態林、200萬畝兼用林、200萬畝經濟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機總動力達到214萬千瓦,農業生產主要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
2、產業化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對資源優勢、產品優勢明顯、發展潛力較大的創匯蔬菜、竹業、海水養殖、榨菜、水果、茶葉、藺草、遠洋漁業、畜禽、花卉等主導產業和產品,初步實現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到2005年,10個主導產業和產品的總產值達到80億元以上,農產品商品率達到85%以上,形成以市場引導企業、企業連接農戶、產加銷緊密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機制。
3、科技對農業的支持作用明顯增強。到2005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以上,農業適用技術普及率達到80%。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創造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名牌產品。農牧業良種綜合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的培訓,每年有1萬名以上農民獲得各類農業技術證書,農民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萬人,農村勞動力素質得到較大提高。
4、外向型農業進一步發展。到2005年,全市農產品及初加工品出口額達到5億美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18%上升到22%。
5、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圍繞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到2005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信息網路、科技推廣、良種繁育、供給保障、運銷服務及質量監測六大服務體系。95%的鎮(鄉)和85%的村建立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三、建設重點
(一)水利基礎設施
1、防洪治澇工程。完成標准海塘建設,加強建成海塘的維護和管理;加快以甬江水系為主的流域治理,重點建設姚江綜合整治工程、鄞東南防洪排澇工程和慈溪北排杭州灣工程;加強防洪防澇體系建設,重點完成「三江六岸」及寧海、奉化、餘姚城關和鄞州中心區的防洪工程;繼續抓好病險水庫、水閘的加固;實施山區、半山區小流域治理。
2、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加快水資源開發,基本建成周公宅水庫;開工建設白溪水庫引水工程;爭取開工建設沙地、溪下、葛嶴、上漲等水庫;做好跨流域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3、農田水利工程。完成平原河道整治3000公里;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新建標准農田10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5萬畝;新建和改造機耕路500公里。
(二)圍塗工程
以圍塗造地、鹽鹼地改造和廢荒地開發為重點,進一步開發土地資源,力爭圍塗面積達13.6萬畝。完成慈溪四灶浦西側圍塗工程,建設鎮海蟹浦圍塗工程,爭取寧海蛇蟠塗、象山大目塗二期圍墾工程開工建設。
(三)生態工程
實施綠色工程,營造「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的生態環境。著重抓好甬江、餘姚江、奉化江總長度151公里的生態林帶建設和六大幹線全長375公里公路兩側的高標准綠化,以及奉化江口至溪口的沿線觀光生態帶工程。新增水土涵養林10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完成退耕還林5萬畝,扶育改造用材生態兼用林50萬畝,建設高標準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園林式村鎮100個,完成植樹550萬株,新增農田林網控制面積47.1萬畝。加強農業環境監測網路建設。開展象山港環境容量研究,規劃建設南韭山列島海洋漁業自然生態保護區。積極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加快海洋農牧化發展。積極實施生態農業,推廣應用復合有機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及各種生物技術,擴大有機茶葉、有機水果和有機蔬菜面積,發展綠色食品,加強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
(四)農業機械化工程
建設8-10個區域性的農機維修服務中心(站),完善農機服務網路。重點發展開掘機械、大棚作業機械、河道清淤機械、滴灌噴灌機械、水產養殖機械和茶葉修剪、採摘、加工機械。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水稻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五)漁港建設工程
續建完成象山石浦漁港,新建奉化桐照一級群眾漁港,規劃建設寧波海洋漁業總公司和北侖穿山一級漁港,帶動二、三級群眾漁港建設,逐步完善其它群眾漁港基礎設施建設,使全市80%以上的漁船能就近安全避風。
(六)產品基地建設
①大田經濟作物:城郊平原重點建設以設施化、高科技為特徵的觀光、休閑農業基地。繼續擴大以杭州灣南岸、三門灣北岸為重點的出口創匯蔬菜基地,出口蔬菜總量從目前的4萬噸擴大到8萬噸,其它平原地區根據資源特色和基礎設施條件,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經濟作物生產基地。
②林特生產:新增筍用林和竹筍兩用山7萬畝、各類食用菜竹20萬畝、新建5萬畝有機茶基地和1萬畝寧波白茶基地、發展臍橙、柑桔、蜜梨、枇杷等名優水果5萬畝,高接換種和改造低產果園5萬畝,發展板栗、銀杏、香榧及柿子等乾果基地5萬畝、鞏固擴大「北侖杜鵑」、「奉化五針松」、「四明山紅楓」三大花種,建設江(口)--溪(口)花卉產業帶,新增花卉基地5萬畝。
③畜牧生產:重點發展草食動物,在沿海平原、海島灘塗、部分山區和林區開展種草圈牧、生態養殖,擴大牛、羊、兔、鵝、鴨生產基地。到2005年,牛、羊、兔存欄達到100萬頭(只),家禽存欄達到2300萬只,新建一個千頭以上奶牛基地,全市奶牛存欄達到5000頭,積極發展特色野生動物。
④漁業生產:重點發展海水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和遠洋漁業基地。在鞏固提高現有的六大養殖基地和四個捕撈基地的基礎上,調整漁業作業結構,大力發展深水網箱、池塘標准化養殖和遠洋漁業,穩步發展工廠化養殖。到2005年新增海水深水網箱200隻,標准化池塘示範養殖面積1000畝。遠洋漁業以寧波海洋漁業總公司和北侖成開海洋漁業公司為龍頭,以南北魷魚釣為基礎,加快金槍魚釣發展步伐,生產基地從一海兩洋向一海多洋(包括南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拓展,遠洋漁輪從目前的25艘發展到35艘,同時要繼續發展杭州灣南岸萬畝連片魚塘,擴大稻田養殖。
(七)農產品加工體系建設
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培育和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競爭力強的大中型農業企業。到2005年,全市培育形成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技術水平先進的重點大型農業龍頭企業20家;年銷售收入超5千萬元、利稅超300萬元的骨幹農業龍頭企業30家。力爭主導產業的產品加工率達到40%。
(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培育完善市場體系,鞏固現有的規模較大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引導其上規模上檔次,並向多功能發展,擴大其吸附力和輻射力。加強水產品、蔬菜、花卉等批發市場建設,根據發展海洋大市的要求,爭取建設一個產品輻射全國、內外貿相結合的大型水產品交易市場。爭取在西部地區或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創辦1-2個寧波特色農產品專業市場。建成寧波名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繼續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協會和農民購銷員隊伍。積極興辦農業要素市場。著力培育聯接國際國內的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擴大農產品網上交易份額。
(九)外向型農業
選擇一批圍而未墾或荒蕪的海塗地,進行對外招商,爭取興辦1-2個外商獨資的農業綜合開發區。積極興辦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和農業「三資」企業,到2005年,農業「三資」企業爭取達到350家,引進外資5000萬美元。
(十)種子種苗工程
加快農產品優良品種的研究、引進和推廣,建設以市農科院和市級良種服務部門為主體、縣(市)區相配套的農產品引種、繁育中心,建立雜交水稻、食草畜禽、水產苗種、優質蔬菜、名優瓜果、陸生野生動物良種等種子種苗繁育基地。
(十一)高新技術和科技示範工程
組建完成市級生物實驗室、海洋生物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轉移寧波中心、食品加工研究中心。在加強以市農科院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示範體系建設的同時,繼續抓好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即鎮海現代農牧科技示範區、奉化生態農業示範區、北侖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區、慈溪創匯蔬菜示範區、餘姚生態旅遊農業示範區、鄞縣高效農業示範區、江北都市農業示範區、象山港科技興海示範區、寧海雙盤塗生態漁業示範區和象山特種動物科技示範區,成為在生態農業、創匯農業、觀光農業、精品農業、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等方面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示範窗口。
(十二)農村技術教育和培訓工程
繼續實施「十百千萬」(「十五」時期每年圍繞十項先進實用技術,扶持百名創新型專業戶,帶動千戶掌握專項技術的專業戶,培訓一萬名「綠色證書」學員)。培訓工程和農民青年創業者「1551」培養工程,(通過15個專業的職業教育,在五年內,培養1萬名青年農民創業者)。重點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繼續改善成人教育、農廣校等辦學條件,充實力量,擴大辦學規模,把中專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結合起來,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意識、專業知識和經營頭腦的「產業農民」和農業企業家。加強對農業領導幹部和農業科技人員開展以知識更新、現代管理和高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到2005年,有90%以上的鄉鎮農技人員達到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在五年時間內,對全市分管農業的副鄉鎮長、農辦主任輪訓一次。
(十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建成覆蓋重點鄉鎮、骨幹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的農經信息網;爭取95%的區域性主導產業或產品建立起專業合作組織,實現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建成農產品質量檢測認證中心,林業花卉技術服務中心,完善農業病蟲害測報體系和海洋環境監測預報體系。建設中尺度天氣監測預警系統,人工影響天氣工程,氣象站台探測環境保護及綜合改造工程。建設海洋漁業安全信息網路。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農業投資機制,穩步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建立健全以國家投入為導向,集體和農戶投入為主體,工商企業和外商投資為補充的農業籌資和投入機制,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寬領域的依靠全社會力量的投入格局。各級政府要較大幅度地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嚴格執行《農業法》的規定,加大財政預算外支農資金的籌集力度,確保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增加信貸資金對農業的投入,調整農業信貸結構,增加農業中長期貸款的比重。農村信用社應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為主,方便農戶貸款,要允許農戶以房屋產權證和土地、山林承包權證作抵押,向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政府部門要建立農業貸款擔保基金制度。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政策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吸引工商企業和外商對農業項目的投資。充分調動農民投入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對農業的投入意識,運用價格、稅收、信貸、財政等經濟杠桿,引導農民增加用於農業建設的投入。
根據「量力而行,確保重點」的原則,明確各級各方面投資職責。對於列入市「十五」計劃的項目,按照產業特點,採取不同的投資方式。對於公益性、社會效益為主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政府投入為主,有條件的要逐步推向市場;對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以社會投資為主,政府給予適當的扶持,具體政策另行制訂。
(二)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要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規模」的取向,按區域資源特點,科學制定發展規劃,調整結構布局,突出優勢,確立重點,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以設施化、高科技為特徵,以蔬菜花卉生產為主的城郊農業區域帶;以集約化、高效益為特徵,以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為主的沿海水產養殖區域帶;以優高型、生態型為特徵的,水果竹筍等經濟林為主的山區、半山區林特區域帶;以規模化、機械化為特徵的,糧經輪作的平原糧食經濟作物區域帶。按照「扶強扶優」的原則,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培育、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競爭力強的大中型農業龍頭企業。圍繞每個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培育出1-2個大型骨幹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搞活流通,強化農產品營銷。加快實行農業標准化,積極實施創名牌戰略,加強對農產品的品牌管理,逐步實行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大力發展以農民自我服務為宗旨的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組織。積極探索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運作機制和管理方式,確立其作為市場經濟的中介組織和市場主體的地位,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改革農業科技體制,探索農業科技創新機制
改革現行農技推廣體制。根據發展區域特色農業的要求,把鄉鎮農(林、水、牧、漁)技站逐步改革成跨行政區域的專業農技推廣服務組織。鼓勵農業科研人員興辦農科貿一體化經營的科技型企業,開展農業科技成果經營、二次開發和技術推廣。農技推廣部門要依託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發揮組合優勢,加快技術推廣。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以成果、專利、技術參股等形式,參與農業綜合開發、經營和分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生產組織要主動與科研機構開展科研技術合作,要鼓勵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自行建立科研開發中心,對其科研成果鑒定、申報及推廣等給予積極支持。加強農村科技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農技人才。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結合生產實際,研究開發急需的適用技術,對在良種選育、重大適用技術研究推廣中作出突出成績的科技人員,各級政府要予以重獎。研究制訂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吸引一批農業科技人才,尤其是農業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作用。
(四)依託區位優勢,發展外向型農業
加入WTO,對我市農業生產的發展既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又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因此,一是各地要進一步完善扶持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切實改進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農業領域,興辦農業高新技術基地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提高外向度,發揮外向型農業對整個農業的帶動作用。二是強化農業的支持措施,改善農業發展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擴大創匯農產品基地建設。三是建立農產品供給、需求、市場價格變動的預測預報系統,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四是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外向型人才,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促進我市農業與國際市場接軌。
(五)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
堅持按照「強化規劃,優化布局,突出重點,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方針,著力構建城市化梯度推進的農村城鎮體系,加強規劃管理,嚴格按規劃實施。強化政策引導,鼓勵農村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聚,有計劃地撤並部分鎮、村。中心鎮、村建設用地規劃,按法定程序允許作適當調整,在同一縣(市)區域范圍內,對按規劃向城鎮或中心村遷建的農村居民點和工業園區,在做好退建還耕、退宅還耕的基礎上,經核准可按還耕面積等量置換到城鎮或中心村規劃區內,其建設用地可以不佔用耕地計劃指標。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投資小城鎮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政府要增加小城鎮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項支持小城鎮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文化、教育、衛生、住房、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各項社會福利事業,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鼓勵引導農民離土離鄉。
寧波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專項規劃
一、「九五」重點建設概況
(一)「九五」重點建設投資規模
「九五」期間我市重點建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上升,年均完成投資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我市「九五」重點建設項目共92個(其中續建項目21個,新開工項目71個),計劃總投資額650億元;「九五」實際完成投資額403.7億元,比「八五」完成投資額86.5億元,增長了366%,「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26%。
重點建設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的比例,「八五」期間為12.2%(86.5/705.7億元),「九五」期間上升到25%(403.7/1600億元)。
「九五」重點建設項目集中於工業、能源以及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分類完成投資額的比例依次為:工業和能源245億元,佔60.8%;交通郵電97.3億元,佔24.1%;農業水利28.12億元,佔7%;城市基礎設施21億元,佔5.2%;社會事業9億元,佔2.23%。
隨著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1995和1996兩年實現了跳躍式發展。1995年完成投資額24.5億元,比上年(11.57億元)增長112%;1996年完成投資額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連續上了兩個台階。以後幾年繼續保持較高的投資水平。
「九五」中後期,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國內「通貨緊縮」、消費疲軟,許多商品生產能力過剩,房地產投資連年負增長,在投資熱點難以形成的條件下,我市重點建設對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發揮了重大作用。確保了全市「九五」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為「十五」計劃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九五」重點建設的成就
「九五」期間,我市重點建設的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以港口為中心的交通集疏運網路基本形成
「九五」期間我市重點交通項目完成投資89億元,比「八五」17.4億元增加4倍。
港口吞吐能力新增3000萬噸。2000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1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90萬標箱。20萬噸級礦石中轉碼頭(二期)、25萬噸級原油碼頭、1~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等建成投用,基本形成鐵礦石、煤炭、原油、成品油、液體化工五大中轉基地。
「九五」期間還先後建成了杭甬高速公路、沿海國道主幹線寧波段及連接線、通途路、機場公路二期、大榭跨海大橋、公路場站、國省道改建及蕭甬鐵路復線改造等項目。新增與改建公路總里程2700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50公里),以港口和市區為中心,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骨架、干支線貫通、輻射城鄉的綜合交通網路逐步形成,基本實現「全市一小時交通區」,進一步拓展了港口腹地。
2、現代化的臨港產業群已具雛形
「九五」期間,我市重點工業和能源項目完成投資額245億元,比「八五」增加3.3倍。一批大的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化大型企業為骨乾的臨港產業群。其中北侖電廠二期(3×60萬千瓦機組)、鎮海煉化煉油擴建(800萬噸)、中華紙業白紙板(35萬噸)、寶新特鋼不銹鋼(8萬噸)、鎮海燃機發電(30萬千瓦)五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就達201億元。
3、重點水利設施建設增強了抗災能力,改善了城市的供水條件
「九五」期間重點農業水利工程完成投資28億元,比「八五」期間的6.34億元增長3.4倍。
全市四級以上標准海塘規劃總長458公里基本建成,防潮標准由原來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局部達到100年一遇)。以供水、防洪為主,兼顧發電、灌溉的國家大(二)型水利樞紐工程白溪水庫,總庫容1.68億立方米,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八五」後期和「九五」初期相繼建成平潭、梅溪、梁輝、四灶浦等4座中型水庫,全市水庫蓄水能力從建國初的3億立方米,增加到13.5億立方米,農業有效灌溉面積達297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達177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83%和55%。城區「三江六岸」整治工程建設全面展開。
4、大規模的市政建設?
回答者:為你執著33 - 千總 四級 6-3 20:05
中國共產黨寧波市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的總體部署,緊密結合實際,就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
『玖』 寧波潘火發展規劃2017
麻煩把你的問題敘述清楚再提問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拾』 寧波東部新城的規劃綜述
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經濟中心城市,面臨宏觀經濟和國家、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上海沒拆世博會、杭州灣大橋建設等為寧波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寧波城市發展戰略的核心是,轉變地區城市角色,利用大港口,拓展流通,反哺製造業,把發展商貿流通服務業提升到關系城市競爭力、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的戰略高度。開發建設東部新城是實施這一城市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 東部新城位於寧波中心城三江片區東部,與三江口老城中心形成「一心二核」城市格局定位未來新的城市中心,將為寧波實現城市發展戰略,拉開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 東部新城區處於未來城市構架的幾何中心,根據寧波城市總體規劃,東部新城區將與以三江口為核心的老城區一起,形成「一城二心」的總體空間格局。 東部新城拉近港口與城市的空間距離,促進港城聯動,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港口的集聚和輻射能力。整合城市東部地區近十年發展的資源(科技園區、大學城、旅遊度假區),中心地位無可枯衫棗替代。 東部新城以國際貿易和三產服務業為重點發展產業,大力推進商貿興市,在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塌差、升級中具戰略地位。 反思近二十年快速城市化發展之軌跡,在城市人文、與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遺憾和缺失,東部新城將挖掘寧波的自然與歷史文化內涵,以更多的人文關懷,培育和營造一個具恆久魅力的江南都市,讓我們的子孫生於斯、長於斯,享受城市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的滋養和哺育。 東部新城規劃編制工作始於2002年7月的東部新城區概念規劃與核心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活動,四家國內外著名設計單位參與方案徵集。同年12月,召開專家論證會。根據專家意見,經吸收各方案優點,2003年3月,由澳大利亞HYDER & HASSELL設計公司主持完成的「東部新城核心區城市設計綜合方案」基本完成,4月在城展館展出,廣泛征詢廣大市民的意見。6月-9月,市委、市政府多次聽取東部新城區規劃編制工作情況匯報,就規劃深化、行政中心選址、重要公共設施布局及新城區啟動所涉及的拆遷安置、歷史遺留問題、建設體制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指示。此後,邀請美國易道公司、澳大利亞HASSELL公司又進行了多輪方案修改和深化工作,並於2004年初基本確定由美國易道公司完成方案的新城區總體規劃架構。至此,東部新城區總體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框架基本確定。